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核國家中,只有中國和印度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No first use
這個回答最近又被書記推薦了,再次感謝一下。書記贊的原因可能是俺的第一張圖。這張圖嚴格說起來是不準確的(具體見 @JK JK 大牛的批評,附於文後),但是我覺得知識本身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這張圖仍然可以用於說明基本原理,所以就恬著臉留下了。
俺在知乎就是個段子手。這個局限性自己認識得很清楚。頂多可以算略有操守的段子手,在自己知識水平範圍內盡量做到不誤導輿論。如果各位讀者看過俺編的段子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請考慮關注 @蚍蜉王子 、 @JK JK 這兩位大牛的回答。這兩位的知識和認識水平是俺一直希望努力學習的。
以下正文。
--------------------------------------------
簡言之一點,因為窮。
說「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首先要搞明白什麼叫「首先使用核武器」。戰爭發起因素先置不提,核戰爭有個顯然的目標是不要輸。這個目標高於消滅敵人,高於一開始導致戰爭的隨便什麼因素,比如網上亂傳的炸三峽,炸航母,打衛星什麼的。假如預期到對方可能進行核反擊,哪怕只有一兩件核裝置倖存,也會對我方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而假如對手有幾千枚核裝置,即便百分之一倖存也會有幾十枚向我方發射。那麼如果某國準備在某種情況下首先使用核武器,首先要考慮的一個情況就是,怎麼杜絕對方可能的反擊。
最簡單直接的辦法當然是,造足夠多的核武器,先把對手的核武器全炸了。這個策略有個明顯的推論。我們先置不提,先來看張圖。
下面這張圖是美國官方對美國大陸遭受核攻擊情況的預測(此處「官方」一詞不大準確,請看後附批評)。
圖中紫色三角和黑點分別代表500枚和兩千枚兩種情況下對美國大陸目標的選擇。很容易可以看出,紫色三角選擇的很多目標,黑點沒有選擇。這是因為這兩種情況下核戰爭策略是不同的。當你只有五百件核彈頭可以打得到美國的時候,想要摧毀美國的核反擊力量並不現實。所以你的最優策略是最大程度摧毀美國人口和工農業,靠這種威脅「有效嚇阻」美國人。
而當你選擇建造兩千枚核彈頭的時候,這麼大筆的投資只代表一個目的:徹底摧毀美國核反擊力量,達到埋葬美國人以後你過得還行(請不要在意國土上多了一些大坑和湖泊)的目的。圖中最顯眼的三大團黑點的位置見下圖。
(這些是美國主要的陸、空基核力量所在地,北美防空司令部,戰略空軍指揮部。)
現在想一下,是五百枚核彈的擁有者更可能襲擊美國,還是兩千枚核彈的擁有者更可能襲擊美國?答案是顯然的。
再假設你是美國總統。如果存在這麼一個擁有兩千枚核彈的國家,阻止他們實際動手襲擊美國的方案是什麼?
還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案,保證盡量多的核武器活過第一輪打擊即可。如果能剩下五百枚方案的水平,雙方實際上就拉回原點。為達到這個目的,可以選擇製造更多的核武器,也可以選擇製造更能存活的發射平台。
問題是這個策略有個問題。如果你製造更多的核武器或更高性能的平台,你的對手會被迫從最壞情況考慮:就是你徹底摧毀他的幾率也增大了。為了自保,他必須也製造更多的核武器或更能存活的發射平台。這構成一個正反饋,最後如克勞塞維茨指出的一樣,
「物質暴力的充分使用決不排斥智慧同時發揮作用,所以,不顧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對方不同樣做的時候,就必然會取得優勢。這樣一來,他就使對方也不得不這樣做,於是雙方就會趨向極端,這種趨向除了受內在的牽制力量的限制以外,不受其他任何限制。」
美國人給這個競賽使用暴力最後達到的平衡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相互確保摧毀」,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縮寫為MAD,或曰腦洞大開。
先上班去,一會再續。
---------------------------------------------------------
回來了。繼續說。美蘇意識到這麼下去是無止境的,誰也不能佔據優勢。於是他們簽了一堆限制軍備競賽的條約,轉而琢磨怎麼通過和平忽悠的辦法搞垮對手。
有人問了,這麼一堆跟我國核戰略有什麼關係?
關係大了。頭一條,這是「首先使用核武器」怎麼打。從上面的描述中,沒有看出來這種戰略是非常非常花錢的嗎?
