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航天博士劉從新「戰死沙場」?

見:淚奔|航天博士「戰死沙場」 生命定格在41歲


沒有絲毫對劉博士不敬的意思,單純提供另一個視角,

因為我在體制內扮演的角色,恰恰是「非蠢即壞」的宣傳部門。

工作這幾年,包括我直接撰寫和審定的優秀事迹評比材料,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了,文中細數工作條件之惡劣,當事人之捨己為公,精神境界之反人類,是常態。

什麼「不在現場,就在去現場的路上」,什麼「一口氣扎進項目工地,不眠不休一個星期」,什麼「剛從手術台下來就直奔項目指揮部」,什麼「家中老母生病,他忍住內心的煎熬繼續做好項目的攻堅克難」之類充滿了魔幻色彩的語句,我都寫過。

至於實際情況,我只能說呵呵。有的是真的,然而大部分是不可描述的,甚至某位平時根本無所事事只是經常被領導帶出去頂酒而不幸得了肝硬化的同事,最終也被美化為因為長期加班加點,一心撲在工作生產上而身患重症。

那麼看到這裡,除了罵宣傳部門「非蠢即壞」之外,是不是也該思索一下,「非蠢即壞的宣傳內容」和「啼笑皆非的被宣傳事迹」之間,究竟哪個更有魔幻色彩一點?

有人說,這種宣傳是鼓勵大家都為集體送死。

我必須得非常遺憾的糾正你,在體制眼裡,還真不稀罕有人前赴後繼的送死,再把體制具化一下,比如說代表體制的某個領導,這個領導雖然根本不關心下屬的死活,但他任上有人死在了崗位上,多多少少會影響他的仕途的。

這麼講是不是又有點「你只是失去了你的生命,而我被影響了仕途」這種瓊瑤的味道?沒辦法,要讓某些麻木不仁的官僚有所觸動,那除非是對他的利益造成切實的損害不可。如果我們的官僚真能因為下屬的犧牲而感動流涕,做到「為卒吮膿」的話,哪怕這真的是在收買人心,真的是在號召大家為集體而死,那也是令人稍感寬慰的情況。

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數領導根本做不到這一點。做不到這一點,卻有心思讓大家為集體送死,難道他自己不會嘀咕:「我為集體身敗名裂,集體又為我做了什麼?」

這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帶著懷疑的態度思索一下:

為什麼全國這麼多的宣傳口能夠在不經過信息交流和上級統一指示下做出一篇篇在普通人看來是鼓勵大家為集體送死的宣傳稿呢?

真相只有一個:這篇稿子的主要預期受眾根本不是你這個吃瓜群眾。

領導所思所想,只不過是如何通過一篇宣傳,起到表彰某人又能服眾的效果,如果可以的話,能夠側面展示一下領導和組織的工作也做的不錯,那就可以稱得上是優秀的宣傳稿了。這裡的眾,主要指的是一個系統內的員工同事,至於其他圍觀群眾的意見,根本不在領導的考慮範圍之內。

這就引到第二個問題,如何服眾。

有句話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句話道破了這種宣傳稿的運作邏輯。有功勞的時候,當然最好談功勞,沒有功勞,那就談談苦勞,自虐苦,無情苦,拚命苦,總有一款適合你。

拿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而言,假如我需要寫一個他的宣傳稿,我哪需要扯什麼一心撲在工作,幾天幾夜不休息,身患各種職業病這種扯淡言論。直接擺事實講道理,主政期間全國鐵路平均提速多少,建設里程數增加多少,世界排名上升到多少,高鐵技術專利多少,功績一目了然。

問題就在於,在我國的集體體制下,除了一把手,誰能把某些事項的功勞歸功於個人?我說「三個代表」是我搞出來的,知乎群眾會同意?反之,真正搞出「三個代表」的人,或者說擁有「三個代表」冠名權的人,會稀罕宣傳口的一篇破稿子?

這就是宣傳的一個悖論:本來是該按功勞服眾的,偏偏按功勞誰也不服,只能按苦勞。

在這種情況下,假如你是宣傳口的人,面對幾個除了名字不同主要事迹都平平且類似的人,你會怎麼寫這個宣傳稿才能服眾?是不是越不近情理,越斷絕人倫才能被同一系統內的人接受?

