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宇宙的最小物質存在嗎?如果存在,那麼最小的物質從何而來?

按人類的思想,物質總有本源,但本源又源於哪裡?這似乎是一堵無法逾越的思維高牆。那麼反過來想是不是可以推定追本朔源本來就是個悖論?


謝邀~
這應該是哲學問題而不是物理問題,看看這麼多回答就知道了。我既不是科學家又不是哲學家,更不是民科。以我的老師的觀點就是:誰告訴你科學界是開放的了?科學本身就是封閉的,排他的,在普通人面前,科學就是黑箱!如果科學家思考的是源頭之前有什麼?那他就很有可能會滑入神學的範疇。
這個問題也並沒有那麼可笑,這可能是很多人都會去思考的問題。可能很多人會想要找所謂的源頭,而剛好,物理界有一個宇宙大爆炸理論,所以大家都很開心,你看,源頭出來了,源頭就是宇宙大爆炸嘛!然後又開始想,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其實,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情,這裡所謂的源頭是一個時間概念,而宇宙大爆炸之前,抱歉,沒有時間。根本就不存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的問題。所以說這個問題不是物理問題,是哲學問題,也可以說是神學問題,當然,民科也可以來回答。

那我不把這個問題當做有關科學的問題可能會好一點。科學界這個黑箱,你只要知道放什麼進去,出來什麼就可以了,過程是科學家要搞懂的,結果是我們普通人要記住的。所以,這個問題,在科學上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我這樣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說存在最小的物質,就要追尋它的本源,既然如此,它的本源才是最小的物質,如此循環,就會發現根本不存在最小的物質。那麼追隨本源,當然就是悖論了

但是,上面這句話其實沒有什麼意義,為什麼呢?這句話中所謂的「物質」是如何定義的?「本源」又是如何定義的?這些定義,是誰做的,他有什麼能力讓所有人都信服?這些東西已經爭了幾千年了,而知乎沒有能力終結這個話題。


一知半解的我強行嘗試回答。
先給兩個數字:10的負18次方米、10的負35次方米。

10的負18次方米,是目前已知的構成原子的最小結構——電子或夸克的尺度。
10的負35次方米,是普朗克長度。小於該長度時,我們已知的物理規律將失效。

當然,電子或夸克有可能繼續被細分下去(比如弦理論),但普朗克長度倒確有可能是長度的最小單位。


嚴格的說,問題本身是不正確的。每一個詞,都是錯的。思維方式也是不對,宇宙以及,物質都不是線性的;它們是多維度,而且微觀粒子具有隱藏的維度,也許粒子在本宇宙只是粒子,在其他維度上就是星球也說不定。

「組成宇宙」宇宙的本義是時空,哲學數學意義大致==所有客觀存在的元素總集;物質只是時空或者說宇宙的一部分,它不能「組成」宇宙。「最小物質」物質很難定義最小概念,建議使用「微觀粒子」的說法,因為這樣可以在量子範疇給出一些描述。

==========

它是這樣的:比如質子可以分解為夸克;但是單個夸克無論從能級、場強都可以說比質子更大……可以這麼比喻:建築這座房子的每一個磚塊,其實都是一座山,只是因為失去了大部分能量,才成為這個房子的磚塊;在這種意義下,「大小」就不好用了。


涉及這些問題,哪怕最簡單的問題,也很難提供完整的本質回答,因為人類至今也沒弄清楚,證據和理論都不完善。科學方面只能給出一些目前的實驗和理論描述。


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尺度問題!某種意義上,事實上是初值問題,比如宇宙大爆炸的總能量……

也就是說,為什麼宇宙是這樣一個尺度,量子又是那樣一個尺度;光速也好量子也好,他們的所依託的真空的場屬性究竟為什麼停留在那個常數上(真空介電常數),為什麼不是零或者其他值……


按照目前的各種理論,「最小」這個意義基本已經不存在了。因為維度的複雜性,構成/組成這些概念可以看看相關科普,但最好有一些拓撲數學基礎。


沒有對比就沒有大小……所以我的看法,找到暗能量/暗物質並測定其屬性後,人類也許有機會將自己對宇宙的認識推進一大步。


強答一發,
首先比較同意某人說的,這嫣然成了一個哲學話題,人類的認知是有限的,相對於宇宙的奧秘來說,有限的認知,就代表著無知,人類發展至今,總想弄清楚物質的基本組成,但是這或許是個誤區,慣性思維作怪?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物質的本質,就是探究物質能否無線分割的,但是,到了原子尺度,就不按套路來了,一個原子的質量,基本都在原子核那,但它所佔的空間卻微不足道,大概就跟大學校園跟一個乒乓球的比例差不多。如果題主對這個有興趣可以看看物質的本質這部紀錄片,暫時的科學前沿。


