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是什麼樣子的?生活著什麼生物?是不是黑得什麼也看不見,靜得什麼聲音都聽不見?


請勿轉載,因為照片大都是自己親身在海底拍的照片,拿命換的!

說在前面的話:其實深海海底大部分情況下並沒有這麼多千奇百怪的生物的,越深的海底生物越少。只有在熱液區,產油區等特殊地區才有比較豐富的生物群落。我這裡的都是在產油區海底拍的,不能代表全部海域。

前方高能預警,全是大圖,下載需謹慎

因為我老闆的項目經常坐Alvin去海底逛,啊不,是科學研究並採樣!我就屁顛屁顛的一起去了海底。Alvin是美國海軍建造的深海載人潛水器(注意不是潛艇),交給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管理Alvin。

海底的樣子大家從前以為就是很無聊的,只有海底沉積物的一馬平川。直到1850年,在大西洋下有山脊的推論首先由馬修·方丹·莫里(Matthew Fontaine Maury)提出,到1925年,才有聲納研究證明了此山脊的存在。現在大家都知道海底有火山(很多都是活火山),有海溝,有熱液區,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沉積物。

(圖片來源及介紹:http://www.southwillard.com/page/91/)

一開始入海的時候,看到海水就在身邊的窗戶外晃啊晃,挺刺激的。我是個不會游泳的旱鴨子(不要問我學海洋的為什麼不會游泳!掉到海里就等死吧,我寧願5分鐘死掉也不想堅持4小時死掉。。。)然後Alvin慢慢下潛,外面的水從淺藍到深藍到黑色,完完全全的黑!然後就突然看到發熒光的藻類還是水母什麼的,特 別 漂 亮!有點像漂流Pi那個裡面的場景,但是熒光比較稀疏。接著就什麼也看不到,比較無聊的下潛了快兩小時。真是黑,非常黑!一直到了海底2000多米的地方,pilot才把潛水器周圍的強力探照燈打開。周圍頓時一片明亮!看外面有很多海雪飄下來,在燈光照射下很像冬天在下雪。周圍特別安靜,當然啦,我們在潛水器裡面,周圍有啥聲音也基本聽不到。不過那種寧靜的感覺我一輩子都記得。真的是能感到與世無爭四個字。有時候會恍然覺得我們三個是世上僅存的人類那種感覺,比較傻,哈哈!

然後就迫不及待的端起相機四處尋找。海底的生物,很多人都會想到怪獸啊,大王烏賊啊什麼的,其實要是真遇到也算是運氣好啊!海底大型生物的密度是很低的,因為海底的物資真是遠沒有表面豐富,主要是海面有陽光提供能量,而海底生物主要聚集在熱液區,火山口等能提供化學能量的地方。怪獸只不過是一些我們沒有見過的生物,網上廣為流傳的海底燈籠魚(鮟鱇魚)的照片真是太誇張了,沒有比例尺,大家都想像成大怪物。其實成年魚體長僅僅在10厘米到1米之間(來源Wikipedia,我沒有研究,不是搞漁業的)。

關於巨型烏賊TED talk專門有一期是「我們怎樣找到巨型烏賊的?」,演講人 Edith Widder。視頻沒法放上來,截個圖吧。這是首次在深海拍到活的大王烏賊。有些大王烏賊長達十幾米。目前的研究結果是巨型烏賊存在的海域很窄,而且有特定的捕食目標,所以我們下潛也不用過於擔心。

如果說一般沉積物地區像找不到生物的「沙漠」,熱液區簡直可以算是海底的「熱帶雨林」,有管狀蠕蟲,有白色的蝦和大螃蟹(沒有自身色素),有盲魚(眼睛已經退化),最重要的是有很多細菌。因為所有能量都是先由細菌從熱液中獲得,然後通過進食關係,形成了一個小的生態系統。下面這張圖是網路上找的,地址不記得了。。。橘紅色的那些就是細菌墊(bacterial mat)細長的是管狀蠕蟲。

還有各式各樣的魚,蝦,海綿,深海珊瑚,水母等等。我知道你們想看圖,放一些墨西哥灣的海底圖片吧,也是我的博士項目。墨西哥灣是產油地區,很多能利用石油成分的生物生存在此。

最好玩的是,我們所在的地方是個brine seep,也就是海底的鹽湖,因為鹽分比周圍海水高四倍左右,能明顯看到seep的邊界。這樣就很神奇的在海底看到「小溪」,「河流」「鹽湖」什麼的!

