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發展和普及瓶頸在哪?


智能家居市場的瓶頸可從四個方面來闡述:
1)無法抓住客戶的痛點需求
我們必須了解並理解我們的客戶。當前智能家居市場的目標客戶已經從豪宅用戶、高端用戶轉向了中產階級、白領。那麼客戶的需要是什麼呢?並不是遠程遙控,也不是美輪美奐的操控界面,而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安全、健康、舒適,更好的居家體驗,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更節能,更環保。要讓客戶接受並喜歡智能家居,我們的產品必須抓住用戶的痛點需求。當前的智能家居產品或系統並沒有滿足客戶的內在需求。
2)購買成本高企
成本不僅僅是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價格,而是用戶的購買成本,不僅僅包括客戶的貨幣支出,還包括其為此耗費的時間,體力和精力消耗,以及購買風險。現有的智能家居集成系統往往價格高企,而且需要大量的安裝、集成、布線等複雜的工序,完成之後又需要大量的維護成本,在產品之餘還要投入大量的額外成本。
3)購買和使用的便利性差
包括購買的便利性,使用的便利性。客戶購買智能家居產品或系統時,因為技術和施工的複雜性,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購買。同時系統的複雜性使用用戶使用時非常複雜,難於操作,而且質量不穩定,維護又困難。購買和使用的便利性比較差。
4)客戶服務跟不上
客戶與智能家居提供商的溝通困難也是瓶頸之一。當前智能家居以集成為主,缺乏有號召力的大企業,集成商也無法投入大量成本來服務客戶,這導致客戶獲取售後服務的難度很大。


智能家居暢想 by 愛否科技FView

前言

嗨,好久不見,我這人一忙就變胖,尤其是舌頭,所以大家一看就知道——我最近肯定很忙。今天我們聊聊異常火爆的智能家居。

這個話題不好講,因為幾乎所有科技公司都認為這是下一個必爭的戰略高地,但行業趨勢?產品發展?技術走向?廠商們各執已見。

我要是三言兩語說清這裡的宇宙大道,早去華爾街當分析師了。

但是,真理往往就隱藏在用戶體驗的細微之處,今天帶著大家暢想一下智能家居的美好未來,再看一看現在的產品細節體驗,見微知著,相信你會更加清晰當前行業面臨的問題、產品弊端、以及購買時需要避開的那些陷阱。

智能家居:現在是風口么?

用科技產品改造家居環境,我經驗還算豐富,從兩千年自己動手踐行微軟的維納斯計劃,到工作以後盡職責所能配合英特爾的數字家庭、陳天橋的網路迪斯尼直至夢碎。

「智能家居 」概念喊了很多年,從令人嚮往的科技潮詞,變成一個只見投入不見回報的深坑。敢吃螃蟹的公司和先行極客們前仆後繼,大都折戟沉沙。

總結其原因,有人說當時的網速不行、標準不統一、產品體驗差、價格貴……用這些所謂「條件不成熟」的理由敷衍搪塞,無助我們今天更好的前行。

我認為更根本的原因是——智能家居不是強需求。用戶需求不強,試水廠商賺不到錢,就無法倒逼標準的建立、產品的改進以及規模化後的成本降低。

什麼是強需求?省錢是強需求、安全耐用是、在中國社交和裝逼也是,比如同是智能設備,智能汽車外出能秀就是強需求,而智能家居並不是基礎必須品,花了更多的錢僅僅實現了自我滿足,不具社交性和示範連動效應,就無法促進周圍的人跟風購買,成不了氣候。

那麼時值今日智能家居就已經變成強需求、到了馬上要暴發的臨界點了么?

理性的說,並不樂觀。只能說技術發展日趨成熟,手機與周邊設備智能化連動的程度越來越高,低頭族們用手機掌控家居生活的需求正在開始慢慢變強。

我相信今天關注本期節目的,都是想實現自我價值、覺悟比較高的消費者。呵呵,之所以這麼給你們戴高帽,是因為我非常希望智能家居可以普及開來,但這一波產品熱潮會不會重蹈幾年前曲高和寡的覆轍,真的取決於當前市場處在需求頂層、有前瞻能力消費者的態度。

暢想:

智能家居之所以十幾年來反覆牽動著我們的興奮神經,是因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永遠不會磨滅的,每個極客男心底都有一個鋼鐵俠。

不要覺得這些離我們很遠。我就舉一個生活中最常見的小細節:你有沒有覺得家裡遙控器四處亂丟、太多太亂,光電池就要耗費N節,父母記性稍差點就會手忙腳亂,哎,如果用一個有「學習」功能的遙控器,把常用按鍵的紅外信號代碼記住,就能合而為一了。這已經算是跨進智能家居的大門了,因為「智能」第一層境界就是互聯互通、集中管控。

當你體會了其中的方便之後,敢不敢再往下想?

如果家裡的燈、窗帘、微波爐、掃地機器人……也能用遙控器控制、再乾脆呀把遙控器換成手機,那我們就可以懶死在床上了呀。不光是你,這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偉大的夢想。

那就一起來暢想下智能家居的終極形態吧:早上起來——你在床上喊一句:「要有光」,於是窗帘緩緩打開,陽光照進房間,檯燈也伴隨著美妙的音樂漸漸亮起……

你又喊了一句:「要有空氣」,於是智能新風系統開啟,將屋外的霧霾過濾掉帶給你新鮮的空氣,空調也自動打開給把整個房間調整到舒適的溫度。

你接著說「要有食物和水」,早餐機、微波爐開始工作,不一會兒出來的就是熱牛奶和熱騰騰的麵包。

「要有草,要有生命」,於是智能澆灌系統開始給花朵澆灌、寵物的食盆里也自動補滿。

這時你再慢慢起床,一邊穿衣吃飯、一邊聽著電視里推送過來的天氣狀預報和早間新聞。出門也不用擔心會忘記帶錢包和鑰匙,因為手機早已可以充當銀行卡,而你的門和車也都可以通過手機近距離安全授權來打開。愜意的一天就此開始。

工作中可以忙裡偷閒,通過智能攝像頭看看家裡的果汁是不是又調皮了。再搜搜最近新出的人氣電影,預訂下載。晚上回到家就可以自如地觀賞,看完別忘再和遠方父母來個面對面的視頻通話。睡覺前手機點一個按鍵,所有燈光和相關設備都伴著你一起進入休眠模式……

這場面大家聽著也會醉了吧,好消息是技術上實現並不遙遠,懶死在床上現如今已經不再是夢想,壞消息是你先累死累活半輩子努力掙錢,這個目標才能實現。

哈,開個玩笑,沒那麼誇張,不過我們也要先冷靜一下,回歸產品當下的現實。

現實:

羅馬不是一夜建成,技術也要從無到有逐步的發展完善。縱觀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相互拆台、殺雞取卵的撕逼史。

爭的是什麼?爭的是「標準」這個入口。你看手機界打的紅紅火火,各家為了上位無所不用其極,除了明槍、暗箭、苦情、設局之外,也有價格一擼到底、自斷雙臂的,不賺錢還如此賣命至於嗎?