困擾我多年的問題,,宇宙有邊際嗎,有邊際的話,外面是什麼...每次想到這裡,不禁瑟瑟發抖


我認為實際整個宇宙的物質總和是0,有物質,也有反物質,有能量,也有負能量,大家一起加在一起和為哦0。(?ω?)hiahiahia


你怎麼不按套路出牌。


夸克 來源於宇宙大爆炸


物質是扭曲的空間


引用兩篇文章來加以說明:

-

第一篇:

《楞嚴經白話註解》卷四(王治平居士著)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譯文】佛說:富樓那!如你所說,清凈本來,為什麼會出生山河大地?你難道不曾聽如來常說,性覺即妙而明,本覺即明而妙嗎?富樓那說:是的,世尊!我常聽見佛宣講這個道理。佛說:你說覺明,到底是性本來是明,稱它為覺呢?還是覺本來不明,我們要明它,稱為明覺呢?富樓那說:若覺是這樣的不明,要說它是覺的話,那就完全無所明了。解性覺即是本覺,妙明即是即寂而照,明妙即是即照而寂。寂照在本覺體上具備了互融的作用。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譯文】佛說:若是無所明,那明覺就不存在。有所明則不存在覺的作用,無所明則明又不存在。無明即是痴暗,痴暗當然不是湛然明覺的本性。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譯文】性覺必然是明的,自已不知,起一念妄心欲明覺體。解眾生因為一念妄動,本明的覺體便被渾濁所遮掩。自此以下,在馬鳴菩薩所著的《大乘起信論》上闡述得最為詳細。《起信論》上說:無明不覺生三細:三細就是三種細微現象。屬於根本無明,其實三種現象幾乎同時發生,因為很細微,所以根據發生的次第分為三:第一是動相,就是最初一念無明妄動,本來光明的性體被搖動而渾濁。第二是轉相,本來無分別的自性因妄動而妄分為能所兩部分,能的部分在唯識論上稱為見分,所的部分稱為相分。相分和見分都是依靠自證分而起,自證分即是本來無分別的如來藏心。有了主觀的能知能覺以後,和它相對而生的所知所覺就成為客觀存在而產生。這就是第三現相。這三種相都是從根本無明因迷妄不覺而產生,自此以後更由枝末無明繼續迷妄而產生六種粗相,稱為六粗。後文當續談。

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

【譯文】覺體並不是你妄心所能明的,因為你妄想覺體,覺體成了所明的對象,於是在妄想中又產生妄能。這樣一來,在本來無同異的覺體上,就分成了能所兩方面。於是能就成了主觀的自我,所成了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中,又產生了種種不同的現象和這些現象相對,從而產生了共同無異的虛空,在這個有和空相對之中,又產生了無同無異的眾生。解眾生與虛空和世界各異,故稱為無同。眾生的性原無異,故稱為無異。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

【譯文】就在這樣相對的境界中,互相擾亂,如目瞪睛空,因勞而發狂花,勞久而產生的塵相,自相渾濁,由此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是同,世界是異,這當中無同無異的眾生,是真正的有為法。解塵勞和煩惱有兩重意義,塵是染污,勞是擾亂,染污和擾亂成為煩惱。起信論上認為枝末無明發生為六粗。粗是對三細的細而言,這六種現象較三細為粗,故稱六粗。六粗中第一是智相,起信論上說:依於境界,起分別愛與不愛等,這就是說在妄境中產生了愛與不愛兩種分別心。第二是相續相,即是依於智相,相續不斷,產生苦和樂兩種感覺。這就是本文中所說的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第三是執取相,因為心生染著,生執取之想。第囪為計名字相,困為妄執分別,假名言相。執著轉深,這就是本文所說的由是引起塵勞煩惱。第五為業相,身口已起行為稱為業,身口未起行為稱為惑。意中只能稱為惑,惑為見惑〈注一〉,思惑〈注二〉;一定要身口有行為才能算是業,有了業就有業力,業力為因,業力所產生的果為業果,有了因就必然有果。這就是第六業系苦相,因為身口這一切業,業因一成,果報隨至,從此不得自由。業力一起成有相處即為世界,靜而無相處與世界相對而成虛空,在有同有異的盧空和世界之間,又產生了無同無異的眾生。虛空和世界雖屬有為,然所依無眾生,仍屬無為。產生了眾生之後,眾生為業力所系,染凈勝劣,不得自由,各各受報,故為真有為法。此即業系苦相。

