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不吃帶魚,如果有,是如何捕捉到的?

作為一種深海魚類,古人是如何接觸到帶魚的?


.
謝@周源老師邀,真光榮…

有人問我答案是怎麼來的,其實很簡單,百度來的……但是您去百度就百度不來,現在搜索「古人吃不吃帶魚」,最多搜出我這條答案來。那應該百度什麼?很簡單,百度古書。

但是古書浩如煙海,怎麼查呢?也許會有某人寫了首關於帶魚的唐詩,也許會有某人寫了篇關於帶魚的文章,還有可能史書里記載某年某月某日什麼什麼小國給皇上進貢兩條帶魚……不過這些都太零散,如果人品極佳的話可以靠撞大運的方式撞到。對於動植物,尤其是食材,一般會有兩種書籍會用很清晰的條目把他們列出來,一種是食譜,一種是醫書。有了這個方向,再查就比較省力了。

在清代的一些醫書中,有關於帶魚的記載,其中以乾隆年間趙學敏所著《本草綱目拾遺》卷十《鱗部·帶魚》所記最細,並且在條目中引用了許多其他書籍關於帶魚的記載

出海中,形如帶,頭尖尾細,長者至五、六尺大小不等,無鱗,身有涎,干之作銀光色,周身無細骨,正中一脊骨如邊箕狀,兩面皆肉裹之,今人常食為海鮮。據漁海人言,此魚八月中自外洋來,千百成群,在洋中輒銜尾而行,不受綱,惟釣斯可得。漁戶率以干帶魚肉一塊作餌以釣之,一魚上釣,則諸魚皆相銜不斷,掣取盈船。此魚之出以八月,盛於十月,霧重則魚多,霧少則魚少,率視霧以為貴賤雲。綱目無鱗魚條,獨遺此品,故為補之。

五雜俎∶閩有帶魚,長丈余,無鱗而腥,諸魚中最賤者,獻客不以登俎,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潔。
福清志∶帶魚身薄而長,其形如帶,無鱗,入夜爛然有光,小者俗名帶柳。 物鑒∶帶魚形纖長似帶,銜尾而行,漁人取得其一,則連類而起,不可斷絕,至盈舟溢載,始舉刀割斷,捨去其餘。
玉環志∶帶魚首尾相銜而行。釣法∶用大繩一根,套竹筒作浮子,順浮洋面,綴小繩一百二十根,每小繩頭上拴銅絲一尺,銅絲頭拴鐵鉤長三寸,即以帶魚為餌,未得帶魚之先,則以鼻涕魚代之,凡釣海魚皆如此。釣期自九月起至次年二月止,謂之魚汛。
朱排山柑園小識∶帶魚生海中,狀如鰻,銳首扁身,大眼細齒,色白無鱗,脊骨如篦,肉細而肥,長二三尺,形如帶,亦謂之裙帶魚。冬時風浪大作,輒釣得之。 為鯗,以致遠。

根據書中所記,是趁帶魚每年游至沿海(可能是產卵)時,釣上來的。
.


不是所有的帶魚都是深海帶魚。
在我國東海黃海主要捕獲的是白帶魚。
wiki上的描述

「本魚屬於外洋性洄遊魚類,常在晨昏時,游近沿岸追捕小魚,喜燈火,為貪食兇猛的魚類。」

最重要的是:

為高級的食用魚及經濟魚類,適合油煎或油炸。

wiki地址:白帶魚

我一個人吃掉過一盆啊一盆!


只要不辜負這個時代。就有養殖帶魚可以吃


人類還可以這樣···

圖片來自:
《人類星球》水下獵人的海底極限
視頻截圖···


哈哈,作為從小帶魚吃到大的人,看到這個問題,強答一個。

古人當然吃帶魚啦,清袁枚在《隨園食單》里就提起過帶魚:

帶魚,寧波有鮮者,內地則無。其長數尺,鱗色閃爍如錫箔然。以糖醋煎之,或用蘿蔔絲亦可。

明代的筆記中也有關於帶魚的記載,具體看這個:隨園食單


1. 學者真是啥都研究....這個學術文章比我們這些現學現賣的牛多了
糧食危機與明清以來東海北部帶魚捕撈

2. 補充@陳章魚 的答案,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卷十引《物鑒》云:「帶魚形纖長似帶,銜尾而行,漁人取得其一,則連類而起,不可斷絕,至盈月溢載,始舉刀割斷,捨去其餘。」帶魚的頭尾互相咬在一起。捕撈帶魚時,只要抓到一條帶魚,人們就可以像拉繩子一樣把帶魚拖到船上,等魚裝滿船艙後,再用刀把魚切斷,就可以滿載而歸了。
有點兒鐵索連環的意思啊。

3. 評論有人問,更早的古人咋吃帶魚?
帶魚最早記載見於明清。更早人是否偶有捕到,不得而知。


感興趣的請自行搜索上海交通大學,李玉尚、帶魚等關鍵詞,都是關於這方面的研究


近海就能釣到,帶魚,大連這邊叫刀魚。一般看到都是在水面飄著,剛釣上來的時候魚鱗特別亮,像鏡子一樣。


帶魚也可以上游啊。所以有時候還可以抓到不自爆活帶魚呢。


肯定吃啊。我小時候外公經常在長江里捕到帶魚,鰻魚,刀魚,還有白鰣魚(這兩種現在都是保護動物了),海白蝦等等。當然地處長江出海口,很多海洋的魚類蝦類會洄遊,下個網就能夠網到了!!!
網自己織。
最後外公不是專門捕魚的。捕魚僅僅業餘愛好。所以古人只要會在河裡捕魚,就可以捕到帶魚了。我們這裡買菜還始終分長江帶魚和海帶魚兩種……
沒有想到這種問題還可以正兒八經討論一番,果然我中國地大物博啊~~~


推薦閱讀:

馬肉能做料理嗎?味道怎麼樣?
蝦頭部裡面的是什麼東西,可以吃嗎?
必勝客貴嗎?
正常飲食蛋白質過量怎麼破?
中餐是既不環保又不健康的「垃圾食品」嗎?什麼樣的餐飲才算是健康又環保呢?

TAG:飲食 | 海鮮 | 冷知識 | 魚類 | 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