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座海上浮動核電站開工,如何看待?


「很久沒有你的消息,一來就是大消息。」————致廣核

謝邀。很久沒有回答問題了,今天總算有時間,而且問題正好涉及到老東家,那就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科普一下概念,嚴格意義上來說,海上浮動核電站屬於小型堆。因此廣核的海上浮動核電項目歸屬於小堆事業部。

接下來我們談一下部署海上核電的價值:

不難理解,浮動式核電從目前的技術角度來看實際上是核裂變動力堆或者熱力堆技術與海洋工程技術的一次跨界合作。前文提到海上浮動反應堆歸屬於小型堆,因此主要從艦船和浮動電站兩個層面去考量這次跨界合作的價值。

先談艦船,1954年「鸚鵡螺」號核動力艦船服役開啟了海上核能應用的先河。共有300多艘核潛艇服役,在役160多艘,98%採用壓水堆。截至目前,全世界共裝備12艘核動力航母,11艘美國建造,1艘法國建造。均採用壓水堆。至於為何都採用壓水堆,這裡有一個歷史原因,本文不予涉及。

圖一. 鸚鵡螺號

從國家層面看,習總「一帶一路」的提法實際上已經將我朝把握第三次大航海時代的雄心闡述的很清晰,之前的大航海時代誕生了制霸全球的日不落帝國,海上馬車夫等等,之前的中途島海戰奠定了美帝二戰後超級地位。大國的崛起總是伴隨著擴張,這個擴張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其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了古老的攻城略地,現代社會的擴張與殖民實際上更多的在貿易與文化價值輸出層面。我們的貿易要出海,我們的文化要侵略,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談何容易。遼寧號是一個里程碑,但是絕不是終點線。常規動力航母固然不可小覷,但是核動力航母才是現階段海上對話的絕對王者。因此廣核這次和中船重工合作的海上浮動核電站在某種意義上存在對我們核動力航母研發的參考價值。核動力航母說簡單點就是將遼寧號的常規動力源換成一座小型堆,當然這只是很粗放的一種類比想像。

圖二. 企業號

民用船舶方面,中廣核這次研發的海上核電站某種意義上就可以直接用於民用船舶,民用船舶採用裂變堆用處很多很雜,我們從航線上做一個大體的概括,北冰洋航線和南極航線:破冰船、科考船;南美和澳大利亞航線:礦砂船;北美航線:集裝箱船;中東、非洲航線:大型油輪。圖三展示了一些比較知名的民用載核船舶。

圖三. 著名民用核動力船舶

圖三都是老黃曆,我們再看兩個近期的船用小型堆應用例子:

圖四是老毛子2009年開工的海上浮動核電站,其用途主要是供電、供熱、海水淡化;平台尺寸:140m長、30m寬、排水2.1萬噸;裝備老毛子自己的壓水堆KLT-40機組兩台,電功率:70MW;換料周期為3-4年。

圖四. 俄羅斯海上浮動核電站

實際上這次中廣核提出海上浮動核電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3年左右,就聯合中船重工719所為中海油設計了海上浮動核電站,圖五和圖六是方案圖。

圖五. 水面浮動式方案

圖六. 水下下潛式方案

來看一組數據,80%全球貿易依靠海洋船舶運輸,船舶運輸業排放的CO2、SOx、NOx佔全球總排放量6%、20%、30%;如果不加約束,預計到2050年航運業的排放將增加2至3倍。在此背景下,聯合國氣候談判、國際海事組織等世界性組織要求降低船舶排放水平,而歐盟、美國等國採取單邊政策要求限制船舶排放。因此實際上船舶的溫室氣體排放在不遠的將來也是極具減排潛力的,與陸地減排相比,船舶減排可選則區間則要小很多,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能量密度,風能的不確定因素,海上船舶的大功率推進需求會急劇放大這些能源的缺陷。裂變核能的優勢也理所當然被放大。

再看一組數據,我國原油年均消費自2000年以來每年增速都超過8%,預計到2020年年石油消費將達到4.5億噸。目前我國是世界第二石油消費國,對石油進口依賴度超過50%。可以預見未來油氣需求的增長將越來越依賴海洋油氣開發。而僅僅南海石油開採綜合補給基地電力需求2000MW。從經濟帶的電力需求發展來看,比如渤海地區,目前電力需求600MW,預計2020年電力需求提升至1000MW。不難看出,作為一個巨大的移動充電寶,中廣核開啟研發的海上浮動核電站實際上甚至比陸地核電站更有使用價值。目前內陸核電質疑聲此起彼伏,沿海核電有價值的可選廠址殆盡,中廣核作為一個企業其新的增長點選取海上浮動核電無疑很具有戰略眼光,中船重工作為一個承擔了大量海上軍工項目的企業,與運營核電站經驗豐富的中廣核合作對其研發相應軍品意義顯著。而國家層面的需求前文已提及。這樣一個三贏的項目,只要頂層協調得當,前途看好。


