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子女家庭(如丁克等)如何妥善地安排晚年?

不是說錢的問題。是說身體問題
比如其中一個病倒了。那麼照顧起居帶著去醫院之類的對於相同歲數的另一人來說比較不現實啊,畢竟不是年輕人的身體,跑來跑去身體吃不消。敬老院又怕會出現虐待老人的情況。
如此怎麼安排呢?
此問題區別於:單身和孤寡無子女老人如何妥善安排晚年?
相關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82911


碰到和專業相關的題目又可以說上幾句了,作為幾個丁克教授的學生也表示可以一答。
【我不是專攻養老的學生,我的答案被學習好的同學說為Common Sense,哎。我的強項是Social Welfare,嘿嘿】

我的想法和各位盆友們相似,不外乎那幾種方式,但是我講出來的內容可能會有些許差別:
1、攢足夠錢,選擇不錯的養老院或社會服務成熟的地區享受養老服務(包括養老院、日間照料、居家養老等模式)(中國的公立養老院其實不貴,深圳的一個月才1000-1500左右,賽馬會在深圳建的養老院也是4000-6000這樣。足夠的錢並不會是很多,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搞到養老院的床位。);
2、攢不了那麼多錢就鍛煉身體,和親戚的後輩或者一些晚輩朋友打好關係。

一、什麼地方有不錯的養老院或成熟的社會服務呢?
因為自己身在廣東,所以首推香港,香港的社會工作體系健全,養老、臨終關懷服務成熟,其次是深圳和廣州,這倆城市的養老服務都是按照香港模式建立的,所以能讓老人相對的安享晚年。其他地方例如東莞、上海、北京等也有不錯的養老院。如果有能力能移民泰國、新加坡、歐洲就更不錯啦,美帝要看移民的地區。

二、如何選擇呢?
我們可以提前去參觀不同養老院,我在走訪數間不同檔次的養老院後我發現通過觀察老人的眼睛就能知道他們在這裡過得快不快樂,快樂的老人眼睛是有光的。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地方是在某大陸城市的養老院(因牽扯到具體案主特徵,遵循保密性原則),在那裡我見到一位患有失智症的老奶奶/老爺爺到處跑,他/她已經不會說話了,但他/她會面帶笑容的對我們發出我們聽不懂的聲音,雖然我不知道他/她的真實想法,但我覺得他/她在那裡過得很不錯,那裡的其他老人見到我們來參觀都會主動打招呼問好,這點是很不錯的。
我認為不能讓老人安度晚年的養老院呢,是一間珠海的養老院,當我一進去的感覺就有些壓抑,大部分老人都是面無表情的坐在那裡,看到外人也毫無反應,一間養老院200左右的老人只有不到20個左右白天吃晚飯會打打麻將、做做運動,而該養老院的基礎設施比較差,健身器材大部分都生鏽了。最讓我吃驚的是,這間養老院每周都會去世兩到三位老人,反正我老了是不希望近這樣的養老院的!
我覺得我奶奶現在待的養老院就不錯,在深圳,這個中秋節我和父母去看我奶奶,想說我們晚上一起賞月吃個團圓飯吧,我奶奶說不去,晚上有娛樂晚會她要上台唱歌,於是只能改到第二天。還有一次是我奶奶參加養老院舉辦的現實版麻將連連看的時候,平時我去看奶奶,她都希望我陪她久一點,但那次去的時候她你們沒事就先走吧,我比賽呢,別打擾我……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養老院成功的標誌,它能給老人很強的歸屬感!
深圳現在有另一種養老模式是你在某種養老院里一次性交夠幾十萬,給你一套房子一直住到你去世,享受公寓式的養老,不過這方面我了解的不多,可自行了解。
而香港的養老院可以參考劉德華主演的《桃姐》,很真實,我覺得一般大陸人習慣不了狹小的空間。

三、少數派選擇
因為有些敏感我就少說點,基督教和佛教的一些地方,如果符合一些條件,你就可以讓他們安排你的後世,具體請去各個宗教場所了解。當然,能有此待遇的人不多。

四、關於如何保持健康。
我們所學最關鍵一點就是:千萬要預防得失智症(老年痴呆症,測量方式之一MMSE,http://zh.wikipedia.org/wiki/簡短智能測驗)!!!如何預防,有的老人選擇下棋、打麻將、做算術題、背古文等等一切能鍛煉腦力的事情,不要沒事就睡覺,少看電視。雖然說老人經常忘事是失智症初期的表現,但這是不能避免的,只要鍛煉得當,可以不繼續向下一個階段發展。上次我因肺炎住院期間,我旁邊就有個失智症老人,忘事忘的非常快,不僅年輕時做什麼工作都想不起來,輸液期間一旦家人疏忽,就會自己下床說我要上廁所,然後就把針扯到了,住院期間把手背扯腫兩次,看著就心痛。
腦力說完說體力,不得不說氣功是一個很好的健身方法,我們所熟知的太極就是氣功,我所認識的兩位練氣功的長者現在都100多歲了,而且生活基本能自理(iADL和ADL測試結果優秀),還有就是香港流行的八段錦等等,其餘的方法就是各種網上的飲食保健、運動保健等等。


五、有人會說養老院沒有位怎麼辦?
是的,中國政府未來所計劃的只是先建設滿足20%老人的養老院數量,所以人滿為患的情況現在就有了,還好中國開始引進香港的另一種模式,日間照料,對於沒有患有失智症的丁克長者可以選擇這個。具體模式是,白天長者自行前往社區服務中心或者日間照料中心,會有專人照顧飲食及做活動,晚飯後自行回家休息。如果再沒有請假的情況缺席,日間照料中心會主動尋找你的下落。

我說的這些方法不僅僅對於丁克家庭適用,對於子女無法妥善照顧老人的情況也會有些幫助。
有問題歡迎發問,說不定我還能吐點東西出來。

—————————————更——新——一——下—————————————
對於題主擔心的養老院虐待的事情,一二線城市的養老院很少出現了,當然為了避免小几率事情發生,還是建議在退休或者退休前實地考察好附近的養老院,你自己會告訴你哪家養老院適合你,接著就要開始著手排號了,現在深圳養老院一般要排五年,供不應求,不要擔心找不到,先下手為強!!真心建議退休就先找好養老院,最好別在家,以免老兩口遇到突發事情搞不定,像香港社會服務比較發達的地區,也發生過老伴兒為了照顧生病的老頭而累死的案例,結果就是在無人知道的情況雙雙在家去世。現在的養老院模式越來越好了,大部分可以當做公寓居住,有些新建的直接就是按照公寓模式建的,想出去旅遊就出去,想回來就回來。還有如果出去旅遊我建議去福利高的地區旅遊,例如泰國、新加坡、歐洲等地,這樣除了突發事情不僅醫療體系完善,價格還不貴。
萬一(我不是烏鴉嘴),還沒進入養老院,就有突發事情,例如重大疾病,先住院是不用說的,然後去養老院申請全護理床位,中國現在大部分養老院對於特別有需要的長者是有優先政策的,而【特別有需要】是通過各種評估的出來的,各地政策不同,不詳說,還需各位自行去了解。

我覺得關於養老方面的知識平時多收集收集是完全有必要,例如自己所在的城市又建了幾所養老院啦、中風之後如何康復啦等等。也可以多看看國外的案例什麼的,對自己絕對有幫助。這就像我們職業發展計劃的老師所講的一樣:「雖然我們現在不知道我們所掌握的技能對未來有什麼幫助,但是我希望你們要相信在未來他們都會有作用。」人生也是這樣的,誰知道你現在討論的東西對以後有沒有用呢?

