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難還是物理難?
謝邀。
這問題尷尬的讓人都沒法答,因為不論回答是數學簡單還是物理簡單,都會暴露答題者要麼數學沒學好,要麼物理功力一般,要麼都水平捉急,進而墜入無休止的撕逼。有這時間,想想晚飯吃什麼不好嗎?
說實話,大概只有大一大二的吹逼黨+活躍於眾一線高校校門外支著poster的民科才喜歡每天糾結於哪個學科更難,哪個逼格更高吧。
這兩個學科乃至其他任何學科都很偉大,迄今為止的任何一門學科都是自有人類以來所有智慧的結晶。即使在本學科內,最頂尖是的頭腦也不過站在殿堂內搞清楚一個方向。那些站在殿堂門前瞄了一眼就說簡單,只能暴露你的淺薄。用句名言就是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ve。
要知道,世界很大,我們都很渺小,需知謙卑。高中生:我們考慮一個彈簧
本科生:我們考慮一個Harmonic oscillator
研究生:我們考慮一個Harmonic oscillator
好吧,我只是想說,單純從考試來看,物理學能考的東西其實是很簡單的~
因為,
難的............
考試是考不了的
都好難啊
我是數學和物理本科,數學博士。
我覺得物理更難,而數學更複雜。
物理的難主要在於構建。
數學的複雜主要在於證明。
不清楚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敢跳出來,似有道理的講「數學難」或「物理難」。
你們講的最多是「本科數學」「研究生物理」難,而且這些人都往往陷入兩個陷阱。
一是有的人只有本科的數學水平,卻和自己博士時研究的物理比,自然感覺物理難。
二是還有的人可能花了不到學物理30%的時間學數學,當然覺得數學難。
除非你認為你在數學上和物理上都有差不多的高水平,否則我認為你們是沒資格下這個判斷的。
數學就是
授之以魚
考之以
鱈 鰹 鰾 鰾 鰳 鰳 鰻 鰻 鰵 鰵 鱅 鱅 鱇 鱉 鱉 鱂 鰼 鰼 ? 鱏 鱚 鱝 鱖 鱖 鱓 鱔 鱔 鱒 鱒 鱗 鱗 鱘 鱯 鱯 鱤 鱤 鱧 鱧 鱢 鱠 鱮 鱍 鱟 鱣 鱣
因此感覺難!
---- 偉大的分割線 ----
早上回答寫了一半,沒想到得到這麼多同學點贊,萬分感謝大家!謝謝!
樸實的講,我覺得,無論哪一科,能學得出色都是很不容易的,無論是數學、物理,抑或語文、化學... ...
但是,就這個問題,我在腦中還真是較真了一下的。我想:
這是一道數學上的比較大小的題目啊,即:證明f(x)-g(x)&>0是否成立,f(x)表示數學的難度,g(x)表示物理的難度,然後....
(此處可以省略10000字,就是平時數學老師在課堂上嗶哩嗶哩講的那一堆,嚴密性,存在性,建模之類的......)
作差法比大小,習以為常的了,繼續,討論數學難還是物理難這個問題,
根據運算,已知物理有很多用到數學的地方,把數學和物理共有的部分摳出去,共有部分不需要比較,比較它們不同部分,而且只要比較它們不同部分的中難度最大的那一塊,
即:比較數學物理不同的部分各自難度的最大值就可以了,....
這個問題成功轉化為熟悉的最值問題,,,,
然後運用集合論的東東討論一番是一個思路;或者運用枚舉法:
因為「數學難還是物理難」畢竟還主觀感受,所以還是要回到人的身上去;
又因為,前面已經說了,只需要找到:數學、物理,他倆不同部分各自難度的最大值,所以允許枚舉法證明。
比如說, @面壁者羅輯 從數學和其它科的頂級刊物影響因子,楊振寧的例子,「即便是頂級物理學家也會對現代數學產生畏懼感」的主觀感覺等,就是一個枚舉證明
接下去,可以是枚舉法方法的探討,因為是找尋最大值,我們可以找這兩個行業中各自最頂尖的10位數學家/物理學家,拿到看法;
然後,為了提高精度,我們可以變成拿到100位頂尖數學家/物理學家的,,,
當然,這裡3個問題:
1、釐清定義域的問題。顯然,上面我把問題放在了整個人類的範疇;事實上,此問題的定義域可以「Domain=高中」、「Domain=初中」、「Domain=大學」等等,極端情況下,「Domain=你自己」,問一下你自己就有答案了。
看了一下評論,很多朋友覺得這問題不可討論、傻逼什麼的,其實,放到我的思考框架下,不過是定義域的選擇問題,我上述的思路,需要你先取定定義域(Domain)下,再探討。
2、上述過程,使用枚舉法,在嚴密性上有漏洞,引入極限的理論,能讓結果「逼近」真實值,得到曲線逐漸「擬合」真實曲線,得到嚴密性的結論... ...
