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聞:專家稱 2030 年太陽將「休眠」,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人民網:專家稱2030年太陽將「休眠」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專家稱2030年太陽將「休眠」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國際--人民網
Daily Mail: Is a mini ICE AGE on the way? Scientists warn the sun will "go to sleep" in 2030 and could cause temperatures to plummet
Is a mini ICE AGE on the way? Scientists warn the sun will "go to sleep" in 2020
順便借題求介紹太陽表面活動具體是怎樣的?太陽活動周期除了11年的周期外,還有那些周期存在?影響太陽活動周期的機制有哪些?


如何辨別謠言或者研究成果的以偏概全?
7月14日新加一篇金字塔的假新聞,見後面

7月14
朋友圈裡瘋傳「乾性溺水」,實際也是個騙子帖子,騙子手段又升級了,我在那個問題也做了回答,簡單分析了一下。
下面是傳送門。
乾性溺水到底事實真相是什麼? - 溺水
今天看到這個聳人聽聞的標題。先去網上搜了下,找到了一篇報道文章
感謝這麼多人贊成。這個回答的目的並不是普及天文宇宙知識,目的是給出一個驗證新聞可靠否的基本過程。這幾天這個消息還在網上大肆流傳,看著也是醉了。
首先是騰訊的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科學家警告稱,目前太陽活動性正處於近百年的最低點,這種狀況非常類似於太陽活動極小期,1645年出現這一現象,形成微型冰河時期,倫敦泰晤士河冰凍。

研究人員認為,太陽活動減弱將對地球氣候帶來重大變化,20%的概率對地球溫度產生嚴重影響。英國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的理查德-哈里森(Richard

Harrison)說:「無論你如何測量,太陽活動峰值正在逐漸下降。我作為太陽物理學家對太陽已研究30年,從未看到當前出現的太陽活動變化。這非常類
似於太陽活動極小期的寒冷冬季,接近於微型冰河時期。」


倫敦大學學院的露茜-格林(Lucie Green)表示,由於人類活動,則使這一時期變得更加不同,人類對太陽活動觀測已有400年,這一時期非常類似於太陽活動極小期階段。但是現今人類活動性可能抵消這一現象,很難說具體後果會怎樣。

英國雷丁大學邁克-洛克伍德(Mike Lockwood)稱,低溫將影響全球大氣急流,導致氣候系統崩潰。我們評估結果表明,40年之內進入太陽活動極小期的概率為10-20%。

2013年,美國宇航局曾警告稱,太陽將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2014年被認為是「太陽活動最大值」的一年,將達到11年太陽黑子周期峰值,但是圖像分析顯示,太陽活動相對較低。

早看另一篇

7月12日,科學家預測太陽將進入休眠,這個龐然大物的變化對地球和人類有什麼巨大影響呢?近日,科學家警告稱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太陽活動大幅度下降,這也意味著到達地球的熱量會大幅度下降,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科學家扎爾科夫的研究發現,太陽活動的第25周期在2022年達到峰值,也就是接下來的7年會特別熱,但之後就會逐漸變冷,直到入第26周期
(2030年至2040年)後,太陽活動將減少60%。上一次發生這樣的「小冰河期」是公元1645年至1715年,英國大部分河流結冰,其他地區的溫度
也相對下降了許多。

尼瑪。怎麼啦連科學家名字都不一樣。
___________________新加的分隔
為了確認,又去看了一下,發現有些冤枉騰訊,文章是2014年的。
同樣來自每日郵報!題目是
太陽即將「休眠」 兩成概率出現微型冰河時期。(注意即將和兩成這兩個標題中的關鍵數據和文中數據的關係)___________________新加的分隔
看上去,第一篇似乎靠譜些,但也有那些偽科學報道的常見詞
如科學家,研究人員這樣的泛稱,但是後面三個人的話,都沒有說「太陽即將進入休眠」。而所謂美國宇航局的話,不管真假「太陽將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2014年被認為是「太陽活動最大值」的一年,將達到11年太陽黑子周期峰值,但是圖像分析顯示,太陽活動相對較低。」這他媽的和題目有個屁關係。這篇文章簡直莫名其妙。