所以一個人在崗位上「過勞死」是一會事,被宣傳出來的事迹是另外一會事。宣傳稿起了很蠢的宣傳作用是一會事,宣傳人士都是蠢材是另外一會事。

司馬遷講: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我相信並尊敬劉博士這樣為國家和集體奉獻和犧牲的人,只是國家也確實該做些什麼改善一下機制,至少有個合理的評估體系確定一下每個人的貢獻大小,不要讓某些碌碌無為之輩和真正的國家棟樑只是因為恰逢其時的死亡而得以並列。

這會令烈士蒙羞。

————————————————————————————————————

最近的一個故事,某次評先會上,

一個人往台上一站:我也參與了XX項目,我也工作了二十年,做的活兒沒有比他少的,怎麼他是先進我不是?

評委會:人家剛死了老婆。

某人:別以為我不知道,他老婆是在外旅遊出車禍死的,管XX先進什麼事兒?

評委會:從你的言論就看出你這個人尖酸刻薄又缺乏同情心,道德都有問題,還評什麼先進?

事後看到宣傳稿這麼寫道:他在崗位連續忙了連續幾天,領導多次讓他回家看看卧病在床的妻子,他總是一口婉拒了,其實他心裡卻比誰都著急,好不容易請了假去了醫院,妻子看著消瘦的他說:我不礙事,你把自己照顧好,XXXX是頭等大事,你要發揮大禹三過家門不入的精神……最終XXXX項目順利完工,他卻只能在妻子的墓碑前長跪不起。

真*魔幻現實主義。


劉博士畢業於上海交大,研究方向是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這樣的學歷和專業,他就業選擇面非常非常寬,是有望年薪百萬的。但他還是選擇加入航天系統,這種精神十分感人。

也希望有關部門能把他的訃告寫的更加樸實一些,突出點人文關懷,像這一句:

在葬禮結束後,他70多歲、滿頭白髮的老媽媽拉著領導的手說:「我的四兒走了,他的工作有沒有人能接上,有沒有給大家添麻煩?」。

就十分不感人。


你們說真的那就真的吧


這種研究所里是忙的忙死,閑的閑死,一年裡有時把人忙死,有時把人閑死。

一句話,管理水平太差。

「那一年,老劉沒日沒夜地查閱學習CPU設計和基礎軟體開發方面的知識。內網資料有限,他自掏腰包為自己和組員購買了國外論文網站賬號下載學習。」

呵呵,伺候甲方花天酒地可以、項目層層轉包扒皮可以,但是公費買個文獻賬號就不可以,為什麼?因為領導不懂這些,覺得沒用。

不放開市場競爭是不行的。


1990年我國長征三號迎來了中國首次商業發射,將亞洲一號通訊衛星發射入軌,收費在3000萬美元左右;而這顆衛星在1984年被太空梭發射過,太空梭每次發射成本平均在10億美元左右,即便是和另一顆衛星均攤,估計當時費用也在中國報價十倍以上;即便不用太空梭,美國類似火箭報價也普遍在2億美元左右。

原來我不理解為什麼中國火箭可以做的如此價廉物美,但後來就慢慢明白了:航天是個技術密集型行業,意味著人的腦力是最昂貴的資源,所以人是最寶貴、最花錢的東西。

所以如果中國航天人拿著10萬人民幣年薪且加班加點,NASA的工作人員拿著10萬美元且假期獎金(NASA Sal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兩國的火箭價格差這麼遠就不奇怪了,雖然這種氣質感覺並不像一個GDP已經達到了美國60%的國家。

待遇差就待遇差了,但到了宣傳上,我國是明顯的,

對上負責對下忽悠

在各種媒體上,我國航天人都是舍小家為大家、默默無聞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絲不苟、吃苦耐勞不嫌待遇低的無名幕後英雄,身體變差了還在擔心別耽誤工作進度。這篇文章的小編是這種媒體的典型典型代表,反正他不會去獻身,只是給上面工作交代,給下面「報道」安撫情緒。

今年3月,他被診斷為癌症晚期,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後來,同事們才知道老劉的身體早有不適,但是為了不耽誤工作,一直強忍著病痛,在研發一線和大家一起攻關技術難題。

病重期間仍堅持工作……劉從新用生命詮釋「將軍就要戰死在沙場上」
「我要活下去,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

