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白寫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卻又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來奉承楊貴妃?
既然不願意「摧眉折腰事權貴」,為什麼還要寫詩去奉承楊貴妃?這也太矛盾了吧……
詩人是最天真和健忘的一類人,他們只活在此刻。那一刻的委屈、快樂、讚歎、悲傷勝過餘生所有光陰的總和。然後他們就寫出來了,寫完之後心滿意足,所有的焦慮啊苦惱啊都得到了安撫,所有的喜悅啊豪邁啊都有了機會釋放。偏偏他們文采極好,好到感動了我們這些不相干的路人,好到讓我們以為這就是他們對生命的承諾。後來某一天發現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他們又有了新的句子,一改從前,一時之間難免就覺得有些失望。
可是,詩只是詩人的伴侶,是他們走過這一生坎坷不平的撫慰。你在那些詩里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後來又失望了,那不是詩的錯,也不是詩人的錯。
「摧眉折腰」那一刻啊,心裡一定可委屈了,尊嚴受到嚴重的傷害,寫完這句話,心裡可能就平靜了大半。「雲想衣裳花想容」的句子寫出來,可能有應酬的成分,但也有對美好事物的欣賞,畢竟欣賞美好事物是詩人的天性。但詩人一輩子要寫太多的詩,就像你我一輩子要說太多的話。這種時候最害怕有觀眾了,因為有觀眾就有評價,就得做一個紙片兒人,上面是一以貫之的標籤。像李紈槁木死灰到最後,喬大爺不能有老婆阿朱必須死……
李白原本是個小孩兒的性子,只是才氣太高才給了人錯覺。小孩子說的話,轉眼就忘,唯有天真的性情不變。你看他寫《蜀道難》,那意境那氛圍,要用電影鏡頭表現出來該多棒;那渾然天成的讚歎與悲壯,不知道該是經歷了多少人世悲歡胸中才有此丘壑,但其實人家就是送個別而已。要換個人送別的時候這樣寫,就成了瞎扯淡沖殼子,才氣不夠嘛;也就是李白,先不說主題意蘊,氣勢就把人給震住了,有才就是這麼任性。
所以你更容易誤會,總以為他人生有深意,總以為他該與普通人不同,該是個說一不二一口唾沫一個釘的好漢。
但其實,她不過是個美女而已。
1.李白本就很多面啊
別說這是兩首詩里態度不一樣。李白一首詩里態度轉換都很快啊!
前一句「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下一句就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開頭在感慨時光一去不返「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接下來就能豪氣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開頭的時候鬱悶地「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寫著寫著就可以「俱懷逸興壯思飛,遇上青天攬明月」,豪氣完了,其實心裡也是接著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愁的也是他,豪氣的也是他。看李白的詩,往往是因為心情不好喝酒,喝著喝著喝高興了就管他呢就豪放豁達起來,豁達完了想想其實還是愁……
這就是李白啊,或者說,這就是我們啊。我們也會糾結,焦慮,愁,然後因為朋友相聚,鼓勵,高興一下,可回過頭來想想,那些讓我們糾結的事情沒有解決,於是接著愁。這才是真實的人啊。李白只是特別直白地把自己內心表達出來,因為這是眾人的狀態,大家理解,因而李白的詩句才更有力量啊!
除了這些豪氣干雲的詩,李白還以女子的第一人稱寫過《長干行》,還寫過纏綿悱惻得《長相思》
——所以說,李白本就很多面,兩首詩立場不同不是事兒啊!
