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錯過了「大航海時代」那麼我們該如何迎接「大宇宙時代之太陽系時代」?
現在世界人口急速擴張,又沒有戰爭,地球又不會變大,生存空間、資源儲量,都是我們將要面臨的問題。大航海時代,我們錯過了,所以十幾億人口只能縮在有限的土地上,還要推行嚴格的人口政策,雖然說太空移民、甚至星際移民都還為時尚早,但太空資源爭奪與開發卻是不遠了。我們要做好哪些準備呢
按照航海的技術水平來對比,目前航天基本處於獨木舟——》舢板進化的過程中。
舢板發明到歐洲人開始遠洋探索和移民,相隔了10萬年。即使以人類登陸大洋洲的時間為起點,也相隔了1萬年。
到人類真的能殖民火星的時候,現有的大多數國家都不存在了。
目前航天探索還不是一個能直接帶來現實收益的領域,真的只管經濟利益的話,地月範圍足夠了。
有人說現在的技術發展速度快,還有加速效應,問題是宇宙的尺度超過你們想像,如果把地球直徑算作1米的話,冥王星在460公里以外,火星最近的時候也在5公里外。而行星改造工程,即使人類的技術能把速度提高到自然的一萬倍,也至少需要5000年才能讓火星有最基本的大氣(不能呼吸)。人類的身體構造根本不適合去外太空。
所以發展AI,淘汰自然人是當務之急
機器生化人作為自然人的後繼者把人類的榮光曬向整個銀河物種總會為自己的生存尋求方法,何況是人類這麼智慧的生物。
數十億年前,生物從水中來到陸地,因為陸地有更好的生存機會。現在,陸地擁擠了,生物同樣可以想辦法再回到水裡,水裡地方寬敞些嘛。
水裡也不行?可以去太空。技術不夠?慢慢發展就好了嘛。人口太多?打打世界大戰,死掉99%不就少了嘛。自然選擇,是從物種進化的角度來看問題,不是從三觀和人性的角度。
何況,現在地球的陸地上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擁擠。
大自然為其問題栽培答案。
很不幸,能被我們普通人感知到的,通常不是什麼跨時代的革命,而很可能是一顆煙霧彈。
能誤導其他國家點歪科技樹,可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偶有幾位知友說到點上,也往往不被大家理解,寥寥幾贊,或被摺疊。
回答內相當一部分內容來自谷歌,百度和維百。
首先,必須標定,題主所指的我們,是擁有普遍特性的「人類」這個種族的整體,我們也必須知道一個重要的前提,按照現代智人出現為開端的人類歷史,到目前為止有二十萬年,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前的蘇美爾人最早使用了文字,也就是說,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1],大概在五千五百年左右,而地球已經存在約四十億年[2],我們的存在,對於地球這個整體來說,如同白駒過隙。
而大航海的背景是,探索時代的開始,由於商業貿易上急迫需求的刺激。最初的遠洋航行,是為了尋找從西歐前往亞洲的海路航線,以帶回東方的香料。因為,從陸路到達亞洲的路程十分遙遠,商隊必須穿越亞洲的多個地區;而當時歐洲同亞洲的貿易已被威尼斯和熱那亞等地的義大利商人壟斷。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為首的國家開始進行遠洋航行,嘗試去打通達到東方的新航路,從而發現了美洲的新大陸,而過程中多少人葬身大洋更是不可計數。
