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技術角度改善霧霾?
拋磚引玉。殷切地希望大家都能貢獻出自己的角度和看法。
以下謹從控制(主要是過程式控制制)的角度提幾個點:
1. 多關注霍尼韋爾 Honeywell、西門子 Siemens、ABB、GE Energy 等,乃至殼牌 Shell、美孚 Exxon Mobil 等的先進建模和控制技術。
2. 尤其關注多輸入多輸出系統的系統辨識 System Identification、模型預測控制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等技術。
3. 關注相關書籍、論文和專利。比如日本出版的這一套產業控制叢書:
コロナ社|検索結果|シリーズ : 産業制御シリーズ
Amazon.co.jp: 産業制御シリーズ: 本
其中非常相關的:
紙パルプ産業における制御
化學産業における制御
鉄鋼業における制御
エネルギー産業における制御
農業におけるシステム制御
住宅機器?生活環境の制御
情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
希望有識之士翻譯出版。
4. 為什麼控制可以節省能源呢?
比如某製造過程需要一定的最低溫度 ,但實際溫度曲線是有方差的,比如為 。那如果想要保持 的質量控制,設定點要設為 。越小當然越節省能源。
5. 當然,以上只是一種情形。還有更多其它情形,比如可通過控制改善跟蹤某個設定曲線時的能量優化,再比如可以使得某個反應更充分從而廢料更少,如此等等。
希望大家從不同的專業技術角度,集思廣益。寄希望於相關決策者、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等能看到。
---
不一定只在排放廢料的處理這一環節。
如能改善流程以節省物料或能源消耗,乃至增加轉化效率以減少能源浪費或少產生廢料,如此等等,都可間接改善霧霾。
---
再補充:
1. 天氣與環境控制。APEC藍的代價很大,有么有代價更小的辦法?乃至更分散式的?
一本相關書 The Control of Nature:
《控制自然:面對洪水、火山、泥石流我們站在哪裡?》 約翰·麥克菲 (John McPhee), 郭箏【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
2. 交通出行。共享單車是很好的例子。
但現在,路上大部分汽車裡面大部分時間裡可能只坐一個人或兩個人吧?這點如何改善?
前後兩輪自平衡汽車如 LIT Motors 和凌雲?作為家庭的第二輛車上下班通勤?
像有的城市一樣把地鐵建得非常密集?
關於此的一個相關問題:世界主要幾個大城市是如何解決出行問題的?謝邀。
從火電廠的角度來看,已經沒什麼油水可榨了,火電廠排出的煙氣在PM2.5和PM10方面已經比電廠周邊的環境空氣還要乾淨很多了。
- 普及核電替代火電,其他清潔能源都無法替代火電廠。
- 在核電無法普及的人口中心地帶,用天然氣電廠替代燃煤火電廠。
- 大力發展蓄能設施,使風電、太陽能可以穩定可靠的上網。
謝邀
第一次打出這倆字...
如果從技術角度上去改善,把各排污單位的廢氣(廢水、物料、殘渣等)處理系統聯網,建立統一的監管單位,可以作為監管部門的下屬單位,定期設備工作情況檢查+不定期抽檢,排污單位排放情況實時聯網,向互聯網用戶完全公開,群眾隨時監督。
實現起來挺難的...因為關鍵問題就不在技術上!
標杆企業肯定做的不錯,重點是體制不合理沒有通過環評就上馬的企業數不勝數,環保白天上班收錢罰款,晚上依舊偷拍。。。這些企業沒有政府背景根本開不起來,所以很難治理
技術都在那,主要是差錢。就說火電吧,上學時候研究過富氧燃燒,裡面的循環流化床技術基本能零排放——然而並沒什麼卵用,根本用不起
突發奇想一下,霧霾主要原因是顆粒物灰塵,那就造一個大型吸塵器。入口裝能讓灰塵進入不能讓垃圾進入的濾網,出口導入污水裡。
技術從來都不缺,缺的是錢!
推薦閱讀:
※超高壓輸電線對人是否有危害?如果有危害該如何應對?
※「一晚低至一度電」,從能量轉換效率的角度分析,真的靠譜嗎?
※「地球一小時」活動是否真的會對電網造成巨大衝擊,甚至導致其癱瘓?
※高壓線塔是怎麼設計的?
※有哪些中國太陽能光伏行業普遍虧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