如果上面這些描述還不夠形象,下面提幾句MAD戰略的細節幫助加深理解。
這是北美防空司令部所在地。
這是他的其中一個隧道入口。
他的大門如下圖。
關於這個大門,wikipedia上面的描述是這樣的:「這是一扇25噸重的防衝擊波門。它是通向圖中後面一扇防衝擊波門的入口,在其後的甬道分出許多支道,分別通向掩體主要房間。」
貼這一堆圖的意思是,預期可能成為目標的核戰掩體是極為堅固的。NORAD且置不提,陸基發射井都是按照抵抗氫彈直接命中的標準設計的。要摧毀這樣的防核工事只有一種途徑,就是先用一顆大當量氫彈開門,然後再來一枚氫彈摧毀。不能兩顆一起發射的原因是,第一顆氫彈爆炸會激起大量沙石,把他們拋向高空,第二顆到來的時候可能會被這些砂石擊中從而降低可靠性。即便如此,核武器還有一定的不爆率,因為太貴也不可能一顆顆試驗,最保險的辦法就是多發幾顆。這樣為確保摧毀一口陸基發射井,至少要安排三四枚核彈瞄準它。這也是為什麼第一幅圖裡黑點那麼密集,因為需要確保摧毀。
發射井畢竟不保險,因為我在明彼在暗,生存率較低。所以蘇聯發展了路基機動核武器,美國人叫運輸-起豎-發射器(TEL),靠一旦有事上車撒丫子跑的辦法賭你找不到我。相對的美國發展了B2隱身轟炸機,他的邏輯是靠隱身突破蘇聯第一線防空網後在防空較薄弱的蘇聯內陸靠飛翼優越的巡航距離徘徊監視,發現了TEL就過去給一枚核彈然後繼續徘徊。因為汽車跑不過飛機,要對付B2就得把TEL衝刺的大部分路程藏在地下,賭你B2過來的時候我已經到發射場起豎發射完成了。這麼干第一需要國土上到處都是山,第二需要能承擔把許多山挖空的土方量。
再說回B2。儘管具有上述功能,B2仍然屬於核力量的一員。空基核力量的首要問題是,核戰發展以分秒計算,而轟炸機如果落地,遇到核襲擊那是十死無生,因為空軍基地的目標比發射井大得多,沒法防禦核彈。美國的辦法是保持一部分戰略轟炸機時刻處在跑道熱機狀態,做到只要得到幾分鐘的預警就能疏散。這麼做有多費錢呢?貼個老航空笑話來說明一下:
空管有次發現一架747與前面的飛機距離過近, 於是要求747原地轉一圈增加距離
747機長很生氣的說"塔台, 你知道我們轉半圈, 就得白燒五千美元的油嗎?"
空管立即回答說"你給我轉個一萬美元的就對了"
想想幾十架飛機一年到頭燒油是多少錢。
有些同志可能會說陸基空基已經過時了,現在都是海基核威懾。這個說法沒有錯。但是海基並不少花錢。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造價20億美元,美國估計它的接班人要每艘60-80億,接近一艘航母的價錢。為保護這些核潛艇,還需要發展攻擊核潛艇。你造了對手也要造,為防止對手的戰略核潛艇接近你的海岸發起突然襲擊,還需要建設反潛巡邏機-航母-水聲偵聽網路。如果這一套你搞得成功了,對手會選擇一片易於防守的近海建設所謂「堡壘」海域,以犧牲射程為代價保證他們的戰略核潛艇戰時生存率。為了對付堡壘海域,美國還發展了超低雜訊水平的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它的任務是潛入蘇聯堡壘海域中,在蘇聯陸海空聯合反潛力量的老窩裡獵殺蘇聯戰略核潛艇。因為太貴了,冷戰結束後美國不造了,改為比較便宜的減配版弗吉尼亞級。這一級潛艇是美國歷史上少有的控制項目開銷的典範,一艘只要27億美元就夠了。
想像一下所有上述這些開銷,然後再想像一下這些還不夠,因為對手時時刻刻在尋找新的克敵制勝的捷徑,有可能讓自己目前為止所有開銷白費。為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必須時時刻刻投巨資研究新的投巨資花錢的手段。
現在大概明白克勞塞維茨所說的「智慧暴力」是什麼意思了吧?先發制人的核戰略有點像adobe pdf reader,即便沒新功能也要時時刻刻更新,因為他的敵人時時刻刻都在發現並利用它的新漏洞。
回到我國。美蘇搞核戰略是因為他們擔心對方把自己炸回石器時代。我國建國的時候要啥沒啥,除了沒輻射就跟美蘇被炸過以後沒區別,有什麼本事搞先發制人核戰略?
另一條原因,還是克勞塞維茨的教條:
敵人的抵抗力是兩個不可分割的因數的乘積,這兩個因數就是現有手段的多少和意志力的強弱。
美國人肩負保衛自由世界和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重任,蘇聯人要警惕垂死的帝國主義在滅亡之前作出最後的反撲。他們有理由相信為阻止對手毀滅自己必須拼盡最後一口氣,也相信對手為了毀滅自己會拼盡最後一口氣。
中國人呢?前面說了,不用炸我們自己就破破爛爛的了。我們有多少意願不吃不喝就為了在別人臨時起意毀滅我們的時候把這個別人打個半死?98年印巴競相爆了核彈,某國內雜誌忘了是兵知還是艦船,請了個專家寫了個專題。專家開篇第一句話是:我國被別的核國家瞄準這麼多年,早都習慣了,再被印度瞄準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這句話很形象的描述了我國對自己所面臨的核威脅的評估。我國奉行的不首先不威脅不炸非核國家三原則,在國際上被稱為最低限度核威懾戰略,就是為了應對我國所處的核威脅環境設計的。
這種戰略簡單的表述就是我不追求能滅了你,我承認你能滅了我,但是我要保留你滅我的時候我能卸你一條胳膊的能力。
這個戰略解決兩個問題。第一不追求核戰爭勝利,從而降低我國在其他核大國眼中的威脅。第二追求制止核訛詐,否則如果對方滅了我的時候就付出個扭腳的代價,那他說不定真這麼幹了,最起碼也要時不時的提這麼一句暗示一下,然後表示你看我只拿走你午餐錢已經很文明善意了。
這兩個目標是主要的。第一代領導人說「當了褲子也要有」,是說解決第二個問題。說「反對核軍備競賽不威脅其他國家」,是解決第一個問題。所有其他表述都是有意無意的戰略模糊,目的是在不多花錢的情況下增強這兩個目標的效果。你理解成肯定不使用,那就是支持第一個目標。你說中國核武庫比想像的大得多,那就是支持第二個目標。
