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裡面,名字最有內涵的人是誰?

注意,是名字最有內涵,不是名字最有韻味,更不是名字念的最好聽。


倚天屠龍記里巫山幫幫主 梅石堅。
聽名字就知道人家有多忙了。沒時間。


雲中鶴
四大惡人中的淫賊
雲中鶴其實是徐志摩的筆名
徐志摩又是金庸的表哥
可見金庸對他這個表哥的喜愛和懷念之情
內涵不?


周芷若。很多人都只是覺得名如其人,其實另有一層深意。

「芷」為白芷,「若」為杜若,都是香草,藉以形容周姑娘清麗脫俗。
然而,「芷」字由「艹」和「止」兩部分組成,表示「香味令人止步的草」,暗指周芷若雖美艷出塵卻帶有清冷威嚴之態,令人難以與之親近。
而杜若,號稱是「一夜間燦然綻放,隔日便悄然凋零。貌堅實弱,一旦全力綻放,便註定頹敗。」


回想一下周芷若從未真正溫暖過的一生,突然覺得名字恰如其分。


最有內涵的當然是 岳不群
"君子群而不黨, 小人黨而不群"
高端黑


茅十八。
個人一直以為,鹿鼎記里茅十八這個名字是最土的,但據說此人的名字是金庸先生為紀念明史一案中被株連的茅元銘等十八個因修訂明史被殺的江南士人而取:明史書凡百餘卷,請李令皙作序,題茅元銘、吳之銘、吳之熔、李濤、茅次萊、吳楚、唐元樓、嚴雲起、蔣麟征、韋金佑、韋一圍、張篙、董二酉、吳炎、潘檉章、陸圻、查繼佐、范驤等十八人於其上。
茅十八,三個字背後多少人頭。


何紅葯《碧血劍》

她本是五毒教主的妹妹,但愛上了夏雪宜,被夏雪宜利用感情,偷聖物給他,被教內懲罰。毀了容貌,而心心念念的郎君早已經棄她而去。她便揣著畫像尋找愛人。

後來見到往日情人的女兒,她容貌俱毀,狀若惡鬼,並且得知郎君身邊早已經有了新歡,她想找到夏雪宜,但是最後卻發現夏雪宜已經化為一堆白骨,最後又因為夏雪宜而死。

這個女子一身就是個悲劇啊,遇到夏雪宜就沒好事。不過她這個名字真的美,我讀姜夔《揚州慢》的時候,最後一句是「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紅葯是紅色的芍藥花,這種花開起來一大團,好多花瓣簇在一起,很艷麗,看起來熱情似火。
就像是何紅葯的愛一樣,熱烈。

紅葯年年開放,可是它們為誰而開放呢,已經沒人能欣賞他們了,何必開放呢?
「知為誰生」賦予了紅葯一個悲情色彩。

何紅葯找夏雪宜找了這麼久,夏雪宜也不會給何紅葯想要的愛,她何必呢?

何紅葯的身上也有悲情色彩。

私以為。何紅葯這個名字很美。
想必金庸在起這個名字的時候也想到了姜夔的那句詩吧。

「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答完才發現原來已經有答主說了啊。▽


謝邀。


我今天講的,是一個真的很有趣的名字,來源於《笑傲江湖》。


如你所知,《辟邪劍法》的發明者是林遠圖。他本是和尚,法號渡元。只因為《葵花寶典》失竊,他被紅葉禪師派去取回。然而渡元心志未堅,聽了蔡子峰和岳肅所述《葵花寶典》所述之後悟出《辟邪劍法》,竟然就此還俗,改名林遠圖,創立福威鏢局,成為名震天下的大高手。

上面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我關心的則是一個細節問題:為什麼渡元要改名林遠圖?


姓氏好理解,渡元俗家姓林,恢復舊姓合情合理。然而為什麼叫遠圖呢?我想了一下, 「元」和「遠」如此相近,渡元禪師可能只是把法號顛倒了一下,改作名字而已。但是,如此說來,林遠圖應該叫林遠渡而已,何來遠圖?


