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板書?
用黑板粉筆講課時,板書如何設計布局?
講課過程中如有變化如何調整?PS:問的是板書,請不要推薦 PPT……
感謝文雯邀請 @曹文雯。
在互聯網教育和信息化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板書似乎正在被PPT、視頻等先進的教學工具替代,不過我一直認為作為教師教學重要工具的黑板距離消失還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也許黑板展示的功能會被替代,但黑板對學生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習慣養成的身體力行很難被PPT等工具取代,也許未來黑板會成為博物館中的陳列品,但至少現在全國多數地方教師的教學還是以黑板為載體進行的,所以練好板書還是很必要的。
接下來,我簡單說一下新老師如何提高板書的能力。
第一、構成板書的基本元素——漢字、數字、字母、板畫。這些東西就是會直接呈現在黑板上的基本構成,所以練好板書的第一步是將字練好,而字寫得好,畫畫好在板書的書寫中非常有優勢。如果寫不好怎麼辦呢?練吧,買字帖多練習,參考練字的訣竅有哪些?這裡特別說一下,寫黑板需要用粉筆,粉筆的書寫習慣和平時用的鋼筆、簽字筆是不同的,執筆方式、使力方式都不太一樣,一般來說寫幾次就會有體會了。PS,好的粉筆也是很重要噠,有些爛粉筆。。。╮(╯▽╰)╭
另外在書寫時,特別大小統一、間隔合理、整齊有序、相互獨立。
第二、了解黑板,進行簡單的布局。切記不要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最後的板書會非常亂。而常用的板書布局無非兩分或三分或四分,看黑板的大小和自己的習慣,個人比較推崇的板書設計是主副黑板+輔助區。主黑板書寫教學的主題(比如例題的書寫和講解)副黑板可書寫提綱和重要的知識點,可保留給學生觀看和記錄,而輔助區就寫一些補充和臨時想到的內容,隨寫隨擦。
另外在寫板書時,一定要四圈留白,不要靠邊寫,不然黑板顯得局促,緊張。而上邊和下邊的處理也要看教師的身高和學生的座位高低,隨機應變。
當然這並不絕對,根據課程內容、黑板大小還有板書設計是可以改變黑板布局的,有經驗的老師你會感覺似乎沒什麼布局,但每一塊內容都出現在應該出現的位置。
關於彩色粉筆就簡單提兩點:1、彩色粉筆通常是用來重點標記的,不要用彩色粉筆寫大段的主題內容;2、盡量用亮色書寫(黃色、粉色、紅色、我認為紫色也偏亮,也要看粉筆的情況),暗色的視覺呈現很不好。
第三、板書的設計。如果找一些板書設計的資料,會發現通常呈現出來的是提綱式、表格式、圖式式等板書設計,就不一一說明了。這裡要說的是,這些都是板書基本的呈現形式,要與課程的內容進行配合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講解方程與不等式,通常用表格的形式進行對比;而講解概率問題,通常就用提綱式就好。
最後給新老師幾條建議:
1、板書一定要提前設計好,精心準備,不要臨場發揮,隨意書寫。
2、一定要有意識板書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幅圖都是有用意的,一定要讓黑板上的內容是會學生有幫助的。
3、要注意整體的呈現,每一個版塊都可以設計的很好,要是呈現在整個黑板上呢?要從黑板全局的角度去看問題。
4、要站在學生的視角去看黑板,比如學生坐在座位上,與教師看到的是不同的,所以板書不宜過高和過低等等。
5、要學會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理解情況調整板書,比如學生接受的特別好,那麼一些細枝末節的板書就可以適當省略,留時間在更重要的地方。板書作為教師的重要技能,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更不是短時間可以達到高水平的,一定要長期的練習不斷的提高。而好的板書絕對可以讓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形象瞬間高大起來,贏得學生的尊敬和喜愛。
(本文中板書為學校內部教師培訓時的板書,有優點也有缺點,僅作展示使用,請勿輕易引用,多謝)
下圖是我上複習課時的板書,因為要整理複習提綱,把板書給拍下來了:
可以看出,從倒數第四行開始,又開始向右側傾斜了,雖然我已經刻意糾正。這是我寫板書的老毛病,好像很難糾正。
可見,要上好課不容易,要寫好板書也不容易。
我覺得,能寫板書就盡量寫板書。把PPT用作展示圖表、圖片和視頻的工具,輔助板書的內容,這樣的效果最好。
我授課的進度很快,近百頁的章節,授課時間只有四節課的時間。用板書授課會更加有條理,推導各種表達式也更加方便。由於學生會跟著做筆記,效果比單純PPT會好得多。
詢問了其他老師,他們的看法和我基本一致。
有時到了下課時,看著整板的板書,覺得很壯觀,有點捨不得擦掉的感覺。笑!