至於。誰都知道用戶一旦適應了某個標準生態,不到萬不得以是不會輕易改變。所以他們窺探的都是以手機為平台突破入口,最終控制你所有生活細節這塊大蛋糕。

遙想上個十年的遠古時代,各大PC廠商就在為數字家庭的技術標準明爭暗鬥,當時我在的同方還為站隊閃聯陣營還是e家佳陣營而苦腦,現在想想著實可笑,產品還沒出來、市場還沒認可,就先在窩裡斗。最後終究是一場神仙打架,糊裡糊塗收場。

然而戰火併沒有熄滅,近兩年隨著「物聯網」概念的興起,無線連接技術又成為爭鬥焦點。剛才提到智能家居的第一步是互聯互通,可是目前常見而且適用的無線技術至少五類以上,我們有必要逐一介紹下,用個形象記憶法吧,分別是紅外、藍牙、WIFI、Zigbee和Z-Wave姑且算一類吧,最後是NFC。

紅外,我們家裡絕大多數電器,都是用紅外來遙控的。在智能家居時代,它有點太弱小了。首先紅外的穿牆能力太差,客廳和卧室就是兩個決絕的世界,其次它的數據傳輸速率極低,只適合幾個欄位的代碼。再者指向性強,角度對不準就徹底無效。如此多的限制和低效率註定要被淘汰。

現在市場上有一種產品,通過WIFI與手機相連,然後把手機的控制指令轉換成各種紅外信號發射出去。非常巧妙地讓老家電瞬間智能化、煥發第二春,空調多少度、電視第幾台……一個以手機為中心的智能家居初見雛形,不過長遠角度考慮,它只是個臨時過度的產品形態,並不適合消費者持續拓展投資。

藍牙的資歷也不淺了,這是一種30米左右的短距離的連接方案,功耗低、帶寬足、穿牆能力不錯,尤其藍牙的一個變種——iBeacon在蘋果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HomeKit里扮演重要角色,前景十分樂觀。

更多數碼產品體驗評測報告,請訪問http://www.FView.cn

但它有兩個致命缺陷:

第一、一個主設備能連接的從設備有限,一般六、七個,多於十個就非常不穩,這個數量對整個家居來說遠遠不夠看的。

第二、這技術是點對點,需要兩兩配對,從設備和從設備之間很難數據溝通,比如空調可能無法獲悉窗戶是開著還是關著。

最被抱以厚望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WIFI了,不用過多介紹,WIFI距離最長、速率最高,手機電腦全適用。但它也有短板——太耗電了。

你看紅外、藍牙裝個電池就能用個一年半載,假如一個智能水杯是用的是WIFI,那兩節電池也就頂個兩、三天。所以一些帶220V插頭的強電設備可以上WIFI,比如開關、燈泡、空氣凈化器,耗電多也不怕,而一些需要用電池的弱電設備,比如無線鍵鼠、智能牙刷、體重計什麼的,WIFI顯得用力過猛並不適合。

因為WIFI功耗上的先天不足,同樣基於IEEE標準,又衍生出Zigbee和Z-Wave兩個技術。它們支持的節點很多,除具備WIFI的優勢之外 ,通過降低速率解決了耗電的問題,所以被普遍認為是當前最適合智能家居的無線連接方案。很多傳統家電企業和很多搞所謂「物聯網」的,用的多是雙Z技術,很多利益集團也壓寶它們。

但……以我個人淺見說幾句得罪人的話:雙Z最大的問題是與WIFI互不兼容,家裡還要單買個「集中控制器」,當然WIFI也要集中控制設備,不過那個叫「路由器」,家家都有不算負擔。而且雙Z在我的實際使用體驗中不太穩定。相互干擾、信號丟失的現象時有發生。我對用這種技術的無線設備心存抵觸。

最後不要忘了NFC,傳輸距離最短,只在3、4厘米內有效,對接快,傳輸速率低。家居中似乎沒什麼設備距離能保證在這麼短距離內的。但這樣的技術特點,非常適合開門、解鎖等需要安全授權的場景。試想如果家裡門鎖通過WIFI來網路控制的,儘管……也比較安全,但不怕賊偷,就怕賊在遠程惦記著。NFC這種距離超短的劣勢,反而成了安全上的優勢。雖然短,但足夠的Stronger。

五類技術混戰一團,哪個才是智能家居的未來?

要我說:從長遠來看,他們統統靠邊站,我更看好正還在制定中的下一代WIFI低功耗標準——802.11ah,與現有WIFI全兼容,打通平板手機和傳統黑電白電。

所以我給大家的採購建議就是使用交流電的智能WIFI設備現在可以優先購買,其它用電池的,便宜點可以玩玩,稍貴些的盡量別碰。

另外從短期來看,試圖用一種無線技術統一天下不現實,一定是不同特點的無線技術,分別適用在不同的智能設備上,然後用一個「平台」統籌控制。

何謂「平台」?

平台是一套軟體體系標準,再輔以少量硬體當他的感知觸手。有了平台可以直接把無線連接方式的問題降為不可見、且無足輕重的「底層」問題。用戶和上層應用只需要控制就行了,用不著知道是「怎麼」控制的。一個成熟的平台標準,應該是定義規範了這麼幾件事情:

1、設備之間硬體上的連接拓撲結構是什麼樣的,比如所有設備的控制中樞究竟是智能路由?智能電視、手機還是壓根就沒中樞?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家庭里所有的數據究竟是集中在幾塊硬碟掛在路由上?掛在電腦上?還是放在雲端,又或者分散在各個設備自帶的存儲卡里?各個平台都有自己規範的組織結構。究竟哪種對……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別笑,真的。

2、定義了設備在軟體上的管理形式。究竟是按房間,還是設備類型,還是按場景分組?要不要連動?有沒有上下級?狀態反饋、安全應急都是什麼機制?這些決定了這個平台未來發展後的功能邊際,以及用戶能有什麼花樣的「玩法」。

3、最後就是安全和接入標準了。這個也可以說是為用戶著想,也可以說是各個平台為了建立門坎,關門收錢,就不多說了。

所以我認為,用什麼連接技術其實並不重要,真正的戰場在於引導消費者跳進哪個「平台」。

有資格引領智能家居建立平台標準的,一定是在這方面涉獵較早並在產品上的所建樹的知名公司。我們就細數一下這窺視九鼎的戰國N雄。

谷歌32億美金收購了Nest,黑莓才47億,名不見經傳的Nest何以值這麼多錢呢?讓我們看看它僅有的兩個產品之一:這個智能溫控器……通過WIFI接入互聯網,用手機隨時隨地控制家裡溫度,家裡沒人時保持低功耗節能狀態,要回家時提前把室溫調至舒適,功能作用並不複雜,使用局限性也蠻大,家裡得是中央空調,但你發現它的優勢了么?嗯,非常漂亮、人性化。無法否認這是個看臉的世界,具備出色設計的產品總是有一種勾引人衝動消費的魔力,而用戶一旦踏入此門,就是全盤接受這套體系標準的開始。

果不其然,6月份收購Dropcam,10月份收購Revolv,雖然谷歌自己的平台還沒公開發布,但其宏大的構想藍圖已昭然若示,不出意外,Android 6.0發布之日,就是谷歌對智能家居展開全面狩獵之時。

智能眼鏡和無人駕駛汽車讓谷歌的創新精神名聲大噪,智能家居領域中的每一個舉動都引人側目,要不要投入谷歌的懷抱是一件值得認真考慮的事,目前最大的障礙就是——還沒東西。

再說蘋果,6月蘋果在開發者大會上公布了智能家居技術標準HomeKit,雖然在iPhone6和6+上它還是不可用的殭屍狀態,但標準已經清晰介面規範相對明確,願意遵循這個標準的硬體廠已經可以開工。

蘋果的理念相當互聯網,所有設備在它眼裡都不是硬體,而是能提供某類數據的服務者,比如的提供光線的「人」、提供溫度的「人」,提供聲音的「人」,在HomeKit下,設備不光有房間、區域,還有場景的概念,這意味著你不光可以單獨控制一個房間的燈和動力,還能讓整個家都處於Party模式、電影院模式或浪漫入睡模式。所有設備自動連動相互配合營造出氛圍。

蘋果做智能家居除了有全球數以億計的iOS設備作後盾外,還有兩個先天優勢:

一是它有非常完善的iCloud雲服務。家庭資料庫放在雲端,不僅突破了「家」這個狹小範圍,出門在外只要有網路的地方隨時隨地都可以查看和控制。

二是蘋果有相對成熟的語音控制技術Siri,語音目前使用的人還不多,但隨著準確性越來越高,也許有一天你突然發現:智能家居的人機交互最好的方式也許就是語音,以後再說「UI」(用戶界面)這個詞含義可能指的就不是圖形按鈕,而是語音了。蘋果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前景可以用水到渠成、眾望所歸來形容。

