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關於水母的記載與稱呼?

中國古代有哪些關於水母的記載?古人對水母有哪些稱呼?目前我唯一找到的只有一個「桃花魚」。


手邊剛好有相關的參考書籍,摘取一些內容回答一下。

↑恩斯特畫的《自然界的藝術形態》選圖

首先關於古人對水母的稱呼有?、砟、鮓、石鏡、白皮子等。

我國典籍裡面記載的水母一般指可食用海蜇(果然還是以吃為主),古代對水母的記述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此時我國的先民就已認識和食用水母了。漢·袁康《越絕書》介紹了春秋時吳越人的日常活動,其中記載道:「水母目蝦,南人好食之。」
此處「水母目蝦」的「目」為意動用法,水母以蝦為目。李善注引《南越志》:「(水母)無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蝦依隨之。蝦見人則驚,此物亦隨之而沒。」這裡是故人的誤解了,誤以為水母沒有眼睛,是依靠與其共生的」寄生蝦「來活動。

而食用水母的方法,《越絕書》里也有記載。「(水母)甚腥,需以草木灰點生油,再三洗之,瑩凈如水晶紫玉,肉厚可二寸,薄處亦寸余。先煮椒桂,或豆蔻、生薑縷切而煠之,或以五辣肉醋,或以蝦醋如鱠,食之最宜。」
是不是看得口水都留下來了……

↑老醋蟄頭

明·屠本畯《閩中海錯疏》卷中提到了不同的水母:」按《物類相感志》雲,水母大者如床,小者如斗。明州謂至。其紅名海蜇,其白者名白皮子。這裡面提到的「大者如床」,可能是指霞水母科(Cyanea)的水母。

↑霞水母科的Cyanea lamarckii

而在三國時期,出現有海月水母的記載。
三國吳·沈瑩《臨海水土異物志》:「海月,大如鏡,白色正圓。常死海邊。其柱如搔頭大,中食。」又:「海月,形圓如月,亦謂之蠣鏡。」
明·楊慎《異魚圖贊》卷四里提到:「海物正圓,名曰海月,指如搔頭,有緣無骨。海賦江圖,藻詠互發。」

↑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關於海蜇的記述則有不少。西晉·張華《博物志》卷三提到了鮓魚;《說文》提到的,《玉篇·虫部》提到的,倆字通用,描述的都是海蜇。


(資料來自《中華海洋無脊椎動物考釋》,楊德漸、孫瑞平編著。)


對古代文獻記載了解不多,然而在《中國海域缽水母生物學及其與人類的關係》一書中看到過水母古稱 魚字旁加宅字 (zhà) 於是去搜索了解了一番。以下都來自網上搜索並附上了網頁鏈接,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魚字旁加宅字: (打不出這個字,複製也顯示不出來,字形見鏈接)
字 義:海蜇,古稱水母 (潮州音字典· )。
康熙字典:《字彙補》與?(zhà) 同。《閩書》一名鮓,一名水母。(康熙字典 的解釋)

?:

宋本廣韻: 《廣韻·去聲·禡·?》?:水母也,一名蟦形如羊胃無目以蝦爲目。除駕切,二。
《康熙字典·虫部·六》?:《唐韻》除駕切,音?。水母也,一名羵。形如羊胃,無目,以鰕爲目。《玉篇》形如覆笠,泛泛常浮隨水。《爾雅翼》?生東海,正白,濛濛如沫,又如凝血,縱廣數尺,有智識,無頭目處所,故不知避人。衆鰕附之,隨其東西,故《江賦》曰水母目鰕也。又《韻會》陟駕切,音吒。義同。亦作吒。
《文選注·江海》: 又曰:海岸間頗有水母,東海謂之?,正白,濛濛如沫,生物有智識,無耳目,故不知避人。顯示全文
《小琉球漫志》: 水母,閩人謂之?,又謂之蜇皮。顯示全文
《台陽見聞錄》: 水母,閩人謂之?,又謂之蜇皮。顯示全文
《清稗類鈔·動物類》: 海蜇,即水母,又謂之?,腔腸動物也。顯示全文
《海東札記·卷三》: 按水母,閩人謂之?,又謂之蜇皮。顯示全文
《諸羅縣志·卷十》: ?:「北戶錄」:『水母一名蚱,一名石鏡』。顯示全文
《菽園雜記·第十二卷》: 《翰墨大全》作海?。顯示全文
《台灣通志》: 水母,閩人謂之?,又謂蜇皮;其形乃渾然一物,有知識,無口眼,故不知避人。顯示全文
《蓬軒類記》: 翰墨大全作海?。顯示全文
《淳熙三山志》: 水母 方言謂之?,底本作「水□□□謂之?」,缺三字,據崇抄、庫本補。(http://ctext.org/dictionary.pl?if=gbchar=%E4%96%B3)


推薦閱讀:

鯨魚來不及換氣會溺水死亡嗎?
花蛤、蟶子、蜆子、蚶子、蛤蜊、海瓜子、貝殼都有什麼區別?
新手養海水有沒有值得推薦的書籍,app之類的?所在地沒有實體商鋪的話,網購海水魚,活體珊瑚靠譜嗎?
有哪些高等植物生活在海洋里?

TAG:古文 | 水母 | 海洋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