感謝@陳浩邀請。問題看起來很小,實際上很大。這跟問「怎樣上課」,「怎樣聽課」,「怎樣記筆記」一樣都是屬於「personal knowledge」,太依賴於具體的人和環境因素。所以,我只能說我是這麼做的,很瑣碎。
===============
我上的課,課名就不說了,內容相當於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導論課,雙語,學時非常少。上這門課的目的,只能說是介紹性質,最低期望就是讓學生能夠形成材料科學的最基本的觀念,通過具體知識的學習了解材料學家看問題的慣用角度,建立一些基本物理圖象;同時熟悉一些英語術語。
因此,雖然我是個板書控,但我的課還是無法不以PPT為主。我的PPT基本上是示意圖,GIF動畫和視頻,因為很多概念是涉及到過程,涉及到dynamics的,播一個視頻,省去我千言萬語。總之我是以傳授物理圖象為主。
但是,PPT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很難表達多層次的概念系統。它總體形式就是一片一片地翻,給人感覺就是從頭到尾下來。當然,你片里的內容可以打上數字,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但是你就沒辦法同時把一個知識樹展示出來,於是學生是仍然感覺不到會么層次的。黑板就可以供你在學生面一步一步地畫這棵「樹」。隨著PPT的不斷翻頁,黑板上漸漸長出一棵或幾棵「樹」。
如果一門課只有PPT,光上課,學生的知識就會很鬆散,將來如果不考研複習,很快就忘。我是一個從無PPT時代到PPT泛濫時代走過來的學生了。在無PPT時代,學霸每節課做下來的課堂講義和筆記,期末可以賣錢的。後來因為都有PPT了,大家都是對著列印出來的PPT複習,很多人變成去抱怨哪個老師的PPT內容少,不適用於複習。
那照這麼說的話我的PPT是極期不利於複習的了,我一開始就已經向學生強調,PPT要看,筆記也要記。為了幫助他們(因為他們大二,可能還是沒有形成強大的自學能力),我在黑板上示範的就是如何看著一片片過的PPT,記有層次的筆記。所以,我在黑板上寫只是一個示範,我經常口上說:「你們要記下XXX」,手上在黑板上只是裝模作樣寫上幾個字,也不寫全。慢慢地,他們就知道上課看PPT的同時腦子是有任務的,要一直思考著這PPT不斷翻篇新增的內容如何在筆記本上逐步堆積成一個或幾個有層次的樹。
這當然也要求我作為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不能顯得好像是逐片PPT地講內容。我手是在翻PPT,但嘴巴說出來的必須是有大有小,有先有後,有因有果的邏輯關係。學生耳朵聽到的不能仍然是一片又一片的PPT,而應該就是有利於他們理解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有利於他們形成自己的筆記的這樣一種表述。
這樣的話,雖然大學本科課時有限、指定教材又爛、老師講得又快,但在課堂上學生對同一知識在腦中的認識流程倒騰了不少次了(先看到PPT,然後聽我講解這個PPT,然後理解出邏輯關係,自己再寫在筆記本上),將來也有東西可以複習。「老師期末考哪些是重點?」「我講過的都是重點。」不記筆記的就要找其他同學複印了。
有很多小課室,那個投影幕一放下來就把整個黑板遮掉了。幸好我拿到的課室只遮掉一半。所以我的板書空間不大的,我的板書是很簡略的,只有一些線,和頭幾個字,如果不當場聽我講然後趕緊記筆記的話,後面再看黑板就不知道是啥意思了。
一會兒翻PPT一會兒轉身寫板書,也可以帶領到學生的注意力,不過這只是次生的效應,不是主要目的。
過了這麼多時間給自己答案夾點私貨吧。越來越多的人,包括很多學生,都覺得PPT效率很高。互聯網時代發展到今天,有太多媒體已經深諳如何讓讀者自以為獲得了很大量的信息的感覺(卻不用真的準備大量的信息)。還沒懂說話就能玩iPad遊戲的一代進教室了,他們理應接受的是微軟未來願景視頻里展示的那種增強現實技術。如果在那一天我還是個老師,在一堆學生圍著的那個4D全息顯示空間里,仍然有一支筆在屏幕上推導彈性啞鈴模型。對手寫黑板的痴迷是來自初中時看到的一篇科幻小說《鄉村教師》。小說末尾還是很燃的。