7:13新加:
+++++++++++++++++++++++++++++++++++++++++++++++++++++
分析一下上面文章的用語,可以發現大部分偽科學報道的一般方法。以騰訊的為例
1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這個不少人指出了,每日郵報
2 這種狀況非常類似於太陽活動極小期:嚴肅的科學文章是不會用非常類似這樣模糊不清的詞語的
3 科學家警告稱:記住,一個或一些科學家是不能代表整個科學家群體的,這裡用法已經偏頗了。
而且警告是很不客觀的詞
4 1645年出現這一現象,形成微型冰河時期,倫敦泰晤士河冰凍。:首先缺乏資料來源;其次形成。。。時期說不通,可見是倉促完成;最後舉個有名的地名,明顯博眼球。冰河時期可以有很多影響,也會影響很多地方,但是只舉個冰凍和泰晤士河,真是匠心獨具啊,
5 研究人員認為,太陽活動減弱將對地球氣候帶來重大變化,20%的概率對地球溫度產生嚴重影響。:標題直接偷換概念,造成影響換為冰河時期,另外為了聽著嚇人,題目中把20%變成了「2成」
6「無論你如何測量,太陽活動峰值正在逐漸下降。我作為太陽物理學家對太陽已研究30年,從未看到當前出現的太陽活動變化。這非常類似於太陽活動極小期的寒冷冬季,接近於微型冰河時期。」
科學家用詞很謹慎(假設這段話譯的正確。瞎翻譯原文也是常見手段),奈何記者全部換成肯定的,黑體字其實沒有用,為什麼偏偏強調「30年」?,後面那句不通,而且類似於,接近這樣的在標題中都不出現。
7 倫敦大學學院的露茜-格林(Lucie Green)表示,由於人類活動,則使這一時期變得更加不同,人類對太陽活動觀測已有400年,這一時期非常類似於太陽活動極小期階段。但是現今人類活動性可能抵消這一現象,很難說具體後果會怎樣。
看看黑體字,這個科學家實際上相當於什麼都沒說,而且「變得不同」,是什麼不同,也沒交代
8 英國雷丁大學邁克-洛克伍德(Mike Lockwood),低溫將影響全球大氣急流,導致氣候系統崩潰。我們評估結果表明,40年之內進入太陽活動極小期的概率為10-20%
用稱字,估計編輯自己都不信!10-20直接改成2成,取了大的值,比如某事件發生可能為1%-90%
,編輯一定會說「九成可能」或「幾乎肯定」。
9 2013年,美國宇航局警告稱,太陽將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2014年被認為是「太陽活動最大值」的一年,將達到11年太陽黑子周期峰值,但是圖像分析顯示,太陽活動相對較低。
這次連人都沒了,為了增強權威性,搬出個宇航局。被認為,被誰認為?圖像分析顯示,這個都無語了,圖像呢?計算和分析都哪去了,原來還在玩看圖識字啊。而且,有這麼語焉不詳的警告嗎?

以上這些都是不需要任何科技知識就可看出來的,希望能有幫助。編輯的水平,大概處於初中生剛接觸科技論文寫作的水平,所以很容易分辨其消息真假。如果是大學生論文這麼寫,早被導師斃掉了。報道中的語言都是典型的口語,可以看出是記者隨便採訪了一下科學家,然後還沒懂就興沖沖拿著自認為乾貨發表了。

後面那篇可以用相同方法分析
再舉個國內的例子、

胡偉武還舉了一個例子,某單位惠普的X86伺服器以前關機需要80分鐘,當換用龍芯並不斷優化後,現在僅僅80秒就搞定,這就體現了體系的力量

當時看到這條新聞,我震驚了,什麼樣的伺服器,要關80分鐘啊。而且現在80秒,那以前的用戶要有多垃圾啊!後來才明白,80分鐘是挨個拔電源......萬惡的編輯為了突出80分鐘和80秒鐘的巨大對比,製造了這種駭人聽聞的消息。簡直就是在黑被採訪方啊。後面體系的力量,沒頭沒尾,就不吐槽了。
++++++++++++++++++++++++++++++++++++++++++++++++++++++++++++

看來太陽休眠是編輯們的老梗了。

後一篇看著還不靠譜些,科學家扎爾科夫,聽起來像個老毛子的名字。

看來國內的指望不上了。但是第一篇報道說是來自《每日郵報》,乾脆去看看,發現了如下文章。

又在google上搜了一下。發現所有的消息來源都是每日郵報。

Is a mini ICE AGE on the way? Scientists warn the sun will "go to sleep" in 2030 and could cause temperatures to plummet

