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我們已經死了,卻感覺還活著嗎?

不要笑我,從小到大,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沒有精神病,各項指標正常,每日努力唸書工作生活。空閒時會享受旅行美食發呆散步看書冒險。

但這不能阻止我每次夜深人靜(就像今晚)時都會想起這個問題,然後忽然覺得很不對勁:

我們,包括你,包括我,包括所有他人,是不是其實都已經死了,然而我們卻還感覺繼續活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嗎?

這個問題我不敢向現實中的任何人問出口,但知乎的話,也許我能尋求到一個解答,或讓我知道我不是會想這種問題的唯一一人。

拜託了。


笛卡爾說過:

我思故我在。

如果你死了,即大腦死亡,那麼你就沒有可以用來感覺的主體。
所以你沒死。


呂輕侯:慢著...殺我也行,但先得說明白,我是死在誰手上。
姬:廢話,我呀!
呂:「我」,是誰
姬:我哪知道你是誰啊...哎,你到底什麼意思啊?
呂:這就得從人和宇宙的關係講起。就拿你來說吧,長久以來,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著你。
姬:什麼問題?
呂:「我」是誰
姬:這我已經知道了呀。
呂:不,你不知道。你是誰?姬無命嗎?這只是一個名字,一個代號。你可以叫姬無命,我也可以叫,他們都可以。但,把這個代號拿掉之後呢?你,是誰?
姬:我...我不知道。 我也不用知道
呂:那好,你再回答我一個問題,我是誰?
姬:這個問題已經問過了。
呂:不,剛才問的是本我,現在問的是自我。
姬:有什麼區別嗎?
呂:當我用「我」這個代號進行對話時,你的代號也是「我」,這是不是意味著你是我,而我也是你呢?
姬:這這...這種問題沒有意義
呂:那就問幾個有意義的。我生從何來?死往何處?我為何要存在這個世界上?對這個世界來說,我的出現,意味著什麼?是我選擇了世界,還是世界選擇了我?
姬:(捂耳朵)夠了!
呂:(提高音量)我和宇宙之間有必然的聯繫嗎?宇宙有沒有盡頭?時間有沒有長短?過去的時間從哪裡消失?未來的時間在哪裡停止?我在這一刻提的問題,還是你剛才聽到的問題嗎....
姬:(揚手)我殺了你!
呂:(吼)是誰殺了我,而我又殺了誰!!
姬:(愣)是我,殺了我?
呂:回答正確,動手吧
姬反手擊打天靈蓋,倒地
呂:他不會再爬起來了吧?
白展堂:(探鼻息)永遠不會了
郭芙蓉:這算什麼說法啊?
呂:呵呵...知識就是力量


我從小到大曾經無數次想過這個問題,然而並不敢往下想,總會一身冷汗。


這個問題,請參見關於缽中之腦的相關解釋。


我在用100%認真的態度討論這個深刻的哲學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值得我這麼做。希望大家不要錯過這個回答。

【流量預警/燒腦預警】

————

我喜歡題主這個問題——我們是不是其實已經死了,只不過感覺還活著?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明白,什麼叫做已經死了?

  • 1. 如果時光倒退幾個世紀,回到機械唯物的狀態當中去,那時人們會認為世界是一台精密運行的儀器。於是乎,如果我們知道了世界當下的運行狀態,又掌握了經典物理的運演算法則,理論上便可以向前追溯或者向後推演出整個宇宙的過去和未來。

......簡言之,只要知道當下的狀態,我們就擁有整個宇宙的全息圖像。
......再換個說法,就等於,我們已經把整個宇宙這部電影給拍攝好了,只等演員們一個接一個地上場,一個接一個地死去了。
......好,我們現在可以定義什麼叫做「已經死了」。如果我們認為只要存在這部有關宇宙的電影,那麼裡面所有的演員就都已經死了,我們就得到了第一個關於人類已死的可能性。

  • 2. 我們接下來要做一個不同的假設,即我們仍然承認機械唯物論,把宇宙看成一台精密運轉毫無差池的儀器,但是把整個宇宙的歷史拍攝下來的電影所需宇宙的存儲空間太大,以至於這樣一部電影只能播放,不能記錄,那麼我們現在是否還處於已死狀態呢?是不是說因為沒有完整的電影,所以我們就是「活著」的狀態呢?

