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和地球公轉軌跡對應的另一面有另外一個星球,科學家是否能觀察到?

大概設定是有一個星球(質量、大小和地球一樣,看成另外一個地球吧),和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跡一樣,且始終與地球形成視覺死角(中間隔著太陽),那麼科學家是否能觀察到有這個星球存在?依據是?


————————————————————————
更新:應大家的強烈要求,我就嘗試用高端一點軟體模擬。嗯,就用Universe Sanbox2 (宇宙沙盒2) 來嘗試一下。 在此歡迎廣大知乎程序員自己寫代碼模擬一下更精確的模型,並分享結果。

首先,我們假設有一個簡單的系統,太陽在中心,地球在太陽兩端對稱分布,引入木星作為外擾源。那麼,這個系統會怎麼運動呢?

1,先上質量對比圖,這下不是三體了吧?從左到右依次太陽,木星,地球1,地球2.

首先設置一下,地球1,和地球2(紅色圈內)繞太陽均勻分布,繞轉都為逆時針,離太陽1AU(1.5億公里),木星(藍色圈)在稍遠距離之外,為5.2AU。默認是圓形軌道,如果橢圓設置參數太多了。所以這個模擬只能形象說明,不能完全反映真實情況。

如下,剛開始運動之後,兩個地球會同時運轉,這時候它們幾乎是完全對稱的。(溫馨提示,點擊可以看大圖)

再看軌道,地球軌道藍色,木星軌道黃色。兩個地球軌道重合。

我們的地球兄弟開始了賽跑比賽,這是第一圈(年)之後的軌跡圖。基本上還是對稱的。紅圈內是地球,在這裡是個非常小的光點。

11年後,兩個地球和太陽的位置就不對稱了。注意,太陽也往上方稍微運動了一點。

20年之後,這下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兩個地球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了吧?

雖然太陽質量很大,但是和行星的作用也會使得太陽軌跡產生很小的扭轉,具體來看,這是太陽繞太陽-木星質心的運動,地球作用可以忽略。

33年之後,兩個地球還在互相靠近。

54.7年之後,兩地球和太陽連線夾角接近90度。

注意到這時候兩個地球的軌道發生偏移。形成了兩個獨立軌道。

100年之後,兩個地球夾角已經小於90度。但是,兩個軌道是不重合的,所以不會相撞。

之後兩個地球會相互遠離,夾角增加。如116年之後:

1000年之後,兩個地球軌道偏差已經很大了。

1萬年之後,兩兄弟覺得日子沒法子一起過了,開始分家。

6萬年之後,終於第一次完全分成兩個軌道

10萬年之後,兩個軌道分離在整個太陽系也非常顯著了。

10萬年到20萬年之間,兩兄弟的軌道還有時候會有交集。好像是外面一個圈繞著裡面的圈跑。

30萬年,偏心率越來越大。

52萬年之後,兩個軌道已經完全分開了。

100萬年之後,兩個地球成為獨立的兩個行星,各自有各自的橢圓軌道。內層軌道偏心率小一點。

由於數值誤差的累積,已經沒有繼續進行計算的必要了。但是我還是好奇3百萬年之後會發生什麼?

接下來兩百萬年里,兩個地球的軌道似乎已經穩定了。如下圖,接近太陽的地球近日點在0.66AU,遠日點在0.96 AU。遠離太陽的地球近日點在0.96AU,遠日點在1.6AU。換句話說,接近太陽的地球有可能撞上金星,遠離的地球可能撞上火星。

不得不說,如果突然在太陽對面出現了另外一個和地球相似的星球,對兩球人民來說看上去都不是好消息。。。

————————————————————————————
原答案:

首先,這顆行星不存在。迄今為止,人類探測器已經把太陽大部分有意思的主要天體都訪問過了,如果這顆行星真的存在的話,那麼它被發現是非常容易的,雖然我們不能直接觀測,但是它會對周邊天體產生引力影響,很容易被觀測到。

太陽系行星軌道上一般只有一顆主要行星(除了小行星帶)。但是這不是說一個軌道上就只有一個天體。在木星軌道上,和太陽交角相差60度的左右兩方向,都發現大量的小行星,稱為特洛伊天體。地球,火星,海王星都有特洛伊天體的發現。這裡我們探討下為什麼題主提出的第二地球不存在,以及為什麼會有這些特洛伊天體。

像題主這樣要求的和地球質量相當的行星可以存在,而且受力平衡,但是,並不能夠穩定的存在。只有有一丁點其他行星擾動,兩顆行星便會脫離這個平衡狀態。

我們做一個最簡單的受力分析就可以了。如下圖,當兩個地球繞太陽對稱分布的時候,系統是穩定的,但是一旦另一個地球有稍微一點點飄移,那麼地球和另一個地球之間的吸引力會使得另一個地球往外飄,越飄移地球的漂移分力會越顯著。

————————————————————————————
我們做一個最簡單的數值模擬,僅僅為示意,確實這個模擬是非常簡陋的,因為按真實條件模擬我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軟體,如果有同學有條件可以模擬一下:
My Solar System 2.04
如下圖,假設「太陽」質量為1000,兩個「地球」質量為10,在一開始設置它們距離相等,速度相等。注意地球1(紫紅色)y位置為0.