有人說誰知道幾十年後會發生什麼,現在計劃有什麼用。我認為世界是一直在變的,但是我們所選擇的精神是不變的,就像另一位知友答案里的保育員一樣,說大一點她是選擇了一種奉獻自我的精神來生活的,說小一點她僅僅是完成了一個社會成員應該做的事情,我相信這樣的人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會有人來幫助他/她照顧他/她的,有何懼焉?(我是相信因果的)
—————————————————————————————————————
有知友建議買一份好的人壽險,對保險方面我不是很了解,大家可以通過其他渠道了解一下。


P.s. 我那些丁克教授估計以後都進有臨終關懷的養老院安享晚年,他們很多盆友都是專業研究養老服務的(有一位教授是一所養老院【可能是大陸最好的養老院】的負責人),不會虧待他們的。


樓主想說的其實是:隨著年歲增長、身體機能日漸衰退後,如何體面而有尊嚴地活在我們這個艱難的星球上。
這雖然是個老年問題,但應該從現在就開始有所規劃。畢竟他日之果,緣於今日之因,準備得越充分,往後的問題越少;雖然萬事難免意外,但有所準備總好過束手無策。所以,我們不要單看晚年該怎麼過,而該看現在的你對自己設計了一個怎樣的晚年。
個人感覺當晚年遇到生活自理難題時,跟丁克不丁克關係不大,誰能保證孩子就不虐你不煩你了?而且這時候不單是能否得到妥善照料的問題,更嚴重的是生活反差造成自我認同失落的問題。這裡提供一個類似的片子,超虐、慎入你執意要看我也不攔:愛 Amour(豆瓣)

轉回到題主提出的命題。我們來分析人到晚年會遇上什麼情況,這樣的情況該如何應對

第一、身體的日漸衰退,很多事情逐漸力不從心,突發性疾病帶來的健康毀滅風險增大
關於這個我們能做什麼呢?我覺得最可行的是:從現在起好好鍛煉你的身體,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了解基本的生理保健知識以及定期做全面體檢。(別笑,咱是在認真回答問題呢
雖然健康的身體並不能保證你不癌、不癱瘓、不中風、不阿爾茨海默,但至少能降低你遇上這些事件的風險,也能在你的伴侶不幸遇上這些倒霉事兒的時候,你能更從容自如地去應對。體檢更是防微杜漸,如果能在初始就能解決的問題,一定不要拖到最後來後悔。
萬幸這些災難都遠離你了,健康的身體也能給你帶來更豐富更有質量的晚年生活。所以,向著夕陽奔跑吧少年!為了以後能提菜籃上五樓不喘氣。

第二、大量空閑卻不知如何利用的時間,由此而衍伸的失落抑鬱
雖然等到我們退休也許是要65或者67歲,但只要你活得夠長,總能熬得到。當從每天8小時工作中解脫出來,在與暑假、寒假久別三十多年後,遇上退休大姐,你也許早就沒了當年遇上寒暑假姐妹們的雀躍,只剩巨大的空虛與不適。關於這點,我的預備措施是:培養自己長久的興趣和愛好,將工作與生活分開
以我觀察來看,退休後,大多面臨的是社會身份的落差,在工作、家庭、生活中價值體現的空缺。這時候需要有一些個人愛好來彌補,從中得到自我滿足和慰藉,得以享受人生最後的悠閑時光。至少現在的我覺得這樣才是正常的晚年,帶孩子做飯什麼都是邪道啊邪道。
曾經和小夥伴閑扯時說過,我不是一個很快的人,但我每年總要學兩三件好玩的事兒。也許我現在不是一個牛逼的人,但三十年後我一定會是廣場上最牛逼的大爺,隨便找個老太太跳舞,她們都臉紅心跳難以拒絕。大概就是這麼個理。
要牢記在工作、家庭之外始終要有自己的生活。那些年為了所謂遠大理想,聽從「以後再說」、「到時候再來」的荒謬言論所放下的愛好,都有誰回頭拾起來過?now or never,奏是這麼簡單。

第三、親友圈的日漸凋零以及隨之而來社會的脫節感與孤獨感
人都到了這把年紀已經不是比誰誰錢多,誰誰孩子出息或者誰誰又出人頭地,而比的是誰走在先誰走在後。這種不可抗事件真是無能為力了。所以只能真心對待每一個值得的親友,別留遺憾,心存懷念,哀而不傷,是為道也。
另外,保持年輕的心態也很關鍵。雖然我們總在說不要老去,但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總會不自覺固化已有的觀念,當這種觀念固化為定勢時,就是老了。所以,從年輕時就要抱著開放包容又好奇求知的心態,來對待世界,五十年不動搖。既然你對世界的認識是新的,你總會交到可愛有趣的年輕新朋友的。
當你感覺孤獨的時候往往是因為你將自己與世界隔離。你對世界的成見與不寬容阻礙了你與環境的交流。所以,別端著,該放下時就放下。你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生活,生活就會給你什麼樣的回應。你以哪種面貌示人,自然會有同樣的人找上你來。誒,好像扯遠了,下課下課。

第四、錢錢錢錢錢錢錢
雖然,題主說錢不是問題,但錢真可能是個大問題。隨著年歲的增長,你的收入源在降低,而面對不可預知風險的花銷在上升,這時候,如果沒有良好的持續性收入保障的話,就算不是捉襟見肘,也難免對未來惴惴不安,從而使你無法坦蕩地生活。關於錢的問題,不是通過搶銀行來解決的,只有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有計划進行投資型儲蓄
養老金這事知道有就可以,別太真,今年能提以房養老,難保幾年後不提以腎養老,以角膜養老。所以合理自主地有計劃有步驟進行理財投資是很重要的事情。關於錢生錢的問題,知乎一下你都知道了,這裡班門弄斧容易被吐槽至死。

最後,我們來隨便展望一種理想化的養老模式:高端型養老社區的建立。一種溫馨舒適、設施健全、服務到位、有著志趣相投、相看不厭的友鄰……雖然想像力比較有限,總之就是一個沒有熊孩子沒有惡大媽有美麗小護士有可愛女僕可以吃法式大餐可以睡大床套間可以隨意娛樂的五星度假酒店模式。理想化模型就是:四重唱 Quartet(豆瓣)、涉外大飯店 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豆瓣) 里的背景設定。
有沒有大佬願意投錢搞這個的,真能做成,我覺得以房換房也會擠破門檻的。嗯,點頭。

最後的最後,體面而有尊嚴的活著是個很重要的基本人生命題,我們應該立法通過安樂死。(感覺說完這句後會被噴……

暫時就這些。


已經不止一個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了,大概是看到我幾次在知乎上秀我兒子的照片,覺得我是會堅決反對丁克這種做法吧,希望我能有理有據的說一下,好吧,我就簡單表達一下觀點,但是,我要說但是,我怕是要讓邀請我的人失望了,我並不反對丁克,儘管我結過婚也有兒子,但我始終覺得,我要不要孩子,與他人何干?這是自己的事情好么。

坦白說,在我當爸爸之前,我也是有丁克的打算的,我覺得養孩子太辛苦。但架不住當時老婆又哭又鬧,加上父母也勸說,理由也無非是養老、人倫之類的,想想也覺得有道理,於是就辛勤耕耘了兩個月,十個月後就當爹了。當爹這幾年,我覺得雖然辛苦,但寶寶健康聰明可愛,還是很值得我一切付出的,每次給他講故事,哄他睡覺,帶他出去玩,晚上看著星星講星辰大海的故事,嗯,那真是很幸福很幸福,因為我小時候沒有能擁有的事情,我至少讓我兒子擁有過,算是夙願得償。那種滿足感無法言表,而且我兒子也很喜歡這一切,雖然我不能經常陪他,但每次他抱著我的脖子親我,要我再講一個故事的時候,真是很高興。