考慮到渡元顯然是長期生活在莆田和福建兩地的福建人,我特地請教了福建和莆田兩位「方言八級」的朋友媽媽。在我這個「北方耳朵」聽來,莆田話的遠圖兩字聽起來像「yan dou」,而渡元兩字則聽起來像 「dou yan」;福州話的渡元兩字聽起來則像「hyuan du元」,而遠圖聽起來像「du hyuan」。


嗯……雖然我聽得一愣一愣的,但是有一件事可以確定:「圖」和「渡」在福建話(主要是福州話和莆田話)中發音一致。身在香港的金庸應該有不少福建的朋友,很有可能他就順手利用了這點諧音,順利成章。


但是,以上考察只是表明了「渡元」可以順利地轉化為「遠圖」,卻還沒有搞清楚為什麼。渡元完全可以直接改名遠渡,也無不可,然而他卻選擇了遠圖這樣一個改法,為什麼?或者說,金庸為什麼安排林遠圖如此改名?


書中關於林遠圖的描寫其實並不多,但是如果我們細心觀察,還是能發現一些信息的。


渡元俗家姓林,這就可以肯定,林遠圖並不是虛竹那樣孤苦無依的孤兒。很有可能,他是成年之後出家的。而且,渡元禪師顯然深受紅葉禪師信任,否則也不會被指派如此重要的任務。那麼我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渡元禪師並不是一個壞和尚,而是一個精修佛法的青壯年僧人。


實際上,我們可以從種種細節看出來,林遠圖的品行著實不錯。他自己武功高絕,卻沒有仗著武功胡作非為。鏢局這門營生,又苦又累,還有財務風險,大高手往往不屑為之。但保鏢也是最正當、最有益的江湖行業。林遠圖身懷絕技,干鏢局自然能成,然而難得的是他一心走正路,不願仗勢欺人,或者爭什麼天下第一。林遠圖良好的個人品行也影響了下一代。林震南與人為善,林平之俠肝義膽,林家三代堅持走正道,慷慨為善,廣交朋友而少樹敵,這顯然與林遠圖的言傳身教分不開。

晚年的林遠圖,已經功成名就,卻不敢忘本,又建了一個小佛堂,自己吃齋念佛做起了居士。修鍊葵花寶典一系武學者甚眾,無論東方不敗,岳不群還是林平之,都難免為強大的力量所腐蝕。只有林遠圖安然無恙,得享其利而未受其害,想必是佛法的功勞。


如此說來,渡元成為林遠圖之後的人生又何來什麼「遠大宏圖」呢?他沒有仗著武功爭武林盟主,沒有仗著武功開宗立派,沒有仗著武功嘯聚山林。都沒有,只是安安靜靜地開了一間鏢局,掙點辛苦錢而已。甚至那身驚覺天下的武功,他也沒有傳下來。

因此我認為,渡元禪師本人是心懷佛法的。他之所以習練《辟邪劍法》,並且還俗,我覺得純粹是受絕世武功誘惑一時糊塗。但,《辟邪劍法》不是那種你練了之後還能回頭的武功……


想到這裡,我覺得當時改名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的:

那渡元禪師帶著袈裟匆匆離開華山,尋了一個深谷仔細參詳。他越看越是心醉,心一狠便即自宮練劍。不出三月武功略有小成。此時渡元始有悔悟,心知自宮練劍之事無可隱瞞,紅禪師定然不喜。如此恍恍惚惚出了深谷,又不知何去,只能慢慢往莆田走回。


這一日來到福州,渡元恍惚間步入一家客店。店中小二笑盈盈招呼道:「客官,請問您是住幾天?」渡元心中一驚,忽然想:「他怎麼不叫我和尚?」回神一看,發現自己身上衣衫早已改換成俗家服飾,原來的僧衣破舊不堪,早就不知何時換了。伸手一摸頭頂,毛髮已生,故而在小二眼中看來,他已與普通人無異。渡元心中感慨:「既已無法回頭,不如便就此還俗吧!」便回問小二道:「小二,貧僧……我要在這城中盤桓數月,便就在你這住了。」店小二眉眼帶笑:「客觀您高姓大名?」渡元倒從未想過這件事,隨口答道:「我叫……林元渡。」只是福州俗語「渡」「圖」不分,小二當即介面道:「好名字呀!遠圖遠圖,客官您器宇軒昂,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


