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人力成本極高的澳大利亞,每升牛奶只賣1澳元(5元人民幣),而人力低廉的中國卻要賣近15元?
大部分農業品都是土地密集型產業,中國在此方面沒有比較優勢,中國是進口的。除了土地密集型產品,中國還往往進口土地密集型產品的替代品,比如化肥(鉀肥等)。中國存在比較優勢的農業,是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及其深加工,比如蔬菜。畜牧業是典型的土地密集型農業。中國農業生產率之前只有美國的1%,最近不知道是多少,也沒查過和澳大利亞的差距,不過應該沒有質的區別。總之,無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絕對優勢,中國畜產品價格應該都比較高。
澳洲牛奶價格便宜就算了。23歲以後在澳洲喝了兩年牛奶,長高了2公分。
最直觀的我覺得是運輸吧。隨地都是農場、奶牛。喝的都是最新鮮的鮮奶。
技術、產量、物流、飲食習慣都是因素。
養牛是不是勞動密集型 這取決於用的管理技術
歐洲是將牛奶作為基本福利的 有點類似國內對大米價格的控制
打個同樣的比方歐洲這邊大米價格在十幾二十一斤 國內用這個價格各大城市底層人民就要上街了吧中國農產品未來持續高價格是大概率事件。
第一,中國的流通成本極高。
第二,稅負成本極高。
第三,勞動力成本極高。
————————
補,有人質疑我用「極高」,沒錯,我就是用極高,很簡單,按照我們這個國家的人均收入,社會隱性成本,以及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和企業負擔來說。
中國的流通成本極高。我們用世界100多位的人均實際收入養活著比德國日本還貴的高速公路費用。
我們的勞動力成本中,隱性成本並沒有看到。記住,發達國家勞動力日薪超100美元的,幾乎都有超好的福利。可我們並沒有。尤其是農業工人。請既得利益者和體制內的既得利益者繞路,本貼不歡迎。
第一,在中國牛奶的收購價格,大概在不到4元/公斤。的確,可能生產成本是貴了一點點,但是零售價格在15元,甚至更高,這就只能說明流通成本佔了大頭。
實際上,中國商業流通領域的問題是,渠道層級太多。全國經銷商、省級經銷商、縣級經銷商、零售商。每個層級都要活,每個層級至少20%的毛利率,那麼你算算。
再加上,中國的物流成本高。目前中國的乳製品,無論原料、成品的運輸,主要靠汽車公路運輸,而燃油價格、高速公路過路費,都不低。
第二,稅負成本極高。營改增的直接效果是增加征管,在收購農民牛奶無法獲得進項稅的情況下,一個乳品企業要繳納13% 的增值稅率。而流通企業也要繳納如此高的增值稅。再加上企業所得稅,以及各種名目的地方稅,以及行政處罰成本等等。
第三,勞動力成本極高。劉易斯拐點之後,中國便不再便宜了。即使在牧業地區,農業工人也至少要200元的成本或更高。這個成本,已經接近了歐洲東部水平。更不要說發達地區,熟練農業工人動輒300-400的日薪(含福利、社保等成本計算)。要知道,即使在西歐和日本,農業工人也才500元/人民幣每天。
這些就是牛奶貴的原因。然而DANG不Care。
從牛奶生產到消費者購買流程如下:
牧場養牛擠奶——乳品加工企業(蒙牛、伊利、三元等等)收購原奶然後加工包裝——各級的經銷商分銷——消費者購買。
成本主要產生在牧場養牛和乳企加工牛奶上。
國內的奶牛飼養模式大部分都是是散欄飼養(也就是圈養),這種模式下,牧場生產成本70-80%都是花在飼料原料上,苜蓿,羊草,青貯,玉米壓片、豆粕、棉籽等各種精料原料、添加劑等等這些飼料原料都是要花錢買的。剩下的才是人工、藥品、器械等等,而並不是題主所以為的人工。而農業部最近公布的 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3.55元/公斤 ,一公斤相當於題主所說的1升。
