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肉是什麼味道?好吃嗎?
不請自來。作為一個地道的廣州仔,這個問題大概我最有資格回答。
就像每一個美麗的童話,背後總有它暗黑的原型;粵菜給人的印象,一向是高端大氣,光鮮亮麗的。從米其林餐廳的頂級菜肴(沒錯,中國地區的米其林餐廳多為粵菜),到酒樓里一籠籠精緻的早茶點心,似乎粵菜的形象,除了高檔還是高檔。然而在粵菜光鮮的背後,也不乏其重口味的一面,那就是它無所不包的取材範圍。從龍虱到禾蟲,從果子狸到穿山甲,似乎只要是會動的東西,都能讓無所不能的廣東廚師抓住,做成一鍋美味。而蛇,作為大自然中常見的物種,自然難逃廣東人的法眼。
——此處提醒一句,果子狸、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屬於國家保護動物,捕獵、食用保護動物既不利於生態平衡,也是違法行為!現在在政府的倡導和打擊下,廣東人已經越來越少消費野生動物了,希望大家不要因為貪吃而破壞生態環境。
在廣州,流行著這樣一句俗語:秋風起,食腊味。然而,這只是人畜無害、老少咸宜的普通版本。更加重口味的是:秋風起,三蛇肥。意為,秋天到了,蛇類都忙著儲存營養過冬。此時食蛇,最為肥美。對北方人來講,更為恐怖的是廣東人所虎視眈眈的蛇的種類: 飯剷頭(眼鏡蛇),過樹龍(黃梢蛇),金環蛇。除了過樹龍外,皆為劇毒蛇類,輕易可致人死地。有道是:「比佢食一食,唔食廣東米;比佢鏟一鏟,買定四塊板」。意為讓這些毒蛇咬上一口,最好提前買定棺材板準備後事,以後再也沒機會吃廣東的米了。你看,就連臨死前都在想吃廣東的米,廣東人之貪吃可見一斑。
蛇的味道,我只能想起一個字,那就是鮮。鮮到什麼程度呢?我雖然離開廣州很長時間了,看到這個問題,想起蛇肉的滋味,還是忍不住流下口水。對於貪吃的老廣,鮮只是對蛇肉的一個概括。如果要細細的描述,那不同的做法自然有不同的風味。粵人烹蛇,大有粵菜精細的特色。不同的蛇有不同的做法,同一條蛇的不同部位亦有不同做法,務求物盡其用,享受到大自然的全部滋味。
感謝養殖技術的發展。如今吃蛇,已經不用冒著違反法律、破壞生態的風險了。養殖蛇因其肉質肥厚,寄生蟲少的優點,已經在廣東餐館上普及。(再次提醒:食用野生動物破壞生態,食用保護動物嚴重違法!)一般來說,蛇分為毒蛇和菜蛇。菜蛇肉質肥嫩,吃起來大快朵頤;而毒蛇則祛風補身,味道更為豐富。當然了,毒蛇更貴。做法則對症下藥:對於細嫩肉少的,就做成蛇粥、燉品。務必用這種方法來帶出蛇肉的鮮甜和營養。水蛇粥即是順德一道名菜:水蛇切塊,和紅棗、薑絲等材料一同放入粥中,熬制數小時。水蛇雖然個小無肉,難以直接食用。但是其香味卻在數小時的熬制中全部滲透進了粥里。熬出來的水蛇粥香綿濃稠,鮮美異常。所以看清楚了:不管你長得如何,容易吃還是難吃,只要讓廣東人看上了,貪吃的老廣有一萬種方法把你做成各種各樣的美味。
不要以為蛇細長一條,皆是無肉之輩。「啖啖肉」的大蛇比比皆是。對於大蛇,多數做法則是做成椒鹽蛇碌。先用小火將蛇肉煎至焦黃,然後燜熟。最後干煸,下椒鹽調味。這樣做出來的蛇,蛇肉緊緻,富有嚼勁。而肥美的蛇身,更是富含肉質,一口就能撕下一大塊肉,大快朵頤。
