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三峽大壩對國家、人民有哪些益處?
當初修建三峽大壩,兩大目的」防洪「+」發電「實現了嗎?特別是防洪效果好嗎?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減少了嗎?
三峽大壩功能很多,最核心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洪,然後還有航運、抗旱、發電等。
防洪大家說了些,那就說發電吧,資料直接百度就有:
「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00億度。至2013年11月30日,三峽電廠累計發電7045億千瓦時,售電收入達1,831億元人民幣,三峽工程已經收回投資成本。26台機組投產後,年發電量可達847億度,由此每年可減少煤耗4000-5000萬噸,少排放二氧化硫200萬噸、一氧化碳1萬噸和大量工業廢水,並收回成本250億元。
在三峽建設的早期,曾經有人認為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其強大的發電能力將會造成電力供大於求。但現在看來,即使三峽水電站全部建成,其裝機容量也僅及到那時中國總裝機容量的2%稍強,並不會對整個國家的電力供需形勢產生多大影響。而且自2003年起,中國出現了嚴重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煤炭價格飆升,三峽機組適逢其時開始發電,在它運行的頭兩年里,發電量均超過了預定計劃,卻仍然供不應求。」
一開始還有人擔心三峽水電會打亂電力供應,造成浪費,結果他們還是低估了歷史的進程。中國用電需求同經濟發展一樣增長飛快,三峽水電適時的緩解了中國的用電緊張。
三峽如今每年發電1000多億度,不足國家總發電量的2%。但1000億度絕不是小概念。
1000億度相當於100,000GWh
下面是與之相當的國家和地區年總發電量數據:
世界第一大水力發電站果然名不虛傳。
水電清潔、便宜,省下了能源,穩定了電價,減少了污染,增加了稅收。三峽在水電這一點,對人民是非常有益的。
家在江邊應該很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當年還小,98年那次大洪水映象非常深刻,還記得當時村裡的所有勞動力全部出動,去抗洪!半個月沒見我爸!
三峽建成之前,每年夏天只要發洪水,別的地方不說,荊州絕對會被淹!然後下游的武漢,九江也經常需要抗洪!
三峽建成後,由於庫容大,天氣預報准,可以很好的騰出庫容,攔截洪峰,大大緩解了下游的流量!三峽建成之後,還沒聽說荊江大堤漫堤的事情!
現在很多人顛倒三峽功能的主次可能的原因有幾點!第一:輿論宣傳,一般都過分強調發電裝機容量和技術;第二:很多專家根本沒在長江邊待過,沒見過洪水,不知道洪水的危害,所以選擇性發表意見;還有一個比較小眾的原因,管轄權的問題,三峽集團根本不把長江防總當回事!導致有些時候為了多發電而不願意泄洪!
從小住在荊江大堤旁 只講講它的防洪能力
解放前 長江幾乎每兩年都會發洪水 武漢 荊州 九江全城被淹 那個年代 死了多少人可想而知
1954年 長江發洪水 荊江大堤決堤 這幾個城市死了三十多萬人 農田被毀 無數 60年代 幾十萬人參與加固荊江大堤工程 規模在當時也算超級工程 有部記錄《荊江大堤》有詳細介紹
1998年 發洪水 親生經歷 當年每家每戶成年勞動力全部上堤和一大批的武警官兵抗洪 當年離分洪水位(不是警戒水位)就差幾厘米 對面整個縣炸藥都埋上了 準備炸掉分洪 後來 死死的守住了
這是當年洪水最高水位 紀念碑
三峽大壩沒建以前 整個荊州市都屬於武漢市分洪區 只要發洪水 保武漢 淹荊州 整個荊州市無法發展重工業 只能以一切輕工業和農業為主 八十年代荊州市GDP可以達到全國前列 到21世紀初 荊州還在原地踏步 你能想像一個將近七百萬人口的城市 2012年 火車才開通嗎?
三峽大壩建成後 每年汛期 家裡人不用去防汛 再也不用擔心家鄉被淹 湖北省也來了一個壯腰工程 來大力荊州經濟 大批的惠民惠利基建工程開始建設 世界五百強公司進駐 荊州這些年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我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那些批判三峽工程的人 你的家鄉被洪水淹過嗎?如果沒有三峽大壩 ,荊江大堤決口荊州這座七百萬人口的歷史古城將全部被淹,有多少人會死於非命,又有多少人會無家可歸。這是破壞生態,還是大自然的法則。一千多年 成千上萬的人修固堤壩,越修越高。可還是擋不住洪水……
一個造福幾千萬人口的工程 與它帶來的弊端 我覺得應該可以承受
2010年驗證過一次,今年可以看看效果。
個人意見:三峽前幾天一直在騰庫,對下游壓力較大,今開始限流,終於要發揮作用了。有點疑問的是,如果上游也開始大洪澇,半個月左右可能就灌滿三峽了,那就必須加大下泄,必要時下游啟用分洪區。總體來看,三峽的防洪作用有比較大的區域局限性,另外確實對付不了大洪水,不知今年是多少年一遇。
防洪我不懂
但是你知道三峽大壩每年發多少電嗎?
國家發揮這麼大力氣在這個上面,全部是為了政績?
你以為所有人都是XX,就網上那幾個敲敲鍵盤的公知是聰明人?
---------------------------------------------------------------------------------------------------------------------------------------------
2016.7.11更新
因為解釋了你也不懂。
有機會到荊州區看看,荊江邊上成片建設的工業園,不管是政績還是什麼,如果年年洪水是不可能建設這麼大片的工業區的。
十分同意防洪作用的……荊州石首人,98年洪水時,年紀小但是印象很深,那時候,公安縣的荊江分洪區沒有啟用分洪。但是,石首江北的小河口鎮卻是實實在在的有過破堤分洪…本人在江南,印象最深的是有個比我大八九歲,大約十五歲的男孩,在我們那路邊一個人扛著鋪蓋卷打地鋪生活了十多天半個月。原因就是小河口鎮破堤行洪,家在分洪區被淹了………
說一個98年的事吧。我家在湖北黃岡武穴市,那個地方沿江有大概幾十米的大壩,98年那年,洪水快滿出大壩,當時的決定是一旦漫出來,就炸掉大壩來泄洪,以保下游城市,驚險的是最終水位就只差幾厘米了。2016年,現在湖北又遭遇了特大暴雨,但是我沒聽到過我們那兒大壩要漫壩的消息。
大家可以搜搜我們那的地理位置,位處三省交界,恰巧又是個不怎麼富(實際上窮)的地方,當年的決定也不無道理,只是老天讓我們活下來了。
回到正題吧,三峽大壩確實在防洪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說沒有三峽,從98年開始,估計我們那兒的人早就搬空了,命都不知道能不能保呢,萬一哪天發大水,夢裡被淹死呢。我也相信三峽大壩的防洪目的是要遠大於發電的,大家也可以搜搜三峽大壩的位置,長江有那麼多的好位置,有很多地方發電效率,覆蓋率很好的,但為什麼選在那個很險的地方?目的性不言而喻,可以說,三峽發電只是副產品,本來是防洪,沒想到能帶著發發電,那就是好事了。
三峽之三:建水壩真是為發電嗎?--四月青年會客廳
視頻:專家詳解三峽,很權威,很科學。關心三峽工程的小夥伴千萬別錯過啊。
今年這次洪災不就凸現三峽大壩的作用了!
