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挑選天文望遠鏡?


一、確定需要哪種天文望遠鏡
常見天文望遠鏡分三種: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式。

  1. 折射式:優點--成像效果好;缺點--價格高,有色差。
  2. 反射式:優點--價格低,體積小輕便,口徑可以很大;缺點--成像有球差
  3. 折反式:在反射鏡前面有一塊折射式修正鏡,兼有折射式和反射式的優點,價格適中

如果只是一般的天文愛好者且預算不是很多,推薦反射式,其中以牛頓反射式最為廉價。
二、確定要買的望遠鏡的口徑
口徑是天文望遠鏡最重要的參數,口徑大小直接決定成像的解析度。對同一種類的望遠鏡,口徑越大價格越高,買多大的看你的預算。
三、其他的配件

  1. 跟蹤設備:有赤道儀和水平儀。手動調節觀測的話推薦赤道儀。手動調節水平儀跟蹤星星是件非常痛苦的事。自動的話看個人偏好。
  2. 三腳架:最好是不鏽鋼的,在微調的時候比較穩定。

對天文觀測的新手來說,推薦手動赤道儀+10-20cm口徑的牛頓反射望遠鏡,價格不高(應該在1k以內),而且觀測效果不錯。


謝邀。
上面的回答其實已經很到位了,該說的都說了,但是我要來潑潑冷水。
首先,你想用天文望遠鏡看什麼?(如果說看對面的MM,請忽略以下……)
看月球、看土星光環、看木星大紅斑:80EQ完全滿足要求,只是下半身有點晃,換個好點的相機三腳架和一個合格的AIM經緯台就會好很多,1K5可以搞定,適合陽台幫和樓頂幫。
大面積巡天、看星座:請選一個合格的雙筒,因為它們占的太大面積,天文鏡的視野是不夠的。路邊攤的大紅膜和假軍鏡請無視,沒錢的請看國產博冠、裕眾、西光……有錢的請出門左轉往西邊走:施華洛世奇、蔡司、萊卡歡迎你!8X42的望遠鏡能滿足你90%的需求,性能和便攜性比較平衡看景看星兩不誤。
看星雲星系:請打開NASA官網,看哈勃拍的,或者微博找下詹想、魚骨頭他們的照片,肉眼看星雲,再好的望遠鏡也是一團霧氣,只是能看出點明暗不同而已!
買個鏡子,你以為你能看到下面這樣:

(M31 仙女星系 來源 NASA APOD )
但實際上你最多能看到:

所有你看到的壯麗的星雲圖片都是你肉眼看不出來的,因為你眼睛不會累積曝光,那些照片都是經歷幾小時甚至幾十小時累積曝光後疊加而成的。
看流星雨、看銀河:請帶上你的眼睛!只有眼睛才夠廣角,才能快速捕捉那一閃而逝的流星蹤跡(不要和我提新聞裡面那些神馬流星雨,在天文愛好者看來,只有每年1月的象限儀座,8月的英仙座和12月的雙子座三個流星雨才值得每年都看,獅子座、天龍座之類的幾十年一遇,等專業預告就好,其他的都不值一提!)。銀河也只有用眼睛才能領略橫貫天際的滿天星,你才能被星空所震撼。
好了,到了這裡,大家的熱情被打擊的差不多了吧,下面說點正事。
如果你真的熱愛星空,想買個好的天文望遠鏡,你先自問一下以下問題:
1、你有時間嗎?好好去看星空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天氣好(晴天,多雲都會悲劇),沒月光干擾(農曆月底月頭那幾天),節假日(頭晚通宵看星,第二天還要上班會奔潰……),算算吧,一年能滿足這些條件有幾天?
2、你有場地嗎?看銀河市內是別指望了,遠離市區的地方才有希望,還有要求安全、周邊無遮擋、交通方便、無重大光害。我們在深圳,現在想好好看下星都得跑出200公里外。
3、你有車嗎?每次出動,搬器材都得至少兩趟,沒車的話,真的只能看或者拍拍星野,拍深空神馬的想都不要想。周邊無光害的、遠離城鎮的地方,一般都沒有公交系統,只能自己開車或者蹭車,車成了必需品。
說了這麼多,你都滿足的話,那我們可以來談談買天文望遠鏡的事情了。反射、折射、折返神馬的,優劣勢可以參考上面的答案……
除了@yulei xiong 提到的那些,還有品牌國產的信達,個人感覺綜合來說性價比比較高,一個80mm口徑左右的ED(超低色散鏡片)或者APO(復消色差,一般用頂級光學玻璃製造)折射鏡+HEQ5 GOTO赤道儀,1W左右可以拿下,加個普通或者改機單反,拍拍星雲星系等深空天體玩票足夠了,天貓有官方店。
更高級的,就燒無止境了,入了這坑才知道,單反神馬的燒錢完全不能比,燒到最後都是燒環境燒人品,為了追個日全食神馬的幾大洲都快跑遍了,剛聽說11月初的非洲日食團萬里迢迢看雲歸來,慶幸自己去年澳洲人品爆發……
騷年們,土豪們,歡迎加入天文燒錢之旅!