就在去世當天上午,他曾振臂大呼:「我要活下去,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

在葬禮結束後,他70多歲、滿頭白髮的老媽媽拉著領導的手說:「我的四兒走了,他的工作有沒有人能接上,有沒有給大家添麻煩?」。

白髮人送黑髮人,究竟是怎麼一種心情說出這些話的,我也不得而知。

當一批一批的航天人放棄本可以更高待遇的工作,懷揣著夢想和情懷為國效力時,也請宣傳部門和管理部門考慮下,

身為人子、身為人夫、身為人父的尊嚴。

劉從新常說「將軍就要戰死在沙場上」,老劉用他的生命生動地詮釋了這句話。

希望劉將軍在天堂一切安好。


我還是那幾句老話:

1.我欽佩劉博士這樣的人。

2.我不會成為劉博士這樣的人。

3.任何企圖讓別人步劉博士後塵的做法都是謀財害命。

PS:歡迎來兵器工業集團,我們不提倡這種工作到死的行為。


自從研究生畢業去了中航工業,我就學會了一個詞:型號。

任何事情,都不如『型號』重要,更準確的說是『某型號』。老實說,我國的所謂航空工業,就是『航空某型號工業』。

所謂型號,就是國家制定一個目標,叫『某型』,然後你去研發,不管你用什麼辦法,總之最後要『搞出來』,注意,動詞是『搞』。領導最喜歡用這個詞。

而基礎理論研究,自主研發都是絕對不鼓勵的,原因是『浪費國家資源』。而其一切背後的原因就是一個:快,快,快。

快的背後,就是趕超意識,即所謂的『落後就要挨打』意識。說得更準確一點,就是『一個大國需要快速崛起,對,快速!你沒看錯。』。

這麼多年來,至少在我所處的研究所,對航空本身的愛好和興趣的人,寥寥無幾,有那麼幾個人,我至今懷念他們。(其實,中航工業的林老闆是我挺欣賞的那種具有別樣氣質的人,可惜,無可能改變既有環境)

其他的,一切都好像是被一種『工農兵』的精神內核所統治,四處洋溢著一種南泥灣開荒的氣質。一點也不酷,甚至相當土。

在『型號』統治一切的情況下,任何事情都是『生產要素』,就是投入一個大機器的原料,這個張著大口的機器會毫不留情吞噬一切,包括人。

所以,劉博士,羅陽,都是一種東西:生產要素。

為了讓你甘願如此,必須要有一整套的企業文化,就是『累死人』文化。

長期以來,宣傳部門就是這麼做的,以後也還會這麼做,但願意積極配合的少了,但文章還是要這麼做。


這個事情告訴我們,一個人越牛逼,就越應該勞逸結合,注意身體健康,不能因為眼前的一點點進度,而讓自己本應該為祖國奮鬥60年的身體,變成20年。無論是:

  • 從國家的角度上想,用工作把自己弄死都是更糟糕的:
    • 要是你跪了,別人很難接上去,是不是損失非常大?
    • 要是你跪了,別人馬上就接上去了,是不是證明你的工作方法本來就不對?而且還白白死掉了(這一點主要適用於廣大IT從業人員)。
  • 從自己的角度上想,用工作把自己弄死都是更糟糕的:
    • 你這麼想為祖國奮鬥,但是你的死卻不能換來長遠的好處的話,為什麼不活下去?說不定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呢,更加可以滿足自己。
    • 老婆孩子怎麼辦?我國福利制度也就比美國好一點點而已,但是保險行業卻差太多了,死不起,社會可不會支付你老婆一輩子丈夫生前60%的月薪,也不會再你死去的時候一次性給你老婆10倍年薪。

所以人應該勞逸結合,不要加班,經常體檢。


國企新任宣傳員過來說兩句

1.這種新聞稿,主要是寫給領導看,領導滿意了就行。其他的事情(比如造成惡劣影響之類),寫稿子的人是不管的,反正萬事有領導負責

2.有回答說這稿子是航天行業勸退說明,質疑這樣怎麼還能招得到人才的,我只想說,宣傳和招聘不是一個部門。


只能說以後就業的時候可以愉快的拉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了。

連員工的基本福利和基本關懷都沒有也就罷了,劉博士是刨了航天科技集團的祖墳了還是怎麼樣,人還沒過個頭七就開始喪事喜辦。頗有一副魔幻現實主義的樣子,真是航空航天口特色。

暖風熏得領導醉,直把喪事當喜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這個微信號,我懟過。

一個官方黨八股公眾號,集團的好幾個公眾號都是這毛病。

這些面向大眾的公眾號作為集團公司的窗口,本來應該實實在在向普通人宣傳航天科研魅力之處,普及人民對於科研行業巨額投入及高風險高回報的認知,讓大家感同身受到航天事業和人類未來命運息息相關,讓大眾和中國航天同呼吸共命運。

能有NASA一半的宣傳水準么?