SmartThings作為一個開放智能家居平台,剛剛嶄露頭角就被野心勃勃的三星收購,自此三星也成為這個遊戲重要的玩家,並帶來不少好處:

首先他的財力會保證社區式開發模式遞進速度更快,第二,SmartThings很開放可以同時跑在安卓和iOS平台上,並且三星電子涉及的家電面很廣,電視、冰箱、洗碗機、掃地機器人……這些都已經有明確的智能化日程表,一量發展起來,能量不容小覷。

互聯網廠商風雲際會,別忘了海爾這樣的傳統家電廠商,海爾白電天下第一,好多家庭都是整套帶套的買,有這樣好的平台和機遇,海爾也適時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U+,誓要分一杯羹。

只是……我是這麼看:這個遊戲的勝負手不是自己玩的High就行,關鍵是看誰能振臂一呼帶動起整個產業開發環境,讓第三方設備源源不斷地加入進來形成生態,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互聯網廠商更擅長。

願意花錢嘗鮮的往往是生在網路時代的新新人類,海爾對他們的影響力有限。並且U+平台標準制定速度過慢、加上海爾自己似乎也三心二意的同時保持對HomeKit的兼容性,這些都是前景堪憂的徵兆。

把小米放到最後來說,因為這是一個每走過一個地方,必將引起血雨腥風的行動派。

他不是慢慢自己研發做產品,而是通過投資整合,迅速就擁有了一堆「自己」的產品,又通過強勢植入「小米智能芯」的WIFI晶元,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平台和門坎,就是乾的生猛作派讓我反思別家的做法是不是太過學究了,技術標準還在襁褓,小米產品已經開賣了。

插座、燈泡、攝像頭……小米推出的這些都是再尋常不過的家居物件,即便加了「智能」二字,我給大家介紹它們功能特點和使用體驗,也不過一桿煙的時間。

下面以小米的產品為例,讓大家感受下當前智能家居產品的現狀,以及究竟能帶給我們什麼。好了,現在大家可以……點煙了。

小蟻智能攝像頭,售價149,價格參考:傳統100萬像素攝像頭大概7、80,同檔次無線攝像頭大概240,專業監控攝像頭貴的就沒邊兒了。小蟻攝像頭雖然也能當普通攝像頭用,但它的特點還是更適合做家庭監控。

家裡為什麼需要監控?比如長期不住人的房子,有個監控能很好的防盜,另外家裡要是有小孩的可以用來看著保姆在幹啥,有寵物的,上班時也總想偷瞄看兩眼。不要試圖當情侶們遠程視頻聊天的工具,因為從這個鏡頭畫面里看到的都是一副犯罪嫌疑人的樣子。

有無線攝像頭可以不連電腦直連路由器來遠程監控不算新鮮,小蟻在無線攝像頭的基礎上加了什麼樣的「智能」呢?首先內置了小米智能心的WIFI芯,讓連網這事變得異常簡單,只要接上電源,附近安裝了小米智能家庭客戶端的手機就能發現它,點添加,輸入密碼,綁定後就能控制了。

第二它打通了電腦和手機,並且在手機一個APP里做到同時管理N個智能設備,你看,只要有網路地方,都可以隨時拿來看看。

小蟻智能攝像頭還有這麼幾個地方值得注意:

本體就是一個圓形,剩下這個是架子,拆下來更方便隱藏,線也有黑的可選。

指示燈可以關掉,這樣更隱蔽。帶麥克和揚聲器,你在遠端如果想聽,可以打開聽到現場聲音,也可以突然吼一嗓子,嚇別人一跳。

畫質可選標準360p和高清720p,畫面魚眼有變形,可視角度約80度。左上角的時間碼會自動判斷背景來黑白變色。

實測中如果4M以下網路,用高清錄的話會比較卡。記錄的圖像可以選擇是24小時不間斷、幾天一循環,一小時大概300M。或者是僅當畫面有運動物體時再錄,這樣就非常節省空間。

存儲介質一般是用外插的SD卡。好玩的來了:如果攝像頭是插小米路由上,那你可以錄在路由那塊1T硬碟上,這樣連續錄幾個月也不是問題。

小蟻和行業監控攝像頭比肯定還是有一些不足,首先沒紅外,夜視效果不佳,其次不能擺動,怎麼放,房間都會有死角,可能需要兩台一起。另外錄的像不管是在SD卡還是小米路由上,都屬於本地存儲,如果被監控人事後發現,數據很容易消除,防君子不防小人吧。不過至少,「智能」讓曾經高大上的行業監控,一下子變得簡單和便宜多了。

小米智能插座,售價39,參考價格:市場上不智能的帶USB單個轉換插頭,大概也要2、30。也內置了小米智能WIFI芯,打開開關,同樣出現在小米智能家庭的應用里,如果你裝過別的小米智能設備,這次可以不用輸密碼快速連接。

一個小小插座,你用手機能控制的無非也就是開和關兩種狀態,有什麼用呢?一些可以常開的電器,比如燈,還有這個……啊,還有什麼呢?

就說燈吧,保持開關處於打開狀態,就可以通過手機控制類的燈亮和燈滅了。另外一個用途是一些關掉後仍然處於待機狀態的電器,為安全起見,以前是還要關下插排的開關,現在可以在手機里就實現徹底斷電了。

聽到這有人已經開始覺得扯淡了,直接按個開關多方便,非要打開手機點開App再控制?是的,只是如果這種插頭在家裡有很多,可以編組批量開關,或者定時自動開關,很爽。還有冬天晚上你要和老婆划拳決定誰爬起來去關燈的時候,這個就有點用了。

第三件yeelight sunflower LED智能燈泡,這個和蘋果商店裡菲利浦的智能燈很像。預計售價199,199一個燈泡……就不給啥參考價了。把燈裝好,開關打開,由於不是WIFI而是Zigbee的,所以還需要一個支持Zigbee的USB dongle插在小米路由上,注意,這是給小米定製的如果你沒小米路由就用不了了。

安裝完很不爽的是yeelight智能燈的控制界面並沒有集成在小米智能家庭的APP里,而是在小米路由器APP的擴展插件里。接管後,可以控制開關、亮度,還可以調成各種顏色。人家不叫具體顏色名,而是叫浪漫、沙灘、海浪、激情等各種場景名替代,究竟能不能營造這種氣氛,需要使用者有強大的腦補能力。

yeelight智能燈是小米智能家居幾件套里相對不靠譜的一款,首先如果不用Zigbee理論上是能省掉一個dongle和寶貴的USB口。其次調顏色吧用戶可能開始新鮮過後就厭倦了,待機時有功耗,最有用的遠程開關通過智能插座也能實現。所以這個產品形態我不是特別看好。另外控制界面和其它小米智能設備不統一,還沒有完全融合進小米智能體系。

不管怎樣,小米在所有國產廠商里,已經快速、堅實地踏出了第一步。也許到平台戰爭收官階段,各個玩家show hand的時候,小米平台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用戶籌碼,悶聲做成了既定事實。

拿小米三件套舉例,也是因為它們也大體代表了市場上所有智能家居的產品現狀,不能雪中送炭,但可錦上添花。有好玩可愛的地方,也有難用蹩腳之處。如果你現在決定買智能家居的產品,可能會踏進一個深坑,但至少……它是一個美麗的深坑。

總結:

今天聊的是一個開放話題,在未來還輸贏未定、充滿變數之時,夾帶了很多我個人不成熟的觀點和預判,大家見諒。從背景、技術、產業形勢和產品體驗的介紹,大家可能也看出,目前智能家居還處於探索階段,產品相對初級,解決的也不一定是家裡的剛需。

