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繼續前進)為什麼流行?

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繼續前進)是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英國政府製作的宣傳海報,原計劃應對納粹佔領英國這一情況發生後,用以鼓舞民眾的士氣。這張海報由於發行量有限,最初並不為人所知。2000 年它被人發現並被眾多商家印刷發行以作為產品的裝飾主題。到 2012 年為止,已收集到了 15 份當年印刷的海報。( via 維基百科)

相關鏈接:

  • Dribbble - Search - "kelp calm"
  • Google Image Search - "Keep calm and"
  • Keep Calm and Carry On - Wikipedia

如今我們英國人看待Keep Calm and Carry On海報是民族自豪感的來源,並且警示我們二戰英國人面對危險時的勇氣,但是,在二戰期間,它們沒有完全發布,其實政府張貼的很少。普通人認為海報的內容,是政府把人民當作小孩子看待。然後,在1940年,英國缺紙時,政府再循環了還沒分發的海報。今天的英國人我們一般忽視這個歷史,因為對我們的自豪感,並且對國家stiff
upper lip的名聲不太有利。

這個人有面對危險的 stiff upper lip

2000年,一張Keep Calm and Carry On海報在一家諾森伯蘭郡的書店被發現了,再次印刷發布。如今國家有危機的時候或者英國人有「受到攻擊」感覺的時候,比方說災難或恐怖襲擊,我們通過社交網路傳播這個Keep
Calm and Carry On的精神。

這是2005年倫敦七七爆炸案後的報紙頭條,我不喜歡這個報紙,有點民族主義的,但是這個頭版是一個很合適的stiff
upper lip
的例子

另外如今我們看待海報是我們的祖父母的」blitz spirit」(閃電戰精神)的象徵,我們極其尊重和尊敬在二戰期間遭受了納粹空襲的老年人,blitz
spirit 精神是在這種情況下倫敦,伯明翰,利物浦,考文垂等英國城市人能夠繼續日常生活的能力,所以,我看到這個在商店窗戶上的海報或者網上的圖片的時候,我就想起來他們的grit
(毅力)。

1940年在考文垂空襲後的院子,兩個有blitz spirit 的普通英國人

但是,海報的信息還有其他瑣碎的用法,遇到不方便的事的時候,英國人經常張貼這句在社交媒體上,比方說:「我的球隊輸了呀!Keep
Calm and Carry On」 或者 「我上廁所忘了帶手機呀!
Keep Calm and Carry On」 等愛哭鬼寫的句子,這樣的行為不太代表英國人的blitz spirit...


現在普及的Keep Calm and Carry On海報商品化的影響是,它們有兩個意義,深刻的意義以及淺層的含義,不過,我覺得英國人很了解和明白這兩個含義的不同之處。


我本人喜歡海報的設計,給我很stiff upper lip的感覺,關於生活的困難,如果祖父母受得了,我就也能受得了。


如果我受不了,有新的海報鼓勵我:Now Panic and Freak Out (驚慌,發瘋)


已經有人從實際角度回答了,我就來講一個故事吧:

二戰時期英國倫敦被納粹轟炸得厲害,市中心有家書店掛了個牌子,上書:照常開門(Open as Usual)。當晚一個炸彈把書店的牆炸沒了,第二天書店老闆掛出一個新牌子:比平常開的更大了(Open More Than Usual)。

圖為被轟炸後的Holland Library,這樣的場景當年並不少見,所謂Keep Calm and Carry On的精髓也。為什麼流行?Because this is quintessentially British!


尼克拉的回答基本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不過我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部分,還可以延伸到整個英國二戰時期的海報。因為在留學的時候選修過英國的二戰歷史,所以對英國當時政府propaganda很感興趣,這部分歷史也非常有意思。所以連著這個問題跟大家介紹一些當時很有意思的海報~~


英國在二戰時期為戰時需要而設計製作的許多海報都妙趣橫生,透過這些海報,不僅能夠了解當時英國的社會情況,還能夠一覽英式幽默的真容。很多海報都在現在仍然流行,比如廣為人知的「Keep Calm and Carry On」。

德國在1930年代的侵略,特別是在侵佔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以後,給英國人敲響了警鐘,使得英國迅速建立了對敵人的宣傳部門,英國政府的宣傳部出現於1939年,這一年二戰開始,二戰題材的海報在此後的6年中佔據了大多數的宣傳領域。

1) keep Calm系列

Keep Calm and Carry On海報是三張系列海報中的一張,另外兩張是「Freedom Is In Peril. Defend It With All Your Might」(自由正受到威脅,盡你所能來保衛它)(共印刷40萬張)和「Your Courage, Your Cheerfulness, Your Resolution Will Bring Us Victory」(你的勇氣、你的樂觀、你的決心將為我們帶來勝利)(共印刷80萬張)。海報的最上方放了一個都鐸王冠的圖像。海報文字為公職人員所構思,以體現「每個公民的個人責任」,並具有直接、通俗易懂的特點。由於這張海報預計在納粹佔領英國後使用,因此這張海報實際分發使用的數量很有限。《經濟學人》認為這一懷舊海報反映了典型的英國性格,其流行原因在於它直接反映了國民所設想中的英國人形象:低調、勇敢而略顯刻板,能在轟炸中照常煮茶的性格

