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空氣質量差,那室內空氣質量就好嗎?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拯救室內空氣」,更多「室內空氣污染」相關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北京空氣質量最近被熱炒,但是我有點想不通的是,人人都說外面空氣質量差,少出去活動呆在家裡就好了。我一直以來的感覺就是屋子中的空氣質量要比外面還差,含氧量不高?


分兩個方面來答吧
第一、室外空氣差的時候,室內空氣受到多少影響?
第二、影響室內空氣質量的原因還有哪些?
先答第一個吧
空氣質量標準裡面關注的大氣組分有: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TSP,NOX,鉛,苯並芘
不過現在引起熱議的主要還是PM2.5吧。(過去關注的可是二氧化硫等哦,主要由於要控制酸雨等)
那麼關於室外和室內的大氣顆粒物的研究,已經有人做過觀測對比了,1996年還有個review:
Indoor particles: A review
老文了,找不到全文,但是看摘要也能看到一些

The impact of outdoor air particles on indoor concentrations was considered. Equilibrium mass balance models indicate that this is a function of the penetration P through the building envelope, the air exchange rate a, and the particle decay rate k. EPA"s PTEAM Study provided an estimate for k of 0.39 h(-1) for fine particles and 1.01 h(-1) for coarse particles. Two studies suggest that P = 1 for PM(10). Using these results, the fraction of outdoor air PM(2.5) and PM(10) particles found indoors at a given air exchange rate can be calculat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reducing air exchange rates during periods of high outdoor particle pollution can thus be quantified.

室內受室外影響程度大小要看兩個,一個是空氣流通率,另一個是顆粒物清除率,室內的清除基本上能通過觀測測量出來,還可以通過很多物理手段增強,PM2.5慢一些,PM10快一些(重力沉降快),那麼控制空氣流通率就能進一步加強建築物對空氣污染的阻隔率。
然後他們通過用入侵率(infiltration,室內濃度比室外濃度,表吐槽這個翻譯)可以定義一下到底有多少室外的顆粒物污染能進到室內

那麼,阻隔效率能有多少啊親?
看這篇,EST的:
Use of personal-indoor-outdoor sulfur concentrations to estimate the infiltration factor and outdoor exposure factor for individual homes and persons還是看abstract就可以

One goal of the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contribution of outdoor PM2.5 to indoor concentrations. This depends on the infiltration factor F-inf, the fraction of outdoor PM2.5 remaining airborne after penetrating indoors. After confirming with our measurements the findings of previous studies that sulfur has few indoor sources, we estimated an average F-inf for each house based on indoor/outdoor sulfur ratios. These estimates ranged from 0.26 to 0.87, with a median value of 0.55. Since these estimates apply only to particles of size similar to that of sulfur particles (0.06-0.5 mu m diameter), and since larger particles (0.5-2.5 mu m) have lower penetration rates and higher deposition rates, these estimates are likely to be higher than the true infiltration factors for PM2.5 as a whole. In summer when air conditioners were in use, the sulfur-based infiltration factor was at its lowest (averaging 0.50) for most homes, whereas the average F-inf for the other three seasons was 0.62-0.63, Using the daily estimated infiltration factor for each house,we calcul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outdoor PM2.5 to indoor air concentrations.

對大部分參與實驗的家庭來說,這個平均的入侵率在0.55左右,夏天開空調的時候入侵率最小(窗子都關了嘛),這個主要是由顆粒物中的硫酸根濃度來估算的,也就是說實際值應該會更低。

我花幾百萬在北京買的房子才能擋一半啊,渣渣!


那麼也許這幅圖更加能讓你明白高污染的時候呆在室內的意義:

(source:Using Time- and Size-Resolved Particulate Data To Quantify Indoor Penetration and Deposition Behavior)
這是兩個家庭的室內外同時觀測的PM2.5濃度的時間序列圖,上面那個圖是某一家具有良好開窗習慣的家庭在某年夏天的觀測結果,下面是某個具有良好關窗習慣家庭冬天的觀測結果,室內和室外比還是差很多的,同時室內的高峰出現會比室外要晚那麼一些,就是滲透過去還需要一點時間。
我不負責任的說啊,窗子關了開一會兒加濕器那麼也許大部分顆粒物就沒了。有的人說開空調,PM2.5 也順著進來了不是么,但是我想這種天你應該不會調到通風模式的吧,那麼交換率還是會低很多。
第二個問題嘛。。很多因素的。。就連傢具釋放的有機物都算。。至於題主說的缺氧,額,你們那屋通風的確太差了吧。。。