儘管長沙超歷史最高現還在高位,儘管寧鄉人民還在水深火熱中,但如果洞庭湖成為防汛主戰場,對於湖南才是真正的考驗。這兩天一直關注城陵磯水位,今中午1時達到34.64,已經超過保證水位,但距98年最高35.92還有很高距離。前幾天湖南日報報道稱可能會達到35.2。如果本輪最高最終低於34.9,湖區應無大憂。也是三峽大壩發揮了攔截上游來水的巨大作用,黑三峽工程者可休也!
人類對自然的改造是自然的一部分,
ps:防洪,發電,智商篩選器
下為2016年7月7日更新:
這段時間汛期到了,三峽下游遭受水災,比如湖北(武漢)、安徽,可三峽大壩卻不敢蓄水到高水位,仍往下游放水。雖然說對長江下游造成水患的主要是在武漢入口的漢江,三峽水庫對它毫無控制(王維洛),所以和三峽水庫沒直接關係。但在武漢受災期間會提高其長江武漢段的水位。你們去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網站(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水情信息)查吧,從6.30日-7.7日,其中5天的排水量大於蓄水量,水位都沒超過150米,實際146-149米,為何不蓄到高點水位,緩解下游汛情?!因為怕上游突降暴雨,排水不及,出現溢壩垮壩事故!!
這個三峽大壩的特徵是:以枯水或平水期為蓄水期、以洪水期為排水期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庫。
去年旱期它拚命蓄水到175米
現在汛期咋不蓄了?防洪庫容怎麼不敢用了!(可以把149米到174.18米的差距看作防洪庫容吧)
「icesky huang回復:
看到水力坡度就想笑,三峽庫區的回水根本就沒到過重慶。2010年7月19日,重慶寸灘水位184.53m,三峽壩前水位147.5m,那我請問一下答主,你知道兩地江底的海拔差是多少嗎?」
(看你問得還算有乾貨,特意騰出時間回答你。其他的看都不懂我也就不解釋了。回答這個只是梳理我自己邏輯,我沒工夫科普大家。)
答:首先,三峽庫區回水到過重慶;另外,壩前水位對重慶水位有影響,所以汛期不敢蓄水,怕重慶水位過高淹沒重慶。(寸灘江底海拔不到160米,壩前江底海拔約56米)。
重慶寸灘水位184.53m,三峽壩前水位147.5m,請問這(184.53-147.5)=37.03米是不是三峽大壩上游(寸灘)和下游(壩前)的落差。你想說寸灘江低本來海拔就高,所以水位184.53米有一部分是江低高襯起來的?還是壩前水位147.5m到不了寸灘,因為寸灘江低海拔高於147.5m,所以三峽大壩回水範圍到不了寸灘?應該是後者。
請看下錶:寸灘有約400米的江底海拔低於160.3米。
但是大壩修了對水位的影響請看:2010年7月20日清溪場(涪陵下游僅11公里)水情數據與建壩前天然水情比較,相同的地點,相近的大流量,有大壩149.81米壩前水位的頂托,要比當地水位自然河道的水位要高5.57 米(163.78 - 158.21),很明顯大壩提高了水位。
以此數據繪製的水位曲線:回水範圍明顯覆蓋了重慶。
另外,根據2010年7月28日水情製作的模擬圖,壩前158.09米時,回水末端(尖滅點)離寸灘12公里,所以三峽大壩如果蓄水到175米,絕對是會導致重慶淹沒的。
還想給你說,即使在汛期,寸灘和壩前的水位差也不是固定的,分別是分別是: 12.51米 、11.3米、9.18米,請看:
2009-8-6 重慶水位:183米;壩前水位:148.30米。兩者之差是:34.7米。
2010-7-19 重慶寸灘水位:185米;壩前水位:150米。兩者之差是:35米。
2010-7-30 寸灘水位: 172.83米 ;壩前水位: 160.32m. 兩者之差是: 12.51米。
2010-7-31 寸灘水位: 172.02米 ;壩前水位: 160.72m. 兩者之差是: 11.3米。
2010-8-1 寸灘水位: 169.89米 ;壩前水位: 160.71m. 兩者之差是: 9.18米。
icesky huang不就是想表達:三峽大壩蓄到175米,重慶沒鳥事嗎!如果按照三峽大壩蓄水位為175米,和水力坡度為萬分之零點七 0.7/10000,每100公里上升7米來計算,並將水位的上升模擬為線性的,那麼距離三峽大壩600公里之外的重慶的水位就是175+7*6 = 217米。但問題是,三峽大壩什麼時候才敢蓄水到175米?它只敢在枯水季節蓄水,自己去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水情信息。
如果洪水季節三峽大壩蓄水位在175米,比如最近(最近的大壩水位不到150米)那又會怎樣?
以這個例子來簡單估算一下。09年8月6日央視CCTV報道,該日三峽大壩壩址的三斗坪水位已達148.30米,而重慶水位超過183米。水位差是34.7米。 (你回復中給的數據更高,是37.03米,我都不用了)
由以上老農都看得懂的數字來講,關鍵不是什麼平時的水位差是多少,而是洪水期高峰期的水位差是多少。加上三峽大壩的蓄水位也很重要,例如到了高峰期的09年8月6日大壩的蓄水位才148.30。如果當時蓄水位達到175米的話,那麼加上水位差,如果可以用線性關係模擬的話,那重慶的水位就大致是175+34.7=209.7米。(當然,實際上並不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線性關係)
照此粗略估計,要是09年8月6日大壩的蓄水位在175米的話,那就不是什麼重慶沒鳥事了。要知道移民紅線是177米,而209.7米比移民紅線高出了209.7-177=32.7米。32.7米是個什麼概念?那不成一片汪洋了么?要真這樣,那重慶的鳥事可就大發了!
