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17 年 6 月 19 日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中星 9A 衛星部分失敗?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017年6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 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發射過程中火箭三級工作異常,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通告:長三乙火箭發射中星9A衛星的情況通報_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這有可能是什麼原因?如果有補救措施,會是什麼?


謝邀啊

目前的情況幾位大神 (@請問您要來點硝基胍嗎, @Professor leaf )已經說過了:

a. 還是可以搶救一下的,而且目前來看進展不錯並沒有問題,衛星不至於徹底廢了

b. 但衛星的壽命會大大降低到原來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c. 有可能影響今年下半年開始的北斗三期建設和後續的通訊衛星發射。但我覺得沒有必要這麼悲觀,歸零不是就不幹活了,應該還會繼續按期進行,最多最近7月15日的兩顆北斗三代導航衛星的發射要受到影響延期。

總體上來看,這次是部分發射失敗,不算最糟糕的情況。

我來補充聊一聊火箭發展過程中這個故障率的問題。

(What is the success/failure ratio of space bound rockets?)

上圖是從1957年以來人類航天發射的成功(藍色)和失敗(紅色)對比圖,可以看出基本前期失敗率巨高,前幾年達到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失敗率。正因如此,那些航天先驅們冒著生命危險進入太空才如此偉大。隨著火箭技術積累進步,成功率大大提高。

人類歷史上所有火箭統計發射成功率為92%,其中載人航天成功率為98,5%。雖然到了近些年成功率大大提升,但依然無法保證100%成功。就拿2016和2017年說,去年我國和日本各自失敗了一次,Space-X也部分失敗了一次;而今年,我國、日本和紐西蘭失敗或者部分失敗了。

從火箭家族來說,

(Spacecraft stats and insights)

這是2010年國外做的發射100次以上火箭家族的統計,這些火箭家族,除了俄羅斯和美國,也就只有中國和整個歐洲在其中各貢獻了一個條,其他國家並沒有資格入選。可以看出長征大概92%的成功率,屬於世界中等水平。

而在成功率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蘇聯的R-7家族,今天的聯盟系列(Soyuz)。前500次發射時,11.4%的失敗率;隨後500次,失敗率就降到了3%;隨後降到2%;最後穩定在1%左右。可以明顯看出即便是同一個火箭也是技術逐漸成熟的過程,成功率不斷提高。

(如何評價Soyuz-U的退役? - 知乎)

我在我的知乎電子書里(離開地球表面:一小時讀懂人類航天史 - 「一小時」系列 - 知乎書店)也做了一下統計,從上圖可以看出到了2016年長征的成功率就到了95%,比起92%提高了3個百分點,說明長征的可靠程度在不斷提高。

因此火箭的成功與失敗,在世界各國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不必大驚小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話並不假,各個火箭家族的成功率會在技術積累和犯錯中不斷提高。

現在最關注的應該是下月初(7月2日)要發射的實踐十八號衛星,這將是

a. 長征五號火箭的第二次發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和正式建設天宮空間站前的最後一次試射;

b. 實踐十八號將是人類有史以來送入地球靜止軌道的最重航天器,將實現中國航天的重大突破!

長家五胖子,加油!


(突然想起來是不是該說說事後影響什麼的?)

(以下為個人看法,若有胡說八道之處希望各位多多指正)

除開衛星本身的損失,這次任務部分失敗最大的可能後果是導致北斗三期工程推遲

當前北斗三期正在開始快速組網的節骨眼上,而北斗三期使用的運載火箭正是長征三號乙+遠征上面級

按照原定計劃,這次CZ-3BE發射後,CZ-3BE的下一次任務即為7月份一箭雙星,向MEO發射首兩顆北斗三期全球組網星,此後,年內還將進行三次MEO與一次GEO星的發射任務(如圖)

明年則預計將進行四到五次發射,完成基本的全球組網(當前伽利略的狀態)

根據兩則新聞公報,本次故障出在氫氧三子級,這樣一來受牽連的還有使用相同級段的長三甲、丙型,以及2018年前後首飛的長征八號(3.35米煤油一級+3米氫氧二級)。按中國航天的一貫做法,事故後應該會直接歸零,火箭停飛數月到一年以上,首先被推遲的就是北斗的幾次發射。

當然咱只是業餘票友,具體的時間是不知道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斗三期的組網進程將收到拖延。而作為對比的,則是時常被我們嘲諷的伽利略已經完成了18星基本全球組網。

不過往好的方面想,出問題的好歹不是一級或二級,否則CZ-2、3、4都會收到牽連。更何況北斗畢竟是大國重器,相信航天系統一定會又好又快的完成歸零,儘早復飛,各位保持平常心就行。

--------------------------------以下為第一次NORAD出來時寫的東西-------------------------------------

NORAD:

42763/2017-035A: 193 x 16357 km x 25.68 deg.

