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眼中,潮汕人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呵呵呵真是不好意思我是上來打臉的。

一圈看下來潮汕人都在自我表揚,看了幾個非潮汕人發表的對潮汕人的非正面的看法下面就會有一些潮汕人去冷嘲熱諷。

——是的,這就是典型的排外和自大。

說來說去,能拿出來的不外乎幾點:潮汕商幫多牛逼,潮汕人人多滿世界都是,潮汕人團結,潮汕男人大男人主義(答案里居然有人為這點自豪),女人很賢惠。

——只懂得自我表揚,卻不去剖視自己的缺點。

一點點來說吧。

經商:

總喜歡拿著「潮汕人是東方猶太人」,或者馬克思說的「汕頭是遠東唯一一個有戰略意義的港口」這些陳腔濫調說話。或者要不就說哪哪哪的首富是潮汕人,李嘉誠、黃光裕等等等等,反覆念叨。怎麼不說潮汕人經商大部分都目光短淺、不講信譽、沒有一點現代眼光?總是說潮汕人經商很牛逼,為什麼潮汕三市作為潮汕人的大本營,經濟卻始終上不去?特別是汕頭作為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發展的現狀好意思出去跟人比?

因為現在的潮汕人經商根本就不行了。

剛開始發展經濟特區的時候,汕頭確實發展速度還不錯。可是完全被領導層和潮汕人自己毀了。汕頭作為經濟特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於有龐大的海外華僑資源,在當時缺少外匯的背景下十分重要。剛開始華僑們也是很熱情的,紛紛回來投資,可是領導層卻在耍小心眼。李嘉誠投資海灣大橋,跟政府商定十年內汕頭不建其他的跨海大橋,政府滿口答應,竣工的時候還請來老江剪綵。回頭就建了個礐石大橋,跟海灣大橋直接競爭。李嘉誠就呵呵了,表面不說什麼,你們自己看看,在以後的時間裡李嘉誠除了投資教育,你們還見過他在潮汕做過其他的實業投資么?政府帶頭不講信譽,冷了一大堆華僑回來投資實業的心。

至於說潮汕人自己毀掉,這個就根本數不過來了,下海和二十世紀初的年代,走私,假貨,投機取巧數不勝數。為了賺錢,經商的人自己根本不講什麼信譽,只挖空心思鑽空子。以至於當時其他省市私下約定不與潮汕地區企業做生意,潮汕人的誠信毀於一旦。生意沒法做了,就開始費心鑽政府的空子,私開增值稅發票就成了當時很多人的地下產業,以至於震驚了中央,直接派了中央工作組常駐汕頭打擊私開發票逃稅套利的案件,幾個大案被抓出來以後,潮汕地區經濟真正開始走向衰落。在很多經商的外地人眼裡,潮汕人經商的形象就是目光短淺、不講合作、投機取巧。

汕頭髮展成這個樣子,得罪了一些領導,直接導致政策的天平離汕頭而去。十幾年來到汕頭任職的市領導都是退休養老,根本不在意推動汕頭的經濟發展。廣東省內開展城市一幫一,汕頭是唯一一個不幫也不扶的城市,被忽視的滋味怎樣?

人多:

潮汕人是很多,真的到處都是,很多人出去講起潮汕總喜歡說起哪哪哪幾成的人都是潮汕人。可是你們有好好想過後面代表著什麼么?海外的潮汕人,絕大多數都是當地的中底層勞動者。看看港片和海外片就知道了,講起潮汕人,都是保姆、小商鋪主、手工藝者。人多不代表什麼,人都混得好才最重要。

團結:

潮汕人的確挺抱團,可是反面就是很排外。我走過的城市也算有幾十個,唯獨汕頭給我的感覺就真的是基本以潮汕話為主,外地人不會講潮汕話,根本就無法融入。語言上的隔閡就導致了外來的人沒法和本地人融洽的交流,當地人對外地人有本能的排斥心理。外地人在本地的發展,也有很大的障礙。可是,在目前的經濟發展下,排外的城市,能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呢?

利益申報:我是潮汕人。


潮汕人眼中,中國只有兩個地方,潮汕還有外省。。


潮汕,對我來說是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概念。


它主要包含了潮州、揭陽、汕頭以及周邊等地(如汕尾、豐順的部分地區),以潮汕話作為紐帶,連接起一個鬆散的文化民系群體。


這裡地處廣東,卻不通行粵語,不喜煲湯,沒有點心早茶;

這裡語系閩南,卻不認為自己以福建為宗,秉承一絲絲的唐風宋韻;

這裡與客家為鄰,卻甚少與之交流,心理上覺得自己是主人,他們始終是客人。

韓愈先生來到這裡八個月,說這裡「蠻夷楚越,潮嶺海之閒,去京師萬里 ... 禹跡所揜,揚州之近地,刺史縣令之所治,出貢賦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 他除走了鱷魚,給這裡的百姓留下了文明的種子。幾乎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深受韓愈發矇的國民,在這一方水土上形成與眾不同的秉性與文化。


這一方水土,適合茶葉的生長,兼同文化的追求,工夫茶誕生在這樣的一個地方。潮汕人視茶如命,稱茶葉為「茶米」。如果說大米是身體所需之糧食,茶米便是靈魂所需之糧食。重靈性之修養,又契合這裡的國民重鬼神而敬天地的風俗。茶的文化可謂潮汕文化的內核所在,這或許是潮汕給世人帶來最珍貴的東西之一。

這裡毗鄰大海,地少人多,商貿發達。許多人遠洋赴外,很早就有重商的文化。也就是這一個地方,誕生了諸如李嘉誠之類的富賈。今天,東南亞一代的商界人士,不少出自潮汕之地。溫州同胞興起之前,潮汕人被譽為「東方猶太人」,精明、傳統、儒氣。然而,也不難看出,這個歷經文化浸潤的重商的地方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的落後和踟躕不前。如果說廣州是在飛,深圳是在坐火箭,潮汕宛如開著一條巨大的老破船趕在後面,是不是還來點「零部件」的問題,例如汕頭特區的誠信危機,假貨問題。經濟取向,卻落後於人,不安現實,卻不改現狀,難道這是潮汕給世人的印象?

這也是一六合彩盛行的地方。賭博風氣滋生在精明卻又投機取巧的民風之中。六合彩曾經給這個地方帶來沉重的影響,多少家庭破裂,多少生命因糾紛而隕歿,同時多少黑派組織也因此而起。潮汕人的幫派性頗強,這無可厚非,重商之人若無商幫的協助,難以成功。然而,這種經濟的協助很容易泛化成為「江湖氣」,兼同文化上重禮守義,很容易矛盾地演化成為黑幫的文化。幸然,這些情況受到了很大程度上地控制。如今六合彩已不如從前瘋狂,成為老者茶餘飯後的談資。

可以說,潮汕人極其雅緻也可以極其粗俗。大俗大雅是市民文化的典型特徵。在這種文化孕育下,還是出現了一些特別的文化現象,例如饒宗頤的存在。他是何人?他是當今國士無雙,與季羨林比肩齊鳴,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他代表著潮汕文化的一種取向:崇尚先古,追求極雅。至此,我們不難看出,潮汕民性之複雜和多元,既經濟精明,又重情重義,講江湖義氣;既最求靈性的雅緻,又流於軀形的世俗。

這種複雜的民性對內造成潮汕人本身難以啟齒的「窩內鬥」,各個地方之間內部的矛盾複雜而難以說清楚;對外則導致他人對潮汕形成諸多刻板印象,例如超級重男輕女、大男人主義、黑社會盛行、好逸惡勞。。。

然而,我覺得世界對潮汕文化缺乏一種理解。


潮汕有千年的底蘊,她給世人帶來什麼?至少,我覺得是一種文化自覺成長的骨氣。

我觀察到女性在潮汕社會的重要地位,女性的聲音維繫家族的作用中至關重要,尤其最近幾年的變化;

我觀察到一些同胞開始出現地域的自卑感,地方政府開始注重改革,重整經濟,總比盲目的自大好;

我觀察到潮汕的概念越來越多出現在正式的場合,潮汕機場,潮汕文化節... 不敢希求大潮汕實體的存在,但至少樂見潮汕人的團結;

我觀察到潮汕人開始不甘於現狀,開始生氣,開始說不!烏坎村的村民基層民主的實踐說明合理的民主訴求是可行的成功的,民主並非來自施捨,而來自努力的爭取。公民意識的進步,讓人看到整個地區乃至中國社會進步的希望。

然而,整個粵東地區與「富得流油」的珠三角地區相比起來,顯得無比貧窮落後。我想,這並不是潮汕人不爭氣,不努力,而是大環境的政策和地方開放程度的問題。我希望,潮汕的未來會更加光明,沒有全村制毒的急功近利,沒有相互攀比的窩內鬥,無需歇斯底里地抗議,更少草菅人命收刮民資民膏的國之碩鼠。潮汕應該以開放的心態來迎接世界,世界應該給潮汕文化和潮汕人更多理解。


我生在客家之地寶安,長在廣府之都廣州,但我本質上是個潮汕人。對於我們而言,懷念先祖謝翱隨文天祥抗元而南退潮汕,堅守宋朝遺民的風俗,在什麼時候都非常重要。時代變遷可以改變人的思維,開闊人的視野,讓人變得更加開放,但是卻無法完全沖洗掉文化的烙印。


離故土而反觀故土的時候,或許會有另一種情思。我在廣州生活了十幾年,說粵語要比說潮汕話要好,去到哪裡都和人家說我來自廣州。但是,當你有一天發現自己所思所想和廣州人存在很大的不同的時候,你就會產生文化認同的問題。這種感受,當人身在國外時尤為明顯。

外公家,靜謐村落的清晨


謹願好好地保留那一絲僅有的文化認同,否則在人海中漂流的時候,就會失去當初的自己。


視頻封面潮州風物誌視頻


本人潮汕90後女生,一直生活在汕頭一個小農村裡,直到上大學才接觸到大城市的生活。以下是我對潮汕人的一些認識,不全面,只是我的一個角度!(由於圈子有限,老家指的是汕頭鄉鎮地區) 。

