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智商測驗為什麼能反映智商?


張光宇的答案,科普的不錯。不過問題原文是:智商測驗為什麼能反映智商?那張的答案不是很切題。

智商測驗之所以能反映智商,是因為智商的就是由智商測驗來定義的。就像數學考試為什麼能反映數學考試成績,因為數學考試成績就是數學考試的成績。

那,題主真正想問的,也許是「為什麼智商測驗能反映智力?」

智力和智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類似於數學能力,後者類似於數學考試成績。

智力是模糊的,沒有清晰的操作性定義的。只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有一群人,這群人反映速度很快,記憶力很好,學習能力很強,在許多腦力任務中都表現良好。我們還發現,這群人的親屬也和他們類似,在許多腦力任務中表現優異。同時,我們也能發現有一群人剛好和這群人表現相反,在許多腦力任務中都表現很差。

於是,我們就會有一個直覺。第一群人之所以在很多腦力任務中表現優異。是因為他們具備X特徵,而X特徵還有一定遺傳性。而另一群人之所以差,是因為具備O特徵。

然後又有人開了個腦洞,覺得X特徵和O特徵應該是同一個維度的兩極。

用X和O這兩個英文字母來表示那個某種特徵,有點不太直觀。還是用漢字吧。那個特徵就叫智力,X特徵叫智力高,O特徵叫智力低。

好了,現在我們有了這個猜想,認為人們都有一個叫做智力的屬性,並且還有屬性強弱之分。那現在問題來了,怎麼測量這個屬性?

現在又有個人開了腦洞,我們突然想起,之所以我們認為人類具備智力這一屬性,恰恰是因為人們觀察到,有一群人在各種腦力任務中都表現好。那我們只要用一種任務作為指標,來測量智力就好了。就像身體素質好的人,無論做啥體力任務都強,那乾脆統一測量跑步成績好了。

接下來,就是發明一套測量方式了。從斯坦福-比奈量表到韋氏智商測驗,還有文化公平得到瑞文智商測驗。原理都一樣:選取一些任務,讓你完成,你完成得又好又快,那你的智力就可能比較高。這些任務包括但不限於推理、擺積木。

現在問題又來了,這一套測量方案,真的能反映智力嗎?

答案是,不知道。因為我們連智力究竟是什麼也不太清楚。但有研究發現,智商測驗分數(簡稱智商)高的人,學術成就更可能高(而且顯著)。那我們姑且可以認為,智商高的人,智力也高。

當然啦,智力雖然沒有完全清晰的定義,但不妨礙大家繼續研究。研究還發現,智力(其實是拿智商作為數據)具備高遺傳性,後天幾乎無法改變。當然,你可以通過故意損傷自己的大腦(例如過量飲酒),或者在大腦發育時拒絕父母給你提供充足的營養,或者刻意避免充足的環境刺激(例如拒絕接受教育)等方式來降低你的智力。

智商的具體形式。通常是一個100左右的數字,標準差通常定為15,根據高斯分布。如果你智商是115,那你就比平均智商(100)高一個標準差,那你理論上就比約84%的人的智商要高。如果你是130,那你理論上比98%的智商要高。(我很久沒查表了,要是記錯了,提醒我一下)。

大規模的調查發現,智商並不是完全的標準正態分布。蠢人比聰明人多很多。這不是因為常模有問題,而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導致腦損傷的原因確實很多,很多人因為意外或者疾病或者其他原因,無法達到自己理論預測的智商值。而有潛力成為聰明人的小孩,也會有很多原因使其無法實現自己的潛力。

如果有人說自己的智商是具體的多少多少,那多半都是扯淡。權威的智商測驗結果通常是多少加減多少。也就是一個區間,比如110+-5。

最後,出於實用的標準,請大家不要相信自己在網上或者其他免費渠道接觸到的智商測驗,那些測驗題目來路不明,常模也不知道準不準。如果一定要測,請去正規醫院的精神科測,到時候你們就能知道自己究竟有多蠢(或者聰明)了。


佔個坑,回去查書。
——————————
第一眼看見題主的這個問題有些無厘頭的感覺,智商測驗為什麼能反映智商?靠,我們難道不是想知道智商然後利用測驗來達到目的么,邏輯上的因果怎麼調換過來了。不過順著答主的思路一想,也對誒,為什麼幾套測驗就能區別出人的智商高低呢?也就是說答主其實是在問