注一:見惑為邪見妄見邊見等所生之惑,又稱理惑。

注二:思惑為由貪嗔痴慢等所生之惑,又稱事惑。

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

【譯文】覺明空昧〈注〉,相對而有動搖,由此產生風輪,執持世界。因空而產生動搖,堅執欲明之心凝固而成有礙之相,金寶就從明覺堅凝之中成為金輸保持國土。因而成為地大。堅依於覺而成寶,動搖之性而成風,風金相摩擦而成火大,故有火光變化而生。寶體因明極而生冷,火光遇冷而上蒸,周此而產生水輪含十方界。注性覺本來是明,而妄想堅執欲明,於是本來之明晦昧不顯。晦昧與虛空相對面成動搖,是故產生風輪。解這一段經文詳述世界成因,和近代天文學家所說星體成因基本相同,天文學家認為星體最初為星雲旋轉於太空中,這就是風輪旋轉而生地大,後來星雲逐漸凝成星體,這就是最初的恆星。此時星晨的溫度極高,而旋轉不已,這就是風金相摩而成火光。恆星逐漸冷卻凝固而成為現在的世界。再繼續看下文。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焰,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譯文】火性上騰,水勢下降,兩種性質交錯發明而產生地大。濕就成為大海,干就成為洲潬〈注〉。因為這個緣故,大海當中,火光常起,洲潬之中;江河常常流注。水勢弱於火,就結為高山。所以山石,相擊則發火,融化就成水。土勢弱於水,就抽為草木。所以林木還火就成為土,因絞就成為水。注浮土可棲名為洲。聚沙可住名為潬。解這段經文繼上文而談世界的成因。水火兩種性質,交互發明而生地大,現在也承認,星球逐漸冷卻而成地殼表面。水性和火性本來是一樣,今天也知道水是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結成的。氫本來可燃,氧是助燃的。當然完全同於火性,山石擊則成焰,古人是知道的。融則成水,今天的地質學家,研究地殼裡面的溶崖,才知道此事,古人卻不知道。其實,最先成為世界的元素是氫。氫本身就具備了地水火風四種性質,氫本來是氣體,這就是風大;氫本來可燃,這就是火大。氫可以凝為液體,這就是水大,氫也可以凝為固體,這就是地大。如來說:四大之性,清凈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完全可以用科學證明其真實性。

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譯文】都是從妄想交替而發生,遞相為種,生滅不已,就是這個緣因,世界從中,成就毀滅,相續不斷。

複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譯文】再說,富樓那!要明白妄想發生的根元,沒有別的,就是你不明白性覺的妙明,妄想去明它,一念妄動,建立了所知的妄相。所妄既然建立了。當然,相對的能也就產生了。能受了所的局限,因此聽不能超越聲的局限。見也不能超越色的局限,其它色香味觸,六種妄能也同樣產生,從這裡就分開了見聞覺知。

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

【譯文】同業相纏而受生〈注一〉,合離而成化〈注二〉見明〈注三〉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注四〉,同想成愛〈注五〉,流愛為種,納想成胎〈注六〉。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注七〉。故有因緣,生羯羅藍〈注八〉遏蒲曇〈注九〉等胎卵濕化,都是隨其所感而應之。卵唯想生〈注十〉,胎因情有〈注十一〉,濕以合感〈注十二〉,化以離應〈注十三〉

注一:父母和自己三者業力相同,互相牽纏而受胎。

注二:不因父母,但由己業,或合潤成形而受濕生,或離此化彼而受化生。按文義此句當為合成離化比較恰當。

注三:中陰身(即是靈魂),在入胎之前,在無緣處唯見一片黑暗,在有緣處即發現一點明色。

注四:男子中陰身在入胎時,一心尋找異性,看見父親就生憎恨心。

注五:見著母親就作妻子想,生愛心。女子入胎時則與此相反。

注六:流愛心於父母,所以受生。納想心於根門,所以入胎。

注七:以自已的業力為因,以所投父母為緣而入胎。

注八:入胎一七日為羯羅藍,一名歌羅邏,一翻凝滑,亦名凝酥,義為雜穢,謂父精母血,相和名雜。自體不凈名穢。

注九:受胎二七日名安部曇,又名遏蒲曇,意為孢,如瘡孢之形,表裡如酥,未生肉;受胎三七日名閉屍,意為凝結,又意為軟肉。即是凝結如軟肉。四七日名健南,意為凝厚,又意為堅肉。五七日名缽羅奢意為形位,又意為肢節。諸根形已成。六七日,毛爪齒位漸生。七七日名具根位,意為諸根已具。

注十:卵生眾生受生時,妄見有勝妙境,心生懸想故受生。

注十一:胎生眾生受生時,妄見有欲樂境,心生親愛,因此感而入胎。

注十二:濕生眾生受生時,妄見有新境可托,急欲往附,以此感而受生。

注十三:化生眾生受生時,見舊境可憎,急欲厭離,以此感而受生。

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沈,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譯文】情想合離,四種不同的形式受生,更相變易,所有眾生,受自已各人不同的業力,或飛或沉,各往受報之處受生,以此因緣,眾生相續不斷。

-

第二篇:

「尖端科學對宇宙源起的追尋」與「佛說世界之初先成虛空與靜生虛空」

文/馮馮

慈忍/謄錄

當代的尖端太空科學與尖端物理學,已經從精明儀器觀測與高能實驗室的實驗,把宇宙的膨脹發展歷史倒卷,一直追溯回到源頭,證實了宇宙是從一點空虛發生大爆炸膨脹而形成了這物質宇宙的,時間大約是一百五十億年之前。大爆炸的炸射物質,不斷旋轉,不斷冷卻,凝結而成星雲星體行星等等。(請參閱拙著《太空科學核子物理學與佛理的印證》一書,以觀詳論──天華公司出版)