之前某天,霧霾過千。 有個缺德的頭天開窗沒關。第二天來到教室,一打開教室門一朵白雲飄進走廊來,沉澱在臉上變成黑土。又好像買買提牌加濕器,裡面裝了栗子花歐石楠火力全開。進了教室大家就鬧騰開來。 按說那天的空氣環境還是不錯的,前桌的地中海還依稀可見。不過打第三排往後就看不見黑板了,這課還怎麼上? 還是老師有辦法,門窗關好照常開講。 能看見黑板的看板書,看不見黑板的聽錄音。反正都是要睡著的。但偏偏有那個看不見黑板還不甘於睡覺的起來抗議。覺得他們雖然不看黑板,但是看黑板的權利不能剝奪。滿滿一屋子人里頗有幾個應聲的,大都想著不上課直接回寢室。畢竟桌子不如床。老師微微一笑,你們還是Naive ,只要這霧霾還是氣體,該上的課就還得上。話音剛落不幾分鐘,奇蹟就發生了。教室前面的白板就好像膜了洗髮水,Duang的一下變回黑色。不但前桌的地中海能看清楚了,久違的老師面容也清晰可見。有那情侶借著霧霾做苟且之事的,也都暴露於八卦群眾的眼皮底下。眾人紛紛驚呼不可思議。是哪位大神施展的神通? 竟能吸走整整一屋子霧霾? 這位英雄就是我們最光大的人民群眾。一屋子霧霾對一個人是龐大的,對一屋子人就是微小的。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做一點微小的貢獻,霧霾就能消弭於無形。國家二胎政策對抗擊霧霾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從此霧霾天再也沒去上過課,作為補償,沒有霧霾的時候就一定去上課。不過就算這樣,到期末的時候還有不少老師沒見過面。看來以後還得多努力。

以上


只要有空氣流動,空氣中的污染物就會不斷擴散到各個地方,直到所有地方的空氣成分都差不多。

所以,室內空氣大大優於室外空氣的前提是,室外的空氣原本非常好,突然一下變差了。而北京這樣,室外的空氣一年四季都不好,你覺得室內空氣怎麼可能會很好呢?

反之,假設某天室外變得非常好了,相較而言室內空氣會更差。


具體專業的我也不會回答。這兒有一張今天銀河SOHO發布的PM2.5指數。

這是廈門16:00的PM2.5指數

說明在帝都只要過濾裝置做得好,跟在廈門沒什麼區別。


「引用」數據來源: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同學的測量結果。
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所以"
文章標題:數說|霧霾天躲寢室?人大各地霧霾濃度測量
原文鏈接 數說 | 霧霾天躲寢室?人大各地霧霾濃度測量

以下為正文
——————————————————————————————--————————————


霧霾天氣,何處續命?公教、明德、寢室、圖書館……室外空氣霧霾爆表,所以——室內呢?

測量設備:微電腦激光粉塵儀LD-5C(B) 北京綠林科技公司
設備來源:借用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實驗室設備

測量時間:2015年12月1日20:00—21:30
測量地點:品園樓群、知行樓群、公共教學樓、明德樓、東風樓群、圖書館

左上 品園六樓外 929μg/m3;右上 教二2101教室 675μg/m3;
坐下 圖書館一層大廳 481μg/m3;右下 北園校區東南門 1003μg/m3。

測量結果

(答主備註:品園六樓為某宿舍樓,東風六樓、知行樓也為宿舍樓,圖書館一層大廳是圖書館人員流動最為頻繁的區域,圖書館室內嚴格封閉、教二為公共教學樓,人流量大,人員出入極其頻繁,封閉程度不能保證,明德新聞樓教學樓人流量中等且嚴格封閉。其餘地區為室外)

PM2.5濃度與空氣質量分指數

空氣污染程度:
圖書館<教學樓<寢室樓<室外

鳴 謝 環境學院 尚閩、環境學院 況彩菱、Lemon
文/圖 「所以」團隊

——————————————————————————————————————————
以上為正文。

霧霾天 無處可藏!!無處可藏!!無處可藏!!只是濃度高於重度污染標準多少的問題。 如果不怕麻煩,室內也可以戴N95口罩。但相對來說,越為封閉,即空氣與外界交流越少的地方空氣相對較好,但仍然很高,是因為在缺少通風的情況下,室內污染物會慢慢堆積。好比沒開排氣扇炒菜,或者吸煙區,那些地方的濃度也很高,尤其是空間狹小的地區。所以霧霾天,尤其在重霧霾天你可以常帶N95口罩,或者到人流量不多的大型建築里避難(圖書館和明德樓是人大的大型建築),如果在家裡或者小工作室,應該在每天中午有陽光的時候或者晚上睡前的時候通風(開個5-15cm左右的縫隙通風20-30分鐘)。