參考:[原創]用良心和科學看住三峽 【貓眼看人】
--------------------------------------------------------------------------------------------------------------------------------------------
下為2015年10月14日更新:
最近三峽開始175米試驗性蓄水了,自2015年9月10日起,預計10月底或11月完成。
長江流域汛期一般是5月至8月(長江北部地區7月至8月;南部地區5月至6月為汛期;9月至12月為平水、枯水期),這麼做不是汛期放水,旱期蓄水嗎?!為什麼要這樣?是因為在旱期要發電,就要蓄水,為了滿足三峽電力公司發電掙錢的需要!(正常水庫為調節洪災旱災,應該是汛期蓄水,防止洪災,而旱期放水,防止乾旱)
參考:
三峽工程新一輪175米試驗性蓄水進入最後5米衝刺[組圖]_圖片中國
Yangtze
--------------------------------------------------------------------------------------------------------------------------------------------
下為2015年10月12日更新,主要是回復@一枚小蛋 的質疑:
他的質疑:「1.大壩建成之後再無大洪災 2.大壩已經建成 現在再來爭論這些有何意義,又拆掉嗎?建造之前撕的逼可比現在厲害的多,都是利弊權衡下的決定。還有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
我的答覆:
第一、在三峽修建之前的一次大洪水,是1954年,距1998年44年。1998年到今年,17年。這是因為大洪災是流域性大洪水,局部的洪水災害,比如長江流域,每年都有的!
第二、1998年是流域型大洪水,當時珠江、閩江、長江、松花江等幾大流域同時發生特大洪水。所以,當只有長江流域的洪災,而其他流域情況一般或較好時,是不會有大洪災的!因此98年後沒發生大洪水,不能證明是三峽的功勞。應該查上下游整個流域的降水量。長江真正危及荊江的洪水,是鄱陽湖洞庭湖一起發水全流域洪水,跟川江的洪水關係較小。三峽只能部分管住川江洪水,更不要提三峽公司不聽長江防總的,近年來曾發生汛期前拒絕提前預留庫容的惡劣事件,給流域防洪帶來巨威脅。
第三、未出現大洪災並不是單獨三峽的貢獻,而是1998年大洪水之後,國家連續投入300多億,重點加固長江中下游堤防。也就是說有其他措施輔助的!且不說2010年武漢、重慶、安康,廣安縣城被淹2/3,鄱陽縣北東中部遭特大洪水席捲,15個鄉鎮平地起水1至2米。要提醒你的是這次洪峰的總水量是遠遠不及1998年及1954年洪水的!(據國家防總辦公室2010年7月15日的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7月15日9時,2010年以來中國共有26個省份遭受洪澇災害,累計農作物受災6155千公頃,受災人口9750萬人,因災死亡594人、失蹤212人,倒塌房屋59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202億元。上述大部分損失,發生在長江支流或圍堰。)
第四、就連長江委防辦主任吳道喜也說「三峽大壩的調控能力也是有限的。」三峽大壩在汛期還向下泄水,因為怕水位超過145米,為什麼?因為當時工程上馬以為三峽水面是平的,但是實際是斜的,超過145米,上游重慶會完全淹沒,所以,汛期還往下排水,導致有長江下游支流河域出現洪災和內澇!所以,請別說修了三峽後就沒洪災了。(2010年7月20日,記載在重慶北碚水土鎮看到,主城區去那兒的老路,已經被水淹沒。遠遠地就能看到洪水之上的房頂。車站也被水淹沒了。當地的幹部告訴記者,這是當地自1981年來最大的一次洪水。 因為民堤質量問題,此次水災中出現很多內澇。而在荊州一帶,當地的村民告訴記者,今年的特點是災情不明顯,但是實際很嚴重。玉米芝麻南瓜水稻,都被泡在水裡,其中水稻和玉米表面上鬱鬱蔥蔥,但是水一退,太陽一曬,就會全部死掉。南瓜在水裡漂得到處都是。簰洲灣村民們擔心民堤存在隱患,由地方投入,堤低且薄。)
第五、最後一點,問你,是不是為了緩解某個省某個地區的洪災,而導致上游洪災、下游旱情,這個工程就是划算的?為了一部人的人利益,所以就該犧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上游和下游)?難道上游和下游是外國,那裡住的不是你的同胞?如果你的回復不具體就問題逐條討論反駁,而是空口無憑的說明和指責、誅心的話,我不會回復了,如繼續騷擾則拉黑名單!
(參考報道:
南方周末 - 三峽大考 二十年一遇洪水驚動長江全流域)
南方周末 - 三峽大壩能頂住長江洪峰的挑戰嗎?
南方周末 - 「不要高估三峽工程的防洪能力」——長江委詳解「汛期泄洪」:預留庫容應對大洪水)
--------------------------------------------------------------------------------------------------------------------------------------------
下為2015年5月17日更新:李銳:我知道的三峽工程上馬經過,值得大家看看。該文大致介紹五十年代的兩次三峽風波、「促退」決議、葛洲壩上馬暫替三峽、三峽大壩最終上馬經過及當時9名專家、2位顧問和一名官員拒絕在論證書上簽字等事,參考價值非常大!
引自李文:「2002年2月份的《人民日報》登了一個消息:現在查出三峽庫區兩岸山體有2200多處有崩塌危險,需要花40多億將山體固定。這是開玩笑,山體怎麼能固定?水是有浮力的,怎麼去固定?樓的地基可以想辦法改變,那個比薩斜塔的地基也可以想辦法處理,庫區水一泡,是沒有辦法的。」此消息原載於人民日報(2002年02月07日第二版)和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02月07日第一版),(國務院批複《長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 安排四十億元治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權威發布);國家斥巨資治理三峽地質災害)
李銳簡介:男,1917年4月13日生,生於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現居北京。1934年考入武漢大學機械系。1937年武漢大學工學院肄業,赴延安投身革命。中組部原副部長。中共黨史專家、毛澤東研究專家、政治家、作家。歷任水利部副部長,電力部副部長、國家能源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組織部青年幹部局局長、常務副部長,中央委員,中顧委委員。(摘自好搜百科)
對於三峽工程,大家要記住的幾個人名:黃萬里、李銳、陳雲、張光斗、潘家錚、鄧小平
--------------------------------------------------------------------------------------------------------------------------------------------
下為原文:
防洪和發電中,只實現了發電,沒有防洪能力。國務院都承認了其導致了上游地質災情和下游旱情(新增引用: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三峽後續工作規劃》等;原引用:國務院罕見聲明:中國三峽工程是中國人的噩夢。這段文字有修改,修改前為:還導致了上游地質災情和下游旱情。這是國務院都承認的)
1、 三峽大壩採用的是反季節調節。
(三峽蓄水受阻背後:調度方式有待改善)
正常的水庫調節汛期蓄水,旱期排水:
枯水季節(冬):流入小於流出──大壩水位下降,直至145米(汛限水位);
平水季節(春):流入等於流出──大壩水位不變,保持145米 ;
洪水季節(夏):流入大於流出──大壩水位上升,直至175米(正常水位/最高水位);
平水季節(秋):流入等於流出──大壩水位不變,保持175米 ;
若是採用這種調節方式,則不但下游在枯水季節能夠得到水庫的救濟,而且也為水庫騰出了庫容。待到夏天洪水來時,水庫的初始水位正好處在145米的最低值。據國務院提供的數據,此時留下的防洪庫容足以容納千年一遇的洪水,應該是非常安全的。若是遇上萬年一遇的洪水也沒關係,若上游降雨量實在太大,短期內便有超過175米的危險,大開閘門放水就是了。即使是按現行反調節,145米也是汛前水位。反過來,如果遇上的只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水位只能漲到166.7米(請參考國務院提供的數據),那也同樣沒關係,在後繼的平水季節到來後繼續減小流出量,將水位提高到掙錢(也就是發電和航運)正常位就行了。在平水季節蓄水,總比在枯水季節蓄水人道慈祥得多,是不是?
