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是否太過主觀?
人類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解釋宇宙,但這些理論是人類摸索出來的,是人類主觀意識的產物,它們所解釋的這個宇宙是不是僅僅是人類意識中的宇宙,而非真實的宇宙?
而且人類永遠處於宇宙之中,對宇宙的認識是不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跳出宇宙看宇宙,是不是才能達到真相?(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什麼能跳出宇宙)PS.此問題是由這個新聞聯想到的:AI 又贏了人類:這次是量子力學實驗設計
人類探索出量子力學,又用人類自己設計的實驗來驗證,即使弄個AI來設計實驗,這個AI也是人類編程編出來的,依然逃不出人類的「主觀」。
是的,我們對物理的理論認識其實幾乎都是靠「猜」,只不過是有根據地猜,並不像大眾想得那麼高大上,也並不是非常可靠,這是近幾十年理論物理沒有什麼大的進展的重要原因。
但是,就算是用這麼不靠譜的方法來研究物理,我們也取得了諸多實質性的成果,我們今天所使用的一切科技成果,計算機、全球網路等等,全是基於那些「猜」出來的、「不靠譜」的基礎理論。
我曾經也有疑慮,我們的認識和萬物本原之理真的相一致嗎?但慢慢我認識到,現在的物理,其實並不是在研究「萬物之理」,不是研究「這個世界是什麼」,而是研究「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只要我們的認識和我們看到的相符就夠了。而不同的理論,如果能得到同樣的結果,那就是等價的,沒有差別,所以也就不存在「當前的認識和本原之理不一致」,因為它們是等價的。而看不到的,意味著和我們的世界沒有相互作用,也就是不存在,是「車庫裡的火龍」。
總之,不存在「我們看到的和世界本來的樣子不一致」的情況,因為「我們看到的」就是「世界」。
反對說題主讀書太少的那位
首先要恭喜題主,提出這個問題說明題主開始在考慮現代哲學的核心問題,認識論問題了,而這跟題主學了多少理論物理毫無關係,我認識很多學物理的同學都對哲學構建的世界觀體系毫無了解,這個太可怕了!在我看來,哲學完全應該成為理論物理的必修內容,廢話少說我簡單給題主說一下認識論。
寫在前面,這條回答為了好懂和科普很多都不嚴謹,屬於科普小隨筆,大神請繞道,另外,好的知乎的答案始終配合質疑食用最佳,所以有錯誤請歡迎在評論區探討,畢竟我這種水平的人以一己之力說哲學史真的力不從心~~~~(&>_&<)~~~~
想直接解決題主問題的請跳過下面五段,下面五段在說哲學的小歷史,特別主觀,基本是隨性而作。
大體上可以說,現代哲學發端於培根和笛卡爾的時代,在這之前哲學關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本體論問題,籠統的說就是「XX是什麼?」「XX本質上是什麼東西」個這種問題,其實這跟物理的思路差不多,哪個理論物理學家最終還不是想知道XX到底是個什麼,是原子,原子核加電子,夸克,還是弦,空間的震動,本體論大致上研究這些問題。
或者說,學馬基的時候(或者高中文科政治),它會告訴你哲學的第一大終極問題是精神與物質何者為本源的問題,其實就是一個本體論問題,一個東西到底是精神產生的還是物質產生,由此劃分成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當然其實說這是個終極問題也是一廂情願,它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個終極問題,但是哲學的核心方向已經不在這兒了)