渡元心知他方言有誤,剛想糾正,轉念一想:「既已還俗,便是入世。佛祖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入這世來,便要干一番事業,教益眾生,我這一身武功才不能算是白練,也能廣大佛法。嗯,林遠圖,好名字。只是我不圖稱霸天下,只圖自己心安理得,佛法得化。」當即道:「是!入這福州城來,便是要做一番事業!」

大概如此?哈哈,也只是猜測而已。


以供笑談。


(感謝 @言少@林一芙 在方言問題上給我的幫助,其他同學不在知乎上,在此也表示感謝~ )


毫無疑問,劍魔獨孤求敗。

沒有任何典故的名字,但僅僅四個字就構成了一個故事,無比傳奇的故事。

哪怕你不看那些介紹文字,也能從短短四個字里品出森森劍氣,蕭蕭易水。於是這個名字成為了典故。

更何況,金庸還用他最飄逸的筆法描述了這段傳奇

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柰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於天下,乃埋劍於斯。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

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好一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好一個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求敗」二字面前,那些俗套的所謂「不敗」「必勝」「長勝」都不值一提;劍魔二字面前,「劍聖」「劍神」都矮了一頭。


如果把本頁所有名字去掉故事寫在白紙上,能讓一個對金庸全無所知者動容的,我相信只有獨孤求敗。


田剝光撒。


天龍八部的角色名字都很有內涵吧。

喬峰,段譽,虛竹,裡面都有一個字(喬、譽、竹)是代表虛假、偽裝、皮囊的意思,喬峰以為自己是漢人結果卻是契丹人,段譽到頭來是段延慶的兒子,虛竹一直以為自己是孤兒最後發現方丈就是生父。

阿朱阿紫,朱正紫邪,在喬峰的感情上也是阿朱正室,阿紫一直在試圖佔據喬峰心目中最重要的位置。

蘇星河,丁春秋。星河是空間,春秋是時間,這兩個詞(組)用如此浪漫寫意的方式概括了天上地下,實在是逍遙派的風格。


滿目的金庸和古龍答案。我來個不一樣的吧——霹靂布袋戲。
前面已經有人回答了關於霹靂布袋戲的一些人物。由於霹靂的劇情實在過長,從1000多集開始回憶可不是那麼好玩的。所以我從近往遠回答吧。(夾帶我個人對角色的一些喜好)

1、風軒雲冕——超軼主
詩號:
由來泉石潛蛟龍,不經烽火不現蹤。風雲豈是蒼天主,拈作軒冕上九重。
風軒雲冕的名號看字義非常簡單, 結合個人詩號來看非常好理解。 風作為我的軒駕,雲當我的冠冕。最初一看覺得很是狂妄。但是結合詩號來看,風雲皆不是紅塵之物,表明了人物不屬於紅塵凡夫俗子,同時又有安邦定國之力。
超軼主典出成語「超軼絕塵」,莊子:「天下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喪其一,若是超軼絕塵,不知其所。」又有詩曰:「驤首號鳴思一發,超軼絕塵入恍惚」。

2、秋楓暮霞惋紅曲——玄同
詩號:
一眼可載幾多劍,一手能握幾多劍。
一心可愛幾多劍,人生到頭終為劍,
掙得一生痴劍名,掙得一身痴劍形,
名形俱壞劍長存,生來死去伴劍行。
秋楓暮霞,皆是很美的景色,但當這種艷麗的紅出現時,往往代表了接下來的消逝。所以在欣賞這樣美景時,惋惜這片美景的心緒,便油然而生。
其玄同之意,取自《老子》: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也就是所謂「冥默中與道混同為一」。