澳洲的牧場是全放牧或者半放牧式的,放牧的好處就是讓牛自然採食草原上的牧草,這些牧草是不要錢啊,相對於國內的散欄飼養這得節約多少成本。國際牧場聯盟(IFCN)公布的16年12月份的國際奶價是35.8美元/100公斤,也就是2.45元/公斤。
看下圖2016年十一月全球原料奶價格(圖片來自與荷斯坦奶農俱樂部十一月-2016年-荷斯坦網_荷斯坦_奶業技術交流_荷斯坦奶農俱樂部網十一月-2016年-荷斯坦網_荷斯坦_奶業技術交流_荷斯坦奶農俱樂部網)
至於乳企的加工環節,不是相關從業者,不太了解。國內有個笑話說,牛奶的利潤一半是被乳企掙的,另一半呢是被中間的分銷商掙得。至於牛場呢,都在賠錢好不。3.55每公斤的價格對於中國牧場是在賠錢,而2.5的價格對於澳洲的牧場都是在掙錢的。中國牧場的生產成本太高。
伊利現在都躋身到乳企的世界前的地位了,得有多掙錢,中間有多大利潤,我也不知道
最近在研究協會組織和企業之間價格制定機制和配額模式。
澳洲、紐西蘭,成本低
地廣人稀(雖然就南面那一圈奶牛帶),
草好牛多,放牧模式基礎設施等等投入少,成本一再降低。
國內牧場,牛是澳新等國買回來的,吃的草是美國澳洲西班牙運來的等等等等,高投入,慢產出……
乳企利潤高么?高!只要保證國外大包粉的供給就好。
呵呵
供大於求,價格就低。人少牛多,當地市場太小了,牛奶還出口,當然就便宜些。中國人多牛少,所以就貴,還在進口牛奶。樓上的人啥都不懂就來強行答題了?中國當天生產新鮮牛奶9元,980ml,蒙牛的。進口牛奶1升的,還有兩個月到期,4.5元一盒,光明 蒙牛也差不多這個價錢。國外的牛奶都很便宜,不僅僅是澳洲,國外、地大物博且人稀。中國牛奶現在競爭很充分了,比之2008年左右已經便宜很多了。大陸本地的牛奶品牌,太多太多了,內蒙古的,新疆的,山東的,合肥的等等等,競爭充分且激烈,而且牛奶品質,水牛奶,羊奶,要什麼有什麼,比之以往也好很多。大陸牛奶有沒有1元1升的,有,還有一周到期,你買嗎?大陸牛奶有沒有17元1升的,有,光明優倍鮮牛奶。拿最貴的牛奶價格黑大陸沒意思。大陸的牛奶不是以前了,我承認1元人民幣,你是買不到1升鮮牛奶的,但是9元1升的當天生產的鮮牛奶不貴了吧?就14億的人口,還想要什麼樣的價錢。問問你父母小時候喝過牛奶嗎?恐怕過期的牛奶也喝不到吧?大陸牛奶,現在有便宜的,有貴的。亂寫了那麼多,我只想說,大陸牛奶真的不貴了。只要競爭充分且激烈,這種趨勢只要繼續延續下去,未來的性價比還會進一步提升。
關於評論里的問題,大陸的鮮奶市場太小,頭幾年,一直傳言伊利要進軍鮮奶市場了,結果就沒聲音了。我對上海的牛奶市場很熟悉,我就拿上海舉例。常溫奶銷量更好,鮮奶銷量很差。價格不是主要原因,9元 980ml一盒的鮮牛奶,對於上海的工資收入水平來說,不算貴。他們更喜歡保質期長的常溫牛奶,常溫酸奶,莫斯利安之類的,特別是盒裝的250ml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懶。他們不是天天喝牛奶的,有時想起來就喝一盒,而且常溫牛奶攜帶方便。常溫牛奶也是老外發明的,常溫牛奶與鮮奶之間的營養價值,網上有太多靠譜的資料了。現在大陸的常溫牛奶,基本都是0添加了,那些2008年的黑歷史基本都沒有了,大陸的食品安全及質量一直都在進步啊。大陸人其實不太愛喝牛奶的,更不愛喝鮮奶,絕大多數人,不太喜歡被7天保質期拘束,也不喜歡被電冰箱拘束。中國人現在的傾向是,要好喝,要方便,價格不能太貴,安全要保證,其次才是要有一定的營養。本來想上幾張國內品牌鮮牛奶的進價圖片的,現在想想算了。總之9元 980ml蒙牛鮮牛奶,你在上海肯定能買到,17元980ml優倍鮮牛奶,你也能買到。如果你非想買到1元1升的鮮牛奶,那請你先讓全大陸人先普及喝常溫牛奶,其次再普及喝鮮奶,那麼有朝一日,鮮牛奶可以1元1升的。中國的功能手機價格就不說了,去查查智能手機最低價是多少錢一部。你不普及就想把成本降低,老外那牛奶普及率,你怎麼不去上網查一查呢?總有那麼一小撮人,總想著一步登天。產量,運輸,地理,經濟,生活習慣都有原因在裡面