唯心主義的話,比方說比較柏拉圖的世界觀是說存在一個絕對的上界,那裡居住著所有現實界事物的原型,或者說理念(Idea),現實界一切事物都是因為分有了上界某個絕對的物體的某種屬性才得以如此。比方說我認識到一朵花很美就是因為這朵花分有了上界絕對的美的屬性,我們就認識到它美。有興趣可以去閱讀柏拉圖一系列著作,涉及政治哲學,美學等很多方面,當然要讀好可能花很多時間。
唯物主義比方說被認為最早的樸素唯物主義的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是萬物的本源,那意思大概就跟現在說一切固態液態氣態三種常態物質是原子組成的一個道理,他認為都是水組成的。
扯遠了,~~~~(&>_&<)~~~~,哲學是個很危險的學科,因為始終有「懷疑論」「不可知論」這種終極大BOSS存在,想打敗這些東西通關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跨越中世紀經院哲學,經過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和宗教革命,大家開始關注認識論問題了。現在問題不在於「XX是什麼?」「XX本質上是什麼東西」,因為懷疑論認為「要問為什麼,先問是不是」(2333333),你問我XX是什麼,那我問你了,XX真的存在嗎?你問我它是什麼,你怎麼給我證明下它在那兒?你說我看見了我還不能知道它在那兒嗎,可是我就是耍流氓,我問你,你看到了只能說明你經驗到了一種感覺,不能說這個感覺必然聯繫著某種事物的存在。於是認識論的問法變成了「在人類的感覺中XX是什麼?」。有此劃分出以培根為首的經驗主義和以笛卡爾為首的理性主義。
這裡特別說一句,我是理科生,大學讀了一些哲學之後翻過高中文科的政治課本,說笛卡爾這是二元論,一人乘二馬,還畫了個漫畫,最終還不是搬出上帝來了巴拉巴拉的群嘲模式全開┗( T﹏T )┛。真的是,簡直了!對於笛卡爾的批判就三個字,日了狗的感覺。不做解釋,有興趣的可以知乎一下笛卡爾或者去看書,《談談方法》之類的小書讀起來還是很愉快的。
回來……我這兒就重點說說洛克,休謨一脈相承的經驗主義,這對於解決題主的問題很有幫助。經驗主義的觀點,簡而言之就是人類的一切知識來源於經驗,人類獲取經驗的方式是感覺,人類的一切知識都是感覺出來的,或者有一部分是人的意識將感覺到的東西加以整合得到的。這看上去是個完全沒有問題的說法,但是如果你承認這個,會得到一些很可怕的後果。經驗主義發展到休謨基本上認為是一個集大成者出現了,休謨基於經驗主義的基本論點把經驗主義的幾乎所有推論都發揮到了極致,其中有一條是對於因果關係的質疑,釜底抽薪式地直接把科學推上了懸崖。
我們的所有知識都來自經驗,當然,因果關係的認識也不例外,那麼我們是如何認識因果的呢?我們說如果我們經驗到事件A發生後,事件B總是發生,經驗中毫無例外,那麼我們就說A是B的原因,或者,因為A,所以B。比方說我用刀把土豆切成兩半,我用刀切土豆之後,土豆變成兩半這一事件總是發生,那麼我們就說因為我用刀把土豆切掉,所以土豆才變成了兩半。於是我要問你了,過去B事件總在A之後發生,何以保證未來B時間始終在A之後發生?
Checkmate!
科學被將軍了。
喪失了因果關係,絕大部分邏輯學和整個自然科學基本就是轟然倒塌的結果。
這個質疑曾經被總結成過各種各樣的悖論,我舉個比較著名的例子,農場主悖論(又叫火雞悖論)
一個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二點都給雞投放飼料。經過一年多的觀察,一隻很聰明的雞向他的夥伴宣布:這個世界每天中午十二點就有食物降臨(他還可以順便說是某某神給他們的食物)(答主插一句:如果他是個物理學家,他可以說我們的世界存在一些白洞,它會周期性地向我們的世界以食物的形式釋放能量,周期是二十四個小時整)。又過了半年,果然如此,其他雞都相信了。可是突然一天,農場主沒有給他們食物,而是將他們殺掉賣了
