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成家和立業是衝突的?
謝邀。
開門見山說清楚:
其實成家和立業沒那麼大矛盾,別被這兩句話騙了。聖人都說了,格物致知誠心正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且齊家簡直是先決條件: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以上,《禮記大學》。回到這兩句話。
趙雲說「大丈夫何患無妻」的語境是:
桂陽降將趙范,要把親嫂獻出來接納趙雲,趙雲不受。劉備問他為何,他說趙范新降,有些難測。然後說,大丈夫只患功名未立,何患無妻。
——注意,這裡趙雲是拒絕了一個頗叵測的降將送來的福利,因為這個女人和他的事業是有衝突的,所以他選擇了事業。霍去病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語境是:
漢武帝為他治宅子,他表決心呢。問題關鍵到了:趙雲和霍去病這話,都是對上頭表決心的。
實際上,雖然聖賢書認為要先齊家再治國,但我國一向以先忠(國家)後孝(家庭)為美。比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女權主義肯定氣炸了,但就被歷史學家傳為美談。趙雲和霍去病這麼表態度,是種政治正確,而已。
再說簡單點:
齊家(家庭)和治國平天下(事業),本來不矛盾,甚至在傳統道德里,被認為是相輔相成的;但等你投入到治國平天下的事業,一般會要求你忠孝難兩全、背井離鄉、羈宦天涯,犧牲一點家庭(有時候,僅僅是種可能),所以,臣子就應該時常表達出「我要先事業後家庭,如果有朝一日,事業和家庭有衝突,我會選擇事業」,這未必是真的,許多時候,就是種古代的政治正確和表決心。如此而已。
再打個比方就是,這就像妻子問你:「如果你工作時接觸到美女,你怎麼辦?」——這個情況僅僅是種可能,而且接觸到美女也未必會影響你們夫妻感情,但你必須把「我看都不會看她一眼,讓她死去」掛在嘴上。許多時候就是表個決心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罷了。這個問題,當然是說的男士。在中國古代,究竟有多少是求取了功名才婚配的,恐怕沒有統計。因此難以個什麼統計數,來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如從一般的行為規範上說,這個問題可能不成立。《禮記.大學》中就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語」成家立業「,在這裡是並列連用,成家還在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也說到了家也就是傳宗接代的重要性。
在舊秩序中,家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是在與君王與國家的利益需要發生衝突時,才有忠孝不能兩全的說法。即使這樣,西晉時,晉武帝要召李密為官,李密要侍奉年邁的祖母,上書請辭,留下了千古名文《陳情表》,說其祖母,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並以」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之理,請求陛下應允他了決為祖母養老送終的心愿,結果情動聖上,讚賞他的孝心,還賞賜其奴婢,並讓當地供給其祖母膳食,同意其祖母亡故後才出來為官。說明並非是完全的對立。
所謂」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也「(問題中」成家「恐為筆誤)之說,也非不婚。霍去病24歲即去世,有子嗣,他是漢武帝給他建了毫宅卻因忙於戰事不願去看才說了這個話, 名將岳飛則是16歲就娶妻了。重功名而輕小家,這只是表明一種志向罷了。
中國古代人的壽命短,按習俗結婚亦早,可能和苦讀習武求功名會有點衝突,是不是因此就要推遲婚期,推遲到什麼程度,究竟有多少,也難以考證。
從前,農耕社會,有田畝可耕就行,急於抱孫子的父母,早早地就把婚事給你辦了,民間習俗上早就有早結婚早有子早享福之說,直至今天,農村結婚普遍早於城裡人。城裡的人,結婚時間倒是大大推遲了,這和客觀現實有關,大學畢業都20多歲了,再弄個工作,有個立足之處,還要點時間,先立業而後成家,就不鮮見了,沒房沒工作就成家,總覺得沒著落,也在情理之中。在大學裡談戀愛的,多了去了。戀愛中的激情,有對象後的心安,也未必就無助於學業。至於一些希望有點成就或者出於某些工作考慮而推遲婚期的,當然也有,恐怕也只是一部分人的事。
現在的人結婚晚點,總體上和客觀現實有關,也還有不婚不子的,這在古代,要算大逆不道了。有婚不要子嗣的,不婚的,卻又未必是無性親密的,也不能都扯到立業上去吧。
總之,這樣的現象,應該是有,有些還是出於無奈,重事業不顧家的也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甚至刻意渲染它們之間的矛盾,彷彿這是不可調和、無法兼顧的。又或者,認為愛情家庭是事業成功後的必然附庸品。「也可能會有。但將其視為一個觀念上的普遍的問題,卻有以偏概全之嫌了。
謝邀。
.匈奴未滅,何以成家。——霍去病
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無妻?——趙雲放在現代的語境中,等同於女神(男神)告訴你說「我現在想把重心放在事業(學業)上」。
so......