可惜,都沒有,天天報道的是些啥內容?

XX開了個會,XX講了個話。XX的精神要嚴格貫徹,熱烈XX的到某所蒞臨指導。

有天我實在是忍不住了,給公眾號發了個消息

「能不能不要天天這麼拍馬屁?」

過了一會,公眾號估計也怒了

「那你說說什麼不是拍馬屁?」

科研單位,就應該做好科研的事,天天整這個那個,科研單位官僚化,衙門化。外行指揮內行,壞事!一個個本來服務於科研生產的部門,紛紛過來考核一線部門,設置各種節點條件,設置各種不合理的流程體系。根本不管實際效率下降了多少,強行推進各種狗屁一樣的「改革」措施,天天嘴裡高喊著「管理!管理!」「質量體系!質量體系!」

WNMLGBD

國賊!叛徒!

就我所在的單位來說,真正用於實際設計工藝生產加工的時間,能佔到所耗費周期的一半就不錯啦,被各種文山會海拖累的效率怎麼辦?加班來彌補啊,干一個活,產品都上天了,手續還沒完,各種文件二三十份,慢慢寫把。

劉博士的有效時間,有多少是被這些所謀害?

當初設立產品質量體系流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提升了產品的質量,畢竟都被ISO收錄。

質量體系的核心是「控制」,也就是每個環節對你進行控制,干一步需要N個人簽字審批,N大於等於3,一般情況等於5,有時候等於7。這幾個人里少了哪個都走不動,而且一簽字就有權利,簽字又跨不同的部門,經常性的在無關質量,雞毛蒜皮的事上起爭執。

比如原來我編寫文件有一句話是「清理並去除焊渣「,結果審批中有人看到了非要我改成」熔渣」。類似的東西太多了,哪天一條下劃線打粗了都能讓你文件重來簽一次。

這些流程中還要穿插大大小小的會議,會議上一堆對產品根本不知道的人來開會,提一些莫名其妙的建議,基本上淪為了領會議費的內容。

就我個人經驗來說,這麼幾年的時間,流程越來越完善,效率越來越慢,有原來的一半就不錯了。

這麼多年下來,這東西越來越臃腫,越來越成為部門推諉責任,機關藉機濫權的原因之一。而且,很多東西,越來越形式化,為了流程而流程。

不少程序,都是設置於我國還在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階段,相比較現在的信息化時代,脫節很多,這也就導致了越來越繁瑣的控制程序,極大的提升管理成本。

舉個例子:外面企業能做完十個產品,本單位可能還在程序進行中,原材料剛剛出庫狀態。

一言難盡,不知所言,如有得罪,見諒。


這才是最大的負能量,好好乾,接著就早早掛。

很可惜,但是不值得效仿。對家庭對自己都太虧欠了,沒什麼意義。

報道內容繞來繞去也不說是什麼病,這也是771所報告的特點,就是不說重點。也不好說,因為胃癌不太像是工作勞累直接導致。

費那麼大力氣的工作成果,說白了就是山寨VxWorks而已。而且從這篇宣傳文章里也可以看到,讓一個圖像處理專業博士改行去搞毛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說明這單位也沒把技術人員專業領域和這個產品當回事。累死了?那就是螺絲釘滑絲了,換一個唄,反正小鮮肉有的是,無所謂是不是專業人員。

這位老兄跟我一樣都在軟體專家組裡,看名單才發現,但是開會沒見到人。六月份的時候有人就告訴我他去世了,沒特別印象。後來某人在朋友圈裡轉發了這篇宣傳文章才對上號。

去年冬天他就胃疼,去771對面的小診所看說是胃病,一直按胃病治,三月底同事看他越來越消瘦,覺得有大問題讓他趕快去看,結果因項目申請又耽誤了幾天,大概四月三號才去看病,從住院到去世不到兩個月。