3、這確實能是個「數學問題」,模糊數學討論的範疇,關於這個問題,大數據時代,我認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這是題外話了。。。。
(註:2017.9.3補充部分省略,此處還可以省略10000字。。。。)
哈哈~
有的同學要留言說這數學老師真會玩,說得好像煞有介事,還這麼認真....
--- 偉大的分割線 ---
好吧,思考到最後,我也沒有最終答案,我是承認哪一科都是不容易的,我們的學生其實真的很辛苦,還必須每一科都學,享受一下思考的樂趣啦,俗話說,「自嗨了一下」,但有一點還是比較明確的:
數學真心不容易,講技巧,講方法,講理解,講運用,單純的題海戰術難以真正奏效等等,甚至,頂尖的數學家還需要些天份吧。
比方說,數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運用之間的鴻溝有時就是可以這麼大,有木有?↓↓↓↓
(註:圖片素材來自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物理嘛,我打算留給物理老師來講一下,最後,再次感謝大家!
身邊的同行普遍有這種感覺:數學系有很多神一般的存在,但學數學的往往很難學通物理。
學習的話是物理難一點,但數學的複雜程度比物理要高,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物理這顆樹從根部到某一分叉頂端要比數學長一點(平均來說),但數學這顆樹上的分叉要比物理多的多(話說好像沒有比數學更分裂的學科了)~
研究的話高層次領域裡兩者差不多難,但是:沒有任何一門科學的基礎研究比數學更難~
沒有任何一門科學的基礎研究比數學更難~
沒有任何一門科學的基礎研究比數學更難~
因為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不包括人文科學)的基礎,而數學的基礎(邏輯甚至包括部分哲學)則完全沒有可以依賴和借鑒的東西了,全都是上天賜予的,如果能有突破,會改變整個世界的。
高斯晚年覺得自己做不動數學了,就去推了個靜電里的高斯定理,引入磁場強度的單位並發明測量場強的方法,給地球的磁層建模,助攻了基爾霍夫定理,開創了近軸光學,又和Weber一起搭了第一台電話電報
研究靜磁學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又發明了Gauss linking integral, 用來計算兩個繩結之前的連環數,是早期的扭結不變數,對後來的扭結理論以及代數拓撲影響很大。這也算是個曲線救國的好例子吧~
~~~~~~嚴肅來說,數學和物理是互補的:高斯的很多數學貢獻都是從物理中得到靈感並加以抽象得來的,其中有些還是後人抽象出來的
有個故事講兩個數學教授在討論物理。
一個抱怨說:「搞物理真是太沒水準太簡單了,瞎J8算一通就說我搞定了發論文去了,一點點嚴謹性都沒有,很多需要證明的步驟居然能無視掉直接跳過了。」
另一個說:「我倒不這麼覺得,物理的很多東西搞都搞不明白為什麼,怎麼接著研究。就算是得出一套很嚴謹的理論,還要對實驗數據。咱只要claim一個命題,證明了那就搞定了,多簡單粗暴。」
數學吧,我能勉強理解的最高水平的數學書大概就是這本了
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待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學物理的大部分人(大神除外)都看不懂,或者是很難看懂。然而這本書也就是最後幾章才開始講纖維叢和陳省身類,而這些內容又是代數幾何的最基本的內容。阿提亞-辛格指數定理這本書也就是提一下而已,說這些內容已經嚴重超綱了。看來這本書在數學領域裡面估計也就是入門級別的吧。
國內有一本書跟這本書內容很接近,名字叫《物理學家用微分幾何》,是西北大學的一位已故教授侯伯宇寫的,向老教授致敬。