2.出世與入世。
回到題目上,李白一生其實都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掙扎。因為出身無法科舉,功名因此成了李白的「求不得」。然而事實上,李白本身有很濃的道家色彩,負劍遊俠,煉丹,訪遍天下名山,性格瀟洒,豪邁,豁達,甚至狂放,格局及至天下。「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這種性格讓他不可能適應官場,也為他被排擠出官場留足了退路。所以他才說「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所以才贊孟浩然「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李白身上一直有這兩種力量在拉扯——一種讓他憂愁,一種讓他解脫。
3.我才不信李白拍馬屁
不要覺得命題作文就非要說假話。對於李白這樣的高手,只要有選擇的說真話就可以了。
我說這話的依據在於,「雲想衣裳花想容」這題主認為溜須拍馬的一句,實際上是《清平調》其一的第一句。個人覺得,《清平調·其一》確實用字艷俗了點。然而你要把三首《清平調》連起來看,就不會覺得第一首俗氣淺薄了。只說第三首是這樣的: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必須承認,被「常得君王帶笑看」一句撩撥了少女心。彼時踏著政變白骨、開創了開元盛世的英明君主,此時只是痴痴地笑著,久久地看著他美麗的妻子,眼神中想必全是愛慕與寵溺。他那美麗的妻子,並沒有注意到他的目光,只不靠在欄杆上看花而已。
只看這四句,就覺得比《長恨歌》整首都要生動有力。不是說白居易不行,只是白居易晚生了幾十年,是聽到李楊二人故事後寫的,不像李白,有機會親眼見證中國歷史上最為勇敢、熾熱、代價也最為慘重的愛戀。
我相信,李白當時應該在場,見到了痴痴的君主,絕美的貴妃,我相信他也為這勇敢的愛情感動,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來感動千年之後的我們。
單拍馬屁,是拍不到這個水準的。看了第一名的答案,@賀金縷,並不滿意。對答主不俗的見解和深厚的詩詞積累表示認可。不過,題主的問題,提煉一下就是為什麼李白的詩有寫自己超然脫俗的,又有寫奉承巴結的?第一名的答案說了太多,文不對題啊,這是個並不複雜的問題。我對第一名的答案的有些看法不一致,以饗。
我先談詩詞,後談李白(原諒我的羅嗦),李白是肯定會提到的,我不會一直遊走於認識論和知識論之間。
鍾嶸《詩品序》講,「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又說,「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凡斯種種,感盪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聘其情。」所謂詩就是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用華斯華茲的話說,詩來源於回味中的情緒。詩的出現,是人的表達情感的需要,逐臣棄妻朋友闊絕生死新故,都給人以感觸,人有感觸就要抒發,寫詩是個好辦法。但是情感會影響理智,所以「行於言」就要把自己抽離出來,冷靜的審視這段情感,付諸於紙上。所以詩人寫的詩,說全是主觀那是不可能的。詩源於詩人,詩人的取材就在生活中。所以說詩,說文學,都是源於生活。文學高於生活,因為好的文學,寫美不會流於生活中的種種媚俗,寫丑不會拘泥於簡單粗暴的宣洩,他們都是有高度的。文學是把人從生活中抽離出來的。有了高度,不會高於生活嗎?
古代寫詩者都是宦官,士大夫嗎?明顯不是。詩是一種傳統,一種文化現象,如果說詩是有產階級的東西,那麼很多古代詩詞的精華就被否定了。漢樂府,即是田陌市井的歌聲。漢代有采詩官,專門記錄民間的詩和歌,從內容上來看這個地方民風好不好,國家安不安定。所以漢代的文學飄著一股民間氣,例如《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中的《公無渡河》: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其奈公何!
這些就不是什麼高級知識分子的口吻了,也不是士大夫「治國平天下」的口吻了。非常素樸,民間,生機勃勃。
到了東漢,文人階層出現了,士出現了,出現了《古詩十九首》,那的確是文人的,士大夫的哀傷。一直到魏晉也是如此,曹丕的「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就是典型。宋朝市井繁華,尋常巷陌皆能歌柳永詞,民間詩詞創作亦不少。寫詩並不是什麼高貴雅事。清朝據統計光女詩人就有幾百人。詩始終和中國人緊密相連。說官途是否通順,與文學才華,人品無關?那怕是常識性錯誤了。古代文采有好重要,不說你做不做官,你直接受到皇帝的青睞都是可能的。司馬相如典型例子,寫《子虛賦》,獻給武帝,大為欣賞,立刻召見,「奏之天子,天子大悅」,任了郎官不說,名聲四海。古人沒有什麼現代科技可以鑽研的,文采絕然者如果懂得官場道理,飛黃騰達不難。就李白那粗淺的政治能力,不靠文采怎麼得到皇帝的注意?那些御用文人怎麼來的?漢代的察舉制度,雖然假的多,單理論上還是按人品好不好做官的。