多說幾句Alvin。2013年改造之前可以到達海平面下4500m的地方,後來那個拍了「阿凡達」的Cameron不是很牛逼的去了馬里亞納海溝么,不是一萬多米么,無所謂啦,重點是大導演財大氣粗啊,從海底回來以後就把他的戰艦捐給WHOI,舊的Alvin就升級成新版理論上能到6000多米海底的潛水器了(感謝 @B Cheng 的提醒)。Alvin幾乎是全世界深海潛水器的母版,不管是日本的,還是現在中國的「蛟龍號」,基本都是照搬了Alvin的設計。中國的駕駛員也曾經在Alvin上參觀過。和Alvin的駕駛員混的很熟以後,他們告訴我日本人最壞了,不僅參觀潛水器還晚上偷圖紙,哈哈,不知道是真的假的。真心佩服Cameron,一個人下去需要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考慮到藝術生有喜歡胡思亂想的習慣的前提下~~

更多圖片

上面這隻可愛的「小飛象」章魚不是我拍的,源自ECOGIG去年夏天的海底多樣性考察。
順手貼張Alvin的照片吧,雖然只要大家百度或Google一下會有N多更好的照片

1月6號更新開始

(照片源自:Dr. Ian MacDonald)

(照片源自:Dr. Ian MacDonald)

(照片源自:Dr. Ian MacDonald)

(照片源自:Dr. Ian MacDonald)

(照片源自:Ocean Exploration Trust and ECOGIG)

(照片源自:Ocean Exploration Trust and ECOGIG)

(照片源自:Ocean Exploration Trust and ECOGIG)

(照片源自:Ocean Exploration Trust and ECOGIG)

更多關於潛水器的原理和結構知識,請看我的另一個答案,這裡就不贅述了
為什麼詹姆斯?卡梅隆團隊的深潛器達到萬米,蛟龍號只有 7000 米? - 梅洋湯的回答

很多好心人提醒我小心保護版權,在此謝過提醒。我在所有圖片上只是象徵性的打了水印,雖然知道國內完全無法避免抄襲和剽竊,我還是願意讓更多的人看到這些大眾難得有機會見到的資料和圖片。畢竟國內的科普太貧乏,也許今天有父母給小朋友看了這些圖片,過二十年中國就能有最傑出的海洋學家。這也是我不刪圖片的動力之一。再次感謝。


14年夏季學期上過海洋科學系列講座,授課老師跟著蛟龍號一起下潛過。他去的地方好像是黃海的某個海域。
他給我們看了很多海底探測的圖片和視頻。呃,他去的那個海域完全沒有TT Yang答案中的那麼瑰麗。
看視頻覺得海底有平地也有山丘。動植物數量不多。
有些平地乍看之下比較光禿禿,看上去有點黃(其實是一層泥,蛟龍號的機械臂一抓取,海底就開始變渾濁),上面散布著一些黑色的硬幣大小的黑色球狀物。(李老師還給我們傳閱過樣本。據說是一種稀有礦物,算是某類海底資源。是此次探測的一大收穫。)
順便貼上聽完課那天發的朋友圈(好吧我寫得太逗比了……

#希望我沒有答非所問,匿#


是這樣的:

這是在《Deepsea Challenge深海挑戰》中,卡梅隆從水下10898米的馬里亞納海溝發回的影像。
感謝卡梅隆和他的科學團隊,如今安坐在餐桌書桌前的我們,也得以看到海洋最深處的模樣。

但事實上,越深的海底:

oops,造成一次小型水下山體滑坡

據說水下的壓力可以把人在兩微秒內壓成肉醬,這麼快的速度感覺一點痛苦也不會有。如果真的出現危險的話你根本沒有反應時間,「如果出現故障了而你仍有時間考慮,那就說明沒有危險——繼續下潛吧!」

由於過大的水下壓力,DeepSea Challenger開始出現各種故障:

創造了奇蹟的DeepSea Challenger返回水面,see you in the sunshine!