2015年11月15日更新一個說明:余不玩望遠鏡已久矣!(寫答案的時候還是兩年前。。)對現在望遠鏡的市場情況不了解,所以不會再給大家推薦望遠鏡的店家了~ 大家在挑選時多找幾個店家進行比較,多看看評價吧~ 抱歉啦!

第一次被邀請好激動~

作為一個很水的天文愛好者其實我沒有什麼選擇望遠鏡的經驗,看了前面的答案感覺很好,於是和小夥伴討論了一下按照小型望遠鏡分類的角度補充說一些選擇時要注意的地方吧~

先說雙筒望遠鏡,除了看幾×幾這個數字本身(倍率和口徑)外,還要注意視野範圍-視野太小恐怕找星會比較困難~要看鍍膜,鏡面反光越少越好(原理大概就是減少光的反射,讓星光儘可能多地進入眼睛)~

另外,一定要親自試!! 雙筒望遠鏡要求光軸平行,在運輸途中可能會磕碰讓它不平行,這個是很難修的,幾乎可以說是不能再用作天文觀測了.所以一定要在晚上試驗一下,白天看遠處景象可能沒有太大問題,可是到了夜裡星星那麼小而密集,如果遇上不熟悉的天區恐怕就要被重影的星點弄暈了吧!

個人感覺日常觀測變星啊什麼的,用10×50的雙筒是非常不錯的,它口徑足夠大,而且比較輕便,一般人還是可以拿穩的~而且好像雙筒望遠鏡不是越貴就一定越好,主要還是要自己試,我之前買了一個600塊不到的雙筒就非常好用.

折射望遠鏡. 望遠鏡們在選擇起來口徑都是第一位的,因為它代表著望遠鏡收集光的能力~然後是焦距啊焦比啊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的. 在口徑相同的情況下,個人感覺APO(Apochromatic)望遠鏡(復消色差望遠鏡)總是更好的~畢竟折射望遠鏡的缺點就是容易有色差嘛!像某些學校為了省錢買一堆普消的鏡子充數實在是不太科學啊~ 話說折射鏡口徑做大就比較沉這個也是要好好考慮的喲!

反射望遠鏡和折反望遠鏡. 沒有怎麼買過,總體感覺盡量買大口徑就可以了~

赤道儀什麼的. 要看精度(這個很重要啊尤其是帶跟蹤的赤道儀,而且做工真是良莠不齊啊有些直掉渣的就不要買了是吧)和承重,當然自重也是要考慮的...又想起我們學校的高橋EM200使用率極低是因為大家都拿不動,那年去哈爾濱觀測簡直就要把那幾個男生累壞了~你看如果需要隨時隨地攜帶那這一定不是一個太好的選擇~ 其它的就是一些小的細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了~比如極軸鏡有很多種樣子一定要挑自己順眼的~ 話說我感覺DOB(道布森)式望遠鏡非常有意思,顯得很高端,有興趣的話可以搜索一下:)

總結一下選望遠鏡的通法呢就是要在自己經濟允許的範圍內盡量買大口徑的、貴的和好牌子(比如高橋,meade,信達,星特朗等都是挺好的品牌,後兩個價格也相對親民)的~望遠鏡這東西好像還真是價格直接反映著好壞呢~感覺貴的鏡子也不會讓人太失望~所以入坑需謹慎啊~我是在坑邊徘徊多年的倖存者啊請祝賀我~