按此方案,一年有半年水位保持在正常掙錢位上,自己既發電掙錢,又緩解了下游的洪災。雖然有半年電站收入未能處在最佳值,但下游並非外國,消解了旱災獲得的經濟報酬足以抵償發電量損失。從我黨一貫提倡的「全國一盤棋」的角度來說,整體經濟效益只高不低。
然而三峽水庫現行調節卻是反著來:
枯水季節(冬):流入大於流出──大壩水位上升,直至171-172米
平水季節(春):流入等於流出──大壩水位不變,保持171-172米
洪水季節(夏):汛前流入小於流出,大壩水位降至145米;汛期流入等於流出,保持145米
平水季節(秋):流入等於流出──大壩水位不變,保持145米
為什麼要在枯水期蓄水,那是為了力爭達到175米的「正常水位」,以實現原設計的發電量,獲得足夠經濟效益,待到汛期來了,就趕快放水,把大壩水位控制在145米所謂的「汛限水位」上。這是為什麼呢?那是要留足庫容,苦苦等待千年一遇的洪水。根據院士專家們的計算,只有保持這個水位,則千年一遇的洪水萬一來了,也只能漲到175米的水位。「三峽水庫調蓄不同頻率洪水時,相對應的水庫最高水位列於下表:(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三峽 - 信息詳情)
水庫管理人員的尷尬,是他們永遠也不知道下一次來的是不是千年一遇的洪水,所以汛前的常規操作,必然是把水位放到145米(據張光斗的披露,好像這還不夠安全,必須降到135米,這裡假設正式資料的計算可靠)。在第一次洪峰到來後,如果大壩水位超過了145米,那在洪峰過去後就得趕快放水,讓水位回落到145米,以防下一次洪峰是千年一遇的。於是在整個汛期中,三峽水庫都毫無蓄洪功能,而是不斷大量放水,其平均值相當於來多少放多少。這麼做雖然起到了所謂「削峰」作用,卻使得下游長期處於危險的高水位狀態。
「截至17日8時,長江幹流九江站水位漲至20.59米,超警戒水位0.59米,創下11年來最高水位。與此同時,江西鄱陽湖水位也已經持續超過警戒線,目前,兩者水位還在呈上漲趨勢。這次九江段水位再超警戒線主要是由於長江中下游有集中強降雨過程,來水明顯增多,
導致長江九江站水位明顯偏高並將維持一段時間高水位。此外,江西鄱陽湖水位超警戒水位時間累積已達25天,受高水位長時間浸泡,各地圩堤已經發生滲漏、泡泉、崩塌、滑坡等各類險情,一旦再有大規
模降雨,將對圩堤安全造成威脅。」(http://news.xinhuanet.com/2010-07/17/c_12343036.htm)
與正調節相比,一年只有半年處在「次佳掙錢水位」上,還因為在枯水期擰緊水龍頭、汛期卸掉水龍頭,給下游其他省造成額外經濟損失。無論是從本位主義的觀點,還是從全國一盤棋的觀點來看,它都遠遠沒有發揮「工程的綜合效益」。
據2008年1月8日,長江水利網漢口水文站監測,當日該站水位為13.98米,是有水文記錄142年以來,長江出現的罕見低水位,沿岸城市出現飲水困難,「黃金水道」告急,據長江航道局統計,去年10月以來,長江主幹線已經發生40餘起船舶擱淺事故,航道擁擠阻塞,使長江航運企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僅枯水期增加運力所增加的油耗便達2000萬元;洞庭湖、鄱陽湖面積劇減;各種珍稀水生動物死亡的消息頻現,魚類的採食場遭到破壞,魚類產量銳減;旱災還可能引發大規模鼠患。綜合經濟損失與生態環境破壞,根本就是難以估量的。
出了這種事,三峽大壩方還有本事抵賴,「長江水利委員會表示,長江水情歷來與降水有直接關係,與三峽工程無關。」可惜直接受害的航道部門未必同意,他們認為,「首先是降水量少於往年,上游來水少,形成了50年來最嚴重的秋旱。其次,三峽汛後進行了一次蓄水,2007年12月初下泄流量在5000立方米/秒,只有以前流量的一半。12月4日,中遊船舶擱淺嚴重。經過雙方的協商,三峽增加下泄流量約
200立方米/秒,但對改變中游枯水現狀的作用有限。」(長江遭遇百年罕見枯水期 可能引發洞庭湖鼠患--社會--人民網)。
2009年枯水期三峽再度蓄水,下游再度出現旱災,據鄭守仁院士說,那還是天不下雨,娘
不嫁人,沒有辦法,與三峽水庫蓄水還是無關!這些人輕侮天下人的智力,居然也就到了這種肆無忌憚的地步:誰也沒辦法讓老天下雨,但修水庫,不就是為了解決或至少緩解天不下雨造成的問題么?如今下游缺水,你還要雪上加霜,人為降低長江上游對下游的供水量?