「他們基本特徵是什麼?」艦隊統帥問。
「您想知道哪些方面?」藍84210號上的值勤軍官問。
「比如,這個行星上生命體記憶遺傳的等級是多少?」
「他們沒有記憶遺傳,所有記憶都是後天取得的。」
「那麼,他們的個體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麼?」
「極其原始,也十分罕見。他們身體內有一種很薄的器官,這種器官在這個行星以氧氮為主的大氣中振動時可產生聲波,同時把要傳輸的信息調製到聲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種薄膜器官從聲波中接收信息。」
「這種方式信息傳輸的速率是多大?」
「大約每秒1至10比特。」
「什麼?!」旗艦上聽到這話的所有人都大笑起來。
「真的是每秒1至10比特,我們開始也不相信,但反覆核實過。」
「上尉,你是個白痴嗎?!」艦隊統帥大怒,「你是想告訴我們,一種沒有記憶遺傳,相互間用聲波進行信息交流,並且是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進行交流的物種,能創造出5B級文明?!而且這種文明是在沒有任何外部高級文明培植的情況下自行進化的?!」
「但,閣下,確實如此。"
「但在這種狀態下,這個物種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間積累和傳遞知識,而這是文明進化所必需的!」
「他們有一種個體,有一定數量,分布於這個種群的各個角落,這類個體充當兩代生命體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
「聽起來象神話。」
「不,」參議員說:「在銀河文明的太古時代,確實有過這個概念,但即使在那時也極其罕見,除了我們這些星系文明進化史的專業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說那種在兩代生命體之間傳遞知識的個體?」
「他們叫教師。」
「教――――師?」
不請自來,知乎第一答奉獻給這個問題。
本人就讀於國內一所三流建築院校,轉眼間五年即將結束,本科期間也見識過各種各樣的老師,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其實說實話就是水平都不咋樣),但是其中有一位長者令我印象深刻。
大一上半學期,建築圖學是最重要的一門專業課,所以在老師的配備上明顯比其他科目更為重視,於是乎學校把主校已經退休的石老爺子聘請過來給我們上這麼課,一學期過去了我們都尊稱老爺子為圖爺,你想問我為什麼?直接用圖片轟炸
我是--------------------分割線----------------------------------
選了幾張有代表性的圖片來展示下圖爺的板書水平,因為建築學科本身就是以圖像為主,文字作為解釋說明,所以放的大多數都是圖爺徒手畫的圖(真的是純徒手,有的稍微要求精確細緻的圖會用上小尺子),第一節課看老爺子徒手畫了一個我這輩子用尺規都畫不出那麼圓的圓,我當時就已經徹底被征服了,於是打開了我學習建築的興趣。
圖爺板書的功底離不開幾十年來所積澱的深厚的功底,以及對學科無限的熱情,圖爺不光專業水平過硬,而且老人家也對學生們特別關心,每次看到有同學不好好聽,都會語重心長得講道理,但真的有些學生真的是上學就是來混的,每次圖爺勸說不聽的時候,老爺子只能無奈的轉向黑板繼續書寫板書,現在像這種一直書寫板書的老師真的不多了,所以我特別尊敬每一個在教室崗位上繼續奉獻自己的高齡教師。
對了,經過幾個學期才知道,當年給我們上課的那段期間,老爺爺的老伴過世了,老爺子在那段期間依然每天準時來到教室面帶微笑講課,認真批改同學作業,我更覺得當時有些同學的行為真的傷了一個負責任老人的心了。
