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膨脹是在光的紅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理論嗎?

這個讓我很迷惑,因為我在想,光長距離傳輸會有損耗嗎,如果損耗體現在頻率上,有沒有可能造成紅移。我知道光的能量越高,頻率越高,而紅移其實就是光的頻率降低了,這個頻率降低會不會不是多普勒效應造成的,有沒有可能在傳輸過程中光的能量損耗體現在頻率上,結果造成了現在觀測到的宇宙紅移現象。

愛因斯坦將光解釋成為一種能量的集合——光子.光子是光線中攜帶能量的粒子.一個光子能量的多少與波長相關,波長越短,能量越高其能量為普朗克常量和電磁輻射頻率的乘積,ε=hv


題主這種想法實際上叫做Tired light cosmology,作為解釋紅移-距離的關係的一種可能候補理論早在1929年被Zwicky提出研究過了,見維基Tired_light或者原論文On the Red Shift of Spectral Lines through Interstellar Space。

確實,單從紅移-距離的觀測是無法區分到底是宇宙在膨脹還是光子在傳播中(通過碰撞之類)損耗能量的。但Tired light theory的問題在於不能解釋其他的觀測事實,比如維基提到的:

1)觀測到的遠距離的物體沒有變模糊(Tired light預言遠距離的物體會變模糊,這是Zwicky自己提到的)。

2)星系面亮度-紅移關係(見Tolman_surface_brightness_test,Tired light在10-sigma顯著性上被否決)。

3)高紅移超新星的時間延時(超新星的衰變時標隨著紅移延長)。

4)觀測到的微波背景輻射(CMB)是一個完美的黑體譜。首先如果假設宇宙不膨脹的話,那麼CMB光子的密度基本不會變(不會冷卻)。如果CMB源離我們很遠,按光子在長距離傳播中損耗能量的說法,CMB不可能再保持這麼完美的黑體譜。另一方面如果假設CMB離我們足夠近,黑體譜不至於被紅移影響,但顯然我們的宇宙在很遠的距離上都是透明的(和CMB同樣的射電波段上能看到高紅移的射電星系),因此無法和觀測相容。作為對比,膨脹理論的一個妙處就是可以讓CMB冷卻的同時保持黑體譜不變。

以上更詳細的可以參考Errors in Tired Light Cosmology。總而言之題主這種想法並不是一拍腦門就能被否決掉的,而是基於多個觀測事實上才足以被排除。


「宇宙膨脹直接導致星系的宇宙學紅移。」--《天體物理概論》向守平

由於星系的退行多普勒效應,觀測所得到的光子的波長會變長,即紅移。紅移(波長)變大意味著頻率變小,而光子能量正比於頻率E=h
u )。這樣,星系的距離越遠,退行就越快,因次紅移就越大(紅移為無窮時能量顯然為零)。而宇宙的膨脹正是造成星系退行的原因


你的理論看起來好像有點道理的樣子,然而你忘了標準燭光了~


個人認為紅移不代表膨脹,光子在遠距離傳遞中會衰減能量,造成頻率變化,這應該是光的本質屬性


即使所有光子全部損失,只要有一個光子到達,一個光子也有頻率波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地球上有元素周期表中幾乎所有的元素而沒有斷層?
地球會不會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遭遇伽瑪射線暴,在下一秒鐘瞬間化為灰燼?
古人夜觀天象是看的星象嗎?
伽瑪射線暴轟擊黑洞會怎麼樣?
為什麼光速是c而不是一個大於c的速度?

TAG:宇宙學 | 宇宙起源 | 宇宙 | 宇宙大爆炸 | 物理宇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