然後運行,如下圖,我們看到一個相對對稱的軌道圖線,由於實際中太陽質量遠大於數值模擬,所以這兩個軌道會高度重合。

假設由於其他天體擾動,地球1的坐標y變成1

繼續運行,我們發現,一開始影響相當小,但是很快就出現偏差,不到一會兒,地球1更往外跑而地球2更往裡面跑。結果很快就分開了。這是由於整個系統是不穩定系統導致的。

——————————————————————————————
如下圖,考慮黃道面,僅考慮太陽-地球系統,太陽和地球會形成兩個巨大的引力勢阱。在太陽和地球相對不動的條件下,我們可以得到日地系統的有效勢能圖(注意和引力勢區別,此處多了一個天體運動帶來的的「離心勢能」)。如果你學過拉格朗日點的話,就知道在5個點上,引力正好能夠完全提供向心力,使得這些點上的物體能繞太陽公轉。然而,這些點雖然受力平衡,但卻不能穩定停留任何天體。如下圖所示,可見,拉格朗日點雖然受力平衡,但是對於質點來說,都是有效勢能最大值位置,我們知道勢能大的地方是不穩定的,所以在拉格朗日點附近的天體都不能穩定。只要有稍微的擾動,物體會立刻離開拉格朗日點。這個解釋也很簡單,比如我們假設一個物體處在L1點,一開始,太陽引力減去地球引力正好提供了全部的向心力,使得它能夠穩定繞太陽公轉,但是只要它稍微偏向太陽,那麼它受到的太陽的引力會增強,而地球引力會減弱,所以它會立馬跑向太陽;反之就會偏向地球。L2, L3點上的物體也是類似,它的向心力由太陽和地球引力一起加起來,才能維持在L2, L3點,只要稍有變化,立馬會偏向太陽或者遠離。
(三維勢能圖)

(二維有效勢能圖,越偏紅/紫勢能越高,越偏藍/白勢能越低,一般勢能高點就像山頂一樣,很容易往勢能低點下落)

L4和L5處在與太陽和地球正好成等邊三角形的位置。由於太陽和地球的引力作用,這些點上的物體雖然同是受到兩個力,但是這兩個力的合力卻恰恰指向太陽-地球系統的質心,從而保持平衡。

但是,L4和L5雖然原則上不穩定,但是如果我們考慮地球繞太陽轉。所以L4, L5也會轉動,這樣它會存在一個額外的科里奧利力。在轉動坐標系下,科里奧利力會使得L4,L5附近物體運動軌跡不停地偏轉,最終會使得小質量物體的軌道會不斷在L4, L5 附近繞圈圈,最終停留在L4,L5 附近。但是小天體質量必須很小,最高不能超過行星質量的1/24.5,這也是特洛伊天體存在的原因。

L4點小天體軌道的數值模擬:

具體的穩定解,關於24.5這個倍數的推導,參見如下文獻:
http://map.gsfc.nasa.gov/ContentMedia/lagrange.pdf

雖然L1, L2 點不穩定,但是對太空望遠鏡,來說非常重要。L1點適合觀測太陽,而L2點適合觀測宇宙。所以相當多望遠鏡都會停留這兩個點,為了保持穩定,它們都採取繞L1, L2點的軌道,靠著科里奧利力來保持穩定。但是也需要適當微調。

起源號是觀測太陽粒子的衛星。它採用了L1點的周期性的暈輪軌道Halo Obit,來保證穩定。

Herschel 衛星和下一代太空望遠鏡JWST都採用L2點利薩如軌道Lissajous orbit) ,其軌道水平豎直投影如下,實際中這些軌道都要考慮太陽,地球,月亮和其他行星的影響,爭取能夠更多的利用引力來維持軌道穩定,需要大量的科學計算取最優解:

更多參考:
Bo Zhang』s Homepage " 環繞拉格朗日點的軌道————————————————————


當然能
間接觀察:計算其他行星的軌道攝動發現那裡貌似有東西
直接觀察:各種金星火星探測器幾十年前就滿天飛了,弄個探測器去拍個照片多輕鬆。


軌道計算。計算其他星球的軌道攝動,可以預測其星球的質量和軌道。海王星就是先算出來的,又過了好多年才被觀測到。
最神奇的莫非是直接看到。
啥,別以為不可能。太陽巨大的引力足以引起空間彎曲,使光線偏轉。以至於一些在太陽背面的星球也可以被觀測到。
當然,太陽太亮了,你對著太陽不可能看的那麼暗的一塊小星星。但是,還有一個神奇的機會,叫做日全食。
當年為了證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派出了兩隻觀測隊,遠赴非洲。趁著一次難遇的日全食的機會觀測到了本應在太陽後面的一顆星星。證明了光是可以扭轉的~


