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咱們國家的國情,PM 10 和 PM 2.5 哪個作為監測指標更合理呢?

考慮國情不同,所以想問問。另外,期待高手能詳細講講PM10的組分。


這個問題應該是環境政策的問題吧,說兩點自己的看法哈。
首先,作為原來咱們環境監測指標的延續,PM10還是應該保留的,這樣有利於與過去進行縱向比較,知道咱們過去做過的努力是不是有效果,對節能減排還有環境治理等政策的實施也是一個必要的衡量評價手段。
並且,PM2.5更應該成為監測指標,因為它對我們每個人的健康的影響更大。如果實行了PM2.5的環境標準,就勢必要進一步對污染源進行治理,這樣的好處就是,直接可以每年減少數萬人的死亡,尤其是可以減少心血管患者和肺癌患者的人數。東京曾經做過調查研究,按照02年的死亡人數8萬3800人來看,如果執行了與美國同等的PM2.5環境強制標準的話,東京從當時02年的年平均值26微克每立方降到15微克每立方,就會減少5360人的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PM2.5的環境標準是大傢伙兒性命攸關的大事!今年4月份,預防醫學情報雜誌上趙珂女士等發表的《西安市大氣PM2.5污染與城區居民死亡率的關係》文章中,就已經得出了PM2.5濃度每升高100微克每立方,總死亡率,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風,COPD的死亡率分別增加,4.08%,8.32%,6.18%,8.32%,5.13%,7.25%這樣的結論。所以PM2.5的法定強制標準已經刻不容緩。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就是PM2.5微粒中的黑碳微粒(Black Carbon),也就是元素性碳素。這個主要是柴油機排除廢氣所產生的微粒,也是PM2.5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對其進行標準規制,就可以督促現在的汽車生產商,對自己的發動機進行改良,對自己的尾氣排放做更嚴格的規定,包括要求其對DPF(後處理裝置)的性能強化等等。這個污染源其實離大家最近,大家的感受更直接,對大家的肺更要命。
只有對以上三個指標進行同時的監測把握,然後一步一步的制定詳盡的規制標準,這樣才能逐步的降低懸浮顆粒的污染。就如同一個減肥的人,只有階段性的制定體重的指標,才能一步一步的降體重,直到標準體重。一口吃不成胖子,減肥也不可能一天成功,只有先正確的監測出真實的數據,然後了解自己所處的危險狀況,正視現狀和危機,然後制定相應的治理計劃,逐步認真的實施,最終達到還大家藍天的目的才是正事兒。
綜上所述,我個人的愚見,咱們國家的氣溶膠懸浮顆粒相關的標準,應該以PM2.5為主要的強化強制標準,PM10和黑碳微粒為參考標準。PM2.5降下來了,其他兩個指標也就減少了。


都不合理,PM2.5隻是一個物理概念,裡面還有一些2.5背後的構成。好比一噸金子肯定比一噸銀子貴。一個道理。所以,當前從環保工作來說,PM2.5的治理有些超越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更簡單的污染物都沒有治理好呢。但是是個很好的引導行業和技術發展的指標,更是一個被微博推動起來的社會性指標。


排名第二的回答里不負責任的的說「比PM2.5更小顆粒(百納米以下)的則不容易沉降,且容易吸收不容易導致炎症反應。體積小濃度也就小的多,有粘液保護的情況下危害甚小。」,竟然還有一群人點贊同。

更小的顆粒叫Ultrafine Particle (UFP),wiki:Ultrafine particle

Regulations do not exist for this size class of ambient air pollution particles, which are far smaller than the regulated PM10 and PM2.5 particle classes and are believed to have several more aggressive health implications than those classes of larger particulates.

[2]

UFPs are the main constituent of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Due to their numerous quantity and ability to penetrate deep within the lung, UFPs are a major concern for respiratory exposure and health.