3、赮畢缽羅
詩號:
即念即覺,一生一重。
畢缽羅即是菩提樹。釋尊在這種樹下成道,故名菩提樹,譯曰道樹,又名覺樹。用名字將赮畢缽羅與佛家的淵源,緊密結合。故事所走的路線,是一種未成道之前的悟佛之路。

4、棋邪——縱橫子
詩號:思亘七險,點落九宮;神遊八極,縱橫十方。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摶扶搖,看青霄;黑白有道——壯氣賦雲潮!
縱橫:即橫一條豎一條的,從稱號看就是棋盤之意,善弈。同時又有奔放自如、賓士無阻之意。指在政治、外交上運用手段進行聯合或分化。人物善智謀,將各方勢力當做棋子。

5、塵外孤標——意琦行
詩號:古豈無人,孤標凌雲誰與朋。高冢笑卧,春秋一闋任琦行。
塵外孤標意琦行取自「塵外孤標」與「瑰意琦行」。
塵外孤標,塵外指猶言世外,孤標指山、樹等特出的頂端,成語形容品格清高,不同世俗。
瑰意琦行,瑰:美石,比喻珍貴;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為。

暫時先寫這幾個,有人看繼續更新。


謝謝邀請。

依我看,查翁筆下最有內涵的名字分明是左子穆、辛雙清。舉證如下:

第一章 青衫磊落險峰行

青光閃動,一柄青鋼劍倏地刺出,指向中年漢子左肩,使劍少年不等招用老,腕抖劍斜,劍鋒已削向那漢子右頸。那中年漢子劍擋格,錚的一聲響,雙劍相擊,嗡嗡作聲,震聲未絕,雙劍劍光霍霍,已拆了三招,中年漢子長劍猛地擊落,直砍少年頂門。那少年避向右側,左手劍訣一引,青鋼劍疾刺那漢子大腿。

兩人劍法迅捷,全力相搏。

練武廳東坐著二人。上首是個四十左右的中年道姑,鐵青著臉,嘴唇緊閉。

下首是個五十餘歲的老者,右手捻著長須,神情甚是得意。兩人的座位相距一丈有餘,身後各站著二十餘名男女弟子。西邊一排椅子上坐著十餘位賓客。東西雙方的目光都集注於場中二人的角斗。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作為文中段譽最先遇到的角兒,此二人實道盡了段公子的悲涼。

雙清者,出自杜工部《屏跡》詩之二:「杖藜從白首,心(辛)跡喜雙清。」 ,謂思想及行事皆無塵俗氣也。

子穆者,出自《周禮》,「辯廟祧之昭穆。」(注云: "父曰昭, 子曰穆。 ")

蓋古時的宗廟制度, 父居左為昭, 子居右為穆,禮法莫不森嚴。 此人卻天生蠻性,硬生生取名「左子穆」。

這也是有玄機的。

天龍八部,公論是部「父子書」。三位俠士莫不受父子冤,中以段譽為甚。

此人姓左,自稱子穆,原是暗示個「父子錯」也。

悲夫,雙清苦,子穆悅,清凈之身不得,俗務紅塵難卻,段公子亦是稀爛了。


西安事變 張無忌 楊不悔
安史之亂 郭破虜 李莫愁
突然想到這幅對聯,太神了


令狐沖:中二為沖。


五絕和五行的關係淵源極深,《洪範》中就有記載: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我們可以來深化一下:


東邪黃藥師:東方色青,黃藥師從來一身青袍。東方屬木,所以黃藥師名字里的「薬」字。木曰曲直,曲直是指樹木枝幹曲直的生長形態,暗合黃藥師剛直自我的性格。


西毒歐陽鋒:西方色白,歐陽鋒則是身穿白衣。西方屬金,所以歐陽鋒名字里的「鋒」字。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暗合看做歐陽鋒由正常到瘋癲的轉變。


南帝一燈:南方色赤,一燈大師身著紅色袈裟。南方屬火,所以一燈大師法號里的「燈」字。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上升的特性,引申為升騰作用的事物,暗合看作從帝王到高僧的升華。


北丐洪七公:北方色黑,屬水,所以洪七公名字里的「洪」字。水曰潤下,潤下是向下運行的事物,所謂水往低處流,以人看來,乞丐卑下,暗合洪七公的乞丐身份。


中神通王重陽:中央色黃,屬土,所以王重陽入道後改名為王喆里的「喆」字。土爰稼穡,申為具有生化、承載的含義,暗合王重陽先自鑿活死人墓,後開宗立派傳教全真。


沒人說「張無忌,楊不悔」?