唯有愛和引力作用無法隱藏。


結論,能觀察得到:看一下地球繞日軌道,由春分點到秋分點時長約為186天,由秋分點到春分點時長約為179天,在我們的春分點,兩個地球和太陽沒有共線,其實由於地球繞日軌道是橢圓,三者大部分時間都不共線,一旦三者形成的三角形的長邊上的高大於太陽半徑,就可以觀察到了,即使直接觀察不到,日全食的時候也能觀察得到。


海王星幾百年前就是靠引力算出來的,要是真有這個,幾百年前就發現了,根本輪不到發衛星


會對金星運行產生細微影響,不發射衛星,計算也可以發現


實際上,在太陽系內外,有相當多的行星是通過計算預測到的。


不可能。其實很簡單,地球在近日點的角速度比在遠日點的大,所以如果影子地球想一直被太陽遮擋,那麼它在近日點的角速度應該小(此時地球在遠日點),遠日點角速度反而大(此時地球在近日點)。這是不可能的。具體可以去看開普勒第二定律。


端腦過來的吧 你想想如果真是那樣,那人們千萬別亂動,千萬別發射衛星或者被其他小天體撞到,影響了一點點公轉那就是滅頂之災,直接追尾了.


高中知識可以解釋…地球看不到另一個地球等價於太陽一直處於兩個地球的連線上…所以等價於兩個地球的角速度時刻保持相同…由於V=Wr當一個地球處於近日點時線速度快…角速度也快…而另一個地球線速度慢一些,角速度也慢一些…導出了矛盾


完全相同的軌道根據開普勒第二定律應該不可能了。如果是軌跡全等,但是一個以太陽為左焦點,一個為右焦點呢?兩顆行星的連線始終過太陽/

看了好多大神的回答,感覺自己想得太簡單了。把太陽作為參考系開始就有風險。這就當一個小問題吧。我學習大神回答去了。


記得小時候看藍貓淘氣三千問就有這麼一集科普,這是一個很古老並且已經有詳細解答的問題了呀。


光線在經過大星體時會發生彎曲,,所以,中間隔了一個太陽並沒什麼用


你要說古代人不知道無可后妃,就像托勒密假設的,地球的對面也有一顆行星,叫「對地」,但是現代科技怎麼可能看不到,就算他是一個太初黑洞(宇宙早期形成的很小的黑洞)也能透過萬有引力發現它,引力有這樣兩個性質:他總是吸引的,不像核力時而吸引時而排斥,它能作用到大尺度上去


不明白最多贊的回答有什麼意義,難道滿天飛的探測器去各個行星的時候在地球與太陽的連線上跑?


算都算得出來。

更別說現在那麼多工具(空間探測器)。


可以。計算軌道。地球A受到來自太陽和地球B的引力軌道半徑比正常的小


簡單的回答:三體問題不存在這樣的解。(我不是《三體》fan)

注1:評論說有,然而這樣的系統很容易受到攝動而崩潰;
注2:很多人以為三體問題討論的是三個質量相近的天體(也許是大劉的鍋?我沒看過不清楚),然而並不是。

三體問題是天體力學中的基本力學模型。

它是指三個質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視為質點的天體,在相互之間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

現在已知,三體問題不能精確求解,即無法預測所有三體問題的數學情景,只有幾種特殊情況已研究。

例如太陽系中,考慮太陽,地球和月球的運動,它們彼此以萬有引力相吸引,若假設三個星球都可假設為質點,並且忽略其他星球的引力,太陽,地球和月球的運動即可以視為三體問題。

——維基百科


在地球上肯定觀測不到,如果行星運行速度周期角度和地球相仿的話,無法通過觀測知道
但是可以通過引力和磁場的計算做到


衛星都是死的嗎?…


呃………………行星的公轉軌道不是一個平面。

不會畫圖,請各位依據描述想像:太陽在前面高速賓士,經過的區域形成放射型真空區。太陽是頭,後面有個圓錐形。太陽的行星們在這個圓錐內依次排開,在自己的軌道上各自身不由己的公轉並自轉著。

所謂的太陽背面,是整個太陽系的前方,那裡沒有屬於太陽的行星。
(非專業,謬誤之處請指正)


推薦閱讀:

為了迎接2017年8月的日全食,美國的科學教育者都做了哪些準備和工作,哪些是值得我們關注和學習的?

TAG:物理學 | 天文學 | 星球 | 星座 (天文) | 天文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