.經常有人問我一個問題:應該是先成家,還是先立業。畢竟中國有個成語就叫成家立業,二者是有先後順序的,古人大多都是先成家後立業,平均而言,古代的男子在16歲左右就可以結婚了,女性結婚年齡更是早到14歲,不同的朝代略有區別。
這個是古時候的醫療衛生情況決定的,因為古人的人均壽命一般不長。在漫長的古代,一直到清末,古人的人均期望壽命大多沒有超過30歲,一場瘟疫或者饑荒就可以把這個人均期望壽命拉下一大截。在有限的生命中,傳宗接代就成為首要任務了。如果像我們當代人一樣,男性大多25歲之後才結婚,估計人類都要滅絕了。
但是現在中國的人均期望壽命已經突破76歲,所以先成家還是先立業的問題已經不成立了,二者完全就不構成衝突。男性30歲或者之後結婚的一大把,特別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結婚的年齡就越晚,畢竟讀個本科出來,男女大多都已經22歲了。雖然現在優生的年齡仍然是二十多歲,但是以現在的醫學技術水平,生育的風險已經大大降低了,高齡產婦也可以很好的保障(當然,個人並不提倡高齡生育)。
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做好計劃固然可取,但也不要限定得太死板,比如畢業一定要找到世界500強的工作,3年後年薪達到20萬,畢業5年後就一定要結婚,30歲生孩子,35歲創業,40歲之後就財務自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樣的目標就顯得有些急功近利了。最好的做法是有規劃,但也要看機遇,順其自然,特別是感情問題,更講究緣分,你可以到了年齡多和異性接觸,但決不可為了結婚而草率對待感情。
就像我曾經也定下了一個目標,30歲之前掙到100萬,後來心又太大,把目標定成了1000萬,還幻想著早點財務自由,結果太過急切,反而錯過了很多好的機會。現在吸取教訓了,拿股市來講,有行情就做,沒行情我也懶得去做波段,安心讀書寫作。如果放在兩年前,像今年這樣的行情我已經殺了三四個來回了。
最後廣告一下個人微信公眾號jingji-xinli古代沒有飛機,交通成本高,男性無論創業還是工作都要需要常年在外。否則很難在等級明確的社會制度下有所突破,有出息。讀書人還好,題主說的都是武將,尤其如此。
古代女人不是主要生產力,而且也沒有計劃生育。無論是在氏族中還是普通的家庭來說。娶妻成家意味要從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直接升級到一下多養活二三四張嘴。與今天相比責任巨大。
違反這兩條的,歷史上有一著名武姓男子。其妻武潘氏。什麼下場大家都知道了。
ps,以上亂扯,其實我是想說,這種話還是「士」這個階層說的比較多。大多都是場面話,今天也說,就是表個決心用,我們小時候還說過為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奮鬥終身之類的話呢,誰愛信誰信……彼時的普通老百姓又沒有今天這種婚姻法約束,家裡有點錢的結婚都早。生孩子延續子嗣才是正經事,沒結的就是結不起。
這個你錯了。
成家和立業在古代從來都不衝突。因為在古人看來,這都是一回事。
所謂的修齊治平。把自己培養成一個高尚的人,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把國家管理好,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是一個遞進關係,而絕無衝突。
在古人看來,管理國家和管理家庭差不多,不是一個困難的事情,難的是如何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所以科舉考試考的都是道德文章。除了科舉考試,還有「舉孝廉」,如果你愛你的家庭,你的親人,你就可以去當官了。
所以成家和立業起止不衝突,簡直互補。
什麼時候成家立業矛盾了?真矛盾就不會放在一起說了
