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動物的具體表情,和真人的打鬥等動作如何拍攝製作?
我猜你指寫實動物的表情。查了一下,試著總結一下,疏漏之處還請不吝賜教:
1 最古老的技術估計是給動物喂吃的,我想也就差不多嘴能動為止。至於說打鬥……激怒那隻演員?
2 再先進點包括使用牽引線與金屬絲等工具操縱真實的動物,然後在後期想辦法去除痕迹。那我想打鬥就是各種繩索支架輔助動物了。
3 然後就是使用機器動物。表情使用遙控設備,打鬥同理。
下面是 1995年的電影《小豬寶貝》中的羊。
http://www.mckeewildthings.com/Animatronics.htm
4 隨後就出現了電腦圖像生成技術,為動物表情提供了新的實現手段。這其中包括二維平面動畫的手段以及三維立體動畫的手段。而人獸互動往往通過摳圖技術以及空間對位技術實現。
這包括使用局部的表情動畫與實拍動物的融合。這裡主要存在一個跟蹤動物的空間運動以及虛擬器官移植匹配的問題。
比如下面是1998年的電影《杜立德醫生》的製作示意
實拍影像
跟蹤實拍動物運動
合成電腦生成圖像並校色。
原始畫面
電腦生成的立體嘴型
最終合成圖
http://www.vfxhq.com/1998/dolittle.html
http://www.healthypetu.com/wellness/home__travel/the_magic_behind_talking_anima.aspx
以及整個動物的動畫與實景的融合。並將演員的表情與動作數據同步到動畫角色上,實現「真人虛擬角色通靈」。這樣電腦生成的動物基本就可以像木偶一樣被演員操控了。打鬥自然也有真人表演(動作捕捉演員),產生的動作數據導入電腦生成的動物。最後再將電腦生成的動物與真人(非動捕演員)合成。
比如下面是 2011 年的電影《猩球崛起》的製作畫面,主要動作與表情依靠動捕演員同步,最後在由後期特效師微調。毛髮肌肉等動畫或由電腦自動計算。
http://www.scifitalk.com/2012/06/16/rise-of-the-planet-of-the-apes/
下圖為 2005 年的電影《金剛》中的摳圖技術以及空間對位技術的展現。清一色的綠背景方便特效師在後期抹掉所有「非演員像素」,填上背景與電腦生成的動物。由於畫面同時牽涉虛擬的電腦角色與實拍的人物,為了匹配他們之間的動作就必須使兩個空間無縫動態融合。就好比一台攝像機同時在兩個平行宇宙進行拍攝。紅色的標記就是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對位的參考系統,通過那些點電腦可以算出攝像機與場景的相互關係並為虛擬的立體圖像的尺寸形狀提供了參照。
5 當然,更二的做法就是純電腦動畫製作的動物。就像動畫片中的。這種動物的打鬥動作自然就是由動畫師手工調出的。動物的表情可能使用變形技術(好比不停的換面具,不同的是變形技術不用摘面具,且可以實現局部變形),當然也可能使用虛擬的肌肉系統實現表情變化。打鬥動作的話無非就是人工設置不同時間點上的各種動物姿勢,然後由電腦計算中間的過渡動作(其實可能就是一秒半秒的傻瓜過渡)。當然這裡也同樣牽涉肌肉毛髮等微觀動畫,同樣可以依靠變形技術或者虛擬肌肉系統等技術模擬真實的物理變化。如果沒錯的話,《納尼亞傳奇》中的獅子阿斯蘭就是純動畫製作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0ldMHlgLzw
http://oliw.free.fr/cg/Narnia_2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