詩的主觀性強,一會說自己看不起誰誰,一會又溜須拍馬,一騎絕塵,為什麼?因為詩是階段性的東西。李清照《金石錄》寫和丈夫趙明誠的幸福生活,指出古書典籍某頁某章一字不漏背誦出來,輸者喝茶;小兩口不貴衣食買金石研究,多麼幸福。難道我們語文教材上的《如夢令》《雨霖鈴》都是她一貫風格嗎?肯定不是。幸福的日子不過她非要寫「憔悴損,滿地黃花堆積」是不正常的。這是我贊同第一名答主的地方,不要過分糾結於一頁一章。我不贊同的便是,不是說詩歌被人藝術化了就不真實了,並且沒有在意的必要。相反,既然都提到了階段性為什麼不按階段性來分析?而就一味的說,「其實呀大家婆說婆有理,我覺得呢,還是沒有過分在意的必要,人都是複雜的,你說不透徹。」
上個世紀有個流行的西方美學理論「creative betrayal」,創造性背離。簡單來講,從文本中能探討出自己更深入的創新理解。「作者已死」就是個典型,一個文本寫出來就意味著宣布作者沒有了解釋權,讀者可以進行理性的討論。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是一種創造性背離嗎?固然李白已死,但是只要不是胡說八道,進行討論固然可行,而不是「不必在意」。
好了,現在說李白。李白這個人並不矛盾啊,誰說他矛盾了?其實很多人把文人都客觀化了。文人也是人,他寫詩還得賺錢對吧。
「雲想花裳月想容,春風拂欖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李白筆下的貴妃確實美。再看一些李白拍馬屁的詩句:
「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再看李白拍自己馬屁,自吹自擂的詩句: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世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親王侯。」
歸來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作為對比,看看李白失意時寫的一句詩句: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才學有限,只找到這一句)
不要把李白想的太清高,復旦大學古文研究組寫的《李白詩選》前言表示,積極入世才是李白思想的主流。皇帝召見他,便欣喜若狂,大唱「我輩豈是蓬蒿人。」,皇帝貶了他,便低吟淺唱,等待下一次的機會。難不得他妻子勸他不要追隨永王東巡,他說,「你不要像蘇秦的妻子一樣啊,等我佩印歸來還不下織布機。」因為這對他來說,又是一次出仕的機會。
李白既然已仙人自居,如果一輩子都是仙風道骨,那固然是值得敬佩。然而不是,他一輩子都在出世和入世之間徘徊,鬱郁不得志。「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裡,不得騎驢?」可見他時時把皇帝對他那一點點愛才之德四處誇耀,把他當成了政治資本,和高人一等的象徵。如果他是仙,他為什麼還是欣喜若狂等待皇帝的召見?為什麼被冷落就唱「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郭沫若說他這是一種雙重人格。其實我看不是雙重人格,其實這就是一種文人的心態。什麼文人心態?其實我想做官,想得很!但是,你不要太直白了嘛,你叫我做官,我一個不追求名利的人怎麼做官嘛。我是個有個性的人。(哎呀你多請我幾回就對了)。李白叫高力士脫靴,當著天子的面,可真是風流了。但是唐玄宗望著李白離去的背影說了一句,「此人故窮相。」什麼意思?其實你想要功名利祿報效國家,但是你又要在我面前演戲,你這叫什麼呢?你這叫太過!窮相。所以有識之士評價李白,「詩在天上,人在凡塵。」
類似於這樣的文人心態和道德悖論的,比如說古代選人做官,要選有高尚人格的人。什麼人有高尚人格?隱居終南山的隱士最有人格。問題來了,道德高尚的人都標榜不做官,而做官有要求道德高尚,怎麼辦呢?於是就有終南捷徑了,都去隱居吧。但是我是隱居啊,為了表示我的高尚人格,我還是要推辭一下的。故作姿態,欲走還留,這就是一種文人的心態。(不要理解成我看不起文人,也不要理解成文人都是這樣)
不要把人看得過於單一,人都是多面的。從他的多面去分析,就可以一窺究竟。文人尤其如此。最後再說說我對李白的看法:古體詩他的靈氣最高。像《蜀道難》這種直接靠文章中遊走的氣勢勝人的作品直接體現了他高超的藝術力。他的一生,多半都是鬱郁不得志的,在做官與不做官之間徘徊。而事實上,他並沒有什麼過人的政治才華,只是那個時代,交給大丈夫的使命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人人想要做官入世。或許正是因為他的不得志,才有了動人的詩篇。
拍男人的馬屁和拍女人的馬屁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拍男人的馬屁是折損紳士風度,
拍女人的馬屁是增加紳士風度。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題主活該注孤生!