據我所知,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們都是物理學玩的很溜。比如阿基米德,牛頓,高斯,歐拉,彭加萊,希爾伯特,外爾。
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們,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玻爾,海森堡,法拉第,盧瑟福,費曼,似乎數學玩的不咋溜(當然他們本來就不打算證明數學定理)。
這些人里,除了阿基米德和牛頓的物理和數學都是超一流之外,其他人都是有其側重點。
實際上,物理學需要有很強的圖像能力,這就是所謂的物理直覺。一個數學很好的人,搞起物理來如果沒有很好的物理圖像,你就感覺有勁沒處使,有錢沒處花。
數學裡基本上很難有圖像,如果你翻閱現代幾何學書籍好像圖像都是極少的,全是定理和證明。因此一個物理學的很好的人,搞起數學來如果沒有很好的邏輯架構,數學的難度就提現出來了。
可惜,現代科學已經高度發達,物理和數學都是超一流的人,在牛頓以後就再也沒有了(高斯和歐拉也許是比較接近這個標準,他們的物理學成就比一般物理學家當然是大,但比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們卻差的太多)。都沒政治難
愛因斯坦說過:自從數學家們跑到我的領域內「嗆行」,我突然發現我都看不懂我自己寫的東西了。
楊振寧說過:現代數學的書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看了一頁看不下去的,另一種是看了一行就看不下去的。
由此可見,即便是頂級物理學家也會對現代數學產生畏懼感啊。
從paper長度來看,數學的paper動不動幾十頁,閱讀門檻肯定是高於物理的。
所以數學的頂級刊物《ANNALS OF MATHEMATICS》影響因子才不到4,低於物理頂刊PRL和Nature Physics,當然物理這裡面包括了很多實驗物理的paper,更嚴謹的比較應該是和理論物理的引用率比。但其實理論文章較多的PHYSICAL REVIEW D影響因子也高於4了。
反之,用到數學相對較少的生物、化學、材料這些學科的期刊影響因子都很高,部分原因也是由於這些領域進入門檻相對低,做的人多。當然,這只是提供一個看待這個問題的視角,並不一定正確。
高中流傳一句話:物理難,化學煩,數學習題做不完!
一次自習課,數學老師和物理老師在教室門口碰到了。
數學老師:你先請,你們物理老師教會了,我們數學老師就省心了。
物理老師:不不,你先你先,你們數學不教好,我們物理沒法教!
數學老師:別謙虛,你們物理都把學生難哭了,兩節自習課,我的數學課代表做出一道物理題,樂的蹦高,結果看答案,做錯了!
物理老師:哪裡哪裡,我的物理課代表每次都跟我告狀,說做數學作業佔據了所有的自習課,還錯百分之八十。
我們班長大人很會看形勢,見兩個老師皮笑肉不笑,「嗖嗖」的給對方送眼刀,他很及時的拿著一套卷子蹦去門口:「老師,老師,怎麼求斜率!」
數學老師:縱坐標的差值除以橫坐標的差值,或者用傾斜角的正切值!
物理老師:速度的差值除以時間的差值,橫縱坐標標度不一致的時候,千萬不能用傾斜角的正切值!
然後,兩個老師互瞪兩眼,
數學老師:問你們物理老師!物理中用斜率多。
物理老師:問你們數學老師!這在數學中是基礎。
然後兩個人一起吼班長:斜率講了多少次了,還不會,有這麼難嗎?啊?有這麼難嗎?要不你轉去文科算了!
我們班長委屈:老師,我就是文科轉過來的。因為地理太難了,學不會!!!!提錫壺游西湖,錫壺掉西湖,惜乎錫壺
學物理如霧裡,霧裡看物理,勿理物理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只有在高中(及以下)課本大綱範圍內討論才有意義。超出範圍的話,這樣的問題就會顯得很傻,根本不應該這樣問啊!