這兩個目標雖然對立,卻統一在同一個目的底下。畢竟蘇聯在的時候我們也能和蘇聯做生意,美國贏了我們也能和美國做生意。
所以說這個根本目的就是
悶聲大發財啊
蛤蛤。
---------------------------
答案評論中 @JK JK對圖1的批評:
仔細看一下這圖裡面的注釋,就可以知道,這圖自稱的來源是: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美國NGO,其著名報告&<&&>裡面有公開研究中最詳盡的核打擊規劃模擬,本圖的目標點就是來自NPRC)
FEMA(美國應急管理局,雖說是「美國官方」,但是其公布的美國受核打擊的風險地圖均是冷戰時期的,最近的是1985-1986年制定的NAPB-90,其中使用了6139枚蘇聯核彈頭,一次性攻擊美國所有可能目標。http://www.survivalring.org/napb90/)
Medicine Global Survival(某學術期刊,其中2002年的文章:Projected US Casualties and Destruction of US Medical Services From Attacks by Russian Nuclear Forces,即是本圖的直接真正來源,請去下載並看第70頁Projected US Casualties and Destruction of US Medical Services From Attacks by Russian Nuclear Forces)所以,可見這圖並不是什麼「美國官方對美國大陸遭受核攻擊情況的預測」,而是美國NGO自己模擬出的結論。其目的是說明僅僅用500枚彈頭都可以給美國帶來巨大傷亡(該文計算結果是7000萬到一個億的傷亡):Only by abolishing nuclear weapons altogether can the danger be eliminated. In the interim, the danger can be reduced substantially and almost immediately by taking Russian and US missiles off high alert status.(只有完全銷毀核武器才能消除危險。目前,可通過解除美俄核導彈高戒備狀態的方法來迅速降低危險。)
隨便說一下,這圖用來說明打擊「徹底摧毀美國核反擊力量」也是不恰當的,因為:
1,它沒有說明癱瘓指揮控制系統,摧毀美國潛射彈道導彈,對美國領導層進行斬首的重要性——————它們才是先發制人的關鍵,以量取勝是很無效的方法。
2,它沒有給出美國還有多少核力量能生存下來,這一堆密密麻麻的目標點,美國陸基ICBM仍可能生存下來,甚至直接升空——————來襲武器的精度與當量,圖上都沒有給出
3,它沒有給出「避免殺傷美國人口」這一重要因素————————只有儘可能減少美國損失,僅摧毀其反擊力,才能說服美國不進行報復(也就是持續威懾,或者說是交換後訛詐post-exchange blackmail),這裡的2000枚彈頭打擊戰略軍事目標,導致5200萬美國人死亡,這跟5000枚彈頭直接殺傷人口,簡直沒有差別,可見是極其糟糕的一次counterforce。
那是因為我們跟美蘇相比,核彈太少,不敢先用,和後幾名相比,不用核彈也能贏,和英法相比,沒有關鍵利益衝突,暫時打不起來,所以承諾一下無妨。
所謂承諾不外乎是個形式,真急了眼說取消就取消,台海關係緊張那會,不是就放過話「誰敢炸三峽就取消不先使用核彈承諾」(當然是非官方說法)近日,驚聞美國即將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傳言又沉渣泛起:
吳日強老師應該是轉自推特。
這裡Bruce Blair跟美國匿名白宮官員對話,得出結論是奧巴馬很快將宣布:美國開始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No First Use)政策。
Bruce G. Blair是美空軍前ICBM發射官,後轉型成為知名核戰略學者,其主要貢獻是推動了「意外核戰爭」理論思路的演進,為核武器安全與核武器保安的宣教做貢獻。
一直網傳的「美國核彈發射密碼是000000000」的錯誤謠言,其源頭就是他的文章(他文章沒問題,可惜傳成了錯誤謠言)。
說是「沉渣泛起」,是因為2009年—2010年期間美國已經興起一波關於「宣布NFU」的造勢。這是因為當時美國進行核態勢評估(Nuclear Posture Review),而「美國宣布不首先使用」被認為是一項很可能的政策。
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沒有宣布NFU,在美國2010年核態勢評估報告里,也僅僅是宣布了「a narrow range of contingencies」(在極其有限的一些情況下),美國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另一種表述方式「last resort」(最後手段,也就是「使用核武器將僅是美國最後的手段」)也被否決,沒有寫入2010年核態勢評估報告里——————據說這是因為「last resort」給人一種感覺,美國要把常規手段都用完了、用盡了才會使用核武器。這種錯誤觀念必須避免,而美國有可能在第一步或是頭幾步就使用核武器,所以也不能用「last resort」表述。
如果要追溯,在80年代冷戰後期,美國也有一派學者要求北約啟用不首先使用政策,這是在北約常規防禦能力增強的情況下的一種論調。今有「四騎士」發表文章要棄核,古有「四騎士」發表文章要北約NFU。
美國即將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傳言浮現,告訴我們什麼?
