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冬至時不吃餃子嗎?上海人是否不喜歡冬至吃餃子?
昨天祝上海同事冬至快樂記得吃餃子,他一本正經的說我們上海人冬至不吃餃子。然後下午還專門在朋友圈轉發個文章什麼「上海人冬至絕對不會吃餃子」之類的,扯什麼上海文化,純粹的老上海人怎麼過冬至的。。。還@我看。。。說不出來什麼滋味,是我BLX還是他有問題。。。
附冬至文化調查冬至各地的人都吃什麼? - 調查類問題
如果一個南方人在一座北方的城市工作,和周圍的本地同事說「冬至不要忘了吃湯圓、酒釀圓子、年糕」,那這個同事會感覺如何?
可以說是理解你那同事的心情,這個鍋要ccav背啊,被它宣傳得全國各地都在節日吃餃子一樣,放少數民族過節日放得挺樂呵的,沒想過南北間的差異也挺大的。
你的同事反應確實有點過度,之後又是朋友圈轉發又是艾特你的,當面說清楚就可以了,「謝謝,上海人冬至不吃水餃的,我們一般吃。。。。」
為了避免大家繼續爭吵,帖子評論已關閉。
——————————————————————————————————————————今天已經是平安夜了,再來回答這個問題似乎晚了……
作為一名上海土著,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未必是最標準或者最正統的,但自認為應該在上海是最普遍的。
首先我認為提主的問題中其實包含了兩個問題
問題一:
冬至對上海人意味著什麼
問題二:
有沒有必要在朋友圈轉發那條消息
先看問題一:
首先,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又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族,各地民風民俗不同,這是在正常不過了,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就連一個市裡面的風俗都可能不同,更別說各省市之間,以及東西南北各地的差異了。
冬至對於上海人的概念,可以這麼說,是接近於清明的,很多人會選擇這一天去掃墓,去祭祖。有些人不去陵園,但你也能看到他們在家附近的地上畫個圈,然後燒錫箔之類的東西,並且上海人更有冬至入葬的說法。冬至的前一天,也叫冬至夜,這天,很多長輩會提醒小輩,朋友間也會互相提醒,晚上要早點回去,不要在外逗留到很晚,因為冬至這天夜長晝短到了極致,民間迷信認為這天陰氣較重,恐怕會對人體不利。
如上所述,冬至對於上海人而言,是一個比較肅穆且略帶一些悲傷色彩的「節氣」,因此,提主,你對上海人說冬至快樂,是不恰當的,就像我們不會祝別人說清明快樂一樣。
然後說吃餃子。
其實在南方餃子有個兄弟叫餛飩。上海人喜歡吃餛飩的人應該是遠多於餃子的,而且餛飩在上海也並不是逢年過節必須要吃的食物,和吃面一樣,想到吃就吃了。但即便是餛飩,在冬至也沒有這個待遇,那就更沒有冬至要吃餃子這一說了。
其次是問題二:
提主可能覺得你的朋友有點小題大做了,沒有必要發這樣的消息在朋友圈,
而我覺得確覺得這是有必要的。
我們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國家,自然會有各地不同的民俗,民風和傳統。這些民俗,民風和傳統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被人們所熟知,被人們所習慣,當然在這過程中,也有可能有被摒棄的,有細節方便被疏忽的,有慢慢脫離原有傳統而逐漸變味的。然而很多民俗,民風和傳統能發展至今,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既然是文化,就有必要去傳承,去發揚。這首先要做到的,就必須是傳承。你不會再端午節吃月餅,不會在元宵吃粽子,因為這些傳統已經在你腦海中根深蒂固。
正如我開頭所言,我的答案未必是最標準或者最正統的,但自認為應該在上海是最普遍的。您說的那條消息,我也看到了,恰巧我也轉發了,因為其中的許多內容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當然我可以不按照消息里寫的這麼做,但我認為我應該知道,哦,原來上海人冬至是要這樣的。
既然是答主的朋友,那我個人認為,必定是個和答主有交集的人,又或者他在您的城市,亦或者您在他的城市。我認為他特地@了您,並無惡意,可能只是想告訴您,入鄉隨俗,在上海,您讓人冬至吃餃子還沒什麼,想吃的人還是會吃的,但您還讓人冬至快樂,這不免會讓人觸景生情,可能還會引起誤會。
去年的答案了沒想到還有被點贊,不成想又是一年冬至了,不過在票圈還是看到很多發「冬至快樂」的,地獄差異吧!
