《火星救援》說的是偽科學嗎?


其他的細節不說了,就說一個bug:影片開頭因為火星風暴會吹翻火箭,隊長決定放棄將馬特達蒙叔叔丟在火星上,引發了整個故事.....
現實是:火星的大氣非常稀薄,其氣壓相當於地球大氣壓的0.6%。所以火星上再強烈的「風暴」,其威力也就相當於地球上的清風拂面。所以吹翻火箭,打昏達蒙叔叔的風暴根本不可能存在。

整個故事就是建立在這個一個巨大的謬誤上,後面細節就不提了。


謝邀!

談不上「偽科學」,是「娛樂」。


火星,人類意淫了多年的宇宙移民星球,再次成為大銀幕的主角。這次,是用拯救大兵瑞恩的模式,把一個落單在火星上的宇航員救了回來。


全片記住了一句話—「I』m gonna have to science the shit out of this.」


讓我們看看,科學是怎麼把馬特達蒙從火星上撈回地球的。


1.火星種土豆

火星救援告訴我們,學好生物是多麼重要。有一天世界末日了,飛離地球的移民船裡面肯定得帶一個懂種菜的。


不過火星上種土豆,現實嗎?

好奇號火星探測車已經在這塊地上待了一些年了,任務之一就是分析火星表面物質的成分。它告訴我們,火星上的土壤與風化後的夏威夷火山玄武岩質土壤相似。

火星土壤中有足夠的鈉、鎂、鋁、磷、鈣、鐵,但是沒有氮。


缺這個不擔心,馬特達蒙多排便就可以有了。人類的糞便中有大量的氮存在。


所以,從土壤的角度,在火星上種土豆是可行的。


2. 火星車通訊

火星上的探測車是怎麼和地球上的NASA通訊的?


NASA的JPL實驗室已經射了好幾個探測車到火星上了,包括現在在服役的好奇號火星車。在這個巨大的紅色星球上,孤獨的火星車根據人類從地球上發出的指令來行動,但每個太陽日里人類只有短暫的窗口期可以和火星車通訊,而且通訊會延遲7到20分鐘。


為了縮短數據處理的時間,NASA用了雲計算來存儲和處理火星車回傳到地球的圖片和數據,這樣能給科學家們爭取更多時間來思考,明天火星車該幹些什麼。


NASA幾年前就開始用雲計算來支撐各項研究項目,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機房的資源已經不能支持項目的拓展,同時雲計算已經發展到足夠穩定成熟,與其自己擴建機房還不如直接使用雲計算平台,隨時可以拓展幾百幾千幾萬台伺服器的資源。

類似以前NASA是自建發電機,現在接入了國家電網,隨時打開隨時用。近幾年雲計算也是炙手可熱的行業,在美國最大的雲計算服務商是亞馬遜,已經爆出每年超過60億美元的雲計算業務收入,在中國最大的是阿里雲,阿里雲支撐著全球最大網路購物運動雙11,還有全球最大的人類遷移活動春運火車票訂票系統。


可以預見,未來雖然還是會有自建的機房,但大部分計算將發生在雲計算平台上。就像現在,雖然有人還是會買發電機來備用,但大部分人都在用電網供電。


3. 超算平台

NASA在火星救援里植入了自己的超算中心,黑人小哥在超算中心驗證了自己的方案,讓飛船利用引力彈弓效應,把馬特達蒙從火星撈了回來。


超算中心的存在一直有爭議,主要的點是我們是否值得花這麼多錢,來建造一個超級計算機。


如果我們能用分散式的方式,來經濟高效得完成計算任務,我們是否還需要建造計算機的超級航母來完成這些任務。畢竟,我們都知道,航母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精神陽具的存在。


什麼才算得上偽科學?什麼都按自然規律發展的那叫紀錄片。電影本來就是圓夢的,更何況還是科幻電影。


火星上的氣壓很低,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所以如同樓上所說威爾所描寫的大風暴不可能出現。但威爾有他作為作者造物主的權利,「我需要一個讓航天員離開火星的方法,所以我允許自己稍微杜撰一下。況且,想想吧,我覺得風暴感覺會很酷。」


娛樂而已何必認真,不過影片裡面很多內容還是有科普性的,不過為了照顧影片效果,誇大了災難場面,比如風暴


科幻片,其實是人類的願景,這才最重要的。


知道的好多


推薦閱讀:

你在被吸引進入黑洞的瞬間回頭看宇宙,能看到什麼?假設你沒死的話
如月車站時間是真實可信的嗎,這世界真的有平行空間嗎?
到底是五行不具科學,還是沒有人能用科學來對五行進行論證?
有哪些超出一般人認知的極端物質?
皮皮蝦真的有網傳的那麼厲害嗎?

TAG:火星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 科學 | 火星救援(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