1,不能從軍力對比與核軍力平衡來理解「不首先使用」,一般不建議從「我國現行核軍力、核力量生存狀態」來理解NFU
2,不首先使用NFU的實質是取消核訛詐的能力:你可以核打擊,但是你不能用核打擊來威脅別人。
中國沒有放棄首先使用,只是放棄了以「首先使用」相威脅的權力。只有先撕毀NFU,才能啟動核訛詐;換言之,只有在出現核訛詐的時候、在使用核訛詐的使用,不首先使用的承諾才是不可信的。其他時候,NFU都是相當可信的。
---------------------------------------------------------------------------------------------
如果你想獨立思考「不首先使用承諾的可信度」問題,我這裡給出兩點提示或是切入點:
1,「不首先使用核武器」NFU,是「不能」(技術能力制約)?「不敢」(缺乏打擊意志)?還是「不願」?對別國來說,「不能」可信度最高,「不敢」其次,「不願」基本沒有可信度。
2,要討論「不首先使用承諾的可信度」,可先想想「首先使用核武器」,「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與其可信度來源。為什麼一個國家有能力/有意圖去首先使用核武器呢?你只要否定這些前提,就可以令人信服地談NFU。
----------------------------------------------------------------------------------------------
下面開始:
有很多觀點(中、外、民間、專家學者)是用「我國現行核軍力、核力量生存狀態」來理解NFU,通俗來說,他們稱「中國弱」所以不能首先使用/不敢首先使用。
這種觀點有兩個問題,第一,它要求中國進行核擴軍與核備戰,通過核軍備競賽,實現核制勝,強於美國/俄羅斯,然後中國就敢於合理地、可信地首先使用核武器了。可見這種觀點實質上是核實戰—核制勝派的。
第二,它忽視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如果中國因為「核平衡中處於弱勢地位」,所以不能首先使用/不敢首先使用,為什麼中國還敢於核反擊呢?因為從「中國弱」這個層次去分析,一旦遭受美國先發制人,我們的核劣勢將會顯著加大。如果說和平時期的核劣勢就足以嚇阻「來自中國的首先使用」,經過核武器與常規武器摧毀,核劣勢擴大,則更不敢使用核武器了。
確實如此,這也是美國核實戰—核制勝派的一貫觀念:強大的核優勢不僅可以威懾住敵國的核武器使用,更可以在有限核打擊後,繼續威懾,嚇阻敵國核報復。
所以,如果從「我國現行核軍力、核力量生存狀態」來理解NFU,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基於「中國核軍力弱小」,則會得出NFU不僅可信,而且過於可信的觀點————————在獲得對美國的決定性、全面核優勢之前,我國將處於連核反擊都不敢的狀態。
-----------------------------------------------------------------------------------------------
這個時候,就會有人(中、外、民間、專家學者)說:我們「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諾是可信的,而核反擊的承諾也是可信的。據說,一旦遭受核打擊,就會堅決核反擊,忽視一切核劣勢。
這種觀點的問題有:
1,和平時期計算核軍力,戰爭時期完全拋棄核劣勢,實質上就是一種「conditional madness」(有條件地瘋狂)
2,既然是「戰爭時期完全拋棄核劣勢」,採用非理性決策,不僅有可能毅然核反擊,也有可能毅然投降。畢竟是非理性決策。
3,和平時期計算核軍力,戰爭時期完全拋棄核劣勢——————實質是完全分割「軍力建設」與「決心」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不管軍力強弱,都會反擊,則軍力建設的指標是什麼?
4,如果完全訴諸非理性決策,則「conditional madness」與「unconditional madness」僅有一步之遙。
5,最後,這個觸發「瘋狂」的condition條件是什麼?是美國100枚核武器打擊?99枚?98枚?97枚?2枚?如果美國核實戰派對於自己的理論有自信,升級的壓力將集中在弱者身上。
所以,一般不建議從「我國現行核軍力、核力量生存狀態」來理解NFU,因為這會導致:
1,因為核劣勢,不僅不敢首先使用,還不敢核反擊
2,訴諸非理性決策,即「conditional madness」(有條件地瘋狂)。
----------------------------------------------------------------
這個時候,不少中國民間觀點就轉為:「完全否定不首先使用核武器NFU承諾的可信度」。
這種觀點的問題有:
1,為什麼別的國家不宣稱NFU?如果它僅是一紙空言?
2,如果中國宣布放棄NFU,外國是不是也無動於衷?
3,如果NFU完全不可信,則FU也不可信?也就是說,承諾要首先使用核武器(這在美國這種提供核保護傘的情況下,很常見)為什麼又會可信呢?還是說FU也不可信?
----------------------------------------------------------------
我個人認為,中國NFU是可信的,關鍵在於————————不首先使用NFU的實質是取消核訛詐的能力:你可以核打擊,但是你不能用核打擊來威脅別人。
中國沒有放棄首先使用,只是放棄了以「首先使用」相威脅的權力。只有先撕毀NFU,才能啟動核訛詐;換言之,只有在出現核訛詐的時候、在使用核訛詐的使用,不首先使用的承諾才是不可信的。其他時候,NFU都是相當可信的。
在沒有使用核武器進行核訛詐的時候,「不首先使用」承諾都是相當可信的。
如果美國宣布「不首先使用」,美國就不能核訛詐別國。當然你可以表面上「不首先使用」,然後偷偷地去核訛詐,這又有一個「通訊」的問題。如何能說服對手自己「不首先使用」是假呢?如果對手把權力下放到一個沒有被「偷偷地核訛詐」的機構怎麼辦?