謝謝邀請。
我的第一反應是《碧血劍》裡邊的何紅葯

每次讀到姜夔《揚州慢》里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我就想起何紅葯一個人孤獨的等夏雪宜,但是夏雪宜卻沒有按照約定來見她的那個場景。

其實,這麼惡毒女人,真是個可憐人。


梅超風。小時候完全不知道她是誰的時候只聽這名字就覺得是個披頭散髮的瘋子。


陽頂天這麼內涵的名字木有人提?


風陵師太,一個不僅關乎思念,也充滿佛性的名字。

大家皆知,此名源於郭襄與神鵰俠楊過的初遇。該本另有回目名,便即是「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風陵之名,無疑是郭襄思念的寄託。馬親王評曰「初讀不以為意,再思之,如有牛毛細針刺入心中,隱隱小痛,卻移不走,撫不平。」

但原委遠不止此。因為頗奇的是,書里說郭襄出家為尼,出家人又如何六根不凈?如此綿綿情絲,又何以如此直露,苦楚,賜給弟子作日日會被喚起的法號?總不能是卧薪嘗膽,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找到楊過吧。

答案還要回到風陵這個地名來。

風陵不僅僅叫風陵渡,別名有好幾個,最古的叫做風陵關,也叫風陵津,因津即渡口,後來便沿用下來。

許多人注意到了風陵,卻忘了金庸先生從諸名中選擇的這個渡字。

渡者何為?渡人渡己,渡過苦海,黑夜不再來。

我能想到,郭襄尋遍了天下,也尋不到楊過大俠。終於有朝一日,回到了這初逢之地。其時襄陽已破,元兵披靡,肩上背負著遠大於兒女私情的擔子。其時半生脩乎,卻還是沒遇見楊過。

她痛苦,她思念,她痴迷,睡醒一見,便是半生的情關。

「由愛故生痴,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易無怖」。

這句經文,是郭襄從覺遠禪師處聽來。寫情的神鵰時代,是在郭襄的這句喃喃聲中結束的。

若離於愛者…若離於愛者…

兜兜轉轉,走遍大半個神州,找了半生也沒找到楊過,卻找到了自己心裡的佛。

何解?

書里說郭襄大悟,出家為尼。關於楊過的思,也許不絕。可這痴這怖,卻在四十那年煙消雲散,化入一片豁達。

風陵渡口,再不是情關,而是達摩面壁的牆,是蒲團上守的情鏡。郭襄真的找不到楊過嗎?玄鐵劍鑄的『留貽襄女』的鐵指環,又是誰的道賀?

因為執著,不再執著。
有過牽掛,了無牽掛。

或許這樣才能解釋,郭襄為何給徒弟這樣一個名字。因為這是她真真切切的禪法,是此生堪破情字的感悟。

那不是無情不是忘情,而是無妄的情字,再攪不起半分痴與怖,抑或半分波瀾。那是記憶中的很美的雲朵。

便如程英之言,「你看這天上的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程英終究沒有放下。但寫遍了痴人的神鵰時代,也在郭襄祖師,邋遢道人一片豁達的境界中最終結束了。

那個神鵰俠的影子,引起了郭襄半生的苦,也啟發了郭襄的一生的悟。

能日日去喚風陵名號的郭襄,才當得起大徹大悟。

————


推薦閱讀:

金庸古龍小說中,哪場打鬥最為經典?
武俠的迷人之處是什麼?

TAG:小說 | 武俠 | 武俠小說 | 金庸 | 古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