「大爆炸學說」已經為大多數科學家所公認為迄今最合理而且有科學證據的宇宙形成學說。佛經中對宇宙的形成過程,也有不少說明,認為是從空生有,從有轉空,空有循環不絕,而且亦提到過大爆炸,這些頗與當代尖端科學符合。(詳見上述拙著)

現在又有更多的科學家又提出了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問題:「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情況?」還有:「怎麼樣會從空無一物的空虛引發大爆炸而成為有物的物質宇宙?」「大爆炸的極高溫度極高密度,又從何來?」

佛經《楞嚴經.卷四》載有富樓那尊者向世尊請問:「世尊,……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富樓那尊者與兩千五百多年前所提出的問題,和今天尖端科學家所提出的疑問,是相近性質的,這裡暫時不提世尊的答覆,且先看看當今尖端科學家的意見如何。

當今尖端科學家與宇宙學家等,都指出宇宙是無始無終的,而且是不斷地變動的,他們稱此種變動為「伸縮振擺」(Oscillating),宇宙這一次從空生有的大爆炸,只不過是無數次數的大爆炸膨脹與收縮過程之一:換言之,宇宙是不斷地生滅循環的。

這些尖端科學家們的發現,不是正好符合世尊常說的「世界生滅相續無始無終」嗎?不是正好符合佛說的世界成住壞空循環不絕嗎?(詳見上述拙著)

現在尖端科學界們最急於要證知的就是宇宙在今次大爆炸膨脹之前的狀況如何?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大爆炸膨脹到了一個臨界密度之後,就會因內部的質量吸引力不斷相互吸引而停止膨脹,進而開始收縮,把一切的星雲漩系都收縮起來,全部壓縮成為一團火球,又最後縮成一「點」,回到空無一物的狀況。

然後,這一「點」空,又再發生大爆炸,向各方向膨脹,噴射出物質,形成許多新的星雲漩系,這一次的形成的新宇宙,會比上一次的宇宙膨脹得更大,(見圖解)時間也更長久!

宇宙從一粒虛空爆破而生成 生滅循環之圖解(馮馮繪)

根據這些科學發現,就不難逆估宇宙前身是比較體積較今為小,時間持續亦較短。如果計算得出宇宙今生與前生的時空差異係數,就可以一路追溯下去,計出前二生,前三生,前四生以至前若干生的宇宙前身的時空大小和久暫的數字──佛經所謂「前三三」,就是指宇宙前生前身,在數學上來說,應該是可以追溯到宇宙最原始起源的零點。換言之,宇宙的已往多生歷史,在感覺上固然是無限大,在數學上卻不是!

那麼,又產生了新的疑問:在那最初最原始的零點宇宙之前,又是什麼情況呢?

英國劍橋大學的著名數學家泰斗與物理學家史蒂汾·赫京博士(Dr. Stephen Hawking)說:「這種問題,就像是問地球以北的北極在何處」。

我們的宇宙,其實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宇宙,這一點在佛經內常常提到。拙著各文也多次引述這些佛經的記載。當代尖端科學也發現了除我們的宇宙,還有無數的宇宙,這些眾多的宇宙都是從「空」(Void),突然噴發爆炸而成的,這些所謂「空」,其實並非絕對的虛無的空,而是最最高度極少的物理的基本 。

(英文原文:Empty space is not empty, it is the seat of most violent physics──Nobel Laureates John A. Wheeler)

這些尖端科學的發現,相當近似佛學所說的「空非頑空」與「空非無」,也可見佛學講「空」,都是根據無限眾多宇宙的物理法則,並非僅是一種人文學的概念或者心理上的感覺。

在西方現代科學中,愛因斯坦是一個宇宙學先軀,他指出宇宙的質量吸引力(Gravity),物質密度,均與宇宙的時空弧線(Space time Curvature)有關。物質密度的大小會影響時空脹縮,假如宇宙內的物質太少,那它們之間的相互質量吸引力就小,太少物質,太少吸引力,就無法拉作彼此,無法控制時空的膨脹伸縮,以致宇宙時空永遠一路膨脹伸展下去,沒有止境。這就成為所謂「開放宇宙」,時間與空間永遠不會再相合,用圖解來表示,時間與空間的座標,是V形的,(交叉的),從始點出發之後,就永遠不重逢。(請參看《內明》雜誌第184、185、186期拙作)

宇宙內物質多,密度大,則有足夠的相互吸引力來使各團星雲漩系向外伸展的速度漸漸慢下來,然後,吸引力又把它們向內拉,這樣宇宙時空是圓形的──所謂封閉的宇宙,有點像地球形狀,這樣的球形「封閉宇宙」是沒有邊界盡頭的,誰要是乘太空船沿著一條直線方向以起光速飛行,飛入太空深處,經過相當漫長的時間旅程之後,還是會回到出發點原處!