42764/2017-035B: 192 x 16358 km x 25.68 deg.

遠地點低了20000公里,對應delta-v少了500多m/s,相當於提前關機近30秒。

據說是姿態控制出了問題,個人估計是偏航過大/感測器故障觸發了推力終止,因為YF-75隻能啟動兩次(入軌一次,GTO插入一次),所以關機後就算還有推進劑剩餘,也不可能由火箭的三子級彌補了。

補救措施倒是不用擔心,因為月球引力的攝動等原因,同步軌道衛星本來每年就需要40-50m/s的delta-v用於保持軌道,所以運載火箭如果underperforming,或者本來的目標軌道就是次同步(比如今年falcon-9首次復用發射的SES-10,遠地點低了數千km)的話,衛星動用這部分燃料在近地點點火抬升遠地點即可。因為燃料本來就有富餘,只要不超過三四千公里,基本可以保證原定壽命。但以本次500m/s的delta-v缺口,這樣折騰一番意味著減壽10-12年,可用壽命很可能只有幾年了

基本是廢了. jpg

(按體制內的人的說法,今天中午已經抬了一萬多公里的遠地點,看來還準備搶救一下)


2017-07-07 17:44更新:

NORAD也更新了:

ChinaSat 9A: 35744 x 35798 km @ 0.046° in 101.4173°E 2017-07-08 07:08:44(UTC+8)

====================================

2017-07-06 14:01更新:

最新官方通稿如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密切配合下,通過準確實施10次軌道調整,衛星於2017年7月5日成功定點於東經101.4°赤道上空的預定軌道。目前,衛星各系統工作正常,轉發器已開通,後續將按計劃開展在軌測試工作。

根據專家審查意見,長征三號乙遙二十八火箭問題定位於三級滑行段姿控發動機滾動控制的推力器出現異常,目前已完成技術歸零和舉一反三工作。

====================================

2017-07-02 15:44更新:

最新消息!中星9A已定點:

時值長五遙二即將發射,衷心祝願長五遙二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2017-06-23 13:34更新:

糾正一下,由於本次發射問題出在滑行段,而北斗MEO星的發射是直接入軌,沒有三級二次啟動和滑行的過程,所以本次發射失利,對7月份的北斗三號M1/M2發射影響不大。
====================================

2017-06-22 16:14更新:

@asdf 的回答中引述的龍老的訪談已經詳細描述了此次發射種種及後續,對於人為操作失誤實在是感到遺憾和可惜。

近幾年航天院所待遇的下降造成的人才流失是個嚴峻的現實,科研人員待遇不如戲子的社會現實令人痛心疾首。

----------------------------------------------------

在這裡我想說一件無關的事,因為我覺得有必要讓更多人知道:5月29日,唐家嶺村民在航天城學校施工現場前鬧孩子沒學校可上,要求他們的孩子能上航天城學校。然而事實是,他們有學可上,唐家嶺有配套的紅英小學,航天城學校是由總裝和航天五院出資修建,旨在解決兩單位職工子女的入學問題的。就因為有了人大附中的名頭(教育資源也確實更好),唐家嶺村民就撒潑打鬧吵著要入學。

當初,你們拿了多少拆遷好處費?航天五院子女想上紅英小學你們不讓上,現在有了航天城學校又來爭,如此貪得無厭!人神共憤!不過貌似北京市教委還是屈服於這些刁民了,畢竟穩定壓倒一切嘛,誰叫咱航天人太樸實了呢。

具體見:無奈的航天城學校

====================================

2017-06-21 21:44更新:

龍樂豪院士在今天的報告會上提到這次失敗原因,是三子級滑行段的姿態控制問題,負滾動沒調回來,不是氫氧機出問題。

====================================

2017-06-20 11:39更新:

好消息!衛星已完成兩次變軌:

====================================

全程關注本次發射的我,在今天凌晨沒看到官方成功通稿就知道出問題了。

中星9A的發射出問題實在是不應該,長三乙作為一款老火箭了,本應該來說是很成熟的了,卻還在這個節骨眼上出幺蛾子,正如最高贊所說的,接下來一堆北斗三號等著上天,偏偏這個時候長三乙得歸零了,影響了北斗衛星系統的建設進度。順帶航天科技今年28射的目標算是泡湯了。

未來北斗發射計劃

----------------------------------------------------

先來看美帝發布的軌道參數:

ChinaSat 9A: 193 x 16357 km x 25.68° 2017-06-19 10:04:24(UTC+8)

CZ-3B/E Y28 R/B: 192 x 16358 km x 25.68° 2017-06-19 12:52:32(UTC+8)

嗯,遠地點和標準GTO相差近20000km,差了500m/s多的速度增量,這就意味著中星9A還得靠消耗自己的推進劑來彌補這500m/s的缺失,這比當年印尼帕拉帕-D還慘。

中星9A採用的是東方紅四號衛星平台,根據CAST官網的數據,我們可以計算得出衛星至少有2536m/s的DV,其中約1800m/s的DV用於從GTO進入GEO,剩餘750m/sDV用於15年在軌的軌道維持,每年約消耗50m/s的DV。

衛星自身多消耗了500m/s的DV,只剩下250m/s左右的DV用於軌控,也就是減少了約2/3的壽命,衛星壽命只剩下5年左右

這便可能是此次發射的結果。

----------------------------------------------------

至於未入軌的原因,官方通稿如下:

原因仍在調查中。。。

不過微博用戶@大腳丫的湯婆婆 這位內部人員自己的分析是這樣的:

問題出在三級上,結合大腳丫的湯婆婆的消息,我們可以推測,可能是三級二次點火工作段時,姿控出問題,觸發了推力中止,導致三級發動機提前關機。

另外航空航天港有消息稱:

真心希望測控兄弟們能儘可能挽救這顆星,畢竟這顆星價值還是不低的!希望壽命能多延長一些。

----------------------------------------------------

總結:對於成熟的長三乙仍出現這種問題,令人警醒。這兩年中國航天出的幺蛾子還是不少的,航天人必須牢記周總理的國防科研「十六字方針」: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其實這句話對於各行各業的每個人都同樣適用。

當然,航天作為高風險事業,不可能有100%成功,我們也不必太過灰心沮喪,往好的方面想,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是好事。同時,氫氧火箭技術作為運載火箭皇冠上的明珠,技術門檻較大,確實容易出問題。回顧中國航天三十年,長三系列除了708,每次問題都出在氫氧三級上。儘管如此,我們仍應勉勵我們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們在困難面前越戰越勇,砥礪前行!真心希望接下來的長五遙二不要再出幺蛾子了。

唉,不說了,打一盤坎巴拉太空計劃發射一顆中星9B壓壓驚。(=?ω?=)


火箭總設計師回應「長三乙」發射失誤,直呼「遺憾」

2017-06-21 22:07:05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劉園園

「就運載火箭來講,這次發射失敗了;但就衛星來講,這次發射不算徹底失敗。」談到19日凌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直呼「遺憾」。21日,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採訪時透露:「現在中星9A衛星正在慢慢往上爬,爬的效果還不錯」。

「主要是火箭滑行過程中的姿態控制出了問題。」龍樂豪解釋說,目前查明的原因是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第二次啟動後,火箭第三級在滑行過程中的姿態沒有控制好。「火箭當時本來處於負滾動,應該給它一個正滾動的指令,讓火箭通過負反饋保持穩定的姿態運行,結果實際操作搞錯了。」

「衛星還是可以使用的,遺憾的是使用壽命會有損失。」龍樂豪介紹,中星9A衛星自己實現變軌會消耗大量推進劑,剩下的推進劑可能只夠它在天上工作5年時間,而它的設計壽命是15年。

龍樂豪將這次發射失誤歸結為「質量管理還不到位」。「這次發射失誤暴露了一些隱患,說明我們在設計上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比如可以設計一種傻瓜式操作,避免操作失誤。」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下一步將「舉一反三」,排查其他運載火箭是否存在同樣的薄弱環節,如果有的話會及時排除。

「發射北斗三號衛星的火箭和這次發射失誤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是一個母體,但是技術狀態不一樣。」龍樂豪回應說,發射中星9A 衛星的這枚火箭有三級,發射過程中有兩次啟動,有滑行過程。此次發射失誤,問題就出在滑行段的姿態控制系統。而下次發射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沒有滑行段,是連續直接入軌。「對原計劃的發射任務影響不會太大,最多也就是調整一兩天的時間。」


其實我覺得這次發射嚴格意義上講並不算失敗,還有補救措施,就像上面高贊和幾位航天大牛講的,衛星動用自身的燃料在近地點點火抬升到遠地點就算自救成功。因為一般通信衛星為了保證能正常工作十幾年,攜帶了大量燃料,衛星可以使用這些燃料,完成三級火箭」未盡的事業「。而事實上中星9A也是這麼做的~ 讓我們來看看它是怎麼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吧!