但有兒子的幸福,並不能掩蓋養兒子的辛苦,爸爸這兩個字不僅僅是幸福,也是責任。從兒子還在娘肚子里的時候,我就要操心,胎位正不正,有沒有唐氏綜合症,葉酸夠不夠,分量夠不夠,過了預產期又要著急怎麼還不出來,出生之後又要查聽力,眼睛睜不開又要擔心是不是發育不完全。幸好老天保佑,一切都好。而且這一切都只是開始,未來他還不可避免的面對各種各樣的潛在風險,其中有很多是我不能控制的,坑兒子的蒙牛,馬路的汽車,不懷好意的陌生人,襲擊幼兒園的精神病,變態的學校老師,趾高氣揚的富二代……嗯,總之我們眼前所見的這一切不公平,他未來都要面對,我有能力都保護他么?我拚命提升自己,積累財富,但也不能保證。我們的下一代集體面臨著分化更加懸殊的環境,這是國家和社會應該給下一代的保障,現在都要身為父母的我們來承擔,太TM辛苦了!雖然我選了這條路,我不後悔,但我深深理解不選這條路的人。我在克拉瑪依生活十年,大火那年我剛剛搬到石河子沒多久,那些有孩子又一夜白頭的父母太慘了。前些天看到活活餓死在家的兩個小女孩,我又差點失控。這個社會對下一代這麼殘酷,我都有些後悔生出我的孩子來,讓他面對這麼多的辛苦。所以,假若自己有權利選擇,那麼選擇不要孩子有啥問題么?就算@葛巾 姐不要孩子,但她清楚後果,自己承擔,自己做安排,有啥不可以么?那關別人鳥事啊?生了孩子誰會幫著養么?如果不幫有啥權利指手畫腳?你又不操心生了之後的事情!站著說話不腰疼!

至於那些說什麼生了孩子為養老的觀點,我就只想說一個呸字。如果你把孩子當一個投資理財的結果,當一個為了個人退休福利保障的產品,那換做我,我寧可不要被生出來,這麼功利冷血自私的觀點,還好意思在這裡理直氣壯。不要說什麼養兒防老天經地義。當你剝離開身為父母的責任和幸福,僅僅談投資和收益的關係時,作為一個有自由意志的人,我不接受這種把人當產品的想法。坦白說,我父母就有這樣的想法,以至於我至今和父母關係不算好。他們不尊重我的意志和選擇,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受這麼多折磨,最後還要我感恩,我真做不到。做父母是不容易,但這是父母的責任,而責任是不能要求回報的。在我而言,雖然我有兒子,但我不希望他來給我養老,我要他做的就是等我老了能來經常看看我,和我聊天,而且我還要與時俱進,和他聊得到一起去才行。人是平等的,誰也不欠誰多少。既然我們希望獲得下一代的尊重,自然也要先尊重下一代的意願才行。否則你現在看你父母成天叨逼叨有多煩,你自己將來就有多煩。

我對丁克這個行為唯一略有擔心的是,如果這個做法成為主流,那顯然社會的傳承就會中斷,會出現很大的社會問題,如果有人從這個社會學的角度來反對丁克,我倒是要贊成一下的。但現在這個行為並未成為社會的主流,遠遠沒有達到威脅社會存續的地步,也沒人高屋建瓴到社會學的這個角度,所以我完全不擔心,也不反對。

最後說一句,丁克這事,說到底是婚姻內兩個人的私事,人自由的選擇。對別人的選擇指手畫腳,冷嘲熱諷,言語不善。這種說事的作風我不認可。若誰這麼對我,我就一個字:滾!

===============理性的四環路==========
寫完讀了一遍,發覺有些跑題,雖然是出了一口悶氣,但對題主的問題並無太多幫助,故此補上一段。關於丁克家庭如何安排晚年。
丁克家庭晚年面對的問題無非是兩個方面:物質上的保障,精神上的慰藉。
對於第一個,我不想說什麼廢話了。養兒了就能防老了?這年頭的「啃老族」是怎麼個解釋?這個和有沒有孩子無關,而在於自己如何安排理財,量入為出。假若你越活越老卻野心越來越大,今天想去巴黎購物,明天要去加勒比日光浴,這種老中二養什麼都防不住。不如早點先把自己的腰包搞起來,先做美國人,別想著做美國人的爹了,你兒子活得那麼累你忍心么?有沒有孩子,像葛巾姐那樣做好理財都是必要的,要不就可勁折騰,在退休之前先把自己搞成富翁,再找個年輕姑娘生個孩子也來得及(請注意,這不是鼓勵做陳世美)。
精神上的慰藉,孩子當然是重要的一個來源,但不是唯一的,我和父母現在每天的交流並不多,最多是一起吃飯,去超市購物,間或聊聊他們的當年往事。他們覺得已經很幸福了。其他時間就是電視、連連看、切水果……我爹是黨員,又是老警察出身,社區還動不動要老同志發揮餘熱去給保安講課傳幫帶啥的,有時候還嫌我礙事,我覺得我出差很久他也活得挺好,只要我每天電話報平安。所以呢,先給自己找到精神的寄託和方向才是緊要的,否則老了的話,兒子能哄你多久啊?那麼老中二,不肯與時俱進,一味要求孩子盡孝來哄開心的人,聽過久病床前無孝子這話么?葯不能停啊,切勿放棄治療。


準備丁克的路上

有時候,我覺得,子女真的能夠保障父母的晚年么
或者說,父母真的忍心希望把自己晚年所有需要的所有經濟來源,照顧精力,都讓子女來承擔么?

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雙獨家庭有四個老人,老人們到了該養老的時候,我們也才剛剛進入壯年,如果假設我們是丁克的,沒有養育小孩的巨大精力和經濟負擔。就四個老人也會活活累死我們。如果他們正巧是赤貧的一代工人階級的話。

丁克不丁克,其實和有沒有子女,個人認為,差別不大。老人自己有大量的經濟後盾,有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有清晰的思維和處事方式,晚年不會差。
老人自己兩口子沒有錢,那麼有一個有錢的子女,當然幸運的晚年也不會差,可是,沒有錢勢權的父母,要獲得一個有錢的子女的幾率,真心不大了。

就算是沒有丁克的,我的普通的工人階級退休父母,有我這樣一個獨生子女,我又能回報給他們的晚年多少照顧呢?我又能從我辛辛苦苦一窮二白白手起家的奮鬥里,拿出多少精力,時間,和經濟,去安撫他們的晚年呢。
說一句孝道的話,容易,做起來,很難。

養老沒有保障,想靠子女。
而如今子女的安居樂業都沒有保障,能靠得了多少呢?