1、老家那邊重男輕女現象依然存在,但是有在淡化。在我讀小學初中的時候,很多女同學都輟學了,她們有的是不想學,但是有一些人是出去打工賺錢。很多家庭的想法是女孩子不需要讀很多書,能多賺錢幫襯家庭最好,反正工作沒幾年就要嫁人了(想到這,很感激我的父母親沒有這種想法,他們覺得就算再苦,借再多錢也要供我們上大學)。

當然,以前很多人會希望家裡面有男有女,有些家庭也會想要生一個女孩子(像一叔叔家就是,生到第三胎還是男,沒辦法才結束這種奢望;有一嬸嬸家是抱養一個女孩子)。生男生女作用很不一樣:生男為了延續香火,父母老時有人照顧;生女為了幫忙做家務,父母老時有個貼心小棉襖。這種男女不同的作用的想法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重男輕女。

那麼,現在呢,重男輕女依然存在,一女性同齡好朋友,在老家工作,嫁了個老家那邊的人,現在是准媽媽,檢查出來是女baby,目前頭疼的事情是要生第二胎,要生一個男孩子。她壓力好大,來自家公家婆,來自社會輿論。
不過,隨著受教育面越來越廣,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很多人思想境界有很大的提高,特別是那些在大城市混過的人,很多都會覺得生男生女已經無區別了。

2、大男人主義。一些男性朋友,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大男人主義依然深深地存在著!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佔有慾,特別是男女關係上。你是我老婆或者女朋友,那麼你就是我的,你的社交你的一切我都要掌控,好恐怖呀。第二,女主內男主外。女性家庭地位以及社會地位超過男性,這是男性無法接受的。他們會覺得女性工作不工作無所謂,照顧好大後方就夠了(一鄰居家大我三歲的大哥,我跟他聊過我現在工作沒能學到東西,想重新找。他跟我說你工資還挺不錯,會賺錢就行,言下之意就是我以後都是要嫁人,有份不錯的工作就行了,不需要想著發展個人)。這種大男人主義讓我很難接受,當然,純粹做朋友還是可以的。

3、重商輕文。我小學初中那會兒還沒有實行九年義務教育,老家普遍都窮,所以很多小孩都輟學出去打工(感謝九年義務教育,讓更多的孩子有書讀,不過讀好書就是個問題了)。記得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老師開興趣班,能去的沒幾個,我是多麼地渴望能去聽課,只能乖乖回家做手工活。

現在很多家長更重視孩子的學習,一般都希望能夠讀多點書,家長們都會以會讀書為榮。不過老家那請家教和上補習班的想法不強,讀書要靠自己努力,能讀好就繼續讀,沒辦法就混著讀到初三或高三。(看著現在城市的娃陷入補習的水深火熱中,我無奈地感謝貧窮)

當教育程度不高,有點人脈,又不想替人家打工,經商是條明路。當經商成功後,如果沒有遠見的話,就會覺得下一代不用受很高的教育一樣可以成功。這是惡性循環!那些城市裡面的潮汕小攤小販很會耍小聰明,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市井小民,以前很看不慣,但隨著年齡增長,我覺得他們很多時候實屬無奈。誰不想做高大上的人,但是他們沒有受過很高的教育,沒有很廣的眼界,他們要解決的是溫飽。

4、我們都是膠己人。大學時同鄉會都會建立q群,那真是萬能群,學習工作上有問題在群裡面問一般都會解決掉。最響亮的口號就是:我們都是膠己人(我們都是自己人)!很多人說潮汕人抱團,我覺得抱團是每一群有著共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他鄉肯定要採取的措施,人多力量大!

5、迷信。宗教方面普遍信佛教、道教,而且是佛教、道教一起拜。初一十五是常規上香時間,每年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節日需要拜神。有少數人信基督教。結婚要看生辰八字,很多情侶分手就是因為八字不合,最讓人無語的是看雙方的生肖,比如:屬馬的跟屬馬的不能在一起,我一朋友目前的難關就在這裡。
6、宗族文化濃厚。村裡面會建祠堂,這是同一個宗族的認同感體現。有祭祖活動,各個地方情況各有不同。老家還會在祖先去世的那一天祭拜他們(指的是時間上比較靠近的那些祖先)

7、性教育缺乏。中國文化如此,潮汕人也不例外。

8、適應能力強,勤勞。老家有一些家境挺好的老人,他們閑不住,他們照舊每天去田裡幹活。為什麼總會覺得有人的地方就有潮汕人,他們不怕辛苦,他們在陌生的地方一樣能紮根,再苦再累熬過去就是晴天。(當然有些人是另類,我就不說了)

9、重視家庭。離婚率比較低,對家庭的責任心較強。不過現在風氣慢慢在變,閃婚閃離都是有的。

10、喝工夫茶。喝茶是家常便飯,每天三餐飯後喝茶,客人來了喝茶招待,困了喝茶醒腦,膩了喝茶清胃。(一嬸嬸每天早上起來,先喝完茶再吃早飯,不喝早茶她會覺得那天上午渾身不自在,這就是所謂的茶上癮者吧)

11、潮汕名人。他們對於普通潮汕人就是一談資,能不能為家鄉做貢獻那就是他們的良知了!(政策、人為等等我就不多說了)

雖然我決定在大城市裡面發展,但我心繫老家。儘管她有很多不足之處,我依然很愛她。有人黑她有黑她的道理,但是身為潮汕人,要努力做好自己,努力不成為黑點。我希望,經過我們一代人一代人地努力,潮汕地區能夠發展地越好,黑點越少。暫時寫這麼多,有新的想法就來知乎更新。


鳳梨蘸醬油吃的人。


我也是潮汕人,自黑一下。

先說潮汕男和潮汕女:
談了兩個女朋友(現任和前任),一說我是潮汕的,都是一臉反感!然後我忍不住有時候會惱(大男人主義出來了,但這種類似種族歧視的也怪不了我吧?當然也有其他事會誘發我的大男人主義,求噴。),最嚴重的時候可能導致分手。但是如果你是潮汕女,情況真的是恰恰相反!因為潮汕女賢惠而潮汕男大男人主義。為什麼會這樣?前面匿名的那位仁兄分析得對,婦女在潮汕社會中地位是比男性低的。最明顯就是女孩需要幫襯家務而男孩大可以每天在外面玩耍閑逛,女孩學歷普遍比男孩低(大部分家長認為女孩嫁出去就是嫁出去了,當然這也是潮汕的傳統觀念導致的,男孩需要負責贍養父母,而女孩一般不用。當然,這種重男輕女的情況在父母雙方都有較高覺悟(比如受過高等教育)的情況下應該是不會出現的)。所以這種社會形態也就造就了男人的大男人主義和女人的愚賢。

再說潮汕人的團結:
有一次回老家(不好意思,忘了說我已經在深圳住了十年了,但14歲以前是在潮汕生活的,所以有些說得和現在實際不符的請高抬貴口),半夜聽見喊抓賊,結果就地震了.....起床出門一看,尼瑪差不多半個村的人都出來抓賊了,那小偷苟延殘喘地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估計是被圍毆過了。好吧,再劇透一下:這個村都是同一個姓的。扯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你:潮汕人的宗族觀念很強!聽我爸媽講,他們小時候村與村之間還結盟,分黑旗白旗紅旗等等等等。各個盟團有時候會掐架,打死人取下首級這麼野蠻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的(可能我老家那地方實在太蠻荒,文化極度落後。再次求噴)。潮汕人是以宗族為單位的(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市區這主觀念可能越來越淡了),宗族內部還按老祖先(始祖吧)的大兒子、二兒子、三兒子.....N兒子分大房、二房、三房等。這麼搞是想幹嘛呢?沒錯!為了在掐架的時候能夠群策群力,一致對外(當然,在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應該不單只是為了掐架了)。好了,為了掐架的時候能掐贏(或者說能讓對方也付出慘重的代價)對方,那就必須最基本的保證宗族內「腳數(人馬)」眾多!這樣一來,我相信你能理解為什麼潮汕人一定要生那麼多而且還非要生男孩了吧?蠻荒之初,冷兵器時代,打架的時候拼的不就是人海么?所以,在外面真的不要惹潮汕人,搞不好你一轉身對面就站著他的一幫兄弟。他們是以宗族為單位的!切記!
對了,如果你去潮汕不說潮汕話,那你很可能被打上「外省仔」的標記,因為潮汕人把除潮汕地區以外的人都叫「外省仔」。這就是潮汕人的排外吧。


三說潮汕人的信仰:
相信大家的印象普遍就是潮汕人很迷信。潮汕人的信仰,揭陽這塊主要是三山國王,汕頭應該是媽祖,媽祖信仰應該是東南沿海很普遍的。潮州就不太清楚了。但其實你去潮汕逛逛,哪裡啊!
他們什麼都拜什麼都信仰的好吧。信道信佛信鬼(信自家祖先),初一十五,什麼天公誕、真君誕(吳爺生),公祭。一年到頭各種求神拜佛。小孩子生病、六合彩(六合彩之前在潮汕地方也很泛濫,現在不知道怎麼樣)、出外、養豬(買豬苗)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和信仰活動發生關係。或許你覺得該有點信仰,有信仰的人一般不敢做什麼殺人越貨的出格事。就像基督教、伊斯蘭教教徒一樣。可是你也別忘了,整個村制毒販毒(還私藏機槍)這樣轟轟烈烈的事也是發生在宗族觀念極強的地區的。

最後說潮汕人的經商:
有一次去電子城買路由器,具體是啥牌子忘了(反正是一般的雜牌,後來送人當玩具用了),看店家是潮汕人就和他聊了下家常,本意是想看他是不是會看在老鄉的份上給便宜點,我也省得費口舌。結果回來讓室友吐槽了,因為那個路由網上只賣80,而他要了我120 ~ 所以後來我再也不相信潮汕人遇到潮汕人會倍感親切這些鬼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好像你不能看到我是潮汕男就認定我一定大男人主義一樣(雖然我真的是這樣,可是我也很顧家啊!我女票也是看上我這點)。

這麼黑自己,其實就是希望潮汕人可以改掉自己的陋習。畢竟文化是需要剔除糟粕,保留優良傳統,同時又能接納優秀文化的融合,推陳出新的。新一代的潮汕人,接受過高等教育,我相信素質會高很多,我們絕對有能力改變潮汕人在外人眼中的印象。如果能夠正視自己過去的不足,循序漸進地改進之。那麼,誰還不承認你是東方猶太人呢?