以及,我認為「試」是非常重要的~手感啊什麼的其實跟個人也是有關係的~就算不能親自去試,那也最好是在網上看一下測評~應該是比廣告上誇得客觀一些吧~


不知道還會不會有補充...好晚了就先去睡了,這天氣也不是觀測天~祝題主選好喜歡的望遠鏡後觀測愉快~


拋開預算的談購物都是耍流氓……

-----------------

我是認真說的……給小小白參謀千八百買個小鏡子跟給某天文系參謀30萬買個教學鏡這個說法是完全不同的……


我對象是一個正規的天文學家 拜他所賜 我看過真正用來科考的 今年裝上雪龍號去了南極的一台天文望遠鏡 外觀來看 也並不那麼起眼 使用過程 這是我第一次通過天文望遠鏡看星星 也令我大失所望 實話說 我以前也以為 我看見的 如各種教科書圖片網路圖片一樣 色彩斑斕 看起來美妙並且虛無縹緲 而實際上 一個條件不錯的夜晚 他們觀測的是一顆肉眼可見的星星 通過望遠鏡看見的 比肉眼觀測的 也就清晰一些 亮一些 別的沒什麼區別 後面我還看過這台望遠鏡觀測太陽 接了電腦 看見的圖像也是黑白 能看見太陽黑子 別的也沒太大區別
我問過我對象 他說肉眼看見的 跟教科書和網路上的圖片是不會一樣的 那些圖片是處理過的 肉眼看見的 是最原始的
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還要陪他去兩次美國 他拿到了兩個望遠鏡的觀測時間 我很期待到時候我能不能也跟他一起看見一些平常看不見的東西


直接發圖吧:

原文在下面:

如何優雅地挑選望遠鏡(1) | 牧夫譯制如何優雅地挑選望遠鏡(2) | 牧夫譯制


一、確定需要哪種天文望遠鏡
常見天文望遠鏡分三種: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式。
折射式:優點--成像效果好;缺點--價格高,有色差。
反射式:優點--價格低,體積小輕便,口徑可以很大;缺點--成像有球差
折反式:在反射鏡前面有一塊折射式修正鏡,兼有折射式和反射式的優點,價格適中
如果只是一般的天文愛好者且預算不是很多,推薦反射式,其中以牛頓反射式最為廉價。
二、確定要買的望遠鏡的口徑
口徑是天文望遠鏡最重要的參數,口徑大小直接決定成像的解析度。對同一種類的望遠鏡,口徑越大價格越高,買多大的看你的預算。
三、其他的配件
跟蹤設備:有赤道儀和水平儀。手動調節觀測的話推薦赤道儀。手動調節水平儀跟蹤星星是件非常痛苦的事。自動的話看個人偏好。
三腳架:最好是不鏽鋼的,在微調的時候比較穩定。

對天文觀測的新手來說,推薦手動赤道儀+10-20cm口徑的牛頓反射望遠鏡,價格不高(應該在1k以內),而且觀測效果不錯。

補充下一樓朋友幾種光學結構望遠鏡優缺點所述,其中有些在我看來有些謬誤:

1. 折射望遠鏡普消和APO消色差 通常這類鏡子比較便攜、穩定性, APO 通常很少有人說有什麼色差問題
2. 牛頓式 通常鏡筒較大,工程上相比折射4-8表面,反射鏡只需要處理一個表面,所以成本偏低,只是光軸經常需要校準比較麻煩
3. 折反射,光路很複雜,結構上兼顧上面2種設計,所以特點就不是很突出

按照光學焦距分望遠鏡分長焦和短焦距,長焦距色差容易控制些,觀測太陽系天體、恆星比較棒,短焦距便攜些,配合大視場和低倍目鏡適合觀測深空天體

按照使用,分攝影的鏡子和目視的,攝影的通常選擇修正鏡搭配,費用比較貴

按照觀測環境,還分日珥鏡和斯密特鏡子,前者專門觀測太陽,後者不能目視,專門攝影,很多焦比值能達到f1.5.


問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問問自己要望遠鏡觀測什麼,預算多少,使用習慣,這三點才是你問這個問題的基礎。