歡迎大家關注天儀研究院的微信公眾號:天儀SPACETY

首先需要解答一下為什麼變軌選擇在近地點而不是其他地方?

簡單的說,是為了最省燃料。近地點是航天器繞地球運行的橢圓軌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點。在近地點加速,會抬高遠地點,這是最節省燃料的改變軌道高度的方法。在軌道的其他位置變軌,不但浪費燃料,並且會改變軌道的其他參數,給地面測控跟蹤帶來麻煩。

因長三乙火箭三級的工作異常導致其未能提供足夠的動力把中星9A送到指定高度

(藍色為火箭異常所致的實際送達軌道,紅色為火箭計劃的目標軌道)

那麼問題來了,中星9A如何在近地點進行變軌運動呢?

(圖片來源:度娘)


首先要確保中星9A在近地點點火加速,在短時間內提高其速率,使衛星進入橢圓形的轉移軌道,如果一次變軌不夠,再來一次,直至其抵達目標軌道。

中星9A衛星任務目前的軌道參數 (來源:航天愛好者網-林曉弈)

根據目前拿到的軌道參數,中星9A在6月19日中午在近地點點火,一口氣抬升了一萬多公里(示意圖中的黃色軌道),淚目!!

( 來源:航空航天港)

中星9A截至6月19日19點23分的位置信息(來源:航天愛好者網-林曉弈)


接下來它需要繼續努力變軌,push自己到達長三乙計划到達的火箭目標軌道(示意圖中的紅色為衛星變軌後的火箭目標軌道)。

當到達火箭目標軌道後,為了使中星9A進入同步軌道,在衛星運動到遠地點時必須再次啟動發動機,使其所需要的離心力增大到與最終位置的萬有引力相等,這樣中星9A才能順利進入同步軌道做勻速圓周運動,從而最終實現自救。

中星9A的自救示意圖

小插曲:其實說到衛星自救,美帝的技術倒也是可以借鑒一二的,畢竟人家比直接抬高軌道更加節約燃料。(出處:說到衛星自救,還請大家看看美帝的技術

1997年12月25號,俄羅斯人為美國休斯衛星公司(現在叫做波音衛星公司)發射的亞洲3號,結果火箭的末級故障,把衛星扔在了一個高傾斜角的沒用軌道上。地面計算的結果表明,衛星的全部燃料也不足以把衛星送入正確軌道。為此保險公司還進行了全額賠付。

然而... 休斯衛星公司並不甘心,他們憑藉美國在阿波羅登月時期建立的強大深空探測能力,設計一個大膽的計劃--「月球引力彈弓」,也就是說把衛星推向月球,然後用月球的引力把衛星拉回來。

自救日記:

1998年5月8日,休斯衛星公司操作ASIASAT 3 (因為保險公司已經賠付,這顆衛星已經屬於保險公司財產,被更名為HGS-1)點火,讓衛星向月球飛去。

1998年5月13日,衛星從月球上空6200公里的地方掠過。

1998年5月16日 衛星在近地點再次飛過,進入了一個遠地點為488000公里的超級軌道。一般來說,遠地點為36000公里稱為轉移軌道,42000公里就是中國火箭的所謂超轉移軌道,而這個超級軌道的十倍於炒轉移軌道,軌道最遠端在月亮軌道的外側。

1998年6月1日再次飛臨地球,然後在控制下再次向月球飛去。

1998年6月6日衛星在月球表面36000公里的地方再次飛過。

1998年6月14日衛星再次飛臨地球,在休斯的控制之下,衛星減速「停泊」在太平洋上空,軌道高度正好是地球同步軌道的36000公里。到此月球引力彈弓計劃大獲成功,休斯公司完成了一個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把一個被認定為廢棄的衛星重新送回了軌道。