潮汕人非常團結,或者說抱團。

除了牛肉火鍋,根固發達的宗族是人們對潮汕的第一印象。

祠堂、長老和繁複的禮數支起潮汕人社交的三角。在潮汕,任一行業中必然找得到一串相互支持的同姓老闆;一個企業背後肯定有一票血脈相通的周邊商;哪怕小小村支書,也大概率來自丁口興旺的家族。

為什麼潮汕宗族如此發達?為什麼在北方宗族結構基本瓦解殆盡的今天,潮汕依然能將宗族發揚光大?潮汕宗族到底給潮汕人帶來了什麼?其實,當代潮汕宗族的繁盛,並非憑空出現,而是深遠的歷史傳統於今日再現。

災難前的堡壘

需求驅動市場。歷史上,潮汕宗族這一「產品」的出現與興旺,全賴民眾在苦難現實中的呼喚。

唐朝以來,潮汕憑藉地理位置的優勢成為海上貿易門戶,擁有柘林灣、程洋崗、樟林港等近十個良港。海運和貿易的發達,讓恩格斯也讚歎「汕頭是遠東地區唯一一個具有商業性質的城市」。

而哪裡有商船,哪裡就有海盜。明朝初年,中國的東南沿海出現了兼職海盜。官兵來查,他們變身漁民,曳舟捕魚,老實巴交;官兵一走,他們化身海賊,明火執仗,凶神惡煞。到了晚明,海上掠奪成了不少人的職業選擇和生活方式。

  • 19世紀初的南中國海海盜 / The Patriots

當時最著名的海盜組織——林鳳海賊團,全盛時期有三百條船,逾四萬人,戰鬥力爆表。1574年,他們甚至打下了西班牙殖民者的菲律賓總督府,堂而皇之安營紮寨。

潮汕人飽受海盜之害。1552年,潮州有95萬人。翌年,海盜起興,於隨後二十年間大舉入侵18次。1574年,潮州人口暴降至71.25萬,減少了四分之一強,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普通人單槍匹馬,面對成群結隊的海盜毫無還手之力。想要自保,唯有團結。在國家海防不牢、安保市場空白的古代,建立在血緣上的宗族成了組織這場人民戰爭的天然力量。在宗族的動員調度下,反海盜戰鬥緊鑼密鼓地展開。

以宗族為單位的防務收效甚大。《潮州府志》載:「古時大亂……初穴洞山樓,苟存生命,後遂有負固(村寨)者,往姑不論……」。1630年,潮汕地區的人口又重新達到95萬,在人如草芥的亂世中,年均增長率竟有5.2‰。

憑宗族庇護倖存下來的潮汕人,自然牢記團結宗族這一最要緊的生存策略。

  • 宗族為防海盜而建成了石隘門 / Pinterest

16世紀後葉,大規模海盜危機解除,社會的穩定帶來了人口的增長,這時潮汕人開始面臨新的困境——耕地不足。

學者黃挺根據《嘉慶重修一統志》得出這一時期潮汕的整體人口增長速度達到了9.1‰。到1812年時,潮汕一地容納了221萬人,比清初翻了一倍還多。

但潮汕的耕地遠不能滿足劇增的人口。明清史專家郭松義推算出全國人均耕地面積約為7.8畝;但位於兩廣丘陵的潮汕,多山坡低谷,人均耕地只有3.4-3.7畝,還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緊缺的耕地自然引起鷸蚌相爭,潮汕的富商大賈與民爭利,囤積田地高價出租,以致大量底層民眾無地可耕,無糧可食。於是,潮汕人打響了以土地為核心的爭奪戰,宗族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一方面,宗族為土地糾紛提供了調解的場所。不管是自家的牛被強佔,還是地被強佔,亦或是牛和地一起被強佔,當事人都能「由親友耆老和解」。如不成則「訴諸各房分祠」,交由族中德高望重之人處置,再不成還能求助於疊繩堂——宗族間長老聯合會議。

  • 陳氏鳳塘上水鯉承鳳公墓紀念活動暨潮汕陳氏宗親聯誼會議在潮州市潮安區鳳塘鎮大埕村舉行 / 陳氏宗親網

另一方面,當土地矛盾激化,言語調和不得時,宗族變身武力取勝的堅實後盾。宗族為爭地械鬥出人出錢,做好「戰爭」的動員和後勤。

《豪山陳氏族譜》中著重記載了某次爭地械鬥中死去的40多人,並在其名字後加上簡單的事迹介紹,比如「 禦敵為父卒賊」、「捍寨武勇奮舉」、以及「守寨殺賊,以戕其軀」等。

宗族的努力最終讓糧食危機得到了緩解。到清代中期,儘管人口依然爆炸式增長,但潮汕已經擺脫糧食危機,並大宗出口稻米。明代嘉靖年間,揭陽縣共有耕地616350畝,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實際耕作的土地已有656173畝,人均耕地面積也達到了15.6畝,一洗不及平均的前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潮汕人利用宗族抵禦外部風險,安全地度過了一次又一次天災人禍。但沒想到,潮汕宗族本身卻遭遇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

二十世紀中葉來臨,族權變成了「 壓迫中國人民的四大權力體系之一」。宗族被當作「一種地方勢力、富人的腐敗政權工具、迷信和封建習俗的陣地以及反抗政治權威的勢力」。

  • 2017年4月2日上午,合肥舉辦李鴻章報恩祠(許氏宗祠)重修公祭大典 / 視覺中國

秉承這一理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解放區的宗族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新中國成立後更是掀起了全國性的反宗族浪潮,潮汕地區自然不能倖免。

據廣東省土改委員會統計,建國時,潮汕地區60%以上的耕地由宗族所有,33%的土地是專作族產的公嘗田。經過一輪土改,潮汕實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耕地大平均,人均畝數為:地主0.68畝,富農1.16畝,中農1.01畝,貧農0.93畝,僱農1.03畝。

但我們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宗族歷史,會發現潮汕、福建和江西部分地區的宗族頑強地活了下來,而北方地區的宗族基本都滅絕了。潮汕宗族究竟有怎樣的生存秘訣?

事實上,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運動和經濟改造,並沒有徹底清除潮汕根深蒂固的宗族意識。在建國後火紅的三十年中,潮汕的宗族之火併未熄滅,只不過轉如地下,保存火種。

數量可觀的族譜在60年代銷毀古物的風潮中逃過一劫,同時在宗族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祭祀儀式也保存了下來。

  • 2014年6月28日,湖北咸寧。雷家新修起祠堂後,發現一個問題:雷家祠堂已經毀了幾十年,所有的祖宗牌位全沒了。雷家人只能從網上下載了幾張雷家族譜上記錄的幾個歷史名人,把他們的畫像用電腦列印下來,掛在祠堂內 / 視覺中國

宗族的權力結構還改頭換面,宗族長老自己當起了小官。學者黃挺在60年代下鄉住到林姓的單姓村,發現每兩年一換的大隊書記和隊長就由該姓的三個房頭輪流擔任。同時,他也觀察到在具體的治理過程中,比如處理鄰里矛盾,商討購置農機等,代表官方的幹部通常不如曾擔任宗族長老的人有威望。

南北宗族復興程度的差距可以從管制的嚴寬上找到原因:北方靠近中央,宗族不敢造次;南國天高地遠,國家權力有著許多不及的角落。文化上的寬嚴不一,註定了北中國的宗族不會恢復到歷史上的頂點。

潮汕的華僑資源極其豐富。1911年時就有294萬潮汕人在異國經商,建國前部分宗族約有2/5的成員在海外生活。

  • 無處不在的潮州會館 / Blogger

八十年代伊始,當地政府為了吸引海外的潮汕人到大陸投資,便改變口徑,不再將華僑稱作帝國主義的特務和間諜,而是親切地喚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血濃於水的宗族紐帶是重要的宣傳工具,號召潮汕華僑回鄉探親,讓他們在親情上頭時一激動給家鄉帶來外匯和投資。1997年,普寧市的潁川源流研究中心華僑福利會就在這一背景下誕生。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潮汕地區允許潮籍僑胞與故土宗族的「重修舊好」。這在九十年代的民間掀起了復修族譜、再建宗祠的熱潮。

華僑對宗族興起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儘管北中國的宗族在古代同樣繁盛,建國後和潮汕一樣遭到打壓,但北方宗族把雞蛋都放在國內這一個籃子里,沒有在海外留下備用種子。所以,當九十年代潮汕華僑絡繹不絕地尋根祭祖,引發攀親認戚的狂潮時,北方大地一片死寂,沒有人來喚醒北方人的宗族意識。

跟著宗族有肉吃

不過寫到這裡,我們還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為什麼潮汕人要抱著宗族不放?

