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安倍訪問珍珠港而不來南京悼念中國受害者?

日本為何不與中國也建立友好外交?


我新羅馬以孝治天下。


日本不認為中國對於他們是二戰戰勝國,他們軍國主義者根本瞧不起中國人,人類就是這樣,不會對弱者致歉,只會覺得自己做的都是應該的,弱肉強食。只有真正意義上讓他們敬畏我們才有可能來道歉,所以要國富民強


勇者相敬,怯者相爭,和解就是力量。
沒時間閱讀全文的話請直接翻到文章底部。

安倍首相珍珠灣訪問演說全文(中文直譯)

奧巴馬總統、哈里斯司令官、列席的各位、以及所有的米國國民。現在,我,做為日本國總理大臣,站在珍珠港、珍珠灣。

側耳傾聽,潮起潮落,聽得見浪濤的聲音。灑落的陽光,柔和地照在藍色的、安靜的港灣,我背後海面上的、白色亞利桑那紀念館。和奧巴馬總統一起拜訪了那個慰靈之地。

那裡是促使我沉默的地方。記載著死去的軍人們的名字。為了守衛祖國的崇高任務,從加利福尼亞、密歇根、紐約、德克薩斯等各個地方而來,編組乘坐的士兵們,那一天,在轟炸將戰艦亞利桑那一分為二之時,在紅蓮之火中,死去。

在過去了75年的今天,橫沉海底的亞利桑那上,長眠著無數的士兵們。側耳靜心,夾著風與浪,聽得見士兵們的聲音。

那個星期天早上的、明快輕鬆的、交談著的聲音。相互訴說著自己的未來與夢想的、年輕士兵們的聲音。最後的瞬間,喊叫著愛人名字的聲音,祈禱著出生孩子幸福的聲音。

一名又一名的士兵,有擔心自己的母親和父親,有愛著的妻子和戀人,也有樂享著成長的孩子們吧。這些、全部的思念,被斬斷了。咀嚼這一嚴肅的事實之時,我,失去了言語。

那些英魂啊,安息吧。含著思念,我代表日本國民,向士兵們長眠的大海投下了花束。

奧巴馬總統、米國國民們、世界各國的人們,我做為日本國總理大臣,向隕命此地的人們的英魂、向自此開始的戰爭奪走的全部的勇者們的生命、向成為戰爭犧牲品的無數無辜民眾的靈魂,奉上永遠的哀悼之誠。

戰爭的慘禍,不許重複第二次。我們那樣發誓過。並且於戰後,創造自由民主之國,重視法制,始終如一地貫徹了不戰的誓言。戰後70年間做為和平國家一路走來,我們日本人一邊感到安靜的自豪,一邊將這一不動的方針貫穿今後。

在此,向長眠於戰艦亞利桑那的士兵們、向米國國民們、向世界的人們,將堅定的這一決意,做為日本國總理大臣予以表明。

昨天,我去卡內奧赫的海軍基地拜訪了一位日本帝國海軍士官的墓碑。那位是珍珠灣攻擊中被擊中、放棄回歸母艦、調頭而戰死的戰鬥機飛行員飯田房太中校。

在他的墜落地建碑的並非日本人,而是受攻擊一方的米軍的人們。稱讚死者的勇氣而給我們建了石碑。碑上含有向為國捐軀的軍人的敬意,刻著當時的軍銜"日本帝國海軍上尉"。

The brave respect the brave.
"勇者相敬"
安布羅斯·比爾斯的詩中如是說。即使是對戰之敵也表達敬意。即使是互相憎恨的敵人也試著理解。在這裡有的是,米國國民的寬容之心。

戰爭終結、日本在滿眼灰燼貧困潦倒中痛苦之時,將食品衣物不惜相送的是米國、米國的人們。用人們送來的毛衣、牛奶,日本人做到了向未來延續生命。

並且,米國打開了日本戰後再次復歸國際社會之路。向做為敵人熾烈地戰鬥過的我們日本人,伸出的這些人們的善意和支援之手、以及偉大的寬容之心,深深刻於祖父輩、母輩的心中。我們也記得,繼續言傳於子孫,決不會忘記吧。

和奧巴馬總統一起訪問的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那牆壁上刻著的話,回蕩在我心中。
"不抱惡意、以慈悲之心相向,無論對誰"
"在我們所有之中豎立永久的和平、完成細心守護的任務"
亞伯拉罕·林肯總統的話。我代表日本國民,向米國以及世界對日本表示的寬容,再一次,在此奉上心底的感謝。

從那個"珍珠港"至今75年。載於史冊的激烈戰爭中戰鬥過的日本和米國,成了歷史上稀有的、深刻而強韌地締結著的同盟國。在日益增加的、顛覆世界的諸多困難面前,這是共同面對的同盟,開闢明天的"希望之同盟"。