  • New study claims to have cracked predicting solar cycles
  • Says that between 2030 and 2040 solar cycles will cancel each other out
  • Could lead to "Maunder minimum" effect that saw River Thames freeze over

By

Mark Prigg For Dailymail.com


Published:
12:40 EST, 10 July 2015

|
Updated:
15:42 EST, 10 July 2015

每日郵報是個什麼鬼。查了下百度百科,是精編、易讀、窮人和忙人的報紙。是這樣
而且在「社會中下層發行」,所以這並不是一張嚴肅的科學報紙。再看每日郵報平時的報道。

《每日郵報》俄羅斯認為美國從未登陸月球

努力工作壽命長!《每日郵報》

英國《每日郵報》:太愛自拍可能有精神疾病英國《每日郵報》:中國高考作弊手段堪比007
每日郵報文章:維基百科或「妖獸,百科」?

每日郵報》26日報道,多位專家表示,維基百科正在走下坡路。

每日郵報:財務煩惱讓人智商水平下降

這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類似的報道數不勝數,都是為了奪人眼球誇大其談。丫還是維基的一生黑。說穿了,這她NND就是個小報。

這麼重要的成果,竟然發在每日郵報上,也是醉了。到國外相關論壇看了下。不少人都稱之為bullshit news
「Original source is listed as the Daily Mail. Worth noting...」

rappy headline, and even a more poorly written excuse of an article.
The sun isn"t going to suddenly produce 60% less energy. It means it is
going to be less active dynamically(sun spots - solar flares). Geesus
on a stick. Who the fuck writes these articles? The sun all ready
goes through 11 year cycles of sun spot activity. We"ve known this for
decades
. As for the Maunder Minimum...our sun is like many stars in
that it pulses. It is at the peak of such a pulse now where it has
shrunk a bit thus getting a little hotter. It will now expand a bit and
produce just a little bit less energy - but not no 60%. Will we have
an mini-Ice Age like what occurred in the 1700"s - probably not. Co2
level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y were in that time period...all that Co2
warms the atmosphere. So we"re not likely to see the same effect they
did almost 300 years ago.

大家可自行翻譯。感覺這個是個比較靠譜的回復。結果是否定的。作者把一般科學常識寫成了駭人聽聞的爆炸性新聞,這是小報常見的伎倆。我們竟有如此多跟風,想到一首詩、

十四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人是男兒

最後,又去google了一下扎爾科夫同志。原來是個美女瓦倫緹娜扎爾科夫,直接被我們的媒體變成了扎爾科夫,這多掉粉啊。
ps:科學界會有很多觀點,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上述新聞只是某個團隊的結論,剛剛宣布,就被小報編輯拿來賺錢了,就是這樣。至於真正是怎麼個科學機制,本人非專業學太陽能,宇宙學這方面,還期待更為專業的解釋

後記:又看到了中國日報的報道

科學家稱2030年太陽將「休眠」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中國日報網
2015-07-11 14:12:30

中國日報網7月11日電(信蓮)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10日報道,近日,科學家警告稱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這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這一發現是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於威爾士蘭迪德諾召開的國家天文會議上公布的。瓦倫蒂娜?扎爾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會上介紹了他們研發的太陽活動周期新模
型,該模型關注太陽兩個層面——一個靠近太陽表面,另一個深入太陽的對流區——的發電機效應,預測到太陽活動將在2030年左右減少60%,屆時地球將
有可能
進入「小冰河期」。


扎爾科夫的研究發現,在太陽活動的第25周期(該周期的太陽活動在2022年達到峰值),被列為觀測對象的太陽兩個層面的電磁波開始相互抵消;進入第26周期(2030年至2040年)後,這兩個層面的電磁波變得完全不同步,導致太陽活動劇烈減少。


「在第26周期,這兩個層面的電磁波完全互為鏡像——在相對的太陽半球同時達到峰值。」扎爾科夫說,「它們的相互作用是極具破壞性的,近乎相互徹底抵消。我們預測這將引發與『蒙德極小期』相同的效應。」