宇宙學家們用儀器計算出我們的宇宙物質密度,是在百分之五左右,還未到達臨界密度(百分之十),不過,這是就能夠觀測得到的宇宙範疇而測得的數字。事實上,宇宙內的物質密度,未必就是均勻等稱的,也許在另一角落的物質密度更大或較小,現在的觀測,碰到宇宙地平線問題,也許將來,科學更進步,可以超越地平線去觀測,才可確知物質密度的精確數。不過,當代科學界們,從紅內線與無線電波觀測可及的觀測宇宙範疇內的氦氣,判斷出可能還有更大密度的物質存在於整個宇宙之內,也許十倍於已知的密度,那麼,就是說,我們的宇宙,雖然仍然在擴張著,但也快接近了臨界密度了,換言之,我們的宇宙也快要收縮成為一個封閉的球形宇宙。

是什麼原因使到宇宙發生這種先膨脹後收縮的情況呢?美國紐約市恆特學院的物理學家愛德華·蔡安(Prof. Edward Tryon, Hunter College),早於一九六0年末期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助教之時,就主張宇宙是真空伸縮振動級(Vacuum Fluctuational), 他認為宇宙是從空無一物猝然地爆發成為物質宇宙的。當年,這位年輕的物理學家的驚人之論,很叫老前輩們瞪眼,可是到了現在八0年代末期,越來越多的太空發現證實了他確有先見之明,而且,也證明了佛經說的「空生萬法」「先成虛空」更是先進的宇宙觀!

蔡安博士最近在他的著作「星期四的宇宙」《Thursday"s Universe》一書內 (網註:此書作者為Marcia Bartusiak),這樣說:「我們從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式E=MC2得知,物質是能的一種形相。我們的宇宙內充滿巨量的物質,但是也有一種很重要的能,那是與物質的能相抗相抵的,稱之為吸引力潛能吧(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這是無形的,存在於每一星雲,每一星球,行星,乃至於氣體。一種吸引力是正的,而另一種同時並存的吸引力是負的,有正吸引力,就必有負吸引力。而所謂負吸引力就是使宇宙的一切相互吸引力平衡的力量,我們的宇宙內,由於有這兩種一正一負的吸引力相互抵銷,所以,整個宇宙的能,實際上是」零「(Zero)。他認為這是宇宙保持臨界密度邊緣趨向封閉的原因,而且,保存了物質與能的平衡。

蔡安博士的理論「宇宙能量等於零」,和我們宇宙內的「物質不滅」(物質保存)律,頗為配合。舉例說:我們太空中每有一個負荷正電粒子之波,就會有一個能量相等的負荷負電的粒子之波來相對之,正負電相抵銷而成為零,在北方太空每有一團遠離我們而去的星雲漩系,那麼,在南方的太空,也必有一團相對等量的星雲漩系與之作相對的競賽賓士,這樣一來,就互相抵消了動能,成為「零」!

宇宙內什麼都有正負相對的對方,這其實也不算是很新的發現,早在蔡氏之前,也有不少科學家這樣說過的,不過,蔡氏提出了正負兩種吸引力,充實了這種觀念。我十年前在「反物質」一文中,也曾提及過,有一正物質,必有一負物質,又有兩反物質的相對,想來當然是難以置信,試想,這裡有一個正物質的馮馮,在宇宙什麼深處,又有一個負物質的馮馮,另外還有兩個馮馮的反物質馮馮,一正一負,光一個馮馮,就已經猴得叫人受不了啦!但願這四個馮馮都別相遇在一起!

《華嚴經》說「世界之初,先成虛空,次成色界」,又說到「空生萬法」──從一點空虛生成物質宇宙,這當然不是未學過科學的人所可立刻接受的。「若說萬法都從空生,那麼,洋房汽車黃金美鈔為什麼不突然從虛空生成呢?」有人這樣說:「要是那樣突然生出來給我,我才信。」

洋房汽車不會突然從空生成,黃金也不會這樣容易出現來滿足貪慾!但是,倘若洋房汽車黃金的最基本粒子,在宇宙中,卻是和任何粒子一樣會突然從虛空中生成的!粒子物理學的現象,與分子物理學不同,次原子以下的極微粒子的行為,完全不能用古典的十九世紀及以前的物理學定律法則來解釋!舉例說,古典的物理學法則認為質子或中子不可能有足夠的能力脫離核子!但是,今日的放射物理學就發現有些質子與中子常常脫離核子,像電子一般自由。

著名的德國物理學家海辛堡(Dr. Werner Heisenberg),早於一九二七年就發表了他震撼物理學界的「量子力學說」,其中有一條法則就是「測不準法則」(又稱無常法則),(詳見以前《內明》多期發表的拙文及天華公司出版前文提及拙著),海辛堡氏注意到次原子的世界,那些顯微鏡也看不見地極微極微世界裡,能的波是隨時變幻無常的,不是可以用一般物理法則解釋的。舉例說,在次原子世界裡,一個電子波,與其相對的反物質「反電子」波(Positron),也許會突然從虛空中出現,不知來自何處?來時也毫無徵兆,忽然又兩者會合,突然消失無蹤,一生一滅,前後只有千萬份之一秒鐘!