————————分割線——————
我是江西人,我們冬至也不吃餃子,冬至對我們來說有點像清明,需要上墳掃墓,寓意為入冬了,修整墓地加蓋點土,讓已故之人好過冬。所以呢,「冬至快樂」這種話在不同的地方還是慎言為好,畢竟地域文化習俗不同。
第一次,我們看到所謂"全國人民節日都吃著餃子",也就呵呵而已
第二次,我們又看到了,我們還是自己吃著湯圓,吃著餛飩
但是這幾年,微博上,上海的各個公眾平台上,官方平台,一到節日就教我們怎麼包餃子,吃餃子,我們就很疑惑,這到底是是上海的公眾號,還是北方的公眾號?
如果一個比如東北或者北京的公眾號(僅僅是比方),頻頻號召大家重大節日吃餛飩,湯圓,糍粑,請問各位北方的朋友你們怎麼想? 大部分人正常的反應都是,這公眾號今天抽風了是吧
但很不幸,上海的幾個官方公眾號一直在抽風
這種情況下,引起上海人的反彈那就顯而易見了,本地的官方口徑不尊重本地文化,卻強行嫁接北方文化過來,那麼作為本地的人,當然要和朋友澄清我們真的不吃餃子
微博上很多人,尤其是北方人,說,"不就是餃子么,不吃就不吃咯"
沒這麼簡單,背後其實就是用行政力量強推北方文化所造成的文化衝擊的後果謝邀!
- 你這位同事的回答有問題,應該說:上海本地沒有吃餃子的傳統,不管是冬至還是過年。
- 然後,題主,如果有個美國人發微信給你:祝你全家新春快樂,別忘了吃火雞大餐!你會是什麼感受?
我浙江的家裡冬至是吃桂圓雞蛋,對於北方什麼節都吃餃子頗有怨言,特別是春晚的時候搞的全國都吃餃子一樣。本來文化就是有差異的,而且要相互理解,但是南方文化由於差異性比較大,歷來不受重視,央視也基本上都是北方人的央視,所以南方不管文化還是語言都在沒落。
題主應該是在上海,上海大家的印象可能是比較排外,但是為什麼排外呢?還不是上海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文化上卻沒有什麼發言權,上海話用的人越來越少,上海自己的習俗好像也沒幾個人知道,所以碰到題主這種事情的時候肯定本能是排斥的。
想想我家那邊,95後會說方言的都沒幾個了,要是以後冬至也吃餃子我也會覺得很悲哀
-------------------------------------------------
今天測了一下MBTI,發現自己是腦洞比較大的INTP,所以準備腦洞一回。
把這個話題引申一下,斗膽腦洞一下地域歧視的問題。先上個方言分布圖。首先北方漢族聚集地,除了山西一帶基本都是官話,各個方言基本分布在東南方。既然題目說的上海,那我們就用上海來分析一下。 上海屬於吳語區,吳語(包括徽語即吳語徽嚴片)是連成一片的,這一片幾乎是中國經濟最好的地方,不管是人均GDP還是人均收入。同樣的也是經濟影響力和文化影響力反差最大的地方,粵語不用說了,閩語至少還有個《愛拼才會贏》。而吳語卻和其他方言一樣默默無聞,即便吳語區人口流入量很大而且科技文化上出的大人物也不少,但是文化被接受的程度很低。這就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地人在經濟上有優勢,但是文化上處於絕對的劣勢,所以就產生了本能的排斥,這個是個很難調和的矛盾。
單獨分析上海,上海真正的歷史並不長,開埠以來一百多年。但是這塊土地的主要人群還是吳語地區的人,所以形成了上海話。雖然有很多的外來詞,但是依然算吳語。習俗也是保留了江浙地區的大部分習俗(當然很多習俗的失去是因為城市化而不是地域),但是現在的上海,應該有一半了吧,很多人都聽不懂上海話也不想去聽懂,更不會去理解當地的習俗。就像上面說的,上海經濟發達,但是文化影響力很弱。基本上是沒有人到上海會特意去學上海話的,更不要說了解上海的習俗,上海大媽必須學普通話,但是很多官話地區過來的大媽卻不講普通話,特別是中原地區的,很多大爺大媽很老了不會普通話,但是人家依然出來了,這個素質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就造成了安徽河南被黑的嚴重了,這些地方人家一聽你講話就知道你哪裡的,遇到不好的事情自然代入感比較嚴重。而這些又造成了更多的隔閡,自然產生了歧視外地人的現象,而比例也是越老歧視越大,因為母語不同習俗不同思維不同。當然現在的年輕人基本是在普通話的環境下長大的所以歧視也就慢慢沒有了,不知道是高興還是悲哀。每次看到官話區家裡依然是方言對話,廣東人粵語必須,非粵語民系還會客家話、和閩語之一的潮汕話,心裡還是很羨慕的。
但是現在,我覺得生活在上海的外來地區特別是北方文化強勢的地區,可以稍微體諒一下我們這些少數群體,不要覺得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是吃餃子的。很多時候在地習俗和你家習俗並不同,而且作為少數群體的自尊有點弱,G點很低,特別是上海這種經濟強大,文化幾乎被忽略的地區。以前說入鄉隨俗,現在不要求隨,只要求理解,雖然同是中國,還是有文化差異的
前天北京的朋友也打電話來強調要吃餃子,作為南方人來說確實有點莫名其妙
不止冬至,春節元宵節的時候也經常會有北方的朋友打電話的時候特意提到要吃餃子,也是醉了
可能你朋友也是被「記得吃餃子」弄煩了你告訴一個上海人吃餃子,其實他們沒這個習俗,他告訴你他們的習俗。
然後你覺得你是被侵犯的那個?
