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石像為啥45度角仰望星空 他們真的跟外星人有關嗎?他們被建造的年代人類有可能憑自己完成它們嗎?


這個說起來話有點長,請慢慢欣賞以下故事。

繁星、大海、死一般的沉寂。

幾艘獨木舟孤獨地漂泊在南太平洋上,領頭的人叫做霍圖·瑪圖阿,他們在尋找一座夢中的海島。

傳說那裡山清水秀、鶯歌燕語、食物豐盛,祭司稱那裡為世外桃源。

但,真的存在嗎?

圖片源自http://pixabay.com,作者English

不知道過了多久,也許幾個月吧,他們的食物幾乎耗盡,每個人都處於崩潰的邊緣。

也許本就不存在吧,這世上怎麼可能有天堂呢?

「看,海島。」突然有人大喊。

一陣欣喜若狂後,所有人拿出吃奶的力氣奮力划行獨木舟,以最快速度到達岸邊,上島。

柔軟的沙灘、茂盛的棕櫚、肥美的果實、溫和的氣候、晶瑩的溪流、成群的海鳥......

一切都如祭司所說,這裡是天堂,是他們夢中出現過無數次的地方。

就在這裡定居吧,不會錯的。

此時,是公元300-400年左右,或者700-800年左右。

但不論何種解釋,這群人,被認為是古波利尼西亞人。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好幾千年,古波利尼西亞人就已經殖民南太平洋環狀礁,他們是人類歷史上最會航海的民族之一。圖片源自wikiwand

他們使用拉帕努伊語,順理成章把這座孤島命名為拉帕努伊島。

由於火山噴發產生了大量火山灰,島上土地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

他們將帶來的香蕉、芋頭、甘薯、甘蔗等果實灑向肥沃的土地,過不了多久,便迎來豐收。

跟隨而來的還有老鼠,破壞力和繁殖能力都非常強。

不過無所謂了,島上到處都是吃的,完全能餵飽這些小型動物。

拉帕努伊島上有三座火山,大約幾百萬年前,噴薄而出的岩漿覆蓋了全島95%的面積,由此孕育出一個自然生態的天堂,上圖為全島地圖,棕色部分為火山。圖片源自wikipedia,作者Eric Gaba (Sting)

島上有一種叫做哈兀哈兀的樹,纖維可以用來做繩索,韌性超強。

還有一種叫托羅密羅的樹,密度大,做木雕和燒火都很棒。

最常見的則是一種與智利酒棕櫚相似的樹,被叫做拉帕努伊棕櫚。果實可以食用,並能製糖、釀酒,而且是絕佳的造船工具。

有了它,這群航海達人完全可以發揮所長。

時不時去幾千公里外的海島或大陸串個門,更多的時間則是乘風破浪,出海捕魚,給部落和家人來頓海鮮大餐。

雖然多數時間只有鮪魚和海豚可以吃,但這種生活,已經相當美妙。

拉帕努伊島周圍並沒有大型暗礁,因此沿岸魚類較少,島民通常會到更外海的地方捕魚,上圖為拉帕努伊島海岸。圖片源自http://pixabay.com,作者Jamie Norman

一轉眼幾百年過去了,島上人口迅速繁殖,達到約2萬人。

他們分裂成許多部落,並發展出獨有的文明,建造起連現代人都驚嘆的巨型石像:摩艾。

人們用比較軟的凝灰岩和火山岩做材料,用較硬的玄武岩做工具,照著自己祖先的樣子雕刻摩艾石像。

每一座摩艾都代表不同的祖先,體型巨大,有些高度超過10米,重量超過80噸。

圖片源自http://pixabay.com,作者Slovakia

他們用珊瑚做眼白,深色石頭做眼珠,活靈活現,及其傳神,代表石像具有祖先的靈力。

圖片源自http://fromatob.org

其中一座特別巨大的,直立起來甚至超過了7層樓,可見島民對於石像的企圖心。

他們用這種方式,來彰顯祖先的強大庇佑能力,並顯露各自部落的實力。

當現代人發現摩艾後,沒有人相信這是人類能夠完成的任務。

因此不斷有傳言,是外星生物建造了石像。

但是,誰能想到呢?