這裡希望不算是打廣告了,入門級的看看 佛山Kson, 天狼,新特朗之類


進階的朋友可以看看 南京英田,昆明裕眾,嘉興的銳星等


所謂的業餘一線品牌的望遠鏡基本上在歐美日系中選擇,Astro-Physics, TMB, TEC, Questar, Takahashi-高橋等。


譚偉星 大大寫的言簡意賅,論述全面,每個字都是經驗之談,希望各位不要懷疑。

雙筒我補充一下,如果你打定注意走雙筒觀天道路了,佳能防抖望遠鏡是個好選擇——本建議不適合有白天觀景需求的用戶。
我知道佳能IS的成像質量一直被鄙視,問題是菜絲兒和水晶牌成像質量再好,抖起來就和西光500塊的貨沒區別了。上腳架的話,你就要設計一個特別奇怪的雲台系統,成本並不低,還未必能躺著看。
富士和尼康的防抖是給海員用的,防抖設計完全不一樣,不適合靜止觀看。
菜絲兒那個超大防抖,太空站用最合適,不適於有重力的地區。
佳能IS最大的問題就是性價比超低,攜帶不便,但是如果你有錢買水晶牌,我建議買佳能算了。

如果只有3000塊,那就是10x30is,雖然用起來不是很順手但是該有的都有了,似乎12x36那個設計稍微好一點,不過略貴。
如果不差錢,請務必一步到位 15X50IS,這也是我取經多年的結論,入手後你就告別升級二字了。
至於別的型號,紅圈倍數低,8000塊有浪費之嫌,18倍的又確實有點抖。

當然這也只適用於我等怕麻煩的草包,如果是喜歡開車出去觀星的壕,100口徑新仿宮內在召喚您,一旦擁有,別無所求,顆顆犀利,意猶未盡。


在天文望遠鏡研究所待了三年,見識了不少真正專業級別的
如果是個人用,80mm或90mm口徑的折射式,就比較合適了,帶赤道儀的,價格在1500-6000不等,推薦博冠、星特郎的都不錯(我和同學一人一個),鳳凰熊貓的性價比較高,關鍵還是得看用途和預算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定位,是觀看行星彗星為主,還是星雲星系深空天體,或者流星雨大面積天空星野,是否需要拍照,這幾方面都關係到望遠鏡的選擇。
先說一個概念,焦比,即焦距比口徑。
如果需要觀測彗星,行星的話,需要長焦的望遠鏡,焦比8到10,甚至更大。這樣的望遠鏡,有更大的放大倍率,對於這些通過放大就可看到視圓面的最合適。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口徑最好大於80mm,太小的口徑看不到細節。
如果以深空天體為主,則需要大視野,和很好的集光能力,焦比4到6甚至更小,口徑就一個字,大,在經濟條件限制下選擇口徑較大的,不過對於反射式望遠鏡,由於球差和慧差的問題,焦比也不宜過小,盡量選拋物面鏡。折返是不錯的選擇。另一種選擇是大口徑雙筒,很適合比較亮的星雲和星團。
大面積天空的話,一般用雙筒和目視就好。
如果不拍攝的話,地平式,道布森式,赤道式支架都可以,如果要長時間拍照的話則要求使用星野儀或赤道儀,最好有電動跟蹤,當然拍星跡除外。
下面介紹幾種類型的望遠鏡
折射式
伽利略式,放大倍率小,一般是雙筒,觀察天區大,呈正像。
開普勒式,放大倍率大,視野小,倒像,一般的折射式單筒。
反射式
牛頓式,球面或拋物面反射鏡,副鏡是平面鏡,需要到鏡筒前部觀察。
卡塞格林式,將牛頓式的副鏡改為雙曲面,鏡身短,焦距大。
格里高利式,副鏡是橢圓面,加工不便,市場上看不到。
赫歇爾式,焦點很難找,市場上看不到。
折反式
施密特-牛頓,使用施密特改正鏡的牛頓式折反鏡,價格高,色差,球差,慧差都有很好的減輕。
馬克蘇托夫-牛頓,使用彎月改正鏡,比施密特式便宜。
馬克蘇托夫-卡塞格林,最常見的折反,性能均衡。


偷個懶轉載下以前豆郵回答的帖子。

1、如何找星,有沒有相關的書籍資料可供學習呢?
·牧夫天文論壇,國內最大的天文愛好者聚集地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
·天之文論壇 http://bbs.astron.ac.cn/forum.php
·想要找星星的話,推薦買一個活動星圖,淘寶有售。
·《天文愛好者手冊》是不錯的入門教材,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316193/
·此外可以訂閱《天文愛好者》雜誌。
·關於軟體,可以下載stellarium中文版,安卓手機上的谷歌星空、星圖,iphone上的星空漫步都是很棒的應用。有重力感應的話,所見即所得。