公元1645年至1715年是蒙德極小期,在此期間太陽活動非常衰微,持續時間長達不可思議的70年,此時也恰好是地球的小冰期,但兩者是否有關聯,仍然沒有定論。當時在寒冷的冬季,英國大部分河流都凍結了,當代油畫顯示人們甚至能夠穿著旱冰鞋橫穿泰晤士河。

這次把科學家名字搞對了。實際是直接翻譯每日郵報的。蒙德極小期就是上面回復里的
Maunder minimum。這篇報道,除了標題嚇人,主要翻譯每日郵報。最搞笑的是,「當代油畫顯示」
這種沒有根據地話,唐而皇之地亂講。泰晤士河最後一次冰凍發生在1814年(維基)整體數據如下

(冰凍) number is 26: 1408, 1435, 1506, 1514, 1537, 1565, 1595, 1608, 1621,
1635, 1649, 1655, 1663, 1666, 1677, 1684, 1695, 1709, 1716, 1740,
(1768), 1776, (1785), 1788, 1795, and 1814.

1863年,美國人詹姆士發明了一雙輪子並排的四輪溜冰鞋,可以做轉彎、前進和後退的各種動作,這就是現在流傳最為廣泛的輪滑鞋。所以這個報道水平可見而知。

Valentina V. Zharkova
Northumbria University, Newcastle upon Tyne
BSc, MSc , PhD, FRAS
科學家還是真的,結論被小報編輯歪曲了而已。
事實上,這種報道每年都有,比如

光明網 &>
科技頻道&> 科學探索

太陽11年總輻射量增加 對地球影響重大

NASA預測2013年發生太陽風暴嚴重影響地球
2010年06月16日 18:35 鳳凰網科技 【大中小】 【列印】 共有評論8條

鳳凰網科技訊
據外電報道科學家預測,2013年可能爆發太陽風暴,將嚴重影響人類生活,經濟損失是颶風卡特里娜風災的20倍。科學家相信太陽風暴有機會危害人體健康,
可導致大規模停電,損害大量電子設施,干擾衛星運作,影響國防和緊急無線電通訊服務,導致航空交通受阻,金融服務亦受到牽連。

研究顯示太陽活動減弱反而會使地球變熱

2010年10月07日 15:08:59
 來源:

新華網

【字型大小 大小】【留言】【列印】【關閉】

中國江蘇網 &>文化 &>文化廣角 &> 正文

職業占星師揭秘:星座地磁風暴太陽周期影響人類
2011-07-25 11:10:42 來源:鳳凰網 【大字中字小字】 【列印預覽】

既然每年都有,連佔星師都亂入了,我們還有什麼擔心的,慢慢就習慣了。

最後我要說的是,這只是某個科學家在學術界宣布自己的學說,贊同還是反對科學界還沒一致。
而且這在科學界很常見。無良的的記者為了爆眼球,誇大的進行報道。而且用語非常不專業並夾帶自己的私貨。

樓主後面的問題,搬運一下,來自約翰格里賓 大宇宙百科全書

以下多圖預警!!!!!!!!

——————————————————————————————————
我是分割線
——————————————————————————————————

1 太陽周期

根據這個答案。新聞中的東西更是無稽之談了。太陽活動極小期到達地球的熱量只比極大期小
0.3%,而新聞中用了60%這個恐怖的數字。

7月14日添加
##############################################################
晚上手賤,不小心點開百度,發現一堆噁心的「科學」新聞

  • 最新發現埃及隱藏金字塔:規模迄今最大

再拿這個來練練手
先看來源

最新發現埃及「隱藏金字塔」 規模或迄今最大/圖
http://society.dbw.cn/ |

2015-06-30 09:35:34

 據媒體報道,美國科學家通過谷歌地圖在埃及發現了「隱藏的金字塔」,新發現的三角形建築被認為是吉薩金字塔的三倍大小。如果這一發現被最終證實,那麼可能是迄今發現最大的金字塔。

首先,是據媒體報道,這回不是每日郵報了。但是第一句太low了,谷歌地圖啊有木有,槽點滿滿啊。但是地球這麼大,偶爾有幾個大牛用google earth也未可知。所以繼續求證,就在百度上先查一下
發現

谷歌地圖發現埃及「隱藏金字塔」 規模或為最大

2014-06-18 17:27:10 科技訊 評論(我要點評)

