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還有可能發生像明末那樣的饑荒嗎?
明末的饑荒雖然距今已經十分遙遠,但是對於所有的歷史愛好者來說都是印象深刻、驚耳駭目的。近一點的例子有晚清光緒初年的山西河北等地的奇荒。遠一些的有漢末、晚唐的例子。從氣候學角度說,這樣的災荒日後還會降臨中國嗎?如果發生,對社會的影響會達到什麼程度?又應當如何應對呢?
瀉藥,隨時有可能要面對全國性的饑荒。
在貴乎之前看過一個回答,裡面提到全世界的糧食貿易中,中國買斷了大半,所以非洲都去吃草了。而國內糧食雖然能自給自足,但也並不富餘。因為我國適合耕種的土地太少。所以化肥起到了大作用。
舉個例子吧,我爸媽年輕的時候在生產隊做工,那時候山上山下樹都被砍的差不多,僅僅是為了擴大耕地面積,當然在那個化肥匱乏的年代,糧食產量是不高的。我們現代人,以我自己為例,每天大概能吃個三碗飯,不知道有幾兩米。放到二三十年前,一個壯年男子吃個幾斤米/甘薯/雜麵絕對不是問題。因為在過去除了主食,其他的營養物太少了。不像我們現在每天大魚大肉跟米飯1:1搭配。
如果中國遇到某些戰爭或其他危機,短時間內還好,超過6個月全國人民的吃飯就有問題(6個月這個數據來源於袁隆平提到的國家糧食儲備,當然袁老期望可以把儲備提高到一年以上)。如果發生糧食危機,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肉肯定不要想了,因為我國糧食產量的相當一部分是在喂牲口,如果吃不到肉和油,那麼對主食的需求又更多,惡性循環。
事實上因化肥及各種污染所致,我國總體耕地情況不容樂觀。
所以我們現在面臨的糧食危機還是非常嚴峻的,不說了,減肥去了
有的人說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很發達,我們的糧食儲備很充分,這個我也不擔心,可是真的到了非常時期,真的能保證糧食可以到你的手上嗎?尤其是國家這麼大,人這麼多,人心這麼複雜。我覺得將來的危機基本上不會是天災,而是人禍。
從氣候學的角度回答,會!不管是崇禎大旱,還是丁戊奇荒,本質都是極端氣候事件。氣候本身是變化,出現極端乾旱還是極端洪澇都是有可能的。歷史上,出現這麼大規模饑荒事件,則是由於社會脆弱性較大,比如貪污,賑災不力等。
不過,由於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即使遇到同類事件,再出現此類大規模饑荒的可能性也是較低的。
會有可怕的饑荒,應該還會更嚴重。這從江西鄱陽湖乾枯可以看出來。
現在中國多數耕地荒蕪,各地區進行糧食平衡調動已經加劇耕種的混亂情形,另外是中國還大量進口食品。未來只要因為可能的戰爭封鎖,那麼饑荒就會真的極其可怕,特別是那些依賴供給的城市之民。
一方面是歷史上的庚子饑荒規律,到2020年就是庚子年,這是土木二星與地球的相合周期造成的地球大氣影響。另外科學家根本冥王星的運動異常,判斷存在第九行星。這說明必定有客星如今進入人類的未知情況。而且2017年是眾多地球彗星回歸年,其中的影響還難於預測。
2016超強厄爾尼諾形成的中國水災,之後已經形成了拉尼娜!可以從2010年中國西南特大幹旱——拉尼娜的影響結果判斷未來中國南方必定出現可怕大幹旱。2016年已經是有史記載的最炎熱的一年。2017年初,鄱陽湖火焰山也因乾枯顯示出來。這說明下雨嚴重不足。這就觀察本次拉尼娜的嚴重程度。如果持續性強,那麼中國南方未來就是可怕的乾旱與火災了。這是因為南方森林遇到乾旱,火災會自然來臨。
乾旱如果持續幾年,那麼可怕的饑荒就會臨到中國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度。中國歷史上的人食人現象在1960年的庚子大饑荒中也同樣出現。
從當今的世界軍事情況看,戰爭都已經處在快要爆發的關鍵口上。日本的美國勾結,制衡中國,加強軍事準備,與中國處在走火的臨界狀態中。
如果一旦爆發中日衝突,那麼世界必定進入可怕的三戰災難中。這就是饑荒戰爭屆時並臨世人。
從江西鄱陽湖底露出明代石橋,可以顯示如今氣候正進入崇禎時代。特殊的大幹旱中建造石橋。
鄱陽湖中明代石橋全部顯露(1/6)
2014年12月30日,鄱陽湖中的石橋全部露出水面,部分擱淺在湖灘上。
隨著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由於水位持續下降,一座建造於明崇禎四年間(1631年),距今近400年的「千眼」古石橋露出水面,橋身全部由花崗石製成,總長2930米,被譽為「全國最長的湖中石橋」。
2015年12月31日,鄱陽湖星子站水位8.36米,由於鄱陽湖區近期持續乾旱少雨,位於鄱陽湖底的明代古橋顯露出來。古石橋位於都昌縣多寶鄉蔣公嶺附近水域,距今380餘年,古石橋總長2657米,橋面寬0.8米左右,泄洪孔共983個,故得名為「千眼橋」,也叫「千孔橋」。
鄱陽湖石橋的來歷:
明崇禎四年(1631年),為官都昌的錢啟忠領頭倡議捐俸集資,歷時五年,建造此橋,故又名錢公橋,千眼橋曾經是都昌、星子兩縣民眾商貿便捷往來的要道,被稱之為中國最長的湖中古木石橋,屬於江西省重點保護文物。
崇禎大幹旱:
1637~1643年
乾旱(通常又稱崇禎大旱)其持續時間之長、受旱範圍之大,為近百年所未見。中國南、北方23個省(區)相繼遭受嚴重旱災。乾旱少雨的主要區域在華北,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這些地區都連旱5年以上,旱區中心所在的河南省,連旱7年之久,以1640年乾旱最為猖獗。乾旱事件前期呈北旱南澇的格局,且旱區逐年向東、南擴大;1640年以後北方降雨增多,轉變為北澇南旱。在這期間瘟疫流行、蝗蟲災害猖獗。
等出了像三體里的那種糧食製造設備才能說以後再也不怕饑荒了
現在我國有很多的糧食儲備基地的,你的擔心很對,中國是人口大國,所以糧食安全十分重要。
現代科技在題主看來那麼一文不值嗎?這幾百年成倍上漲的生產力難道還不夠擺脫馬爾薩斯陷阱?
推薦閱讀:
※為什麼南方沒有暖氣?
※假如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位置對換,歷史上的中國會更強大還是被滅?
※第四紀冰河時期為什麼是第四紀,而不是第五紀?
※「發達國家應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時承擔更多責任」這種說法正確嗎?
※為什麼在中國南方很少看見百年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