而今天,即使環境在惡化,人口擴張,生存空間在變狹小。但是當前的環境,並沒有到達當年大航海前期的情況,而且地球還有非常多的尚未得到探索和開發的地方,只是我們人類目前可以認知的區域當中,看似出現了緊缺。而其實很多的緊缺也是建立在,人們日益膨脹的物質需求的基礎之上,才會顯得似乎不足,但是一旦有一種革新的思想可以讓人們回歸生存真正所需,地球上的資源加上當前科技的效率,養活人類這樣日食三餐,夜眠八尺的柔弱動物來說,地球媽媽的上限實在不是我等蕞爾小民可以度量的。
展開暢想之前,先看看載人航天的最佳成績,當然首先我們要摒棄質疑,認定阿波羅計劃[3]是真實發生過的:
在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是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3],發射於1969年7月16日。7月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與巴茲·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之後阿波羅12-17相繼登陸成功,除了13號因為抵達月球前氧氣罐爆炸而被迫放棄之外,美國人又登陸了月球五次。到1972年底,阿波羅計劃結束,從此以後40多年至今,再也沒有載人航天器離開過地球軌道。
阿波羅計劃的總投資為194.08億美元(至1973年),摺合2005年的1350億美元。 1960-1973年,NASA總預算566.61億美元。1960年至1973,阿波羅計劃的年度預算和美國航天局的年度預算的最高峰都出現在1966年,1966年美國GDP是8150億美元。當年阿波羅計劃年度預算29.67億美元,佔美國GDP的0.4%;當年NASA年度預算45.12億美元,佔美國GDP的0.6%。
總重為381.7公斤的月球礦石在阿波羅計劃中被帶回地球。現在絕大部分礦石保存在休斯頓的月球物質回收和回歸宇航員檢疫實驗所。少數被美國政府分配到全國各個實驗室進行分析,或作為禮物送給其他各國政府。
那麼要超越目前所達到的載人航天極限,而展開太空殖民,需要做的事情實在不勝枚舉:
1. 為什麼要開展太空殖民,我們需要有一個好的理由才能驅動,類似於當年大航海,比如:
1) 地球環境已經達到無法生存的水平,氣溫大幅升高或下降,大洪水,氧氣含量急劇降低,
淡水枯竭等。
2) 爆發核大戰而帶來的核冬天,糧食無法生長。
3) 人類得了某種特異的疫病,只要在生活在地球上就必死無疑
4) 地球媽媽大媽雷霆要把我們這個病毒,定點清除,不跑不行。
5) 等等
重點來了,殖民,先要去哪裡?
離我們最近的就是火星,水星,金星。最可能,也是被意淫最多的也是火星,互聯網上更是不乏殖民火星的各種題材,可以觀看一下借鑒。
在太陽系外,已經被發現的,根據入選2015年1月NASA開普勒名人堂八大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5]有以下:
(Kepler-62e,
Kepler-62f, Kepler-186f, Kepler-296e, Kepler-296f, Kepler-438b, Kepler-440b,
Kepler-442b)
(必須吐槽的是,這名字起得和甲乙丙丁真沒太大區別)
看起來雖然很少,但是根據NASA的估算,在銀河系,大概有八十八億顆類地行星可能會適合人類居住。
太多了,已經禁不住誘惑馬上要行動了,是不是?
其實,也不一定非要住在行星上,人類也可以搭建超大型空間站,形成宇宙漂泊流浪集團,在浩瀚的星系中,成為類似宇宙海盜的模式。可以參看日漫《超時空要塞Frontier》[6]
那麼,派誰去?怎麼去?