還有,如果你「偷偷地去核訛詐」最後被對手公開,自己在國際上丟臉,為什麼當初還要宣布「不首先使用」?所以不能說我們宣布「不首先使用」心裡還想著「偷偷地去核訛詐」。
回到問題:如果如果美國宣布「不首先使用」,美國就放棄了核訛詐的能力。
中國宣稱不首先使用,就是主動放棄了核訛詐的能力,中國當然有核打擊的能力,也有核反擊的能力,但是無法進行核訛詐,除非先撕毀NFU。
這是清華大學李彬教授提出的很精闢的一個論點。
當然,你還可以說核實力構成才最有說服力,某國有首先打擊的能力,則該國一直可以核訛詐別國,不管該國說什麼。但是美國總有首先打擊的能力,卻不能隨便宣告「不首先使用」,因為日本等國認為那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那是一個承諾。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預言美國將不會宣布NFU,因為其巨大的同盟義務。當然,宣布NFU它的巨大核優勢將無法直接用於核訛詐,要先撕毀,然後才能搞原子炮艦外交。)
-------------------------------------------------------------
但是討論到這裡,你會發現,具體宣布NFU很可能跟戰略上的考量沒有多少關係,而更在於:奧巴馬任期末的動作,中國領導人、印度領導人在特定時代的特定思維,等等等等。
考量到世界上其他有核國家都多多少少宣布過各種有條件NFU,僅有中國宣布無條件NFU,印度宣布除了WMD襲擊以外的NFU,真正有意義的討論,更多地應該關注決策的細節與具體時機。
我覺得這個問題實在沒什麼可回答的。因為這個問題根本不成立嘛,因為除了中國,蘇聯和印度都宣布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punishment 同志講核威懾講的挺好,問題是蘇聯也沒有
要警惕垂死的帝國主義在滅亡之前作出最後的反撲。他們有理由相信為阻止對手毀滅自己必須拼盡最後一口氣,也相信對手為了毀滅自己會拼盡最後一口氣
1982年勃列日涅夫也宣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在之前一直倡導,但是不算正式宣布)並且執行到蘇聯解體。
所謂核武器多不多、錢不錢夠不夠對蘇聯來說真不是個大問題。彼時蘇聯在東歐還有鋼鐵洪流的優勢,積極倡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是表個姿態搶個道德制高點,看北約上不上套而已。
勃列日涅夫1982年6月在致聯大的信中首次宣布蘇聯「承擔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義務」。戈爾巴喬夫於1986年1月提出 了全面銷毀核武器的建議。——《蘇聯軍事政策的調整》摘自《蘇聯東歐問題》1987年第6期
1982年6月,勃列日涅夫在聯合國裁軍特別會議上宣布,蘇聯承擔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義務。蘇軍將只在經受第一次核打擊後才實施核報復。——《清華國際安全論壇研究報告集》
反倒是紅旗墜地、沒錢沒常規武器的俄羅斯在1995年正式宣布放棄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因為不用核武器俄羅斯真的擋不住北約了。
親愛的薩曼莎:
我收到了你的來信,它讀起來就像最近從你們國家乃至全世界其它國家寄給我的許多封信那樣。
從信中看得出來,你是一個勇敢、正直的姑娘,就像湯姆·索亞的朋友貝琪,她出自你同胞馬克·吐溫的名著,一本我國的男孩女孩都知道並喜愛的書。
你寫道,你擔心我們兩國會打一場核戰爭,還問我們有沒有儘力阻止戰爭爆發。在有思想的人提出的問題中,你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我會認真並誠實地回答你。
是的,薩曼莎,我們蘇聯人民正盡一切努力確保地球上不會有戰爭,每個蘇聯人都希望如此。這是我們國家偉大的締造者弗拉基米爾·列寧教導我們的。
美國與我國都擁有核武器,那種恐怖的武器能在一瞬間殺死無數人。但我們不希望有人動用它。這就是為什麼蘇聯向全世界莊嚴宣告,永遠不對任何國家首先使用核武器。永遠不!總之,我們提議不再繼續生產,並著手銷毀地球上所有庫存的核武器。
感謝你的來信,願你年輕的生命一切都好。
——尤里·安德羅波夫 AD1983
9
軍人們等待著!是什麼命令呢?他們俯身面對著點火控制器,等待著……點火控制器……
「干吧!干吧!於吧!干吧!干吧!」8
「干吧!於吧!干吧!干吧!干吧!」:人群聲嘶力竭叫嚷著。
「傑里米!」我喊道。「我能讀出那兩個字了!」7
我的雙手停息在我的那一排點火電鈕上……
「干吧!干吧!干吧!干吧!」那兩個字說道。
艦長沒聽懂嗎?6
「他們要咱幹什麼,傑里米?」5
蘑菇雲幹嗎不發布命令呢?我的手下軍人在等候著呢!好水兵渴望的是行動。
一個洪亮的嗓音從火柱里說道:「干吧……干吧……干吧……」4
「公爵,在這下面咱們所能幹的只有一件事。」3
「弟兄們,聽命令!行動!點火!」2
遵命,遵命,遵命!傑里米——1
我把手伸向我的那一排點火電鈕。整個控制台前軍人們一齊把手伸向各自的電鈕。但是我搶在他們前頭!我將名列第一!
怎麼那麼多人以為這是玩文字遊戲?那我就補充個英文解釋吧。來源是維基:http://en.wikipedia.org/wiki/No_first_use
No first use (NFU) refers to a pledge or a policy by a nuclear power not to use nuclear weapons as a means of warfare unless first attacked by an adversary using nuclear weapons. Earlier, the concept had also been applied to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arfare.
我簡單翻譯一下:
NFU(不首先使用)是有核國家的一項承諾或政策,意即除非首先遭到敵國的核武器打擊,否則該國絕不使用核武器這一戰爭手段。早些時候,NFU這一概念也應用於化學戰和生物戰。
ChinaChina became the first nation to propose and pledge NFU policy when it first gained nuclear capabilities in 1964, stating "not to be the first to use nuclear weapons at any time or under any circumstances". During the Cold War, China decided to keep the size of its nuclear arsenal small rather than compete in an international arms rac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China has repeatedly re-affirmed its no-first-use policy in recent years, doing so in 2005, 2008, 2009 and again in 2011. China has also consistently called on the United States to adopt a no-first-use policy, to reach a NFU agreement bilaterally with China, and to conclude an NFU agreement among the five nuclear weapon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has repeatedly refused these calls.