生孩子,可以,請不要為了養老保障去生。否則,這才是最自私的中國父母。
養孩子才十幾年,反正一句話,我們給不了你更多更好的教育和前途機會,一切靠你自己了。
回頭養老可是幾十年,而且是無限投入的經理和巨大的經濟消耗,還是一句話,父母沒有能力,你看著辦吧。

我不想做這樣的中國式父母。所以丁克不丁克,我認為,和養老,真心是兩個話題。


這個問題很奇怪,因為你說的這些,有子女也同樣做不到。古話有雲,久病無孝子,如果你生病長期需要照顧,想要讓子女承擔這個責任的,這根本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不但如此,這同時還是一種自私,因為它大概率毀了子女的前途跟事業。

所以,雖然我有孩子,但我從來沒指望孩子在我生病的時候能夠擔當長期照顧我的職責——也許你們很多人不信我說的話,但真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們就一定會明白,這件事情發生的幾率比想像的要低,指望這個孩子能夠無怨無悔的照顧你生病,跟把買彩票當作投資其實沒本質區別,那都極度的不靠譜。

丁克家庭的問題,並不是養老問題,而是精神層面的。無論是選擇生或者選擇領養一個孩子,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勇氣,因為養大一個孩子是一種非常大的責任,一對勇於共同承擔這個責任的夫妻,從平均的角度,更容易白頭偕老,這就是我說的精神層面問題。

養大一個孩子,這本身就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修鍊,這個孩子的價值絕對不是給你養老(那是極端自私的),而是證明你曾經存在的價值。


謝不邀。我是丁克。今年28歲。
說一點我對這個問題的想法,關於身體以及其他方面可能會產生的問題。

一、最初的思考:錢
雖然題主說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身體(醫療養老等)的問題——但是這些身體問題歸根結底也是錢的問題啊。
所以,當我最開始決定丁克的時候,我認為妥善度過晚年的核心問題是錢。或者說,你的晚年有多妥善,取決於你有多少錢(收入)——為此,我進行了測算:當你退休時候,用以下財務標準來衡量,從上往下代表著你晚年的從低到高的妥善程度:
1)你的積蓄,和晚年固定收入(即退休金、商業保險、不動產收益、金融產品收益等),可以支撐你的日常所需,或足夠你正常生活到死——以目前的北京為例,需要大約總值為150萬元。達到這個標準,你和配偶可以活下來,但是一旦遭遇重大疾病或事故將會有個很糟糕而凄慘的結局。而且隨著你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也將滑向一個凄慘的結局。
2)你的收入總值除了滿足上一條之外,還另外富餘一筆晚年醫療基金(醫保的金額可以計算進去),可以讓你和配偶在一定金額範圍內,用於治療晚年帶來的各種疾病。如果超出這個金額,則應果斷割肉,因為你沒有子女來幫你想這個問題,要自己先想好——以目前的北京為例,你需要從退休到死這段時間內手裡有大約400萬元。達到這個標準,你可以比較從容地面對晚年各種疾病,雖然最終免不了病死但不至於因為一點小病而凄慘而死,但是同樣,隨著你生活能力的喪失,你的財務和治療計劃仍然會慢慢出問題——因為沒有子女來無償照顧你。即使在有親戚後代的情況下,晚年生活出差錯的風險仍然很高。
3)為此,你需要額外一筆找人照顧你生活的基金,這筆基金首先要能夠負擔起你所能滿意的養老院服務,其次要能夠負擔起在你生活能力下降過程中一個出色的生活助理的工資,再次要能夠在出現問題的時候砸暈某個年輕人一定能幫你料理後事,具體細節規劃很複雜我不展開說了,總之,你的養老基金現在漲到約800萬元了。但是不確定性和風險仍然很大。
4)當在國內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的時候,你需要你的養老基金可以在你還走的動,腦袋清楚的時候有實力直接對接國外的解決方案,就我所知,很多國家對於孤寡老人的撫養關愛環境是很好的,你所需要的,只是成功地對接上他們的解決方案:這個數目有點不好計算,但是保守地估計,你需要大約2000萬元的養老基金,這個數目可以確保你可以找到移民並安度晚年的國家。

以上這些測算標準,是建立在如果明天你突然就60歲且退休了的假設上的,對於實際情況而言,通貨膨脹、退休前遭遇的重大疾病和事故都會帶來額外的風險,但是基本上來講,當你目前財產達到第三和第四個標準之間的時候,你可以比較放心地開始丁克,不需要太擔心你晚年的身體問題。

二、深入的思考:生活方式
在深入思考這個問題許久之後,我的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因此忘了我上面說的吧,那完全是扯淡。因為這是充分不必要條件,並沒有很多人在剛結婚的時候就能拍胸脯說「我的錢夠我花到死」。
那麼怎麼辦呢?
我認為,作為一個丁克,需要和正常人有些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因為正常人在面對自己的晚年時候,大體是這樣想的:當我衰老,我所付出給我的孩子的,將給我回報,我將享受家庭成員給我的關愛,用以對抗我的衰老和疾病:讓他們去操心我,而讓我妥善地老去,死去,正如我的家族千萬年來所運轉的那樣。這大概是一個正常人在晚年的生活方式吧。

而我無法這樣思考,我的客觀條件不允許。我必須有一個能夠讓我在沒有後代的情況下仍然善終的生活方式。

回到我最初的選擇:為什麼丁克?

因為我選擇不以一個家族的存續與擴張,來構成我對抗衰老,對抗世界的城堡圍牆。
我拆了牆,就要擁抱世界。正是為了擁抱世界,我才拆了牆。
我丁克,是因為我覺得,世界比所謂的家族重要,血脈不是交心與忠誠的唯一理由,我想要探究的這個世界,這過程該是將心比心的,如果我老去,卻除了愛人沒有人與我陪伴,那我拆這堵牆又有什麼意義呢?
寫到這裡我想在心裡感謝很多人,因為他們讓我知道,有天我老去或者死去,我不會孤單。
或者,我從來孤單。

三、最終的思考:生死觀
我將如何面對我的死亡?
如果我的死亡不是突然來臨,而是一點一點地將我的心智、體能和生活瓦解,生命漸次崩塌,我又將如何面對?
這是不僅丁克,而是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的兩個問題,只不過正常人將更多的精力投入了家族的存續,將面對和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過程更多留給了自己的後代,所以可能放在這個問題上的思考沒有我多。

我的思考結論是:自己的生命和死亡,或快速或緩慢,與我的家族有什麼關係呢?與關心我的朋友有什麼關係呢?與我的錢財又有什麼關係呢?——即使你有這些,你還是要死的。

知道自己必將死亡,也知道自己必須直面死亡的過程,促使我更多地思考:生命該如何。


做一場曠日持久的投資,在人世間構建一條虛無徒勞的血脈連接,這不會讓你更好地活,也不會讓你更好地死。

因為怎樣活和怎樣死,一直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而我要像煙花綻放一樣活,每一天。我能做到如何,我便如何。我得到什麼或者沒得到什麼,我都如是。在這個生死觀之下,有沒有靠譜的後代照料我的晚年,早已全無意義。

因為哪一天死,怎麼死,我不知道,但那一天來臨或即將來臨,我會一直有勇氣不陷入任何無助與恐慌,在我心中,面對生命與世界之虛無,喊出:
Veni, Vidi, Vici !

後記:
1. 這篇答案的三個章節,其實是來自我在不同年齡的思索,可以看做是不同分裂人格的作品,也可以看做是我在這個問題上逐漸成長:確實我是因為沒有財務壓力而萌發丁克的念頭,但是隨著思考的深入,一方面確證了我選擇的正確,另一方面也想通了財務完全不是必要條件。
2. 其實最近一段時間,也常有搖擺(畢竟我屬於還可回歸正常的年紀),但是寫完這篇答案之後,彷彿又想明白了一點……感謝知乎。
3. 丁克是非正常的,是反人類和生物的基因存續天性的。我確知這一點,同時也小心翼翼地不試圖說服別人來做如此選擇,但我同樣捍衛我選擇的權利。
==========================2013年中秋追加=========================
昨晚加班到4點,剛剛起床覺得不對勁,怎麼沒有家裡電話催我回家過節……
給媽媽打電話才知道他們前幾天出去旅行了~現在正在吃著手抓肉呢!
於是開開心心地打了一圈電話給家人們問過節好,之後甜蜜地計劃今天怎麼自己過節了……
在我的家庭中,對於孩子,對於我和家庭的生活交集,也曾經歷掙扎和不理解,最終彼此接受。

我想,人性百樣。有的人喜歡大家庭在一起生活,有的人喜歡就兩個人,有的人甚至只喜歡一個人過活——這都是應該應該被允許的,而不是應該被矯正的——人類文明這麼多年,我們打跑了奴隸主,皇帝,獨裁者和黨衛軍,不就是為了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么?

