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天的開始被定在半夜?


並不都是這樣。直到19世紀,義大利人的一天仍是從日落之時開始。例如在錫耶納,零點定在日落前半小時。巴比倫或希臘小時是從日出時刻算起的。一天24小時的劃分也不是普遍適用的。據說巴比倫小時制是從1走到16。在近代的紐倫堡,計時方式是巴比倫和義大利方式的結合:白天從日出的1算起,黑夜從日落的1算起。

現在通行的午夜為一天的開始,可能仍要追溯到1884年的國際經度會議。當時有項決議:在世界範圍內,每個平均太陽日都始於本初子午線的平均午夜。另一項決議希望把這一慣例應用到天文和航海時間的度量中。

除了日出日落等自然現象,在機械時間通行之前,最容易測量的時刻是正午(與之對應的午夜成為一天的開始大概不是偶然)。當然,由於地球自轉,各地的正午不會同步。

參閱利平科特和艾柯等編:《時間的故事》。


以下知識參考自樓上的不少回答。我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對於自己認識的整理。

1、為什麼一天從午夜0點開始,而不是以日出開始。
日出日落、正午時間,都是很容易測量的時間點——日出日落,眼睛直觀就能看到;而正午,在地上豎根棍子,影子最小的時候就是正午。所以,以日出作為一天的開始,或者以正午作為一天的中點,而相對應的午夜作為一天的開始,都是很常見的計時方法。
那麼為什麼午夜計時會取代日出計時,成為全球統一的計時方法呢?自然是因為他有其優越性。

2、午夜計時相對於日出計時的優越性
每天的日出時間其實是不斷變化的,而且變化很大。夏天和冬天更是完全不是一回事。這就導致計時的不穩定。相對來說,午夜計時要穩定一點。如下圖所示,是倫敦的一年日落日出時間表。雖然日落日出的時間線起伏變化很大,但是中線的變化很小。這種穩定性對於分秒必爭的現代社會是非常必要的。
有人說,那是因為你以午夜計時為參考點,自然得出每天日出時間不穩定。如果排除這個參考點,也許就穩定了呢?那麼再看這張表。我們會發現從年初開始,每天日出的時間都比前一天早,即每天的時間其實是不滿24小時的。而年中以後,每天日出的時間都比前一天晚,即每一天的時間是長於24小時的。我們起碼可以得出結論,即日出計時的時候,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每日時長是不一樣的。這樣的手錶在機械時代可不好造。
所以午夜計時完勝日出計時,成為最常用的曆法。


1)這是人為的。
2)古代是觀星相定時辰的,所以應該和星相位置有關。


因為一天的正中間是正午。


如果你定義在日出的話那每天的長度都不一樣長,還是定義在日出和日落的中間比較容易操作


這個跟日晷陰影計時有關係吧。半夜就是太陽在自己位置的正背面的時候


這個嘛,可能是跟當初盤古睜開眼睛看見的漆黑一片類似的效果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生活 | 時間 | 曆法 | 文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