  • 3. 再接下來,我們從上帝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假設我們有一個上帝,他創造世間萬物,然後寫好了整部故事的劇本?那麼是不是我們已經死亡了呢?雖然我們感覺自己正活著,可是劇本已經寫好,以後的每一步包括自己的死亡都是記載好的,因此我就是「已死」的人咯?
  • 4. 如果這個上帝只是創造了世界,但沒有寫好劇本,那麼是不是我們就還活著呢?好戲正在上演,沒人知道結局,於是我們就又活過來了?我們如何得知這劇本是否存在呢?

  • 5. 還沒完,我們最終還得回到現實世界中來,我們這次不做任何沒有依據的假設。也就是說我們相信量子力學,承認世界深刻而普遍的不確定性,於是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得出這世界的劇本,那麼是不是說明我們都還沒死呢?所以沒有劇本=活著?

  • 6. 假設存在多重宇宙或是平行宇宙,有的宇宙裡面我已經死了,有的宇宙裡面我還活著,那麼我到底是死了還是活著?其他宇宙中「我」的生死與我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

  • 7. 可是我已經知道了,不出兩百年,現在活著的人還是會死,即便有世間種種的不確定性,還是沒有人能逃過必死的命運——那麼是不是說所有人都已經死了呢?沒有具體的劇本,可是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確定」和「命運」,那麼這和我們「已死」又有何區別呢?
  • 8. 然後,我還可以加入對未來科技的考慮,比如人類延長壽命,比如將人體速凍待未來再解凍,那麼我們假設在兩百年之內,當下活人死亡的概率變成了99.99%,剩下的0.01%留給了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如此一來,是不是所有人就又活過來了呢?

於是乎,我們所在意的「活著」就等於我們已死的劇本還沒有寫清楚,或者我們還有那麼一丁點概率能夠多活那麼幾天嗎?這就是我們所在乎的全部嗎?

鏡中花,水中月,亦真亦幻。上面這些假設裡面,真實或是虛幻,重要嗎?你能否區分出以上描述中哪些是真實,哪些是虛幻呢?

我們在多重宇宙中的死活,究竟是所有情形下的疊加,還是僅僅應當討論當下宇宙的實際情況?如果我們選擇活在當下,而不去關心平行宇宙中其他「我」的命運,那麼我們還有沒有必要在意是否「已死」呢?我們究竟是在意實實在在的這個「當下」還是那個遙不可及的「絕對客觀」呢?

死亡真的有那麼可怕嗎?虛幻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是不是所有網路遊戲中的角色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和抑鬱症呢?它們難道不怕自己的生命是虛擬的嗎?他們難道不怕它們的操作者已經決定要放棄它們了嗎?它們的這種擔心對他們而言有任何意義和用處嗎?一個個體為什麼要做對他自己沒有意義的事情呢?

一個所謂的客觀狀態,一個所謂的活著或者死了的「客觀狀態」,究竟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影響呢?真的有影響嗎?真的有哪怕那麼一丁點嗎?如果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夠區分兩種狀態,那麼它們是不是其實就是一種狀態呢?一方面試圖追尋客觀真實,一方面又沉浸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中不可自拔,這種矛盾該怎麼解決呢?對死亡的恐懼究竟是對客觀世界的追求,還是在尋求對自己主觀世界的一種解脫呢?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其實這世界上真正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稍微多想了那麼點卻有沒有能力再多想一點,這才是對一個人而言最可怕的東西。簡言之——想不通,最可怕。

如果我的讀者看懂了,那麼我給你點個贊;如果你看了還是想不通,擔心自己已死,我可以給你介紹心理醫生。如果你覺得看得還不夠過癮,不妨關注下我和我的專欄,因為你將會看到更多深刻的思考與討論。