呃,針對新老師的話,設計布局什麼的我們一般要求不高……
【整齊】是第一要務……
(小學數學課外培訓)
我們會統一要求留左側的一個區域下來寫「重點內容」或者類似名字的東西。
這個區域保持不擦,在課程中總結出新知識點之後就添加上去。
(當然這跟小學課程容量小有關係……我們不用擔心寫不下)
其他區域大約按照……唔……不知道你是多大的黑板……推拉黑板的話分兩塊,中學教室的話分三到四塊。(類似於word分欄的意思)。新手可以事先畫好線,熟練之後心裡自然會注意不要越界。
在這樣的幾塊當中輪流寫,每當新題目的時候就從下一塊的開頭寫。
小學中低年級的題目基本上一塊的地方就夠,高年級有時候會有一道題要佔兩塊的情況。
這樣差不多講完例1講例2的時候,黑板上還能看見例1的內容,反應慢的孩子還能自己看兩眼。
等進行到例3例4的時候,快要用掉最後一塊了,就可以趁著孩子們思考的時間,把例1擦了。
照這樣輪換使用。
注意先寫的先擦,還有別擦太快(上一題孩子能看見)。
照這樣進行的話,基本上不會有布局上需要調整的情況……
雖然每道題或者每個知識點都有可能會調整書寫內容或者書寫格式啦……
但是不影響按照這個順序書寫的整體感……
另外對計算要求偏高的講次,也會專門在右側開闢一個小的草稿區域,所有的豎式計算都在那裡進行之類的……
反正這樣做下來就是中規中矩的啦……
課程評比什麼的時候,這樣做不會是啥亮點,頂多是不倒扣分而已。
不過新手的話還是先從這種基本型入手比較安全……
使用板書這件事情上,主要是教中學(初中)的經驗,所以未必所有的建議都合適你的場景。
相比於ppt之類的電子化工具,我認為板書有兩個優勢:
1, 可以隨時調整,這在某些注重與學生互動的課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2, 黑板其實可視範圍要遠大於顯示屏幕,無論是中學的長條黑板,還是大學的四面拖拉式黑板。
當然板書也有一定的劣勢,主要就是書寫需要時間,可能會因為書寫過長而失去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
根據上面的特點,我一般採取的板書設計是:
1, 板書有足夠的空間用來提綱挈領,我一般會用至少1/4的板書面積來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而非顯示細節的,這部分的邏輯應該是在備課時候想清楚的。如果真的有很大的改動,我覺得就當臨時備課用這個部分也幫助自己理清思路了;
2, 內容的部分要有段落的區分,寫完講完一整個內容塊再擦,映射到上面的提綱,甚至可以在擦去一部分細節內容時,補充一小點到上面的提綱去,讓學生有前後印證的感覺;
3,劃定一定的區域用來做發散性的臨時板書,隨用隨擦;
4, 邏輯上,個人認為授課思路應該儘可能清晰,順序結構和總分結構為主導了。如果真的有邏輯跳轉,我個人覺得大學的拖拉式黑板其實是可以用來實現一定的邏輯上的轉折的;如果是長條的黑板,那真的有點無能為力了,或許掛小黑板是個可行的替代方案吧。
最後還有一點小建議,寫字的時候,最好盡量能夠持續講課的節奏,不要悶頭寫,多互動,保持學生對你和授課內容的關注。
理科的話一般會有大綱或主要知識網路,可將黑板左右平分或三分,一邊列大綱,另一邊用來寫例題等其它東西。重要位置留著用來呈現重要東西。
文科的話就依次來吧,按閱讀習慣一般從左到右。
其實書寫工整,條理清晰就好,教無定法,不一定拘泥於哪一種形式,而且不同的課程內容需要,板書的設計也不能都一樣的。能讓聽課的人看明白看請清楚,也就行了。
感謝@陳浩 的邀請,我非常同意@孫尉翔 老師的觀點,寫板書和如何寫板書是一個個人習慣問題。適合你的未必適合我,適合我的未必適合你。
上課通常有3個手段,嘴巴,ppt與板書,我是一個喜歡耍嘴皮子的人。
而ppt與板書之間,主要是ppt而板書輔助。
我也不大愛寫板書,字真的比較丑。
這個月20號要講的一個講座,結合這個講座的ppt,我來講講我會做哪些板書。
掐頭去尾,一共9張ppt,我準備講1個小時。