最新發現埃及「隱藏金字塔」 規模或迄今最大/圖(1)_科學探索_光明網

2013年07月22日11:53
| 我來說兩句(3人參與)
| 保存到博客

哈哈,這下逮住了,丫的看來常幹這種事啊,竟然把13年的新聞一字不改就搬來到14年,又到15年。說不定前面還有,再找找

美考古研究者發現埃及兩處疑似金字塔群

2012-08-14comgeo發表回復

來自美國北卡州的考古研究者Angela Micol女士經過對Google
Earth圖像10年的研究,宣稱在埃

看來源頭是這篇了。還不止是13年!
現在大家對他們的無恥已有一定了解。下面分析下內容

美國科學家通過谷歌地圖在埃及發現了「隱藏的金字塔」,新發現的三角形建築被認為是吉薩金字塔的三倍大小。如果這一發現被最終證實,那麼可能是迄今發現最
大的金字塔。到目前為止,有138座已知在埃及金字塔,它們建造於公元前28世紀,是法老們的陵墓,最為著名的吉薩金字塔位於開羅郊區附近。
 2012年,科學家對尼羅河流域周圍地區進行了調查,範圍大約為90英里左右,初步調查結果認為古地圖描述的位置上可能存在未知的金字塔。研究人員
Anglea
Micol在位於北卡羅萊納州的家中對谷歌地球十多年影像資料進行了整理,展示了尼羅河流域分布的神秘建築群,新發現的三角形建築被認為是吉薩金字塔的三
倍大小。
 
 如果這一發現被最終證實,那麼可能是迄今發現最大的金字塔,Angela
Micol的發現來自34張古老的地圖,早在20年前,考古學家就試圖挖掘一個大型土堆,發現其中存在堅硬的石頭,首席研究員穆罕默德·阿里索利曼認為下
方可能存在花崗岩。當地人在工地附近挖掘出一個神秘沙丘,圖中顯示的就是一個非常深的洞穴,聲稱該地區存在偉大的魔力。
  古老地圖的繪製者被認為是拿破崙·波拿巴的隨從,文件顯示當時的探險隊領隊穆罕默德·阿里在現場發現土堆中存在不同的土層,認為埃及人有意掩埋了這座龐大的人工建造,科學家通過偽色成像技術發現附近還存在一些墓葬群。

1 首先是亂七八糟的文風,一看就是不成熟的翻譯
2 吉薩金字塔,網上一查就知道,這是三座金字塔構成的塔群。編輯似乎不知道這一點。還三倍。
3 又見科學家,而且變成了「古地圖」
4 查了下google 2005誕生,「研究人員
Anglea
Micol在位於北卡羅萊納州的家中對谷歌地球十多年影像資料進行了整理」,注意文章是13年的,怎麼會有10多年。所以編輯們肯定覺得10年聽起來高大上。或是陳奕迅粉絲。
5 當地人在工地附近挖掘出一個神秘沙丘,圖中顯示的就是一個非常深的洞穴,聲稱該地區存在偉大的魔力。魔幻小說的即視感出來了。
6 古老地圖的繪製者被認為是拿破崙·波拿巴的隨從,畫風又成了歷史小說

現在這篇偽科學報道已經放棄抵抗,我們給他最後一擊 
那就是查一下人名Angela
Micol
結果如下,都不用翻牆
Long-lost Egyptian Pyramids Found on Google Earth?
我只說結論
So in summary, sorry folks: nothing to see here but a couple of big
buttes. The question is how they garnered so much breathless, and
factless, media attention.
那就是幾個沙丘,所謂的科學家,也不過是業餘愛好者,但卻四處吹噓,是美國的民科。

以上給出了又一個偽科學報道的例子,但上面那個非常low。水平之低,小學生都看得出來。
比太陽休眠還是差了些道行。居然也是百度科技的熱搜。

寫到這裡,突然覺得本人也是無聊的很,盡然看了這麼弱智的報道還加以評論,有些
像「逐臭之夫」了。

##############################################################


具體來說,這是依靠Prof Valentina Zharkova與其團隊所作出的新太陽磁場模型而預言的一個未來情況。
這個模型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的:
通過在光球層內另加入一層磁場,並認為其周期變化的平均一樣是11年,但是其間隔時間與原有磁場略有差異,所以當兩個磁場都會在兩極之間依照太陽周期的頻率翻轉,有時候它們就會相互「抵銷」彼此,這時就會迎來太陽活動的低谷期,甚至有可能產生Maunder minimum 孟德最小期 程度的太陽活動低潮。