但美好前景已見端倪,當下智能產品越來越多,智能鋼琴、智能血糖儀、智能空氣檢測、智能自行車……喜歡嘗鮮的朋友,可以有選擇性的出手了。

選什麼?雖說產業規律是得平台生態者得天下,但我們作為消費者千萬不要陷入研究背後技術優劣的怪圈。

好技術並不一定是最後的贏家,只要出現一款足夠有魅力能迷住你、讓你心存嚮往的好產品,不要管它是什麼連接技術?隸屬哪個平台?不要猶豫勇敢地去買吧。

歷史上靠單品突破,慢慢形成平台生態的例子舉不勝舉。Windows、iPhone、尼康佳能、小米、騰訊無不如此……世界本沒有平台,用的人多了,就成了平台。

亂世混戰,無律可循的時代,Follow your heart。

尾巴:

有些事我都已忘記, 但我現在還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我的母親給我看了一本童話,一個叫托米的孩子很懶,每天早上都是床自動翻轉,各種機械臂幫他穿好衣服,機器人刷牙,傳送帶送他上學。但有一天機器壞了,給他的頭穿上褲子,給腳刷牙,自己又什麼都不會做的托米無助的哭了……多麼悲傷、勵志的故事呀,教育孩子要勤勞動手,而我卻深深地迷上了那套裝置,對托米羨慕的要死。

呵呵,與其說懶人推動世界進步,不如說是源自人們心中的叛逆和不隨人後的想法,在西迪奧尼的《影響力》中提到,世界由那一小部分勇於嘗試新鮮事物的人決定,他們引領了社會看勢跟風的主流人群。

做先烈是要付出代價的,試著問問你自己,如果在電視剛剛誕生,只能收看一個台的時候,你會花錢去買么?很明顯的問題對嗎?

向那些做出「蠢」決策的人致敬。如星際穿越中所說:「我們已經忘記了自己是誰,我們不是守護者,而是探索者,是先驅。」


沒有值得花錢的需求


我覺得是「智能家居」對受眾的情感方面的感染程度不夠,解決不了用戶對痛點需求,再花枝招展也無用,現在都是理性消費,你不好我如何去買單?要我買單體驗也是很重要的一項,最近感受過一家公司的一站式家居體驗中心,比較看好他家的智能中控系統,主要是兼容性。


個人談談體會。剛剛裝修了房子,考慮過很多智能家居的物品,說說感受。
1.成熟度
智能家居的應用還在很初級的應用,按照基本的思考邏輯,智能家居應該具有輸入,統計,輸出的功能。現在能完整做到這一系列成熟功能的產品還沒有出現。用手機控制和用手機上傳數據是之前智能家居較失敗的設計。
2.標準化
最有需求的插座 燈 窗帘,個人認為,因為的確有控制的需求,包括控制器的集成。但現在是各做各的,不同品牌標準不同,比linux還亂。
3.設計
其實現在的智能家居設計缺乏設計基礎,設計者缺乏生活經驗,同時大多設計偏向IT行業,其實現在智能行業的使用者,IT行業大概最多15%,這是個人3個小區的經驗,多數業主還是醫生 律師 葯 電力 公務員,IT行業其實只佔小區很小的百分比,沒有互聯網思維,也沒有IT思維,手機控這三種人的比率應該小於15%,而現在的智能家居玩的轉的主要是這三種人。現在智能家居的設計對於主客戶群是不實際的。不誇張的說,現在我小區的,超過40歲有一半沒有聽過小米(沒有統計數據,不過是推薦電視的時候,無論是樂視 小米,小米聽過的人還多些)。

結論就是設計和主要市場脫節,蘋果這種可以改變使用習慣的產品真的是難得。智能家居恰恰是需要從產品切入,改變生活習慣的產品。智能家居有很長的培養市場的路要走。
電影和電視中頻繁出現智能家居的產品,估計才有點曙光。這也是個人認為智能家居廣告的方向。現在還是個傳統行業。


瓶頸就在於「智能家居」自身,智能家居,先家居,後智能;把這兩個詞解決好了,就沒有瓶頸了!!!

1,首先得有家,確切的說是房子,而且應該是自己的房子;中國的房價...
這個問題,恐怕不是一般的智能家居廠商能做的事情了

2,智能,這兩個字,至少從目前來說,只有少部分喜歡倒騰的人來倒騰,因為大部分都還不夠智能...
智能應該建立在可靠上,應該比「好質量的產品」更好,更智能,目前大部分都是所謂的聯網而已,有些基本的質量關都沒有過, 智能就只是空中樓閣,或者是地基不牢了


另外抱怨一句,做的還不錯的小米,總是搞預售,總是缺貨,我現在對他都......(此處省略若干字) 以至於我現在首先考慮非小米的產品

另外,歡迎關注公眾號【生活家520】:)


其實我很懷疑智能家居的方向其實是錯誤的,至少是非常難順利普及進入家庭的。

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經解釋了一部分原因,其實還有一部分原因。

能做成智能家居的這些東西,對於用戶來說,其實是不會經常更換的,像電視洗衣機冰箱空調這些,而且這些東西一般是不會一次性更換的,一次性更換一般是買新房子,平常的話所有電器一次性全部壞掉的機會實在太少。但是老實說,一般都買自己喜歡的電器,全買一整套同一個品牌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那麼智能家居就只能和地產商合作,打造一整套,用戶買新房子的時候選擇精裝修帶家電的,拎包入住,又或者和賓館酒店合作。但是這又有一個問題,這個要求智能家居方案提供商有一整套智能家居方案,必須自己做所有東西,又或者所有的電器符合同一標準,這個需要強大的研發能力以及非常強的整合能力,這個...能做到這些的廠商不多吧?

(先預留個坑,回頭再填)


簡單的家電不智能,智能的家電不簡單。現在智能家電的風潮很旺,但是目前市場上鼓吹的智能冰箱啦智能洗衣機啦,都是出於初級偽智能狀態。誰說把家電加了個android系統就是智能了,往裡頭弄一個app來開關調節就智能了?就算是現在的nest也存在許多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普及瓶頸主要是因為產品不行。


其實最大的瓶頸在於沒有剛需,智能化還沒能在酒店、會議室、辦公區域普及玩轉,根本就無法讓人切身去體會到帶來的便利性,家庭裝的人自然就很少;

其次,房產商還沒打算將智能化作為一個普及型亮點放上去,沒有房產工程作為支撐,靠終端市場,基本沒啥成長;

最後,就是智能化還真沒多智能,用戶對智能的期待值居然會比現有能產品化的高很多,那就是現實跟不上大眾想像力的典型。
革命成功尚早,同志們努力拚搏啊!


  1. 需求。
    就現在的市場來說,智能家居的需求沒那麼大,更不是剛需。或者說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回事,或者還不相信這個能讓生活更便利。
  2. 標準。
    現在各個廠商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統一的工業標準。真的要安裝的話,只能用某個廠商的一整套,不划算。而且一些大的企業並沒有下大力氣推廣,對於很多人來說,智能家居還是只停留在屏幕上。
  3. 成本。
    弄成一整套的智能家居,估計很多房子都要東拆西砸了,這個成本太高。再加上各種布線(無線路由是一種解決方案),但很多施工起來還是亂七八糟的,不知道的可以見見曾經的光纖布線,那叫一個坑。
  4. 設備。
    現在很多東西明明就是加了個小功能,還說什麼智能,大忽悠!再加上標準和採購成本以及設備學習成本(跟設備有關我就歸到第四點了)。
  5. 功耗
    雖然智能家居說起來很美好,但是遇到現在這個節能減排的時代,你說家裡一大堆東西都是在待機狀態,這個消耗的電能會不會有點多呢?廠商的這個總功耗是不是如想像的低呢?這要打個問號。
  6. 智能
    如何讓家裡的老人也會簡單方便的學會使用,這才是真正的智能。

