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研究天文學的大多不是天文愛好者?
天文愛好者是指,至少對88星座熟悉,並能分辨。野外觀測也知曉如何使用鏡子。熟知找尋深空天體的技巧。
有一次,天物方向的學師姐對我說,天文愛好者當不了天文學家。。。。
我瞬間怒了。我不禁想,沒有對神秘、美麗的天空的熱愛,天文學家之路又怎會走得長遠?
如果真是師姐總結的那樣,那如今的天文學家是因何而從事這一職業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提出是因為你對「天文愛好者」的定義太狹窄了。對星空感興趣、想把它弄個明白的人,我覺得都可以被稱為天文愛好者。
天文是個很大的領域,並不只是看看星星或者找找深空天體才能叫「愛好」。比如,也有許多人是因為對宇宙運行的機理感興趣才愛上天文的,只是他們愛好的方式可能不那麼容易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作為愛好變工作的群體中的一員,我的經歷和黃兄一致:我認識的絕大多數專業工作者,對天文的熱愛可以用「痴迷」來形容,只是角度各有不同。我作為學生最難忘的經歷之一就是看到導師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時像小孩一樣又叫又跳,這和目視愛好者拿大dob看無光污染處的M51或者攝影愛好者拍出一張APOD級的大片時的激動場面是一樣的,都是為星空而瘋。首先,天文愛好者的定義如果是業餘天文觀測的話你的問題的前提可能是有根據的,但我認識的絕大多數專業天文工作者都對天文和宇宙保有深切的熱愛,只不過角度和方式不同。
其次,為了成為合格的天文工作者,能力上的要求還是大於熱情的,而並不是所有的天文愛好者都適合將天文研究作為職業的;就像不是每個狂熱的籃球愛好者都能打NBA的也有人本身就是愛好者出身決定干一輩子天文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現根本沒時間外出看星星了(比如我。
每天都要寫代碼看paper,時間的分配大概就是這樣的:
所以,之前是愛好者的時候看的是望遠鏡里那一小坨模糊雲塊狀的星系,能隱約看到懸臂的相互作用星系,以及各種別人拍出來的真彩色星系,現在做為科研工作者看的是cosmological simulation里的星系,解析的分布函數sample出來的星系,以及疊加了無數contour和速度場分布的星系......
如果是搞觀測的話,雖然有機會上山,但大部分的時間也都是盯著電腦看,看看光譜拍的咋樣,天氣咋樣…… pipeline沒啥問題的話可以把相機架出去曝光一會兒,也可以拍個星軌啥的。然而如果你遇上個對觀測時間極其珍惜的導師的話就別想出去玩兒了╮(╯_╰)╭
不過無論如何,偶爾抬頭看看星星,還是能找回最初的夢想的。儘管每天都沉浸在「我快失業了」的恐懼中難以自拔,但至少我們做的還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啊。
/*最近負能量太多了,希望這條回答不會被老闆看到吧哈哈哈*/謝謝邀請!現代天文學的研究已經高度專業化,需要非常昂貴和先進的觀測設備,也需要系統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工作的訓練,所以業餘愛好者很難做出重要的貢獻。我們可以喜歡和愛好很多東西,但是成為那些方面的專家就非常困難,天文學也是一樣。
別的回答已經很好了,但是似乎都沒解釋為什麼天文愛好者當不了天文學家。
這點當然不是絕對的,我也認識一些天文從業者本身就是天愛,他們的入行往往是興趣驅動的。
但實話說,(我所接觸過的)天文從業者同時又是天文愛好者的比例的確不高,尤其是天體物理方向,大家都經過了系統的數學物理訓練,但恐怕大多對星座依舊一無所知。
如果簡單粗暴地給一個解釋,我想大概是,天愛所接觸的東西,星座也好深空也好,對於真正的天物研究(不太懂其他方向)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我們不需要了解這些就能做出很物理的結果。
此外,可能普通的天文愛好者接觸到真正的科研工作,也會覺得索然無趣吧,既不酷炫也不好玩,面對黑白終端操作海量的二進位文件的時間遠比處理色彩絢麗的圖像要來得多。
相比「神秘、美麗的天空」,我倒是覺得「看不到」的宇宙要可愛多了。當我看到漫天繁星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計算下它的兩點關聯函數。。。
第一點:如@小龍哈勃所說,題主對於天文愛好者的定義太過狹窄,誰規定只有愛好星空攝影,玩耍鏡子的才算天愛呢?整天對著恆星光譜流哈喇子為什麼就不是天愛?認不出獵戶但是痴迷裡面的恆星形成區為什麼就不是天愛?喜歡跑一跑simulation修改修改理論模型為什麼就不是天愛?