就是這群沒有任何現代工具的古人,通過部落之間的團結協作,憑著一顆顆虔誠質樸的心,用雙手、用繩子、用滾輪一步步拉,哪怕一個石像花上數年時間,硬是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500-600年,將近1000座巨型摩艾,這是和諧狀態下社群合作的象徵,表示島上居民豐衣足食、沒有爭鬥。

不過,中國人說富不過三代。

拉帕努伊島已經持續繁榮了幾百年,好日子真的會一直存在嗎?

今天的拉帕努伊島,一片荒涼、赤地千里。圖片源自http://pixabay.com,作者María Victoria Alister

16世紀末,拉帕努伊島開始大量出現武器。

摩艾石像被接二連三推倒,甚至象徵靈力的眼睛也被摳掉。

島民對於從前堅信不疑的東西,好像突然就丟棄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摩艾被推倒,關於祖先的信仰逐漸被拋棄。圖片源自http://pixabay.com,作者Espa?ol

大部分摩艾都被摳掉了眼睛。圖片源自http://pixabay.com,作者Espa?ol

考古學家根據沉積層中的花粉分析發現,推倒石像的前100多年,島上的棕櫚樹開始減少,直至滅絕。

沒有了棕櫚這種大型樹木的庇護,島上環境開始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

其他樹種因此大量死亡、無法繁育,土地變得貧瘠,生存環境極速惡化,島民開始餓肚子。

他們幾乎見什麼吃什麼,所有的陸生鳥類和半數海鳥,都因為人類的捕食而滅絕。

海岸邊的貝殼也由於過度捕撈麵臨絕種,以前沒有人吃的小海螺成了香餑餑。

但就是這樣,吃的也越來越少。

人們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去外海捕魚,因為沒有棕櫚樹,無法製造獨木舟。

這個以航海聞名的民族,竟然就這樣被困在小小的孤島上,吞著口水、蜷縮著、哀鳴著。

圖片源自http://pixabay.com,作者Yerson Retamal

為了爭奪食物和有限的耕地資源,部落之間開始大打出手。

戰勝的一方會推倒對方的摩艾石像,以此宣告勝利和佔領。

甚至有人打破了最隱諱的禁忌:吃人。

相傳海岸邊有一個洞穴,叫做「安娜凱坦加塔」,直接翻譯過來就是「人吃洞」,或者「吃人洞」,意思是人在洞里被吃掉。

從島上僅有的歷史記錄,以及島民的口述歷史中,都能夠發現吃人的傳統。

雖然無法驗證這個比例有多少,但他們一定是餓壞了。

這一時期開始出現愁容滿面的雕像,暴露的肋骨、腫脹的肚子、痛苦的表情,曾經的天堂已經變成地獄。圖片源自http://chauvet-translation.com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拉帕努伊島從天堂跌落了到地獄?讓棕櫚樹從島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圖片源自http://pixabay.com,作者Anthony