===================================================
很多人對丁克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惡意,我無力也無慾望去改變他人的想法,只想對他們說:你們要知道,在西方發達國家,有孩子家庭的平均生育人數是3-4個,但是總體出生率仍然低於實行計劃生育的中國,原因就是有太多人即使政府對生育給了那麼高的福利和補貼,仍然選擇丁克,請你對他們,也保持和對我一樣的道德和社會優越感,免得被人說成勢利的傻逼。

至於很多人認為,28歲沒有資格談丁克,太年輕,太幼稚,沒有參考價值,我同樣也感到奇怪
:即使是在慣常以打擊人夢想為國策的天朝上國,一個孩子說要做科學家或鋼琴家,會被誇獎,一個豆蔻少年說我要一輩子只愛一個人,也沒有人笑他幼稚——反而是一個已經過了28歲,結婚三年多,對未來有周詳計劃和準備,對衰老和生死有著比你們多的多思考的人,說自己是丁克就被人嘲笑?

====================結語===================================
感謝那些贊同我或反對我的,評論我或不評論我的人們。
這篇答案其實寫的很倉促,尤其是文字我只能給自己打40分。之前想過好好重寫,但是話題已經離開太遠,沒有必要再深入下去了。
我一直認為,表達是一種抵達,言語不應飄散在風中,而應從心到心。
而我在這個問題中的表達,最終也獲得某種抵達。過程艱辛,結局不壞。

其實有些評論的回復,我反而更認真地在寫,甚至想過把答案正文直接變成一篇義正辭嚴的檄文——最終放棄,是因為我捨不得每一個我曾經打出去的字,說出去的話,做出的承諾與決定——你所看到的答案,就是我最初寫就的樣子。我從不後悔。我一步不退。

寫字,作人,都是神聖的。我的頂禮,也不需要其他人的認同或效仿。
再次重申,丁克是非正常的,是反人類和生物的基因存續天性的。我確知這一點,同時也小心翼翼地不試圖說服別人來做如此選擇,但我同樣捍衛我選擇的權利。捍衛我表達的權利。

或許哪天有機會了,找個合適的地方,把一些這次沒來得及寫的話寫出來。


希望安樂死合法化。


妥善地安排晚年和是否有子女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
人生是自己的。晚年是你這一生的總結和最後的結案陳詞。請放開那個孩子。


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很多人可真夠莫名其妙的。
首先,問題:是無子女家庭(如丁克等)如何妥善地安排晚年?
肉老公的答案竟然還能得票第一高。
人家問的是要怎麼安排晚年,你怎麼好意思跳出來說別人20、30幾歲的丁克沒資格?
光是靠著你身邊唯一認識的一對丁克,還就能刻畫出丁克這凄慘的下場?
既然出來猛烈抨擊丁克的人這麼多,我就先歸納下這麼多答非所問者反對丁克的幾個原因。

1、你不要孩子是因為怕拉低生活水平/沒有自信/逃避責任。
2、有小孩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體驗不到可惜了。
3、你年紀小你不知道,老了一定後悔死

在我眼中,承認不要小孩是因為怕怕拉低生活水平/沒有自信/逃避責任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在承擔責任的時候也會享受到一些權利和快樂。比如如果你十一選擇加班,你就能獲得更多的薪酬或者在公司更高的地位。但是我也完全可以選擇不加班,我怕加班會拉低我的幸福感、我不想承擔這加班的責任。
這個加班的例子或許不太恰當,因為生孩子在很多人眼中是理所當然的,而加班不是。
但是,別忘了,在那些丁克眼中,生孩子卻像加班一樣,並不是必須的。因此,非丁克指責丁克自私/沒有自信/逃避責任是不合理的。就如同你不能指責十一選擇不加班的人,這只是個人不同的選擇。

當爸爸/媽媽對很多人而言的確是很幸福的事情。然而,這世界上的確有不喜歡孩子的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當然可以告訴大家蘿蔔很好吃。但是,在討論青菜怎麼煮更好吃的問題下回答不喜歡吃蘿蔔是一生的遺憾,這合適嗎?

我當然承認年紀大會有更多的經驗。但是時代發展的速度卻遠遠快過於人們認知更新的速度。如今人們選擇丁克的理由和三十年前選擇丁克的理由能一樣嗎?45歲的丁克和20歲的丁克對晚年的打算能一樣嗎?為什麼二三十歲的丁克就沒有資格說出自己晚年的打算?

我們很少關注有子女的家庭是如何養老的,卻單單指出丁克養老很難。「養兒防老」的觀念還是深深植根於很多人的心中。如果去問一個有孩子的人他對晚年是怎麼打算的,他估計很難說出來,因為在有子女的人眼中,晚年是一個很遙遠的時間段,根本用不著現在擔心。而每一個丁克在下定決心前,就要把別人不曾考慮的都考慮一遍。因為人總是害怕掉隊,跟著大部隊久了怕如果自己一個人選錯方向,後果會承擔不住。

孩子,只是晚年生活的一小部分。只是孩子在很多人的生命中所佔的比例太大,大得有點畸形。所以很多人一想起來就覺得沒孩子晚年會很慘。丁克對晚年的不安全感不是因為沒有陪伴會很孤獨,而是別人都有而自己沒有所產生的負面心理。養老這個問題,不是有個孩子就可以解決的。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針對老年人的服務肯定 會越來越多的。

未來是很難預知的。有孩子的人也很難打包票說自己晚年就會過得好。人生有太多太多的意外,如果已經決定好了要丁克,那就別在乎那些不理解的人了。再說,領養這種事情,做了不還是一件大功德嗎?

說了這麼多,真正回答問題的部分估計才這麼一點。
丁克對晚年的打算只是去除了孩子這一要素,其實和其他人並無太大差別。
現在該好好工作就好好工作,該上保險就上保險,總之該幹嘛幹嘛,為自己生命的每一分鐘負責,就是我們對晚年的最好交代。


前幾天已經用盡全身力氣贊過@石蘇 的答案~剛才看到時間線上的大家還在踴躍關注這個問題,特來路過。
說句拉仇恨的,生養孩子的時間精力金錢與情感投資算起來可是天大的一筆賬,思及極恐,而且我認為把「生養孩子」算作「投資自己的晚年」實在是個糊塗演算法,畢竟,啊,人怎麼能預付未知呢,注意下腳下好嘛?_(:з」∠)_

本帖看上去已經成為政治正確辯論貼,特來補充。

生養和不育是對絕對反義詞,意即人只能走一條路,永遠無法體驗另一條路的種種。那麼,對另一條路的任何揣測其實都無異於詆毀,因為人從自己的角度看對立面,更願意去發現對方的不幸福。
某答案提到相識丁克夫妻晚年後悔,不知有沒有想過有多少家庭矛盾重重的老人發出過「養了一群白眼狼」的感嘆?
某答案口口聲聲說體驗親情是人生最重要的,為己而活是幼稚自私,有沒有聽見過數萬計有著痛苦童年的年輕人對無良父母的聲淚指控?
So,don"t judge, OK?
我一點兒不懷疑,年老後把不幸生活歸咎於自己選擇「丁克」的人,換個位置也一定不會幸福。這種人貪婪,只知道後悔,只看自己失去了什麼,得不到什麼,而不看自己的選擇帶來的益處和自己得到過什麼,陷入偏執,養好大一隻心魔。

