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奇號和地球的傳輸速率那麼低?

好奇號和地球的傳輸帶寬為0.06~3.9KB/S,傳一張照片需要幾十分鐘甚至更久,為此只能發送黑白照片。想不通為什麼這麼低?

我知道光速火地通訊的延遲在260-1260秒之間,但是只要用廣播方式發送數據,不就不用考慮延遲了嗎?類似於電子的移動速度一秒幾厘米,但是電場的速度是光速,一樣的道理。

好奇號一股腦發送包頭+包內容+包尾,中間無相互握手和交互過程,類似UDP,不行嗎?感覺可行的樣子,可以高清24小時直播火星嗎


香農告訴我們:

C = Bcdot log_2(1+S/N)

其中C代表信道容量(也就是傳輸速度),B代表信道帶寬,S/N代表信噪比。(這只是理論極限,現實中還要考慮編碼的各種問題,信道容量會更低一些)。(To 題主:你看公式裡面完全沒有光速和延遲什麼事)

對於好奇號-地球這個信道來說,想要提高傳輸速度,要麼提高帶寬,要麼提高信噪比

好,那麼先看看如何提高帶寬。帶寬最誇張的極限也就是載波頻率了。

為什麼不能提高載波頻率?因為頻率越高的電磁波,在介質中的傳輸衰減越快。對於好奇號來說,火星大氣、地球大氣都是提高載波頻率的障礙。

為什麼不能有限制的提高帶寬?信道帶寬越大,雜訊功率譜密度也越大,換句話說,雜訊也越多。所以單純提高帶寬沒有意義。

這條路堵死了80%(剩下20%下面講)。

只剩下提高信噪比了,所以科學家們用最先進的技術做出發射器(好奇號)和接收器(地面雷達)的天線。但是,公式告訴我們,信噪比必須指數增長,信道容量才會線性增加。

這條路很艱難。

那以後還有沒有傳輸增長的方式呢?有。

1.提高天線的發射功率。好奇號太小了,功率也低,所以發射信號的能力也差。所以以後增大火星探測器的太陽能電池板(最粗暴的方法)、堆核電池(重量和功率目前不能接受)、火星上建聚變電站(有生之年系列)。這是最好的方法。

2.提高接收機的靈敏度。說白了就是地面上建更大的鍋,接收到的信號更多,這個方式是有上限的,因為信號的信噪比在發射時候就確定了。

3.改進天線的性能。就像1w的燈泡很暗,但是1w的激光能把人照瞎一樣。把天線的能量聚集起來,瞄準地球發射(嚴謹點說,是縮小天線的主瓣寬度)。天線理論已經比較成熟,我覺得科學家們早就優化的七七八八了...

4.改進編碼效率。同上,應該已經優化得差不多了,而且香農極限在那裡擺著呢。

5.建中繼天線。地球到火星之間拉出長長的衛星鏈,一級一級的保真信號,既提高信噪比,又可以提升帶寬。這也是有生之年系列。

說回來,火星和地球那麼遠的距離,還能保持KB級別的傳輸效率,已經是科學家們殫精竭慮的結果了。行星探測,通天之梯,任重而道遠。


信號傳輸速率和光速毫無關係……

如同樓上所說,延遲和速率是兩碼事。

更誇張一點說,信號傳輸速度,和頻率也沒啥關係。所謂的信息傳輸的速度和頻率成正比云云,是兩個關於無線通信比較常見的誤解。1是波長長頻率低的信號繞射性能好,所以不容易被阻擋,這點在地面通信中經常表現為射得遠。同時,過高頻率的信號在大氣中衰減比較大。2是低頻信號作為載波的時候的確無法傳輸帶寬高的信號,例如你用1kHz的信號做載波,無論怎麼調製也不可能傳送1Mbps的信號。但是,你用1-2GHz的波段傳輸,不代表你就能達到1Gbps的速率了。

信號傳輸速度,基本上,只和信噪比有關。

而宇宙間雜訊很小,所以,基本上,只和傳輸功率和距離相關。除了激光,否則,再好的定向天線,信號都是按照球面發散的,所以信噪比都是按距離的平方衰減的,再加上這種航天器電池有限傳輸功率不大,所以,信噪比怎麼可能高得了。於是,速率自然就低。


0.06~3.9KB/s是好奇號直傳地球的帶寬,畢竟好奇號上的HGA既不是3m大,功率也有限。

但是好奇號的數據主要靠MRO和ODY做中繼傳回地球,不快但是節能,時間限制也小。

Talking to Martians: Communications with Mars Curiosity Rover

至於題主說的「只要用廣播方式發送數據」,看下面的圖覺得現實不現實?

https://descanso.jpl.nasa.gov/DPSummary/Descanso14_MSL_Telecom.pdf

PS: 好奇號才上火星5年就被黑成不知道「什麼時候的產品」了?