北方人好吃火鍋,傳到了嶺南,則變為了打邊爐。打邊爐實為廣式火鍋。粵人好鮮,遂摒棄了北方吃辣區的各種重口味底料,而僅輔以清湯、海鮮、香菇等鮮美的底料,務必帶出食材原有的鮮味。蛇肉作為鮮美的食材,必定逃不脫廣東人的法眼。取新鮮蛇肉,放入鍋里涮一分鐘左右。俟蛇肉捲起,則立刻撈起使用。如此一來,蛇肉新鮮,肉質耐嚼;原有的鮮甜又吸足了火鍋底料的香味,香嫩異常,好似人間美味。
至於蛇皮,蛇膽,乃至蛇肝,對吃這一方面浸淫至深的老廣們自然各有做法。蛇皮涼拌爽口,蛇膽燉湯滋補,蛇肝打邊爐味同鵝肝。做法甚多,就不一一贅述。
上一年秋天,正是蛇肉最肥美的時候。我身在馬德里,父親給我發來了微信:我們找到一個吃蛇的地方,蛇肉新鮮、價格實惠。下次你回國的時候帶你去吃啊。然而等到真的回國了,卻早已忘卻了這件事情。等醒悟過來,早已飛回西班牙了。唉!蛇肉,對於普通外地人來說,可能就是粵人無所不吃的象徵。而於去國懷鄉的我,卻多了一份思鄉的情懷。
---------------------------------------------
想看更多原創的大千世界的新鮮事嗎?關注 @旅行家Fonsi 獲取更多資訊
蛇肉是什麼滋味?當然得親自吃過才能體會。湖南長沙就有這麼一家專門吃蛇的店!
沒趕上長沙九十年代初的蛇館浪潮,2010年開業的左局街十八號算是後起之秀。不止是老口子,連不少外地來的朋友都知其名。雖然有踩雷,但口味蛇的味道是在線的。
----------------
永州之野產異蛇。吃蛇這件事,還得朝寧鄉人看齊。夏天一到,我們肯定是要吃蛇的,因為老人們相信夏天吃蛇不長痱子。
記得小時候,鄰居抓到了一條蛇,當即在院子里剝皮取膽,圍觀的小朋友們發出此起彼伏的尖叫聲。我躲在屋裡不敢看,過了會兒,我爹遞來一碗飄著兩塊蛇肉的湯。我閉著眼睛,鼓起勇氣呡了一小口,然後驚喜地望著他說:「好甜啊!」從此認定這是世上最甜美的肉。
吃蛇怎麼看都不像是湖南人干出來的事,畢竟傳統老湘菜里並沒有以蛇為主料的菜肴。寧鄉口味蛇創始人胡建明是受到廣東食客的啟發,按照本地口味研製了這道菜。隨後,口味蛇風靡至幾十公里以外的長沙。
左局街十八號的位置頗為隱秘,在中山亭的教堂旁邊。不到12點,店裡已經快坐滿了。我好奇地問老闆用什麼蛇做菜,答曰烏蛇。「來咯,你看看噻。」他領著我走到廚房旁邊,推開小窗,殺蛇的師傅隨即舉起一個大袋子——烏黑的大蛇正蠕動著!我頓時驚起一身雞皮疙瘩。
寧鄉口味蛇 188元/斤
等待半小時,現點現殺的口味蛇上桌了。夾起通紅髮亮的蛇肉,用牙籤插在骨頭兩端的小孔里,牙一咬就可以撕下來一整條肉,微甜、緊實,從裡到外都是辣醬的香,嚼起來略帶彈牙的感覺。這很考驗師傅對火候的掌握,多一分肉太爛,少一分肉撕不下來。這家店把蛇段切得比較小,長度只有寧鄉本地的一半,估計是為了方便吃,但剝奪了我一大半撕蛇肉的快感。
辣醬是口味蛇的靈魂,聞著極香,很稠、沒有水噠噠的,裡面切成小粒的姜蒜嚼起來也蠻有味,吃完後有回甘。美中不足就是不夠辣,咸了點。在寧鄉吃蛇,各家的辣醬風味略有不同,但都是水制辣椒醬,對,就像辣妹子辣醬。我奶奶熬的辣椒醬很粘稠,事先一定會戴上老花鏡摳出辣椒里的籽,說這樣醬就不會發苦。我爹用奶奶牌辣醬煨的蛇,給我一盆都嫌少!