[4]

顆粒物導致炎症反應有直接和間接兩個途徑,詳細參見 Particulate Matter Air Pollu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直接途徑就是進入血液循環沉積血管壁引起炎性反應。

PM2.5中大部分是PM0.1。http://www.euro.who.int/__data/assets/pdf_file/0019/123085/AQG2ndEd_7_3Particulate-matter.pdf


人體對空氣中顆粒物的吸收與顆粒物本身的可溶性無關,而與顆粒物大小相關。

Large
particles (&>5
μM) are
generally deposited in the nasopharyngeal
(head
airways region)
region with little absorption.
大於5微米的顆粒物通常沉降在鼻咽處,並且吸收量很小。

Particles
2-5 μM can penetrate into the tracheobronchial
region.
直徑在2到5微米的顆粒物可以進入到支氣管。

Very
small particles (&<1 μM) are able to penetrate deep into the alveolar sacs where they can deposit and be absorbed.
更小的顆粒物(小於1微米)可以進入到肺泡,並且會在肺泡里沉降,然後被吸收。並且一旦進入肺泡就不可能通過代謝方式排出,會成為終生的健康隱患。

在某些職業環境當中,由於從業者經常接觸可吸入顆粒物,出現了一些非常可怕的職業病。
?Silicosis(矽肺)
?Pneumoconiosis (coal workers, black
lung)(肺塵病)
?Asbestosis(石棉肺)
?Occupational asthma(職業性哮喘)
?Byssinosis (cotton, flax, hemp)(棉塵肺)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阻肺)
?Chronic
Bronchitis(慢性支氣管炎)What Is Bronchitis? Acute and Chronic Causes, Picture, and Overview
?Emphysema Definition(肺氣腫)
?Asthma(哮喘)
對於非職業環境,長期暴露在直徑小於1微米的可吸入污染物濃度高的大氣中,哮喘和支氣管炎的發病率增高。

PM2.5是指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也叫fine particle,包括了以上所說的能進入人體肺泡的一部分,對人體健康影響極大。
我國目前PM2.5污染情況如圖。

這是年均PM2.5分布(微克每立方米)
這裡的數據是超過10就對人體有害,注意這裡的數據是全省平均,作為對比,美國一些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如芝加哥、洛杉磯等在中心城區才到10+到20的level
如果對PM2.5視之不理,不公布PM2.5數據,不講清楚PM2.5的危害,無異於對全國人民謀財害命。拋棄PM10直接上PM2.5檢測可能會在輿論造成很大的影響,同時PM2.5的準確測量也是有難度的,所以PM10可以繼續保留作為指標,但新的監測體系必須以PM2.5為主,全國空氣監測設備也要進行更新換代。說句誅心之論,不能為了政治的穩定(地位的穩固)犧牲大眾的健康,畢竟空氣污染對人人平等,有先進的過濾機器可能喝到乾淨的飲用水,有特供的安全食品所以可能對水污染和土壤重金屬污染沒有概念,也不關心,但是你的妻兒你的老父母,和整個社會呼吸著同樣的空氣。以此為依據,考慮結合國情問題,同意 @黃濤 知友的意見

作為原來咱們環境監測指標的延續,PM10還是應該保留的,這樣有利於與過去進行縱向比較,知道咱們過去做過的努力是不是有效果,對節能減排還有環境治理等政策的實施也是一個必要的衡量評價手段。
並且,PM2.5更應該成為監測指標,因為它對我們每個人的健康的影響更大。如果實行了PM2.5的環境標準,就勢必要進一步對污染源進行治理,這樣的好處就是,直接可以每年減少數萬人的死亡,尤其是可以減少心血管患者和肺癌患者的人數。


預測PM0.4在未來也會成為監測指標


NOx和VOCs就足夠了


可吸入顆粒物的大小和在呼吸道的沉降(sedimentation)關係很大,對健康的危害息息相關。
大的顆粒一般由於重力早早的沉降在你的呼吸道。
中等的會沉降在更深的呼吸道。
特別小的一般吸進去後部分沉降在肺泡,部分又被呼出。

簡單的說,PM10大多變成了你的鼻屎,只要你不吃,危害遠不如PM2.5。
(就算你吃了,危害還是不如PM2.5。)
(謝謝指正,PM10其實包含了2.5以及以下。)

比PM2.5更小顆粒(百納米以下)的則不容易沉降,且容易吸收不容易導致炎症反應。體積小濃度也就小的多,有粘液保護的情況下危害甚小。

而PM2.5這個大小,特別屌,沉降在你呼吸道中,大小又是細胞等級的,還帶有重金屬致病微生物。雖然也有粘液保護,日積月累防不勝防。


法學院在讀研究生,本科時曾以《論我國環境標準修編過程中的公眾參與——以細顆粒物(PM2.5)入國標事件為進路》參加挑戰杯,算是對PM2.5和PM10等空氣質量監測標準有一定研究,試著回答。
一、概念澄清
PM,全稱Particulate Matter,中文譯為細顆粒物或微顆粒物。粒徑小於10μm的成為PM10,粒徑小於2.5μm的成為PM2.5,與之相關的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總懸浮微粒)是指粒徑小於100μm的微粒。以上可知,從TSP到PM10再到PM2.5是一個標準逐漸嚴格的過程。