幾個地方我會寫板書
1、補充知識,不屬於本課內容,但是學生多半忘記了,補充說明下;
2、公式推導;
3、臨時想起來的有趣的試驗或者其他什麼。
所以,寫板書我很隨便,只要黑板有空我就寫,寫完我就擦掉。
如果沒有ppt怎麼辦,我多半還是只寫這麼多板書。大部分用嘴巴講。這張ppt我不會板書,但是不排除臨時想寫點什麼。
這張ppt我會畫一個正態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數圖,屬於第一類板書。
這個可能會推導一個n年的超越概率式子。
可能會推導一些式子,就像在知乎裡面寫的一樣。
可能畫一個徐變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畫幾個圖,施工過程的圖,鐵路線路圖,變形圖等。
以前很喜歡的幾位老師的板書的特點:
1、除了置頂的大標題以外,黑板被分為兩個功能性的區域,可以是分成中間和周邊區域,也可以分左右兩邊。
其中一塊區域用來寫梗概性的、最重要的內容,數學可以是公式定理,英語可以是語法要點;另一塊區域用來寫講解時添加的或者輔助性的、過程性的東西,比如演草過程、例題、注釋等等。
2、兩個區域的擦、寫過程獨立循環。
重要內容區域,一般有「一」、「1.」、「(1)」這種標號來表明各條目的邏輯關係,寫完該區域後擦掉再寫後面的內容,也方便知道進行到了哪裡;輔助區域非常靈活隨意,寫滿了擦掉再寫就是,相對重要的內容可以一直留著不擦。
3、還有一些零散的:可以用不同顏色粉筆區分不同性質內容;手寫體漂亮整齊大大地加分;行距稍微大一點,看到密麻麻擠在一起的板書就想捶牆。想起來再補充。
不知道題主說的「講課過程中如有變化如何調整」是指什麼情況?
PS:大學老師都不寫板書了,全用PPT,好懷念以前的老師們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板書啊啊啊!
寫板書是我之前的一個弱項,教育實習那會兒,上課寫板書不僅速度慢,而且字歪歪扭扭,當時班裡有個小男生在課間特意告訴我,老師你的粉筆字實在不好看。
工作後,有兩個禮拜,每天晚上給文科生上三小時學業水平測試化學輔導課,然後慢慢發現自己的板書終於能看了。
上圖吧。
因為沒有之前的渣板書做對比,所以也難體現出這個進步來。。
那麼我寫板書的心得就是多練習,熟能生巧真的是很有道理的一個成語呢,寫的多了慢慢就會變好。
如果本來字寫的不錯的,那麼粉筆字也不會差到哪兒去,本來字寫的一般的,那板書可以達到工整美觀就好了,重點內容用彩色粉筆標註,讓學生看著一目了然,好的板書對學生記筆記,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後續的複習鞏固有很大的幫助。
至於板書結構,最常用的是提綱式,當然也可以根據當節內容設計成框架式和表格式,一切以學生能良好吸收知識為前提。
總之,教書就是熟能生巧,終生學習的過程。
我見過寫的最漂亮的板書,沒有之一。
謝 @蔡司邀~
一、基本功 粉筆字的質量。你能想像一個高中老師走上講台開始寫出一手似小學生的粉筆字嗎?學生看到不可能不給這堂課減分!單個字拎出來還能看,但是寫著寫著就會向上斜,或者向下斜,這樣也不行,不光是不美觀,還會影響後面內容。但是,這都是能練出來的,而且提高非常之快,越寫問題越少。 這是我第一次講課練習的板書,整個斜了上去,有沒有發現,後面有一個小尾巴
二、內容 目的明確,書之有用。板書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必須能夠體現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並且要突出。如果課堂內容過多,可以用小星星~~把重點標出來。
三、版面設計 現在教室的黑板種類很多,最傳統的是一個長方形的大黑板,後來有了可以自動推拉兩塊的黑板,後來見過自動推拉四塊的黑板,有左右也有上下(果然黑板的發展史就是嗎),板書的設計跟取決於教學內容和形式,黑板的種類也很重要哦!