蛇皮吸飽了湯汁,吃起來有點Q。寧鄉人吃蛇是不吃皮的,我爹為了不浪費,一般是做成涼拌蛇皮,口感更Q彈。
有的姑娘看到蛇肉便花容失色,更別提吃了。朱彧的《萍州可談》記載了一樁因吃蛇引發的命案:「廣南食蛇,市中鬻蛇羹,東坡妾朝雲隨謫惠州,嘗遣老兵買食之,意謂海鮮,問其名,乃蛇也,哇之,病數月,竟死。」你瞧瞧,吃完生生被嚇死了!不過這權當歷史八卦一看,畢竟按照蘇軾在《惠州薦朝雲疏》的官方說法,朝雲姑娘是患時疫過世的。
岳陽姜辣蛇 188元/斤
岳陽人也是吃蛇的大戶,姜辣蛇的聞名程度和口味蛇不相上下。還沒開吃,一股濃郁的老薑香氣就鑽進了鼻腔,饞得人直咽口水。
然而姜辣味只是裹在蛇肉表面,並沒有滲入其中。肉有點爛,吃兩側的肉時,細骨頭很輕易地被拔出,正是烹飪時間過頭的表現。
最後敲黑板劃一下重點!——
可別忘了把口味蛇剩下的辣醬打包,在深夜飢餓來襲時,煮個面拌兩勺進去,那滋味,誰吃誰知道!!!
ENJOY TIPS:
蛇肉現點現殺,味道新鮮
口味蛇默認微辣,如果確信自己很能吃辣,也可以選擇中辣以上
------------------------------------------
感謝作者:小葵葵(生於寧鄉大成橋,專註吃蛇二十年)
小的時候 父母忙於生計 每個假期都跟著外公外婆過 那時候的農村也沒有什麼零食 但是鄉野人的眼裡處處是寶 四川多翠竹莽林 林里多蛇
外公是個很厲害的人 會捉蛇 還會很多哄小孩子的手藝 有時夜裡外公會帶著手電筒和一把火鉗去竹林里走一趟 就帶回一兩條蛇 什麼品種我是不懂的
第二天一早 外公外婆就會一起合作把蛇處理乾淨 外公會把蛇血喝掉 然後吃掉蛇膽 那應該是很難吃的東西吧 因為每次外公吞下它們以後眉頭緊皺 還要趕緊吃一大口白糖
處理好以後 白花花的蛇肉剁成小段 放進小小的瓦罐里 剝幾粒蒜 兩片姜 一點清水 然後蓋上蓋就開始燉 每次燉蛇肉外婆都會把煤爐子放在空地上燉 因為民間迷信燉蛇的過程中揭開鍋蓋進入了陽塵就有毒 小小的煤爐子就那麼燒上一整天 瓦罐的蓋子一直撲騰 香氣四處彌散 直叫我和弟弟心發癢 就一直圍著爐子打轉 可又害怕揭了蓋子美味變成毒物
就這麼一邊煎熬一邊期待 總算到了晚上 外婆在起鍋前撒進一點鹽巴 再滴幾滴豬油 小小的瓦罐 連湯帶肉 我和弟弟一人剛好分到一小碗 湯雪白 香 肉細膩 蛇骨宛如魚刺 讓人小心翼翼的咬著那少少的肉 低矮的灶屋 昏黃的燈泡 外婆在燒火做飯外公在準備豬食 而我和弟弟就那麼不知愁的邊吃邊爭論誰的肉要多一些 完了連湯里的蒜都要吃得乾乾淨淨
長大了以後突然厭惡了喝湯 但總記得那麼一小罐蛇湯 很簡單但極美味 外公外婆日漸老去 雖然外公曾像楊過一般生吃好多蛇膽 但還是沒能避免病痛的折磨 如今兩位老人身體越來越衰弱 而我卻還沒能自力更生去回報他們
那碗蛇湯又讓我覺得極苦~~~~~~~分割線~~~~~~~