2、我只是想要觀看星空,能推薦一款適合新手用的天文望遠鏡嗎?
新手入門可以選用80mm口徑及以上的折射式望遠鏡,帶赤道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有星特朗80EQ,價格在800左右,博冠等品牌也很不錯。購買望遠鏡可以在牧夫天文論壇器材板塊里詢問,會有很多同好根據您的實際情況作出推薦。此外,一款雙筒望遠鏡也是很好的選擇。可以更為便捷輕鬆的觀測。

3、同一台天文望遠鏡是不是能夠不斷的改進??就是能夠通過更換部件以提高望遠鏡的功能。
基本上來說,一台望遠鏡的性能取決於物鏡口徑和焦距,這是無法改裝的,能夠略微提高觀測效果的可以加裝電跟式赤道儀和更好的目鏡,但總體來說一台望遠鏡不是通過改裝提高性能的。作為新手可以選擇1000元左右的入門級產品,隨著興趣和能力的提高,為了天文攝影,可以後期再入手更好的器材。但請記住一點,在天文觀測中,人才是最主要的,享受浩瀚的銀河,體會內心的寧靜,沒必要為了追求器材耗費過多的精力。

有機會多參加論壇組織的觀測活動,如大型天象(流星雨、月全食等),到天荒坪上看看從未見過的星野,多觀測就能提高。祝你在天文里體驗浩渺的感動。


感謝邀請
樓上說的已經很全面啦,我說說自己的經驗
首先要確定購買天文望遠鏡的用途
比如是隨便看看?看月亮、大行星?看深空天體?天文攝影?
然後是預算,打算花多少錢呢?
還有對天空的了解,是否能找到自己想要觀測的目標呢?
另外就是時間和精力,以及對天文的熱情。如果看看月球或大行星的話一般城市自家陽台就可以了
但要想看深空天體的話可能就要去郊外或山上這樣遠離燈光和大氣污染的地方,若無時間精力熱情的話估計很夠嗆。
需求明確下來就可以挑選器材了
如果只是隨便看看,玩玩,且沒有經驗的話可以購買套裝,也就是包含主鏡、目鏡和支架的產品,買來裝好就可以用。入門我覺得500元以下的就可以了,比如天狼80TZ。
若嚴肅一點,想要個設計和製作都比較嚴謹的可以算天文器材的望遠鏡的話,預算可能就要到千元左右了,比如星特朗80eq,性價比很高。再高點比如天狼80畫師,1200元左右,不過這個就不是套裝了,不包含三角架、赤道儀。
一般若入門且沒有固定用途的話,上面這些就可以了。
若再高一點,且以觀察月球、大行星為主的話,大口徑長焦距的反射式、折反射式望遠鏡性價比要比折射式的好一些。反射式的如星特朗的130eq,博冠的150750。不過反射式的體積較大,而且由於是開放式的,有灰塵不是很好清理,也容易出現光軸不正的情況,需要經常調整,維護起來要難一些。折反射式的一般同規格鏡筒較短,且為封閉式,維護起來要容易些,當然價格就要高不少了,比如博冠的130EQ、星特朗的C8。
若是觀測深空天體的話,其實在環境好的地方且有經驗的話,一個10x50雙筒望遠鏡就能看到相當多,僅僅是「看到」...
不過就算用比較好的望遠鏡,除了像M31、M42這種既大又亮的深空天體可以略微看到形狀,其他基本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斑點,肯定不能看出天文照片那種效果,想要出那種絢麗效果只能靠天文攝影。
要是到天文攝影這個級別就要燒錢了,不光要有光學素質良好且焦比小(相當於光圈大)的ED、APO望遠鏡,而且要有精度良好甚至優異的赤道儀,這裡邊坑就深了...
入門可以用天狼80畫師(1200元),赤道儀用信達EQ3(2000元),加裝電跟(700元),相機用個入門單反比如佳能600D(3000元),加起來就要6900元了。
當然用這套配置估計效果不會太好,成功率很低,於是要升級器材了。
主鏡用信達80ED(4800元),赤道儀用信達HEQ5(5800元),相機用無敵兔(10000元),導星用QHY CCD(1200元),還需要一個筆記本吧?(4000元),加起來就25800元了。
還是不滿意?可以換高橋的望遠鏡(20000+),高橋的赤道儀(30000+),還要有個冷凍CCD吧?(10000+)...
可是光有這些器材還不行,要去山區吧?這麼多器材要有輛車吧?好不容易跑過去發現有霧霾?是不是要搬個家移個民呀?(笑)
當然,這些寫的都是器材的問題,好像太物質化了
其實如果對天文有興趣有熱情,懷著對浩瀚星空的憧憬和對大自然的感慨,就算器材簡陋一些,甚至只憑肉眼也可以玩的很開心不是嗎?
另外給一個連接,專業人士寫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北京天文台姜曉軍博士:業餘愛好者如何選購望遠鏡