一大原因是人口的快速膨脹。

人們不斷砍伐樹木、開墾農田,修建房屋和獨木舟,越來越多的人需要被餵飽,小小的海島已經無法承受。

這種情況下,島民仍然為著心中的信仰繼續砍伐樹木。

每一座摩艾石像都要消耗掉大量木材,主要是被做成繩子和輪子,用來搬運石像到島上各個地方。

幾百年下來,摩艾石像越雕越大,需要耗費的樹木就越來越多。

也許當時有人提出過反對,但面對全民族的信仰,異樣的反對聲沒有任何用處。

摩艾搬運場景還原圖。圖片源自《國家地理-復活節島探秘》截圖

另一個重要原因來自老鼠。

它們跟著開山祖先來到這裡,沒有天敵,繁殖能力及其驚人。

一對老鼠三年內就可以繁衍出數百萬隻,它們比人類更能吃,尤其喜歡棕櫚樹的甜果實。

當森林逐漸減少,果實又被老鼠吃得差不多的時候,新生樹木無法取代被砍伐的樹木,森林無法再生,厄運隨之而來。

沒有人知道島民經歷了多麼殘酷的掙扎,只知這掙扎讓他們放棄了信仰,放棄了曾經相信的一切。

自相殘殺,生不如死。

圖片源自http://pixabay.com,作者Espa?ol

接下來的日子,拉帕努伊島上的居民逐漸減少。

也許是餓死的,也許是被吃掉的,總之,似乎該輪到人類滅絕了。

但人類畢竟是高等生物,活下來的島民,很快就找到了自救的生存之道。

當摩艾石像不再被奉為神靈後,這些存活下來的人找到了新的信仰。

他們無比崇拜能夠飛翔的鳥類,如果人類也有翅膀,就能穿越海洋,離開這座孤島,那是多麼強大而神聖的力量。

於是人們展開了一種特殊的鳥人活動。

每年,每個部落都派出最優秀的戰士,跳入海中,赤手游到外海的一小塊陸地,搜尋聖鳥烏燕鷗的蛋。

第一個將蛋獻給部落首領的戰士,將成為島嶼的統治者,在未來一年掌握有限的糧食和資源。

暫時,人類的自相殘殺停止了。

然而這個方法並不長久,因為資源已經越來越少。

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鳥頭人身的雕像。圖片源自wikimedia,作者未知

1722年,一種前所未有的更具毀滅性的威脅來到拉帕努伊島。

彼時,野心勃勃的歐洲人企圖統治全世界。

一艘尋找新大陸的荷蘭船發現了這裡,那天正好的復活節,因此這座島被歐洲人稱作復活節島。

歐洲人的影響力,立即又致命。

雙方初次見面就起了衝突,最終歐洲人開火,打死了十幾個島民。

然而這還只是夢魘的開始。

此後,不斷有船隊造訪復活節島。圖片源自wikimedia,作者Louis Choris (1795–1828)

50年之後,歐洲人開始經常性的登陸。

島上極度貧瘠,歐洲人只能找到一些新奇的木雕,並沒有多大意思,於是不會過多停留。

但這些歐洲人給島民留下了致命的禮物:疾病。

到18世紀中葉,島上有大量人口死於梅毒和其他疾病。

之後南美洲又來了奴隸販子,抓走了1000多原住民。

1年後只活下來15個人,被遣返回島上,不想這15人竟然攜帶了天花病毒。

到1877年,拉帕努伊島只剩下100多人。

看起來,島民真的要滅絕了。

島上到處散落著白骨。

日復一日,僅存的島民總是走到海島的盡頭,眺望無邊而神秘的大海。

他們發現自己在慢慢老去,他們最大的夢想是離開這裡。

幾次挑戰大海,走不了多遠就筋疲力盡,被浪打了回來。

幾次死裡逃生,然後,是永無止境的絕望。

圖片源自http://pixabay.com,作者English

直到20世紀,歐洲人仍然稱拉帕努伊為死亡之島。

如果,沒有現代科技的介入,沒有飛機輪船運送物資,等待拉帕努伊島民的,是也只能是滅亡。

復活節島,又名拉帕努伊島 地址:智利以西,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島嶼 最佳旅行時間:11月-次年3月 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 語言:西班牙語

文中圖片僅為配圖表達,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有不妥之處,請留言告知,萬分感謝

轉載請聯繫作者

微信公眾號:騎驢漫遊


有個段子,未知真假,姑妄聽之。

說WG時期,某地做一雕像,設計是一個人手持火炬的形象。具體實施的時候,問題來了,火炬的火頭沖哪方呢?在那個講政治的年代,這是個頂困難的事兒。

向東吧,這叫西風壓倒東風;

向西吧,有傾向西方的嫌疑;

向北吧,是要矛頭指向中央;

向南吧,分明是背離毛主席。

最後沒辦法,弄了個筆直向上。

。。。。。。

話說這個復活節島的雕像,不管目向哪,都能引發各種猜測,太為難石匠師傅了。

-----------Update------------

有同學說段子里的火炬是長沙火車站的設計,百度了一下,果不其然。

又及,故事是這麼講的:


石像確實是島民完成的,去年12月剛好去了一趟復活節島,然後參觀了一個大概名字是說"石像工廠"的地方。發現石像原來是在山間的石頭上刻出來的,然後整個搬運到海邊的。當然,關於怎麼搬運,至今也沒有定論。我記得島上一個牌子上貌似是說,推測是在石像下面放置滾動的圓木。下面放幾張石像工廠的圖片。

山坡上到處散落的石像

當時完工了但還未搬走的石像

基本完工的石像

石像被取走後留下的空穴

散落的石像


可能是新房做監督吧


你覺得44度或者46度更合理?可能因為如果向上45度仰望大海做不到,只能仰望星空


推薦閱讀:

假如臺灣島不存在,西北太平洋的颱風進入我國會以怎麼樣的姿態登陸?黑潮進入東海黃海的分支會不會流量加大?
帆船橫跨太平洋需要哪些準備工作?
以大西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更合理還是以太平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更合理?

TAG:考古 | 世界歷史 | 古代文明 | 太平洋 | 地理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