要知道天文不是只有觀測,還有理論,還有模擬,熱愛也不一定局限於眼前看到的星空。
第二點:天文圈子裡也確實有不少對天文不太感冒,只是把這當作一份工作的,但這在各行各業里應該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天文工作者相對比較少,在不明真相的群眾中看著很高端,不經意間會神化他們,併產生一種「你可是在做天文誒,怎麼能不熱愛這浩渺星空」的想法,把人批判一番,但實際上天文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都從業者來說,它首先是一份工作,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我們工作是不分貴賤的都是平等的,熱愛也好沉迷也罷那是自己的事,沒必要把這種想法強加到每個人身上。難道金融從業者就必須熱愛金融么?
「我不禁想,沒有對神秘、美麗的資本的熱愛,金融行業又怎會走得長遠?」
就我個人觀察角度來說吧,與北大青天會相關的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專業從業者之間重合度並不低,不過這大概是個特例。
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從業者的工作內容幾乎沒有重合之處其它答案也說了,我不再贅述,我再說另一個原因。
因為天文系是要考的,不巧有天文系的學校還都是不錯的學校,那麼競爭就不是在天文愛好者之間,而是在很多學生之間。天文愛好者必然為愛好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而考試時並不考慮你的愛好水平,至多給個自主招生,還是在成績過關的前提下,除了天賦過人的學霸,其他人並不能去學天文,那麼天文愛好者不能學天文,學天文的不是天文愛好者的局面就形成了。
高考如是,考研如是,工作亦如是。
學天文的還有不少出國黨,他們在國外會不會仍有愛好或仍學天文我就不得而知了。
多一句嘴,對於什麼是天文愛好者在天文愛好者圈子裡並沒有一個共識,往往會出現你不是真正的天文愛好者這樣的話,大概唯一就此的共識是天文愛好者是一本雜誌。每個星期去吃一次水煮魚,那是水煮魚愛好者,天天吃水煮魚,一天吃三頓,每頓吃完還得詳細記錄鹹度、辣度等等,就成了專業吃水煮魚工作者,不過你要問這個專業吃水煮魚工作者愛不愛吃水煮魚,八成給你一個白眼
好!有情懷!可以當天文方面的文學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詩人!
嗯
在天文愛好者之外還有天體物理愛好者嘛
這是名校冷門專業的高考分數和就業之間的差距造成的普遍現象。大部分天文愛好者高考考不上有天文系的名校或者接受不了天文系的就業出路。調劑到這個專業然後沒有太多計劃、習慣性本碩博一直讀下去的學生反倒會留下來。
愛好是一種不同於從業的事情,天文愛好也是如此。
就像很多人喜歡打牌,但是打牌從業是另外一碼事。很多人喜歡下棋,但是下棋從業是另外一碼事。很多人喜歡看書,但是職業書評或者寫書是另外一碼事。
天文愛好者,就我所知,其實具體也分愛什麼,有很多分類。所以這樣細分下去幾乎是引戰,因為總有人覺得世界上應該有個鄙視鏈。
所以如果我說一個喜歡下象棋的人不能成為很好的甜點師你會不會覺得很荒謬?是的,就是這麼荒謬,喜歡天文和天文從業根本是兩碼事。
喜歡天文,我覺得至少有,天文觀測,天文攝影,天文社交,天文科普,天文理論……諸多方面,很多愛好者兼具多點。比如我,好為人師,就喜歡搞科普,然而按照前面說的認識88星座我是做不到的,可能我還不算天文愛好者。
不過比較明確的是,天文從業好像確實不用認星。
我的觀點是通常不要從某一點「總結」出另外的有的沒的的特質。比如曾經有人說喜歡天文的人性格就如何如何,我看和星座性格也差不多。
Ps:我確實知道一部分從業者從某種角度鄙視愛好者。