PS:上面的回答的時間都好早。。。惶恐,這個回答算是冒個泡泡。。。


共享一個個人項目:
=================================================

LEHome 是一套完整的開源智能家居方案。LEHome擁有以下特性:

1. 簡單的控制命令編程
2. ibeacon室內定位
3. 高度模塊設計
4. 紅外控制、開關控制、感測器採集
5. android,web app,微信版客戶端

項目地址:[https://github.com/legendmohe/LEHome](https://github.com/legendmohe/LEHome)

部署
====

軟體

服務端

LEHome 服務端基於Python,需要安裝以下依賴:

- tornado
- pyzmq
- numpy
- BeautifulSoup
- scipy
- audioop
- alsaaudio
- pyaudio
- fysom
- mplayer
- sox

down下來後,配置init.json(後面會說明如何配置),然後在根目錄下運行./start.sh即可(先用chmod添加執行許可權)。

客戶端

目前LEHome實現了Android,web app,微信版客戶端,如有需要可與我聯繫legendmohe@foxmail.com。

硬體

要完整地運行本項目,需要準備以下硬體:

1. reco WIFI插座 * n
2. 藍牙4.0適配器 * 2
3. ibeacon模塊 * n
4. 藍牙音箱 * 1
5. 紅外模塊 * 1
6. zigbee感測器 * 2

#### reco WIFI插座

淘寶大概99一個,體積略大,好在控制協議是開放的,可以很方便地整合進LEHome。

買回來後,用reco的手機客戶端配置一下插座使其正常工作,然後打開路由器的管理頁面,將插座的ip記下來備用。

你也可以通過更改SwitchHelper.py使系統兼容自己的wifi插座。

#### 藍牙4.0適配器

由於要使用ibeacon進行室內定位,故需要4.0以上的BT適配器。需要兩個是因為一個負責連藍牙音箱,一個負責接受ibeacon數據包。如果直接使用音頻線來連音箱,則只需一個適配器即可

#### 藍牙音箱

可以用普通音箱代替 :)

#### 紅外模塊

淘寶有售,選擇一個開源控制協議的即可。為了避免廣告嫌疑,這裡不提供鏈接,有需要的可以私下聯繫。

#### zigbee感測器

淘寶有許多zigbee開發板出售,選擇其中之一即可。為了避免廣告嫌疑,這裡不提供鏈接,有需要的可以私下聯繫。

註:要根據實際採用的紅外模塊和zigbee感測器模塊來調整LEHome的源碼(RILHelper.py和sensor_server.py)。


系統功能
========

本系統最大的特點是能支持簡單的命令編程。

你可以輸入:

打開電燈

可以輸入:

打開電燈然後打開風扇

可以更複雜一點:

循環每工作日晚上7點30分內容是打開風扇然後打開電燈

或者更更複雜一點:

循環每工作日晚上7點30分內容是如果我在家裡那麼延時10分鐘打開電燈然後如果當前溫度大於數值26那麼打開風扇然後播放語音#你好#

#### 如何查看系統支持的命令

打開usr/init.json,可以看到在"command"項下,有許多預定義的命令。

系統檢測到命令詞出現的時候,會調用相應的callback,所有業務邏輯都在callback裡面完成。

#### 命令格式

命令由基本命令和控制語句組成。准許以下規則:

1. 基本命令 = delay + action + target + message
2. 基本命令 = 基本命令 + 控制語句
3. 命令 = trigger + 基本命令 + finish/stop

例如:

打開風扇 -- 打開[action]風扇[target]
延時10分鐘打開電燈 -- 延時10分鐘[delay]打開[action]電燈[target]
查詢公交車8路 -- 查詢[action]公交車[target]8路[message]
如果我在家裡那麼打開電燈 -- 如果[控制語句if]我在家裡[基本命令]那麼[控制語then]打開電燈[基本命令]

以上命令不能直接被系統識別,需要用trigger和finish/stop包圍

例如:

你好打開風扇謝謝 -- 你好[trigger]打開[action]風扇[target]謝謝[finish]

*添加trigger和finish的原因是系統支持連續語音識別命令,需要考慮斷句的情況,所以要添加兩個標誌位來截取命令。

#### 命令callback

所有命令對應的callback.py都保存在usr/callbacks/目錄下。

在init.json文件中,可以通過:

"callback":{
"whiles":{
"循環":"whiles.while_callback",
"重複":"whiles.while_callback"
},
...
}

這樣來指定。

callback主要如下所示:

from lib.model import Callback

class timer_callback(Callback.Callback):
def callback(self, cmd, action, target, msg):
...

當命令詞被觸發時,相應callback的callback()方法會被調用,傳入的參數由callback函數的定義決定。

聯繫方式
========

本項目斷斷續續做了一年,代碼風格,邏輯實現等比較幼稚,加上本README寫得極簡,基本不可作為開發參考使用,故如有任何疑問,可聯繫legendmohe@foxmail.com。


這是我在另一個問題的回答,我想在這裡應該也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

自2014年初谷歌3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創業公司nest(當時該公司只有一件產品智能煙霧探測器),智能家居行業從此被引爆。小米,百度,淘寶、京東、360等互聯網公司,以及海爾、美的、格力等家電巨頭相繼湧入這個行業。今天老豬作為一個智能家居從業者,給大家扒一扒,你所不知道的智能家居火熱下的內幕。

1、關於產品。

智能家居行業目前雖然炒得火熱,但是更多的是行業熱,市場冷。進入智能家居這個行業的門檻並不高,目前市場上魚龍混雜,很多智能家居廠家都是掛羊頭賣狗肉,隨便找家代工廠,生產出一些質量低劣的產品,貼個品牌商標,就開始大規模招商了。智能家居業內的虛火,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是這幫人的炒作。

他們口吐蓮花,大談市場多麼多麼的廣闊。很多初次接觸智能家居的人,聽了這番洗腦,心花怒放,更加相信智能家居的市場前景一片美好,是一大塊肥肉,早點進入就能大撈一筆,晚了連剩湯都沒得喝。

正是聽了這些人的鼓吹,很多對行業不了解的人,冒然就進入了這個行業。多則十幾二十萬,少則幾萬塊的加盟代理費,再交一筆首批進貨款壓個幾十套貨,就算入了黃金萬兩朝陽產業的大門了。殊不知,市場遠非想像的那麼火熱,消費者的冷漠批頭蓋臉澆了一盆冷水。做了半年後發現市場真難做,找廠商要支持,要麼早已跑路,要麼不管不問。他們的套路就是賺這些代理商的加盟費和首批進貨款,你市場做的好壞與我何干?反正我該賺的錢已經賺了。你不幹了那正好,又空出來一個代理商名額,又可以忽悠一個楞頭青進來。

老豬個人認為,目前智能家居行業內真正從用戶體驗出發,全心做產品的智能家居系統廠商不超過十五家。其餘大多數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圈錢的主兒。

不過話說回來,人家能圈到錢也是人家的本事,他們正是抓住了很多人想快速賺大錢的心理,編織一大套正中下懷的謊言,讓你陶醉其中,直到被市場潑了冷水才大夢初醒!上當了。

智能家居系統如此,智能單品也不是那麼樂觀。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任何東西能聯上網都能稱之為智能。燈泡加個藍牙,手機控制變一下顏色,稱之為智能燈泡。音響加個WiFi模塊,連到手機APP上,稱之為智能音響。水杯加個藍牙或WiFi模塊稱之為智能水杯。甚至是成人用品連上手機,也稱之為智能XX。反正就是,啥都能智能,為了智能而智能,只要你想讓它智能它就能智能。

一個硬體一個APP,誰都想成為入口,誰都成不了入口。路由、電視、手環都曾雄心壯志,要成為智能家居的中心和入口,事實是到現在也沒能掀起什麼大的風浪。

當然在眾多的智能硬體中也有少數口碑和銷量還不錯的產品,這些產品都在某些方面真正契合了用戶的需求點,並提供了良好的用戶體驗。消費者都是用腳投票的,東西好不好,實用不實用,用了就知道。