關於旱情有興趣還可以看下面鏈接:
《三峽蓄水致尷尬局面:上遊地質災情下游旱情》(三峽蓄水致尷尬局面:上遊地質災情下游旱情_CCTV.com_中國中央電視臺)
《「後三峽」時代:江西上書中央稱乾旱與大壩有關》
(三峽工程 又一次陷入爭議)
《三峽庫區淤塞嚴重 航道安全受嚴重挑戰》(三峽庫區淤塞嚴重 航道安全受挑戰)
按之前的操作規程,這種汛前大量放水降低水位(也就是來少放多,使得下游提前進入汛期),汛期中來多少放多少的背時作法,要維持到11月間,水庫才開始蓄水(也就是來多放少)。但如上所述,這種背時作法連續兩年引出了嚴重惡果,因此院士專家們現在考慮決定英勇地「開發洪水資源」,攔洪水尾巴,從9月中開始來多放少,提高水位。這麼做,當然無法緩解雨季下游的水患──連三峽集團三峽樞紐梯級調度中心主任袁傑都承認:「進入9月後,中下游的水位已比汛期低很多,行洪能力較大,大洪水完全可以泄走。」水庫到那陣子才開始「蓄洪」,完全是雨後送傘,但好歹能減輕因水庫在枯水期蓄水而加重下游旱情的災難。
令人絕望的是,這種只顧自己發電賺大錢,不顧下游死活,以鄰為壑的下流做法似乎並非絕無僅有。湖南省水利廳原副總工程師聶芳容說,湘江上游最大的水庫
──東江水庫也是只顧發電,「未承擔補水任務」,9月前就將積蓄的25億立方米水下泄用於發電,到了旱季湘江出現低水位,水庫便無法有效補水了。(長江遭遇百年罕見枯水期 可能引發洞庭湖鼠患--社會--人民網)
所以,咱們的水庫是「水電」工程沒錯,與「水利」卻無相干,稱為水害工程倒實至名歸。
那為什麼三峽大壩要搞反向調節?見第3。
2、 三峽大壩沒有防洪能力,並不像工程上馬之前論證和宣傳的一樣,且泥沙沉降會導致有效庫容減少,進一步降低滯洪功能。
3、 上述情況是因為三峽大壩設計之初未充分論證「水力坡度」的問題,認為庫區是平湖,修好才發現是斜的。也就是說三峽大壩的並不像我們常見的靜態湖湖面是水平的,因為三峽大壩庫底部存在斜率,所以庫面也是傾斜的(從重慶到宜昌自西向東下斜)。而且流量越大,斜的越厲害。若是真在汛期蓄洪,把大壩水位提高到正常掙錢位(175米),則傾斜的湖水立刻就要漫出上游堤壩,淹沒重慶市:
」據官方網站《長江水文網》報道,2009 年8 月6 日,長江三峽大壩壩址的三斗坪水位才達147.90 米,重慶市區寸灘站的洪峰水位就已高達182.49 米,其水位落差為34.59 米。
另據《重慶晚報》報道,本輪降雨形成的最大一次洪峰經過主城時,長江水位將達到183.11 米,直逼183.50 米的保證水位。所謂「保證水位」,是指最高防洪水位或危害水位,也是指堤防設計水位或歷史上防禦過的最高水位。一旦最高水位超過保證水位,就有可能出現決堤危險。8 月5 日晨,重慶朝天門碼頭供遊客停車的平台全部淹入水底。朝天門廣場平台全部台階被淹沒。中午12 時,江水已到達朝天門廣場門洞,原有的碼頭消失。「
而在論證三峽大壩是「平湖」還是「斜湖」時,據趙世龍(《時代周報》副總編輯)文章,對關於三峽水庫的水力坡度目前有五種說法:(1)水力坡度為零(三峽工程論證移民組)(2)水力坡度為0.7/10000(三峽工程論證泥沙組)(3)水力坡度為0.6/10000到0.7/10000(長江水利委員會汪總工)(4)水力坡度為1.9/1000到3/1000(長江水利委員會高級工程師寥志丹)。(5)三峽論證泥沙組負責人林炳南在『工程泥沙』篇中詳細論述了三峽建庫前後的坡度問題。『川江是山區河流,坡陡流急,平均坡降約為2/10000,是下游平原河道上荊江坡降的3倍。
三峽工程論證組中居然連水力坡度為零的胡話都能說出來!只要有點科學常識都能理解:三峽水庫雖然像湖,但它並不真是一個湖,仍然是一條河道,其與一般河道的區別,只在於橫截面大得多而已,所謂「一條大河波浪寬」。而只要不是白吃就該知道,河道上的水面絕對不會是水平的,必然要有水位落差。若假定庫尾與大壩的水位等高,則水庫里的水也就不會流動了。
承認水力坡度確實存在的專家給出來的數字又是怎麼算出來的?怎麼會相差幾達二十倍?三峽水庫的特點,是它非常狹長,長度竟達662.9 千米。若坡度為千分之一,則水位落差就是662.9 米,那還得了?這意味著大壩在達到新華社宣布的正常蓄水位175 米時,庫尾的水位將達到837.9 米!若坡度為萬分之零點七,則水位落差就是46.4,那也夠嚇人的。
4、 三峽水庫沒有經濟價值,其發電能力完全可以用修若干小型發電站來代替。
5、 工程會造成嚴重的移民問題,水庫的靜態設計有可能導致移民線後移,加重這社會問題。
6、 工程必將引起生態災難:引起氣候反常;阻斷魚類洄遊,導致長江中的淡水豚揚子豚與其他珍稀魚類絕種;毀掉古巴國文化遺址,淹沒無數珍貴文物,使得那些地下國寶再無出頭之日;湖裡淤積的腐敗動植物會造成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是,它還可能引發地震,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24c5601000am8.html)
--------------------------------------------------------------------------------------------------------------------------------------------
另外,對於二樓湯卓的回答,我想對你說,按照你的回答邏輯,我可以模仿出類似的回答:
模仿1:
日心說我不懂
但是你知道基督教給了多少人希望嗎?
基督教這麼大力鼓吹地心說,就只是為了上帝?
你以為基督教教眾都是傻逼,就布魯若、哥白尼、伽利略幾個靠公式計算和望遠鏡的是聰明人?
模仿2:
量子力學我不懂
但你知道牛頓的經典力學為人類的發明創造做出了多少貢獻嗎?
經典力學科學家不承認量子力學,否認光的波相,就只是為了牛頓?
你以為以前的科學家都是傻逼,就的愛因斯坦、波爾這搞假想公式的是聰明人?
上面是兩個科學常識的模仿,想必大家應該知道後面的發展和答案。因此,人類/科學發展中,有的人確實會因為偏見(如基督教眾)或限於當時的科學認識和技術發展(如牛頓)而無法完全認識了解某種現象和問題。正是後人的質疑促進了發展,因此,不管是公知還是其他人都有資格質疑三峽大壩工程,而你要做的就是把你覺得公知是傻逼,而「所有」(我想你指的是論證三峽大壩合理的人,你差了個人字?)是聰明人的證據亮出來,也就是「所有」如何反駁公知觀點的論證和論據,我想這才是知乎其他的優秀答案!