考研還是工作,結婚還是單身,懷孕了是流還是生,這樣的路口人生要走好多。但對於loser來說,在自己選擇的路上一旦遭受挫折,都會把它歸罪於「當初個年輕幼稚的自己」:「啊!要是當初走另一條路就好啦!」
傻逼,走另一條路也不會好,因為你是一個傻逼,沒有面對不幸的勇氣,只會自怨自艾,選什麼對你來說都一樣。

人要做的是把自己選擇的路走出精彩,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接受一切善果惡果,不猶豫不後悔。哪能一邊走一邊抱怨,活得這麼辛苦這麼楚楚可憐,不如去死好嗎。


你對敬老院的看法還停留在早期,現在國內已經湧現出了很多高端養老院,不過好像叫療養院了。我爸媽都說以後老了要去療養院里住,因為有專人照顧,環境好,什麼都不用操心,我和我弟都會建立自己的家庭,不想和我們一起住。

就拿我外公來說吧,我外婆去世之後他就去了峨眉山療養院,那裡山清水秀,夏天很涼快,每天還和同住療養院的老人一起去爬山,有專人跟著。同住療養院的很多都是高知老人思想比較前衛,什麼什麼藝術家書法家,還有就是子女生意忙的老人。我去看他的時候聽他們講年輕時候的事情,看他們打牌,大家都過得很開心,相處也融洽。
我外公只有11月到三月在家,其他時間都在那個療養院,因為冬天峨眉山太冷,不適合老人居住,但是一開春他就迫不及待的要去療養院了。可見那裡是真的好。

養老院現在也算是一個新興行業吧,國家也扶持這個項目,不過沒有像國外一樣大規模普及一來也是因為我們國家的文化-傳統,覺得讓爸媽去住養老院就是拋棄了他們,別人會覺得子女不孝,二來就是現在太多熊家長,變著明目的訛人,從而讓這個行業普及化帶來了阻礙,近幾年建立的養老院價格都比較貴,條款也很細,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有的人即使簽了合同也無濟於事,該鬧他還是要鬧,真的特別頭疼。

希望以後這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大家也能更加接受養老院,這樣普及了之後才能讓越來越多無子女而收入一般的老人安享晚年。


不談丁克,只說養老,我從沒有在這方面感覺到壓力,因為我爺爺奶奶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這根本不是問題。
我爺爺活到90歲,在夢中去世,他走的前一天,還自己打掃房間,做飯吃,完全沒有任何異常跡象。我奶奶去世早,後面二十多年爺爺都是自己一個人住,爸爸為了方便照顧他,把家搬到離他住處走路10分鐘的地方,那時候家裡還沒裝電話,爺爺每天晚上出來散步,就到家裡來一趟,如果不來,爸爸就要過去看看。02年冬天一個晚上,爺爺沒來,爸爸過去一看,人在床上睡覺的姿勢,已經走了,於是打電話叫我連夜趕回去守靈。爺爺直到最後一天都生活完全自理,沒有一天依賴爸媽照顧,我們也會幫他拆洗被子、洗大件衣服,做一些比較費力的事情,但是即使沒有我們,他也一樣能自己生活。
再說我奶奶,奶奶身體不好,但是在世的時候都是堅持做好每一件事,後來她的青光眼終於嚴重到無法看清任何東西,當然也就做不了什麼事情了,於是一天她把我媽媽叫去,說我不行了,以後他們爺兒倆就靠你照顧了,我媽媽當時並沒有聽出她有什麼言外之意,只是說那本來就是我該做的。之後第二天早晨,奶奶再也沒有起來,她在爺爺睡熟之後吃下了一整瓶安眠藥,那是她幾年前就偷偷準備好的。這葯她一直帶著,過期了就換新的,當然醫院不會開一整瓶出來,那是長期零零碎碎攢起來的,為了最後這一刻,她準備得很充分,也沒有讓別人看出一點點跡象。
我到現在沒有孩子,今後有的可能性也不大。我自信可以活到把父母好好地送走,之後,如果身體好,就像爺爺一樣,如果身體不好,就像奶奶一樣,不論如何,走得乾淨利落,絕不連累旁人。
如果沒有子女,這世界還有什麼好牽掛的,為什麼會捨不得走呢?


雖然有悖於中國傳統觀念,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可能不得不接受在養老院度過自己最後幾年的宿命。不光在中國,新加坡也面臨類似的窘境。下面我來具體說說。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新加坡的人口狀況。

Source: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根據新加坡政府公布的人口數據(2013),新加坡人的中位數年齡在39歲左右。超過60歲的「老年人」佔到總人口的8.1%。和其他很多國家一樣,新加坡也面臨比較嚴重的老齡化問題。

從上圖你可以看到,新加坡在建國初的人口結構非常年輕,絕大部分人口的年齡在40歲以下。但是按照現在的人口結構和出生率估算的話,到2020年和2050年(上圖中右邊兩個框)人口中會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

新加坡人口老齡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婦女同志不願意生。你可以看到,新加坡的平均生育率在1.19,小於替代生育率(2)。

其次是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了。在上圖中你可以看到,基本上每一年新加坡人的壽命預期都在上升。2013年總體上來說平均壽命預期在86歲左右。人活的長了,老年人自然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新加坡獨有的現象。在上圖中你可以看到,亞洲四小龍和日本都有類似問題:壽命長了,生育率低了

Source: IndexMundi

新加坡有沒有做好人口迅速老齡化的準備?答案是很難說。比如上圖顯示了亞洲各國的人均醫院病床數。新加坡的人均病床數是最低的,比香港和台灣低,遠低於日本和韓國

但同時,由於人口結構不斷老化,老年人對於工作人口的依賴比率也逐年提高。通俗的講,就是每個工作的年輕人,需要供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

那麼新加坡的老年人,是怎麼養老的呢?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2010年公布的數據(上圖),你可以看到,差不多一半老人和自己的老伴一起住(有高達20%的老人自己住,家中沒有孩子)。有差不多1/3的老人和孩子住(鰥寡或離異)。還有高達14%的老人獨居

事實上,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的預測,獨居老人的數量會急速上升。

身體再強,歲月不饒人。這部分獨居老人中的一大部分很可能最後都要住進養老院

Source: SLAS by YLL School of Medicine, NUS

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的統計報告,新加坡65歲以上的老人中,有56%患有高血壓,59%患有高血脂,33%患有嚴重眼疾,還有一系列其他的慢性疾病。所以越來越大數量的獨居老人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那麼目前來講,新加坡的養老院情況如何呢?