答案是寫這兩首詩的階段背景不一樣,時間關係得捋順。
」"雲想衣裳花想容",寫三首清平調來稱頌楊貴妃: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得到貴妃和明皇的讚賞,這時候李白也是積極入世的。正如@李小劼
說的他早年出蜀作詩」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後來李白那種天生詩仙的級別,讓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磨墨,洒脫無忌,得罪不少人,讓貴妃幾句枕邊風就排擠出去了。
這時候才有了《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名句。
其實除此之外,我覺得清平調三首不一定是奉承楊貴妃。遙想大唐風流盛世,文人騷客能得天下美人之首楊玉環一面,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絕世顏容的讚美。和對官場黑暗的厭惡諷刺並無絕對的矛盾之處。
你喜歡美女,跟厭惡醜惡之人,有什麼矛盾之處么?寫詩這個事吧,我就是隨便那麼一寫,你還真信啊……
我自己都不信……大概理解題主問的是隱匿在這個問題之下的東西,可人性不就是因為複雜而美嗎?如果真的孤高隱逸甚至不結塵緣,反而不可能成就李白這個個體了。也就是說,這種半俗半雅,半仙半人反倒讓他更具浪漫主義色彩。
這不難解釋,譬如我們知道入世與出世,但往往並不是最出世與最入世的人得到追捧,而是在其中徘徊,描摹最普世情懷的作品能讓更多人認同。基於李白的個人糾結,我們在他的作品裡找到了矛盾掙扎中的自我,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洞悉你周身,十分通透。
他非常陶醉於自己,甚至十分戀慕自己,可惜卻並不為眾人認同。他的自我戀慕只好屈尊於當時絕對的權威,但這種妥協在骨子裡還是為了尋求肯定。(或者你可以把那些帶有明顯阿諛色彩作品當做李白的無可奈何,就像當你做著不甚滿意的工作時,是為了支撐起你豐富的精神世界所帶來的消費。)
當然你可以選擇喜歡大多作品皆不染煙火氣的林逋陶潛,但毋庸置疑的是你羨慕他們,卻鮮有可能成為他們。
李白沒有跳出時代,正如凡俗你我。他天生驕傲聰穎,卻也有無可奈何。
不過你也一定和我一樣,被他的獨酌獨舞放情高歌感動過。也許那時的你正失意傷神,你舉杯對月,當你一飲而盡了你和他的苦澀,你又墜回了無邊現實。此時的你抬手抹掉自己眼角的一滴眼淚——
而大概那滴眼淚,一半為他,一半為己。
因為皇帝不是權貴。
因為你把先後順序弄錯了。
入黨申請時還都寫一心愛黨呢,最後不都出了國…
哄女人開心真不算……
人的價值追求一成不變,李白更是如此。加上李白從不屑於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那麼在李白詩中出現矛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因此,我們欣賞李白性格是欣賞他的率真洒脫,而不是清高——李白有清高的時候,但就其一生而言,並不是一直清高的。
首先必須確定的是,李白並非不求功名,相反,他毫不掩飾自己對功名的追求。當然,此追求說高了自然是治國安邦,但說低了,還是通過當官。李白年輕時就立志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因此向賀知章投遞《蜀道難》,向韓朝宗投遞《與韓荊州書》。書信中自然有對韓氏的追捧,但更有自己的志向在。
而當李白得到玄宗召喚時,更是寫下了著名的《南陵別兒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對小孩吹牛如此,也是沒誰了。
此後長安兩年翰林經歷應該是李白比較得意的時期。雖說自己被「倡優蓄之」,但翰林學士畢竟清貴,晉陞機會還是大大地有。李白此時感於國勢之強盛和自身之境遇,寫一些歌頌甚或粉飾太平的詩歌,很正常。杜甫到晚年還不忘「開元全盛日」呢!