家人都不愛,其他估計也都是假的。

航天政工秀,除了拚命拼慘拼勞碌外,似乎就不會別的了,一個博士也提煉不出來點吸引眼球的。比比隔壁黃大年,差距頗大。此類新聞總體而言還是在宣揚一種扭曲的價值觀人生觀。

說到咒罵宣傳部門滅絕人性價值觀扭曲,它們也是沒辦法,人家都這麼慘了你還不給報道一下豈不是白死了。它們總不能去大肆報道我們這裡某位博士老兄,工作搞得好,家庭也和睦,上海區區都有房,星期日大白天被目擊腰裡掛著一公斤重的一大串鑰匙,挨個兒去他各處的房子巡查收租。至於某副總師第三任老婆開豪車手拿兩把雙立人菜刀闖進辦公室怒砍女博士小六辦公桌這樣的事情就……

航天軍工行業從業人員也是多姿多彩,活活累死的也只是極個別,村村都有丈母娘的也有,不要過度解讀哈。

以前看到此類新聞,有壞人問我像我這樣反動的傢伙過勞死了領導會不會很高興?我說只要我完了領導都會很高興,但如果是偶這種懶鬼都過勞死了那我們單位肯定就沒活人了[偷笑]

以前類似新聞俺的評論: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你能感覺到什麼?

普通人會看到的是,要在航天系統工作,你要隨時回不了家,要每天加班,要自己倒貼錢做研究,要熬通宵熬到眼睛出血,要累到站不起來,要錯過體檢和治療時間,要英年早逝,要死了之後母親見到領導第一反應是「我兒子死了,沒給你們工作添麻煩吧」。

想得深一點的人會看到的是,航天系統是一個不鼓勵人在家,不給人研究經費,看到人眼睛出血領導也不關心不給假,人死了之後恬著臉接受人家老母親「沒給你們工作添麻煩吧」的關心的系統。

但從領導上來看呢?

領導當然喜歡隨時加班的人,更喜歡不用花研究經費自己掏錢的人,看到那種加班加到嘔心泣血的人更加喜歡得不得了。至於人死了,家屬不但不鬧,還跑過來安慰領導的,那簡直是喜歡到要瘋了。

因為領導喜歡,所以宣傳稿子要這麼寫——反正正常情況下,宣傳稿子就是給領導看的。

任何一個除了領導以外的正常人都會看出這類宣傳稿件中人性缺失之處。與之相似的是,前陣子有某檢察院寫的宣傳稿里,一個檢察官為了加班辦案,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結果造成孩子墜亡,之後又強忍悲痛不休假繼續工作(後來被證明是寫稿子的人為了把事情渲染得更慘,所以編造了部分事實);另一個女檢察官為了搞大案子,主動流產。

這種明顯有悖人倫的案例會被作為正面例子宣傳,是因為領導都特么沒人性嗎?

在我的職業生涯里,一直到最近半個月才開始帶團隊。此前我習慣於一個人工作,一個人交付的「專家模式」,但現在手底下帶了兩個小朋友,開始逐步變成「管理者模式」。

然後我發現,我也喜歡小朋友們認真工作最好加班,我說好明天要的東西不管多難明天都能給我,最好不要來給我找麻煩,以及不要隨便請假打亂我的工作步調。

至於他們是不是會因此而過勞,會因此而不得不經常加班,會因此身體不好?對於一個只帶兩個小朋友,平時經常開心互懟+商業互吹的小團隊來說,我當然會關注。

但如果上面的KPI壓力讓我也不得不更嚴厲地push他們呢?但如果我帶的是一個更多人的團隊,我根本沒可能面對面關心團隊的每一個人呢?

當然,我相信我再怎麼卑劣,也不會像上述這些國企與機關的領導那樣人性泯滅。原因很簡單,我要是這麼壞,名聲一傳開,下屬都辭職,對公司和業務的打擊會是嚴重的,對我個人的職業發展也是致命的打擊。

但對於這些領導們來說,事情似乎不是這樣的。官僚機構最大的惡,就是始終把自己當做領導,而忘記了自己還有「人」的身份。反正我是統治者,我就想要你少拿錢,多幹事,怎麼了?