1. 國內新疆和內蒙的牛奶也非常便宜,原因就是存欄量大,運輸距離近,人口少,供應大於需求。價格在當地自然就下來了。
2. 澳洲的牛奶在當地的價格也是同理
3. 國內南方地區的奶牛養殖戶規模小,價格長期被奶販子掌控,大的奶業集團只有在需求量不滿足的情況下才會找到他們,並且進行壓價。養奶牛的衛生條件要求和成本又遠大於養豬和牛之類的家畜。 換我我也不會養。
是由於Woolworth和Coles的惡意低價競爭,這場鬥爭中最受傷的是奶農。答主在澳洲讀本科,曾經聽過澳洲本地的老師談過這個問題。澳洲的超市基本由兩家壟斷Woolworths和Coles。所以奶農在把牛奶賣給超市時可選的範圍很小,基本只能賣給W和C這兩家超市。而這兩家超市為了彼此競爭、搶奪消費者,所以會把價格壓得很低,而奶農們因為沒有別的選擇所以只能接受以這樣低廉的價格把自己農場的牛奶賣給超市,所以通常奶農和農民的收入在澳洲並不高,而牛奶的價格也很低廉。
人力成本低只會推導出人奶更便宜吧。。。。
牛奶還是要看牛力成本啊。。。
這讓我想起了麥當勞9塊錢的牛奶,還沒小盒子的旺仔大誰告訴你人力成本和總成本一定有直接關係了?中國人工資那麼低,一堆東西造的比美歐高價不是很正常
據我所知,1刀每升的奶通常是coles或woolsorths的自銷品牌,作為超市營銷方法的一種手段,通過低於成本的價錢吸引顧客。而其他品牌的牛奶從1刀到三四刀每升不等,我覺得屬於正常範圍。蘇格蘭1鎊(8.5元)能買4品脫(2.2xx升)比題主描述的澳洲價格還便宜,三元鮮奶大概是2.x元一袋然後243?毫升,就算10塊錢一升吧。
因為牛奶也可以算工業產品,只能說我國的工業水平還不夠………西方國家很明顯的就是可以工業化(流水線)生產的都很便宜,需要單加工的就很貴,人工再便宜,一個人負責一頭牛也比不過1個人可以同時給10頭牛擠奶(看管)。
稅這方面不太了解,但是似乎蘇格蘭的有補貼,但是更可怕的是,蘇格蘭的酸奶沒有德國進口的酸奶便宜………因為鮮奶保質期大概不到一周,進口浪費的太多了,酸奶大概有三周,還是可以的。我認為工業化程度還是有關係的………
之前看到伊利還是在內蒙的奶農手裡收奶的,我不知道那個是不是真的,我假設是收奶的,一個家庭式作坊的加工速度肯定不如工業加工,蘇格蘭(英國)對於這種小型(單人)機械設備的執著兼職可怕………關於這類小單位工業化應該是可以找到很多視頻的。
關於伊利和蒙牛這兩個廠,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我是從來沒有在超市見過他們兩家的鮮奶就是巴氏殺菌奶,還是說可以訂?我查了伊利官網也沒看到………所以收奶這個事情是有可能在這兩家身上出現的………然後三元基本上是靠自己的牧場,所以除了北京,三元產品很少(三元應該是有可能大工業生產的)。光明好像也有鮮奶,但是他家酸奶是調製的,所以我就很少買他家東西。
國內也是有便宜的牛奶的,一般是本地奶站供應。如果說品牌奶的話可能稍貴一點,不同品牌的價格也不一樣。
澳洲1刀一升的鮮奶屬於最便宜的一種,我只見過Coles和Woolworths自產的奶(大包裝)能夠達到這個價格。其他的品牌貴的三四塊也是有的。而且小包裝的奶並不比國內便宜。
原因的話,可能是澳洲的農產品集約化程度比較高,需求人力少,而且澳洲本來就是農產品大國。
我這超市250ml的一般也就2塊出頭..不知道題主怎麼算的
通貨膨脹,放水,水漫金山
您是不是認為牛奶是人造出來的??
推薦閱讀:
※進口牛奶保質期怎麼那麼長?都是一年左右的,還不加防腐劑?
※為啥把香蕉牛奶打在一起超好喝,把草莓牛奶打在一起不好喝液體還分層?
※銀壺盛裝牛奶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那是不是也把牛奶中的蛋白質殺死了?
※為什麼牛奶不適合用透明包裝?
※科迪牛奶是如何爆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