總之一句話,智能家居行業的水太深,水性不好的莫入水。在老豬看來,能讓人尖叫的智能家居系統產品,目前根本沒有。真正有些特色和亮點的好產品,在這個混亂且不斷發展擴大的行業里,需要擦亮眼睛去尋找。

2、關於服務。

交了錢進入了行業後,本想大展拳腳,現實情況卻是,實力薄弱的年初進年末倒,家底兒雄厚點兒的半死不活的勉強撐著,苦等幻想著智能家居市場來年就能爆發。智能家居行業目前的狀態就像是困在玻璃窗裡面的蒼蠅,眼看著面前是一片光明,前景廣闊,就是苦苦找不到出路,死等又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

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總不乏一些敢於嘗試新鮮事物的人。他們天生前衛,科技感十足,喜歡走在潮頭引領風尚。他們想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與眾不同,同時他們也有能力有條件去嘗試。老豬所服務過的客戶,基本上都具備上述這些特質。這些人大多數生活富足,他們樂於享受更加方便舒適的生活,而智能家居正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針對這些人的需求,僅是好的產品是遠遠不夠的,更尤為重要的是好的設計方案和完善周到的安裝調試及其他售前售後服務。而目前全國來看,真正經驗豐富的優秀服務商也是寥寥可數,大多數都是近兩年剛入行的廠家的代理商。

在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很多智能家居廠家的售後服務做得讓人實在不敢恭維。產品出現問題,及時更換或維修,用戶還能給予一定的寬容和理解,而某些廠家的所作所為卻令人倍感失望。

老豬曾合作過的某家廠商,產品返廠一個月都得不到維修,其所有精力都放在招商圈錢上了,哪還有時間和精力做售後服務。另外也不乏某些廠家,技術人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相當有限。老豬曾遇到過一種情況,在客戶家裡安裝調試智能產品時,遇到一些技術問題解決不了,打電話給廠家的技術人員,他們竟然不知所以,給的指導也是雲里霧裡,實在沒有辦法,老豬親自到客戶家裡跑了十來趟,逐條測試分析原因,摸索嘗試了各種辦法才最終把問題解決掉(客戶家裡跑的次數多了,最後客戶跟老豬熟絡到,一家老小都能喊出老豬的名字)。遇到技術人員這樣菜的廠家,也實屬無奈。

客服問題也是目前智能家居廠家普遍存在的一大通病,據老豬所了解,目前沒有聽說哪家智能家居廠商配備了24小時客服。而客服是一個很重要的服務內容,老豬曾遇到一次,晚上10點,客戶打電話過來說,家裡控制燈光的智能開關不能用了。老豬跟客戶電話溝通了很久,仍然沒找到問題所在,老豬只好打電話求助廠家,廠家電話無人接聽,打電話給廠家技術人員,打了數次也是不接聽。無奈老豬只好跟客戶道歉,請求原諒,讓他今晚先將就睡下,明日一早過去現場解決問題。由此看出廠家的售後服務是多麼欠缺。

智能家居作為一個新興產品,用戶在使用過程很可能會隨時出現問題,設備出現故障不會選擇是在上班時間還是下班時間,說不工作就不工作,只有第一時間為客戶迅速解決問題,才能真正獲得用戶的認可。下班時間服務就脫節,實為一大缺陷!

3、價格高

目前市場上的智能家居系統產品動輒幾千上萬元,便宜些的智能單品也要數百元,百元以下的智能產品少之又少。體驗成本如此之高,導致很多躍躍欲試的人望而卻步。據老豬所了解,目前對智能家居產品有興趣的大多是80,90後,而矛盾就在這裡。

大多數80,90後的經濟基礎並不像60,70後那麼雄厚,有經濟條件的人群對智能家居的理解和接受度又很低,他們是一群連智能手機玩不很轉的人,你讓他們用智能家居更是難上加難。

另外一個矛盾所在就是,由於使用者少,銷量低,導致智能產品的生產成本始終無法大幅度的降下來。成本高售價自然就高,售價高就嚇退了一大波消費者,由此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這種循環並非無法破解,重點還在於第一條第二條所說的好的產品,好的服務,這兩點做好了,價格不要高的離譜自然有更多的人願意買單。

4、消費者接受度。

上面談到智能家居從業者被市場潑了冷水,潑冷水的原因之一正是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認知度,接受度不高。智能家居概念問世了將近二十年,始終是不溫不火。究其原因不過以下五點,產品不好,服務不好,價格太高,認知度低,期望值高。

不過通過近兩年的市場炒作和培育,人們漸漸也知道了智能家居是怎麼一回事兒。

三年前老豬跟人說我是做智能家居的,他問老豬,你們桌子椅子怎麼賣的?今天老豬再跟人說我是做智能家居的,他說是不是手機可以控制?雖然智能家居遠不只是手機控制那麼簡單,它還有更多方便實用的功能,但從這一點看人們的認知度還是有所提高的。可問題的關鍵是,手機控制比遙控控制又高級了多少呢?在大眾的認知里,我只不過是換了個高級遙控,值不值得去花這麼多錢?

很多科幻電影里的場景先入為主,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就是智能家居就應該跟電影里的場景一樣炫酷。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電影里的科幻場景早晚有一天會實現,但所有事物的發展都是有一個過程。

比如今天的智能手機,如果沒有當初的大哥大,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智能手機。現在的智能家居跟90年代初的大哥大倒頗有幾分相似,只有少數一部分人在用。正是由於這部分人的率先使用,才使得手機得以發展,逐步為更多人接受。

由此來看,想讓消費者真正接受智能家居仍然任重而道遠,智能家居的普及仍需一個緩慢的過程。想靠智能家居賺快錢,快速撈金,也許只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大浪淘沙,疾風勁草。老豬認為智能家居廠商都應該向手機廠商華為這樣的企業學習。堅持做好的產品,提供好的服務,為用戶真正創造價值,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走的更長久。


功能上基本上就是簡單的拼湊,對於人們的生活很難有一個質的改變。
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而且門檻也不高,沒有什麼專屬這個產業的核心技術。都造成了這樣的現狀。


有哪些入門門檻比較低,且能提供很大便利的智能家居產品? - 裝修設計 - 知乎 請看看我回答的這個問題。


不要相信 @周培良 提到的「(用戶需要的)而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安全、健康、舒適,更好的居家體驗,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更節能,更環保。」節能環保永遠是說辭,用戶在選擇時這是最最最不重要的條件,甚至沒有他說的「美輪美奐的操控界面」重要。張小龍曾說過:

「有一次我在一個聚會,來了好幾個女生,我跟她們說裝一個微信吧,她們問為什麼。我說裝微信可以免費發簡訊、發圖片,省了彩信的錢;還可以直接說話,連打字都不需要。這幾個女孩沒有一個有興趣,很奇怪地看著我,問:「我為什麼要用這個東西?」然後我現場給她們演示了一下,說你看附近有很多美女,我可以跟她們直接打招呼,這些人立馬兩眼放光,一個個拿出手機讓我幫她們裝。我當時都很震撼,這兩個差別會這麼大。我承認我當時對人了解太少了,但是真實的結果就是這樣子的。」

關於節能,政府也是大力推廣節能燈並強制白織燈退市才達到目的。目前的智能家居只能算遙控家居,除去成本,便利性和客戶服務的原因,在產品上需要的是家居能夠更方便的被控制。目前來說,通過手機控制家居並不方便,只是控制權轉移到手機而已,用戶的體驗沒有實質提升。獲得一些強大功能的同時,也損失了一些安裝便利性(買來插電即用與部署網路下載app哪個方便?)