截至2015年,全新加坡共有66個養老院,10,652張病床。他們被用來提供四類養老服務。從上圖中你可以看到,從一級到四級,被服務的對象身體越來越差,服務的級別越來越高。

從費用來講,在新加坡的養老院,每個月大約在675新幣(人民幣3500)到2000新幣(人民幣10000)之間,這還是在享受了政府的津貼以後。有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家庭,可能不得不把老人送去馬來西亞的新山(上圖中第二行JB),每個月在800新幣以下。一些經濟條件好的,也可以請住家女傭。如果沒有醫護經驗,大約一個月1200新幣到1500新幣。如果是有醫護經驗的女傭,那就要貴很多,大約每個月6000新幣到9000多新幣。

Source: Woodsford

事實上現在那些在新加坡的養老院,基本上常年都是滿員的。真要住進去還需要排隊,等其他老人搬出來有空位以後才輪得到你。從上面的預測你可以看到,養老院的供給即使每年增加(上圖中的藍線,包括了政府計劃增加的養老院床位),也還是遠遠趕不上增加的獨居老人以及需要護理的老人的數量,所以在可預見的將來,新加坡的養老院可能會一直處於比較緊缺的狀態

所以回到上面提到的問題,在新加坡如果沒有孩子(或者孩子不願意照顧自己),那麼以後要養老的話最好存夠一筆錢(請居家女傭,費用見上面分析)。如果存錢不夠,那就可能要和其他那些獨居老人一樣,大家一起去搶那些床位有限的養老院了。

希望上面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http://weixin.qq.com/r/ZzuIkLbE5euarfLz9251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講四點來幫助老人安度晚年。
1.以社保、房子為主的金融工具,來保證基本生存。
2.年輕的時候鍛煉身體保證身體健康,年輕的時候學習心理學知識保證心理健康。
3.成立老年互助社群。
4.去國外申請安樂死(下下策)

第一,養老主要靠金融手段。
比如社保、以房養老、包括以後出現的理財金融手段。
這是錢的問題。
沒什麼好說的,該買房買房,該買社保買社保,該交商業保險養老買商業保險等等。
這些辦法都是對衝風險的辦法。
留點存款的話,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去養老院。

第二,身體的問題,除了每天保持有氧運動之外。
其實很多人忽略了,更大的一個問題。
那就是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會嚴重影響生理健康的,這個一時半會看不出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你的身體就會受到影響。
所以呢,學習積極心理學,冥想打坐都是很好的,包括學會處理親密關係。(PS:方法在《哈佛幸福課》百度一下就有)

第三,成立老年互助社群。

親密關係對我們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那麼,這是你在退休前應該不斷學習的,甚至終身學習的。
親密關係是一種能力,它是可以學習的。
親密關係包括和父母、愛人、孩子、好友、兄弟姐妹、老師、知己等關係。

如果一個人的親密關係能力很好,他的人際關係自然會很和諧。
那麼,以他為中心的交際圈,就會比較容易形成互相幫助的局面。
我以為,這樣的人,可以在老年的時候,成立一個老年互助組織,或者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老年社群吧。

把那些失獨家庭,丁克家庭,志同道合的老年人集合起來。
比如,你60歲,稍微幫忙照顧一下80歲的,等你80歲了,讓60歲的稍微幫忙照顧。

這一切的前提,你們組建一個社群,比如微信群。
你們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因為,價值觀都相同,所以幫幫朋友,順便跟他聊聊天,這也是很愜意的,同時你們的關係會更加深厚。
然後幾個人非常安詳的送你的老朋友離開。

這個組織有男有女,有結婚的,有沒結婚,有隻談戀愛不結婚的丁克們。
反正,你們就是一家人了。
雖然人們都是孤獨的。
但我們內心都有渴望他人愛護的需求。

不如就讓全世界的孤獨老人聯合起來吧!

第四,去國外申請安樂死。
如果前三點,不能實現的話,就考慮這點吧。
當然,我是90後,等我90歲的時候,都已經,快22世紀。
那個時候,我估計,安樂死在國內也應該可以執行了。

就是說,如果我自己生活無法自理了,我無兒無女,無牽掛。
我的夢想在我有生之年也實現了,我也沒留什麼遺憾了。
那麼,與其保持一種存在的狀態而非生活的狀態。

不如讓我死的有尊嚴點吧。
我的觀點就是,我都生活不能自理了,活著還幹嘛呢。
早點犧牲,早點解脫吧。
不要給社會添堵了。

反正如果有安樂死,在我生活不能自理的情況下,我也不能產生任何價值了。
我就去申請。
因為,我該享受的人生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儘力去享受,愛做的事也應該在我年輕的時候做完。
我愛的人我也要好好珍惜,而不是到老了還苟延殘喘的存在著。

我就非常不理解了,很多人總在擔心人生最後的那幾年怎麼辦。
你為什麼不擔心一下,你人生這一輩子還留下什麼遺憾沒有,還有什麼夢想沒有實現。

最後幾年,人生都沒什麼價值了,只是活著,有什麼好操心的,都到了該死的年紀就讓自己的身體去吧。
說句不好聽的,就是等死。
除了等死還能幹嘛呢,反正都是死。
不如多擔心一下年輕的時候。

重要的意義不是在於老了怎麼辦,而是年輕的時候,你是否覺得這輩子活的開心活著值得,你老了會不會後悔。

不後悔的話,我覺得應該比較平和的接受自己在無法生活自理的情況下去安樂死。
我覺得這不是消極。
這反而是一種對生命尊嚴的認可。
也是一種拿得起放的下的人生態度。

當然我不求所有的人都能做得到。
這只是個人觀點。
不強加於任何人身上,只是提供一個思路。

我覺得我並不為社會創造價值了。
我也不想老了成為社會的一個拖油瓶。
幹嘛呢,讓這些社會資源留給年輕人不是顯得更高尚一點么。
哈哈。原諒我這麼自戀。


先插一檔。
首先聲明,我不是丁克。但是既然題主說無兒女養老問題。我覺得我一樣預備會面對同樣的問題。因為我的教育理念認為。孩子長大了得有自己的生活。我也有我的生活。我不會幫她管孩子。我也不需要她去養老。
我覺得大家更多的問題糾結在的其實是當遇到自己生活難以自理的時候特別是70歲以後,突然中風之類導致行動不便,頭腦不清怎麼辦?
我的意見是要麼敬老院,要麼安樂死。
就我看到的有子女的老人。很多也是孩子把他(她)放在敬老院,一個月最多見個幾小時。其它時候和沒孩子的基本沒有差別。到老了,有孩子的最多有個孩子在身邊不痛不癢的說你幾句注意身體。有些個還等著你早點不用麻煩他們。人是經不起時間磨的。而且就現在的孩子們普遍自己都照顧不了。到那個時候自保堪虞吧?別幻想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現在你的孩子是自己帶大的么?能夠讀完書以後再倒過來給你做飯洗碗么?你和別人教育的方法沒有不同,卻要求個不同的結果怎麼可能?
當然現在有很用心科學的教育培養孩子的人。但少之又少。所以,我覺得在養老這個事情上指望孩子能夠給你的老年更好。其實挺荒謬的。倒是說不定會讓你老年很忙倒是真的。忙著打電話找這個找那個。為啥總不來。我覺得還不如安安心心的找些內心的平靜更好。


好多人都說我沒有正面回答題主,那我把如何養老這個問題放在第一段,感謝閱讀。

其實如何安排晚年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假命題,真正該問的是如何做好養老的財務規劃,題主設想的場景完全都是可以用錢解決的。至於其他,並非人力所能掌控。人生在世,無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我先生和我目前有完善的退休計劃,覆蓋所有我可以考慮到的意外情況,以及有考慮到生活質量。

@zuicai的回答讓我不禁質問,什麼叫做裝逼,裝逼的概念是什麼?丁克在我看來無非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模式的選擇,要不要孩子這件事本來就無所謂高低貴賤之分,就像早餐吃麵包牛奶的沒有資格看不起吃油條豆漿的一樣,你的選擇更符合當下社會主流,並不代表著你有權利譏諷那些與你做出不同選擇的人。

拿歲數劃分是否有資格回答問題就更幼稚可笑了,這種嘴炮知乎上打的太多了,真都懶得再費這種毫無意義的口舌。

沒錯兒,丁克是個人的選擇,可就像沒有孩子的人可能無法擁有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體驗一樣,有孩子的人也許也失去了擁有不一樣的精彩人生的機會不是嗎?任何一個選擇都有它的機會成本,妄言一件事的結果必定是苦果,只能暴露出自己的狹隘和無知。