物理是以人類的視角去觀察世界,所以得出的結論都是錯的,人們只能通過不斷修正、完善自己的理論以達到接近真理的目的。物理是人類自己發明出來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和途徑。
數學是以上帝的語言描述世界,所以數學都是對的,但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麼。人們只能通過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去發掘更多上帝語言。數學的規律本身是一成不變的,但人們對數學的開拓和理解卻是在不斷進步中。
任何一門自然科學究其根本都需要以數學作為基礎來構建理論,因為數學就是最精確的語言。任何一門學科你都可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無限個為什麼持續下去,等到答不上來的時候,就是到了該門學科的前沿基礎研究陣地。數學是例外,你永遠無法問為什麼,它就是這個樣子。你無法選擇信不信,只能做到知道不知道。
研究數學與研究包括物理在內的所有學科的思考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把現有科學體系分為兩類,那麼一定是數學站一邊,其他所有學科以物理為老大站另外一邊。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
更具體的我也沒有能力去說清楚了,畢竟沒什麼專業水平。寫到這一步應該也有很多人明白我的意思。最後點題就是,無法比較研究數學和研究物理的難度區別。高考數學139/150,物理110/110,高中數學競賽,大學弄理論高能物理的告訴你,化學最難…高考化學74/100,大學普通化學學到爆炸,至今是心理陰影…………
所以這玩意兒看人,我覺得數學物理差不多,都沒化學難(悲傷)
學物理 入霧裡 霧裡看物理 勿理物理 ∑(っ °Д °;)っ
研究數學和研究物理同樣困難
二者都存在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如哥德巴赫猜想和三體問題。而且都在不斷冒出新的疑難,如引力量子化。
物理上一些trick的合理性可能牽涉到非常複雜的數學問題:路徑積分的合理性(對怎樣的作用量才可以構造出對應的維納測度?),維數正規化的嚴格解釋,重整化的嚴格解釋。
而要解決物理上的這些不嚴密的各種trick都可以引出一項非常重要而且不平庸的數學工作。
至少數學研究是不比物理研究簡單的。
直接原因是數學書和物理書的寫法的不同,根本原因是兩個學科對於「正確」的把握的區別。
數學書的結構是推理導向的,我們學習定義,推理出定理,依此不斷演化出整套理論體系。整個體系有著良好的網路基礎結構,這是便於學習的。
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有這樣一種感受,即使我們忘記了某個定理是怎麼證明的,但是各個定理誰在前誰在後是清楚的,如果學習稍微好一點,那麼他可以知道每個定理要用那些定義和引理來證明,即使忘了他可以現場證明一遍。
這種公理化的體系是便於記憶的,所以學習數學,理解力比較重要,記憶力不重要。
因為數學體系一開始就是依照最方便我們記憶的結構來設計的。
而物理書的結構是問題導向的,我們提出某些物理問題,解決他們,一步步加深我們的知識體系。
不可以先提出最小作用量原理,推出整個力學;
不可以先提出麥克斯韋方程,推出整個電磁學;
不可以先提出疊加原理和力學量完備性原理,推出整個量子力學;
不可以先提出黎曼幾何框架和愛因斯坦方程,推出整個相對論。
為什麼,因為數學的「正確」是自洽,物理的「正確」是解決問題。
所以物理書是以因果倒置的方式來論述,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從簡單的問題開始入手,因為最基礎的問題往往是最困難的。
這使得物理書的知識體系不如數學書好記憶。
而且,越是新的物理理論,由於其數學基礎還沒來得及建立,它的邏輯本來就不可能完全嚴密,比如數學上看漏洞百出的量子場論。
或者如量子力學,雖然有嚴格數學解釋,但太過於複雜,普及給物理學生是不可能的。(希爾伯特空間的譜分解定理,連本科級泛函分析都不講,要研究生級泛函分析才講)
越是偏應用的,如實驗物理、固體物理,其碎片化程度越嚴重,記憶難度越大。
作為一個研究粒子物理的,我現在本科的固體物理完全忘光了。然而泛函分析、黎曼幾何雖然我現在基本不用,但是基本框架還是有的。
推薦閱讀:
※有哪些人類已經發現卻又無法解釋的現象?
※你期待世界末日么?
※歐美廚房如何解決油煙問題?
※在你眼中,潮汕人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你最滿意的你自己的手工作品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