哈,先謝謝大家對外公的關心,去年外公做了一個小手術順便也做了體檢並沒有寄生蟲。昨天放假剛好弟弟回去看了外婆,我跟他視頻的時候看見外婆一個人在家勞作,人老了,就像杆子上風乾的臘肉一年比一年乾巴,越來越瘦,背也越來越駝,但是生活的重擔並沒有減輕。外公在成都替舅舅帶小兒子,外婆一人在家還是種了很多莊稼,還養了一群雞鴨,幾頭豬,還有幾籠兔子。本來該頤養天年的歲數,還這麼操勞,是做小輩的罪過。就像那句話說的,最無能為力的就是我們長大的速度趕不上他們老去的速度。
後來睡醒看見這個問題,就想起了小時候的時光,亂七八糟說了一通,剛睡醒就是矯情 (*′艸`*)。其實很多年沒有吃過蛇肉了,懷念的只是那些不知愁的日子,雖然跑題了,大家勉強看看吧哈哈。這段有標點符號了。。。
江蘇常熟有蛇肉館。
蘇州無錫的超市裡有賣蛇的。
作為一個吃貨,我必須嘗試過煲湯、香辣,麻辣等等做法。
結局是,可能是我手藝不精?
不好吃。還不如鴨脖子好吃。
另外,我當年生痘痘,吃了好多好多蛇粉膠囊。以及排毒養顏膠囊。
沒啥用!蛇肉好吃。類似雞肉和蛙肉的中間口感,肉質緊實,肋骨多,適合下酒。
但是吃蛇推薦吃養殖場的蛇,乾淨。不推薦自己抓蛇或者吃野生蛇。野生蛇身上無一例外攜帶大量病菌和寄生蟲,健康風險極高。
市面上常見的蛇中,體型肥壯的水律蛇(滑鼠蛇)、大王蛇(王錦蛇)、飯剷頭(眼鏡蛇)一般是養殖的,可以放心食用。而各種體型瘦弱的、種類雜的蛇一般是野捕的,不推薦食用。尤其要提到的是過山風(眼鏡王蛇),因為飼養成本過高,市面上無一例外是野生的,而且是保護動物,請不要購買或食用。
好吃!
(對大多數人來說)蛇長相可怕,攻擊性強,有些品種還有毒。假設蛇肉不好吃,那根本就不會有大眾市場了嘛。
其實中國人吃蛇的習慣,古已有之。《山海經·海內南經》就有記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說的是有一種名叫巴蛇的巨蛇,吃下一頭大象,過了三年消化完,才將象骨吐出來。這種象骨服食後,可以讓人不得心臟、腹腔內的疾病。可見在先秦時期,蛇的藥用價值就被人發掘了。
▲傳說這條巴蛇在洞庭湖裡為非作歹,被后羿所射殺。死後蛇骨聚在一起,人稱巴丘,又稱巴陵。這就是巴陵(今湖南嶽陽)城名的起源。
我最早吃蛇是在家裡。小時候到了夏天愛長痱子,我媽不知從哪裡聽說吃蛇不長痱子,特地託了當廚師的表哥弄了條菜花蛇回來,用小砂鍋給燉了喝湯吃肉。蛇膽苦,泡在可樂里吃(非常現代的吃法)。說實話,這蛇是當葯吃的,做法上不講究,蛇肉都燉爛了,所以也沒有留下什麼美味的印象。
第一次覺得蛇肉好吃,是在杭州西湖邊一家知名的杭幫菜酒樓,紅泥花園裡。雖然是2000年左右的事了,我現在還能清晰地記得那是一條大蛇,展開的蛇段有接近成人手掌那麼寬,裹著椒鹽料的蛇段在滾油里煎的酥脆,端上桌來。蛇肉算不上肥厚,但肉質鮮美,嚼勁十足,連同兩側的蛇谷一起嚼碎了囫圇下肚,那味道回想起來也叫人直吞口水。我這才發現原來蛇是這麼好吃的一種東西。
▲原本位於學士路上的紅泥花園,是杭幫菜的經典。
那會兒應該是江浙一帶吃蛇的最風靡的階段,很多稍上檔次的館子都會在擺著幾個鐵簍子,裡面裝著大王蛇、水律蛇之類的無毒蛇,還有五步蛇、眼鏡蛇之類的毒舌,風光一時無兩。