當然,李白這一時期也目睹了貴族「赤雞白狗賭梨栗」的腐化生活,但在賜金放還之前,恐怕他更多地將此作為自己澄清宇內的一種合理性因素——以李白之自信,這種推測當不為過。
但「文章憎命達」,賜金放還之日還是來了。李白也明白自己確實難以融入官場,於是將自己目睹的官場淋漓盡致地進行批判和諷刺,來張揚自己的意志。這是我們讀到的比較多的李白。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直一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折楊黃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於余亦何有?孔聖猶聞傷鳳麟,董龍更是何雞狗!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並且,就是在李白困頓的時期,也沒有諱言自己曾奮不顧身地追求功名,他在《梁甫吟》中描寫自己「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扣關閽者怒。」「以額扣關」四字,別的詩人斷不敢用在自己身上——太汲汲於名利了。但在李白身上,我們看到的確實執著的追求。這正是坦誠的力量。
因此,李白詩中有自己太多的側面。有「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日出入行》)的豪情,也有過「行路難,歸去來」(《行路難》其二)的嘆息。
最後想說一下李白的《行路難》,《行路難》有三首,我們一般讀的是第一首「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第二首也能見到。第三首卻不常見,但很值得一讀: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很多書不收錄此詩,無非是太消極,與李白給人的洒脫豪放之氣不合,認為這有損太白的形象。
但我認為這正是李白的可貴之處。人一生,誰沒有欲求,誰沒有絕望?但能直面自己的欲求與絕望的有幾人?能將欲求與絕望升華為詩的又有幾人?!
《行路難》(其三)確實消沉,但消沉之中自有無窮的力量在!敢寫出自己的絕望,就是力量,能將絕望寫的蕩氣迴腸,那是偉大!!!
李白之偉大,不僅在於他的清高——他算不上清高,不在於他蔑視權貴——蔑視權貴的人多了,不得志的人都蔑視權貴;而在於他的真實,在於他正視自己!!!
大哉,白也!!!讚揚美女之美,為什麼就一定是「奉承」?我覺得很符合李白熱愛浪漫主義的性格
詩人只有在吻到姑娘之前,才歌頌愛情。 他們得到一個女人之後,就開始歌頌自由。
大抵如此,卻也不矛盾。
我開心了夸人兩句漂亮怎麼了,何況人家本來就漂亮
李白早期還寫過「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這種呢。
想當年,李小白意氣風發,劍眉鳳目,唇紅齒白,一縷青衫,人中之龍。仗劍天涯隨處走,壯志凌雲裝胸口。萬丈之才藏身中,輝煌光芒耀唐朝。不屑科舉之仕途,卻盼布衣換卿相。廣游天下之美景,泛交人世之名士。
後得吳筠之引薦,始有玄宗之召喚。此少年郎已不惑,又有白髮摻青絲,卻仍不減當年志,唯盼建功流百世。留詩贈妻: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
初進長安,短暫得意。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牡丹涼殿間,微醉借酒力,力士為脫鞋,貴妃替磨墨,酒盡而詩出,名樂配歌詠。前有貴妃七寶杯,後有玄宗吹鳴笛。
三曲詩,春風滿紙,花光滿眼。牡丹,美人,暖玉,此不為天國,何處是?
得美人之悅目,得君王之讚賞。人生巔峰,有何不過?
謫仙繡口一吐,便是那半個盛唐啊。
然後,傲骨之人都有他的結局。
僅僅幾年,賜金放還,不知那謫仙啊,是否在那悄然無息的夜中,落下那珍貴的淚水。
那雙浪漫不羈的眼,是否可以看透朝堂中的黑暗。
你啊,本來就不屬於這渾濁的世間,隨心所欲的翱翔,才是你應有的歸宿。
年少的輕狂,名流讚譽的自滿,初到長安的得意,都如同夢境一般破碎,你終於驚悸的落地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那傾國傾城的美人,誰人不愛,那流芳百世的功名,誰人不想。
她們都那麼清晰的在你的夢裡出現過,但是也那麼忽然的遠去了。
不知道最後,你是不是真的如同你說的一樣放下了。
太多人,嘴裡說的是放棄,而心裡默默的藏著堅持。
也只有那些堅持的人,最真,最可貴吧。
--------------------------------------------------------------------------------------------------------------------
這是因為先寫的 雲想衣裳花想容,後寫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曾經侍奉過權貴,感覺不開心,所以不想再侍奉了。李白的心情可以用「累覺不愛」來概括。但是,他真的不想在做官了麽?他還是想的。後來的情況也證明了這一點。
你和哥們喝酒高了不吹幾個牛?
讓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磨墨,是權貴事李白,李白事天子,這是「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背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