後記:

亞洲衛星公司用保險公司賠付的錢,又向休斯訂購了一顆衛星,這就是今天的「亞洲三號」,只不過它的英文名字不再是ASIASAT 3 而是 ASIASAT 3S,這個衛星於1999發射,設計運行16年,然而,今天這個衛星仍在運行中。


作為一條航天出差狗,發表一下自己的淺見。近年來出現了幾次大的問題,背後也許有不可忽視的人的因素在裡面。首先,這幾年航天靶場的補貼一直在下調,以前是大家搶著去,技術牛逼的才能搶到機會。現在是逼著去,沒什麼選擇權的新人去充人數,積極性也差了,現場問題也多了。另外,高密度發射任務量成倍加,加班多了,出差多了,航天民工們的福利待遇卻因為各種上級巡視在下降;再加上民營航天的衝擊,近年確實流失了一批人才,總體部尤甚。據我所知,現在各型號靶場的好多問題,並不是技術不過關,而是工作不夠認真仔細而出的低級錯誤,我想和以上的原因,應該不會是沒有關係的。

胖五也跪了,匿了匿了,唉。。。


一切問題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才流失嚴重。
航天口從業人員待遇近幾年從未調整,不是航天待遇變差了,是現在房價壓力讓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敢就在航天內部。
作為一個事業單位,待遇不可能太高,而且有國企大鍋飯的通病,之前房價低的時候,待遇雖然一般,但是至少這份工作說出去還拿的出手,然而近幾年的房價憑藉航天院所的工資是遠遠不夠的,而科研院所真正需要的人才,去其它民營企業拿到的待遇遠遠高於航天院所。在之前大家都能買的起房子,吃的上飯的時候,即使掙的少一點,住的房子小一點,還是有大把的人為了理想主義而奮鬥的。可是當在航天院所工作,連媳婦都娶不上的時候,還有人談理想嗎,對不起,這個真沒有。這就是為什麼近兩年人才流失特差嚴重的原因,而且流失的都是那些家庭條件不好,但是肯吃苦,有能力的骨幹,現在公司內部的都是之前買了房子的,或者覺得以自己能力在外面找不到更好工作的,更有混吃等死的,以及各種關係戶。
這裡一個航天業者的回答蠻有道理的,之前去基地的都是懂技術,肯吃苦,有能力的技術骨幹,現在那些人一部分流失了,一部分走了老婆孩子,不願意長時間在外面了,很多時候,都是讓新來的員工湊數。基地那裡的一切工作已經是最後一道保險了,有時候工作出了偏差,真的是人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兩年事故偏多的一個原因。

利益相關:航天內部從業人員
ps:我不是覺得自己的待遇低,我覺得自己能力能拿在外面也就拿這麼多待遇,,我只是為那些流失的人員感到心疼,以及對未來航天事業的憂心忡忡。


其實這次輿論的反映大多還是挺正面的。作為最早知道發射情況的一批人之一(想像一下看到大屏曲線異常的心情),白天看到了官方的報道也是挺意外的。
發射不能說失敗,說成失利更合適一些,畢竟根據初軌和後續變軌情況(軌道數據網上都是可以查到),後續抬到預定軌道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還是可以工作幾年的。航天發射本來就是高風險的,有些磕磕絆絆很正常。這兩年發射密度如此之高,出現一些問題不能說在所難免,但應該說不無關係,肯定也會引起相當的重視。
對於後續影響,上面也有答主說了,7月以及後續北斗任務肯定是要推的。至於那些什麼陰謀論的失利原因,都是扯淡。問題已經在分析了,聽說已經初步定位了。
然後對於上面有些答主引用的遠地點一次抬了10000km的那張圖片,負責任地說一句,這個數據是不對的。抬遠地點的做法實踐中操作並不多,也有風險,所以不會一下子抬這麼多。有興趣的同志可以去北美防空司令部網上找一下中星9A的最新軌道根數。
最後一句話,對中國的航天我們還是有信心的,對於每一次任務我們也是認真以及全力以赴的。
以上。

-----------------------

6.23更新
故障原因龍院士已經給大家解釋了,極性反了這種事情,人為因素,犯了低級錯誤,實在可惜。
對於第一次抬遠地點抬了10000km這個數據有誤我還是要簡單解釋一下。通常抬遠地點不會一次抬太多,主要是因為每次在近地點附近點火時間越長,在非近地點切向方向上的速度增量就越大,浪費的推進劑也就越多。可以把點火點和熄火點看成近似以近地點對稱。大概就是這麼個原理。
然後目前這顆星還是挺爭氣的哈。

-----------------------

7.2更新
定點基本已完成。不再更新啦。讓我們一起期待今晚胖五再戰GTO!