二、當今世界及我國空氣質量檢測標準的演變

即目前我國已將PM2.5納入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國家標準。
三、根據我國的國情,PM10和PM2.5哪個更適合作為監測標準?
每次提到國情,大家腦子裡自動浮現「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概念,認為我國是黨領導下的發展中國家,黨說了,我們各方面都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因此民主不要著急,等人民民主意識提高,將來會實現的;環境也不要擔憂,經濟發展怎麼會沒點代價呢?監測標準嘛,當然是數據怎麼好看怎麼來,PM10肯定會讓大家看著舒服點,真不行用TSP,數值肯定低。
但是我要說,不能因為我們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為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因為我們「民智未開」,就剝奪或自動放棄我們的基本權利,比如對我們所生活環境的質量的知情權。當世界已經進入到PM2.5時代,如果我們用PM10的數據來安慰自己,也是蠻拼的。
資金和技術方面,現階段完全有能力實現PM2.5的監測;立法層面,PM2.5已經納入空氣質量監測的國家標準。好不容易有一方面可以享受基本的知情權,我們卻還在這兒討論PM10和PM2.5哪個更符合我國「國情」,也是醉了。
「因為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就剝奪或自動放棄我們的基本權利,我無法接受」,這句話的啟蒙來自電影《辯護人》。


根據咱們國家的國情,人的身體結構是不一樣的,不用擔心PM。


如果真的按照國情來說,一切都白搭。政策性的國家做事就像打雞血,領導大手一揮說一不二,大家就卯足幹勁去做。只有跟著領導的大手才有錢賺(原諒我是一個粗人),才有地位,才有更好的發展。好在相比很多毒菜國家,我們更在乎教育。我們的決策者的智囊團更縝密,更比較智慧一些。不過相比而言基層的尤其是市縣以下的決策者就沒有那麼明智了,所以我們基層的奇葩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究竟是PM2.5還是PM10這個問題對於我國現在的國情來說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治理環境污染的決心,要不要治理環境污染,他們不是做不到,只是還不想做罷了。西方國家先污染後治理也是在人均GDP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準以後。因為治理環境問題勢必要關閉一些企業,要減少一些稅收。包括我們正在大興土木的土石方工程,運渣車,這些都是環境問題的來源。我覺得相比較而言,垃圾分類更為重要和易行一些。我國固體廢物回收基本靠拾荒者,處理基本靠填埋焚燒,這是我們應當解決的問題。還有就是北方的供暖不應該熱電廠只通過燃煤發熱,至少可以通過垃圾焚燒,核電等清潔能源保證一部分的供暖問題。減少煤炭燃燒也對空氣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但是煤炭行業有牽扯到各方面利益。所以說環境問題不是單獨的問題,而是各方面利益的博弈。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想不想去做的問題


使用PM100比較好,這樣就可以保證每日的環境都很好。


pm10


都應該包括,兩者的區別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不同,對身體危害程度也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都是有必要的,因為PM10和PM2.5作為大氣污染物對人體都是有害的,所以都有監測的必要。只是我們國家的環境標準有問題,比如你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明明天是灰濛濛的給人的直觀感受就是,今天大氣污染很嚴重,但監測報告小時空氣質量良好,如果我們國家採用西方歐盟的相同的環境標準,那估計我們沒有一天能夠達標,所以國家為了穩定民心,將環保標準做了適當的降低,這樣就有了達標天數,老百姓能夠看到的只有空氣質量報告,所以就會認為我們的空氣質量是好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隨著國家對環境治理的力度加大,相應的環境標準也會越來越嚴格。


pm2.5對於環境決策沒有一點點意義,對於賣檢測儀和空氣凈化器的有很大的意義


推薦閱讀:

氨排放過高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會造成哪些嚴重後果?
怎麼區分一次性口罩的優劣?
如果沒有霧霾,PM2.5 及其它空氣中對人有害的氣體或物質最後到了哪裡,如何分解?
目前的室內空氣污染治理行業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污染治理是否真的有效?
PM2.5空氣質量指數(AQI)是怎樣算出來的,例如實測濃度等於0.035是什麼意思?

TAG:環境 | 環境保護 | 環境污染 | 環境監測 | 空氣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