凝結我們的是寬容之心所擁有的、The power of reconciliation、"和解之力"。

我在這珍珠港,和奧巴馬總統一起,對世界的人們想表達的,正是這和解之力。戰爭的慘禍仍未從世界消失。憎惡招致憎惡的連鎖仍然存在。

現在、正是現在,世界更需要寬容之心、和解之力。消除憎惡、在共通的價值下,培育友情和信賴的日米兩國,現在也正是現在,肩負著向世界繼續表達,寬容的珍貴與和解的力量之任務。日本與米國的同盟這樣才是"希望之同盟"。

守望著我們的港灣,展示著平靜。珍珠港。充滿珍珠光輝的這美麗的港灣正是寬容與和解的象徵。

我們日本人的孩子們、奧巴馬總統和米國人的孩子們、以及他們的子孫、更有世界中的人們,把珍珠港做為和解的象徵持續記憶下去,我祈願這些。我們今後也會不惜為此繼續努力。和奧巴馬總統一道在此堅定發誓。謝謝。(2016.12.28-07:48)

愚者相諷,智者相恭,其實我想說的是,2016年12月26日早上雞毛蒜皮地熾烈地爭吵過的、親愛的老婆大人,對不起,我們,和解吧


那天我坑了他,但是他把我狠狠揍了一頓,於是我準備給他道歉,因為TMD我怕他
那天我坑了他,但是嘴上BBB實際沒啥反應,貌似他打不過我,活該挨打,我才不怕他。


因為現在中國不是日本的爹。就這麼簡單。


 很少有人會提到:1937年,也就是「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的那一年,美國對日本出口額超過28億美元,其中60%是石油(產品)、廢鋼材和鋼――為了滿足對日鋼鐵出口,當時連紐約的舊電梯都被拆下來直接賣到了日本。到1938年,美國僅向日本出口的飛機總價值就達1745.4萬美元;日本侵華戰爭頭三年中消耗燃油約4000萬噸,其中70%由美國提供,而消耗掉的鋼鐵,一半來自於從美國進口的廢鋼材(另一半來自偽滿)。
  不僅如此,1941年4月,美、日簽訂了《日美諒解方案》。該方案規定:
  一、美國承認日本對「滿洲」(東三省)的占有權。
  二、迫使蔣介石政府與汪精衛政府合併。
  三、如果蔣介石不同意,美國將停止對當時重慶國民政府的援助。
  從某種程度上說,日本的侵華戰爭在前期完全可以看作是美國支持下的「代理人」戰爭,本質上和之前的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是一樣的。與英國人類似,美國政府對日本的支持同樣不止是為了那麼一點出口額,更大的意義在於打擊英、法等國對遠東的控制,同時在遠東對蘇聯形成制衡。
  西方列強對日本的支持,其實是一種先放水養魚、再排水撈魚的模式,這一點在美日之間體現得尤為突出:1941年美國開始在能源、橡膠等戰略物資上對日本實施禁運。被釜底抽薪之後,日本頓時陷入了一個進退維谷的窘境。前期憑藉美國提供的各種資源和政治支持,日本的侵華戰爭已經成了一個超級大泡沫。侵華戰爭全面展開以後意味著大量的資源需求,而美國此時開始禁運則使得戰爭的「資源鏈」難以為繼。此時,擺在日本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吐出此前吞下的利益,讓美國人來低價抄底,這將意味著實際控制日本的軍部勢力將受到空前的衝擊;要麼就只能賭國運,對美髮動戰爭,奪取東南亞地區的資源來彌補缺口。
  而對美國人而言,無論日本人走哪條路,最終的結果都不會壞。選第一條,美國的獲利略小,但基本上沒什麼代價;選第二條,美國會付出代價,但兩個國家的實力差距在那擺著,只要戰爭持續得久一點,日本戰敗就是必然的事情――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說法,就是打六個月到一年問題不大,打兩三年就沒轍了。
  後面的歷史我們就再熟悉不過了。與其說這是一場戰爭,不如說更像是一個成功的企業併購案例――先誘導你大肆拓展業務,減少你的現金持有量,再斷掉你的貸款,一番折騰之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不僅僅日本本土被美國佔領,戰爭期間,中國的南京國民政府從親英、法變成了親美。同時英、法等國對東南亞乃至南亞的殖民統治由於日軍南下而被瓦解,戰後伴隨這些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英法等國勢力幾乎被徹底逐出,而留出的很多空間最終都給了美國人(如印尼、巴基斯坦)。
  扶持日本,扼制西歐