手機不方便改格式,大家見諒。
這一段大意就是:中國1964年擁有核武之後,公開承諾了「無論什麼時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冷戰期間,中國只保留了少量核武器,避免參與到美蘇之間的武器競賽中去。近年來,中國多次重申NFU承諾,並尋求美國也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但遭到美國拒絕。期間,中國尋求和美國達成雙邊互不首先使用核武條約、並承諾在五個有核國家的框架內達成NFU協議,但遭到了美國的一再拒絕。
完。
最高票說了這麼多,不是很同意
首先聲明一點:任何戰爭的目的都是為了利益
所以不可避免的要考慮以下幾點:
1;任何核戰爭,即便對方被滅掉,即便自己只受到十顆核彈襲擊,基本也是毀滅性的。
如果美蘇發生核戰,或者任何兩個大國發生核戰,基本可以說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這時候必須用極端的方式解決。大國之間,假如一方將另一方滅掉,幾乎自己也要元氣大損:第一自己不會得到國際支持,雖然自己國家沒有被滅掉,但是可以說即便遭受幾十顆的核武器打擊過後,工業也會受到很大損失,經濟很可能長期一蹶不振,慢慢就會落後,而且被打擊國家遭受核彈之後,長期不能居住,這對於戰勝國來說有什麼好處呢?即便戰勝國消滅了對方,按照第一名答案自己可能只承受了幾十枚的核武器打擊,但是這重結果是什麼呢?想想如果中國每個省的每一個城市都遇到一枚核彈,估計經濟毀滅是肯定的,而且這不同於地震,因為不能重建(各種輻射),而且人們連基本的飲水和食物都保證不了,這種贏有什麼意義?所以不必打擊對方的主要城市,其實只要像長江黃河主要河流投擲,基本這個國家的飲水就會成問題了。
2:執政者很多時候考慮的自己的利益,執政者要對人民有所交代,所以這就決定了執政者不會發動核戰,因為這不符合執政者自己的利益。
人民在一中情況下會造反:那就是連最基本的生存權都沒有的時候。如果發動核戰,執政者必須保證自己不被核彈攻擊,因為自己受到核彈攻擊之後,人民處於恐慌,即便最後戰勝,那麼政府也要為此負責任,因為就是由於自己率先使用核彈才導致了被核彈攻擊,才導致了數萬人的死亡。雖然執政者很多時候都是高呼國家利益,不過我還是相信他們更在乎自身和自身黨派的利益。
3:更多情況是存在第三方,還有這不是一次博弈。
最高票答案只講到了雙方博弈,其實這個世界不是雙方博弈,國與國之間緊密聯繫的,經濟也會有很多滲透。而且這涉及到第三方,為什麼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後崛起,還不是鷸蚌相爭的結果。所以任何兩個國家,都不會使用核武,因為核武的特點。只要自己受到一次打擊,幾乎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更別說一些大城市遭受核武打擊了。如果兩國忙於核武戰爭,可以說是互相自殺的行為。沒有贏家
好了上面說了這麼多無非只是想說明一個道理:首先發動核襲擊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即便戰勝了又有什麼好處呢?一片被炸的稀巴爛的不毛之地可能很多年都不能住人,而且自己也會面臨空錢的國際孤立,執政者也會被自己的人民譴責。更恐怖的是哪怕自己國家只是遭受幾顆核彈打擊其危害也是後患無窮的。所以理性條件下自己不會發動核武器打擊。
有人會反駁我了:如果交戰雙方力量懸殊,軍事力量懸殊,A的核彈頭可以全部被B攔截下來,那麼是不是B就會堂而皇之的核打擊A了?哈哈,我只能告訴你,如果兩國軍事力量懸殊,很多情況下意味著強國不用核武器就可以戰勝弱國,這時候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使用核武器呢?大家覺得美國打伊拉克用得著用原子彈嗎?
最高票答案的分析很多,不過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將兩個國家孤立來看了,好像這兩個國家的目的就是為了消滅對方,而忘了戰爭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利益。也忘了世界上有很多第三方不參加戰爭的國家
美蘇爭霸期間雙方有很多核武器,在我看來其實這種做法更像是一種姿態,而不是一種理性的行為,只是為了向世界宣布「我是一個瘋子,如果你敢惹我,我不擔心毀滅全世界」。其實我們看最後也沒有發動核戰,因為雙方都清楚這對誰都沒好處,哪怕美國的核彈頭比蘇聯多很多,估計也不會輕易嘗試,政治姿態而已,非要分析這麼多,就有點小題大做了
好的,那麼我們看為什麼我國不宣稱首先使用核武器:
1:營造一種和平使者的國際形象,而且是為了真發生戰爭時有輿論上的制高點。我處於人道不會用核武器,但是如果任何國家核打擊我,我都會率先使用核武器,到時候輿論不能譴責我
2:是為了告訴別人:我有摧毀你的能力,但是我不是為了摧毀你,我只是為了自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國處於發展階段,這時候需要有一個和平的環境,我們保證不用核武,是為了告訴別人我們是和平友好的,但是如果收到核打擊,那麼你們也休想有好果子吃。
3:任何條約都是可以修改的,何況是一種聲明,宣稱一下也是在目前情形下的姿態。和我國有矛盾的很多國家,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用核武器解決問題是對自己國家的利益損害,一些邊境問題扯到核武有點小題大做,即便假如現在中朝打起來,我們當然希望不用核武,因為不用核武也可以打贏,用了核武,誰知道會發生什麼。
雖然上世紀美蘇之間的核武競賽讓我們覺得兩國都瘋了,其實他們沒瘋,他們只是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瘋了,其實如果真的瘋子統治這個國家比遭受核打擊更恐怖。所以你現在看當時的情況感覺他們還真是那麼回事!