能夠津津樂道於這種慘事,證明這些領導完全沒有對下屬的關心——在他們眼中,下屬只是機器而已。如果你真的把下屬當做朋友,你會勸她流產來繼續上班?

而整個宣傳口都是這套路數,則證明所有的領導都把自己當做大家的領導。比如說,劉博士去世的這篇稿子,看在上述的檢察院領導的眼裡說不定就很入眼,因為檢察院的領導們會覺得,這是對的——他們只會用領導的思維方式去看事情,而不會在不歸自己管的領域恢復正常人的認知。

插一句,如果有一天,我也成了這樣的一個領導,請務必告訴我。

今天看到一句話:理性無法建立絕對權威,暴力才可以。聰明精緻的管控會給人造成一種「統治者是理性、可溝通的」錯覺。而簡單粗暴傳遞的信息是:「我是不可理喻的,但你拿我沒辦法。」

它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讓你絕望與服從。

同樣的道理,一個有人情味的領導,一個關心群眾的領導,會給你造成一種「我可以和他溝通」的錯覺,這種錯覺之上,你會覺得你和他似乎是平等的——而這種缺乏人性的宣傳背後映射出的,是領導上的堅決:誰特么想與你溝通了?跪下!


我國關鍵技術領域的宣傳機關具有一個宣傳技巧,善於挖掘並突出優秀黨員在黨性和人性衝突時,選擇了黨性的事迹。而非將黨性和人性結合起來。在短期看來,這似乎維護了黨性的絕對尊嚴,樹立了黨員的高標。但在長期看來,由於不斷強調其「非人性」的一面,實際上將黨性逐漸置於了人性的對立面。當我們回顧什麼才是黨性時,會看到滿滿的放棄甚至否定人性的宣傳材料。這和現實是嚴重不符的。

黨自成立以來,堅持其從人民群眾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的原則。長期挖掘極端條件下的黨性,使得人民群眾對於黨的看法出現了偏頗,忽視黨性與人性存在共同之處,造成了人民群眾對於黨性「敬而遠之」的心態,這對於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是不利的。


要我說啊,這宣傳部門幹得好,劉從新是活該。害人害己。他這麼自己不要命,給普通群眾一種航空人就該這樣向他學習,你讓想準時上下班的人怎麼辦?
難道宣傳部門不宣傳,航天航空人員被壓榨的事實就不存在了?難道劉從新因為工作死亡的事實就不存在了?你們和只知道把鴕鳥遇到危險就把埋在沙漠里的行為有什麼區別?出了事情你們第一反應居然是掩蓋???
要我說就應該大肆宣揚,讓所有人知道你**黨的吃相比資本家還難看。讓所有人都別來。
跳槽,用腳投票,用罷工抗爭,他才才可能漲工資,才可能給你正常放假,才可能不天天加班。老美沒有天天加班,也沒看到他科研發展怎麼落後啊!


謝邀
在航天某院
常常有同事由於加班出差等原因
連一年一次的單位組織的體檢都沒時間參加
在此奉勸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你是家裡的支柱

要用質量意識對待自己的身體健康的問題
要做到定位準確、機理清楚、問題復現、措施有效、舉一反三


ps:
寫那篇文章的人才是航天勸退學的專家
不罵人的話只能說這些了

想起自己之前寫的假的航天故事集,不幸又雷同了

我的知乎回答:誰知道一些航天工業幕後的故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779366/answer/127745090?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子貢把一個魯國人給贖出來了,按照魯國法律可以國家報銷。子貢主要因為品格高尚,其次是孔子弟子首富,於是拒絕要錢。 估計當時心裡很開心,救了個人不說,還沒有要錢,老師肯定要表揚我。

孔子聽後說:子貢做錯了,這下子魯國再不會有人干這事了。

子路救了一個溺水者,人家送了他一頭牛,子路收了,孔子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

把建國後的科研工作比作黑暗裡的探險,那麼開始我們的確一片黑暗,這時有一些人把自己的骨頭當做火把,帶領我們在黑暗中前行,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等到我們走了一段路,收集了許多道具,甚至有了手電筒,手機等道具。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為了節省道具,用自己的骨頭當火把,的確值得人們敬仰。