其實休謨也不想這樣的~~~~(&>_&<)~~~~,但是現在他已經徹徹底底成為了一個不可知論者:這個世界什麼都沒有,只有支離破碎毫無聯繫的感覺時時生成又消失。並且,整個科學界都要為他陪葬。
嚴格的說,這個問題現在也沒有得以解決,或者說,許多人都提出了不同的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但是這些解決方案沒有一個能挽回人類原來心中那個絕對的,永恆的,真理的,機械的世界。基本都是犧牲了這個世界為科學的發展留下喘息的空間。
比如不得不提的康德。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這樣解決休謨的問題:存在一個絕對真實的自由世界,物自體(thing-itself),然而並不是這個世界引起我們的感知,而是我們主動用自己的認識去框這個世界。就好比你要做燒餅,外部世界就是一團面,你問我它做出來的餅是什麼花紋的,我沒法回答你,因為你用帶菊花的模子做餅它就是菊花花紋,你用梅花的它就是梅花的,所以世界怎麼樣不是取決於它真的怎麼樣,而是人類認為它怎麼樣。康德起了個名字叫認識的「範疇」,我們總是傾向於用時間和空間的範疇來認識世界,所以在我們眼裡世界就是有時間和空間的,同理,人類總是用因果關係的範疇來認識世界,所以世界必然是因果的。嗯,沒錯,聽起來就像是在耍流氓,為什麼世界非得是因果的啊,因為那是人類天生就這麼認為的,23333……
後來科學哲學界還有諸多嘗試,比方說我也不知道為啥在知乎那麼火的波普爾證偽主義,其實一群人老掛在口頭上的「證偽」,本義之一在於解決不完全歸納法造成的這種科學基礎的不牢靠,就是波普爾採取一種不同於康德,很謙卑的態度。好,你不是說無法確定AB之間的因果關係之前成立,之後一定成立嗎?沒有關係,我們先認為它成立,一旦出現了不成立的情況,好,推翻它,反正客觀世界是老大,既然它說我們錯了,那就錯了。就醬……
稀里糊塗說了好多……歡迎大神來噴,不過為了好懂(避免被人說裝逼)起見,很多都採取了不嚴謹的辭彙用法,這一點輕噴,233
這個認識肯定是主管的,但是並不能認為錯誤,樓主的觀點科學界早就認識到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科學界就會進行討論學習辯論,假設你的觀點無人能找出破綻那就是正確的,一旦推翻了就就被新理論取代!
首先,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不是人類的主觀認識,是少數天才的主觀認識,人類對宇宙的主觀認識是天圓地方。包括現在,在大部分非物理專業的人主觀中,也是沒有空間彎曲,量子不確定性這些概念的。
換句話說,當牛頓頭被蘋果砸到的那一刻,當愛因斯坦坐在辦公室里腦海中閃出電梯假設的那一刻,在薛定諤和情婦在阿爾比斯山下的別墅大戰之餘想出薛定諤方程的那一刻.....他們超越了人類的範疇,他們的主觀,就是我們的真理。
樓主所言甚是。
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太過主觀,這結論很明顯不夠力度。
實際上人類對萬物的認知不是不夠客觀,人類對萬物的認知根本全都是幻覺。
物質的存在、時間、世界,一切全都是你腦中的幻覺,根本不存在。
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眼一閉,世界就毀滅了,早上眼一睜,世界重新誕生(不信?拿出反面證據,證明你睡著後世界沒有消失!)。
現在你看著我的回復,實際上「我」根本就不存在,這個世界只有「你」一個人,剩下的所有其他人都是電腦人,出來給你逗樂打怪升級的。
要說:世界都不存在了,都是幻覺,那「你」的存在是不是也沒有必要了?