同時我們修建那麼強大的抗核打擊的掩體其實也是為了告訴對方,我可以經受一次核打擊有反擊的能力,正是因為有這種能力對方才不會貿然核打擊。因為這樣幾乎沒有贏家
最高票還忽略了一種情況:
當一個有核武的弱國面臨毀滅時,他可以作出任何事情,很多時候第三方國家會被迫捲入,不得不假如戰爭。
舉個例子,如果美朝開站,三胖國家的核武估計打不到美國,只能打到中國,這時候朝好像沒有任何還手之力,但是一個國家面臨生死存亡時候是可以做任何事情的,這時候三胖國家會宣布:如果自己國家遭受核打擊,面臨亡國,自己會將核彈頭打到中國,這樣就迫使中國將自己的核彈頭瞄準美國,使得美國不能核打擊三胖國家。可見涉及核彈打擊亡國亡種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牽扯到第三方,甚至很多方,這是一個至少為3方博弈的問題,而不是2方博弈的問題。也就是說,假如A,B要開站,A可以消滅B,B不能打擊到A,但是如果B可以打擊到C,B就會迫使C將核武器瞄準A,因為這是迫使A不打擊自己的方法。至於你要問:為啥三胖國家這麼不要臉美國打你你打我,哎,你要知道都面臨亡國亡種了,還將這麼多道理嗎?這時候生存是第一要務,所以美國要麼選擇不宣布核打擊偷偷的進行,而且一次打擊就毀滅三胖國家,但是這又來問題了,這種策略只有弄一次,以後遇到類似國家可能對方早就會準備好,使得強國不會偷偷打擊弱國有核武的國家。況且即便你消滅了對方,沒有任何好處,有何益處?你可能要這個國家的港口,但是這個國家可能就會用自己的核武器炸毀自己的港口,你能得到嗎?
可見,不是因為窮。和平年代,誰會沒事造核彈頭轟炸世界呢?孤立開經濟和政治來談戰爭,認為戰爭只是比拼的飛機大炮武器等等,是一種片面的理論。君不見美國最後把蘇聯拖垮也是經濟勝利。10.16補充,有人說這是過度解讀,其實如果要表達原本的意思有更精確的說法,比如中國在沒有受到對方核武器攻擊之前,不會首先對其使用核武器,這樣就清楚明確的多了,中國不用這種更清晰的表述,而是簡單籠統的說中國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我理解為給自己留了後門。
~~~~~~~~~~~~~~~~~~~~~~~~~~~~~~~~~~~~~~~~~~~~~~~~~~~~~~~~~~~~~~~
仔細看這段話。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中國都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中國都將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地區使用核武器。這段話看似簡單實際背後隱藏著很多東西。
首先我們來看這句里的「首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即可以理解傳統意義上的你不用核武我絕不先用核武器,但另一個含義是,我可以先用常規武器跟你打,打不過再用核武器,這也叫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其次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這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那麼如果同一時期如果有其它國家對中國之外的國家首先使用了核武器,那中國也就完成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從這個意義上再引申一步,美國已經在二戰中首先使用了核武器,那麼中國無論什麼時間用都不是「首先」使用了。
最後言歸正傳,什麼情況下中國需要首先使用核武,一、中國對對其它國家進行軍事行動不順利或者對其進行核訛詐,二、中國受到外國的侵略,馬上就要國土淪陷。首先第一種情況在過去和現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不現實的,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海外擴張,而是調整國內的經濟政治結構,在美國重返亞洲的口號明顯就是對著中國來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如果不長眼,對外大規模用兵甚至運用核武,明顯就是給美國以口實,到時內外問題同時爆發,絕對是一場災難,TG高層這個問題不會看不清,所以第一種情況不存在。第二種情況下,當年建國那麼困難的情況下,TG都能在朝鮮和美國打個平手,發展了60年解放軍更不可能會在本土作戰失敗了,而且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也不會傻到想從陸地入侵中國,美國甚至都不想在中國(包括俄羅斯)周圍的國家用兵,所以第二種情況也是不存在的。中國的政治家就是基於這些情況的分析,才敢提出核武器三原則的,目的無非是爭取國家道義,爭取國際的話語權,給自己爭取一個和平的環境發展,不過承諾只是承諾,如果某天一旦打起全面戰爭來,連盟約都能撕毀,一紙輕飄飄的承諾在本國士兵的生命和利益面前是不堪一擊的。
以上
為了安全。當時冷戰,我國研製出核武器,西方國家極為痛恨~而我國尚未發展出路基和海基,而空中缺乏大型運輸機、加油機和能夠空中加油的殲擊機和強擊機,因此實際沒辦法把核彈投到距離較遠的國家國土上。對此,西方國家心知肚明。也就是說,我國的核威懾能力很弱很弱~為防止某世界強國以我國擁有核武器為由對我國開戰(雖然可能性很小)同時也盡量減少其他西方國家對我國的仇視(尤其是那些受限於條約無法發展核武器的西方大國),我國做了此保證,後來也加入了條約。從而使西方國家對我國的仇視有所減弱,緩解了我國被孤立的局勢,保障了國家安全。(人對於不可控的風險的恐懼程度必然大於對於可控風險的恐懼。對西方國家來說,朝鮮就是不可控風險,中國就是可控風險)
- 閣下:
-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一顆原子彈,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核試驗。同日,中國政府就這一事件發表聲明,詳細地闡明了中國政府對於核武器問題的立場。
-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美國的核威脅。
- 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 中國政府繼續爭取通過國際協商,實現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並且為此,在自己的聲明中,提出了如下建議,即:「召開世界各國首腦會議,討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問題。作為第一步,各國首腦會議應當達成協議,即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和很快可能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承擔義務,保證不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國家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區使用核武器,彼此也不使用核武器。
- 防止核戰爭,消滅核武器,是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共同願望。中國政府真誠地希望,中國政府的上述建議將得到貴國政府的有利考慮和積極響應。
- 順致崇高敬意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
- 1964年10月17日於北京
- (選自《人民日報》
1964年10月18日)
我記得我們承諾的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而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是萬惡的美帝,時間是1945.07.16,Thin Man.