謝邀

我看到的是不同的方面,這裡我認為最寶貴最重點的應該是建造和運營浮動海上建築的經驗。

乍一看這條新聞似乎看起來與自己的生活沒有太直接的關係,然而這是一條影響力可能會被低估的事件。目前中國設計的海上浮動核電站主要功用還是在向偏僻的遠海島礁和石油平台供電以及為未來的核動力航母積累技術,但其設計與運營經驗和技術的積累,很可能會在靠近陸地的地方以超乎人們想像的方式造福全人類,而不僅僅是中國人自己。

眾所周知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往往是最缺電的,同時由於需要大量水源的冷卻,核電站非常適合建在沿海地區,但同時這些經濟發達的人口稠密地區一旦核泄漏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殺傷也將是巨大的。所以假如海上浮動核電站就近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供電,就可以很大程度減少上述潛在損失和風險。雖然現在中國的三代核技術的安全性可以做到「只要不故意泄露就絕對不會泄露」的程度,但如果一座龐大核電站蓋在自己家旁邊,依然還是會有巨大心理壓力和陰影的,這就隨之造成了巨大的民意壓力,居民們會強烈抗議核電站建在自己家附近,最終選址選來選去,都極難落腳。民意壓力就會變成經濟壓力,最終核電站的選址只能要麼被迫對居民巨額補償,要麼遠離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而增加後期的運營成本。如果城市附近有尺寸合適的小孤島那是再好不過,但並不是所有城市都那麼幸運。海上浮動建築的這個隔離性就非常適合核電站這個項目。

目前中廣核正在研製的是放置在小型船體上的小型堆,用於給遙遠的島礁、石油鑽井平台或極地科研考察活動供電,而運營這樣一座遠洋核電船會積累一些相當寶貴的經驗,比如船員和核電工作人員如何居住和換崗,船體設計時工作區與生活區如何安排,發電原料和船員補給如何補充,遇到風浪如何躲避和減少劇烈晃動,如何在近海併入陸地電網供電等等。這樣的經驗如果在未來建立大型的海上浮動核電站時幾乎可以都派上用場。現有的浮動核電站是俄羅斯的建在只有大約2萬噸排水量的船上,僅可以產生70WM電力供應20萬人口的用電,只有組建大型的浮動核電站或將若干個浮動核電站並聯,比如在一艘或幾艘30-40萬噸排水量的巨輪上建立浮動核電站,才能真正足夠供應人口稠密城市。同時在巨輪上建造浮動核電站有更優勢的條件,比如空間寬敞不必對核反應堆等設施小型化,抗風浪能力更強,船上的生活設施更齊全,船員居住更舒適以至於可以長期攜家屬定居等。

核電出口:

海上浮動核電站就是一個可以週遊世界的大電池,如果電力生產有富餘,意味著它可以很方便地把電力出口給缺電的國家。比如因恐懼核電事故而廢核了的發達國家,或者基礎設施落後而備受停電困擾的發展中國家。如此說來,歐洲沿海國家,南美,印度,東南亞,日韓等都是電力出口的潛在客戶,市場潛力驚人。海上賣電的好處是巨大的,可以省去漫長的輸電線路和與建築佔地相關的巨大損耗和政治阻力,而是在購電國的海岸直接輸電,可以事先在中國模塊化批量生產以降低平均成本,同時這種賣電方式可以滿足一些急需臨時電力的市場需求,比如某國因災難導致電廠癱瘓需要電源應急,或者某國要舉辦奧運會需要後備應急電源,一顆巨大的電池很快就可以停在該國附近的海岸併入電網供電,而不是在當地耗費數年時間去慢吞吞獲批並新建一個核電站。

海上售電的產生的政治外交影響力也是要比陸地售電要大的多的,比如中國在他國的陸地上建造核電項目,如果該國突然翻臉與中國敵對,中國不可能以搬走電站相威脅抗衡,如果只是停運核電站,該國也可以直接派人沒收並接管,畢竟核電站是建在該國國土上的。但如果是漂浮在海上的核電站的話,這樣做卻是有可能的,從而使得當事國在外交上更難與中國輕易翻臉敵對。海上售電的政治外交影響力堪比美國的銀行系統。

更多海上浮動項目:

海上浮動核電站擁有與稠密人口隔離的特性,有可移動性,並且還有不受陸地交通地形風向限制,臨近大量水源的性質,這些特性其實並不僅僅適合核電站項目。隨便舉幾個例子:PX化工廠,垃圾焚燒處理/發電廠,核廢料處理廠等,這些項目由於交通需求,臨近原材料產地需求,臨近產品市場需求乃至員工需求而需要建在靠近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區,但是由於高風險和高污染而形成巨大的選址阻力,這與核電站的情況非常相似。如果海上浮動核電站運營良好,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未來這些高污染和選址壓力極大的項目也可以考慮上船。與海上浮動核電站類似,這些海上浮動工程在建船時工作區與生活區如何分布,運營時原材料和產品如何運輸,員工如何補給和換崗等,統統可以參考海上浮動核電站的豐富經驗技術。最重要的是,浮動方案可以完美規避這些項目的巨大選址壓力,使得這個方案的實現在經濟和政治方面愈加可能。