這似乎是一個很讓人覺得靠譜的理論,但是這裡有個問題,就是太陽數據的樣本數量還是過少了。
這裡我們要引入一個新的概念叫做:wolf number。用以代表太陽表面黑子以及黑子群的量級。

來自wiki Wolf number

上圖就是我們現階段收集的有關太陽黑子數量的數據了,對於太陽的黑子的完整數據其實是有不長的。

值得一提的是,它們宣稱這個模型與現有太陽周期的觀測數據的吻合度達到了97%

Combining both waves together and comparing to real data for the current solar cycle, we found that our predictions showed an accuracy of 97%

但是他們選取了所有的wolf number 的數據嗎?並沒有。而是只選取了1976-2008這三個周期的數據。從上面的圖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個周期尼瑪穩定的很好嗎?為什麼不把1970階段的那個周期包含進去,我們不得而知,以惡之心去揣測的話就是這個周期的數據無法和他們的模型對上號,所以他們就選擇性無視了。

要驗證這個模型最簡單的方式大抵就是把所有的wolf number數據帶入驗證,即使wolf number並沒有很多,而對於太陽這般的星體,其自身有如此的活動周期穩定性,也是一個待考證商榷的觀點,或許太陽的周期性運動只是其「壽命」中短暫的一段時間。

另外對於孟德最小期對於地球溫度的影響甚至是其本身,在這裡也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由於沒有直接的太陽黑子觀測數據,孟德最小期與太陽黑子數量的關係是反推回去的。雖然有一些觀測數據如下,但是並不是wolf number。所以其準確度我個人是持懷疑態度的。

YearSunspots16109162061630916400165031660Some sunspots reported by Jan Heweliusz in Machina Coelestis1670016801 huge sunspot observed by Giovanni Domenico Cassini

前面紅叉代表的數量並不準確。而且由於某些反推回去的緣故,比如植物的C-14含量,也有可能是因為自身天氣變冷造成的,其中的因果關係並不嚴謹。

這幅圖代表了英國中心夏冬兩季平局氣溫和太陽黑子數的關係,可以看到其溫度和太陽黑子的活躍度的相關性並不是那麼大,尤其是在孟德最小期期間。

總的來說就是這篇文章報道了一個尚未得到驗證的太陽模型,並附帶上了它的預言事件。而其正確與否需要數據或者時間去驗證。

--------------------------------------
吐槽:
國外的網友一致的把矛頭轉向了「全球變暖」,而國內的網友倒是把矛頭轉向了「科學家和媒體本身」,這之中的差異也是很有意思的。


資料來源:
Wolf number
Maunder Minimum
Irregular heartbeat of the Sun driven by double dynamo
Is a mini ICE AGE on the way? Scientists warn the sun will "go to sleep" in 2020
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sun fell to Maunder Minimum level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771739


我沒看鏈接,也沒百度,不過題主你先看看文章第一句是不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

這句話基本等於:我要開始胡逼逼了,非戰鬥人員請速離場……


據說每次改朝換代都是會發生小冰河期氣候


呵呵,「科學家」的原話是:「2030年太陽活動將進入蒙德極小期,與上次小冰河期狀態相同。」翻譯成媒體語言就是這樣了。


根據搜索引擎追蹤,查詢 #每日郵報# 得出下面:

英媒誤報「2030年太陽休眠」

這個報道是每日郵報7月10號的一個新聞。
范花花 已經闡述的很清楚,我再搜集下每日郵報一些不靠譜,不嚴謹,不負責的報道如下:
英國《每日郵報》誤認張馨予為范冰冰 兩人到底有多像?《每日郵報》把王力宏錯當房祖名 王力宏躺槍「被判刑」
每日郵報:英國醫生稱遲到或是病
《每日郵報》:尼斯湖水怪或已死亡
《每日郵報》:分居兩地讓伴侶關係更緊密