  1. 智商是什麼。
  2. 智商測驗是什麼。
  3. 智商測驗為什麼能測量智力。

們把視角倒回到蠻荒時代,那時的人們還不知道智商為何物,只是朦朧用聰明和愚笨一類的詞來區分人們的智商差距。有的人才思敏捷,慧眼如電茫茫的迷霧中總能瞬間抓住問題的關鍵,提出解決辦法組織力量攻堅,還能把自己的思想編輯成冊,供後人參考。有的人天資魯鈍,雙眼無神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整天為了口體之奉奔波勞累,無法理解世界運行的道理。
有一個聰明人就疑惑了,為什麼我這麼聰明,這麼成功,這麼牛叉這麼吊炸天,那些屌絲盧瑟過的那麼慘呢?(笨人想到這兒了,也進行不了下一步)於是他提出人和人有一個東西是不太一樣的,這個東西大家都有但是人和人之間的區別巨大。它的差別導致了有些人就是人上人,各種於人類有益,於自己有利的事情、問題只有他們能來解決。這個東西是一種能力,它包含了一個人推理、計劃、問題解決、抽象思維、理解複雜思想、快速學習和從經驗中學習等能力。那麼這個能力我們姑且稱之為智力。智商就是對智力的一個標度類似於重量對於力氣的標度。
通過測量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從四千多年錢的中國就開始了,當時還沒有科舉,使用的是三年一次的口試來測試出文職人員們的競爭力。(不合格的當然要淘汰~(≧▽≦)/~啦啦啦)兩千年之後的漢朝,筆試的科舉考試製度已應用與法律、軍事、農業和地理等行業。十九世紀初,英國外交官和傳教士們將中國的科舉帶到了英美,經過修改被用於文職人員的選拔。
那麼那個提出智力測量理念的聰明人是誰呢?沒錯,他就是智力測驗的開山大boos,英國的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Sir Francis Galton1822-1911)在他1869年出版的《遺傳的天才》中提出了智力測量的重要思想。這位開山boos是達爾文的堂哥,(沒錯,就是你認識的那個達爾文)他試圖將進化論應用在人類能力的研究中。比如為什麼有人和他一樣聰明成功,有人和你我一樣屌絲%&>_&<%。這四個重要思想就是

  • 第一,智力的差異可以定量。
  • 第二,智力的個體差異呈正態分布。
  • 第三,智力可以被測量,每個選項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 第四,兩套測試之間的相關性可以用統計分析確定。

法國教育家阿爾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在1905試圖編製一個客觀的智力測驗,以用來將發育遲緩兒童與正常學齡兒童區分開來進行特殊教育。他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使學校減少對孩子們的主觀評定,孩子的好壞和接受什麼樣的教育能有一個標準可以參考。(大善人比奈)
為了定量的測量智力水平,比奈設計了與年齡相當的問題和測驗項目,以便可以將孩子們的反應進行比較。測驗通常為選擇題,這樣就可以客觀的評價正確與錯誤,測驗的內容可以有所變化,也不受孩子們所在環境的影響,而且測驗評定的時判斷和推理等能力,而不是機械記憶力(Binet,1911)
他們對不同年齡的孩子都進行了測量,這樣不同年齡的正常兒童的平均分數就計算出來。然後每個孩子的成績與同齡孩子的平均成績相比較。測驗的結果以達到某一特定分數的正常兒童的平均年齡來表示,這被稱之為心理年齡(mental age)。例如一個孩子的成績與一組5歲孩子的成績相當,那麼他的心理年齡是5,而不管他的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是多大。
說一句題外話,比奈的方法有四個重要特點

  1. 首先,他將測驗的分數解釋為對當前操作的評估,而不是對天生智力的測量。
  2. 他想使測驗分數應用於確認需要特殊幫助的孩子,而不是污衊他們。
  3. 他強調訓練和機會可以影響智力,而且他也在尋找可以幫助弱勢兒童的辦法。
  4. 他是用實際數據可記錄來編製他的測驗,而不是根據某一種理論。

(和達爾文堂哥比,簡直就是大善人啊%&>_&<%)

大家注意,題主疑惑,智商是怎麼反應智力的重點就在這裡。
斯坦福大學的劉易斯·特曼很肯定比奈測定智力方法的重要性。他對美國的學齡兒童採用了比奈的測試題,對測試題進行了標準化,並通過對成千上萬名兒童的測量得到了與年齡相關的常模(你可以理解為評分表)。並在1916年發表了正式版本,通常被稱為斯坦福-比奈測驗(Terman,1916)。
在新測驗中,他提供了智商的概念,即IQ.
智商概念,即IQ(由Strem在1914年定義)=心理年齡/生理年齡X100
假如一個八歲的孩子測得心理年齡是十歲,那麼他的IQ=心理年齡10/生理年齡8X100=125.
但是現在不再採用這個方法來測量IQ,今天做這個測驗時,你的分數會被加起來,直接和同年齡組其他人進行比較。IQ值為100是【平均值】。

1939年,大衛·韋克斯勒發表了韋克斯勒-貝爾維尤智力測驗。這一測驗包括語詞和非語詞(操作)測驗。這樣除了總IQ值,人們還可以分別估計。在1955年這一測驗被叫做韋克斯勒成人智力測驗(WAIS)現在為WAIS-R
WAIS-R中有6個語詞測試:知識、語詞、領悟、計算、相似和數字廣度。這些測驗包括書面和口頭表達兩種。5個操作測驗是對測驗材料的操作,很少或沒有語詞。
(沒找到題目的圖,自己拍了一張也傳不上來)
韋克斯勒成人智力測驗家族可以提供所有年齡段的語詞IQ值、操作IQ值和總的IQ值。它們還提供了可比較的分測驗值,這樣研究者可以追蹤特點的智力能力發展。例如,它可以測定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影響。