生還是死,這是一個問題。

——————

最後再強調一遍,我這個回答沒有半點調侃的意思,覺得我在鬧著玩的朋友一定要再讀一遍!實在讀不懂的,不妨看看我在10樓的評論。


這個世界對於我們來說,有太多未知了,甚至於連世界是否是真實的都無法證明。因為迄今為止我們也不過是通過感覺來認識這個世界,但是感覺這個東西,似乎並不需要真實的世界來維持。
往近里說,就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其實只是光而已,物體反射什麼光,我們對物體視覺上的認識就是什麼。
而我們觸摸到的世界,其實只是分子間的斥力而已,而我們根本從來沒有真正觸摸到。
你看,其實就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這個無法證明真實性的世界,也只是我們的器官給我們製造的假象而已。
往遠里說,如果我們這個世界不過是類似黑客帝國的世界,這完全有可能。但是,其實類似黑客帝國的世界就一定是真實的嗎?或許我們突破了一層又一層,卻只能徒增嘆息。
但是至少我們是存在的,而我們存在的前提是有帶給我們知覺和感官的東西,所以我相信,儘管我們證實不了哪一個世界是真實的,但是,一定有一個世界是真實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題主問我們有可能都死了嗎?我應該可以把它理解成我們是不是在以另一種方式存在,那麼可以說有可能,但至少現在無法證明。
但是,其實真不真實又有什麼關係呢。


題主,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定義「生」和「死」。如果你連「生」和「死」的定義自己都不知道那就等於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那別人就更不知道你在問什麼,那這問題還有什麼意義。
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講,「生」是生命體一系列的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而「死」對應無反應。那麼這就不涉及到「實際上」已經死了,而「感覺」活著。因為我們不需要似是而非的語言,完全可以通過給一個我們懷疑的對象一些刺激來看他有沒有反應,比如心跳,呼吸,新陳代謝等等。
但是如果你說我不站在自然科學的角度講,比如我站在宗教迷信童話神話等等非科學的角度思考,那。。。。。隨便你了,YY無極限,祝你YY愉快。

所以題主的問題在我看來從現在的科學和語文定義下的角度講沒啥爭議的,死了就是死了,活著就是活著。不過我感覺題主的問題可能更像是莊周夢蝶的意思,這是千萬人都思考爛了的一個哲學問題,中國古代是莊周,西方是笛卡爾啊休謨啊等哲學家,題主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大腦特殊或者自己想了正常人沒想過的問題,我也不懷疑你有精神問題,因為所有哲學系的學生都得學這東西難道他們都是精神病?具體說,就是「我們如何區分做夢和現實」這個命題。這個確實是個深刻的哲學命題因為它並不違反科學。科學並沒有對夢境給出任何限定,對應我前面那句話就是YY無極限。你完全可以在你的夢境中構造出一個完整的世界。這也是《黑客帝國》《盜夢空間》這類科幻電影的基礎。它們之所以是科幻電影而不是神話就是因為他們不違反科學。也就是說,科學不能將他們證偽,但是他們似乎本身就沒有可證偽性。所以在給出證偽性之前這類的問題根本不是一個科學問題而是一個哲學問題。我們要麼承認我們無法區分夢境和現實,要麼我定義一個,比如一個定義方法是:在床上睜開眼睛開始的,帶有長期記憶和生活連續性的合乎邏輯的那個東西叫做「現實」;亂七八糟有時候記得有時候不記得有時候符合邏輯有時候不符合邏輯那個東西叫做「夢境」。
其實哲學上這類的思考很多很多,題主感興趣可以看看相關的哲學讀物,比如,我睡覺的時候我還是不是我,我醒來之後怎麼確定我還是我,怎樣知道時間是不是連續的均勻的等等。


這有什麼關係呢?


《超驗駭客》
科學家死前把思維代碼化並上傳至雲數據,成為有主見的人工智慧。
它可以調用無限的數據,展示出神一般全知全能的能力,終於性格無限膨脹到扭曲。它具有冰冷的高度理性,相信人類是在禍害地球,想消滅他們。
所以人性中好的一面——同情、善良、感性、愛——是建立在不完美的肉身上的。如果肉身消失,感覺不到痛,也不會再保持人性。