要知道,無論是海盜的騷擾,還是土地的戰爭,多災多難並不足以解釋潮汕宗族為什麼能夠留存數百年之久。如果遇到風調雨順的年份,宗族這一共同體本應該徹底瓦解。

事實是,潮汕人意外發現了宗族最核心的作用:做生意。宗族不僅幫潮汕人解決了海盜問題、溫飽問題,還幫他們鋪就了經商致富的小康路。

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1860年,潮汕成為新一批開放口岸,他們圍繞在宗族旁側,以家庭企業的形式激活了經商技能。

  • 19世紀,開放口岸後的汕頭 / 汕頭市港口管理局

潮商起步的年代,市場並不健全,缺乏穩固的信用體系,後者乃商業之本。宗族的出現讓這一難題迎刃而解。

一個人的信用不足以讓商業夥伴信服,但加上宗族裡成百上千號人就讓人安心得多。宗族內牢固的家族關係成就了地方性商業信用網路。宗族之所以願意為個人擔保,是因為在宗族觀念下,個人對宗族負責,宗族對個人擁有「所有權」,族人一榮俱榮,一辱俱辱。

除此之外,在商業運作中,宗族為潮汕人提供了必要的商業資本,有宗族站在背後撐腰,無往不利。

國美電器的黃光裕就是潮汕人,他創辦國美的初期以及後來成功爭奪國美的控制權,就是依靠家族集資的力量。如今儘管黃光裕鋃鐺入獄,但國美電器的運營仍掌握在他所在的宗族手中,他本人也依然在幕後策劃。

  • 黃光裕 / 視覺中國

更重要的是,在那個普通人商業素養不甚發達的年代,潮籍商人想找靠譜的幫手擴大經營,也只能在本族挑選對商戰耳濡目染的親友。恰合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之言:「中國僑民企業不過是家庭紐帶在空間維度上的擴展」。

當代潮商中另一個巨頭寶能系從創立開始,就帶有潮汕特有的宗族氣味。寶能集團里的姚振華和姚建輝兄弟倆輪流交換法人代表和董事長的職位,哥哥負責快速現金流,弟弟主理寶能控股。

珠江集團的朱孟依家族實行的也是家族管理企業,朱孟依的大哥朱拉伊主管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三弟朱慶伊主管珠光集團,但朱氏三兄弟旗下這眾多公司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得到宗族幫助的潮籍商人在回報恩親上也毫不吝嗇。

發了財的潮汕商人回到家鄉大肆祭祖,修繕宗祠,以此感謝宗親在發跡前的贊助。據統計,自1860年開埠至1949年,潮汕民間修建祠堂2000餘座。宗祠與祭祖的豪華程度也成了宗族間彰顯實力的手段。

  • 老市區最著名的建築是汕頭百貨大樓,高7層,前身是1932年華僑集團集資創辦的「南生公司」 / Marwind

即使普通潮汕人無法享受到大買賣帶來的巨額回報,但他們依然能夠依靠宗族確保自己衣食無憂、互幫互助。

在潮汕,很多人家經營著規模不大的工廠,靠生產鞋服玩具為生。當旺季來臨需要增加投資擴產時,他們不會去找銀行,花數月來辦幾十萬的小額貸款,而是直接找本村宗族組織的標會渡過難關。

宗族是這種民間地下金融服務的信用保障,血緣為參標人吃下了定心丸。2011年時,汕頭農村興起了20人每月集100萬的標會潮流,讓當地族人開辦的中小企業成功渡劫。

對於那些沒有能力養活自己的人,潮汕宗族負擔起了社會救助以及慈善體系。在潮汕農村,宗族內以及宗族間結成了「老人組」和「親人會」,促成族人間的幫助與團結。某人老無子女而亡,老人組就會出錢出人為其料理後事,讓他按照禮俗走完最後一程。這在全國其他地方並不多見。

儘管潮汕人從宗族中受益頗多,但當代反對它的呼聲越來越高。潮汕宗族人情網路過於密集,平民百姓沒有立足之地,雖然出了不少富商大賈不假,但對大多數無權無勢的人而言,宗族人情成了發展的枷鎖。

無法調動多數人創造力的汕頭,常年在在五大經濟特區墊底,32%的潮汕籍大學生明確表示絕不在家鄉發展,66%的學生對回鄉就業持觀望態度,僅有2%的人打定主意,少壯歸鄉。

對發達的潮汕宗族為了保證家族延續和生產經商,自古以來就對男孩有著病態的偏好。這股風氣之下,潮汕成了許多外地女性不敢嫁去的地方。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原文標題《惹不起的潮汕人》,作者武權。

參考資料
[1]邱健熙, 王宣喻. (2005). 區域性傳統文化對人力資源流向影響研究--以潮汕地區為例. 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1(3), 50-55.
[2]歐俊勇, 溫建欽. (2014). 民國時期揭陽海外華人捐助活動探析——以現存的題捐碑刻文獻為中心. 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6(2), 16-20.
[3]吳妙嫻, 唐孝祥. (2005). 近代華僑投資與潮汕僑鄉建築的發展.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7(1), 53-56.
[4]余盛珍. (2016). 潮汕地區農業合作化運動與農村社會研究(1953-1957). (Doctoral dissertation, 華南農業大學).
[5]張仲凱. (2003). 來自家族的呼喚:潮汕地區的經濟建構——從一個村落的家族組織說起. 中國農村觀察(3), 71-79.
[6]何東霞, 易順, 李彬聯, 郭維. (2014). 宗族制度、關係網路與經濟發展——潮汕地區經濟落後的文化原因研究.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64-72.
[7]黃挺. (2009). 世族與豪強大族之辨:明清之際潮州的宗族與社會. 傳統中國研究集刊.
[8]劉強. (2008). 明清潮州械鬥問題探析. 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4(1), 88-92.
[9]潘瑩, 卓曉嵐. (2014). 廣府傳統聚落與潮汕傳統聚落形態比較研究. 南方建築(3), 79-85.
[10]師雲蕊. (2010). 古老異域的「迷思」——讀弗里德曼《中國宗族與社會:福建和廣東》及其他. 社會學研究(2), 226-242.
[11]黃挺. (2009). 城市、商人與宗族——以民國時期汕頭市聯宗組織為研究對象.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00), 111-121.
[12]潮汕海盜與南洋開發 | 汕頭大學圖書館●潮汕特藏網. (2017). Cstc.lib.stu.edu.cn. Retrieved 16 September 2017.
[13]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1999). 廣東省志·農業志. 廣東人民出版社.
[14]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1999). 廣東省志·軍事志. 廣東人民出版社.
[15]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1999). 廣東省志·經濟綜述. 廣東人民出版社.
[16]陳翰笙, 馮峰. (1984). 解放前的地主與農民.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7]Kulp, Daniel Harrison, 周大鳴. (2006). 華南的鄉村生活 : 廣東鳳凰村的家族主義社會學研究. 知識產權出版社.
[18]中國潮州政府網站. (2000). Chaozhou.gov.cn. Retrieved 19 September 2017.
[19]黃光裕致信國美員工 指陳曉竊取控制權_要聞_第一財經. (2017). M.yicai.com. Retrieved 24 September 2017, from http://m.yicai.com/news/392999.html
[20]潮汕「標會」的風險與收益_財經_鳳凰網. (2017). Finance.ifeng.com. Retrieved 24 September 2017, from 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110217/3425359.shtml
[21]坐擁深圳最牛朋友圈 一個潮汕地產二代的轉型|界面新聞 · 地產. (2017). Jiemian.com. Retrieved 24 September 2017, from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1279814.html
[22]姚振華的資本江湖:濃濃的家族和草根氣息. (2017). Finance.sina.com.cn. Retrieved 24 September 2017,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5-12-21/doc-ifxmszek7523010.shtml
[23]深圳打掉一涉案300億地下錢莊. (2016). Finance.sina.com.cn. Retrieved 24 September 2017,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6-08-18/doc-ifxvctcc7886915.shtml
[24]福布斯2006-2016中國富豪榜榜單詳細頁.福布斯中文網. (2017). Forbeschina.com. Retrieved 24 September 2017, from http://www.forbeschina.com/list/more/368
[25]王偉光. (2001). 潮汕農村民間組織的功能分析——對澄海市外砂鎮南社鄉的調查與思考. 韓山師範學院學報, 22(4), 35-40.


在汕頭生活了十幾年了,只能說我對汕頭人比較了解,對潮汕人這個這麼大的群體在我看來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若真要對潮汕人做一些評價的話,我也只能評價汕頭人,因為潮汕包括三個城市:汕頭,潮州,揭陽。
先說口音。原本潮汕話叫做潮州話,後來改名潮汕話,但有些潮州人並不認同這個改動,潮汕話里的發音也是按潮州話的發音採集記錄成冊我沒記錯的話,但是由於後來的經濟發展和經濟中心的移動,汕頭口音變得似乎被認為更加純正。事實上,不同城市會有不同口音是十分正常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音,也無所謂哪裡的純正哪裡的正宗,只能說哪個口音相對主流,講的人比較多罷了。
此外,僅僅是汕頭人,口音就已經十分繁多,在汕頭這個不大的城市裡出現語言不通的情況也是見怪不怪。這其中也有得細細說來。
汕頭包括很多個區,金平區龍湖區講的是韓江口音.(韓江是汕頭的母親河)此外,其他區各自也會有各自的口音,不同區的口音之間有時候相差甚遠以至於聽都聽不懂。很多區是2000年以後併入汕頭的,他們至今在日常中都不習慣說他們那裡是汕頭,比方去中心城區會表達為"去汕頭"。
其次再談談風俗,外地人對潮汕人的印象也許就是拜拜拜,一年到頭都會有各種拜祖神的活動,到此處我應該說,雖然我在潮汕地區生活數年,但這種文化對我的滲透確是有限的。潮汕地區每年都會有祭祖的莊重事項,從另一種角度看,事實上是對「根」的重視,還有家族觀念的看重。
此外,問神婆也是一部分潮汕人每年會做的事情,到這並不是每個潮汕人都是如此,而且這在潮汕地區以外的其他地區也廣泛存在。
潮汕人若真要說是一個怎麼樣的群體,應該將其大體分為以下情況:
縱向大體分三部分,80後至90後為首的年輕一代,60後至70後的中年人,以及老年人。
新一代年輕人從小接受全新的教育,觀念思想認識行為等等上都有所體現。中年一代人呢,分析起來相對複雜,因為這一代人一部分人從小就已經接受課堂教育,觀念等較為先進,也有一部分人沒接受過課堂教育,收一些潮汕老思想影響相對較深,做事講話自然有不同的呈現。老年人一代大體不識字,若信佛教等等的宗教,讀一些宗教類的讀物大體會認識一些。
橫向劃分就是按不同區縣劃分,各種會有自己的祭拜等的習俗。
此外,潮汕人也會有很多說話上的忌諱,什麼不能說,什麼不能問等等。但是這一類的文化對我確實基本沒有滲透,我也對這一塊並不了解,只知道有這個講究的存在。但也並非只有潮汕人有些,廣州人也有很多的忌諱,例如由於忌說豬血、豬腳等等的字眼,日常中會表達為豬紅、豬手。
再談談大男子主義,我在汕頭生活了這麼多年,事實上對這個辭彙仍然是至今沒有概念,因為我到現在也沒碰到什麼大男子主義的現象,也可能是我生活的地區的緣故,或者是我沒去注意吧。
潮汕人是怎麼樣的存在,我必須說,功夫茶。
潮汕人那天必喝功夫茶,每家每戶必有功夫茶具。之前我們去汕頭玩,降下車窗問路,阿伯是在路邊買海鮮,於是乎,照顧我們下車喝茶,一杯兩杯,再幾句寒暄,大家就熟絡親切起來。功夫茶在潮汕實在是美妙的存在。
回過頭來談談潮汕人的性格,男的挺粗獷吧,也不覺得娘炮什麼的,雖然在汕頭生活多年,但我實在不能怎麼去形容。因為見過無數汕頭人,但是各種性格都不同。潮汕傳統習俗也沒有正統的模式的全套灌輸,所以我也沒有實打實地全面了解。
外地人對潮汕人確實是存在標籤化認識的,而且往往是許多不好的標籤,潮汕人對於這些標籤也往往是不認同。我只能說,每個地區都是有許多好與不好的地方的,又有誰會喜歡別人說自己家鄉人的壞話呢?
潮汕地區的形成是一個極其不容易的過程,縱看潮汕地區的歷史,也是有許許多多的辛酸,甚至是血肉的戰爭與拼搏。我們在嘲笑或者諷刺或者輕蔑潮汕人的種種不好的同時,也許應該看一看歷史,觀念也好,傳統也罷,很多東西的形成都是與歷史的發展分不開的。
如同許多人對陸豐海豐的印象之差,但是另一個側面看,確是不利的生存和經濟條件下,為了生存的蒙古人一樣的智和勇。