一名小演員扮演了幼時的卡梅隆,常常自己爬進箱子里,在紙板上畫出儀錶盤,想像自己是探索水下世界的勇士,或者把小鼠放進罐子里,讓他在小河中冒險。
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每天入神地看Discovery、國家地理、動物世界,為那時中央十台的《基地穿越》五迷三道,洗澡的時候在水裡練憋氣、練睜眼,對水下世界的嚮往從兒時開始,從未損減。

紀錄片中卡梅隆的妻子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一直表現的很supportive
在卡梅隆正式下水之前她說:There"s of course certain elements of fear in it, because it"s a risk
But if you do not go out and do something, nothing happens.

全部圖片來自《Deepsea Challenge》紀錄片截圖。第一次製作這種截圖不得要領,用ppt拼接然後截圖的,為了把字顯示清楚搞得圖片大小不一很難看……片子很震撼,推薦對Underwater感興趣的各位去看看。


我來補個圖…請給樓上點贊。


紅色警戒!紅色警戒!
超級流量殺手!非WIFI戰鬥人員請迅速撤離戰鬥現場。 作者:「局部氣候調查組」授權發布

---------------我是整齊的分割線---------------

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UwOTY2NQ==mid=100000121idx=1sn=90e3e7bb66ccbe7d3eb511c3e6bab165scene=20#wechat_redirect

http://weixin.qq.com/r/NzvA2OjEtbXKray7924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海底熱泉

兩個板塊衝撞導致下沉的一方帶入海水進入地幔,海水受地幔岩漿的熱蒸發形成,噴發出帶有泥土的蒸汽,形成管狀的海底熱泉。

龐貝蠕蟲

龐貝蠕蟲就生活在海底溫泉旁邊,你一定以為終生泡溫泉的它:肥皂泡泡 蒸汽騰騰 煙霧繚繞 推拿按摩,很性福?錯,「煙囪」(海底溫泉)周圍的水都是沸騰的,有誰聽說除某些細菌以外還有哪種生物能耐百度的高溫?它們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耐高溫、最耐溫差的動物。
——————天生被煮,正宗海底撈。

在海底是很黑很黑的。。。深海中很少有光線,光合作用也就無從進行。正因如此,除了熱液噴口附近之外,其他海域的生物只能夠依靠從多產的海面沉下來的極少數量的食物維生。所以它們的視覺很弱,但是嗅覺很驚人。

海底很黑,但是。。。

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鮟鱇魚,此魚背鰭在頭頂發光的皮鞭。大當小魚在閃光點附近遊動時,鮟鱇魚就搖動它的釣具,引魚上鉤,送入口內。
「你犯了七宗罪的嫉妒,我要吃掉你。吼吼~不會很痛的,我雖然丑,但我很溫柔。」

另外,一種生活于海底無氧區域的鎧甲門動物。

在地中海底部完全沒有氧氣的區域,發現了三種鎧甲門動物,這些生物沒有需要氧氣的線粒體,而是和厭氧類細菌一樣,在細胞內產生了稱為氫化酶體的細胞器。

還有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的水滴魚。

呵呵......今天好憂傷。

馬里亞納海溝,世界上最深的海底,約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點。

這裡會有生物嗎?

此圖是1960年1月,科學家乘坐「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首次對成功地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進行科學考察。科學家發現的一條比目魚。當然還有霸王章魚。

科學家曾經在抹香鯨的肚子裡面發現直徑有20厘米的巨型章魚牙齒。但是從未有人見過真是的霸王章魚,但它一定存在。深海的世界和人類一樣存在血腥與殺戮。


你造不,海底是會下雪的!!!