而且三峽大壩上馬過程中,正是因為權力介入,壟斷了話語權,壓制了不同意見,沒有以制度確保各方暢所欲言的同等權利,未能使得各方得以進行充分的自由辯論。導致三峽工程沒有進行嚴格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論證,以及後續的流弊預估和預算估算。我認為像這種影響數億人生命,已經生態環境工程絕不是草草幾個字、以及能掙錢就能匆匆上馬的(關於工程上馬時的人大投票過程見此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如果錢真是第一,那為何各地修建石化PX項目時,會有市民散步抗議?可見人們還是希望環境安全的。
孫中山在1919年建國方略里對於三峽大壩建設構想,中工院整整糾結討論了半個世紀,足以證明其牽涉之廣及深。不清楚當年的造價,但安置費已經是絕對的大手腕。
防洪,發電,觀光於一體。
算是軍事弱點。
相信我兔。
好像有點零碎的回答,反正就是相信中南海。
如果是戰爭時期,這時候用鑽地導彈炸三峽效果最好(三峽的蓄洪容量達到峰值,長江水位達到危險水位)。
2016.0703
同時對中國實行全面的海上封鎖和禁運。
原回答
1)三峽大壩的削峰補枯能力對調控長江中下游旱澇洪災的實際價值(建成後與建成前的區別),有沒有權威數據?
2)三峽大壩的發電量佔全國發電總量的百分比(三峽大壩發了多少電),因為三峽大壩電費下降了多少?
更新自0417
說實話,戰爭打起來沒什麼不可能。
美國那兩顆原子彈可不是炸什麼軍事設施,就是直接炸城市(當然,那些燃燒彈也同樣)。
在戰爭中指望著敵人的道德,是愚蠢的。
戰爭中一個傷殘的敵人比一個死掉的敵人更有價值,,同樣使用核彈炸三峽明顯比炸中國城市收益更大。
三峽大壩是戰略目標,幾乎同等於中國的核打擊設施。
炸三峽大壩能給中國大放血
用幾十顆核導彈殺死數億中國人,和用一個核導彈炸三峽。
借刀殺人,,台灣台中距三峽大壩的直線距離只有1220km。
長河中下游幾個省份成為一片澤國,數億人民群體需要國家求緩,明顯比用一顆核彈抹除一個中國城市殺死幾千萬人更能放中國的血。
不可否認,在軍事上三峽大壩確實讓中國失去主動權,處於不利地位。
答主不知道,長江三峽工程產生經濟利益是多少,其發電量佔全國多少百分比。
ps
對未來可能的戰爭危脅,,中國政府會減少三峽的庫容量,甚至直接自己炸掉(有序的炸毀,以降低庫容量為目的)。
可以說,只要不是直接被偷襲炸三峽或者運氣不好碰到百年不遇的洪峰,,不然炸三峽的意義不大。
原回答
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時,第一時間就是盡量下降三峽的庫容。
只要不是遇到大規模長時間的洪峰或者偷襲炸大壩,炸三峽的危害將大大下降。
如果中美可能發生戰爭,你覺得中國方面還會讓三峽大壩裝那麼多水嗎?
開打前,早就放個七七八八了。
然後一直維持在低庫容量,直到戰爭打完。
對重慶人民的好處最大。
首先是建立了直轄市,政治上發言權增加不少
再得到了最多的移民政策和資金,使不少沿江城鎮有了質的提升
最後,提升了黃金水道,增加了航運和旅遊資源。
為了世界的和平統一,我們萬眾一心建了三峽。據說建三峽是為了某天可以建諾亞方舟停放在三峽上。等到全球變暖引發全球性災難時,可以到三峽避難,全球各國紛紛簽下協議表示願意當中國的附屬國讓部分人前來避難。那一刻,中國實現了幾千年來全世界的大一統。多虧了三峽。三峽還有另外一個好處: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三峽能引發地震,那麼三峽也能控制地震。如果能加以研究利用,那麼它還可以成為曾經看過的島國片中的震蛋控制器。哪天日本韓國......調皮了,便可以按下控制器的開關。漸漸的日本等國就愛上我們了,無震不歡願意成為中國的後宮樂園。從此亞洲太平,建立以中國為首的亞洲聯盟。由於內部十分和諧強大若干年後吞併了歐盟。野心十足的美國看到了自己的渺小,願意白宮全體人員裸奔表示誠意加入亞洲聯盟。從此全世界進入和平統一時代。全世界人民齊心協力遏制了全球變暖的災難,我們也沒有建諾亞方舟的必要了。
武漢退出了四大火爐了,據說是因為三峽大壩瀉下江水水溫較低,給武漢降溫了。
當然了,只是據說,無文獻依據
效益巨大很難估量,負面影響也沒法估量。不過三峽發電產生的效益和總投入現在可以查到,我們用的電實實在在漲價了,每年多交的電費也可以估算。對國家應該利大於弊,具體到每個人身上不一定。
謝邀,除了發電量大有效緩解了長江流域電量不足的尷尬之外,沒什麼好處,該旱還旱該澇還澇
去年還是前年,武漢城區水澇一米多了,大壩在泄洪。然後今年的現在,大家去看媒體報道。
中國三峽集團助力湖南人民抗洪有力度
48小時內攔蓄洪水32億立方米 宜昌站水位降幅近6米
本網訊(王東紅 舒衛民 龐樹森)中國三峽集團助力湖南人民抗洪有力度!7月3日凌晨1時,三峽水庫出庫流量減至8000立方米每秒, 僅比冬季枯水季節最低出庫流量略高。至此,從7月1日14時三峽水庫開始降低出庫流量,到3日14時的黃金48小時內,三峽水庫連續五次削減出庫流量累計超七成;三峽電站停運發電機組19台;三峽水庫水位上漲5.25米,下游宜昌站水位則下降5.96米。同屬三峽集團的三峽、溪洛渡、向家壩三大水庫聯合發力,將32.07億立方米洪水攔截在長江上游。
7月3日,三峽大壩下游覃家沱水位測報站(攝影:劉華)
發生在長江中游湖南境內的「長江一號洪水」來勢洶洶,7月2日20時,湖南湘江長沙站水位達到39.94米,比1998年出現的最高水位還高出0.31米,兇猛的洪水正直奔洞庭湖區。
三峽水庫從1日14時開始降低出庫流量,至2日14時第一個24小時內已連續四次降低出庫流量至10000立方米每秒。3日凌晨1時第五次削減出庫流量至8000立方米每秒。從1日14時到3日14時的48小時內,三峽出庫流量從28000立方米每秒減至8000立方米每秒,減小了20000立方米每秒,連續削減出庫流量達71%。