但這股風氣隨著一場非典,和有關部門對野生動物的嚴管,而逐漸消散。餐廳里的蛇簍消失了,再也沒有擺回來,我吃蛇的經歷也就這樣中斷了。
▲因為租約到期,紅泥搬到了南山路上。新店已經不賣蛇了,但地道的杭州菜還是值得一試。
直到。。。。直到我去了廣東。廣東人吃蛇的歷史太悠久了,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就有記載:「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東漢《南裔異物志》中記載不僅吃蛇,還用來招待貴賓,到唐代,如《投荒錄》、《北戶錄》、《酉陽雜俎》等作品中,都有嶺南人吃蛇的描述。
蘇軾這個著名吃貨,被貶嶺南的時候,不光日啖荔枝,還愛上了吃蛇。《正月九日有美堂飲醉歸徑睡五鼓方醒不復能眠》 中寫道:「平生嗜羊炙,識味肯輕飽。烹蛇啖蛙蛤,頗訝能稍稍。」說的是以前喜歡吃羊肉,現在覺得蛇肉和蛙肉也挺好吃的。
南方濕熱,多叢林灌木,本來就適合蛇類繁殖,而廣東廚師對蛇的理解,和烹飪水平,相比內地,實在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在國道325線順德龍江段,有一條集北美食街。這裡交通算不上方便,裝修也很簡單,卻是廣州和四鄉食客覓食的必到之地,為的就是吃上一碗最正宗的水蛇粥。
最地道的店名叫「廖飛記」。早年集北盛產水蛇,老闆廖飛明1998年創業,自己研發出了水蛇粥的做法,又添了白灼、椒鹽、美極、清蒸的蛇段做法,單是靠熟客口口相傳,生意就火爆得不行,一天能賣上千斤。還有人專門從廣州、中山趕過來,沒位置了只好坐在店外等翻桌。每天都要做到三四點才能收工。
非典同樣影響了廣東食客們的熱情。因有傳言稱第一例患者是個蛇販子,店裡陷入了長達3年的「困難時期」,除了少數熟客幾乎再無人光顧。本來集北食街有11家水蛇粥店,後來就只剩下4家了。
非典過後,靠著廣佛食客的幫襯,店裡的生意又逐漸好了起來。慢慢地,一天也能做上百斤的生意了。
做蛇的第一步是抓蛇,秘訣在於一個「松」字,要是過緊,蛇急了就會反咬一口。現在的水蛇基本都是從越南進口,越南水蛇成本比國內養殖的要高一些,但味道更接近集北蛇的鮮嫩。售價大約在120~160元/斤。
水蛇撈起去皮後切成3-4厘米的小段,進行下一步烹飪。廚房裡,四口大鐵鍋一字排開,每一種口味的蛇肉對於油溫和火候的要求都不一樣。例如白焯蛇段需要快速在100攝氏度左右的花生油中來回汆燙,才能最好地鎖住營養成分,而椒鹽的油溫要更高一些。所以每一款都要配不同的鍋。
水蛇粥要用鋁皮鍋精心燉煮。粥底是每天早上用新白的珍珠米熬制兩小時而成,將新拆下來的蛇皮、蛇骨、蛇膽、蛇腸置於其中,再加入薑絲、紅棗和陳皮一起煲20分鐘,香綿濃稠的水蛇粥便大功告成。
▲從左至右分別是美極、椒鹽、白灼蛇段,鍋里的是水蛇粥。