作為潮汕人,必須經常自黑或被黑以自省


啪啪打臉來了:
時隔三年,就在前幾天過生日,我被同鄉的男生求婚了。
2017.3.31

Update:
需強調一點,
潮汕地區在生育方面(尤其市區的家庭)確實沒以前那麼重男輕女了。
況且有事業單位的家庭更是受到比較嚴格的限制。

題外話:因為這個答案私信我的朋友,恕不回復。
嗯,我知道妹子我很不錯,但也別這麼直接約我嘛!﹌○﹋

==========================================================================
以下主要討論潮汕女人。

先講一個悲催的真實例子:
我有個親戚在鄉下
第一胎生了女兒,
第二胎還是女兒,
第三胎來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哇操!能怎樣?繼續生啊,根本停不下來啊!!

身處潮汕,女孩子婚嫁壓力是比較大的。
三姑六婆一口水可以噴死一籮筐潮汕女。
二十來歲出嫁很常見,二十六七歲都成了三個孩子他媽的女人不勝枚舉。
相比之下,我都成高齡剩女了。-_- !
作為有思想有內涵的新時代女性,也難逃世俗壓力。

潮汕女人大多比較漂亮。比如我。
潮汕女人大多比較溫柔。比如我。
潮汕女人大多比較持家。比如我。

潮汕女人大多比較含蓄。我例外。
所以,見證臭美的時刻到了——

像我這種貨色,在潮汕女孩中屬一般水平。
但是也足夠顯擺一下有木有?(別噴我)

香色味俱全有木有?
心靈手巧有木有?
賢良淑德有木有?一方水土,養育一方水靈靈的潮汕女子。
但是,有生之年,我是不想嫁在潮汕的。


我家是汕頭潮陽的,榕江邊,農村。
1、關於職業
我們那一帶,幾個鎮,幾十萬人,男的幾乎都是搞建築,女的幾乎都是工作幫扶家裡幾年之後嫁人生孩,走老一輩的路。雖然近年來隨著經濟,教育的發展,使得這種情況有所改善。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於我們男的,從小就被灌輸男人責任重,要好好學習才有出路,但出路似乎只有干工程。不論是愛學習的好不愛學習的好,近八成的男人畢業之後都踏上工地或者其他跟建築有關的行業。女的除非家裡有條件,否則大多都是初中畢業就讓她出去工作,有些父母甚至會勸說女兒輟學幫忙養家。一般都是進廠或學幾個月電腦去做文員,差不多二十三四歲父母便張羅著嫁人了。也有一些十來歲的女生在工廠里跟十幾歲的小男孩交往並嫁娶的,不過並不多。
2、重男輕女
很多沒生到男孩的夫妻,真的是一年一個地生。我鄰居生了六個女孩,她老公又去外麵包二奶生了一男孩;還有一個生了五個女孩,接下來生了一個男孩,夫妻倆看到了希望,再生!又是一女孩…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要有兩個男孩,將來養老以及兄弟兩個互相幫扶。在我們那,養老是一個擺在所有人面前的問題。因為女人基本嫁人後沒工作,贍養老人、教育小孩、過年過節拜神祭祖、親戚鄰里人情往來等等等一大堆的事,壓力可以說比男人還大。而經濟方面的壓力都壓到了男人身上,而在農村,女孩嫁出去是沒有贍養父母的義務的,很多人潛意識裡都這麼認為。
3、住房
我可以說有一家七口擠在不到三十平方搖搖欲墜的小平房裡頭么?我可以說有的別墅好佔地幾畝裡面的三層小樓都是剪力牆結構一年到頭幾乎是保姆管家保安在住么?貧富分化在我們那裡特別嚴重,但又不是那麼尖銳。因為特別富的人都在深圳廣州這些大城市發展,剩下的都是一般富的、生活過得去的、為了生活苦苦掙扎的人。我們那裡現在一塊宅基地,一百平方要賣五十萬左右,很多家庭負擔不起,而且現在也買不到。去年還發生過兩兄弟分家為了爭家產里的一塊宅基地起口角,最後執刀相向,以哥哥把弟弟砍死的結局落幕。
4、教育
第一點已經說過的不再贅述,在這裡要說的是,一個女人對丈夫以及子女的影響。由於男人常年在外,母親們也得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一片天,但是每個母親的素質影響著兒女的行為舉止思想觀念。我同學小時候頑皮受傷縫了幾針,被她媽知道了回家拿著掃把就開打,到現在他對「家」這個字眼非常的淡薄。還有一個因為寫字不好看,在學校里被老師扇耳光,放學後老師去市場買菜碰見他媽還提了一下,說你兒子寫字不好看我叫他練漂亮一點他老不聽…他媽覺得好丟人,回家罵他「書就無命讀店店害伊起老師燒吹」(書就不好好讀老是害她被老師投訴),於是又被他媽打了一頓。所以他現在看到以前那些人渣老師總會咬牙切齒,說他以前最想做的事就是以後也當老師,也扇那個老師的孩子耳光,但提到他媽,他總是很苦惱地抓頭髮。還有一個在學校被高年級的學痞欺負,回家告訴他媽,被罵說肯定是他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得罪人家最後又是書就無名讀老是跟人鬧矛盾說著說著又打。他輟學打工之後已經好幾年沒回家。以上幾個事例僅僅是個例,並不是所有的母親都會這樣。事實上這些都跟父輩文化程度低有關,很多都是文盲半文盲,在如何教育子女這個問題上,他們並不懂得什麼叫教育,只知道把他們養大。而我們從小跟父親的交流少之甚少,在走進社會以前,性格跟行為舉止受母親的影響很大,甚至在走進社會後,改不過來。最後該說一下,在七八年前,初中輟學或畢業就不讀書的人還佔很大比例,近年來已經減少很多,讀高中的人多了很多,但上大學的人依然還是少。
5、信仰
我們那裡各種神明,各種忌諱。有媽祖,老爺等等等。有信基督教的,他們不能拜神,不能吃別人祭拜神明的東西。有信佛的,但可以拜神,也可以吃葷。我跟爸媽爭論過很多次,為什麼要拜神,祭拜那麼多祖先(我家每年光祖先的祭祀有十幾個,每一個祭祀都要買五果還有其他祭品),一個普通家庭一年光花在這上面的錢需要一萬塊錢左右。我的想法是棄煩從簡,在祭拜祖先這方面,弄一個統一的日子一塊祭拜就行了,都那麼多代過去了,他們不用投胎啊?每次都得爭論好久。這兩年想的跟以前不同了些,雖然這些是封建迷信,但從另一角度來說也是一種凝聚力,一年之中除了過年以外,清明,端午,中秋,年尾拜大神,冬至這幾個節日寂靜的家鄉都會特別熱鬧,在外沒有休假的建築郎都可以在這個時候回家跟家人團聚,然後拜神祭祖。而男人出外婦女只能寄託神明保佑丈夫孩子出入平安,這也是一種信仰吧。
寫得有點亂,也有些負能量,僅僅代表我家鄉那一區域的人,而且我說的也有些片面。我覺得不管是潮汕也好其他地方也好,單單靠幾句話並不能說明該地區的人的特性,哪裡都有好人壞人,有敢闖敢拼的人,有畏懼膽小的人,有正義之輩,也有無恥之徒,幾句話幾篇文章真說不完。


  1. 東方猶太人之稱,潮汕人不喜歡打工,有了小小本錢,就開始想自己做老闆」,與其它商幫相比,潮人有著更強的「老闆」意識。這種冒險精神在潮汕人的文化中可以得到印證。潮諺有云:「餓死不打工」、「工夫大大隻度生,生意小小會發家」、「識字掠無蟛蜞」(意思是指循規蹈矩、照書行事者反而干不好事情)都是鼓勵人們拼搏冒險。這種文化沉澱充分佐證了潮汕人血液中流動的冒險因子。
  2. 人口:目前全球有潮人共計3000餘萬,其中保留潮汕本土戶口近1500萬,這當中留在潮汕本土不足1000萬,闖蕩于海內其它地區1000多萬(有近一半已遷戶口),海外潮人1000餘萬
  3. 褒貶:做為廣東少數派的潮汕人很多時候由於背負著的是非要遠遠大於褒美,他們有成績時人家看不到,但一旦做錯了,就會被狂妄無知的外人無限放大,所以在種種「憤憤不平」的言論中,潮汕人雖精明能幹,但由於缺乏猶太人的宗教信仰,而單靠其潮汕文化來維繫,即便現實中他們隱隱有著自己的宗教--德教,但這宗教如今也只能在東南亞一帶找尋到確切蹤跡。
  4. 傳統潮汕人一般團結、保守、迷信的,在外飄蕩的潮汕人遇到老鄉都是發自內心的熱情,一會兒便可以相處的像多年不見的老友,而且潮汕人之間都很團結,在有潮汕人的地方,很多時候潮汕人可以走後門。由於地域偏僻,所以潮汕人向來都是比較保守、迷信的,雖然現在教育慢慢的普及了,經濟漸漸好了,這種思想依然是普遍存在的
  5. 潮汕男人比較顧家,但是普遍比較大男子主義(也有例外的,比如我XD),潮汕女人溫柔賢惠是出了名的了,而且由於南方水土較為溫潤,所以潮汕女人的皮膚都很細膩,也比較漂亮XD,此生非潮汕女人不娶了!
  6. 潮汕諺語一則:出門來打工,驢到褲破空,衫破無人補,只因還無畝,無畝生活過艱苦,三頓鹹菜甲菜脯,個人瘦過竹殼脯,腰褲一穿力破肚,照生做呢娶有畝。 鹹菜和菜脯應當算是潮汕的兩個標籤吧。 ps:恐怕也只有潮汕人才看的懂吧!
  7. 潮汕名人眾多,商界李嘉誠,體育界傅海峰,娛樂界楊千嬅等等。。。
  8. 以上內容參考自百度百科,不喜勿噴,勿贊,謝謝。

為什麼潮汕人做生意的多,能成偉大企業家的少?