這麼高精尖的活動,當然要派人類最精華的科學家,飛行員,NASA工程師,各大學的各種牛人才可以,我等小民,連開個汽車還追尾,當然幹不了。
不過一旦大型空間站的模式可以的話,就可以裝載很多平民,形成一個在太空中飄流的巨大社會體。理論上可以達到和地球上生活的水平沒有不同,一般人也不會意識到和生活在地球上有任何差別。甚至幾代人之後,也沒有人會認為地球曾經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故鄉。
但是,目前人類最大的客機A380可以搭載850人左右,而太空載人航天器的上限是3人。所以按照我們目前的運載能力,基本上太空移民基本就是在開玩笑。發展大體積的飛行器,也就是必須的。
重點是,想要離開地球,航天器的速度必須達到11.2km/s,離開太陽系需要42.1km/s(光速是約30萬km/s,音速0.34km/s)。也就是說,最低速度要求是約三十三倍音速。也是說,首先,我們要逃離地球的重力。
根據NASA提出的問題(How much speed can a body"s organs take in space?)[7]回答中描述,速度並不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任何影響,但是加速度可以,因為達到任何速度都需要一個加速度的過程,而從0到11.2km/s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非常短,沒有經過特殊訓練的人,是沒辦法承受這股力量,很可能在還沒有達到最快速度的時候,已經嚴重內傷甚至死亡,坐過過山車的人可能都有體會,在過山車從0加速到最快,再從最快減速到0的過程中,會造成嘔吐,暈眩等生理反應,而衝出地球所需要的加速度,最少要百倍於這個速度,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如何改造人體適應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當然也有可能科技發展,我們的思維存儲於雲端,身體被複合改造之後,大概這個問題就會變得不值一提。
無論如何,還有非常多的方面,我們還需要考慮。這是個大的難以形容的,需要幾十代,甚至上百代未來人類共同努力的課題,你我今生無幸,就不用跟著瞎參合了。
知識和數據來源如下,有興趣可以繼續搜索研讀:
[1]文字歷史: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AD%97%E5%8F%B2
[2]地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7%90%83
[3]阿波羅計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B3%A2%E7%BD%97%E8%AE%A1%E5%88%92
[4] Space colonization: Space colonization
[5] 類地行星List of potentially habitable exoplanets
[6] 超時空要塞Macross F_百度百科
[7]人體可以承受的最大速度問題 http://quest.nasa.gov/saturn/qa/new/Effects_of_speed_and_acceleration_on_the_body.txt
航天人來答一發。
宇宙資源的開發還是沒影的事呢。
現實是,我國航天部門投入到深空探測的資金和投入到如何便利地把載荷投放到近地軌道或者另一塊大陸的資金相比,連一百分之一都是多說。
大洋對面的同事,比我們感性一點,錢也多一些,所以能到大抵是七八十分之一的量級。
宣傳倒是有一些,主要是用來誘騙勞動力。你高興就好。
說得更露骨一點,國家領導人對於如何把一百萬人送去地獄的興趣,要比如何把一個人送去火星的興趣,高上那麼一兩百倍吧。
由於你知道的原因,還是匿了吧。工質推動不改變的話,那離真正的宇航時代還遠得很。
我覺得啊,大航海時代還遠未結束,我們只不過錯過了大航海時代的開端,不等於我們要錯過之後的海洋開發時代,海洋佔地球70%,我們還可以多種幾個島,甚至建立水下都市,畢竟還有很多海鮮在等待我們的開發
匿名挖坑回答不騙贊,不污染時間線,50年後過來填坑:首先人類得獲得newtype的身體與newtype的理念,以及符合以上兩條的合理社會系統以及相匹配的科學技術生產力,以上為概括版答案完整版等50年後再來回答。
一句話,沒那麼快
新大陸只有一個
連經濟的近地軌道運輸方式都沒有,還談宇宙資源開發?
現在要做的準備是,繁衍並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後代。絕不是因為迎接大航海時代,而去發展航海技術
是歷史決定了這些國家選擇這條路去發展
站在時間節點上,他們根本不知道航海時代這種東西和概念
同樣的,我們也不知道不會有大宇宙時代那種東西的
你作業寫了嗎,四級過了嗎,實習單位找到了嗎,有對象了嗎,買房了嗎,買車了嗎,存摺過6位數了嗎,還有,你哪隻眼睛看見沒有戰爭了,非洲每天死的人比你吃的大米都多,歐洲地區許多國家進入老齡化,國家鼓勵生育啊,多生給錢啊!知道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哪個嗎,金星啊,知道這個最近是多近嗎, 4150萬千米啊什麼概念, 繞赤道1000圈,在地球和月亮之間往返50次,所以,別操心了
推薦閱讀:
※一個星球上如果同時演化出了兩種智能的物種,會有怎樣的結果?
※天干地支在古代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中國人從什麼時候拋棄天圓地方理論的?
※有關南京大屠殺、731部隊、釣魚島等問題上利於中方的證據,有部分是來自日本學者的發現,大家對此有何感覺?
※為什麼古時的中國人和西方人都把一年定為365天,是巧合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