是不是上海人就特別該打?
如果是個穆斯林你第一次遇到不知道,和他說我請你吃豬肉燉粉條。
人家告訴你他們不吃豬肉,再把前因後果告訴你免得你再犯錯誤。
是不是感覺就不一樣了?
就愛針對上海人?
甚至我被北方人誇都是說,你真不像上海人。
呵呵, 吃棗藥丸
中國這麼大,有很多風俗習慣,不一定非要統一。每年春晚的時候,電視里那些主持人明星就在那張羅吃餃子,我就納悶那些南方人看了咋想?沒有吃餃子傳統的地方還得逼人吃嗎?
我老婆深圳人,前兩天我老婆跟我說冬至快樂。
我不語。
她說可以吃餃子咯。
我想了想,說上海這邊冬至一般不過節,基本上都是上墳掃墓,而且我不會包餃子唉~
她也想了想就扯別的去了。
第二天她上班去了,我在上晚班之前特意去菜場買了條她愛吃的魚,毛豆燉煮。又買了速凍餃子放在冰箱里。上晚班的路上手機發了告訴她餃子在冰箱里,一小碟魚肉和番茄炒蛋明天帶飯,剩下的晚飯吃。
回到這個問題,你的上海同事確實略顯矯情,但看他一遍一遍幫你解釋怕你不信並且特意給你發關於上海不過冬至的原因。我個人認為他可能比較看重你吧。
其實吃不吃餃子無所謂。
上海人也吃餃子的,我自己家裡隔三差五也包餃子吃。
但是冬至吃餃子真不是上海本地文化!
作為上海本地媒體,宣傳我國北方冬至吃餃子,上海人湊個熱鬧,這完全沒問題;
但你說上海本地媒體說上海本地文化冬至吃餃子有幾個意思?
大家只是在吐槽小編沒文化罷了。
上海本地分明是吃湯圓的。
另外,@花蝴蝶的答案寫得更好。我一直覺得現在這個冬至吃餃子頭伏吃餃子都是生活好了矯情的。
以前不說遠了90年代的時候,一年365天就過年能吃頓餃子;元宵節吃個元宵;端午吃個粽子;中秋吃個月餅。然後就沒了。夏天不讓吃肉;冬天就白菜豆腐。
哪有那麼多好吃的啊?
還冬至吃餃子,瞅把你美得。
現在是條件好好,天天都可以吃餃子,又覺得吃膩了。就編個話頭,冬至吃餃子,頭伏吃餃子。
這種新社會主義習俗,真·沒啥意思
這個多正常。浙江冬至吃的就很不一樣。
我們過什麼節都 不吃餃子
看到大家吵了那麼久。你們沒發現,重點不在餃子而在上海等江南地區冬至是掃墓的你跟人家講節日快樂。再說一句真的不是餃子不餃子的問題呀~
當然你那個上海同事也未免小題大做了。
不好意思,我家都是懶得做飯又不想吃速食麵的時候才吃餃子。
南方各地,風俗不同,節日吃的東西也不一樣,甚至一個省、一個市內都可能有不同的節日飲食習慣。請不要把北方的餃子愛好強加在我們頭上好嗎?
哪有什麼地區傳統,全國傳統也不過是以訛傳訛的結果,要我說,傳統只有一個,那就是家庭,或者家族傳統,這個決定了不同人對於節日的印象。
我家那邊冬至都不過
在浙江這邊的習俗是清明拜公公,冬至請太太(公公,太太都是指死去的先人)。冬至和清明在浙江是一樣性質的日子。你和他說冬至快樂不臉黑才怪……
在上大學之前從未聽說過冬至要吃餃子一說
推薦閱讀:
※為什麼冬至這天都要吃餃子,排除習俗習慣等因素,這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吃水餃時,不吃皮只吃餡被周圍人唾棄了,該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