海辛堡 Werner Heisenberg

這情形並非徒然是理論或推測:這是業經高能物理實驗室所做的多次實驗所證實了的;這種自然的從虛空突然生成物質的現象,忽生忽滅,至今仍是物理學家們無法解釋的。佛經倒是時常提及從空生有的自然現象。所以次原子世界的忽然從空生有,忽然從有化空,這些現象,使物理學家們對於「空」的涵義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空並非「無」,也不是「頑空」,這也是佛經里常說的。佛經說的「空」,原來與宇宙物理暗合,不能說佛說空義僅是哲學意味,也不能說僅是為了修行尋求性空而設的抽象觀念,反過來說,性空觀念是抽象的,但是,它與宇宙物理相通,是以宇宙法則作為基礎的。學人盡在文字相上鑽牛角尖,許多人說了寫了一輩子的性空,也還只是做文字遊戲而已,摸不清什麼是性空。如果了解宇宙物理這一點,或者就會較為容易接近佛說性空吧?

我這樣說,是指的性空原是以宇宙法則的空為物理基礎,性空原是宇宙真理。但我並非意指性空就等於是物理學上的空,不過,倘若修行到心性湛空,識念就獲得自由,成為超識,可與宇宙極微相通化合,進入涅槃,而不受形而下的物質限制拘束生死輪迴。智慧本來是難以用言語傳遞的,無論怎樣解說,恐怕也不能適切傳達。而愚者一得,也未必能為方家所接受的吧?悟與不悟,那也只能視緣而定了。有些「佛教無上至尊」的大家大師們,或者仍然堅持佛理超越一切甚至於超越科學家發現的宇宙真理,這種我執與法執是可敬佩的,但我卻不敢苟同人類的思維可以超越宇宙真理法則。我認為是相通或者符合而已。「我執」與「法執」有時也是絆腳石啊!

洛克菲勒大學的物理學家海茲?裴高士(Dr. Heinz Pagels, Rockefeller University)有一個很好的譬喻。他說:「你乘噴射客機飛越大洋,洋面看來很平靜,空無一物。但是,你在海洋泛舟,就會知道,海洋原來是洶濤處處,水中有血有生物,仰望太空亦看來是空無一物的,實際上,假若你能接近觀看,就會發現,無數的量子粒子經常在進進出出在有與無之間。

粒子這種極短暫的空有變化,隨生隨滅,即滅即生,被物理學家稱之為「真空伸縮振動」(Vacuum Fluctuation)。以古典物理學舊知來看,是難以相信的,物質怎可以忽生忽滅又忽空忽有?但是,這卻是粒子物理與光子物理的常情!「量子學說」的法則,說明了粒子物理的量子現象!著名的量子力物理學家約翰?威勒博士(Dr. John A. Wheeler)說:「再沒有比這更確實的了,所謂的空虛,其實並非虛無的!『空』其實是最強力的物理根源!」

這不是正符合佛經的「空生萬法」嗎?佛教內涵深邃的哲學理論與宇宙物理科學的真知層面,以哲學思想及科學思維從人生本位去證求宇宙及人生真理,可惜世人大多數缺乏先進科學知識,因而忽略了佛經內的科學層面,轉而偏重認為哲學層面的研究,未免輕彼而重此。也未免有一些「瞎子摸象」!雖知人生哲學是脫離不了宇宙科學基礎的。哲學以思想推論人生,科學則以研究實驗求證宇宙,兩者實為不可分離的佛學支柱,相互支持,輕科學而獨尊哲學,或輕哲學而獨尊科學,都不是完整的求知。更不是佛學的原意。

《楞嚴經》內載:「佛陀指出物理世界的形成,是由於本體功能動力所產生,能與量的互變,構成了器世界的客體存在,但是,真如本體也仍是假名而已,它從身心的實驗去證明物理世界的原理,從物理世界的範圍,指出身心解脫實驗的理論和方法。現代科學理論,大體都與它互相吻合。」這一段是著名佛學大家南懷謹教授在其名著《楞嚴大義今釋》中序文的一段真知灼見名言。

我們且再看看西方尖端科學家們還有什麼新發現。

根據海辛堡博士「量子力學說」內的「測不準定律」(無常定律)的發現,「能」與「時間」的關係是成反比的。自然的爆發成物的「能」越少,則其時間越為持久。

蔡安博士認為:假若我們的宇宙的能量是零,也許我們的宇宙就是存在於一個更為龐大得多的超級大宇宙之內的無數宇宙泡泡之一,各宇宙都分別地從空虛的一點醞釀爆發從空生有成為物質宇宙,歷時不知多少億兆年代!蔡安博士推論稱,在這超級大宇宙之內,對能有1087個粒子或光子,正在從一點一粒爆發成為物質宇宙。

我以前在多篇拙文中也提出過類似這樣的見解,我是從佛經的開示,加上個人的觀察與深入超時空而獲得宇宙是超宇宙的一個小泡泡,超宇宙之上,還有超超級宇宙,還有無窮盡的超超超級宇宙,與相互交錯交織的複雜多元宇宙,有無數的復度時空。

兩千五六百年前,佛陀講《楞嚴經》時,就開示在我們的宇宙內,時間有三位,空間有十位!現代尖端科學已證實的空間已有十一度空間,已知的是十四度空間。在不懂科學的人看來,佛經的時空觀念無疑就是神話了,他們自然也不知道科學的發現越來越接近佛理!