1.主次分明 不論在哪裡寫板書,在充分利用黑板的有效空間的前提下,都要有主板和副板之分。主板書寫計劃好的內容,不輕易擦;副板是不成體系,零散的東西,隨時擦除。
常見板書布局有,
(1)中心板:以黑反中心為主板,自始至終保持整潔。黑板兩側留有少許板面,以供輔助板用;
(2)兩分板:板面一分為二,左側為主板,右側供輔助板書用;
(3)三分板:以黑板左側為主板,所講內容提綱挈領,以一、二、三等符號,內容始終不擦;中間部分為副板,用作小標題的板書位置,講究一個大標題內容略作小結後擦去;黑板右側作為機動,供繪圖或作補充說明用;
(4)四分或五分板。將大標題橫向排列,以一、二、三、四或五標號,依大標題縱向向下排列小標題,內容力求簡練,一堂課一板,基本不擦。
有利總結、記憶,整體感也強。不論如何進行板書布局,都應力求主次分明。主板少而精,保持整潔,不輕易擦;副板的大小標題應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2.形式多樣
(1)提綱式:簡明扼要地概括出教學內容的重點板書的字、詞、句、章、節、段落內容的概括有代表性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且必須正確按教學順序依次書寫;
(2)表解式:把所授內容按歸屬關係用大、中、小括弧相應囊括使其層層展開;
(3)圖示式:採用邊講邊書的形式內聯外延形象直觀易於學生掌握;
(4)表格式:把應比較的項目列於一側比較內容由學生填答。如複習課則可用此類較系統、有聯繫。通常位於左側上邊字寫得比較莊重、醒目。推演區因內容較多又要隨寫隨擦所以應另闢一區以左右之中為宜。繪圖區不一定太死可根據圖的多少和難易而定。備寫區是處理臨時情況用的通常靠
右以免干擾其它區。
題主說的變化和調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1.尤其是課堂上學生使用的一些用詞和提法,盡量採取學生所提的,這是也是對學生的鼓勵——老師不一定比你們說的恰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調節課堂氣氛
2.考慮學生能否看到,字體大小會影響後排的學生,寫的太低會導致第一排的學生看不見,中學教室里第一排同學基本上跟講台上挨著的,不說吃了多少粉筆灰(老師擦黑板盡量動作輕些,不要揚塵太厲害),老師寫在下面的板書總是看不見,但是他們又不能站起來,會擋到後面的同學。所以,一進教室就要看看講台和黑板的角度,決定自己標題在什麼位置寫
我的經驗還不夠豐富,暫時想到的就這麼多啦,如果題主遇到具體的問題可以說出來,我們再想辦法
下面附中國哲學史老師的板書,他的口頭禪是「你再這樣兒,我跟你拼啦!」
這個是社會學老師的板書,自成一派啊 大學老師的板書隨意多了
膜乎上沒有這個答案我不服。
教書年限尚短,但我的經歷是起初只有條件寫板書,到全程使用PPT,再到高三一輪複習,板書上不再偷懶的過程。
從高中老師的角度,我想說,不要過於高估學生從PPT當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除非資質非常出色的學生,多數學生都缺乏看著一頁頁幻燈片就能在記憶中有條理地留存下來的能力。板書是非常有效的展示知識結構和脈絡的工具。
以上是論板書的必要性,下面展開來講:
第一,什麼樣的內容可以成為板書?