以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例,中國城市人口急劇增加,生活水平也逐年上升,生活產生的垃圾也日益增多,然而垃圾填埋能力早已達到極限,垃圾分類和垃圾焚燒是中國處理巨量城市垃圾的必經之路。垃圾焚燒廠會排放出各種污染氣體尤其是致癌致畸物質二惡英和呋喃,即使焚燒技術再先進,如此巨量的垃圾焚燒也會產生出相當多的有害物質,以至於垃圾焚燒廠的選址被各地居民反對,選址壓力非常大,非常不利於經濟發展。然而垃圾焚燒廠理論上也需要靠近人口稠密的城市,所以居民和垃圾焚燒廠兩者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這個時候垃圾焚燒廠就更需要考慮建在距離沿海城市適當距離的海上,城市生活垃圾經過分類和篩選後,適合焚燒的部分通過港口海運至附近的海上浮動垃圾發電廠處理(海運的運輸能力也要比陸地運輸強的多),垃圾焚燒後的殘渣再通過海運拉回港口用於製造肥料或填埋,或經過壓縮處理成大塊形狀就地投入海底,垃圾發電廠生產的電力直接併入濱海電纜介面,給陸地供電,而產生的廢氣則需要精心選址以免飄向城市,隨著風向的變動,海上浮動的垃圾發電廠則可能需要不斷的變動自己的位置,最大程度的讓廢氣不要影響到岸上的居民。

隨著中國人的收入提高,中國人的生活條件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那麼不止PX項目或垃圾焚燒廠,一些其他的高污染但還沒那麼危險致命的企業也會漸漸的受到周圍居民和日益增多的環保人士的抗議,比如造紙廠,化學/藥品廠,皮革廠之類,這些工廠也可能因此轉移到船上去,一些造成空氣污染的企業比如鋼鐵冶金廠,也可能因此被趕到船上去。造成水污染的海上浮動工廠避免了對淡水和陸上生物的危害,但也會造成海洋的污染,然而海洋的自凈能力還是要遠超過陸地的,並且海洋的污染可以通過浮動工廠不斷的移動位置與合理選址來把影響降到最低(比如不要排在漁區等),畢竟與排在淡水和人類居住環境相比,排在海里的對人類的危害要更小。並且很多空氣污染的企業,也可以把廢氣經過處理變成廢水排到海里。當然了,努力研發處理和回收利用工業污水廢氣的技術是不能停的。

按照一般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高污染企業一般都會在進入發達階段時大部分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而海上浮動項目的豐富經驗則可能給中國提供另外一個選項:高污染企業留在中國廣袤的海面上。這就意味著中國屆時可能會在高污染企業中篩檢出利潤和重要性比較大的留在中國,只有污染且利潤較小沒人願意做的項目才會流出給其他發展中國家接手。留下和流出的比例可大可小,也許會因為需要靠近市場和產業鏈條的原因,污染工業全都不流出去也說不定。屆時中國的污染工業個個飄在海上,產業鏈的兩端在海上就近聯絡和運輸,中國人在陸地上欣賞著山清水秀,倒也是一個可以想像的到的未來。而這個時候,中國才算是真正的包攬全球工業的世界工廠,並且其他發展中國家可能就此失去了接收中國產業轉移的機會。

浮動核電站為中心的海上工業區:

當一些主要的污染產業轉移到海上時,還可能因此形成工業群聚效應,比如海上浮動核電站會靠近石油鑽井平台,而石化工廠這時就很適合浮動在附近而不是在岸上,石化廠可以直接處理生產出的石油,並且靠近電源。石化企業的下游加工企業也可以漂浮在附近繼續著手加工,最終這個小型工業區在石油產出地可以直接生產出市場可以直接消費使用的最終產品。這個模式可以直接應用於目前可以開發的漁業和石油資源,也完全可以為未來的海底礦產工業所用,在未來開發南海東海資源時潛力巨大,也許未來三沙市將是中國重要的工業中心也說不定。

形成海上工業區可以大大簡化工業產業鏈之中的交通問題,可以在海上原料產地直接生產出最終消費品並直接海運出口,即使沒有原料,也可以從海外進口原料直接生產加工後再海運出口,其中海上浮動核電站就是工業區的集中供能中心,而交通幾乎全部由海運完成,在廣袤的中國海域上基本不會有交通堵塞問題,同時也可以減少港口裝卸貨物的吞吐壓力,當然也同時極大減輕了工業污染對陸地居民的不良影響。海上浮動工業也特別適合自動化工廠,這樣需要留守在船上的工人數量也會大大減少,對工人換崗和補給的壓力也比較小。所以工業走向海上也特別適合集約化工業。海上工業區就好比航空母艦戰鬥群一樣,船隻之間互相配合,互通有無,從而形成一個強大的艦隊,只不過這個艦隊不是用來打仗殺人,而是用來造福人類的。

特種服務出口:

既然核電可以靠船出口,那麼垃圾處理服務,核廢料處理服務等普世老大難問題的服務也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出口,海上處理這些危險高污染的原材料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當事國的政治阻力,是非常有潛力的雙贏出口項目。以浮動垃圾焚燒廠為例,船甚至可以停在國外附近的公海之上,連國境都可能不需要進入,只需要等待外國將自己的垃圾海運到焚燒廠附近即可,焚燒廠將就地焚燒處理,並轉換成電力。核廢料處理的市場也一樣,由於核電站往往都建在沿海,核廢料處理平台上門收取核廢料的方式甚至要比海運核廢料到處理場地更簡單安全。這類上門服務有點像在村子裡挨家挨戶上門服務的磨剪子磨刀的老手藝,只不過這回不再是村子,而是整個地球海洋聯繫起來的地球村。

可以看出海上浮動核電站這條非常容易被低估的新聞其實很可能影響到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未來幾十年內的生活環境和工業模式,中國人這樣的「旱鴨子」式的大陸性農耕民族,未來可能真的要往海洋和太空同時開啟新大航海時代了。


有了核電船,從技術上講,海上冶煉廠、化工廠、農產品加工廠乃至巨型的海上工業島或逐漸成為可能。

設想一下,裝備核電的海上工廠從澳洲東岸紐卡斯爾裝載一批煤炭啟航,航行中製造煤氣、焦炭等產品,在澳洲西岸黑德蘭港加裝一批鐵礦石,邊航行邊冶煉,先煉鐵鍊鋼,然後用電力加工製造成各種鋼材、機械零件,灰渣造建材。。。。等船到了中國時,那些澳洲原料就加工成產品卸貨了,甚至可以中途在新加坡出售一部分……陸路運輸物流、能源、用地、環境、稅費、港口維護成本會減小,運輸流通和生產流程合一,時間大大節約……

幾艘巨型海上工廠模塊化對接在一起,就是海上城市,或叫工業島。一個工業島,由多個海上工業船(或者叫模塊)組成,核電浮島在中央,負責整個工業島的大部分供能;外圍是冶煉、化工、機械製造、農產品加工、機場、貨倉、垃圾處理等模塊,模塊有相對較小的核電供能系統,可以獨立處理一些能耗較低的工作。最外圍是往來陸地港口與海上城市間的駁船。外圍的模塊可以根據運營需要對接工業島或從工業島分離,分開就是單個的工廠和貨船,對接起來就是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不妨這樣設想下,一座由多個模塊拼接成的中國海上工業島,在南美洲南部海域隨著西風緩緩東行,一艘艘貨輪把委內瑞拉石油、巴西的鐵礦和橡膠、哥倫比亞的煤炭、阿根廷的糧食牛肉、秘魯的魚產和智利銅礦接駁上島,邊加工邊向東航行,駛到聖赫勒拿附近時,鍊鋼、煤化工、農產加工模塊與工業島分離,載著剛剛下線的鋼材、焦煤、飼料駛向非洲,去助推第三世界的減貧和工業化。隨後,從幾內亞開出的滿載鋁土的煉鋁模塊駛來,對接進海上工業島,邊加工邊航行,過了好望角後,汽車、航空鋁材部件、燃油已經下線入庫,煉鋁、機電、石化模塊或分離、或直接接駁貨輪向新加坡、珀斯和孟買出貨~~回不回國無所謂,完全根據原料和產品的重量、運價與距離調整自己的航線和模塊的離合。工業島航行中充分藉助洋流,調節航速、能耗和生產時間,使航運、生產節奏和能耗三者相協調。

這種工業島只要有能源就能持續運營,通過不同工業模塊的對接和分離,能夠非常靈活地進行生產、運輸、產業鏈整合,對陸地的影響也減少到最輕。目前來看,核電船成熟了,海上城市最核心的能源模塊已經就位了,可以生產電力、淡水,甚至可以進行垃圾廢物無害化處理,那麼外圍拼接其他的生產、生活模塊都能逐漸實現,長期海上作業也可以逐漸實現。未來可控核聚變、洋底採礦等技術成熟,真的可以無障礙暢行藍星之上了。

發展這種工業島技術,對實體經濟的刺激是無可限量的~比高鐵系統、基建打包甚至一帶一路這些陸地工程又突破了一個層次。

工業發展的極致是概念引領,概念本身則是需求的一種深層次反映,反映一種不易察覺卻又迫在眉睫的需求。用一個超越時代的概念去引領整個產業體系的進步,去釋放整個產業體系的潛力,影響是非常可觀的。。。。比如蘋果手機和ipad就是賣概念,但拉動的產業體系規模有限,即便如此,蘋果的興起也對某些國家產生巨大影響(以造紙和諾基亞聞名的芬蘭被痛擊,中國鄭州的富士康產業園則蓬勃發展)。工業島這種技術,將拉動更多的產業鏈共同發展,同時也會對一批國家產生衝擊,特別是那些依靠優越海陸位置和港口條件,以轉口貿易、臨海型加工業立國的國家(韓國、日本、新加坡、部分歐洲國家)。試想:當中國可以在公海航線上把鐵礦石變成汽車成品時,歐美日韓的一大批製造業實體、運輸物流實體還有多少存在的必要??在西歐外海出現和一座和珠三角某工業園產能相當的中國工業島,土耳其和東歐還有的吃??圍繞著核電船,通過靈活組配不同的海上產業模塊,中國可以用經濟手段實現更多的國家意志。也可以更加靈活高效地布置本國的生產力了,把自己的產業節點布置在大洋之上,充分趨利避害。