「哇,膠己人!」


「潮汕的呀?你們做生意很厲害的,你家是開店的吧?」


以上分別是:當說出「我是潮汕人」時,潮汕人和非潮汕人的反應。尤其是後者的反應,讓我印象深刻。


潮汕人=生意人?


潮汕人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做生意的真的很多,但能成為偉大企業家的有幾個呢?掰掰手指數一下,除了李嘉誠、馬化騰,還有哪個潮汕企業家的名字,是家喻戶曉能脫口而出的呢?恐怕很少吧。


這個現象不得不讓人深思、值得討論。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的生意人,不在討論範圍內。他們有豐厚的成功基礎和條件,若還整不成事,真是對祖宗的侮辱。


?讓我們把目光落在這群特殊人群上吧——潮汕草根創業者。


?潮汕人創業最流行的方式就是合夥。


你出錢,我出力,一拍即合。合伙人往往是親戚朋友,多多少少帶著感情羈絆。至於公司股權分配、利潤分成等問題,合夥前先不提,提了傷感情,大家把生意做大了再說,有錢一起分嘛。


?這就容易醞釀出一個問題——撕逼。


公司不賺錢,埋怨對方不努力;公司賺錢了,害怕對方拿的比自己多。


以我親戚為例,他和堂兄合夥開了個廠,做汽車配件的,兩人各佔50%的股份。我親戚是負責市場擴展的,每天出去跑單應酬;他堂兄是負責工廠管理的,每天採購記賬、監督生產。


剛開始兩個人充滿拼勁,可時間一久問題就出現了。我親戚覺得他堂兄好輕鬆,每天就在辦公室喝喝茶;他堂兄覺得我親戚好清閑,每天找人喝喝酒抽抽煙。後來,由於工廠採購的一批原材料發生了問題,兩人爭吵。吵到後面,變成兩個家庭的爭吵。從此,兩人分道揚鑣,進祠堂拜祖見面時也不打招呼。


?而潮汕人做生意賺來的錢,怎麼花好呢?


鑒於我們討論的是草根創業者,很多創業時甚至一窮二白,若年輕點的一般也是單身。


這個時候,家裡的老人就發話了。「兒子呀,賺到錢,要把媳婦先娶了,把房子買了。」而絕大部分的潮汕男人都是孝子,也就照做了。仔細想想,貌似也沒什麼不妥。但本來能在手頭流通的資金,一下子綁在了房產和家庭上,想擴大規模、做大做強的第二次投資,又從何而來呢?


以我另外一個親戚為例(潮汕人就是親戚多)。他在深圳華強北做手機配件生意,事業正處於發展階段,卻因為孩子學位問題,在寶安區買了套房。手上的資金都買房去了,為了維持生意還得跟人借錢。現在雖然住進了新房,卻整天苦惱著去哪裡生錢。


?所以,潮汕人做生意的第二個誤區,就是過早把錢押在不動產上。


近期,一個深圳土著朋友對我說:「過年了,你們潮汕人都回家,整個深圳的菜市場幾乎要癱瘓掉了。」雖然是玩笑話,但不得不引發人思考。


潮汕人是在做生意,但做的都是什麼領域的生意呢?


批發?零售?牛肉火鍋?隆江豬腳?惠來綠豆餅?


絕大部分都是傳統行業,在互聯網橫行的今天,用傳統思維來經營傳統行業,也只能按傳統方式獲得利潤。相對以前賺少了,並不奇怪。


而一個潮汕人開的普通傳統企業,要做大做強,甚至上市,在今天艱辛程度不言而喻。


以我另外一個親戚為例(一下子暴露了這麼多親戚,老爺保賀,不要被打)。他在汕頭澄海做出口玩具生意快20年了。2008年之前,生意可謂是風生水起,賺得盆滿缽滿。而他也每天KTV、夜總會的,玩得心滿意足。08年後,外國市場對中國的玩具需求量急劇縮少。靠簡單的加工製造,已經不吻合市場需求了。而親戚的工廠沒有轉型成功,一蹶不振,至今還在苦撐著。


?因此,潮汕人做生意的第三個誤區,就是用傳統思維經營傳統行業且缺乏創新精神。


?說到創新精神,不得不談談潮汕的教育。


整個潮汕,拿的出手的大學,除了汕頭大學,請告訴我還有哪所?


高等教育的情況令人堪憂。我身邊還有家長,抱著傳統思想,「孩子學習不好不要緊,就讓他早點出去打工咯。」


去當服務員?去送外賣?去搞快遞?然後,工作幾年結婚生子,婚後為了柴米油鹽爭吵不斷?


這種「孩子學習不好不要緊」的話,只有土豪才配說出口。關鍵是,土豪的孩子敗家的真不多,大部分都才華橫溢、前途無量。


這個時代,是知識的時代。沒有文化真的很可怕。而整個潮汕,想再出偉大的企業家,必須從教育抓起,從轉變傳統思維模式做起。


柯玉圓,90後潮汕妹子,混過傳統媒體,也玩過新媒體,干過互聯網020商家運營,現為某上市互聯網公司碼字娃。

文章皆屬原創,有意轉載或合作者,歡迎後台留言,或添加微信號 keyuyuan92 交流。


沒錯,我就是來針對一些答案的,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
就拿我之前遇到的一個非潮汕男生跟我的對話來回答吧,具體哪個地方的男生就不說了。
男:你潮汕的?你是不是至少有一個弟弟?你是不是有很多姐妹啊?
我:我沒有弟弟,家裡就我一個,我是獨生女。
男:不是吧?你是潮汕的嗎,潮汕人不是非要生出一個兒子為止嗎?
我:你說的重男輕女那都多少年前了,生多那也得有精力時間養啊,再說計劃生育那麼嚴你咋生啊。
男:哦,那你們家庭應該算比較特殊吧。
我:不會啊…獨生子女在我們那裡很普遍。還好吧,潮汕很大,不是所有都一個樣的。對了,你家裡的情況呢?
男:家裡比較熱鬧,我有三個姐姐。
我:…(笑而不語)

…割割割
以後評論再出現什麼異議我就不回了,沒必要因為每個人在不同地方的遇到情況不同而產生爭論,潮汕那麼大一個地方,誰都不應該以偏概全,我只是講我自己看到的而已。

…更新
我不喜歡別人莫名其妙對我和我的家鄉下定論加標籤,類似的這種對話,我都感覺對方很沒有禮貌~


更新…
現在的地圖是看不到潮汕這個名字的,因為潮汕這個名字現在的意義只是都講潮汕話的地方。潮汕很大,分成幾個市,而且市區人很多情況下都聽不懂潮汕農村口音,區別挺大,別說是思想了。這麼大地方評論里硬是要以自己見過的以偏概全,能說眼界實在太小嗎?


1 功夫茶
功夫茶是潮汕地區最有代表意義的符號。不管貧富、文化程度、職業,潮汕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以茶會友,以茶會客是潮汕人的待客之道。潮汕人也愛喝茶,早茶、午茶、夜茶,一天到晚功夫茶杯不離手。

2 愛拼才會贏
潮汕地區三面背山,一面向海,而且常有颱風與地震威脅,以前生存比較艱難。但也是這樣的地理條件練就了潮汕人敢闖敢拼的海洋文化精神。許多潮汕人因為人口過剩,天災等,不得不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潮汕話俗稱「過番」或「下南洋」。初到異國的潮汕人一般身無分文,只能靠在碼頭當苦力,或是在種植園開墾謀生。這些都是異常艱辛的開端,但是潮汕人挨了下來,也終於熬出了頭。如今東南亞各國的商業領域,潮汕人都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3 向外發展
潮汕地區的汕頭雖然是經濟特區,但是也是全國經濟最爛的特區。政策上不受國家重視,政府腐敗無能,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汕頭特區越搞越死氣沉沉。因此,許多潮汕人都走出潮汕,到外面找機會。所以潮汕人有「出生入死」、「食外局」的說法。全球大約有三千萬潮汕人,本土一個潮汕,國內除本土外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潮汕人國內集中在珠三角,武漢,上海等商業比較發達的地區。海外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各國,歐洲的法國和北美也有一定數量的分布。

4 濃厚的經商傳統
潮汕地區經商文化很濃,潮汕人重視金錢,也把經商當成脫貧和改變命運的方式。在廣州深圳的批發市場,或是武漢的漢正街,隨處都可以聽到說潮汕話商人。但是普遍而言這些都是傳統行業,技術含量不高,就是低買高賣賺差價。在一些潮汕人涉足較深的領域,比如電子配件、一些中低端服裝、文具等,潮汕人有一定優勢。但是隨著中國各種成本上升和電子商務的衝擊,這些傳統生意的利潤越來越薄了。潮汕商人中也有非常成功的商人,但是畢竟是少數。2013福布斯華人富豪榜前十名就有三位祖籍潮汕的商人,李嘉誠、謝國民、蘇旭明。世界五百強也有兩家是潮汕人創立的企業,和記黃埔和正大集團。總體上將潮汕人商業意識比國內其他地方強,真正的工商巨子也有一些。但是我個人感覺潮汕人還是不要整天把那些成功人士掛嘴邊好,別人強不代表你強,所以做好自己就ok了。