超級大宇宙內的無數空虛微粒,就象是美國黃石公園的溫泉泥淖或是台北新北投溫泉泥潭內的小氣泡,永遠不停的想在泥潭中冒出來,到處都是這些啵啵噴冒的小氣泡微粒,升起及爆炸。不過,溫泉泥潭的氣泡冒起後是與空氣結合,超級大宇宙內的空虛微粒,冒起之後,有些成功地爆炸成為物質宇宙不斷膨脹,直到膨脹到達極點,內部的質量吸引力又使它們收縮成為「空」的一點微粒,然後又作新的爆炸成為新的宇宙,如此生滅不絕地循環下去。這是我從佛經的啟示及從自己的觀察而得的概念。

我的愚見,數年來曾屢次發表。不料竟也不約而同地接近最新宇宙學的新發現。愚見既與上述的科學家發現接近,也頗似物理家古斯(Dr. Alan Guth)的學說,古斯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著名粒子物理學家。他在一九八七年的第十三屆宇宙物理學會議上對來自全世界二十四個國家的物理學家七百多人發表宇宙形成新發現及理論。

古斯博士認為:我們的宇宙之初是從大約九千公克的質量膨脹到現在的,形成過程持續不到一秒鐘。它的均勻,是因為宇宙的膨脹速度高於光速一百倍,宇宙至今已存在了大約兩百億「地球年」,可能仍會持續數十億年至一百億年。宇宙在「形成之前」的情形,古斯在論文中指出是微細的空虛泡泡,在10-35秒之時,宇宙只有一個質子那麼大,它開始從極高熱冷卻至1027°F(華氏)以下,然後,在10-32秒之時,就膨脹到成為可觀察的宇宙,其時的體積大約相當於一個網球,質量大約是九千公克。然後突然的爆噴出高熱物質與能──那些粒子與輻射旋轉及冷卻成為現在的宇宙內的星雲漩系的物體。

不過,宇宙學家們與物理學家們,仍然存在疑問:「那最初最初的泡泡小粒根源又是怎麼來的呢?」

一九七六年才從蘇聯移民到美國的著名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威連堅博士(Dr. Alexander Vilenkin)──現任教於塔虎脫大學(Tufts University),他對於這一問題的答案是很大膽的:「時間與空間的宇宙是從虛無一物的虛空產生的!」

威連堅博士說:「所謂空無一物,就是既無時間又無空間的一個空泡!」

上文說過,《華嚴經》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說過世界之初,先成虛空,次成無色界,後次成色界。

威勒博士曾經指出宇宙中的粒子活動是由於極微的量子機械力學作用,(詳見上述拙作各篇,此處不贅)。他說,觀察極微到1033公分的物質,就可以發現量子機械力學作用了。而且會發現空間是不斷地猛烈地伸縮波動。粒子可以自由地出現於空間又可以自然地消失。隨時從空生有,從「有」化「空」。威勒博士的觀念中的宇宙胚形泡泡仍是物質的。

威連堅博士的新發現,比威勒博士更進一步,威連堅博士發現在超級大宇宙中,有很多極微極微的非物質的泡泡,但這些都是水珠形的極微的封閉泡泡,如果要量它們,它們的直徑是小於億兆分之一的公分的。(事實上它們根本空無一物,不可測量,這裡的數字,只是比喻!),這些極微的空虛小粒,生生滅滅,絕大多數仍是從空虛歸於空虛,但是有若干小粒會爆噴成物質的宇宙泡泡,產生了時間與空間。威連堅博士說空虛是不穩定的。