總結一下,現代智力測驗起源於阿爾弗雷德·比奈,他試圖區分出那些在學校里需要特殊幫助的學生。比奈認為,可以根據心理年齡對每一個孩子進行區分。IQ值是心理年齡除以生理年齡的函數。劉易斯·特曼和大衛·韋克斯勒發展了新的IQ測定方法。

回到題主的問題,首先智商是智力的一把標尺,它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測定你的智力和平均水平有多少差異,智商分數的意義是顯示你在智力正態分布這條曲線處於什麼位置。然後智力是一種能力,可以發展改變,智商測驗測量的是你當前操作能力而不是天生智力(每次說到天生就感覺像是永不能改變似的,摔)。


我認為題主的意思應該是為什麼智商可以通過幾道測試題得出來? 這種方法是否準確? 我只能說 你在網上找到的基本都不準確 真正的智商測試不是你百度一下就能知道的


"一位智商分數高的人,不一定就思想獨立、行為獨立、具有幽默感或者能夠欣賞幽默、具有審美能力、通情達理、能客觀看待問題、能夠欣賞複雜而新穎的事物、富有創造力、表達流利、靈活且精明能幹。"
------------------------------------------------------------------------------------------------------------------------------------------
首先,阿爾弗雷德智力量表最初的目的不是為了測試每個人(尤其是成年人)智力的高下,而只是在那個因為階級原因普遍認為「只有貴族出身的孩子有足夠智力才配上學」的年代,為了證明一般家庭的孩子也具有足夠智力能夠去學習,而設立的。

其次,阿爾弗雷德智力量表測試的內容很局限。其測試的內容局限於語言、數學、空間三種能力上(看起來也是應試教育主要培養和測試的內容),而一個人智力(智商)——或者更準確的說,能力,並不僅僅體現在這三個方面。實際上,「能力」一詞的內涵,現在認為,應當在上述三者之外,起碼包含個人(自尊自愛)、感官、社交、健康、創造、倫理/精神能力,而這些能力在智力量表中均沒有體現。

最後,我個人認為以阿爾弗雷德智商量表為代表的智商測試,其存在的意義更類似於遊戲,或者在某幾個專門的領域內,來對人類智力的發展做整體評價的「指標」,而其適用的對象也更傾向於沒有接受過記憶力、學習能力訓練的兒童。


跑個題
目前關於智力的理論已經不再停留在智力測驗的階段,心理學關於能力的理論主要有:
傳統智力理論(以心理測量為基礎,主張智力由因素構成,通過分析這些因素進而認識智力的內核。認為智力是以語言能力和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種能力,具有單一性質,通過紙筆測驗可測出人的智力高低,即智商理論)
1.智力二因論(斯皮爾曼)
2.智力群因論(瑟斯頓)
3.智力結構論 (吉爾福特)
4.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卡特爾)
當代有影響力的兩個:
多元智力理論(加德納)
成功智力理論(斯騰伯格)
以上內容來自我的教育心理學教材。
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看完就不會糾結:
1.要不要測智商?
2.我所進行的測試靠不靠譜?(大部分是不靠譜的 一般只有心理學家提供並需要在其指導下進行 而且價格不菲)
3.得出的分數怎樣解釋?
4.分數過高過低會不會對我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我的體驗是 如果你真的了解了,並且持能力增長論。那麼關於智力的一切,都不能給你帶來傷害。
對了,再扯個題外話。考研的同學還記得英語真題里有一篇閱讀是講這個的嗎?讀起來還是帶勁的。


智商測試這種東西其實沒有什麼用,只是給普通人確定自己是普通人用的。
以上看法基於下面的假設:
聰明人知道自己是(相對)聰明的,也知道普通人/蠢人是(相對)蠢的。
普通人不知道自己聰明還是蠢,但能分辨別人是聰明人還是蠢人。
蠢人看不出自己是蠢的,也看不出聰明人聰明,有的覺得自己是普通人,甚至有的還覺得自己是聰明人。

==================================================
跑題了。

智商測試題不依賴任何專業知識,只是考驗一般的思維能力。
分數高了說明思維能力強,分數低就是思維能力差。
而一般思維能力強的人大家都說他們聰明,就是所謂的高智商。
所以測試題經過驗證具有一定的參考性。


因為你已經認可了它是一個「智商」測驗。


經過合理設計的智商測驗(在某種情況下)可以粗略地反映一個人的智商。
但是,如果這個人單純為了得到一個很高的測驗分數,而長年累月去搞題海戰,或者參加專門的「如何提高智商測試成績」的輔導班之類的,那麼他的智商測試得分可能會非常非常高,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推薦閱讀:

最強大腦鮑橒那麼聰明,為什麼只是圍棋業餘6段,圍棋高手需要哪方面的天賦?
聊天中必談「邏輯」的人是什麼心態?
所謂的智力包括哪些能力?

TAG:智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