有的,宇宙的本質是平庸的,隨機的,特例就是在平庸的隨機中產生出特別和規律。
所以,人存在的目的,和宇宙萬物存在的目的一樣:
好好生活,順便讓自己,變得特別。
====================================
今天回想起以前寫的這個答案,感覺不完全對。
如果設定了「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是真的」的概念,
那不妨繼續設定「你睡覺一閉眼世界就和你一起毀滅了」,
有了如上設定,接下來就不是「早上一睜眼世界和你重新誕生」,而是:
「昨天晚上閉眼後,你和世界一起滅亡了,而且是永遠滅亡了,並不會再生出來。
每天早上一睜眼你覺得自己已經活了好多年了,這只是大腦的幻覺,其實你的生命才剛剛誕生,
並且你會在今天晚上睡覺後死掉,永遠的死掉。
明天可能還會有人重新誕生,但這個人,絕對不是你。」
每個人的生命,其實都只有一天。我們以前即使在地球上也能知道地球是圓的,並非一定要不在此山中才能識廬山真面目,只不過有難度而已
其實這個問題不管從哲學出發還是科學出發,該類問題的答案根本沒有統一的答案,而其爭論已經延續的幾千年,從古代開始就不少古賢討論得天昏地暗的。歸根到底,這個問題的意思還是一個:人到底能不能真正了解宇宙。為什麼說是同一個意思呢,首先我們得想想這樣一個問題:小狗有想過這個宇宙是怎麼回事嗎?金魚是否想過類似的問題呢?又或者說只有我們人類才會想這個問題?但是至少就我們目前掌握的知識,又或者說是共識:有思維能力的才會想這種問題。那麼問題就來了,對具有思維能力的任何東西來說,客觀跟主觀是否能分離開來?還是我們一廂情願的覺得客觀就是客觀,主觀就是主觀?那麼我們根據歷史事件來說一下這個問題:當牛頓用數學成功的解釋自然的各種現象,而當時人們不管是客觀上還是主觀上都覺得牛頓的解釋是對的,而牛頓是從客觀上(公式,數據,觀察)跟主觀上(覺得自己是對的)得出結果然後發表自己的成果,然後被列為權威,直到愛因斯坦1905奇蹟般的出現在歷史才被改變,而愛因斯坦何嘗不是跟牛頓一樣,從客觀上+自己的主觀判斷進而發表相對論?而人們又何嘗不是像牛頓時期的人們一樣從客觀上或者主觀上認可相對論?這是歷史的輪迴,還是我們人類始終無法跳出的怪圈?還是我們人類自作多情,覺得客觀跟主觀完全是兩回事?總結:任何的主觀,被人們所認可了就成了客觀,而在此客觀上又形成個人的主觀,得到人們的認可了又成為一種客觀。你還指望客觀就能加深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為什麼我覺得是太客觀了,簡直就是經驗公式數學擬合,不求甚解。 我tm連主觀是怎麼產生的都不知道,還要說主觀?
我們可以摸到物體,但是想想原子結構,很空虛對吧?質子和中子本身也是夸克構成的,之間間距又很大,現在某超弦理論認為夸克是弦振動產生的,所以是一維的,我們的宇宙就像排列整齊的一堆線,並且體積從來沒存在過。
是主觀的,不言而喻。是不是太主觀了,程度如何?就各有己見了。認識宇宙的工具和方法直接影響到認識的結果。哲學運用文字語言思維,物理學運用數字語言思維。而文字語言和數字語言都是主觀抽象語言有著很大的局限性。中國哲學雖然在運用數字語言方面落後許多,但是中國哲學還運用了一種客觀思維,就是入靜以後,用心靈感受到的宇宙。這樣中國哲學認識到的宇宙就比現代科學認識的宇宙大一個層次。
克服現代科學的主觀性所帶來的局限性,就要認真聽取中國哲學的一些思想觀點。特別是涉及到宇宙觀層面的問題。比如中國哲學認為宇宙起源於混沌,混沌物質看不到摸不著就像空氣一樣,所以也稱之為:元氣。元氣是構成生命的基礎物質。等等這樣的觀點不可忽視。以此思想為基礎形成的中醫、針灸、氣功至今不能用科學方法解釋,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實際上並不存在什麼客觀,一切皆主觀。
我想知道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客觀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篇不是很硬的科幻,作者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假設,認為現實世界其實是主觀世界,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人希望我們存在,假如全世界的人同時陷入睡眠,世界就會消失,因為沒有主觀思想存在了。