建議的話《夜觀星空》這本書里對於選購望遠鏡的指導已經很清晰了。
它這裡面的結論是:6英寸的道步森式是很好的入門選擇
當然,這是對於美國而言。我反正沒見過國內那個入門用6寸道步森的,而且也沒得賣
再補充一點,要先看看你對天文的熱情,看看下面兩個文章,你再決定買鏡子是不是一個真正靠譜的決定:
為新人科普一下小口徑下星雲和行星的目視拍攝效果對比 - 新手指導 - 牧夫天文論壇(中國最早的天文論壇,致力於天文和望遠鏡的科普交流平台) - Powered by Discuz!

新手入坑必看:天文望遠鏡目視和攝影效果對比(第二版) - 新手指導 - 牧夫天文論壇(中國最早的天文論壇,致力於天文和望遠鏡的科普交流平台) - Powered by Discuz!

有時候,目鏡中的壯麗,往往是靠你在接近真實的宇宙時激發的感覺,而不是傳說的那些色彩斑斕的照片。


樓上說的已經十分全面了,個人覺得星特朗80EQ還有之前的「入門神器」博冠70 900都可以,另外補充一點很重要的工作,建議樓主花時間瀏覽一下諸如牧夫論壇上的網友天體實拍貼,一般入門的鏡子看木星也就黃豆大小,月亮也沒那麼犀利,星雲就更不用說了(一團白煙狀),這樣可以對天望的實際觀測效果有個比較客觀的認識。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不少同志一開始入門都是看了NASA、哈勃的NB彩色星雲壯觀星系照片中毒了,實際入門目視會有不小落差,倘若看過之後對於真實效果表示不能接受那就可以省下一筆錢去干別的了,不知道樓主這些準備做了沒有,望重視。


小馬哥的愛好就是燒天文。。
天文這玩意,燒錢確實是燒,而且不像攝影,一個手機有創意有構圖拍出來的圖也比幾萬的單反好。天文望遠鏡,花多少錢就讓人看到多少錢的玩意,幾百到幾百萬的都有。各種折射反射之類的,包括赤道儀電動軌等等,在知乎上得到的答案還是沒有專業論壇靠譜。到論壇上看看就行。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選購。
無論有錢與否,都不能抵擋我們這顆嚮往星空的心。無論是清晰的月亮隕石坑還是黃豆大的木星土星,都足以讓我們興奮。
掙開大地粗魯的束縛,去觸摸上帝的臉。


樓上幾位已經回答得很好了,如果你是初學者那就先買一個雙筒望遠鏡認星空,然後就要大量的閱讀天文觀測相關的書籍,隨著知識的闊增,你的眼界變大,才能理解天文望遠鏡是幹嘛用的,否則一開始就盲目地買望遠鏡最終只會讓你失去興趣。


買帶電子目鏡的……不管買什麼,你的最終目的都是在朋友圈上曬相片!


兩篇關於天文器材的文章:

1 各種常見問題的解答
2 天文器材知識


粗略說幾點,
環境第一,大城市就基本只能看個行星,星座,幾個較亮的梅西耶,比如獵戶座那個。郊區也好不了多少,即使望遠鏡口徑再大效果也只會好那麼一點點。
器材方面,和相機一樣,能經常使用的就是好器材,那就是輕便了,但是輕便和性能一直是矛盾。折中一下,一個100mm口徑的APO,再加上一副好腳架,機動性還是不錯的,但還是需要車。
陽台幫,最好郊區能有套房子,然後可以燒錢上些好器材,首選大口徑折返,看看深空啥的。


剛剛在日本的亞馬遜上看到kenko的天文望遠鏡好便宜,人民幣不到兩百,但是評價都挺不錯。有些觀星30年的經驗者說趕上Nikon三萬日元,一千五左右的效果了。入門可以看看。


推薦閱讀:

太陽的溫度是用什麼方法怎麼測量的?且如何得出太陽表面、中心溫度的數據?太陽的構成元素是怎麼確定的?
為什麼東西方都將一年分為四個季節?

TAG:天文學 | 天文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