2) 徵募女工、女兵系列

戰時非比尋常,因為勞動力緊缺,英國政府製作了很多海報號召婦女們進入工廠,甚至是軍隊,為國家的存亡出一份力。這次大規模的招募,使得很多從未工作過的婦女嘗到了工作的甜頭,充滿了自豪和成就感,因此在英國的婦女解放問題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3) Dig for Victory系列

顧名思義,就是號召大家開展「大生產」運動。這倒是像極了當年毛主席號召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當時戰時物資緊缺的時候,非常需要英國群眾團結起來,開墾荒地,種莊稼,收穫糧食。Dig for Victory也取得了成功,緩解了當時的戰時物資短缺。

4) Don』t waste系列

與Dig for Victory 系列相配的就是Don』t waste系列。這其中還包括製作豬飼料什麼的…

5) Careless Talk 防止流言系列

在戰時,為防止情報外泄,也防止無所不在的間諜竊聽,英國政府設計製作了Careless Talk 禁止流言系列。該系列或多或少強調了要提防女人,一來女人素來就代表著熱衷八卦和gossip,二來女間諜也是讓人怕怕呢。

6) 轉移孩子系列

當時為防止法西斯炮轟英國,英國數百萬兒童從港口和城市撤離到指定的農村地區。當時許多孩子離開家庭長達五年,有少數人再也沒有機會和家人團聚。「把希特勒留給我,孩子,你趕緊離開倫敦。」

哈哈,這是我在知乎上第一個像樣的回答。

實在是喜歡 那段歷史,和在戰爭中依然從容的英國人民。


我覺得這個海報的精髓是平靜。

就是那種 「多大點兒事兒啊,咱們繼續」 的感覺。顯得特別有底氣,不瞎咋呼。用來配英國人喜歡的調調真是相當合適。


大部分當時的海報都被銷毀了。大概2000年左右,這個類型的海報在一個二手書店被重新發現,因為已經過了50年期限,版權已經進入公共領域,所以很多人就開始在各種服裝杯子啊什麼上的印。想想當時的人們看到這個得多激動啊,老的看到彷彿回到了那個年代,小的看到老的那麼激動就對那個大家一條心的年代心生嚮往。尤其是2000年泡沫破了經濟危機和2007年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哇!說的好有道理,在這個經濟危機里也只有calm down才能忍過去吧!」用現在的話說叫正能量都溢出來了。 據傳英國的護士都把這個當做非正式口號了。
其實要深入探討為什麼這個標語會紅除了很多人覺得確實很有共鳴很能安撫自己,大概也是很多少年覺得狂拽炫酷吊炸天,高端大氣上檔次吧。
這類感覺「那個年代」標語很炫酷機智的事我們這裡也有嘛。要不然,類似下圖的衣服為什麼在年輕人中間很火?


丟圖跑(/。\)


其實,keep calm and carry on海報模式基於英國戰時新聞部的統一樣式,字體簡明公整,皇冠表明這一勉勵信息來自皇家,卻又彰顯著每一位公民的責任。語言簡潔直接,朗朗上口。僅從海報設計的角度來看也已是很優秀的作品。
其次,英國人在2000年挖掘出這張失落的海報時,所受到的震撼鼓舞是非比尋常的,熱情點說就是「有一種讓人淚流滿面的力量」。而且這句話其實很符合英國崇尚的國民性——低調刻板善於隱忍。這也使得它的流傳度再次提升,逐漸成為一種英倫文化符號。
最後,貌似這一海報在被發現時已過了50年的約束時間,已屬於流入公共文化市場的藝術品。善於商品化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不斷用衍生產品進一步擴大其價值。

非專業,歡迎指正


正如幾位答主提到的,這張海報是在二手書店被發現的,該二手書店叫 Barter Books ,位於Alnwick,離拍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城堡不遠,現在這張海報的原件就掛在書店收款台的旁邊。

有幸在一個講座上見過店主夫婦,其實書店的主要所有人是這個妻子,是個美國人,後來生意逐漸擴大,丈夫才加入的。他們提到這張海報是在箱底發現的,海報本身印數很少,也沒有真正使用過。他們先是複印了很多份,銷量很好,後來衛報的一個記者發現之後報道了,就引發了更多的銷量,有因為已經過了版權保護期,所以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把「Keep calm and carry on」做為商標註冊了,還跟書店打了官司,現在簡單地說現在沒有人能把產品叫做這個名字,但是海報本身的風格和內容都是可以免費使用的。


大家都說到了這張海報其實並沒有在二戰中真正投入廣泛使用 丟個介紹前世今生的視頻 @谷大白話 漢化 keep calm—在線播放

至於為什麼會成為21世紀標杆級別的slogan(抱歉找不到特別合適的中文 口號/標語聽著都有點兒不太對勁) 視頻最後也有提到 歷史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作為當代英國人來說 儘管他們一方面很喜歡拿王室開涮 但仍然有很多人 另一方面 還是非常懷念以維多利亞時代為代表的那個皇權相對被尊重的年代 或者說還是有一點帝國情結的吧 和王室有關的東西 總還是能激發出他們的民族自豪感的