對了,這個機器測出來的濃度比環保部發的高了許多,我也不知道是標準不同么還是哪個有問題。如有問題希望專業人士指點,我修改。

侵刪。


謝郁寧的回答很專業啊,我來隨便扯兩句,從1. 氣體組成,2. 生物氣溶膠,3. 心理因素。分析下為什麼會覺得室內比室外空氣質量差。

1. 氣體組成

開窗戶促進室內外空氣交換,主要改變的氣體構成是:1. 氧氣,2. 二氧化碳,3. 水蒸氣。也就是人呼吸作用的主要產物。我在自己和朋友家裡對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進行了持續觀測,朋友家晚上關好門窗(肯定也是有縫隙透風啦),二氧化碳濃度在2小時內從1000ppm飆升到3000ppm,水蒸氣量變化不大。對比北京市室外二氧化碳濃度在500-600ppm左右,香港辦公室室內二氧化碳標準是1000ppm,美國勞工部職業安全與健康局要求勞工在不超過5000ppm條件下工作,而大概10000ppm情況下回讓人感覺困的不要不要的(Indoor air quality)。所以,如果不通風的話,雖說二氧化碳濃度不會致命,但是會到讓你困的程度。這在晚上當然是一件好事兒啊,不用吃黃金搭檔、褪黑素也睡的香。但是換做白天,就會讓你感覺空氣質量不好啦。考慮到二氧化碳濃度從北京濃度0.05%上升到了室內的0.3%-0.5%,所以氧氣大概會從21%下降到20.5%。人呼出氣體中大概13-16%是氧氣,4-5.3%是二氧化碳,而人的呼吸作用是靠氧氣和二氧化碳在肺泡擴散完成的,所以呼吸效率會減弱的。我一拍腦袋,就猜減弱了10-20%吧!要麼你就多費點勁兒,增加每次呼吸的肺活量,要麼就少得到點氧氣,少排點二氧化碳。人在屋子裡不做體力勞動的話,最大的用氧大戶應該是腦袋,所以供氧不足,便感覺渾渾噩噩的。所以,如果在室內放上一些諸如過氧化鈉這種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的神器,應當就可以大大改善屋內空氣狀況啦。

2. 生物氣溶膠

空氣中顆粒物有一種叫做生物氣溶膠,細菌啊,真菌啊,各種奇怪的東西都可能有。如果房屋不經常通風,又溫暖潮濕,誰知道這些生物氣溶膠會怎樣演變呢?如果在屋子裡不通風的話,屋子的空氣就顯得死氣沉沉的,像一湖死水,沒有源頭活水來,就成臭水泡子了。有一句老生常談,叫做「多通通風,防止感冒」,可能也源於此。

3. 心理因素

有一點「日近長安遠」的韻味。雖然室外可能有霧霾,不見天日,但是室內可真是連天都見不到啊。如果家裡窗戶小一些/燈光環境差/屋子小東西多,還真是挺憋的慌的。如果在室外,有微風拂面,還挺有味道的。(別拂了一鼻子灰就好)


解答用戶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一般的思路是這樣的。僅供參考。

1. 您家是否安裝了有效的室內空氣凈化設備?
2. 您家的密封效果如何?(只是關了門窗並不意味著密封一定就好了,可以測的。)
3. 您家的室內污染源有哪些,您有沒有做相應的處理?

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我不累述了。涉及到凈化器效果的測評、通風效果、密封性,等等。我著重講一下第三個問題。

假設您家凈化器非常優秀,您家的密封性改造也做過了,也非常優秀了。好,那麼接下來您需要明白,其實有時候室內的污染源會比室外更迅速更持久地影響您家的空氣質量。如果您家有24小時的空氣質量監測設備,不妨做一些有意思的小實驗。說幾個常見的point:
1. 在室內抽煙。這個不解釋了。煙、雪茄,監測設備立馬尖叫著爆表。
2. 炒菜。爆炒的那種。排氣風扇不給力甚至不開。甚至開放性廚房。也是立馬爆表。(建議的做法是廚房門關進,廚房床打開通風)
3. 室內燒香。(不要笑,我們真的遇到了。)
另外,如果您用的是普通超聲波霧化加濕,會非常嚴重地影響監測儀器的。

最近常常在討論的話題是給學校教室安裝凈化器。教室和家庭不同。開門十分頻繁,一開門很快室內外就一樣了,門時時開關,沒有強有力的解決方案是很難處理好的。另外教室人員和家庭人員構成不同,人數很多造成二氧化碳濃度超高,這是常常被人忽略的空氣問題。空氣問題不僅僅是污染物,二氧化碳濃度太高學生思想都無法集中容易昏睡。所以通風管道的設計也很重要。