5 抱團,有排外思維
潮汕人喜歡抱團,這個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當你出門在外你就更能感覺到了。在外面的潮汕人,做生意的搞商會,讀書的搞同鄉會,而且參與度都很高。以前讀大學的時候,每個學期都會有一次同鄉會,而且大家積極性都很高。不過對於一個身在異鄉的人,這樣的活動確實讓人感覺很親切,特別是當某個老鄉有什麼困難的時候大家還可以相互幫襯下。但是由於語言和很多意識上的差異,許多外地人很難溶入潮汕人圈子。汕頭搞特區搞了搞到現在30來年,沒有一個拿的出手的外資企業或者全國影響力的企業。我感覺沒有吸引和留在人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6 桑梓情懷,捐資助學
許多潮汕人到外面發展,但是他們對自己的故鄉都有很深的感情。許多潮汕商人成功後都會飲水思源,成功潮汕商人在家鄉修橋築路、捐資助學的比比皆是。我從小到大讀的小學、初中、高中都有當地的企業家和海外華僑捐資的。潮汕地區有幾十個縣(區),每個縣都有一所華僑中學。海外約有1300萬潮汕人,所以說潮汕地區村村有僑眷一點都不為過。世界上有三所由潮汕人捐資成立的大學,汕頭大學,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泰國華僑崇聖大學。

7 潮汕人與IT
潮汕人給人的印象大多是傳統、精明、勢利的商人形象。事實上潮汕人搞IT的確實也不多,但是還是有部分潮汕學生學計算機並從事互聯網行業。雖然這個比例目前還是偏低,但是感覺趨勢不錯。目前國內搞IT潮汕人拿的出手的有幾個,騰訊的馬化騰,7天的鄭南雁,豌豆莢的王俊煜。雖然數量上不多,但是還是給潮汕商人增加了一些新經濟的色彩。


我覺得潮汕人就是老媽宮粽球,一半咸一半甜;潮汕人就是糖蔥薄餅,甜中帶點咸;潮汕人就是沾了醬油的西瓜,又甜又咸。這種異端的吃貨精神,多少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有這樣奇異的吃法呢。

潮汕人像潮汕美食一樣,琳琅滿目,就看你從哪個角度切入。如果你著眼於廣東滿大街的隆江豬腳飯,澄海獅頭鵝快餐,大排檔式的潮州打冷,海門仔,亦或是走向全國的潮汕牛肉火鍋,潮汕砂鍋粥。就會像早些年有個廣州的胖子美食家差不多以為潮州菜不外乎就是這類不注重室內環境地攤貨。這就是普通大眾心目中的潮汕美食,這也包括不少潮汕人。因為多數人沒嘗過那貴得讓大眾吐舌的潮州菜。但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切入,都是管中窺豹。

講潮汕人這個群體,繞不開江湖傳說中被標籤化的潮汕人,小弟不才,一向認為只有理清江湖傳說形成的機制,才能更好的讀懂潮汕人,也能更好的讀懂中國。

在那傳說中潮汕人都是愛拉幫結派排外打群架的「咬支浪」、生很多、還重男輕女、造假、甚至制毒、還多是不讀書素質極其低下的奸商,算是現代社會中的蠻荒部落了。這是因為對於大多數普通不讀書的外人而言,特別是處於珠三角核心地區的廣府人而言,他們首先接觸到的,是在外求生最多的人是揭陽人,普寧人、惠來人、潮陽人,還有繞不開的陸豐人,在大多數人眼裡,不管三市一豐順縣南部的人樂意不樂意,陸豐人他們自己樂不樂意,都是被普通大眾的廣府人包括在潮汕人的範圍里。香港電影海陸豐人的新義安就被他們冠以潮州黑幫。

根據2015年廣東統計年鑒
2014年末揭陽市戶籍人口694.16萬人,常住人口603.54萬人,人口凈流出90.62人
2014年末汕頭市戶籍人口546.57萬人,常住人口552.37萬人,人口凈流入5.8萬人
2014年末潮州市戶籍人口268.79萬人,常住人口272.04萬人,人口凈流入3.25萬人
2014年末汕尾市戶籍人口359.09萬人,常住人口300.66萬人,人口凈流出58.43萬人

其中汕頭、潮州是整個非珠地區僅有的兩個人口凈流入地市。

而眾所周知,揭陽市、汕尾市的生育率、初生嬰兒男女比例、教育各方面都算是粵東地區墊底,而潮陽區、潮南區差不多也是在汕頭墊底這樣子。他們拖兒帶女在華強北、在水貝、湖貝、在十三行、在沙河、在廣州火車站、在中大布市、在荔灣廣場等等商圈裡,在各類小商鋪小食肆里,塑造了一個個普通大眾的外人眼裡潮汕人的形象。然後標籤化。

這種喜歡給予一個群體標籤的心態大多存在於地域觀念濃厚的各類中國人里,比如我們可以從一些地方俗語來管中窺豹一下,有廣府人的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潮州佬賣蕉--訛秤,客家佔地主等等;潮汕人老一輩則有省城女人是鐵門樓紙褲頭,客仔假外江,天頂雷公,地下海陸豐等;至於客家人則是學老古、揭陽貨燈。而內鬥省江蘇就更是如此。

也許有些注重全面數據注重邏輯的人會禁不住的說,那為何人口凈流出更大超生更多重男輕女更厲害的粵西如湛江、茂名,為啥沒啥便簽化呢。這就涉及到族群問題了,方言不同,總是更容易被列為異類嗎。早年廣府名人黃節更是在《廣東鄉土地理教科書》直白地寫著,「廣東種族有曰客家、福狫族,非漢種亦非粵種。」

為了更好的理解,不凡仔細回顧一下你在本土所聽說過的對外村外鎮的標籤化語言多還是對外省的標籤化語言多呢,什麼「安徽乞丐」「湖南雞婆」估計。更何況珠三角西岸曾經產生過人類最血腥的死傷百萬的土客械鬥。這種不好的地域觀念普遍存在於中國人,特別是宗族社會氣氛濃厚的華南地區。

另一緣故就要說到傳說中潮汕人的「奸商」本色光環,商人本色總是討人厭的,正如十年前左右我在百度百科模仿唐德剛描寫他們徽州人那段"精明過頭的商人總歸招人嫉恨,這也是歷史上血跡斑斑的排猶運動的導火索,東南亞的「排華運動」便有著相似的原因。大家都反猶,猶太人內部就更團結,對猶太的傳統就更保守。"明清小說的徽州人山西人個個都是尖嘴鼠眉的,哪裡有什麼好形象呢。這也是今天潮汕人、溫州人的大眾形象嗎。

接下來說說江湖傳說的傳播路徑,省城政治優勢又掌握話語權,珠三角核心區又聚集這麼多外地人,再加上潮汕人遍及祖國各地,就不免傳開了。而媒體的推波助瀾也起到一定的作用,非珠要上省城新聞,基本都是負面新聞。再加上曾經好長一段日子,廣州的媒體政治錯誤無限打死一片地喜歡冠以潮汕人來報道,最為典型的莫過於湛江人與汕尾人疑惑是潮陽人的群毆,都是湛江人跟潮汕人的群毆。其實湛江人講白話的對廣府的認同感很深,而汕尾人對潮汕人的認同感並不高,為啥不是廣府人與汕尾人的群毆呢?或者地級市對等湛江人與汕尾人,湛江人與汕頭人呢?廣州媒體可從來不會用廣府人來報道任何一條珠三角的負面新聞,他們具體會細化到村鎮去,於是很多的事情難免都被放大起來。更加不用說那影響深刻的退稅大案了嗎,明明就是潮陽、普寧少數幾個鎮村的老鼠屎,非要說成潮汕退稅大案。

更絕的汕頭的失落髮展也成為一個族群的「劣根性」的體現,這種懶惰乃至低劣的人種分析方法常見於報刊媒體湧現的一些專家,又反過來影響一些本土愣頭青。這裡不打算詳說,只大致簡單的說下,不要說全國的經濟圈,就說在廣東集中資源投在珠三角的情況下,非珠哪個發展地好呢?湛江作為沿海開放第一批城市,享受的福利比汕頭多n多呢,又是央企又是國企又是高校密集的分布在在那裡,為啥發展不起來,是不是因為廣府人亦或是粵西人的劣根性呢?還有曾經廣東第一大重工業城市韶關為啥發展不起來呢,是不是因為客家人的劣根性呢。用人種分析方法來講一個城市的發展,那是一種異常無恥的手段啊,親。

而當一個群體被普通大眾便簽化的時候,反作用力也強大,反過來也固化了一些潮汕人的思維模式,將江湖傳說當做真實寫照。而在本土經濟的疲弱無力的背景下,這大致產生了兩個極端,一面是無論精華糟粕都高歌一曲忠誠的讚歌,另一面也產生一大幫妄自菲薄的人大行其道。其實這類似於中國社會裡極左五毛與極右公知的對決。五毛里,中國就是無比偉大;公知眼裡,中國就是渣,中國人素質就是超低就是不行就是充滿各種劣根性就是沒有半點創造能力。

用一句正確的廢話來說一下,潮汕人就是縮小版的中國人。這個群體在中國,相當於中國人在世界。讀懂中國你就讀懂潮汕,讀懂潮汕你也能更深刻的了解中國。

///////////


我是廣州人 學校裡面很多潮汕人
總的來說我對潮汕人這個群體評價不是很高 當然不是說所有的潮汕人都是這樣 因為我也有十分要好的潮汕朋友 只是一種總體感覺

首先我覺得潮汕人是一個非常團結的群體 從學校各種龐大的同鄉會還有隻要有潮汕人在的地方就會聽到膠己人的現象就可以看出 濃重的故鄉情節 地域自豪感和優越感非常強烈 但有些時候可以感覺到這種團結變成一種群體自我保護和隔離 坦白來說廣府人和潮汕人並不是那麼合拍 很多時候只要有兩個或以上的潮汕人走在一起就會旁若無人的說起潮汕話 讓旁邊的人十分無奈

第二是潮汕人十分精明也很勤勞努力 畢竟東方猶太人的稱號不是浪得虛名 不過精明務實可以算得上廣東人的通性 在日常交往上對一些保守的潮汕人來說和他們熟絡起來成為朋友或者讓非潮汕人打入他們的圈子是非常困難的 一些潮汕人會刻意保持距離 客套禮貌

尤其在廣東其他地方潮汕人的群體數量非常多 潮汕地區傳統文化濃重 與之相伴的就是思想的保守和迷信 潮汕家庭的兄弟姐妹很多 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 對於同性戀性工作者之類的敏感話題也是比較抗拒 很多男生都存在大男子主義 而女生習慣性的很守本分比較能吃苦 對於男女總有一點微妙的不平等這一點是我最不喜歡的

聽一個潮汕同學說潮汕地區的貧富差距蠻大的 有些人真的致富奔小康了成了普通人心中的土豪 而另一部分人還在家中務農為柴米油鹽操心


是一個過去很浪險,現在很浪險,將來還會很浪險的群體!