如果出生是屌絲,那就應該先立業後成家,因為這樣才可以無後顧之憂一心搞事業。
如果出生是二代,那就應該先結婚後立業,因為這樣先造好娃再甩開手腳去創業。
好女人是男人事業上的發動機,壞女人是男人事業上的絆腳石。
說男人成家立業是說給有錢人家的聽的,屌絲還是老老實實搞事業吧。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
·—— 《禮記大學》修身,讀書也;齊家,成婚也;治國,為君也;平天下,為王前驅也。
三古時期,不齊家者不為君。¨¨¨¨¨¨¨¨¨¨¨¨¨¨¨¨¨¨¨¨¨¨¨¨¨¨¨¨¨¨¨¨¨¨¨¨¨¨¨¨¨¨¨¨¨¨¨¨¨¨¨¨¨¨¨¨¨¨¨¨¨¨¨¨¨¨¨¨¨¨¨¨¨¨¨¨¨¨¨¨¨¨¨¨¨¨¨¨¨¨¨¨¨¨¨¨¨¨
103.《齊襄公與二妹簡書》歷史文化
『引言』 ..齊襄公收到二妹呂文的請求為甥行弱冠禮的來信,欣然應諾。此信便是姬同
的弱冠禮結束後,齊襄公寫信給二妹告訴她外甥行弱冠禮的情況。此簡書經齊襄宮廷司
樂譜曲後,題名為&<猗嗟&>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下:
年少儀昌 身材修長 氣質昻揚 美目清揚 巧踉妙蹌 射技擅長
年少傳名 眉秀目清 冠禮大成 終日習射 每發中正 不愧我甥
年少英俊 清揚如婉 舞藝少鮮 射必穿貫 四箭不反 足以戡亂
【札記】《方玉潤·詩經原始》曰:「美魯庄公材藝之美也。」實之,舅父稱讚其外甥。
所謂.「四矢不反」,必須要向八零以後君作更正說明:周人射箭,一次從箭壼中挾出
四支箭(五指四縫),用拇指所戴扳子勾弦,逐一發射。
.
敬告八零以後君∶弱冠禮並非漢學者「男子二十而冠禮」之說,夏商周秦皆十五行冠
禮,中國第一部官方史籍《左傳·襄公九年》有記載:「國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
禮也」。即便你們父輩之時之婚姻法亦法定為十八歲、服兵役年齡亦十八歲。
《春秋》記載:「九月丁卯,子同生」。至庄公二年,齊襄公在齊國為甥舉行了弱冠
禮,自然而然,此信寫於公元前692年9月,姬同十五歲。其父畟薨,未齊家而不書
立君。
¨¨¨¨¨¨¨¨¨¨¨¨¨¨¨¨¨¨¨¨¨¨¨¨¨¨¨¨¨¨¨¨¨¨¨¨¨¨¨¨¨¨¨¨¨¨¨¨¨¨¨¨¨¨¨¨¨¨¨¨¨¨¨¨¨¨¨¨¨¨¨¨¨¨¨¨¨¨¨¨¨¨¨¨¨¨¨¨¨¨¨¨¨¨¨¨¨¨¨¨¨¨¨¨¨¨¨¨¨¨¨¨¨¨¨¨¨¨
053.《衛惠夫人與君兄簡書》歷史文化
『引言』 ...衛宣公卒,其子衛惠公立。治國先齊家,雖則十四、五歲,必須娶妻。
齊襄公之女嫁衛,見小夫君而不中意,新婚蜜月中寫信紿兄長(兄已承父業)訴
苦。此簡書經衛惠宮廷司樂譜曲後,題名為《芄蘭》之樂歌。其歌詞參考譯文如
下:
羅蘭生枝 童佩錐犀 雖佩犀錐 我能不知 儀容輕遂 冠帶悸悸
.
羅蘭紫葉 童戴玉碟 雖戴玉碟 我能不狎 儀容輕遂 冠帶悸悸
【札記】 《無名氏·詩序》曰:「刺惠公也。」實之,衛惠夫人身為大國龍女,又從小
與風度翩翩的兄長感情甚深,兩相比較,倍感鬱悶而極盡諷刺挖苦小夫君之能。《
朱熹·詩集傳》有曰:「此詩不知所謂,不敢強解。」老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之也。《詩序》以降,古今《詩經》詮釋學家皆比朱老夫子有膽量,皆敢強解!
所謂「童子佩犀」,古今《詩經》詮釋學家居然異口同聲曰:「以骨為之,所以解結。
」糊塗之極,骨錐是用來解結的工具嗎?不是,是文具,周人以錐刀在竹簡青面行文。
直到東周晩期周人發明了筆墨於竹簡黃面行文後,君子、文吏方才不佩錐了。衛惠
夫人挖苦小夫君不能文卻又佩犀錐裝模作樣。而所謂「碟」,即扳指,射箭鉤弦之器。
諷小夫君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其時十四歲,必齊家後治國。
此簡書寫於公元前700年秋。
(一己之見·僅供笑閱)
中國人總是想通過事業的成功從而在家業上有更好的選擇...