按照作者的想法,很有可能所有我們認知的一切都是主觀存在。
有個天雷滾滾的電影《喜馬拉雅星》,雖然整個故事都很扯,可故事結尾寓意深刻,我們的世界也許是神子的一場夢……
還是別想那麼多,以免最後瘋了,還是想想晚上吃什麼吧(σ???)σ
愚蠢的地球人 哈 哈 哈
人類到現在對宇宙的探索完全基於人類對宇宙所了解的概念。
是基於人類為出發點,而並非以宇宙為出發點的,遠遠不夠客觀。
甚至一門學科和一門學科之中也存在著對宇宙所認知的分歧差異。
但是我們要去了解宇宙,肯定是從以我們自身角度立場來去衡量宇宙,雖然這隻能是去概念化。
對宇宙的探索認識也是建立在現有人類所了解到的數據,資料而言。甚至是大猜想。某些時候頗有莊子逍遙遊的論調,這就是宇宙。
我們窮極一生都無法到達的彼岸。個人比較贊同梁君新昊的觀點,其實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學要弄懂的是,我們認識宇宙的目的是什麼?是得到絕對客觀的真理?還是得到對人類而言有用的「真理」?這就好比物理學是什麼,生物學是什麼,以此類推的各個學科是什麼,這一問題在常人看來,無非就是一個運用著只有一群專業小眾能夠聽懂的語言進行交流的範疇,包括帶頭者的某位或某幾位思維和三觀都異於常人的「天才」(笑)及若干粉絲(笑)。而這某一三觀都是該群體所能理解和認同的,並且又有被社會所認同的實際效益的產生,然後就獲得了從「謬論」「歪理邪說」到「科學猜想「」科學假設「的綠卡.而其他的生物或許有自己的「科學」,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神經科學的理論發展來為我們做出解釋和說明,這也就是本人選擇這一領域的原因之一。這樣說來從可行性來講得到客觀地認識不是不可能;從必要性來講暫時不是特別必要,因為要付出很多代價,比如說突破人類極限等,而且可能受到倫理等方面的約束;從結果上來講,通過對人類自身之外的領域的不斷探索可以使人類不斷的更新對自己的認識,從而更新對自己的定位及更好的理解宇宙萬物存在的意義。
宇宙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我們看到它就是這樣。
是的。
用地球人的思想去理解宇宙本身就是可笑,主觀的。
人類認識宇宙的方式確實是很主觀的。科學家們發明一套套模型和理論來解釋客觀規律,但大自然有時勝過最強有力的科學家,這些模型和理論並不是萬能的,並不能解釋一切。
到底什麼是實在?我相信這是物理學的終極目的。我很贊同樓上程樂的觀點:宇宙是隨機和平庸的。我自己也一直持有的一個類似的觀點:也許存在無數個宇宙,每個宇宙擁有它自己的常數,比如宇宙常數,精細結構常數,希格斯場強度等等之類的,這些常數決定了我們物質世界的基本結構(引力為什這麼弱?強相互作用為什麼這麼強?宇宙為什麼這麼大?夸克為什麼這麼小?…)以及演化規律。而這些常數在每個宇宙誕生時卻是隨機產生的,在其他的宇宙中也許就是其他值了,那裡的宇宙也許是另外一番景象。But who knows! 就像題主所說的那樣,我們永遠無法跳出我們的宇宙來審視一切。
或許我們只能一直在黑暗中摸索。高中的時候總是覺得科學是真理。
後來讀了康德才知道不是知識符合對象,而是對象在迎合知識。
有位答主已經講得很棒很好懂了,我也就不多說這方面的內容。
我只是想針對題主最後說的「跳出宇宙來看」提醒一句:限制人類認識世界的界限並不是世界或者外在經驗性的東西,而是人類本身的界限。「跳出了宇宙」接受了再多的科學研究的「材料」,人依舊沒法看清摩耶之幕背後的東西。
p.s 不過題主還是不用對科學喪失信心,因為我們也就只需要歸納那些能為我們認知的東西就好了,科學也確實為我們提供了各種便利。(其實是因為科學都還好,人類自己和自己玩;哲學到之後還要告訴你這些東西都是「我自己」在和「我自己」玩,最後還告訴你根本沒有「我自己」這種東西ORZ)我要做一個愚昧而可愛的人類 (╭ ̄3 ̄)╭?
推薦閱讀:
※現有理論中哪些物理常數是公認不變的?
※光一直以光速向前傳播,可為何光逃離不了黑洞?
※「NASA 發現宇宙雙重黑洞,主洞質量是太陽 1.5 億倍」,雙黑洞的能量是怎麼算出來的?
※大爆炸學說是正確的創世理論么?
※四維空間的人怎麼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