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沒有望遠鏡,是怎麼確定金木水火土這些行星的……?
晚上天上那麼多閃的星。。他們怎麼就分出來的呢
金木水火土裡,拿火星能被觀測到視星等最暗時候的來說,也有1.8等,全天恆星能比它亮的,只有32顆左右,其中還有一些位於南天球,赤緯低得中原地區不可能看見,範圍縮小到20幾顆,更別提火星還紅得很有特色,每天都要觀測的情況下從背景星里分辨出來很難嗎?
何況火星亮的時候天狼都比不過它。
其餘四顆同理,這些行星年年在黃道面上上下下的,想不被注意到都不行啊。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
可是……在肉眼觀測中,行星和恆星最直觀的區別正是行星(幾乎)不閃爍啊。這五顆行星要麼在地球內側,距離不算太遠;要麼體積巨大,從地球看過去是五個圓面或弧面(雖然很小),本來就比恆星這種點光源(實在太遠)更能抵禦晴朗天氣的大氣運動。再加上行星的的亮度相當突出(包括水星),即便不觀測行星和恆星的相對運動,也能發現這五顆內側行星與眾不同。五個普通人在靜止人堆里走動或許會被忽視,五個明星級別的帥哥美女(或者韓紅,洪金寶這種胖子),穿上明顯不是大路品牌的衣服,就算是慢慢挪,也一定很顯眼。
北半球的天空中
所有恆星都沿著赤緯線,逆時針繞著北天極運動,整體呈現出一致的規律。
五個行星的運行規律與之不一樣,尤其有倆時不時逆行的,亮度還特高,長期看就發現不同了。
絕大多數恆星自行極小,例如自行最大的亮星之一大角,每1000年在天空中移動不過0.5度,僅相當於滿月的直徑,所以短時間內可看作靜止不動
而有五顆亮星與太陽的運動引人注目,它們永遠能大致排列成一條線,來來回回地運動,只要每天晚上都觀察一下它們的方位就能明白它們與恆星的不同之處
這條線就是地球公轉軌道平面在天球上的投影—黃道,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黃道與天赤道不重合亮度不同啊,顏色也有區別吧,出現在天空中的位置的規律不同啊,比如水星和金星挺靠近太陽的,木星的周期是一歲
打個比方,地上散布著一百隻死蟑螂,還有五隻在不斷爬行的,還閃閃發光的活蟑螂。你肯定一眼就能看見這五隻活的。
行星和恆星,最開始是針對人的肉眼來說的。在廣闊的恆星背景下,總有那麼5個星星以人類可以發覺的運動周期在運動。所以他們5個被命名為行星。剩下的都是恆星。
而且由於距離原因,他們還很亮,這幾顆行星的星等都是負數,而金星最亮的時候可以達到-4.9。不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首先,這五顆星星在最亮的時候,亮度都能進全天星星的前十。
其次,其他的星星相對於星座都不動,只有這五顆星在動。
第三,他們永遠集中在黃道平面上(從地面上看就是黃道線,就是白天太陽在天空中划過的軌跡)。
第四,別的星星都會閃,這五顆星基本不閃。(再亮的恆星也會閃爍,因為恆星是一個發光點,而行星在望遠鏡里就可以看到,實際上是一個發光面。)
這幾個特徵太明顯,常看星空的人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來。我小時候家裡沒有空調,夏天的晚上就在外面乘涼,只要幾天就可以發現其中的至少三顆。
行星之所以稱為行星,就是因為它們相對於其他星星來說明顯在動。
恆星能夠自然發光,且在天上的相對位置是相對不變的。就好比手錶上的刻度。
行星都是反射太陽光,一年之中不同季節在天空中相對於恆星的位置是變化的,好比手錶上轉動指針。
這是現在大家都知道的。那麼古人是怎麼發現行星的呢?
夜觀天象在古代是很神聖的事。人們夜晚仰望星空,慢慢的認識星空,還將天上星星的位置記下來,畫成星圖,跟地圖是一樣的,只不過星圖中沒有山川河流(銀河除外),只有星星。當然了,正如題主所說,古代沒有望遠鏡,星圖中的星星都是肉眼可見的,包括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星空中的恆星,比如大家熟悉的北極星、北斗七星、牛郎星、織女星等等等等,一年四季,無論什麼時候看,他們的相對位置都是固定的。比如,北斗七星始終是勺子狀,不會變成漏斗狀。
但是,人們也發現有五顆星星很奇怪,它們在星空中相對其他星星的位置是變化的。在星圖上標記下來的話,就是不同季節,其位置也不同,有一條固定的運動軌跡。於是古人將其分類為行星,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這就是古人發現行星的過程。
那麼,現在我們怎麼很方便的去認識天空中的恆星和行星呢?