在這48小時,由於出庫流量驟減,不足以支撐全部機組發電用水量,三峽電站出力由1812萬千瓦減少至600萬千瓦,開機台數由28台減小至9台,停機19台,停機達68%。葛洲壩電站出力由290萬千瓦減少至150萬千瓦,開機台數由21台減少至14台,停機7台,三峽—葛洲壩梯級電站共計停機26台。
在這48小時,三峽水庫水位從1日14時的145.21米,上漲至3日14時的150.46米,水位上漲5.25米。由於三峽水庫的攔蓄作用,下游宜昌站水位由1日14時的47.07米下降至3日14時41.11米,下降5.96米,防洪效果顯著。在宜昌市濱江公園,市民們在酷暑中驚訝地表示,這麼低的水位以往只能在冬季枯水季節出現。
7月3日,宜昌城區濱江公園露出大片江灘
在這48小時,中國三峽集團長江上游溪洛渡、向家壩兩大水庫也減少出庫流量以減輕三峽水庫的入庫壓力。溪洛渡—向家壩梯級出庫流量從7900立方米每秒減少至5000立方米每秒,消減出庫流量37%。溪洛渡水庫水位上漲3.84米,攔蓄洪水3.86億立方米;向家壩水庫水位上漲1.55米,攔蓄洪水1.35億立方米。三峽、溪洛渡、向家壩三大水庫共攔蓄洪水32.07億立方米。
城陵磯蓄滯洪區延宕十七年未建成,所幸三峽等水庫群帶來保障
澎湃新聞記者 溫瀟瀟 發自湖南嶽陽 實習生 李欣
2016-09-09 07:50 來源:澎湃新聞
錢糧湖鎮中心的街道上,掛著「洪水無情人有情,解放軍將士勝親人」的標語。 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溫瀟瀟 圖
17年前,國務院在批轉水利部的通知中,要求在長江防洪突出矛盾主要集中的城陵磯附近,儘快建設100億立方米的蓄滯洪區。
然而,水利部今年回復澎湃新聞稱,這100億立方米蓄滯洪區的建設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
對於城陵磯蓄滯洪區湖南部分——錢糧湖垸、共雙茶垸、大通湖東垸(下稱洞庭湖三垸)的居民來說,「蓄洪」已經是陌生事物,許多人甚至有了「蓄洪區沒有必要設置」的錯覺。
他們相信,2006年修建成功的三峽大壩大大減輕了這裡的防汛壓力,「再無災情」,沒有必要因為蓄洪犧牲自己的生活。
8月下旬,國家已經宣布今年防汛抗洪搶險取得決定性勝利。9月10日,三峽水庫將啟動今年175米試驗性蓄水工作。
錢糧湖鎮高橋村負責值守的華容河部分河段,全長一公里。華容河最後將匯入東洞庭湖,經城陵磯匯入長江。
今年水情未達到啟用蓄滯洪區的條件
1999年,《國務院批轉水利部關於加強長江近期防洪建設若干意見的通知》中提到,「1996年和1998年長江防洪突出矛盾主要集中在城陵磯附近,儘快在這裡集中力量建設蓄滯洪水約100億立方米的蓄滯洪區,不僅能大大緩解該處的防洪緊張局面,而且對洞庭湖的防洪和保護武漢市及荊江大堤的安全都將起到重要作用。經研究,根據湖南、湖北兩省對等的原則,各安排約50億立方米的蓄滯洪區, 洞庭湖區選擇錢糧湖、共雙茶垸、大通湖東垸等分洪垸,洪湖分洪區划出一塊先行建設。」
三垸中,錢糧湖垸位於湖南省岳陽市西部,與大通湖東垸相望,行政區划上包含了錢糧湖鎮和良心堡鎮。大通湖東垸橫跨岳陽市和益陽市,共雙茶則屬於益陽市管轄。
然而在提出建設的17年後,「洞庭湖三垸」的蓄洪區工程仍在建設過程中。
水利部回復澎湃新聞時更是直言,城陵磯附近區規劃的100億立方米蓄滯洪區的建設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
岳陽市水務局從事蓄滯洪區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師王險峰對澎湃新聞說,重要蓄滯洪區的建設主要分為堤防加固工程和安全建設工程。除此之外,分洪閘工程單獨進行。
據王險峰介紹,總體來看,目前,洞庭湖區三大垸的堤防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安全建設均已全面啟動。岳陽市水務局官網顯示,2010年,錢糧湖、共雙茶和大通湖東垸三大垸的圍堤加固工程便全面展開,錢糧湖垸和大通湖東垸年度投資3.08億元,其中國家投資1.95億元。
而安全建設工程則沒那麼樂觀。
岳陽市水務局官網顯示,到了2014年,三大垸的蓄洪工程安全建設一期工程才完成可研批複。2016年4月13日,湖南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方先知帶隊赴岳陽市現場調研三垸蓄洪工程用地工作時,還要求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全力支持三垸蓄洪工程建設。
分洪閘工程的建設也顯得緩慢。
據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官網公開信息,2016年1月,《洞庭湖區錢糧湖、共雙茶、大通湖東垸蓄洪工程分洪閘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才通過專家評審,進入報批階段。王險峰告訴澎湃新聞,按照計劃,今年三大垸的分洪閘將全面啟動。
目前錢糧湖鎮雖已建有安全區,但分洪閘還尚未修建完畢。岳陽市水務局防汛抗旱辦公室的主任馮楚生說,「如果要啟用,就只能選擇下策進行炸堤。」
君山區負責抗洪搶險的工程技術指導員李浩也認為,炸堤是無法控制潰口大小的,因而分洪量也無法估計,是風險很大的一種措施。
所幸的是,「今年的水情沒有達到啟動錢糧湖蓄滯洪區的客觀條件,」馮楚生告訴澎湃新聞,「今年城陵磯的最高水位是34.4米」。
根據湖南省防指在2016年6月發布的《湖南省洞庭湖區防禦洪水方案》,城陵磯的防洪控制水位為34.4米。當三峽水庫專門針對城陵磯地區的56.5億立方米庫容用完之後,水位仍超過34.4米,將「視實時水情工情,相機運用重要蓄滯洪區」。
錢糧湖鎮高橋村委治安主任劉迎鴻(左)和村支書李豹(右)在大堤上的簡易帳篷里短暫休息。2016年7月3日起,他們便開始今年的巡堤,已持續了將近一個月。
避免啟用系因三峽等水庫群攔蓄