口感上,椒鹽脆,美極嫩,白灼鮮,都將蛇肉細膩鮮美的特點呈現的很好,我個人偏愛白灼,聽說蔡瀾來這裡最喜歡椒鹽味的。水蛇粥則別具清甜滋味,蛇卵粉,蛇肉嫩,蛇皮爽口帶韌,而翠綠的蛇膽據說有清肝明目的功效,一般都是就著粥生吞下去,也有人喜歡咬破之後苦味在口腔蔓延的感覺。
這家店我帶一些朋友去過,只要是對蛇沒有成見的,個個都讚不絕口。廣東的美食很多,但最讓人牽腸掛肚的,蛇肉肯定能排上一號。
好吃那是當然的。作為廣東人,秋風起三蛇肥的諺語再熟悉不過了。蛇肉接近雞肉,但更加有嚼勁而不失細膩。蛇肉有一種特別的鮮味,是其他陸地動物雖不及的。我們通常說的蛇肉在廣東主要是過山峰和水律蛇。
在廣州,知名的蛇肉菜肴包括美極蛇碌,太史蛇羹和蛇肉邊爐。中山則流行椒鹽蛇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4685/answer/50128208
給你開開眼界。
我喜歡吃蛇。
蛇肉最大的特點就是鮮美,無異味無騷氣,怎麼弄都好吃。個人從鮮美的滋味來說最接近蛇的是雞肉,但鮮甜高出一個層次,有種雞肉加海鮮混合鮮甜度,所以蛇煲湯是最合適的。大蛇不易求,煲湯未免有點浪費,所以煲湯大多用細小的水蛇之類非常鮮美,大蛇一般吃肉,燜,燉,祿都好吃,肉起片打邊爐非常美味。蛇肉還有個特點就是吃完會很舒服,易消化,吃完覺得皮膚都變好哈哈
小時候經常吃蛇肉,以前老房子後面是一片林子,就能經常捉到蛇,都說吃蛇肉可以祛風濕,所以一般都是把蛇剝皮,然後燉湯喝,一般都是清燉,不會太加什麼調料(地址成都),冬天的時候燉會加陳皮辣椒之類的。如果是單一的燉蛇肉,湯會非常的清澈,可能是因為蛇肉沒什麼脂肪的緣故吧,但是蛇肉卻久燉不軟不爛,家裡面有老年人的話,燉蛇肉的時候就會加點排骨,蛇肉就容易燉爛,但是湯就是渾濁的了。每次吃蛇肉,我都能喝幾大碗湯。現在很少有機會吃到蛇肉啦,館子裡面的單價也蠻高的。
什麼味道我描述不出來
我可以回答只要廚師好 做出來就一定好吃
口味蛇 蛇龜湯~哇哈哈
感覺肉鮮 皮脆 就是要吐刺 哈哈哈哈哈
我喜歡蛇皮,但肉真心沒啥特殊的味道,有點像雞肉和蛙肉,一般般,燉湯很好喝,不太好烹飪。
不要吃野生的,其實野生的口感還沒有養殖的好,乾巴巴沒肉,寄生蟲超級多,畢竟大多數野生的是吃老鼠的。養殖的肉多,寄生蟲少。
一般養殖的有水律、王錦、舟山眼鏡蛇。
什麼味道不好形容,其實沒什麼太特殊的味道,但肉質很細膩,很嫩,蛇皮也好吃,脆脆的很爽口,以前有陣子很流行,有各種吃法,我個人愛吃椒鹽蛇肉,涼拌蛇皮,但後來說寄生蟲多,吃的就少了~
蛇體內百分之百有寄生蟲,沒有例外,這是它們的食性決定的
這個我覺得我可以答一下。
我們在廈門私人廚房吃的 ,一個樸實的大哥送來的一箱材料。裡面有備了殺好的蛇、鰻魚、鮑魚。
蛇皮燙火鍋,三秒撈起,脆而Q,鮮甜味美。
蛇肉帶皮做的蛇煲,反正沒有蛇皮燙起來吃那樣驚艷。
另外,我們家鄉辦宴席的話也有一道菜是蛇肉燉雞和雞蛋,我們主要吃雞蛋和喝湯,味道也是鮮美的。
個人覺得吃蛇肉,只要不是非正規渠道,還是可以嘗試的。說不定就驚艷了呢?