到那時,西太平洋島鏈不再是抵在中國柔軟腹部的利刃,中國的海上工業島可以自由航行到加州西北方的美國專屬經濟區外緣錨泊,在盛行西風的庇護之下,滿負荷運行核反應堆,開足馬力生產,產品下線後經過短途的駁運即可登岸進入北美市場,用剩餘價值的副產品衝擊帝國主義最後的柵欄。當然,鋼材上船、坦克沖灘也不是沒有可能……

參考我國現有的產業規模,某種產品全世界產量的百分之二三十來自中國海上工業浮島,未來不是沒可能。。。這是對數千年來經濟地理結構的顛覆,是人類從樹上下地之後的又一次生存方式的革命。

有人說,外國也可以造這個對付中國。。。就目前來說,目前、目前、目前,除中國之外,沒有哪個國家能造這種東西了,冷戰時的北約華約或許可以,但考慮到華約已掛、北約在冷戰期間連子彈口徑都無法統一,我認為西方現在很難團結起來做這樣的項目了,即便技術過關,資金、體制、環評決策、綜合組織能力都很難滿足要求。中國的制度體系、產業基礎很適合搞這種獨一無二的大新聞(非黑,集中人力物力攻堅克難是優勢),中國更有通過產業升級解決自身發展困境的迫切需求。當下,中國人均鋼材產量尚不足發達國家一半,卻要過熱減產,大量產能求生無路;還有大量資本淤積在樓市中搖搖欲墜……如果把這些過剩生產要素投入一個技術水平高、戰略價值巨大的微小工作,讓國家發展再攀升一個維度,令其他國家望洋興嘆,豈非有益?

從人類文明的角度看,這種技術的應用實踐,可以大大拓展人類未來的生存空間,乃至為地外空間開發積累經驗(未來的地球軌道衛星城市??),並促進一系列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乃至國際經濟、地緣政治格局的劇變。

開個腦洞,亦真亦幻,求輕噴~


絕大多數知友的疑問已經有其他知友回答了,可移步評論區~


作為一名核電員工家屬,我就糾正樓上某些高票回答的一個常識性錯誤。

核電站臨海建造並不是為了排污,而是為了利用水冷。如果可以承受更高的冷卻成本,或有更好的冷卻方式,建在內陸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點可以參考美國。

核電站產生的廢水大概95%以上都是生活污水,至於核廢液會有特殊處理,不可能直排入海。所以單從排污這點考慮,臨海建造並沒有多大好處。

以上。


從中國的國家利益來講,這才是安全的核電站。若發生緊急情況,這種海上浮動核電站可以調用大量的臨時冷卻水,萬一發生不可逆的事故,也可以通過管控將核泄漏控制到國土範圍之外(這種想法是不是太邪惡了,但日本人不正在努力干這事嗎?只不過福島核電站建在岸上,排泄核污染杯水車薪)。
日本的福島核事故警示了世人:核電站即使建在海岸邊,一但發生核事故,即使把污水都往海里排,仍然會有大量的高濃度放射性物質不斷流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最終隨著地下水擴散到大片國土。(只是中國媒體很少報道日本核污染,大多數日本核污染報道還要看外媒,畢竟這牽涉到龐大的中國赴日本旅遊業集團的利益,被和諧很正常)所以至今多數國家仍然禁止進口日本福島、宮城、茨城等關東地區產的食品以及日本的海鮮產品。(神奇的台灣例外,現在綠營皇民主導的台灣政府正討論開放日本核污染地區食品進口,畢竟日本是鬼島皇民的精神祖國 及 政治資金贊助國)

從中廣核已經透露的資料來看,目前開工的這座海上浮動核電站是小型堆,畢竟是第一次製造,所以從小號開始。但畢竟是核電站,所以ACPR50S單堆也有50MW,常用雙堆聯裝就是100MW的功率,和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功率差不多,覆蓋南海一個填海島礁的作業用電量綽綽有餘。是不是鉛基反應堆目前官方沒有透露。這種小型浮動核電站的建造成本並不高,造規劃中會造20個。如同各位所補充的信息:建造移動海上浮動核電站也可以為中國未來的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建造積累經驗。

(浮動核電站的海島電力輸送假想圖)
不過說到技術,謙虛地說,這種浮動核電站的封包目前是借鑒法國的技術。也正常,中廣核本來就有法國財團的股份,說句公道話:法國作為全球頂尖的核反應堆科技強國,對中國的核電發展有巨大的幫助。
陸上反應堆的正式開建是以澆注第一罐混凝土(FCD)為標誌的,而海上小型堆則不同。由於海上浮動核電站建造主要是船體平台的建造、設備的安裝等,不包含土建工程,因此不會有澆灌混凝土,也就不會有FCD。也就是說這個核電站的下游包商和傳統核電站的包商有很大不同。
下圖為海上浮動核電站的主流結構示意圖:

法國阿海琺集團曾經在本世紀初做過類似的實驗堆建造,但是苦於沒有市場需求,也就暫停了計劃。

而目前為止,真正將海上核電站投入實際使用的是俄羅斯(中廣核的海上浮動核電站技術中也有一部分是俄羅斯的技術轉讓),

上圖為「羅蒙諾索夫院士」號規格較大,長140米,寬30米,高10米,排水量達到21500噸,裝配了兩座KLT-40型核反應堆,最高可輸出能供20萬人使用的70兆瓦電功率或300兆瓦熱功率;而船上的海水淡化設備則可為居民提供每天24萬立方米的淡水。此外,「羅蒙諾索夫院士」號還會為海上石油平台供應電力,2016年7月正式下水。俄羅斯稱,其計劃打造一支海上浮動核電站船隊,為港口城市、海上油氣鑽探平台提供能源。
只要北冰洋的冰還在融化,北極航線的俄羅斯東北航道遲早開通, 必然取代歐亞大陸的傳統海運航道,必然將改變全球的航運格局和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從而改變很多國家的國運;某種程度上使得全球地緣戰略重心北移。

如上介紹圖,這種浮動式發電站將是北極航線 的沿途海島 、沿途海港城市和海上平台的重要 電力來源。
其靈活、耐低溫、不依賴物流條件的優勢再適合北極不過了。

由此來看,等到2021年中國海上浮動核電站建好時,將有現成的國外海上浮動核電站運營維護經驗可以借鑒,降低了摸索成本。

眾所周知,南海已經成為中國和美國以及其第一島鏈盟國 的重要地緣政治博弈戰場:

(上圖中省略了汶萊,汶萊還佔著兩個礁)

現在南海的島礁對峙局勢就像基建競賽,誰的島礁建設能力強,誰就擁有更多的物質籌碼,誰就能進一步強化實際控制的事實。聲索國互相之間在南海的主權控制上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所以自從擁有強大的工業基建能力的中國開始填海起,南海的島礁對峙平衡就被打破了。

東南亞的南海主權聲索國都是幫爛貨,這些國家別說給自己所佔的島礁供電,連供應食品都成問題,比如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守島官兵不得不兼職當漁民,越南人民軍最近才收到日本援助的自衛隊二手離島柴油發電機。和中國的吹沙填海建造大型人工島、港口、物流中轉、鹹水有機農莊相比,差距太大。

如上圖,南海島礁的建設其實是非常龐大的基建工程,消耗的電力很多,但受制於目前條件,島上建設基本都靠柴油發電,效率低,成本高,保養麻煩,而且難以輸出大功率電力,而一些高效的超大型工廠機械設備是需要大功率電力輸出保證的。(其實全球幾乎所有的離島建設都面臨這個問題)
而且南海島礁準備建設大功率雷達——甚至可能包括類似美國薩德系統的X-波段雷達,這類雷達耗電量驚人,普通離島柴油發電機的功率是帶不動的,需要海上浮動核電站。

上圖為耗電量超大的島礁大型X-波段雷達。

域外插手國比如 美國、日本等幾個國家也不大可能為這些東南亞域內聲索國無償供應電力,何況美國的國會在可預見的財年,是不可能為東南亞的南海聲索國提供海上大型電力生產設備的。就算提供了,東南亞的南海聲索國也沒能力運營。

那麼,一但中國擁有海上大功率電力輸出裝置——海上浮動核電站,加之2018年即將下水的「天鯤」 號超大型絞吸挖泥船(吹沙填海船),中國的南海島礁建設、運營能力將呈指數型爆棚。
技術層面上,更多的大型基建工程設備將能夠在島礁上運作,南海的建設成本將大幅下降,建設質量也將大幅提升,更恐怖的是:南海島礁的建設速度在技術層面上可以提升好幾倍。
有了電力保證,南海還將建設大型海水淡化、大型港口,供給更多的駐島部隊。使中國控制的南海島礁要塞化。
還有,一個核電站飄在南海,至少南海的聲索國是不敢拿核電站怎樣的。按照南海的洋流分析,萬一這個海上浮動核電站在南海被炸泄露了,東南亞國家就很難再吃海鮮了,漁民們都要失業。
如此,中國在大國博弈中的談判籌碼就更多了,(大國的崛起在外交層面本來就是籌碼的創造和交易過程)


1、先糾正一個錯誤說法:「把炸彈放別人門口……」一個海上小反應堆,還不如福特級航母的反應堆核裝量多,再說核電用鈾濃縮度只有5%左右,當炸彈用是不是磕磣了點?真自爆了最多也就是個「傷人一千自損十萬」的大號臟彈。

2、有人說100MW功率我不知道怎麼看出來的,一般來說50S的意思就是50MW,S代表sea。

3、海上浮動堆不算新鮮事,正如之前答主所說,阿海琺也搞過,只不過銷路不好,下馬了。中國搞這個還是為了海上油氣資源開發,而不是島礁民用。海上油氣開採耗熱量極大,消耗掉的天然氣量驚人,所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需求是廣核搞浮動堆的主要動力。