錢糧湖蓄滯洪區未啟用,原因是三峽大壩等長江上游水庫群。
國家防總表示,若沒有水庫群攔蓄,長江中遊河段將兩次突破分洪保證水位,蓮花塘站最高水位接近35米,比實際洪峰水位高0.7米,超保證水位時間7天,超額洪量約30億立方米。
若達到此種情形,按洪水調度方案,就需要動用洞庭湖區大通湖東和錢糧湖兩個蓄滯洪區,區內52萬畝耕地將被淹沒,38萬人需要轉移安置。
「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是我國防汛的關鍵時期,大洪水80%都集中在這一時期。
但7月下旬,澎湃新聞在錢糧湖鎮採訪時,沒有感受到一絲18年前的緊張氣息。
錢糧湖鎮中心有一種綠色的電瓶接駁車,車窗內的牌子上寫著「游泳館」、「養老院」,兩元一程。不到一刻鐘,就有好幾輛經過。人來人往,一片喧囂。
岳陽市君山區政府官網顯示,錢糧湖鎮是該區最大的鄉鎮和經濟次中心,總人口7萬餘人,鎮區規劃面積14.4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3.7萬人。
城區本是原錢糧湖農場場部所在地,2000年,農場被撤,其中的一部分成為了今天的錢糧湖鎮。
曾經,1996年、1998年兩次嚴重的洪澇災情令這裡大受打擊,也讓高橋村村委會治安主任劉迎鴻印象深刻。
1998年,23歲的劉迎鴻正年輕,成為了當地抗洪搶險突擊隊的成員。
劉迎鴻回憶,當年自己一共在堤上待了59天,「莊稼地全淹了,河水起浪可以直接打上堤面」。而那時的大堤還是土堤,受不住水浪的拍打。他說,當時駐守大堤的士兵經常在堤壩邊上站成一排做「人牆」,打來上來的浪就直接拍在士兵們身上。
1996年的潰垸更加危險。劉迎鴻記得,他是下午2點從場里的廣播得知潰垸的消息,當晚9點水就來了。第二天早上,他在大堤上看到自家屋頂已經被洪水淹沒。
1996年7月27日下午,錢糧湖南垸發生潰決。「那是錢糧湖垸和外垸之間的間堤,守了7天之後垮了,」君山區水利局分管防汛抗旱工作的副局長蘆建文回憶道,錢糧湖垸的大部分陷入一片汪洋。
與20年這兩次洪災相比,今年的汛情並未給當地帶來太大壓力。
據高橋村村支書李豹回憶,1998年和1996年,自己上堤的時間分別為50天和30天。而今年從7月3日開始巡堤算起,還不到一個月。他說,1998年,1公里堤壩每8個小時需要24人,今年只需要12人。
錢糧湖鎮防汛抗旱指揮所辦公室的每日水位記錄顯示,華容河入東洞庭湖的「六門閘」觀測站入汛以來最高的水位是7月8日的34.69米,而1998年的水位最高達到36.5米,今年足足低了1.81米。
君山區水利局負責錢糧湖鎮抗洪搶險工程技術指導的李浩介紹,今年錢糧湖鎮的堤壩主要是內坡出現滲水,險情比1998年少了很多。
「沒有三峽之前,可以說五年一小水,十年一大水,」李浩說,三峽的運用削減了洪峰,有效調節了洞庭湖和城陵磯的水位,「這對華容河、錢糧湖鎮都有直接的好處」。
劉迎鴻也有相似的看法。「三峽沒建之前,天上下多少雨,這裡就來多少水。」
岳陽市水務局高級工程師王險峰介紹,「三峽建成帶來的分洪效益比較明顯。也就是說,不需要這麼多地方進行分洪了,蓄滯洪區可以有輕重緩急之分,更加精準地分洪。」
錢糧湖鎮中心的「錢豐小區」,這裡是層山安全區的一處移民安置點。
安全區的移民難題
岳陽市水務局防辦牆上掛的一幅水利工程圖中,錢糧湖垸的中部偏北處,一條圍堤東西走向橫亘全鎮。
錢糧湖鎮在這條圍堤以上的部分叫做層山安全區,規劃面積為14.24平方公里,幾乎佔據了整個錢糧湖鎮區。
湖南省水利廳官網顯示,2008年,層山安全區——國家實施洞庭湖區蓄滯洪工程的首個試點項目正式開建。為此,國家投資3.05億元進行圍堤工程建設,另補助投資3.09億元開展居民遷建工作。
「安全區的建設初衷便是避免居民的大規模轉移,也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君山區水利局副局長蘆建文說。
然而,儘管層山安全區的建設做得風生水起,胡強林卻認為,自己的生活因此而陷入困境。
胡強林是錢糧湖鎮高橋村的村民,住在層山安全區圍堤以外的南側。他對澎湃新聞稱,自己在有關部門的鼓勵下,於2010年花了將近20萬在安全區買房裝修。然而,他現在仍住在高橋村三、四十平方米的房子里。
「住在安全區?住在那裡吃天上的雲嗎?」農場撤場後,胡強林丟了事業單位養路工人的工作,在安全區找不到工作的他只能出來。
如今,他在村裡開了一家理髮店。胡強林說,自己每個月凈收入2000元,另外,每年中的兩個月,租用別人的田種兩畝豆角,也能掙6000元。
馬頸河村的一位村民也選擇留在安全區外。他告訴澎湃新聞,他家有二、三十畝田,回去安全區找不到事做,家裡人又要吃飯,所以只能留下種田,不種田的時候去周邊漁場打零工。
他們認為,1998年的大洪水之後,特別是三峽大壩建好之後,這裡「再無災情」,甚至,安全區的設置沒有任何必要。
岳陽市水務局防辦主任馮楚生和高級工程師王險峰均坦言,層山安全區試點項目仍存在諸多問題。
王險峰指出,安全區的居民遷建存在不徹底的情況,「有些村民仍舊保留了部分房屋,生產生活還在區外」。
而遷入安全區的居民也可能遇到問題。馮楚生告訴澎湃新聞:「安全區畢竟面積有限,如果需要在安全區外搞生產,又住在安全區,這中間的距離很遠。」
除了安全區的諸多問題之外,蓄滯洪區的整體建設還承受著不小的經濟壓力。
王劍峰介紹,蓄滯洪區內,資金投入多、有污染的項目通不過長江委和地方水利部門的防洪影響評價,無法開工建設,也無從落地。
這直接拖累了蓄滯洪區的經濟,地方能夠運用在防洪方面的資金很少。
「蓄滯洪區一般都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地方,國家在蓄滯洪區的投入應該再大一些。」馮楚生說,洞庭湖內堤的資金投入遠少於長江干堤,因此質量也無法得到足夠保證。
當然有啊,忘記當年修的時候李家怎麼沉諾的了?電費下降8分錢,你對比一下有三峽的電費和沒三峽的電費不就知道了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