1. 知識框架(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助於整體把握)
2. 計算的推導過程(展示推導的關鍵步驟,成為思考的推動力)
3. 課本或資料上不能直接找到卻很重要的知識點(提示學生筆記和記憶)
第二,如何排篇布局?
1. 分塊布局很重要,一行寫到頭很考驗功力,也不便於學生閱讀。
2. 分內容多少討論:
假如你的板書內容不多,請儘可能把主幹部分寫在中間,臨時起意寫的東西就放在兩邊副板書——要照顧到兩邊學生的視野。
板書內容系統性強,容量大的時候,提前計劃很重要!不要想著臨場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效果一定是大打折扣的說。
3. 分學科性質討論:
文科性質較強的學科或內容,常用到提綱式板書,大括弧套大括弧是很常見的模式,一層一層寫下來,條分縷析地剝出知識線。
理科計算較多的內容,就劃分好區域,展示計算的過程,按照黑板的面積,一般分為三到四塊比較合適。有圖就把圖示畫在靠黑板中間的位置——板書就是要學生能看清楚的。
像生物這樣文理科性質兼具圖文還要並茂的學科,老師就既要畫得一手好圖,還要寫得一手好字啦,如果不能那就至少書寫清晰規範吧。
我的經驗是,中央大圖,用圖展示基本結構(如細胞的結構,DNA的結構),在圖一側或者兩側予以註解。文字書寫知識提綱,特別是題型中總結出來的結論性用語,課本上和資料上不一定有,但做題很有用的東西。
第三,書寫板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 找准寫板書的時機,保證課堂連續性。 我一般在課堂開始,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本時寫板書,板書的內容正是要求學生回答的問題,再由學生填空或回答問題,從而填滿板書,構成知識框架。這一條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
2. 練習你的書寫速度和效率。這一條其實是第一條的保證,可以想像,我們來學習這一課——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學生瞪大了眼睛,充滿期待,老師站在講台上,背對學生,寫啊寫啊就是寫不完…
3. 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板書的內容。在學生快速反應上來,已經掌握的地方減少板書;在學生思維跟不上老師的語言時,藉助板書輔助說明。
嗯,暫時就想到這麼多啦~其實最重要的是,板書也好,課件也好,都是為教學服務的,以照顧學生的學習感受為原則,以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為原則。
是時候祭出這張照片了
文不對題來答。
高中時候每年有個教師板書大賽,選了一些作品的照片。
最後大招。
看完了樓上的回答,再回首看了看問題,開工。
一、建議板書+ppt上課。
好處自不必說,或者板書+prezi。
二、板書要追求唯美
1、標題要有邏輯性。用一、1、①來區分一級、二級、三級標題。
2、使用彩色粉筆。以白色為主調,對於重點、易錯點用彩色書寫或標註,但總顏色不宜超過三種。
3、使用框框。把公式、結論等精要內容框起來。
三:最好先練一副「好字」
參見:現在如何系統地練字?
千變萬化,怎麼調整,這個真不知道。
最後,謝邀。
我初中時候的代數老師(現在可能已經不在了……)說,他當徒弟的時候,板書的要求是這一堂課你的全部板書必須落在黑板上,下課之後所以點兒得給學生留下,不能有擦了再寫的情況,包括你的例題以及例題解析。
我想,這就得要求你自己私底下過無數遍你的教案跟你的講課思路。
先上圖
學校的黑板由三塊構成,所以我自己設計了這樣的備課紙。基本上備課啥樣,板書就啥樣。作為物理學科,在新授課的時候,基本思想就是把涉及到的模型讓學生了解清楚,物理概念讓學生理解到位,具體分析過程讓學生看得明白。因此,一定要畫好圖,概念定義啥的要寫,分析過程要寫好。做到這幾點,問題就不會太大了。可惜上課的板書沒怎麼拍過。
然後就是字寫得好看就更好了,我就是字寫得不好看,還要繼續加油。
作為學生最怕就是老師的板書字潦草,字小,而且不按順序。。。
推薦閱讀:
TAG: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