4、一般來說島礁沒有這麼大用電負荷,不過隨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南海生長出的像永暑礁這樣的超級島礁,有機場有港口,將來停泊一艘浮動堆供電也沒有什麼不合適的。

5、海上浮動堆依然是民用核設施,技術上依然採用壓水堆,加上許多滿足民用許可的保護系統,所以體積不會小,不能和軍用堆相提並論。

6、海上堆的抗震、應急、實物保護都有相當難度,看廣核怎麼解決。


謝邀。
老東家中廣核啟動了海上小型堆ACPR50S項目,且不揣測「核設施被攻擊引起核反擊」等意圖,從實用角度上,對於把星辰大海作為征途的我們來說,這是件好事。浮動核電站就是續航極強的充電寶,消除了能源輸送的障礙,非常適用於孤島、遠洋、極地等特殊地點,而在這些地點的成果可能影響下個一百年各個國家的地位乃至人類的前途。
從技術上看,類似技術早就在核潛艇、極地船實現了幾十年了,反應堆對於它們來說只是動力系統。而為外部設施供電的浮動核電站,其設施及系統是全部為發電服務的,由於體積所限其系統經過簡化,最多功率只有幾兆瓦。陸上核電站有的反應堆廠房、燃料廠房、汽機廠房、主控室在浮動核電上都有對應的艙室,資料上顯示現在能做到幾十兆瓦,以後可能更多。


對這個話題,貴州臘肉等答主說的已經非常完善,僅發表一點個人的看法。實際上我們在船用反應堆方面一直是空白,已知的只有核潛艇的反應堆,但是核潛艇需要的反應堆功率比較小,難以滿足航母等大型艦船的需要。如果能夠通過海上核電站的建設來研究和驗證大功率船用反應堆的技術,同時積累起運營和管理的經驗,我想這對於我們研究和製造核動力航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核動力航母所需相關技術試水。
2.一定程度的核訛詐。
3.一定程度的圍繞此船創造出來的優勢。
4.要入住啥大型設備嗎?
5.改善駐島官兵的生活條件,講道理,上面幾點都是湊數,這點才是重點,你家沒wifi你能活?沒電哪來的wifi?況且我國剛研究成功的廣距等離子納米級wifi相控技術,雖然能遠距離無線進行低延時的網路連接,但耗電很大。但駐島官兵一片叫好,現在打wow不延遲了,打dota能秀的飛起了,這個技術才是一切的關聯。


之前新聞里報的那個將一個核電站集成進一個集裝箱的技術啊,都將地緣政治,我還是覺得這個技術本身就很厲害了。啥時候出家用核反應堆,來倆,一個燒飯,一個燒洗澡水。


你們到處抗議不讓修人家只好下海咯


南海種了這麼多島,搞了這麼國防與民用設備,沒電不行啊……

什麼?美帝要推島?核污染怎麼辦?東南亞國家表示不可以!


不懂裝懂, 強答一發.
海上核電站的建設, 其實質更像是核動力航母的民用版.

1 從軍事角度來講,核動力航母是未來航母趨勢.畢竟隔壁老美就全數換裝了核動力. 而天朝在航母建設上完全處於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 由於沉澱不足和西方的技術封鎖, 目前正在建設的航母都還屬於滑躍式起飛航母. 天朝以小步快速跑節奏, 通過研究民用版的核動力航母,摸石頭過河. 解決建設過程中的諸多問題. 為未來建造核動力航母奠定技術基礎.

2 從經濟角度考慮, 建造核動力船,可為填出的各大島嶼提供極其豐富的電力. 通過建立東南亞南海遠洋經濟圈. 以填出來的島作為原材料的中轉地,實現原材料的遠洋收購, 遠洋粗加工,遠洋銷售的商業模式.
比如說漁業的處理, 可將整條流水線搬到船上,


玩文明的時候。就怨念為什麼海上不能造城市。現在好了。。。


顯然是浮動島嶼城市的前兆!廣闊的南海光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還是不夠的,浮動的城市即將誕生。


為中國的核動力航母積累經驗。


額,似乎好多人都往南海或軍事上想。一眼就展望了十幾二十年。然而就我所知(本人參與了個渤海地區的核電接入科技項目,反正沒簽保密協議,whatever),起碼中海油喜歡這東西啊。要知道海上油田電力系統多是孤網。有了小型堆供電多麼爽。所以這玩意兒商用、民用價值是很大的。利國利民,節省能源。商用意味著,國企們願意出錢給你搞研究。至於戰略價值,,,額,作為電力工作者,對核電站的關注超過核彈,對核電船的關注超過核動力航母或核電「電池組」咯


全球核電躍進

不算成本的形象工程。

那天被人舉報,結果文章被刪除,於是修改了一下重新發表。繼續那天的核電價格問題往下談吧。村長在知乎,以談股票、匯率、房地產、能源為主。其中預測匯率跌、股票熔斷而小有名氣,其實村長大部分時間還在談房地產跌和能源價格和能源生產方式的的問題。


今天只講能源價格,不談房地產,吼吼。


能源價格這個東西,很奇葩的就是能源價格決定匯率價格,從某種意義上講黃金價格都不能決定匯率價格波動。我們可以看看中歐美日這些國家的黃金儲備,你再看看這些國家的石油儲備,你就懂什麼叫美元石油本位制了。