普林斯頓大學的太空物理學家理察·哥特(Dr. Richard Cott, Princeton University)的理論,亦與我的發現相近。哥特博士說,我們的宇宙其實是居住在一個無比巨大的超級大宇宙內的一員,那超級大宇宙也在不斷的膨脹它的時空。(關於拙論,詳見上述拙著各篇,此處不贅)。哥特說超級大宇宙內的溫度很高,可能高達1031度,它的密度也很高,而且非常不穩定。而這個超級大宇宙之中,到處有空虛的泡泡小粒,不斷地在冒現,就像滾滾開水鍋中冒出的氣泡。這些小泡泡就是各別的胚形宇宙,其中很多重歸於虛空,又很多爆炸成為物質宇宙,我們的宇宙就是其中之一。我以前發表的拙見,竟然或多或少契合哥特博士等科學家的發現!但不能說我是有任何先見,真正有先見真知的是佛陀和諸菩薩。我只不過是從佛經中得到一些皮毛!我在以前發表的拙文中常提到,宇宙之上,還有更大的超級大宇宙,後者之上,也還有更大更大的超級大宇宙……而且,是沒有極限的!是永恆的,無涯的!我們的宇宙,在無限的超級超級超超級大宇宙之內,渺小的就像滄海之一粟!大球內有小球無數,小球內還有更小球無數,更小球內還有更小的。從極大到極微,都是無止境無極限的,佛經中,尤以《華嚴經》說得最多這種觀察!可惜龍樹菩薩當年只取得下卷《華嚴經》,如他取得上卷與中卷,還不知蘊藏多少更偉大深邃的宇宙真理開示給我們呢!

從空無一物形成有物的宇宙,這一點是科學公認的了,但是上文提及的尖端科學家們,都不能回答的問題就是:

「當初的虛空,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兩千五百多年前,富樓那尊者就曾經以此恭詢佛陀。《楞嚴經.卷四》載云:

富樓那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大威德世尊,事為眾生數演如來第一義諦……今聞如來微妙法音,尚行疑悔,世尊!若復世間根塵陰處等界,皆如來藏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然而復始……」
佛陀回答:「富樓那,如汝所言,清凈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
富樓那說:「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
佛陀說:「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富樓那說:「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須所明。」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證。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撥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帶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岦者,覺明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堅覺岦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岦明生潤,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騰水降,充發立堅,濕為巨海,干為州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州漳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數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焰,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 此段是佛陀解釋形而上的體性發生形而下物質器世間的情形。)

佛陀回答的一段,已經很明白的開示宇宙如何發生萬有。最令我感動與讚歎的是佛說「靜生虛空」這一句。我認為佛陀此語已經答覆了上述各尖端科學家所未能回答的問題!

「靜生虛空」!這是虛空宇宙發生之前的前身狀況!

原載香港《內明》第191期 1988年2月1日

-


先定義大小吧。或者,我直接問吧,地球是大還是小?

我再來直接答,從某個角度,最小的也是最大的,組成宇宙最小的物質恰恰是宇宙本身。


最小的物質是從沒有物質的東西轉化而來的,也就是純能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並沒有最小和最大


反正肯定是沒人知道,因為這個世界無限的。總會有更小的物質出現。
我最後發表一下我的想法,首先宇宙中最小的物質肯定存在,而且我覺得是從鼻孔里挖出來的。


無知的文科生在此刻開了個偏左的腦洞:

組成宇宙的物質難道不能是宇宙本身嗎?

第一眼以為這是一顆星球,其實這是未分化的人類胚胎幹細胞。

第一眼以為這是一場星際爆炸,其實這是一個癌細胞。

(腦洞來源:BBC, Our secret universe - the hidden life of the cell,B站有資源)


佛教是輪迴往生
印度是首尾相銜


E=mc^2


無中生有~
無懈可擊~


這個問題居然邀請到我?!一個實打實的科學白痴!好吧,既然題主如此不珍惜邀請的機會,那我也只能從民科角度回答一下了:也許我們所處的宇宙,本身就是另一個大宇宙的基本粒子,但是這種宇宙裡面的速度,相對我們的宇宙來比很慢很慢。換句話說,也許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粒子,其實就是嵌套層中的下一級宇宙,而且這級宇宙里的速度很快很快。。。


量子是物質的最小成分。量子的來歷參見《宇宙基本原理新探》一文:http://mp.weixin.qq.com/s/Sp0cc0B40fZGxNR4RzNJMg

李政道教授說:「我們要立足新的基礎科學前沿,一定要將小的與大的聯繫起來,這個方法可稱為『整體統一』。我認為,『整體統一』的科學方法,應該是21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方法。」(參見:中科院高能所[微信號:casihep]2017-10-27刊發的題為《國際「暗物質日」北京站活動即將開啟!》一文. http://mp.weixin.qq.com/s/mBF3PzvMAj2Y-_JGzODpMA)

華羅庚《數學的用場與發展》一文指出:「是否有一個統一的處理方法,把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統一在一個理論之中,把四種作用力統一在一個理論中,這是物理學家當前的重大問題之一。不管將來他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數學方法必須統一。必須有一套既可以解釋宏觀世界又可以解釋微觀世界的數學工具。」


其實,上述新的基礎科學前沿或整體統一的科學方法,是只用一條簡單的公理——「宇宙只有一個」為理論出發點的數與形統一或相結合幾何學(即數學科學)演繹推導法,其早已被本土的中國人重新發現。
參見《宇宙基本原理新探》:

http://mp.weixin.qq.com/s/Sp0cc0B40fZGxNR4RzNJMg


推薦閱讀:

有什麼關於平行時空的故事?

TAG:天文學 | 宇宙 | 分形宇宙 | 宇宙盡頭 | 平行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