我覺得不太可能,邏輯如下:
第一步我們不考慮「缸中之腦」的假設
1、首先,定義什麼叫「死了」:每天世界都有死去的人,那麼我們把這些人死去後的狀態定義為「死了」,不知道這樣定義是否有疑義。
2、那麼我們可以有一個初步的推論:對於這些「死了」的人,我們無法再與他們進行溝通,說明我們與這個「死了」的狀態之間存在溝通屏障與壁壘。
3、根據以上定義和推論,我們做出假設1:只有你已經「死了」,而你不知道,你仍然以為自己還活著。這個假設之下,按照之上的邏輯,你之前在與未死去的我們溝通,而你死了,你就無法與未死去的我們進行溝通,而你現在仍在進行這種溝通,說明這個假設不成立。
4、再然後,假設2:我們都已經「死了」,而我們都不知道。這個假設的問題在於,如果我們都「死了」,那麼那些在步驟1中定義的那些死了的人,就不再是「死了」,而是另一種狀態,與定義矛盾,決定了這個假設不成立。
第二步,我們再考慮「缸中之腦」的問題,如果考慮這個問題,那麼有如下幾種可能:
1、我們一直處於缸中之腦的狀態中,這個比較複雜,稍後再說。
2、你「死去」之後的一瞬間,進入「缸中之腦」的狀態,或者「電子模擬」的狀態。就是在你死去的瞬間(鑒於死亡原因有多種,比如大腦整個損毀,所以我們考慮電子模擬的情況),你的全部之前的記憶瞬間移植進入電子系統,然後給你編造一個理由,比如絕症治好了,比如搶救回來了,比如balabala,於是你又好好的活著了。這個假設的問題在於,有些死亡原因不可更改,比如緩慢自然死亡,比如法律判處槍決,這些死亡原因很難有合適的邏輯讓人相信自己可以逃過一劫,所以這種假設存在紕漏,無法成立。
現在回過來說一直處於缸中之腦這個假設。這個假設由於不可證偽的特性,基本無法反駁。但是對於題主的問題,還是可以回答的。對於原始缸中之腦假設來說,你仍然是活著的,仍然是以你的大腦作為信號接收器,讓你產生生活的幻覺,而你身邊死去的人,按照第一步的邏輯,仍然會和未死去的人有溝通屏障,那麼我們可以推論,即便是缸中之腦,你仍然是活著的,因為你和死去的人無法溝通,你可以認為這種活著不是你感覺到的活著的狀態,但你仍然是活著的。
而對於延伸版的缸中之腦假設來說,假設你就是一段程序,大家都是程序,我們都是電腦里編寫出來的角色。那麼對於這個假設,我不確定是否有死了或者活著的定義,如果有的話,那你就是活著的,因為程序規定你活著,那你就必須活著。
第三步,另外一種可能。
這個可能是沿著第二步來的,假設你死去的瞬間,以電子模擬的方式給了你一個新的身份,無論是自然死亡,非自然死亡,都會按照你的之前的性格個性,給你重新安排一個人生,然後你再死了之後,再重新安排一段人生,實現永生。
我同意這種可能是存在的,但是新的問題來了:我們如何定義「自我」?
你完全失憶後,用新的記憶替換,活下來的還是你嗎?
這個重新生活的人,和之前的你有關係嗎?
你的意識還是原來的意識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傾向於不是,我更傾向於最新一集black mirror的觀點:即使把你的意識完全複製一份,那個克隆體也只是有你所有記憶的另一個意識,而不是你。
更何況這種假設里,連記憶都是新的。
如果這個意識不是你的意識,那麼就無所謂題主的問題,你死了,你確實死了,而且你也不會感覺到你活著。活著的是另一個人。

以上,歡迎拍磚。


很簡單,所謂「活著「,就是有活著的自覺的主體有著活著的自覺,和外界定義無關。
因為你根本無法確認外界的確實性。
所以請您放心,只要你自己有活著的自覺,你就還活著,不管這個自覺在任何可能的外界觀測下是怎樣的狀態。
因為在下也只是您的幻覺而已。


其實靈界的人們正是這樣一種狀態。
我們活著,他們也同樣在靈界活著,也和我們一樣的有工作和學習。
死是另一種生。


非常有可能,讓我來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媽媽單位的一個同事,有次生病住院;一住好幾天

有天晚上她做夢,夢一個女人對她說:我叫XXX,這是我的床位,你憑什麼沒經過我允許就睡我的床位?然後我媽媽的這個同事驚醒

白天她找醫生去打聽那個病房的事情,得知她這個床位之前躺著的病人一周前剛剛去世,姓名就叫XXX

可見題主的猜測是可以成立的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所以,還是好好活下去吧,萬一當下是真實的呢?不過,也不必太較真,否則如果一切是虛假的就顯得太傻了。