So......Bazinga ! ! !
「如果你喜歡別人的東西,就把它拿過來,辯護律師總是找得到的。」貌似是腓特烈大帝說的。
雖然不太對題,但道理是類似的。
「你們怎麼不守信義?不是說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嗎?」
「我們沒有破壞承諾啊,是他們先發射的,只不過我們的導彈飛得快所以先爆了。」
「你們怎麼不守信義?不是說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嗎?」
「我們沒有破壞承諾啊,戰爭是他們發起的,他們侵略在先,我們使用核武器在後啊。」
「你們怎麼不守信義?不是說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嗎?」
「我們沒有破壞承諾啊,他們殺我們的邊民,驅逐我們的華僑,他們挑釁在先,我們使用核武器在後啊。」
……
——————————
啊,所以能看出這些話是留著對某些國力不如我們但仍保持了威脅的國家說的,至於對美俄這種開掛的,上面大牛們說得很清楚了。
這是因為對核武器的根本看法決定的:核武器是紙老虎。
認為是語言解釋問題的大概以為世界上只有漢語一種語言吧……
既然是公開承諾必然是要翻譯成多國語言的好么
一是對於核威懾的運用。「用不用」不是關鍵,關鍵是「有沒有」、「有多少」;
二是基於國情營造的國家形象。對於現在的中國領導人而言,穩定是基礎,在穩定的基礎上發展是核心,而保證外部穩定的關鍵就是避免戰事,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一聲明和中國近年來一直在國際上營造「愛好和平的大國」的形象是完全一致的。
打架的時候,誰最會說「君子動口不動手」
這在時代背景下絕對是示弱的表現!那時候冷戰之下,美蘇兩邊干著,你中立意味著都不是盟友,關係都不鐵,如果哪天鬧個矛盾啥的,再出個誤會,別人誤判你丟了核彈過來,他採取反制措施先把你家輻射一遍,你還發展個鎚子!所以我理解這就是一個示弱的體現、就是說我們哪怕打起來了我發的導彈上也不會先裝核彈,你也就和我來個常規戰得了、不必種族滅絕!要知道那時還沒首腦熱線,中國軍事又相對不透明,人在緊張狀況下判斷能力會有出錯,所以乾脆我挑明我不先發,至少你要是個負責任的大國,你也不至於硬逼著來一場核戰!至於文字遊戲這應該是國力發展後國人強加上去YY的,國與國之間還用不上這種小把戲!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一句話:因為當時中國沒有遠程投射能力。
這是非常愚蠢的自取其辱的承諾。其它國家的人並不相信這個承諾,認為我國把他們當傻瓜了。
因為美英法俄都有完全的「二次核打擊能力」,也就是本土被敵方炸成平地,自己的核潛艇仍然有足夠數量的核彈頭把對方夷為平地。所以它們就算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能確保核威懾。而中印是沒有完全的二次核打擊能力,如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不能消滅別人,這就使得中印發展核武器的動機受到質疑(別人會認為中印發展核武器就是為了主動攻擊別人,不然這些核武器完全沒用)。所以為了打消其他國家的疑慮,中印就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就是說中印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只是為了彌補這種缺憾,中印做出這種承諾並不能說明中印比美英法俄更加「安全」。
具體細節可以參考這個回答「巨浪 2」導彈「具有第一次打擊潛力」是什麼意思?意味著什麼?
中國是承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將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美國已經用過了哦,所以我國要是使用也不算首先嘛
我挺好奇外文版是怎麼寫的..
呵呵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天朝語言博大精深樓主可能還沒感受到,所謂的不首先使用就是不受限使用。
1.美帝不早就首先使用核武器了么!這一下子我們就算先用了其他國家也無話可講啊,誰說這個首先是這場戰爭的首先使用了?我們眼光放長遠點丟整個人類史來看我們絕對是不首先使用的啊!
2.我先用常規武器,再丟核彈,這也確實是不首先使用啊。這麼理解也沒問題啊。
就那麼一句廢話換來負責任核大國的名聲這是那群沒耍嘴皮子悠久歷史的國家學得來的么?
推薦閱讀:
※外交部公布中國在南沙群島部分駐守島礁將於近期完成陸域吹填工程,背後有哪些具體的力量博弈?
※2012 年美國大選奧巴馬能夠連任么?
※如何評價2016年十二月巴爾米拉古城再度淪陷?
※如何評價伊拉克組織 ISIS?
※為什麼中國要這麼堅定的支持巴勒斯坦而經常指責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