但是如果領頭羊規定用骨頭當火把就是好,我們要向他學習,用手電筒那是投機取巧,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了,甚至假設大家品格特別高尚,人人都拿骨頭當火把,那麼走不了多遠就全部撲街。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拿骨頭當火把的人,他們的確很厲害,他們是道路上的先驅,但也不可以看低手電筒,畢竟在黑暗中,只要有光總是好的。

記得友人曾說,道德應該是無損於己而有利於人的,因為拿骨頭當火把真的很疼。


1,我很欽佩劉博士對事業的認真。

2,劉博士對事業的認真值得所有人欽佩,但是,僅僅是他對事業的認真。

3,我也許會成為劉博士那樣的人,也許不會,但這是我的選擇,就好像選擇戰死沙場是劉博士的選擇一樣——雖然這些選擇不一定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對的。

4,任何或明或暗、或威逼、或道德壓迫的希望我或者任何軍工人步劉博士的後塵的人,都該死。

5,如果這篇文章說一兩句,不用多,就一兩句,企業後悔沒有認真監督每個職工的身體狀況、企業決定一定要好好贍養劉博士的家庭,無論真假,這篇文章可能會更像是人寫的。

6,航天勸退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但真的,沒有人可以比寫這些稿件的人做的更好。

7,這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不是一個故事。你們講事不關己的故事講的太真誠了,去你媽的。


無論體制內外,時不時就會爆出因為工作原因猝死在工作崗位上的勞動者。每當出現這樣的事件時,很多HR朋友都在反思,怎麼去緩和這個問題。為什麼只是緩和,因為我們無力徹底解決,你懂的,只能唏噓和思考。

因為我只在體制外工作過,談幾個方面。
第一,從制度建設上緩和超時加班。
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加班審批制度和延時加班累計調休以及不再支付加班費。臭名昭著是因為這是規避加班費的一種手段,被一些同行玩壞了。它對於緩和加班的作用在於,一定程度上拒絕員工加班。特別是拒絕一些白天不好好工作,晚上精力無限的勞動者。事實上晚上精力再好,也請確保充足休息。 不然容易亞健康。

第二,通過沉沒型福利投入消除加班負面影響
一年一次的outing,興趣社團,補充商業保險,工間操。企業拿真金白銀換的服務。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員工工作的同時也動起來。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投入效果是有限的,一旦業務部門忙起來,根本沒時間參加活動。另外,這些福利有滯後屬性。特別是補充商業保險只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員工看病的壓力。

第三,有選擇的企業文化建設,有選擇的不提倡加班
這個真的要看公司的老闆對企業文化的選擇。這個議題上,更多時候HR是執行者。說一個我遇到比較好的方式,有些公司的文化不提倡加班,到晚上8點會有專人清場,但是不到8點又不能計算加班。久而久之,到點也就都打卡下班了。還有的單位,6點下班。最後一班班車安排在6點半,不坐班車不能回家啊。於是到點大家都在排隊等著打卡趕班車。

第四,配套國家政策。
有時候真的不是勞動者想加班,而是HC緊任務重,不得不加班。所以,HR就只好請你們回家休息了。帶薪年假不休完就要清零,年底之前不斷提醒還沒有休完的勞動者去休息。當然你也可以說單位這是在規避三倍工資。 但好歹也是讓人休息的一種表態。 還有對於工傷保險的宣傳,有小夥伴肯定有疑問,怎麼工傷保險會跟這事有關係。因為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四十八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補充一點,一旦被認定為工亡,工傷保險基金將支付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各地不統一,不再贅述。

希望大家注意個人健康,少加班。多陪陪家庭或者多給自己充電。


當年我本科入學的時候聽學校的先進事迹報告會,主講聲淚俱下地講述一位年僅三十多歲的副教授在某國家重點項目的攻關中連續六天不眠不休最終猝死,留下了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孩子。我當時就想,為什麼不每天按時休息,每年按期體檢,多活個三十年呢?是為國家工作到退休貢獻更大還是這六個晚上不睡覺五六十個小時的貢獻大?
當然這個想法沒寫到觀後感里,怕挨罵


推薦閱讀:

大學畢業去做海乘是一份起點很低的工作嗎?
是不是做技術支持之前先做開發?
Web 前端的路該怎麼走?
你是怎樣超過以前感覺比自己強大很多的人的?
如何增加一個人的自信?

TAG:職業發展 | 人生意義 | 薪酬待遇 | 航天 | 中國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