記不得是誰說的了 好像是William Wilberforce吧 說過英國的國民性里 一直是有deference(順從)的一面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法國大革命那樣的"民主革命"不會發生在英國 雖然二戰之後英國國民的意識形態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嘛 好吧好像說偏了

英國雖然已經不是老大 但是英倫文化的影響 不用說 誰都知道威力有多大 再加上美帝天生的對英國文化的嚮往和艷羨 雙劍合璧 怎麼可能不紅火啦

況且字體也的確漂亮 簡潔的設計也很符合當代的審美觀

再者就是 真的有很大很大的改編空間 和"宣城太守知不知" "自掛東南枝" 這種百搭句一個道理嘛


正!能!量!


言簡意賅,大氣簡潔
雖然我常說英國人晚上都是酒鬼,悶騷到骨子裡。但是那種流傳下來的貴族精神還是印刻在大多數英國人的血液里,優雅、從容,再落魄老子也是貴族跟你們土豪暴發戶不!一!樣!


誒,為什麼這張海報是紅色的?


翻譯翻譯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應該很多人都認識這張圖,但不一定每個人都追問過背後的故事。

Keep Calm and Carry
On
(保持冷靜,繼續前進)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英國政府製作的宣傳海報,在德國轟炸倫敦的時候,英國一方面拚命抵抗,另一方面做了最壞的打算,假如要是淪陷了,成為敵戰區的話怎麼辦?他們悄悄地印了三百萬份海報,上面就是這一行字:「keep
calm and carry
on」。想提醒淪陷之後所有的英國人口口相傳,保持著一種尊嚴,寄希望在前方。後來他們沒有淪陷,所以英國政府就把這三百萬份的海報全部銷毀。這件事就像沒有發生過一樣。直到2000年,有一個圖書商在自己家裡莫名其妙地發現了這一張海報,拿出來詢問了許多歷史學家,才把這一歷史事實呈現出來。這一事實被呈現出來之後,讓所有的英國人熱淚盈眶。他們在這一句話之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力量,從此,這句話就在全英國幾乎無人不曉。並成為21世紀的標誌性圖片。保持冷靜,繼續前進。「如同歷史傳來的呼喚,傳遞給我們極其簡單卻溫情款款情緒,不僅鼓勵了困境中的人,而且應該永存於時尚潮流」。


一張圖片講述了這句話的歷史。(自己翻譯O(∩_∩)O~)。還有一段視頻。

視頻:
延伸版本:

僅僅因為它簡單、帶點積極向上?不。背後的那一段歷史成就了它。
另附另外兩則海報:
文案:Freedom is in peril,defend it with all your
might.

文案:
your courage , your cheerfulness, your
resoultion will bring us victory.

政府什麼時候才會出這樣鼓舞士氣,激勵人心的海報?這是我看到這個廣告文案時,不禁要問的問題。《中國好聲音》的火爆,《泰囧》破了票房奇蹟。說明了什麼?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目前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壓抑的,壓力感大,沒有生活情趣,不敢夢想。連那個什麼周末來著,說了中國夢一下被封了。感慨啊!


好像沒有全部顯示,可以到KO文案看:http://www.otolines.com/archives/310


Keep calm 和 Carry on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處事風格,Keep calm寄語人們無論在任何困難、壓力面前都能保持冷靜的頭腦,而Carry on則希望在傷痛過後仍然不放棄希望、努力生活。儘管這是一句戰爭中的口號,但時過境遷,在當代這個更加複雜的時代,能做到Keep calm and Carry on更為不易。


這類似當年陳佩斯先生在小品里的一段台詞「同志們!堅持就是勝利!人民等著我們立功消息。弟兄們!給我頂住!頂住!」
我看了幾遍這麼長一段話今天都能清楚的記得,別說再整個大字海報了。


這個口號最早出現的時候,是二戰期間——英國人感到慌張和混亂的時刻,當時提出「Keep Calm and Carry On」這一口號既符合英國一貫的紳士自律要求,又安撫了民眾的情緒,但是很遺憾這個口號在當時並沒有廣泛傳播開來。
到了現在,大部分的人仍然處在慌張與混亂的狀態,人們追求的依然是平靜而有節奏的生活,而「Keep Calm and Carry On」仍然是對人們內心慌亂的回應。激烈的社會競爭之中,人們已經足夠奮發、進取、激情了,但是內心卻長期處於無措、無奈、無聊之中。「Keep Calm and Carry On」則是一個既積極又溫和的敘述,畢竟冷靜的前提是放鬆,前行的目的是生存,用一種輕鬆的狀態來生存才是生活。


被玩壞的版本。。。


我一直以為原句就是這樣的,直到我遇到了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TAG:英國 | 平面設計 | 海報 | 英國歷史 | Keep Calm and Carry 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