我覺得潮汕人是明顯地通過會講潮汕話來互相辨認的群體。就算一個人戶口去了外地,能講潮汕話,我們還是認為他是潮汕人。就算你在潮汕地區出生,但是無奈學不會導致你的主要語言不是潮汕話,那我們就不認為你是潮汕人。潮汕地區外地人也不少,我們對著他們也還是跟他們講普通話。但是一個人如果學不會潮汕話,在潮汕地區生活,儘管沒有受到排擠,也絲毫不會有融入集體的感覺,所以潮汕話至今仍然保留的很好。現在很多服務業,譬如說餐館,一見到你都首先說普通話,我覺得已經很友好了。


有很多地方就不是,譬如我之前在上海居住的一段時間,發現高級上海人是通過身份證號的前三位,來辨認對方是高級上海人、低級上海人以及外地人的,而其他上海人是通過身份證號的前三位來辨認對方是上海人以及外地人的。所有認為自己是上海人的人裡面,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拒絕通過語言來辨認的,所以上海話也就慢慢的被破壞了。


先上一個例子讓大家真真切切地看到什麼叫潮汕人的「團結」

前幾天有一個陌生人微博私信我,問我是不是潮汕人,說在同個城市,通過微博搜索到我的,想碰個面==毫無交集的兩個人他就這樣找到我了==

我2011年到成都,在川大念書,這邊的老鄉會讓我嘆為觀止

這邊跟其他地方不一樣,不是以省或者市來聚集老鄉,不是廣州老鄉,不是河南老鄉,甚至不是汕頭老鄉,而是潮汕老鄉,什麼意思?就是只要你會說潮汕話你都可以加入,這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周圍很多朋友是潮汕人但是從小在廣州深圳長大,於是身份很為微妙。

後來大家達成了不說出來的共識,只要你認為自己是潮汕人的,那麼你就可以加入我們。

我相信沒有比這個更加正式的老鄉會了。

這邊我們有每一屆的會長,我們還有我們的會歌,我們有定期的聚會嗎,有做的很精緻的發給所有人的通訊錄

新生來的時候,會由老生一個寢室一個寢室敲門,問是否有潮汕的同學,地毯式搜尋,不放過任何一個。我們每年會有大概30個潮汕人,而新生有1w個左右。工作量很大,但是會由老一屆的人分著做。

我們每年會有五次非常正式的聚會,分別是成都高校的老鄉迎新,成都高校的老鄉送舊,川大的迎新,川大的送舊,以及成都的團拜會。解釋一下,迎新就是每年九月份針對新生做一次全成都的老鄉聚會,送舊就是每年六月對要畢業的老生聚一次。如果是全成都的話,是五個高校(川大,西南民大,電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財大)輪著舉辦,五年一次循環,去年是川大辦的送舊。

每次的聚會都很正式,會有會長發言,新生/老生代表發言,籃球賽等等各種形式。

最後還有個團拜會。

補充一點,我們所有的聚會都不用自己掏一分錢。,因為我們全城聚會並不是只有學生,每次的老鄉聚會包括三方面的人,高校學生,高校教授,和成都潮汕商幫。

團拜會就是每年過年前會有一次很大型的全城聚會,三方都有代表參加,而其他四個送舊或者迎新就是高校老師和學生而已。

2012年我參加了一次團拜,當時是在世紀城新會展中心舉行的==成都人都知道是什麼概念==然後還請了香港劇團==

(圖片都出自本人微博--不過不用通過水印去搜了早就改名了哼哼!)

然後除了這五個大型聚會之外我們平時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型聚會。

比如學長學姐會經常帶著學弟學妹們去退休的教授家聊天喝茶~每年清明,五一等小假期偶爾會一起出去踏青~

其實這樣的東西存在肯定有他的好處或者壞處,你要說團結或者拉幫結派這都是見仁見智。

自己人(膠己人)照顧自己人本來就無可厚非。

這樣讓每個初來的陌生者都很有歸屬感。

甚至你看到上次那個朋友來到成都就自己再微博上搜我。

我們的語言跟其他地方很不一樣,沒在潮汕待過基本不可能聽懂,台灣話與潮汕話其實差別不是很大,聽懂並沒多大的問題,甚至每次在電影裡面看到泰國的,新加坡的,印度的突然冒出一個老人說幾句潮汕話覺得好親切~

我們的小吃是我至今覺得最最好吃的,我不否認成都的確美食之都,可是潮汕地區的小吃只有去了的人才知道,耗烙,桃粿各種各樣的粿各種各樣的糕各種各樣的酥,牛肉丸和牛肉粿條(來到成都他們都不曉得粿條是什麼哎好桑心——)還有以前初中經常吃的海石花,冰箱裡面冷藏然後加點蜂蜜~翻沙芋,還有砂鍋粥!我前段時間剛剛叫同學寄一箱蟹黃面給我,我覺得它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零食,逃不掉了,甚至根潮汕那麼近的廣州,很多同學都覺得潮汕的腸粉是無與倫比的。。。

我們是在大海邊的民族,我們拜媽祖,你可以說我們迷信,但是我媽媽是初一十五一定會去廟裡上香的。一開始我跟我哥哥會制止,覺得浪費時間,浪費錢還污染環境,但是後來就慢慢習慣了,人有信仰,又不妨礙到其他人,有什麼不好?我們年初會有各種送神的活動「迎老爺」等等。

我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們是把所謂的中國傳統文化幾成得最好的

「時年八節」在潮汕非常重視。八個大節日(元宵,中秋,端午,中元,清明等等)我們節日氣氛會超級濃,體現在每家每戶都會「拜老公」(祭祖),中秋節的時候我們會祭月,每家每戶都會在自家陽台上擺上一兩桌。元宵節的時候會有小孩出來排隊放燈籠。村裡會組織燈謎等等。我們端午還會划龍舟!!我還去坐過一次「龍閨」(大概就是小孩七八歲跟在龍舟上,化妝得很誇張然後相當於龍舟守護神那種吧我具體的也忘了有老鄉看到可以指正)另外我們冬至不是吃餃子也不是喝羊肉湯,我們冬至是吃湯圓!小時候每次老媽都會說「冬至到啦你又長一歲啦啦啦」以至於現在在成都冬至都吃不到湯圓好桑心。

我們有潮劇,已經發展的不亞於粵劇或者京劇

我們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一整套語言系統,甚至裡面有拼寫的規則。

我們的語言才是最接近古漢語的,是的,不是粵語,而是潮汕話(閩南語)

現代漢語是四聲拼讀,但潮語仍保留著八音拼讀的語音系統,發音複雜,以前有十六音之說,現在是八音,而且土話摻雜太多,外人不易學到;潮語中客人叫人客,母雞叫雞母,步行叫行路,鐵鍋叫鼎,瓶子叫樽等等;潮語中古漢語保留較完整,潮語一字多義,一個 「食」字,幾乎包括了喝、吃、飲、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飲食動作,如食(吸)煙、食(喝)酒、食(啃)蔗、食(飲)水等。

你還記得高中講文言文「行」和「走」的區別嗎?是的,我們就是那麼用的,行表示慢慢走,走表示快走。

我們不說筷子,我們說「箸」

我們不說你,說「汝」

我們不說「不」,說「勿」

我們不說「鍋」,說「鼎」

我們不說「酒瓶」,說「樽」

我們不說「吃」,說「食」

我們不說「眼睛」說「目」

我們不說「衣服」說「衫」

我們不說「他她它」說「伊」

我們不說「粥」說「靡」

……

有人說潮汕是中國第57個民族,我笑笑而過。

那又怎樣,也許真的是像許多人說的那樣,但是存在即合理,我們也許真的是普遍保守封閉,也許真的排外、重男輕女,男生大男子主義女生勤儉持家吃苦耐勞沒主見(其實我很難理解為什麼外界會普遍有這種看法,我自己始終不認為這樣--至少我就不大男子主義哼哼~)

我相信每個潮汕人多多少少都是有點優越感,有點排外,有點驕傲,甚至有點自負的(你見過哪個地方把任何一個不會說自己本土方言的人就叫做「外省仔」的)但是,我想說,又有多少人,出來一段時間還能保持當初那些自負?自從到過廣州深圳上海北京你還敢覺得自己跟你想的那麼牛逼?

真真正正能夠下來反思的,能夠更加深刻去分析的人。並不多。

是的,我們其實是沒有那個底氣的,至少目前是,但是,每一代人也都會有很多很優秀很棒的人,會回去建設和發展。

今年回到家鄉已經感到非常深刻的不同,雖然因為平台的原因,以後還是不會回去發展,但是依舊相信未來幾年,家鄉會有更加飛速的進步。

而每個潮汕地區的人,可以依舊真真正正保持那份驕傲,那種真正有底氣的驕傲!


推薦閱讀:

你最滿意的你自己的手工作品是什麼?
你知道哪些關於狗狗智商的故事?
如何評價吉林大學一天到晚訓練為運動會做準備?
你如何向別人證明自己不是外星人?
你在旅途中曾遇到過哪些厲害的人或事?

TAG:調查類問題 | 生活經歷 | 潮汕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