每個人都想過這些事情,然而每個人卻都以為自己是唯一想這些事情的人。這大概就是哲學的悲哀所在吧。


我感覺我活著就行了 。具體我真的是死了還是活著 對我來說真是無關緊要了


這是極有可能的,這個世界只是你做的一個夢,而這個夢是你「現實」中臨死前最後一秒做的

夢境越深,夢境時間/現實世界就越大,當一個夢境足夠深的時候,現實中的一秒就等於夢境中的幾十年,這個有點類似《盜夢空間》的潛意識邊緣。

當人瀕臨死亡的時候,身體的運作逐漸停止,人就開始做一個很長很深的夢,「現實」中的生命越趨於停止,夢境就越深。
當「現實」中的生命接近完全停止時,夢境開始變得真實,而「現實」則開始變得模糊。
對於「生者」來說,「死者」下一秒就死了。
但對於「死者」來說,他永遠都不會死,他的時間永遠停留在臨死前的最後一秒,他在夢中開始了他新的旅程。
也可以這麼理解,當人瀕臨死亡的時候,對於你而言「現實」世界變得越來越沒有意義,「現實」世界的時間維度會被急劇壓縮,你開始進入另一個維度的世界,而你的「現實」時間維度永遠停留在了臨死前的最後一秒。


歡迎參考缸中之腦。


按基督教的立場來看:你的感覺是聖經真理,因為人就是就是這樣的狀態。聖經上說:」你們死在罪惡過犯之中。。。。「弗2:1 「吃(禁果)的日子必定死」 死亡在拉丁文的有分離意思。按我們的立場,死亡有三層含義。一是人與上帝分離,這樣的死亡是本質的死亡。就像一棵樹,已經從根部鋸斷了,這課樹本質上就已經死了。人類也是一樣,與生命的源頭上帝隔絕本質上就是死的。第二層含義是身體與靈魂分離,就是人們理解的死亡。死的第三層意義是永遠的死,就是人類與上帝永遠的隔絕,也就是地獄。


謝邀。
這個問題我看了半天,覺得很怪,以為說的是第六感之類的情況,但仔細一琢磨,其實一點也不怪,特別在佛教,是很平常的問題。

題主問人死之後,卻感覺自己還活著。大概是認為,人死之後,會出現一個類似於鬼魂一樣的東西。這個東西,在佛教的一部分宗派中,叫中陰身。

中陰身_百度百科

人於氣絕命終後,神識脫離色身,尚在昏沈恍惚之境,約三、四日,猶不知己身已亡。

一般認為,中陰身最多只存在於四十九天,然後感業緣而投胎,或入鬼道、畜生道、天道,也或者投生為人。

有認為中陰身是混沌不明的,如痴如呆,所見也是霧蒙蒙一片,不分世界;也有認為中陰身比人還要清明,有知人心的神通。這個不議。但不管怎樣,中陰身所感的世界,與我們人類不同。不會出現人死之後,仍覺得自己是人,然後中陰身們聚一起商量怎麼建設和諧美好社會的事。

然而接下來的一部分,就跟題主所思考的問題很相似。那就是投胎。等中陰身感業緣而投胎,不管往生成畜生、鬼、天人還是人,都會把前事忘的一乾二淨。就是說,不知道自己已經死過一回。全世界的人都是如此,有可能我們前生各不相同,但此生都來到了地球,生而為人。

如果以輪迴而論,就不是有可能已經死了,是的的確確已經死了,而且我們大家可能死了不知道多少回,反正每一次之後,都會忘記前事,也不會知道前事會不會對現在有影響。(佛教中的輪迴,牽涉了很多內容,這裡不作詳敘)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世界是不是真實的。

我在另一個回答里說過:你看一個東西是不是真實的,就看他是不是有生有滅。如果一樣東西沒有生滅,那就無法用真實不真實去形容它。

我們很容易認為,一定有個真實的東西,並在此基礎之上,衍生出諸多幻想。但任何引發你去思考它真不真實的東西,都是不真實的。因為「思考」本身,就已經不真實了。

有人可能不太理解,為什麼有生滅,就不真實。很簡單,生滅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不受控制。再想想這個世界,或整個宇宙,有沒有東西是不生不滅的?沒有。那些看起來恆久的東西,只是生滅的周期長一些而已。

這種不受控制,還不足以證明它的虛妄性么?

這就是世界的bug。不管背後是宇宙程序員也好,是上帝也好,還是佛教所說的業力也好,反正肯定是有什麼在左右著我們。


註:因為本人是佛教徒,所以以上答案,可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而且其中佛教部分的內容,也是僅憑個人理解,不一定對。不管怎樣,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當你老了或者死了,你最希望得到後世什麼樣的評價?
士兵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如果輪迴是真實的,那佛為什麼要讓人失去前世記憶?

TAG:哲學 | 死亡 | 人文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