中文譯文:

"海洋雪"就是從淺海墜落到深海的一團又一團的有機物碎片。

那些在海中從上向下墜落的生物碎屑也被稱為海洋雪。其中,一些"雪花"要經過數周才能到達海底。

由於一些動植物會在臨近海洋的地方死亡、腐爛,他們的殘骸就會落向海底,就像樹葉和腐爛物落在森林中的土壤層一樣。除了死亡的動植物外,海洋雪還包括糞便、砂子、煤煙和其他無機物。

腐爛的物質之所以被稱為"海洋雪",是因為它們看起來有些像白色的小絨毛。在下降的過程中,"雪花"也會變得越來越大,其中一些雪花在到達海底時直徑甚至達到幾厘米。一些雪花要經過數周才能到達海底。

這些連綿不絕的海洋雪為許多深海生物提供了食物。許多在深海的動物靠過濾水中的海洋雪或者食用海床上的海洋雪為生。NOAA(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的科學家和其他人曾測量過這其中的可用物質,發現其中有大量的含碳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能夠被深海中的食腐動物所利用。

再較淺的水域,物質因為分解程度較低而變成泥濘的"泥"覆蓋在海底,在這裡,它們會被生物進一步的分解。深海海底約四分之三都被這種厚厚的、光滑的軟泥所覆蓋。這些軟泥每一百萬年才能增厚六米。

英文原文:


What is marine snow?

Marine snow is a shower of organic material falling from upper waters to the deep ocean.


Biological debris that falls from higher in the water column is also known as marine snow. Some flakes fall for weeks before finally reaching the ocean floor.

As plants and animals near the surface of the ocean die and decay, they fall toward the sea floor, just like leaves and decaying material fall onto a forest floor. In addition to dead animals and plants, marine snow also includes fecal matter, sand, soot, and other inorganic dust.


The decaying material is referred to as "marine snow" because it looks a little bit like white fluffy bits. The "snowflakes" grow as they fall, some reaching several centimeters in diameter. Some flakes fall for weeks before finally reaching the ocean floor.


This continuous rain of marine snow provides food for many deep-sea creatures. Many animals in the dark parts of the ocean filter marine snow from the water or scavenge it from the seabed. NOAA scientists and others have measured the amount of useable material in marine snow and found that there is plenty of carbon and nitrogen to feed many of the scavengers in the deep sea.


The small percentage of material not consumed in shallower waters becomes incorporated into the muddy "ooze" blanketing the ocean floor, where it is further decomposed through biological activity. About three-quarters of the deep ocean floor is covered in this thick, smooth ooze. The ooze collects as much as six meters every million years.

翻譯:滄海一笑

2015.12.30

一校:叫我HCL

2015.12.30

二校:譚木木

2015.12.31

原文鏈接:

What is marine snow?


更多精彩,請關注洋芋科學微信公眾號:yangyuwang22

洋芋科學∣主要看氣質

我們還有別的駐紮陣地!

http://weixin.qq.com/r/5URNVXnEGCRnrT029xH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敬請關注

本文由蝌蚪五線譜首發~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系洋芋科學原創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需轉載請聯繫郵箱:

yangyukexue@163.com授權

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樓主可以去看看詹姆斯卡梅隆今年出的電影《深海挑戰》,也許可以對深海的樣子有一個簡略的了解。

深海挑戰 (豆瓣)

2012年3月26日5時52分(北京時間),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駕駛其單人深潛器「深海挑戰者」號成功下潛至地球海洋的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底部,這一堪比人類登月的創舉隨即引發全世界關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將這一事件稱之為「人類對深海探索的又一轉折點」、「掀起了一場有關深海的文藝復興」。
  2013年,由卡梅隆執導、以下潛事件為核心元素的電影《深海挑戰》製作完成。這部探險巨制不僅會首度呈現「荒漠一般的」海洋最深處奇觀,還將揭秘世界之王卡梅隆歷時七年,穿越生死完成此次創紀錄挑戰的全程經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片是全球首部採取水下實景3D技術拍攝的電影,這也是卡梅隆繼特效大片、3D影片後在全球電影界開啟的又一次技術革命。

po幾張電影的圖片吧,我覺得這個片子還是蠻不錯的。


安康魚(飯前)

安康魚(飯後)