"修齊治平"中的齊家,決不是家庭的意思。而是分封的諸侯國里的卿。在中國是不允許有立業的概念的,農業社會,你立什麼業,想造反嗎?!
在過去,你告訴家裡先立業後成家試試,來自父母的壓力就會碾死你
- 古代的底層最大的理想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 古代的書生 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但是,人家帝王未必鳥你
- 現在的理想就是一套房子、 一張車子、一個女子、兩個孩子;你還想怎麼樣?
你如果胡思亂想,馬上就把你送進班房
農業社會是階層固化的社會,憑藉個人努力幾乎不可能成就什麼大事業;
時勢造英雄,除非戰亂,或者國家要搞侵略,或者國家被人侵略,這才是老百姓立業的時勢,問題在於概率很低,一將功成萬骨枯
反過來,成家既符合統治的需要,也符合百姓的要求
- 中國是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社會,強調成家,可以保證社會的穩定
- 同時,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勞動力稀缺,所以大力鼓勵生孩子尤其是男孩
至於現在要求孩子讀書不準談戀愛,恰恰是階層固化的體現,底層的孩子要晉級別無他選、只能讀書,父母不得不犧牲孩子的交際能力與戀愛能力來強制孩子讀書
匈奴未滅,何以成家。——霍去病
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無妻?——趙雲
看下這兩個人其實是有個共同特點的:都是武將。那麼從古至今,有沒有文臣說:「大丈夫只患功名不立,何患無妻」的呢?
個人感覺,可能有三種原因:
其一:像如春秋戰國,秦漢,三國等亂世之時,乃大爭於天下之時,武將是佔有重要地位的。此時將領用此一番言辭,不排除鼓舞士氣的可能性。將軍如此,兵卒亦當如何?
其二:還有一個作用,有可能是婉言拒絕一場婚姻。
其三:名為拒絕,實為保護。將士征戰沙場,很難保證明天能不能或者回來,如若遇上真正心儀的女子,出於憐香惜玉的目的,也可能說出「匈奴未滅,何以成家」的豪言壯志。
總之,其中緣由有點複雜,需要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去思索這些話的含義。
個人認為:即便是現在,事業和家庭也不是矛盾的。已事業為緣由去推辭婚姻的,不過是某些人的託辭而已。
完全是因為可惡的丈母娘。和丈母娘的安全感。over~
因為窮我好像曾經在知乎上看到有個問題問李開復老師過早成家會對事業有不好影響么,李開復老師回答說:我21歲結婚。
除了在特別的情況下,成家和立業根本就 不存在必然矛盾,當然二者一般是良性促進或惡性循環。
現狀來看,三十之前的男人在感情和事業上都是需要集中投入的時期,精力和資源有限就決定了兩者的矛盾廣泛存在,比如之前大熱的:我雙手抱磚就無法抱你。可能古往今來也差不多吧,覺得這幾句是古人是總結了成功的經驗教育我們,沒有刻意突出矛盾。也許古代也有關於愛情事業可以兼得的雞湯文,沒流傳下來而已。這問題太現實了,用不著引經據典的。
首先,這觀念放在小農社會很好理解,因為沒有家業,家裡沒多把鋤頭多隻雞,媒婆不會介紹個好女孩給你的。但如果有女生不嫌你沒家業也肯嫁過來,那就更好啦。。。。。這是不可能的,那不是自由戀愛時代。放在現代社會,要是看家底和收入而論了。家底不錯,或殷實,成家後壓力少很多,那先成家沒啥問題。畢婚族見多了。
如果家裡實在窮,成你妹的家,那還是先掙錢吧,小孩子一出世就是個碎鈔機,貧賤夫妻百事哀,免不了吵架鬧情緒的。雖說不用媒婆了,但要找個好姑娘,還是要些硬體。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不是修身治國齊家
引用霍去病趙雲…他倆一個參與對匈戰爭,一個在三國亂世砍人,更多是表決心。
推薦閱讀:
※元旦的日期是怎麼確立的?
※周易科學嗎?
※清明節祭拜祖先有何意義?
※為什麼我國的部分神仙不像西方的吸血鬼一樣對永生感到乏味呢?
※有哪些字在繁簡體轉換中容易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