這裡推薦一個非常好的軟體,google sky,非常不錯的一個軟體,拿著它就好比拿了一幅地圖,可以很好的認星星了,包括恆星和行星。目前有安卓版的,蘋果版的不知道有沒有。
比如夜晚天氣條件好的話,現在傍晚可以看到獵戶座及其旁邊最亮的恆星——天狼星。
獵戶座
圖中是獵戶座,一年四季,無論什麼時候,這些星星之間的位置是相對不變的,典型的是中間連成直線的三顆星星。
獵戶座旁邊的天狼星是天空中最明亮的一顆恆星,注意是恆星。
天空中最亮的星星是金星。天空最亮的天體是太陽,第二亮的是月亮,第三就是金星了。
有了恆星這些固定不變的刻度,行星就很好區別了,一年四季中行星相對於恆星的位置會發生變化。古人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區分了行星和恆星。
行星一年四季在天空中相對恆星的位置是變化的。比如,現在傍晚很適合看天上最亮的一顆星星,它是一顆行星,就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的金星,在傍晚出現叫長庚星,黎明出現叫啟明星。
金星很亮,很多時候被大家當成UFO,認為不是一顆星星。特別是傍晚出現的金星,大家吃完晚飯散步時很容易看到,出現在西邊天空中,特別明亮。
知乎上也有較多類似的問題,比如天上總是有一顆超級亮的星星 叫什麼名字呢?
google sky可以用來識別恆星和行星。
由於科技進步,現在有了人造衛星,這裡再告訴大家一個怎麼預測和觀測人造衛星的方法。
要預測觀測衛星就需要另外一個網站,這裡不止可以預測衛星,還包括發射衛星時殘留天上的火箭殘骸。
這個網站,Heavens-Above,是一個國外的網站,不過推出了中文版,很是不錯。上面有明亮衛星每日預報。
要在各位所在的位置看衛星,還需更改你所在的位置。
更改完所在位置後,點擊明亮衛星每日預報,能看到經過所在位置上空衛星或火箭殘骸了,還可以選亮度。
亮度數字越大,其實看起來越暗。
比如點開宇宙號1743,該衛星在天空中經過的路線圖就一覽無餘了。
圖中可見,衛星跑的確實比較快,10分鐘跑完整個天空。
根據天空中恆星的固定刻度,就能夠很好的找到衛星的路徑了。人造衛星是緩慢移動的,不像流星一樣,一晃而過。
該網站能夠看銥星閃光軌跡,空間戰軌跡。是天文愛好者必備神器。
好了,各位有時間開啟你的尋找衛星之旅吧。
當你預測並親眼看到一顆衛星飛過天宇時,而且還知道衛星名稱時,肯定會很興奮的。
古人很早就發現,每天晚上同一個時刻,絕大多數的星星(恆星)會出現在大致同一個地方(實際每天提早4-5分鐘左右),某些星星之間組成的形狀幾乎是不變,比如北斗星,獵戶座等。
在不變的大背景之下,要發現行星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先不論金星這種絕對的亮星,其他稍微暗一點的行星,只要他們的運行軌跡進入黃道星座的框架內,就很容易被人發現:星座內多了一顆星星,然後第二天又跑掉了,總之非常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
所以,只要持續觀察,5顆行星被發現是遲早的事情。
在中國行星為什麼叫行星
「行」星,ok?不是中國銀行的行
建議參與幾次貴校天文社的活動。印象里叫明光天文社?
恆星也在轉動。天球無時不刻不在轉動,只有北極星不動,其他星體都在動。但是恆星互相之間的位置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只有日、月、金、木、水、火、土7個星體(古人稱之七曜),相對於恆星之間的位置會發生變化,所以他們都是行星。且這些行星用肉眼就能看到。
我不是這個專業的,來瞎答一波。
曾今做過一篇托福聽力,時間久了並不記得是具體哪一篇。
裡面有一段內容就是professor在解釋為什麼人類會發現這些行星。
教授現在黑板上寫下了2,4,6,8,10,然後問了一個學生按照這個規律下面一個數字是什麼?
那個學生回答:是12.
下面教授就開始解釋:剛剛做的這個數列就是發現這麼多行星的原理,早期的天文學家雖然只能觀測到其中有限的幾顆行星,但是他們發現了這其中的規律,於是通過這些規律推論出了還有其他各種各樣行星的存在,並且這些推論在後來望遠鏡技術發展後都得到了證實。
行星自身的特點其他答主說的很全面了,然而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
古代人閑啊
古代人閑啊
古代人閑啊
入夜了沒電視沒電腦沒手機娛樂活動除了嘿嘿嘿就剩看星星了。
如果自古以來就有知乎刷估計五大內行星現在都還沒發現完。提一句,古時候確實有過分不清的現象,比如他們認為存在啟明星和長庚星兩顆不同的星星,實際上是同一顆,即金星
某種程度上來說,天文學起源於占星術,古代人類夜觀天象,都是憑藉一雙肉眼。早在古巴比倫時期,聰明的古巴比倫人就觀測到了金水土木火這五大行星,甚至還用他們發達的幾何學和數學記錄了這五大行星的位置和運行軌跡。除此之外,古巴比倫人還觀測記錄了黃道十二宮的位置並為其命名。我們現在沿用至今的一周七天的觀念就是古巴比倫人傳下來的,他們用太陽,月亮加上五大行星命名了這七天(如周日是sunday,周一是monday)還有我們現在用的時間記錄方法都是古巴比倫人確立的,古巴比倫人用的是六十進位制計數法,這也是1小時=10分鐘,1分鐘=60秒的來源,甚至一年有12個月也與古巴比倫的天文學有關。
ps:既然說到天文學,補充一點冷知識。我們現在所說的黃道十二星座與黃道十二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黃道十二宮是古巴比倫人對黃道十二星座的稱呼,在當時這兩者是剛好重合的。但是由於天體運動,幾千年過去,黃道十二宮的第一宮(春分觀測到的星座)白羊宮所對的已經不是白羊座了,而是雙魚座,所以說黃道十二宮是一個不變的機制,而其所對的星座確實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的。
遠古沒有霧霾
第一顆行星天王星的發現是西方赫歇爾啊,古人更早么?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代人定義行星為金木水火土,而不去定義北極星等等其他的為金木水火土呢,難道。。。。?
※如何認識夜晚星空中的星星,以及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