27連勝被終結

一個火箭俱樂部的主力carry的連勝被終結好像沒啥,

但是如果搭配上長征二號丁31連勝被終結(2016/12/28)

長征四號丙19連勝被終結(2016/9/1)

長征五號二級工作異常


這就有些奇怪了,而且出問題的全部是上面級,雖然是不同研究院的


唉......


雖然不是搞運載的,但是同是搞航天的。
這年頭的設計師,加班都要自掏打車費,出去開會都差點被當成乞丐,房子買不起孩子養不起,還有啥指望。
人心散了,就別怪隊伍不給力。
哦對,去年去外場一整年就只發了一件一千塊錢的衝鋒衣當勞保用品,然後不知道被哪個超有覺悟的大爺舉報了,果斷逼著退錢,今年就毛都沒有了。
老子去工地搬磚也得發個手套吧!
於是大家都忙著找第二職業呢,專心工作的那是傻。
新時代的包身工,縱做鬼也幸福呢!


航天科技的中星9A就是在我們公司做的保險。對於這次發射未成功我想從我的行業角度提兩個問題:
1.採用內超賠和大比例分保及再保或共保體的方式能否有效增強財產保險公司應對大型單一事故風險的能力?
2.轉行在樓下賣煎餅後應該辦理哪些相關證找照?
...祝真正的航天人們能搶救成功。


坐標帝都航天某院,我們同事之間討論這件事的時候,大家的想法和上面幾位答主說的如出一轍,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再歸根結底一下,是最近幾年一直都在說的待遇問題。
航天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最近航天整體待遇一直以各種形式下調,偏偏很多航天單位又在一線城市,大家養家壓力巨大,人才流失很嚴重,尤其一些做控制做計算的都轉行做cs去了,即使留在系統內的兄弟們也士氣低下,出工不出活,這樣的一個效率低下的系統早晚也都會出問題,當然不僅僅是航天,很多國企都有類似的問題。

所以,最後,我想說的是,maybe,這只是個開始!


不懂相關技術,純屁民。感覺在我國成功了就是成功了,大家已經不像幾年前那麼興奮了。這並不一定是壞事,讓航天科技按部就班,慢慢發展,這是一段很好的環境。大家很高興有所進展,也能接受失敗,沒聽見有人說浪費人民群眾的錢等等言論。努力吧,航天人!你們擔著責任,但也別有過大的壓力,廣大屁民們默默支持你們。


一直關注中國航天,航天發射的成功率還是人的問題,最近兩年問題多多,估摸著相關人才流失挺嚴重的。


近一年內,不管是低溫上面級還是常溫上面級全都中獎,2345一個不少,5還好解釋,畢竟新火箭,有問題也沒啥,況且有遠征上面級的存在,沒出現坑衛星的情況。但去年的cz4c直接連機會都沒給衛星,cz2d還勉強能讓兩顆高景自己變軌上去,這次cz3b又是這樣。
這是有毒嗎?
(建議吐槽上面級這個說法的各位可以先去查一下上面級的定義)


失敗就是失敗,哪來那麼多奇奇怪怪的定語,顯得小家子氣。

一顆無足掛齒的備份星,為了保證某個會議轉播安全而發射的,壽命有個半年一年也就夠了。

故障原因很奇葩。類似於Tu154咸陽空中解體空難。


雖然調整軌道減少了衛星大部分的壽命,但是只要能保證十九大期間的轉播工作就可以啦


一院八院噢還有六院連續出問題。科工局領導也不再是航天人。總要降溫的~


我覺得東四平台跟長征系列八字不合,弄個新通訊衛星平台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冥王星照片在一天內被大量消費的現象?
神舟飛船的運載火箭長征二號F點火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被質疑「回收火箭不耐用」和「運力無法最大發揮」, SpaceX 目前取得的成功,在未來可能被否定嗎?
為什麼要在海南建海濱發射場?低緯度發射場具有什麼優勢?
神舟十一號這次履行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有什麼重大意義?

TAG:航天 | 中國航天 | 火箭發射 | 中國航天科工 | 長征火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