是的,室內空氣不一定好,但是只要不是甲醛就肯定比霧霾好。PM2.5吸進身體里的話是直接進入血液里的。

2.5微米是可以到達肺泡的臨界值。PM2.5以下的細顆粒物,上呼吸道擋不住,它們可以順利下行,進入細支氣管、肺泡。我們的呼吸系統像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氣管分出支氣管,支氣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又連著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數量有三四億個。吸進去的氧氣最終進入肺泡,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再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

我們吸進去的PM2.5,因為太小,也能進入肺泡,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進而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

PM2.5攜帶了許多有害的有機的無機的分子,是致病之源。細菌是人所共知的致病之源,PM2.5和細菌有一比。

PM2.5進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細胞以為它是細菌,也立刻過來把它吞下。巨噬細胞吞慣了細菌,細菌是有生命的,是巨噬細胞的食物。可是,PM2.5是無生命的,巨噬細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下了石頭,最終被噎死,那麼我們的免疫力就下降了。

不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細胞,卻釋放出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可導致細胞及組織的炎症。可見,PM2.5比細菌更致病。進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們就越容易生病。


室內顆粒物的污染源分室內污染源、室外污染源。其中,室內污染源主要是吸煙、炊事活動、衛生打掃、及一些揚塵活動;而室外污染源進入室內的方式空調新風系統、建築圍護結構的縫隙、建築門窗開啟空氣帶進室內。通過空調系統進入室內的污染則由新風量、過濾器設置、室外顆粒物濃度決定。部分圍護結構縫隙滲透進入室內的空氣經過圍護結構縫隙時,有過濾的效果,而過濾效果則由縫隙大小、長度、及室外顆粒物濃度決定。通過建築門窗開啟進入室內的空氣中所帶入的顆粒物污染則受門窗開啟的頻率及室外顆粒物濃度決定的。
謝郁寧的答案中所列舉的幾篇文章、Kid Nemo中列舉的人大測試結果都需根據測試條件來判定,否則不具備參考性。


沒有過濾過的話,室內和室外空氣質量一樣。單位實測pm2.5,室外260,室內250,儀器有一定誤差。
過濾過的話應該會好些,不過沒做過實驗。


不好!不然我為什麼在室外不打噴嚏在室內卻老打噴嚏!


還真不是,想要室內空氣好,最好裝個新風系統。你想,室內封閉,你呼出的二氧化碳出不去,你後面吸的不是氧氣而是二氧化碳,長時間如此會頭暈。如果還沒有裝修新家,請一定不要猶豫,花一萬裝個新風系統,否則你會以後後悔的。大商場里那麼多人,還是封閉的,為什麼空氣不污濁,人家裝了新風系統啊。


檢測你的外部空氣質量合格,內部空氣質量多注意通風換氣,也是不錯的,現在檢測功能在微信上就可操作了。

微信升至最高版本就可以檢測空氣污染指數了

步驟如下:打開微信「發現」——「小程序」——搜索「空氣質量小助手」——切換「輸入你所在城市」即可。


不會,
不管你生活在原始森林中,還是鋼筋水泥構造的城市一隅,都是生活在地球這個生態系統中,是系統中的一個環節,一個部分。

首先,室內不是完全密閉的,有空氣交換。如果室外空氣不好,即使不開窗,室內也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其次,即使室外空氣好,如果一直不開窗,也不採取其他措施,也會影響空氣質量。因為人生活在室內相對密閉的空間中,各項生命活動必然改變環境。舉個生活中比較簡單的例子:比如呼吸會排出二氧化碳,提高室內空氣二氧化碳濃度;生活垃圾的腐爛和分解也會影響室內環境。

但是,就如前面所說,人是處於生態系統中的,生態系統的劃分可大可小。一個魚缸,只要要素完整,也是一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中有一個角色叫做「分解者」,一些「垃圾」可以「循環」,地球才不會經過這麼多年還沒有變成一個垃圾場。生態系統中的哪一個環節、哪一個部分、哪一個角色出了問題勢必會使生態系統癱瘓,造成「生態不平衡」。

不管怎樣,環境問題,真的需要我們重視。


推薦閱讀:

智能家居的發展和普及瓶頸在哪?
從實際居住角度,如何評價宮崎駿動畫片中的家居設計?
開放式廚房有哪些優缺點?
有哪些冬天用起來很舒服的家居用品?
辦公室或工作室的空間設計可以如何生動有意思?

TAG:北京 | 北京生活 | 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