——拍自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不妨看一下海洋學家David Gallo在TED上的演講,個人覺得裡面的視頻還是蠻開眼界的:

1) underwater astonishment https://www.ted.com/talks/david_gallo_shows_underwater_astonishments?language=en

2) life in the deep ocean https://www.ted.com/talks/david_gallo_on_life_in_the_deep_oceans?language=en

3) deep ocean mysteries and wonders https://www.ted.com/talks/deep_ocean_mysteries_and_wonders


以前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在很深很深的海底,沒有陽光,周圍是深藍色,看不見任何東西,只有深藍色。
但是神奇的是,我覺得特別的安全,特別的安心,還有特別的乾淨。
當時我就在想,這個場景真的很適合做衛生巾廣告哎,因為有一種安全又私密的感覺。

我上輩子應該是一隻深海八爪魚吧.......


好想看海底兩萬里拍成劇…


海底的樣子和生物參考前排的專業回答和維基百科。針對提問,提供一點自己的體會,我看到的海底並不是黑得什麼也看不見,靜的什麼都聽不見的。在澳洲大堡礁,坐了深潛的船艙深潛下去,在看到實景之前,完全無法想像海底世界是這麼的色彩豐富艷麗,刷新想像力。雖然看了很多深海紀錄片之類的,但第一次親眼見到深海實景,很強烈的感受是那些海洋題材動畫片(比如Finding nemo)原來都只是把實物卡通畫,海底世界原本那麼多色彩明亮豐富形狀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相比之下,人類的想像力太弱小,大自然就是神奇到超乎想像。

針對「深海恐懼」,我感同身受。不要說是深潛了,就是浮潛這麼弱弱的體驗,戴著呼吸大氣管下去,前一會海面上滿滿當當的人群存在感,後一秒突然靜的只剩下自己,無盡的深藍和看不到底,強烈感覺到被世界被地球被人類拋棄了。然後心慌著急的浮出水面,發現身邊還有同類在,一下子平靜安定了很多。再次把臉埋進水裡,世界又陷入一片令人心悸的沉寂。恐懼感不請自來,害怕。海面下視線很好,不是黑漆漆的,但是內心一大波惶恐和完全不在掌控的不安全感會吞掉自己,所以在大堡礁體驗了一小下就默默上岸了。另外,我有很嚴重的暈船,吃了強效暈船片還是臉色慘白慘白,整個過程很崩潰。

題外話,有個澳洲女孩的課題是做鯨類研究,她的工作之一是基本每天都要深潛到海里一個固定的實驗地點記錄她的研究對象動向。腦補一下,每天一進實驗室就是換一身炫酷的潛水服然後扎進海里,去養鯨魚的地方報到,這樣的科研生活真是炫酷啊,對這樣的敬業我非常敬佩。


借用詹姆斯卡梅隆大師的紀錄片告訴你吧 最深的海底確實是無聲無息 生命的痕迹微弱
深海挑戰 (豆瓣)
2012年3月26日5時52分(北京時間),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駕駛其單人深潛器「深海挑戰者」號成功下潛至地球海洋的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底部

看完紀錄片會給你很多答案~~


推薦紀錄片 《Kingdom of the Oceans》(《海洋王國》)。


海底很吵的………………光線沒有了不就是憑藉化學信號和聲音溝通么。(當然,沒生物的地方自然只有當地地理環境導致的水流聲。)
只是大多生物發出的是超聲波或者次聲波,也就是不屬於人類自然辨識範圍的,通過儀器就能聽到了。



派大星,我們一起去抓水母吧。


克蘇魯


海底有我最愛的海綿寶寶~~~


推薦閱讀:

為什麼冷鋒過境前會有略微升溫現象?
國內氣象和水文比較好的大學本科有哪些主要課程?所用教材有哪些?
為什麼月海大多都集中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而極少出現在月球的背面?
大洋中脊的末端是什麼?東太平洋中脊是如何消亡在北美板塊之下的?
正渦度平流和正渦度切變怎麼定義,它們區別和聯繫是什麼?為什麼相對渦度沿氣流方向減小有正渦度平流?

TAG:地球科學 | 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