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在哈勃超深空里才拍到數不勝數的星系和星系團?其他深空是因為沒有拍到,還是不存在這麼多星系團?
參考一下鏈接:NASA - NASA"S Hubble Provides First Census of Galaxies Near Cosmic Dawn
最主要的問題是其他的望遠鏡沒有拍那麼多漂亮的照片。下面的圖展示了美國南極望遠鏡在亞毫米波段探測到的星系團分布
圖中x軸是紅移,可以看做是星系團的距離,縱軸是星系團質量,以10^14太陽質量為單位。每一個黑點是一個南極望遠鏡探測到的星系團。可以看到星系團數目在高紅移,也就是距離我們很遠處是顯著下降的。(並不是沒有探測能力,SPT對5x10^14以上的星系團的探測是幾乎完備的)
為什麼遠處沒有大的星系團呢?因為光速有限,距離我們越遠,觀測到的是越古老的宇宙。而宇宙的結構是從小到大逐級形成的。星系團作為宇宙中最大的維里化自束縛引力系統,形成相對較晚的。所以超過一個限度以後,望遠鏡看的非常非常遠,並不能給你更多的星系團。從這個意義上,即使是小望遠鏡,可以看到的星系團的數目也不遜於哈勃。
但是其他的望遠鏡看到的星系團並不都像哈勃那麼漂亮。或者解析度不夠高(比如SDSS, SPT),或者波段不夠多沒法做漂亮的彩色照片。因此公眾接觸這些照片的機會不多。特別是,在光學波段的觀測中,哈勃望遠鏡往往扮演終結者的角色,其他地面小望遠鏡被用來選擇天體,由哈勃最終拍攝解析度最高,極限星等也最高的圖像。
比如下圖是XMM-Newton在X-ray看到的星系團。對,就是你看到的那一坨粉色(我相信這個展示的人已經很認真的選了一種好看的粉色)。因為在這個波段,望遠鏡觀測的是星系團中的熱氣體,所以看上去是一片。
下面這張照片是SDSS望遠鏡(2米口徑地面望遠鏡)光學波段拍攝的星系團,我們可以看到好幾個星系,但是解析度非常差:
在哈勃眼中,同一個星系團是這樣的:
除了哈勃超深空HUDF以外,還有哈勃深空HDF,哈伯極深空XDF,哈勃南天深空等等,而且工作在多個波段。斯皮策和錢德拉太空望遠鏡也在各自波段做過類似工作。喏:List of Deep Fields
Hubble Deep Field and Hubble Ultra-Deep Field and Hubble Extreme Deep Field
(維基中文內容太少,而且還有錯誤)
你所給出的網頁圖片下面指出HUDF發現了7個新的星系在地面巡天望遠鏡中從未出現過(地面著名的巡天計劃比如著名的泛星計畫和正在建的LSST,其深空解析度明顯不及哈勃,地面觀測XDF那片天空幾乎是空無一物的,但地面觀測可以覆蓋大片天空),因此是沒拍到而非不存在。XDF又在HUDF的基礎上進一步發現更多星系。哈勃靠的是長時間的曝光才能更多地接收來自極遠星系的光子,就像天空攝影多次曝光疊加處理可以拍出滿天繁星的效果,包括肉眼不可見的恆星一樣。
這是XDF:
曝光原理:
XDF的視場大小(最中間的小框):
這是觀測的最遠的星系的距離:
XDF里的星系距離我們有遠有近,可以進行處理區分:
HDF,HUDF,XDF三者依次先後完成,圖像視場遞減,曝光時間依次增加,因此解析度也依次增加。哈勃深空項目可以看到我們宇宙剛誕生數億至十多億年時的景象,可以看到宇宙黑暗時期之後的第一代星系,對於研究早期宇宙意義非凡。
此外,已延期數次(總費用已漲至80億美元,不包括運行成本,美帝為了滿足全人類的好奇心還真捨得啊)預計2018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擁有更高的解析度,且主要在近中紅外波段工作(宇宙早期的可見光紅移就會到紅外波段了),或許將在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refer to:
http://hubblesite.org/newscenter/archive/releases/2012/37/image/
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hubble/science/xdf.html
http://www.spacetelescope.org/news/heic1214/
通俗來講,就是說地面上的望遠鏡以「從天文觀測中獲得數據、進行加工以獲得科學成果」為目的進行觀測,所以很多時候能進行分光或者測光的時候,實際的象是模糊的也無所謂。最主要的是,地面上看太空,需要經過大氣的干擾,大氣不透明/不穩定等都會造成圖像模糊。哈勃太空望遠鏡雖然小,但是本身在太空,不受大氣影響,所以它的實際解析度基本趨近於理論解析度。大氣內外的差別,做個比喻,就是你把眼鏡摸花了看和眼鏡擦乾淨看。