還有附贈我去韓國吃的生牛肉和活章魚。
曾經很愛吃蛇肉(因為都是別人殺,自個沒動手,只負責吃)
直到自已親自殺、洗後,才發現,只要把蛇肉泡在水裡,就會發現一堆長條條的東東漂在水中,掏起來看,會發現,它是會動的、會動的、會動的。。。。
別說什麼寄生蟲 只在蛇皮上,我從來不吃蛇皮的,都是丟的了,因為潔癖,覺的洗不幹凈,可尼瑪蛇肉里還是有,都是正規店裡買的,一樣都有,傷心,以前吃了那麼多,不知道吃了多少寄生蟲 下去了。
一講到蛇肉,記憶又把我拉到了那個李子漫山崗的季節。
記得那時我還是一個根正苗紅的紅領巾,卻已經是個打野多年的王者,抓過螃蟹,網過河魚,彎弓(彈弓)射過大(ma)雕(que)......就是沒對蛇用過懲戒。
後來在一個充斥著李子味的周末,我和堂哥去山上摘李子(容在下擦下口水),路上要經過一條河,河邊是片平坦的沙地,沙地上種著地瓜。正當我和我哥走在沙地上,盯著對面山上李子林流口水的時候,一條渾身金黃的蛇,扭動著腰肢出現在我視線里,看那性感的模樣,猜也猜得到很好吃 ……我和我哥想都沒想就追上去,那蛇雖然腿短,但蛇皮走位還是有的啊,也不知哪裡冒出一個蟋蟀洞,它一股腦就鑽進去了,本來以為煮熟的蛇肉就要飛,結果尾巴進洞的時候,它卡!住!了!哈哈哈哈哈,不知那時它作何感想。最後呢,當然就是拖出來嘿嘿嘿啦,結果我哥不敢上,只能交給我咯,然後我哥拿著砍刀,站洞口,我上去直接抓住尾巴,一拖,手起刀落,蛇頭落地。後來李子也不摘了,直接回家煮蛇了。
所以蛇肉好不好吃?一山的李子我都不要了,你說好不好吃?記憶里的那條像金子一樣的蛇,味道真是令人慾罷不能。
後來蛇肉吃的最頻繁就是高三的時候了,臨近高考,大家都懂的 營養補的簡直比孕婦還頻繁。那時感覺那些山上跑的動物都是自個兒家養的一樣,所以時常能吃上蛇肉。(而且暑假同學們畢業酒,燉蛇湯也是很常見的菜)
差點忘記說味道了,蛇肉的味道是一股淡淡的肉香,純粹的的沒有絲毫雜味(可能因人而異),最主要是蛇湯,非常鮮美,甜的清新脫俗,簡直比美國的空氣還甜。而且湯汁透亮中瀰漫著蜜蠟般的黃油,看起來很有營養,令人食慾暴增。
總而言之,味道令人遐想無限,只有嘗過才知其奧妙。所以,去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吧。
有點像吃鴨脖子。
家裡是農村的,在家讀書的時候一年三條,只愛燉起來吃。用個燉碗,小火爐,炭火慢慢煨一天,鮮美到想吞舌頭。
成品。
說像雞肉的就是扯.蛇肉如果非要說像別的什麼肉,倒不如說它是一種全新口感的肉,和我們吃的豬鴨魚,甚至黃鱔的肉有很大的區別. 我個人體會,蛇肉是田雞肉和扇貝中間那塊圓圓的肉的合體,蛇肉十分細膩,但是咀嚼的同時,不會像蛙肉那樣入口即化,蛇肉很勁道,有點在嚼橡皮筋的感覺,對於沒吃過蛇的人來說,蛇肉完全是一種全新體驗,全新的肉質. 極力推薦去嘗試,畢竟口感真的前所未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