第一個講能源的開採技術問題。還是代入故事,我們講的都是精英的故事,所以民粹主義的那一套我們就省了。故事來源於日本的滿洲開發計劃,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大慶油田。中國人一直說大慶油田是中國人發現的,那是胡扯。日本對大慶油田的開發真可謂是傾國之力,造原子彈都沒有那麼上心,當然主要還是日本對原子彈的重視不夠。日本人先後在大慶油田打了五十多口井,其中一口井距離油氣層只有兩百米,但由於開採技術受限,最終還是沒有突破技術瓶頸。只是因為日本人前期做了很多工作,所以中國人上手很快,進口先進的機器,不費吹灰之力就打到了油氣層。今天中國的油氣開採同樣存在這個問題,中國其實並不是貧油國,但太多的油氣資源中國沒有能力開採,同樣這個問題也包括頁岩氣資源。


第二個是能源的生產方式問題。中國新疆的石油開採,每桶的成本630元人民幣。沙特的石油開採,每桶的成本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沙特自己的說法是21元人民幣,還有一種是中情局的說法是1.4元人民幣。不管採信哪一個數據,這都是不可比較的兩組數據。與此同時,中國的國有企業三桶油還壟斷了石化的開採、進口、加工、銷售渠道,導致中國的開採成本進一步提高。

第三個就是核電的價格問題。中國一方面是技術嚴重落後,即使是這樣落後的產能,中國的核電裝機仍佔世界新增裝機容量的一半。中國目前的情況是第四代的核電還在研發階段,第三代的核電技術剛剛試驗成功,主流的生產的核電技術還是第二代,代溝太明顯,比中國的遼寧號還落後。2015年7月21日,中國核電在江西瑞金建設60萬千瓦高溫堆核電項目初步通過專家評審。關於有讀者說核電上網電價低的問題,這就是完全的偷換概念,核電上網電價2009年較為便宜,以後逐次遞增,伴隨著煤價下跌,核電價格卻一路攀升。我們在討論電價的時候,要有一個標況,那就是時間和空間要確定,你假如那09年的核電價格和14年的火電價格比較,那還真看不出差距。與此同時評價核電成本,還要找一個參照就是美國民營的火電廠上網電價,那個更具有指標意義。


第四個就是中國核電的國際合作。中法、中英、中巴在核電領域的合作都有了長足的進展。中核集團參與法國阿海琺公司的重組,在中國建設核燃料循環廠,初期核燃料貯存設計為三千噸,2020年建成,2030年投產,屆時中國將能為全世界的核電廠提供商業核燃料。2015年,核燃料的後處理已經完成了首次熱試驗。2013年中國在巴基斯坦投資建設的恰希瑪核電項目正式開工。中國核電走出去,主要的手段就是價格低,但由於國有企業高昂的融資成本導致核電這種投資周期相對較長的領域,中國沒有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中國主要的競爭對手是俄羅斯、美國、法國、日本、英國。


第五個故事。核電一般不出問題,迄今為止全世界一共也就出了五起事故,著名的就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福島核電站事故、前蘇聯Kyshtym核事故 。(前蘇聯1957年Kyshtym核事故造成70-80噸核廢料發生爆炸,並散播至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他你們自己百度吧。知乎名言:不出事故的工程設計是不存在的。


從技術上講,中國核電技術還很落後,仍有待進一步完善。從成本上講,核電並不具有任何優勢。從安全風險上講,中國出不起事故。從必要性上講,核電的開發在短時間內就會造成煤炭工人的大量下崗。在筆者看來,中國上核電,從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方方面面都是不划算的。我唯一想說的就是中國走慢一點,走穩一點,一旦摔倒一切都成迷夢。


你們要的答案:法律邏輯關係解析


原文發表在公眾號,因為村長很少來知乎了,因為反對的人太多,他們只願意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東西。中國民粹主義真可憐!當看到一個學生留言的時候,心中為之一怔,我感覺有必要說明一下。看到很多謾罵,我其實挺高興的,心想這群傻叉。哈哈哈。


趁著美國大選這段時間,中國接連搞了好幾個大新聞啊!

配上航展亮相的殲20,這玩意才是不沉的航母,還沒人敢打。
你看資本主義媒體都沒注意到我們呢[噓][噓][噓][噓]
美帝繼續挖川普侮辱女性,我們繼續悶聲發財


瀉藥。
這玩意早就預告過了,開工一點都不稀奇。

其實,我想知道的是它啥時候能尼瑪飛起來


推薦閱讀:

有哪些關於海的詩句?
為什麼加拿大的芬迪灣有世界上最高的海潮?
當你面朝大海時,有哪些詩詞會浮現在你腦海中?
想諮詢下中秋雙颱風「莫蘭蒂」和「馬勒卡」對郵輪行程的影響,已訂好國慶郵輪的票,擔心遇上颱風怎麼辦?
大部分海洋塑料垃圾消失,到底去了哪裡?

TAG:工業 | 科技 | 核電站 | 地緣政治 | 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