-
身在家電企業,略有了解,談談我所理解的真正瓶頸吧

1. Google glass這樣科幻的產品都問世了,根本沒有技術瓶頸

2. 業內缺少一流的、真正理解需求的產品經理,和老闆
可參照互聯網行業,喬布斯我就不說了,騰訊的馬化騰,微信的張小龍,小米科技的雷軍,奇虎360的周鴻禕等等成功企業太多不一一列舉,這個行業沒出過卓越的產品經理,也沒有那個土壤

3. 有實力做智能家居的多是大型的傳統企業
制度的完善決定了在大型企業里想做好一個產品是非常難的。

其實解決了2、3個問題,其他問題都迎刃而解,什麼成本什麼安全什麼沒用戶基礎,07年iphone推出的時候人們也不習慣在玻璃面板上點來點去,當一個真正好用的東西擺在人們面前,他們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


總的說來是國人精明的太多,利用「智能家居」4個字概念,爆炒各種玩意,什麼感應開關、帶溫度顯示龍頭、破變色電燈泡、帶個定時的電飯煲、手機APP開關的插板,都叫智能家居,讓大眾很難界分。
然後真正從事智能家居行業的商家,迫於生存的壓力,一上來就追求低造價高利潤的產品,也沒有在產品的選型、穩定性考慮,系統的綜合性能,客戶的感受度等去用心研究,可以說沒個三五年的用心專研實踐,做出來的方案都是很糟糕的。但做智能家居從來不會有一個人說他們不行、他們的產品不行,相反,你能想到的沒有想到的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功能什麼都能給你想到,什麼都說能實現,比如下班前就讓電飯煲把飯煮上啊,出國可以用手機給家裡保姆遠程開門啊,結果客戶頭腦發熱就把單給下了,結果一個沒有經驗的方案、一堆不成熟的產品、一批沒什麼實踐的技術員,倒騰出了一套三天兩頭出問題,還不如手動好用的智能系統,然後很多人都怕了,索性就只裝幾個攝像頭,能監控錄像就完事,實在擔心的,請倆保安、保姆,養幾條惡犬,萬事解決。


最近在智能家居行業門戶網站做推廣,所以對智能家居這個行業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根據搜集到的資料來厚顏回答一下:


智能家居行業市場潛力巨大。根據我們的測算,我國智能家居潛在市場規模約為5.8萬億元,發展空間巨大。


其中,家電類智能家居產品市場份額最高,市場佔比超過70%。但是由於產品價格和功用性等問題,家電類智能家居設備整體增速較慢。

另一方面,智能照明、家用攝像頭等小型產品不僅價格較低,而且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需求,因此市場增速較快。我們預計我國智能家居市場未來3-5年的整體增速約為13%,市場爆發時點尚未到來。


智能家居行業實現快速發展需要滿足四大條件:


1、合理的價格水平;


2、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實用的功能;


3、統一的連接標準;


4、智能家居生態的建立。


其中,前兩個條件的實現將有助於智能家居單品的快速滲透,前三個條件的實現則標誌著智能家居系統迎來大發展時期,四個條件的全部達成意味著一個以智能家居系統為核心的龐大服務市場正式開啟。


———————————————————————————————————————————

最後是萬惡的小廣告了,如果對智能家居感興趣或者是在做智能家居產品的,可以來我的網站ofweek智能家居網看下,每天為您定時推送行業內最新、最熱的產品諮詢。

地址:OFweek智能家居網


答主身處聽力醫療行業,但自告奮勇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因為事實上:助聽器和人工耳蝸是目前「智能設備」唯一成熟的行業。而答主隔壁公司是國內一家專門做智能設備渠道的公司,因為採購用戶獎品和促進科技園公司間交流(主要是我們公司不讓吸煙,所以憋不住的時候會去他們公司),剛剛參與了他們團隊對於限制目前智能設備發展的討論。此外,答主曾經插隊裝作某領導的跟班去國內幾家大的企業智能研發展示中心參觀,所以深有感觸。

瓶頸一:需求不夠
這個不夠指兩方面,不夠大、不夠清晰。前者限制研發生產銷售,後者主要限制研發思路。
舉一個栗子:
80後可能還記得90年代VCD上市時的熱潮,深為自己家能買一台VCD去期盼和自豪。而事實上,VCD行業的人清楚的知道VCD只是一個過渡技術。前有錄像機,後有DVD。VCD本身必定要被DVD取代。因此VCD的主要市場是亞太等錄像機普及率很低的地方,在歐美這種VCD比錄像機沒有明顯優勢的地區推廣VCD是吃力不討好的。那在亞太地區這種錄像機比例很低,VCD又註定很快被DVD取代的地區,如何推動VCD的市場?可能有人想到了,90年代盜版光碟忽然雨後春筍般出現了。
隨著人類所處社會的技術總體進步,對智能的需求會逐步提高。智能與需求,是一個互相促進、互相限制的關係。在電腦還是486的時代,你的需求大多不會到奔騰的級別,當人民群眾的需求486無法滿足時,一定也要求586、奔騰的出現。
手機剛開始只能電話,但滿足通話功能之後,但你說漢顯功能、簡訊功能、中文輸入功能有需求沒?有,但通話還是主要需求。直到後來廠商技術進步了,這些功能有了,你忽然發現「老子要發簡訊」。
移動辦公需求有沒有?有啊,但不是主要需求。所以廠商會首先滿足通話、簡訊、郵件這類功能。上網?不好意思,技術達不到。使勁一下技術能不能達到?有可能,但你先讓我把現在的錢掙了好不好?現在智能手機普及了,手機就是微電腦,上網、視頻、微信……這些就都有了。

好吧,這個栗子舉得有點回顧歷史了……但客觀上講,大的需求必然導致新技術出現,而新技術又催生新需求。你說彩電對黑白電視而言,是不是智能了?智能電視對傳統彩電是不是智能了?都是。

智能家居、(可穿戴)智能設備的需求是有的,但不夠大。你可以開發一款監測你的愛車狀況的硬體,在你的手機上有個APP顯示,但這個需求真的大嗎?如果需求不大,實現的動力就會小。歸根結底,這是市場的規律。目前我們的市場對智能設備的需求已經有了,但還不夠大。

智能家居、(可穿戴)智能設備的需求是有的,但不夠明顯,這就造成了開發者的困擾。比如你在公司,想起來家裡馬桶沒沖,點擊一下沖,然後就沖了。那這個需求表面很明顯,很有道理。但研發者的思路並不局限遠程控制,把馬桶設計智能沖水照樣解決問題啊。這個需求不夠明顯,而研發思路的錯誤,很可能導致你投入了,但沒效果。

那麼回到助聽器行業中來。用戶需求是什麼?初期最主要的也最明確的是「放大聲音」,所以2000年之前的助聽器是模擬式的放大電路。後來,發現用戶的聽力損失不同頻率損失不一樣,模擬電路線性放大不好啊,於是出現了基於DSP晶元的數字助聽器。再後來,發現用戶不同使用環境下,數字程序不能一樣,於是現在出現了和手機綁定,自動識別語言環境、自動調節的技術。

你看,助聽器的需求是大的,不同階段的需求是明確的。

瓶頸二、技術難度與成本
1、電源技術
這個是目前對可穿戴智能設備最大的限制。別的技術,比如晶元、軟體、製造工藝都不算大問題,但電源技術和電源控制技術是最大的難點。
知乎汽車話題里有不少大牛對特斯拉選擇用鋰電池的行為進行了分析,結論就是技術可靠,且特斯拉的電源控制技術花了大心思。鋰電池技術並不是最好的電池技術,只是最優選擇而已。
有無數公司想開發位置監控的貼片,用來防止孩子丟失、手機丟失。但遠距離、小型化(比如貼片)的產品卻幾乎沒有。為啥?不是晶元做不了那麼小,而是因為電池……
電池的瓶頸有很多。比如能量密度,續航能力得高一些啊。比如放電曲線,電量足的時候功能都好說,電量不足但還不低的時候對使用造成嚴重影響咋辦?比如電池大小和重量。。。。。那些說特斯拉底盤上都是電池,因此重心低且比其他轎車有碰撞優勢的,呃,這個話題不講啊。。。
什麼技術都能實現,只有電池技術最難!!!!!!!!!如果這個話題下讓我選唯一的瓶頸的話,我會選擇電池。其他都會變,只有電池目前看不到希望啊。。。。。。

