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冷的天在冬至之後,最熱的天在夏至之後?


曬一會才會熱,凍一會才會涼。


冬至和夏至只是天文學上的」盛夏「,」盛冬」,代表太陽直射南北回歸線。實際上夏至 和冬至是夏季和冬季的剛開始,氣象學上以連續5天平均氣溫大於22℃(低於10℃)為夏(冬)起點,以本人所在湖北為例,這個大概夏季是5月下旬,冬季在11月底。雖然夏至和冬至是表示北半球的太陽高度角最大(最小),日照時間最長(最短),但是大地會積累熱量,會有滯後性。就如一天溫度最高的是午後14:00,溫度最低是凌晨4:00,而不是正午和午夜。氣候也是在夏至和冬至後繼續保持晝長夜短(晝短夜長),所以會導致北半球繼續熱和冷。中國諺語「熱不如三伏,冷不過三九」即表明了最熱和最冷的時候是三伏和三九時。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後的"三伏"。 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約在1月中下旬。這時候冬季雖然白晝短,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少,氣溫達到最冷。到「三九」以後,地面吸收的熱量又將多於地面散失的熱量,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也隨著逐漸回升。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冬至後的「三九」前後。


謝謝首次被邀。

冬至太陽直射南回軌線,之後太陽向北運動,此時地球得到的太陽的熱量小於地球輻射出去的熱量,即地球熱量凈得值為負,所以氣溫繼續下降,隨著太陽北移,地球熱量凈得值逐漸增加,氣溫下降越來越少。直到凈得值為0,此時氣溫最冷,這就是大寒。之後凈得值為正,氣溫開始回升。

夏至同理。

這和高中物理中追趕問題類似,A在前,B在後,當B的速度等於A的速度時,兩人距離最遠。


因為水體增溫降溫都比空氣遲緩,要加熱冷卻龐大的水體需要一定的過程。
如果地球只有沙漠這種現象就會輕微很多。


太陽在正午時分開始西斜,但是最熱的時候是下午兩三點的時候

同理,最熱的時候不是太陽在北回歸線的夏至日,自然最冷的時候也不是太陽在南回歸線的冬至日


@@李雷 答得簡潔明瞭,在下只能加箇腳註:

貌似直接影響氣溫的是地面輻射,而非太陽直射;地面輻射源自太陽能量,冬至得最少,夏至得最多;先接收後輻射,有時間差,故氣溫極點在至後而非至點。如一日最熱在午後而非午正。


一群研究空間或天體物理的人在搞天文,而是一群大氣科學之類在研究氣象,兩個學科體系既然是不同的,也就不能這麼強硬對接……


謝邀~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自然規律嘛


勇PAN高峰 他說的應該是正確的,這個需要你有良好的數學、物理基礎才能理解。


無論尺度大小,天文因素的變化與地球系統的響應之間是有相位差的。


二十四節氣大抵是我國黃河中下游指導農活的,跟太陽自轉有關係。但是照現在全球變暖,臭氧空洞,大氣洋流等影響。估計這個也不準了。但是八九不離十還是可以拿來做天氣的參照。畢竟我國人民還是比較熟悉二十四節氣。至於你說的問題,太陽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移動,冬至時差不多到南回歸線,那一天黑夜最漫長,冬至以後太陽會向北回歸線移動。貌似沒有解釋清楚。不過這個還是跟太陽直射點,全球洋流,大氣循環有關,是個深奧的問題。建議沒弄明白前,出門還是看天氣預報。


下雪不冷化雪冷→_→


自然界都會有一定的反應時間


太陽直接點變化引起冬至夏至,溫度變化和地域緯度海拔有關


我不知道誒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代中國沒有地心說與日心說的討論?
為什麼只有明天、明年,沒有明月、明星期的說法?
星座是按照公曆還是農曆?
我國各演算系統,有哪些反智,迷信,隨他怎麼弄的民間,商業,非科學態度解釋?它就沒有科學的,邏輯的解釋?
從公元元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總共有多少天?

TAG:氣候 | 天文學 | 氣象 | 曆法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