何止是天文愛好者如此,無線電愛好者也沒多少成為通信專家,航模愛好者也沒多少成航天專家。
一般人把這些作為業餘愛好,搞到最後就是拼器材,說到底就是要有閑心,有錢,有關係(有些東西有錢沒渠道也買不到)。
更多的原因應該是科研方向的專門化吧。比如你現在問搞行星科學的@小龍哈勃 黑洞方面的問題人家也會尷尬的。
18到19世紀時候的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學家還沒那麼大的差別。那時候的天文學家乾的主要是搜索發現新天體、測定這些天體的位置,計算天體的軌道,和現在對比來看並不需要很多知識,這些活天文愛好者也都能參與。而20世紀是知識爆炸的世紀,天文研究已經不僅僅是測量天體位置以及計算軌道,更多的是有關天體的結構以及天體的演化。現在研究天文學在自己的領域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是行不通的。
所以我這連恆星演化在赫羅圖上顯示的路徑都還沒搞懂的菜雞還是老老實實觀星,以及沒事看看天文學史的資料(主要是西方近代天文學史)好了。
說實在的按照題主的定義,做宇宙學到搞的東西基本都是眼睛看不見的(太暗弱或者波段不對),自然和「天文愛好者」八杆子打不著。
當然我個人定義的天文愛好者和上面很多答主是一樣的,只要對頭頂這片星空充滿熱愛都可以是天文愛好者。就我本人來看我雖然沒有參加過什麼天文競賽也沒有望遠鏡(經濟條件受限。。。)但從08年開始裸眼+雙筒觀測認星座和看一些基本天文知識的科普讀物,於是確立了將來從事天文研究的志向。
但是對天上那些看得見看不見的東西的熱愛和好奇只是天文研究者的動力來源之一。能力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當今這種科研門檻非常高的條件下。
不過話說回來天文愛好者的門檻還是很低的,人人都很可以喜歡觀察天上的東西,就像人人都可以畫畫,學習樂器和寫文章。我想起上次太平洋東岸月全食的時候我住所旁邊草坪上充滿了人,不少還是有器材的。做天象觀測很多業餘天文愛好者甚至比專業天文研究者還要拿手。
漫談了一些個人感想,跑題有些厲害情見諒~
歪個樓
無意針對任何人
飛友界也有隻拍飛機 收藏機模 完全對飛機原理結構不感興趣的人
也有會玩點模擬飛行 不懂飛機操縱系統領航的人
但真正的民航從業人員…咳咳…
只能每個領域都有這種感興趣但不願意深入的人 只當興趣不當職業 容易入門不容易深入 畢竟航空航天、天文都屬於比較高端的科技領域因為這個
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丹麥天文學家和占星學家。1546年12月14日生於斯坎尼亞省基烏德斯特普的一個貴族家庭,1601年10月24日,第谷逝世於布拉格,終年55歲。1572年11月11日第谷發現仙后座中的一顆新星,後來受丹麥國王腓特烈二世的邀請,在汶島建造天堡觀象台,經過20年的觀測,第谷發現了許多新的天文現象。第谷·布拉赫曾提出一種介於地心說和日心說之間的宇宙結構體系,十七世紀初傳入我國後曾一度被接受。第谷所做的觀測精度之高,是他同時代的人望塵莫及的。第谷編製的一部恆星表相當準確,至今仍然有價值。
---摘自百度百科
為什麼現在研究天文學的大多不是天文愛好者?
因為天文愛好者現在還基本停留在16世紀天文學家的水平.
天文愛好者和研究天文學的關係, 可以類比於
速算愛好者和研究數學的
攢機發燒友和研究計算機的
園藝愛好者和研究植物學的
驢友和研究地理學的
兩者之間有關係嗎? 有那麼點關係, 但也就那麼點關係.
當你看到簡單的測不準關係就能推導出錢德拉塞卡極限時,你可能就不會再糾結於不會記誦「88星座」這種問題了。
推薦閱讀:
※星際爭霸系列中的蟲族到底是如何在外太空飛行的?
※引力波會對基督教產生影響嗎?
※如何向一個理科盲解釋平行宇宙?
※物理領域有哪些經典的笑話?
※引力波是橫波還是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