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遊》有科學或技術硬傷嗎?


在拍這個片的時候,第一個宇航員上天才6,7年,缺少確切的資料尤其是影像資料,所以很多場面看上去不太對頭。
最典型的就是太空看地球,現在大家都知道是彩色的,但是當時的人以為大氣散射會降低飽和度,所以地球的圖像是黑白的。
另外就是在月球上的運動姿態,因為當時還沒人登月,所以月面行走只能用慢慢走來代替。比較失敗的是到了月球基地里所有人都開始正常走路,彷彿有了反重力裝置一樣。

有一些經常被人認為是錯誤的細節,實際上是對的。
比如宇航員脫了宇航服在太空行走,NASA在實驗中曾經出過這樣的事故,宇航員過了一會兒就失去了意識,但是並沒有受傷。所謂人的血液會沸騰是胡說的,因為人的皮膚就是一種宇航服。

當然木星任務後半截是純奇幻了,就不要追究了。

順便一提在第一個太空鏡頭就已經出現了中國空軍的「林彪號」空間站。(我惡搞的你們不要在意)


其實最大的硬傷是人類自己。
我們沒能在2001年之前建立月球基地,直到現在也沒能登上木星。。。


應該是2001年人工智慧水平造不出Hal9000吧。。。


說一個不算硬傷,是導演為了畫面效果有意為之的細節,但實在太不科學了。那就是神奇的--------空氣成像術!

從此以後基本上只要有演員面對著顯示設備,臉上就會被印一堆花,製作再嚴謹的電影也不能免俗……


最大的硬傷就是標題太樂觀了,2001年的航天技術遠沒有片中那麼先進。說得嚴重點,21世紀的航天技術和60年代的航天技術沒什麼本質區別。說穿了都是拿化學火箭噴上天(包括太空梭)。

=====

其實這是一種悲哀。1968~2001, 33年的跨度,一項技術應該有天翻地覆的變化。想想33年前的計算機是什麼樣子?如果宇航技術的發展速度和計算機技術一樣快的話,人類現在至少可以進行載人行星際旅行了。


大概是名字吧,叫《2100太空漫遊》,或許我們會少些慚愧。就咱國人來說,真不敢相信是將近五十年前拍出來的,咱們現在都還出不來這樣的科幻電影。就人類來說,電影里的場景到2100年還真不一定能達到呢。


有個在失重的飛船里用紙杯倒咖啡的場景,後來好像被剪掉了


他對NASA有引導運用。具體的可以看看序言


以上回答都不是科學硬傷,庫布里克極其苛刻的要求不允許一點點細節的失誤,這部是68年的作品,那個年代能做到這樣簡直是驚為天人。
至於說人工智慧在2001不足以達到那個水平的,請問你造這片子是根據小說原著拍的么?又不是編劇自己YY的。科幻小說拼的是想像力創造力並不是可行性。。。一切都要符合實際還談啥科幻。
當然這不是純粹的科幻片,是非常晦澀的哲學電影,不然你怎麼解釋黑石的存在?解釋那個巨嬰?
討論科學硬傷,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除了到月球前的那個經典的環形空間站產生的重力 眾多小艇沒有解釋為什麼會有重力(加速度)e.g 月球上開飛船去調查石板 月球那個很小的「重力」 真的東西不會飄么


比較明顯的應該是月球地貌的表現吧,月面的地勢比觀測到的平坦。


最明顯的科學錯誤是用旋轉裝置來等效重力,實際上並不可行,科里奧利力的影響是不能忽略的


推薦閱讀:

人類文明最有可能被什麼毀滅?
火星和月球哪個更適合成為人類第一個外星永久殖民地?
今天是2015年6月22日,EVA中的使徒今天來襲了嗎?為什麼?
有哪些至今無法解釋的氣象事件?
宇宙中真有外星人嗎?

TAG:科普 | 科幻 | 2001 太空漫遊(電影) | 斯坦利·庫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 太空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