非常抱歉,這個答案預定位置之後拖了一年半,現在補上。我僅對星系團有一些了解,本答案就主要介紹介紹星系團吧。
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們宇宙中的天體根據大小是可以分為不同層次的。從小到大大致可以分為行星、恆星、星團、星系、星系團、星系超團、大尺度纖維結構和整個宇宙。星系團是我們宇宙中最大的自引力束縛系統。啥意思?意思就是比星系團小的天體,如行星、恆星、星團和星系,它們都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形態;而比星系團大的結構,如星系超團和大尺度纖維結構,它們的形態並不固定,隨著宇宙膨脹而膨脹。所以,星系團是宇宙中由自身引力能夠保持固定形態的最大天體。它們一般位於宇宙大尺度纖維結構的交匯處(如下圖中心黃色部分)。
星系團有多大呢?星系團的質量一般在10^(14-15)個太陽質量,作為參考,我們銀河系的質量約為10^11個太陽質量。星系團一般包含幾十到上千個星系。值得注意的是,星系團里的這些星系絕大多數和我們的銀河系並不相同。我們的銀河系是比較年輕的漩渦星系(下圖靠右,藍色),而星系團里的星系大多都是年老的橢圓星系(下圖靠左,黃色)。星系團的典型尺度為Mpc,也就是約10^(6-7)光年。
天文學家目前主要在X射線、光學、毫米波和射電波段觀測星系團。星系團的X射線輻射主要來自團內星系之間的介質的熱輻射(下圖左上角),光學輻射主要來自成員星系的恆星(下圖左下角),毫米波輻射來自團內熱氣體的逆康普頓散射(SZ效應,下圖右上圖中的彩圖),射電輻射一般來自相對論電子在磁場中的同步輻射(下圖右下圖中的等高線)。
而證認星系團,一般是X射線、光學和毫米波段這三個波段。在X射線波段,天文學家從歐洲的ROSAT衛星數據中證認了約2000個星系團,目前還在運行的歐洲XMM-Newton衛星和美國的Chandra衛星也已經分別發布了約800和1000個星系團。在毫米波段,天文學家從Planck衛星數據中已經證認了約2000個星系團。而在光學波段,證認出來的星系團數目遠遠大於前面兩個波段。
光學波段的星系團大樣本主要是從美國的斯隆望遠鏡(下圖左)的數據中挖掘得到。這主要是因為斯隆望遠鏡的天區較大,靈敏度較高,觀測了大量星系的紅移(可以確定星系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置)。2007年,美國天文學家基於斯隆數據證認了13823個星系團;2009年,我們證認了39668個星系團;2010年,美國另外一個團隊發布了他們證認的55424個星系團;2012年,我們發布了當時最大的星系團表,包含132684個星系團。這個工作基本上讓國外團隊放棄了競爭。在2015年,我們又根據最新的數據跟新了我們的團表,包含158103個星系團(下圖右展示了星系團分布)。
作為宇宙中最大的自引力束縛系統,星系團的研究有重要意義。首先,它可以示蹤宇宙大尺度結構,其次可以限定宇宙學模型和參數。星系團質量巨大,可以用來研究引力透鏡效應。由於星系團里稠密的環境對星系的演化產生影響,因此星系團也是研究星系演化的重要實驗室。
目前探測到的星系團絕大多數都是在紅移1以下,也就是距今70億光年左右;搜尋高紅移星系團是目前星系團研究中的一個熱點領域,目前天文學家已經在紅移大於2的早期宇宙中發現了星系團。像這麼高紅移的星系團,一般都需要多波段的望遠鏡長時間的跟蹤觀測,一般都需要幾百小時,觀測及其困難,當然研究成本也很高。
哈勃望遠鏡作為少有的太空光學望遠鏡,由於沒有大氣的影響,解析度很高,長時間曝光也可以得到極高的靈敏度。但對於大樣本星系團的證認工作,還是需要大天區多光纖望遠鏡來做。美國斯隆望遠鏡剛好滿足這樣的特徵。
我國自主研發的郭守敬望遠鏡是美國斯隆望遠鏡的加強版(如下圖),口徑比它們大一倍,光纖數目比它們大一個量級。目前郭守敬望遠鏡已經發布了500多萬個恆星的光譜,這個數目比之前地球上所有望遠鏡發布的光譜數目之和都還要多。只可惜郭守敬望遠鏡的靈敏度還不太高,對於遙遠星系光譜的探測還能力有限,因此目前對於星系團的研究還沒有幫助。
一個最最基本的宇宙學原理是:宇宙是各向同性的。
這意味著無論你從什麼方向看過去,宇宙的景象都是差不多的。
換句話說,你用哈勃看其他的地方,也會得到差不多的類似景象。
哈勃可以在軌道上連續曝光一個禮拜,地面望遠鏡咋辦?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部分鏡頭在最大光圈下畫質下降?
※你見過最美的雪景是在哪裡?
※如何拍星空?
※怎樣拍月亮?
※你拍過的最好看的天空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