又一次實踐證明了理論的完美,香農定律


你也不想想好奇號的設備是什麼時候的產品!加上信號強度和距離平方成反比,帶寬能好才有鬼了!


瀉藥。

光也好,電磁波也好,他們都是信號傳輸的載體而不是信號本身。

通信速率是取決於信道容量的。

所謂信道容量的解釋在這裡有:

信道容量_互動百科

過程比較複雜,可以只看一個結論:C=S/(N0×ln2)。簡單的說信道容量和信號-雜訊之比成正比。

另外延遲和吞吐率是兩碼事。延遲的影響更多的是信號從發送到接收需要時間,而吞吐率是單位時間傳輸的數據總量。


火星和地球,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里。這個距離,還有KB/s級別的速度,已經很不可思議了好吧,能通信就是奇蹟了。


補充一點和通信不直接相關的原因:
航天設備電子系統里的集成電路,由於要工作在極端環境中,採用的MOS器件和普通的民用或一般軍用的MOS管是完全不同的,通常它工作頻率會相對低很多(分立電路也一樣)。


通俗的說:通信中,傳得快和傳得好如魚與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只能在兩者間進行權衡。


這樣想,幾年前我們的小破手機們上網也就那麼快嘿嘿嘿。人家可是地球到到到到到到到到到到到到到火星呢。這真的是老厲害了。


信噪比太低,這已經很快了


原因如下
1初中物理就有信息傳送的速度與使用電磁波的頻率成正比,那你肯定會說用γ射線不行嗎?
2電磁波的能量與頻率成正比,想想一個探測器怎麼提供那麼高的能量?
3而且過高頻率的電磁波只能直線傳輸,萬一中間有東西擋住了怎麼辦?
4因此長途通訊只能用長波,再加上距離太遠,就只有這麼點速度了。


簡單回答,這個0.06~3.6kbps,是物理層的速率。跟udp沒關係。

詳細來說,udp是傳輸層的協議,火星到地球這麼遠,難道會採用tcp的傳輸方式?1000多秒的延遲,就算是拉根光纖,tcp能跑到1kbps都難。

tcp/ip協議棧那套,最多在近地衛星跑跑,再遠一點,協議棧就只到鏈路層,連網路層都沒有。這種長選距離通信,要麼只有一跳,要麼多跳但得靠人調度路由路徑。根本沒有tcp握手什麼事。

廣播的概念,在協議棧里,從物理層到傳輸層都有,上層的廣播實現依賴下層。但火星通信帶寬跟廣播沒半毛錢關係,無論是否廣播,最後都得從天線發出去。

這種長遠距離通信,天線的有效口徑非常小,有個0.5度就不錯了。口徑越小,天線增益越高,信噪比就高,香農極限就高。這麼點小口徑,你給誰廣播去...


主要問題是火星離地球太遠了。如果只有幾百米,直接用lte傳輸,每秒100多Mb,啥都夠了。但是地球火星距離幾千萬公里,所以不能用常規的無線通信技術。


所以說,星際網路又叫延遲融錯網路。你說的是延遲,你沒考慮衰減失真。中繼器最可行。最恰當的形容就是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遠古的星光。


信噪比低。還是香農定理決定的。


我猜應該是干擾太嚴重了吧,宇宙底噪很高?信號這麼遠應該很弱了。


傳送太快需要更高功率,會被三體什麼的發現,搞不好招來降維打擊


推薦閱讀:

自動化出身的你現在在幹什麼?
飛船返回艙著陸前的落體階段,為什麼能夠較大面積一端在前?
如何看待《天舟一號成功了,航天博士卻窮到被迫去賣保險》一文?
在2015年的第一天我好像看到了什麼不得了的東西?
為什麼感覺美國航天發射一旦遭受事故就會陷入停滯,並進行長時間調查?

TAG:火星探測 | 信息技術(IT) | 通訊技術 | 天體物理學 | 航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