2、晶元成本
晶元能有多少成本?一片幾十幾百美金而已。但是,你要知道晶元製造和設計才是大問題。知乎有晶元話題,可以去看看。以手機為例,屬於大眾消費電子產品,因此手機晶元的大量需求,導致了手機可以用上現在最先進的晶元。
大概在2000年左右,主流晶元製程工藝是0.35微米、0.25微米,當時0.18微米、0.13微米還是很厲害的。(註:1微米=1000nm)。而現在iphone6是20nm(應該沒記錯),14nm的晶元也可能在iphone6s或者iphone7上出現。但是,每一次晶元製程工藝的提升,都意味著一次開發的巨大成本,以及升級之後的成本釋放。
手機,你可以使用最新的技術,因為量大,平均到每台手機的技術成本不算很高。但並不意味著其他產品也可以使用這樣的晶元。助聽器(國內市場大概一年100萬台,全球大概一年900萬台)市場比手機市場小多了,因此最最先進的助聽器也無法像手機一樣去追求更好的技術。目前一些手機晶元還會用90nm、65nm技術,可以稱為主流技術。0.13微米晶元這種都算不上主流晶元技術,對助聽器和其他一些電子產品而言卻是主要的。90nm的助聽器dsp晶元都算先進的。那有沒有可能說我多花點錢,讓助聽器廠商開發65nm、45nm、32nm甚至更小的?可以啊,但是你掏的不是一個或幾個晶元的錢,是贊助整個研發哦……
當然,近些年因為晶圓廠的利潤降低,日子不好過,一些晶元設計公司對「通用型」晶元更加熱衷。同樣類型的晶元,用於不同電子產品類型。這個挺好的。

3、設計與生產工藝
這個話題不談了,可以去參考鎚子手機的反思。也可以去參考福特斷軸的相關文章。
鑒於一些同學對這個話題不了解,還是詳細說一下。鎚子手機獲得IF設計獎,這可是全世界最牛逼的設計獎之一。但是,為什麼鎚子手機市場表現差?很多人歸結為老羅不適合做經營。但我不這麼認為,老羅設計手機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手機能更好,這沒什麼不對。吹的牛栩栩如生,但是吹的牛要是能實現,就不算吹牛。那實現了嗎?講單個產品,可以說實現了。但批量化生產實現了嗎?明顯沒有。鎚子手機鼓動起大家的購買慾之後才發現,原來生產線上下來的產品良品率太低。
90年代,中國有個特殊辦公室,叫桑塔納國產化辦公室。目的就是要實現桑塔納國產化。可能有人認為是搞笑,但在那時候讓我們做一台桑塔納,是可以的。但批量化怎麼辦?以汽車外殼門上的側柱為例,完全可以做出一個一模一樣的。但是用一年之後還是這樣嗎?兩年之後呢?由於淬火(只是舉個栗子)等材料加工工藝的不夠,導致國產化零件根本無法供應,普桑國產化很困難。要想提高國產化率,就必須讓涉及的相關企業水平都跟上。這不是光主機廠的事兒啊!
有人自以為是的說:「中國可以造出世界前三的火箭,為啥國產汽車弄不出來?」其實這又是一個同樣的問題。造火箭,我們選最好的,一次性使用,造三個零件我們選最好的那個,但汽車不是這樣,汽車不是一次性,也不是造很多零件選著用,而是希望100個零件里100個都能用。從技術角度,火箭比汽車高的多,但從生產控制來說,汽車更難。

4、材料與應用
還記得以前經常新聞里有:XXX產品的出現填補了國內空白。但事實是:從國外弄來一台,拆了,「測仿」,呃,這個詞現在用的少了,現在用「山寨」。但是:你的尺寸什麼的都可以測準確,但是不同部件的材料?不同零件的裝配?怎麼辦?
當材料科學沒有支撐你的產品需求時,你的質量可想而知。當你生產工藝達不到時,你的質量可想而知。過去我們中國窮,看到國外有而我們沒有的產品,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我們可以不可以做?可以,但使用壽命、雜訊控制、防塵防水能力等等問題,沒人注意啊。(註:這些年,真心開始重視了,還有不少的成果。比如汽車生產線)
回到我熟悉的聽力行業。助聽設備除了助聽器外,對於重度極重度助聽器無法有效助聽器的,還有一個叫人工耳蝸的東西。這個產品是人類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人工器官,逼格很高哈。
基本原理是皮下植入一個線圈和電極,電極放電直接刺激聽神經,獲得聽覺。耳朵上要佩戴言語處理器,頭件和皮下植入的線圈之間以「跨皮通訊」實現信號傳遞。
涉及皮下植入,就要使用與人體不會出現排斥的材料。比如:鈦合金、生物陶瓷、硅膠。除了材料,就是生產的工藝,晶元在皮下如果發生體液滲入,就不能正常工作(從這點講,特工學院電影里直接在耳後植入晶元是說不通的哦)。這些都不算最高級別的技術要求,但是把這些技術都做好,就很難了。

瓶頸三:跨學科集成的難度

智能家居、智能設備,說到底是跨學科的應用。使得不同領域的先進技術集成到一個產品或一個產品圈。智能家居領域的所謂閉環,其實只是一個初步的構想,未來的智能家居要更加複雜。但你可以認為是:好的本身產品+集成控制+數據。
那這個簡單嗎?有人研發這個、有人研發那個,難不成我要用那麼多東西?想想都累。智能的小設備如何集成到一個產品系列?比如你家電視、手機、凈化器、汽車、冰箱、洗衣機……全是小米的……如果是分割式的智能,那與現在的不智能有啥大區別呢?無非是多了功能。
初步算一算,智能家居至少涉及:晶元、電源控制、大數據網路、材料、人機工程……想想都是一個系統工程啊,不是簡單的事兒啊。

以前我們常講,人一輩子擁有的東西,對大部分人而言只有兩大件:房子和汽車。汽車橫跨了材料、能源、人機工程,現在又加上了晶元、網路等等;而房子,過去講就是水電裝修,略微簡單,但未來:智能光源、智能家居……不得了啊。
————————————————————————————————————————
總結:1、需求與技術的對立統一,是目前的瓶頸。
2、以電源技術為代表的技術發展,是目前的瓶頸。
3、技術誇學科集成,是目前的瓶頸。
其他問題,基本上都可以歸納到這三個問題里。

————————————————————————————————————————
現在的智能設備創業,不少人看到了虛火旺盛,大量泡沫與欺騙,這個正常。先有虛火,才有反思。

另外聽力行業的朋友們看到這個文章,有兩個消息給大家。一個是蘋果和瑞聲達助聽器合作,瑞聲達推出了made for iphone ,而三星呢之前一度傳聞要收購美國的斯達克助聽器,三星自己也申請了藍牙助聽器的專利,據說2017年會推出助聽器和智能耳機。


1. 安裝麻煩

2. 技術達不到。不是實現不了,而是無法實現穩定。比如控制界面設備和主機之間的通訊,現在最經常採用的仍然是RF, 新出的ZIGBEE和WIFI都無法實現足夠的穩定性。


推薦閱讀:

從實際居住角度,如何評價宮崎駿動畫片中的家居設計?
開放式廚房有哪些優缺點?
有哪些冬天用起來很舒服的家居用品?
辦公室或工作室的空間設計可以如何生動有意思?
世界各地的單身公寓都有哪些有趣好用的傢具配套及設備?

TAG:家居 | 商業智能(BI) | 智能汽車 | 智能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