我發現參考消息,新華網之類的媒體最喜歡轉《每日郵報》的新聞。


長夜將至,我從今開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將不娶妻、不封地、不生子。我將不戴寶冠,不爭榮寵。我將盡忠職守,生死於斯。我是黑暗中的利劍,長城中的守衛。我是抵禦寒冷的烈燄,破曉時分的光線,喚醒死者的號角,守護王國的鐵衛。我將生命與榮耀獻給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第一次分割線………………………………………………………………………………………………………………………

進知乎以來第一次這麼多贊,好嗨森,謝謝大家了。

贊數破百答主出文言版(文體什麼的駢散騷待定) 絕逼不讓諸君失望好不好 ╭(╯^╰)╮ 爆照什麼的也是可以商量的嘛o(╯□╰)o

福利!!!

長夜且至,守土初始,袍澤何渝?自我君臨而來,沉心便御北疆,下而妻妾無奉,上之敢佩紫黃?璋瓦實歿,桐葉盡荒。扶蘇護國,義捐九旒之志;武安圄衛,安有凶佞之人!丈夫心胸天下,我輩血肉圍城,七國土厚,哺狩於斯,或有徘徊,後誅必至,所誓耳耳,自不待言。諸君在列,且吾聽聞:肱股如火,鐵衛金湯不破。身曰淵虹,血灑北境能成。天分異變,手刃天狼之亂。袍澤但在,馬革裹屍則還。寧遠之心許許,盡與守夜,斯夜如此,夜夜皆然。

以上


為什麼沒人說「winter is coming!」


嗯嗯嗯, 我挺喜歡冬天!有點小激動


你們這些記者,就想搞個大新聞


第一反映就是,,,,,,,,,,,,,,,,,,,,,,,,,,,,,,,,,,,,,,,,,,,,,,,,,,,,,,,,,,,,,,,不用擔心氣候變暖了


樓上都已經說了很多了
說白了結論科學家的結論就是太陽活動可能會進入一個蒙德極小期,會不會變涼快就不知道了
貼下NAM的文章地址
Irregular heartbeat of the Sun driven by double dynamo

悲哀在於,這種新聞貼出來後看後面網民評論全都是在嘲諷科學家。
心酸。


好多答案感覺都好像是在說這個新聞是個大事件 ,像世界末日的節奏 ,然後吐槽這個新聞 ,我只想說麻煩你們認真看看題目好么 ?這個「小冰河期」不是指地球進入冰河世紀好么 ,,,,,如果不知道這個新聞 ,問題下面有補充 ,麻煩你點開看一下具體內容再作答好么 ,,,這樣望文生義是幾個意思 ?


先過了冰河期前特別熱那段時間再說吧


有沒有災難我真的不關心,就算明天世界末日又怎樣,反正躲不掉,何不一起吃著火鍋唱著歌呢?


從各國如此淡定的反應就能知道這僅僅是聳人聽聞。


地球的循環是從冰河世紀到間冰期再到下一個冰河世紀,我們現在生活在間冰期(Interglacial previous),即兩個冰河世紀之間相對溫暖的時期,是一個長期過程,期間氣溫會漸漸下降。當今人類面臨全球變暖的問題,與間冰期的現象相反,溫度降低應該是正常現象。
以上是平時練習托福聽力和SAT閱讀時收集了一些資料,加上自己一些淺薄的理解。


(回所有張口就罵的人:討論問題的時候我會亂說么)打開網頁看了一下。沒說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充其量也就回到崇禎在位時的氣候。最近兩萬年的氣候變化我一直在關注,結論是真正的ice age以後,最多也就是cold age。最低的時候平均氣溫比現在低不到十度。so,不用擔心。再次肯定的說一句,肯定低不到十度,最多也就是五度到十度之間。具體考古文獻等我有空了翻一翻再來補充


人類還真不怕變冷,來點火力發電站,多發點二氧化碳,在冷也不怕


其實對於北方人來說我所謂,反正冬天有暖氣抗寒是因為裝備好,不是屬性高。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紀錄片《Cowspiracy》中的觀點?
如何看待環保部禁止外國駐華使領館對外發布空氣質量監測信息?
昨天出現南京玫紅色霧霾具體是怎麼回事?
北京 2014 年 APEC 期間的霧霾是怎麼降下去的?
草坪不讓踩,那麼它的意義是什麼?

TAG:媒體 | 環境 | 氣候 | 天文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