回歸正題:
我是一個不堅定的丁克主義者,不想生孩子的原因很簡單:第一,我不喜歡小孩,諸如可愛啊純真啊我統統不覺得,我只覺得他們混亂/吵鬧/臟,甚至性本惡。第二,我是一個沒有耐心的人,經常需要調節自己的情緒才能和不喜歡的人交談和相處下去,我不認為我有足夠的能力能夠教育好一個小孩,給予他們足夠的合適的關注,讓他們人格健全的成長。第三,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對人生有著過分的焦慮,在不能確保我的孩子能活得快樂,能覺得人生並非艱難,能認為活著並不痛苦而是享受之前,我不會急於生育一個生命,因為它沒有對生命的選擇權,而我希望自己能慎之又慎地替它做出這個決定。

我要在這裡感謝我母親,她雖然跟我說起她年輕時也並不喜愛小孩,但生下我之後神奇般的喜歡各種小孩子,並曾斷言,我到30歲就會改變想法(可惜我30多了還是沒變23333),但她還是尊重我的想法(感謝她沒有武斷地說你這麼年輕懂個屁以後後悔就生不出來了等著自食苦果吧)。

確實,這個決定很重大,而目前也並沒有到要孩子條件成熟的時候,年紀也還能再考慮兩年這個問題。

結婚之前我曾確保我的先生能夠接受我的丁克選擇,所以儘管我並不完全堅定要丁克(底線其實是堅定晚育),但我還是拿我堅定要丁克這件事作為兩人婚前必須達成的一致事項做了討論——他尊重我的選擇。

自然地,我們也討論了日後的養老問題。我們的條件不算好,但絕對不算差,並且在可預計的未來,收入都能保持一定的增長。而最重要的養老問題,是醫療和年老後的照料。在我們可以設想的範圍內,無非就是三點,第一,儘可能存足夠多的錢保障晚年現金流;第二,除去基本醫保外購買商業保障;第三,購買不動產、基金等作為對照顧自己晚年的人的回報;第四,委託其他晚輩作為監督,確保遺產保障養老的有效性。當然,這中間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很多,但幾十年後的事情,我們又如何能想得完全萬無一失?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可控的事情。

丁克如何妥善安排晚年是一個假命題,真正該問的是如何做好養老的財務規劃,至於其他,並非人力所能掌控,人生在世,無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攻擊丁克的那些人舉的例子,要真在我做好種種準備之後還是發生了,那麼就坦然接受,還是那句話,哪件事情沒有成本呢?就算你不丁克,你也不能保證你父慈子孝一生順利絕無意外吧?這年頭生了孩子還孤獨終老無法死得其所的人在社會新聞里還少么?

按照此類問題慣例,附講45歲以上親歷者說的故事兩則。

故事一:我一個忘年交朋友,60年代初生人,今年五十多了,某三甲醫院副院長。我曾經跟他聊過為什麼他不要孩子,他說年輕時他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再加上醫生這個職業所聞所見,對生命看得很淡,於是就決定不生孩子。人生險惡,何必多一個無辜的人來承受?現在年紀大了,很多觀點不是那麼偏激了,但是習慣了兩個人的生活,不希望改變現狀(我跟他聊這個的那年他45歲,他妻子要小不少,完全可以考慮生孩子的)。
他是技術型的領導,專業領域頗有建樹,比起同齡人看起來年輕很多,他妻子搞學術,性格溫柔隨和,在40多歲的年紀還去中國社科院讀博士,家庭美滿。

故事二:我爸的同事,60年代中期生人,近五十歲。認識這個叔叔很多很多年了。堅定的丁克主義者。熱愛各種運動,熱愛戶外,熱愛攝影,熱愛各種新鮮事物。登山啊徒步啊之類的東西我幾乎第一次都是從他那裡了解的,那還是90年代末期。生活各種豐富精彩。每到周末及節假日就和老婆兩人背包出發。為人風趣幽默。有時候我覺得他活一年的人生頂我活三年。

我要說的是,婚姻幸福與否跟要沒要孩子沒有必然關係,那些沒話說的夫妻有了孩子也照樣會沒話說,而任何試圖用孩子來維繫的感情都是自私的,那是對生命的褻瀆。

不要孩子未必就不幸福,但是天天糾結「如果我當初要了孩子就不會如何如何」的人一定不會幸福,因為他不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天天試圖給周圍沒要孩子的人灌輸「你們不要孩子以後一定會自食苦果」的,呵呵,我只能用不道德來形容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相信我,在認真思考有關生孩子這件事的比例上,丁克要遠遠高於結婚就要孩子的人群。他們更需要慎之又慎的態度,以及對抗他人偏見的勇氣。


看了這麼多答案我只想到一個在知乎絕對是政治不正確的東東,也是我媽經常感嘆的:

(相對而言)高學歷高收入群體越來越注重個人生活質量傾向丁克,低學歷低收入群體養兒防老拚命生,長此以往,如何得了……


——————————————————————————————————————————
哥哥和嫂子均為復旦本科,都已取得博士學位,收入頗豐,二人同年已經40,堅持丁克至今,雙方父母均表示支持。

本人開個小小迷你作坊,僱工數人,無一例外全部超生,2-3胎為主,放養or散養,絕對粗放式管理。


我覺得丁克一族,到了四十五十歲,事業也有了,財務也自由了
這個時候就可以去旅遊了
不是像國內那種旅行團的旅遊
我覺得可以選擇乘游輪
比如皇家公主號這種有固定游線的游輪,到了一個景點可以視心情下不下去。
船上吃喝設施一應俱全,還有工作人員幫忙推輪椅這種。
那夫妻可以報名一個環遊世界的游輪,不累,吃吃喝喝間就看盡世間風光,吃盡所有米其林,這多美好。
沒有孩子拖累,可以把精力投入到事業上,多多買房,多多投資,多多買各種保險,到五六十歲,領領退休金,看看投資反饋,哪一樣不比操心勞力地幫孩子帶孫輩強╮(╯▽╰)╭
最後,如果想生孩子,就要抱著無條件的愛去愛孩子,如果生孩子只是為了養老,為了要孩子賺錢回報,我覺得還是自己過吧,別害下一代了。


我能頂著鍋蓋說句話嗎?

各位能別玻璃心嗎?

人家題主單純關心丁克家庭養老問題。

這話題多中立又有實際意義啊!

各位有孩子的能不能不噴,輕噴

有孩子的老了如何養老、你家孩子孝順不孝順

管不管你們,久病床前是不是無孝子

你是不是心疼你孩子不讓他照顧

那都是你們的事好嗎?

人家單純是談到一個丁克養老的社會問題

各位能不給自己加戲嗎?

有建議就答,沒建議可以不回答的。


and,我慫,我不匿名,但是我關評論了。


我活著已經夠苦了。
坑別人家孩子就算了,為什麼要讓自己的親生骨肉,把我經歷過的磨難,再挨個經歷一遍?
至於老了怎麼辦,真到活不下去的那天,長江又沒蓋蓋子,無牽無掛一身輕。
反正我家或者我未來老公家又沒爵位要繼承。
雖然大概以後終將結婚生子,但經常認真地有上面的想法。


推薦閱讀:

20歲出頭的女生背什麼包合適?
三四十歲的男同性戀的生活是怎樣的?
你見過的最美的女生照片是哪張?
為什麼有一些男孩子會那麼陽光善良和樂於助人呢?
如何在非正式場合穿襯衫西裝?

TAG:人生 | 生活方式 | 丁克 | 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