  冷戰期間,在地緣政治領域,日本在美國對華、對蘇的遏制戰略中所處的位置同樣是不必贅述的。而事實上在全球經濟領域,日本在某種程度上扮演的其實也是一個「代理人」的角色。日本在戰後經濟可以迅速復甦,除了其自身的因素以外,很大程度上也是有賴於美國在資金、技術乃至貿易政策的扶持。美國之所以如此,除了從經濟上穩固日本這個冷戰次前沿外,另一方面可能也希望日本和西歐形成相互制衡的態勢。而這樣考慮,是由於從國際分工角度講,掌握了貨幣霸權的美國無疑居於金字塔的頂端,在它的下一層則是中高端製造業。但是這一塊原本是法、德等國見長的,由於歐洲國家畢竟都是老牌帝國主義,美國對它們的影響力終歸有限,因此美國通過扶持日本,在國際分工的同一層級製造出兩個分量差不多的對手相互平衡,顯然更有利於自身坐穩老大的位置。
  釜底抽薪藏貓膩
  與之前英、美在地緣政治上用資源挾制日本一樣,美國在經濟領域同樣有一樣東西可以勒住日本人的脖子,那就是消費市場。相對於日本龐大的生產能力,其一億多習慣儲蓄的人口所能提供的消費能力是遠遠不夠的,而這個世界上最旺盛的消費市場則是在美國――3億多人靠借貸消費。伴隨著冷戰壓力的減弱,美國隨即開始了對日本的又一次抄底。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就任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對西方政策開始迅速軟化,同年9月美國迫使日本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以此強迫日元在此後10年內對美元升值近50%,而當時能拿捏住日本的正是美國的消費市場――不聽我的乾脆你就不要賣。由此導致大量日資實體企業產品競爭力下降,陷入不得不大舉出售股份和資產的境地,而通過收購這些優質資產獲利最大的恰恰是美國資本。此後,由於實體經濟不景氣,大量資本流入日本樓市,導致房地產瘋狂膨脹,大量美資乘機進入日本樓市又撈了一筆。到了1991年,蘇聯已經進入解體的最後階段,美國在遠東已全無壓力,同年美資突然大舉撤出日本樓市,日本房地產泡沫就此宣告破裂。至1993年,日本銀行壞賬達6000億美元,之後日本迎來了長達15年的經濟零增長,史稱「平成不況」。而伴隨著經濟的失敗,日本政界對美國的依賴也日益增強,由此導致日本右翼勢力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度甚囂塵上。
  當然,日本政界也並不是沒有人看透這一點。20世紀70年代,由於布雷頓森林體系奔潰,加之越戰的拖累,美國的國勢正處於戰後的最低谷,對其盟國的控制力急劇減弱。在這個背景下,1972年田中角榮緊隨尼克松之後開始了與中國的對話訪問,之後中日間的貿易往來開始日益繁榮起來。除了地緣安全方面的考慮之外,田中的這個舉動就是為了給日本在經濟上尋找一個新的戰略縱深,以減弱日本對美國的依賴。
  對於這樣「大逆不道」的行為,美國當然是不會無動於衷的。除了利用「洛克希德醜聞案件」把田中角榮趕下台之外,在田中訪華前夕的1971年,美國突然宣布,將法理上歸屬於中國但實際上由美國人控制的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訓練任務交給了日方,這樣一來,一個主權爭端便在中日兩國之間被生生地造了出來,而這其中的「貓膩」再明白不過了……
  大致回顧一下這段歷史,回過頭再看如今日本以及背後的美國的種種舉動,或許也就不再覺得太難琢磨了。
  (摘自《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書3》


國際社會弱肉強食,日本向中國道歉是政治需要,不道歉才符合常理。至於讓日本和中國談友好,當下中國可有這個資本?同志們還需努力。


日本天天搞一些中國威脅論 呵呵以前確實我們沒有實力 任人宰割 現在有實力超越你們了 美國勾搭日本在我們家門口指指點點?三天兩天的在我們門口搞個小動作 放個偵察機 抵近偵察一下 闖進我們的海域 我們搞個演習 美國第一個找事 日本就是他的小弟 呵呵 日本就是美國在東亞的第一步棋 (自衛隊, 改憲法 住日美軍 想借美國之手要回釣魚島)韓國就是第三(薩德反導系統)其次就是菲利賓 前幾年仗著和美國好 一天一個黃岩島 還搞出一個南海仲裁(666) 不過新一任總統杜特爾特還是比較明智的 治毒品 搞好周邊國家的關係 提升經濟 形成共贏 。最起碼近幾年不會和中國翻臉 畢竟識時務者為俊傑。日本的教科書不會出現入侵中國等字樣 不是我們不像和日本搞好關係 形成共贏 只是有小人從中作梗罷了。


papa再愛我一次

愛莉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當下的中日關係?為什麼日本非要處處跟中國作對?

TAG:政治 | 國際政治 | 珍珠港 | 南京大屠殺 | 安倍晉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