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個城市喝過的羊肉湯味道最好?


蘇州的湯湯水水、一飯一羹里都是愛情。

為什麼這麼講,小時候坐在天井下看老人打長牌,一手吃桂花糕,一手看《浮生六記》,不管內餡的豆沙吃糊了嘴,就是羨慕死了沈復和芸娘的愛情。

他們的愛情從一碗白粥開始。芸娘在閨房裡私藏了白粥和小菜給沈復吃,被突然來的堂哥撞見了,笑話她:「我向你討粥喝,你說喝完了,沒想到是偷偷藏著招待沈復。」幼時的一碗白粥糗事,被他們談了一輩子。後來他們住在滄浪亭,芸娘歡喜地說,以後自己把房屋建起來,繞著屋子種十畝菜地,種瓜果和蔬菜,布衣菜飯,一生喜樂,相愛之人,不必遠遊。

? forum.hone.news.cn ▲ 沈復和芸娘後來住在滄浪亭,這是芸娘最喜歡的地方

後來朋友說,如果想真正讀懂蘇州人,就得看看陸文夫的《美食家》,因為最高級的愛情是煙火氣。

解放後走投無路的朱自冶原本一貫不近女色,最後卻和「乾癟老阿飛」孔碧霞走到了一起。孔碧霞是什麼樣的人,十多年的風流,都是在素手作羹湯中度過的,是上等的廚娘,品茶在花間月下,飲酒要憑欄而臨流,鰻魚需要用特殊的方法養一個星期才能紅燒。他們成天關在庭院里吃得天昏地暗,朱自冶從原來的不修邊幅變得注重儀錶,每天早上夫婦倆穿著整齊上菜場買菜,一個拎籃,一個挎包,親親熱熱地過日子。

? 花吃姐姐 ▲ 蘇州的菜市場,讓人感覺每天都在認認真真過日子。

蘇州的食物有自己的脾氣,充滿了這樣煙火氣的愛情。

入了秋,蘇州人就想吃羊肉了,大大小小的藏書羊肉店遍布蘇州的各個角落,它們通常不大,逼仄,都是老夫老妻一代代經營了幾十年的老店,開在街頭巷尾。男人每天挑羊宰羊,確保羊肉新鮮,女人負責燉羊,保證口味鮮美,女兒負責點菜,招呼街坊。吃膩了松鶴樓、新聚豐就叫個黃包車,去木瀆吃藏書羊肉,躲進一家開著燈的羊肉店,吃塊帶皮的紅燒羊肉,喝碗鮮得掉眉毛的羊肉湯,聽老闆聊著家裡瑣事,冷日子就沒那麼難過了。

藏書鎮就有一家,有好吃的羊肉,也有讓人羨慕的愛情。

85歲的鄒壽泉和75歲的顧根妹夫婦在人民橋堍的鄒記羊肉店開了二十多年,奶奶說:「他做羊糕,我做扎肉,一紅一白,我喜歡紅,他喜歡白。」22年前,奶奶53歲,爺爺63歲,兩個失去老伴的人相遇,在所有人的反對下結婚,開了這家店,開到現在。奶奶性子急,做扎肉,爺爺性子慢,做羊糕。她說:「我貪他脾氣好,所以和他在一起,走到現在,一直開心一直開心。」看一個女人過得好不好,全寫在臉上,有光的笑容抵過千言萬語,這話,對於耄耋之年的老人來說也是對的。

? 二更視頻

飽妹想看看這愛情,所以去嘗了嘗這一紅一白的藏書羊肉。

藏書沒有羊

「藏書沒有羊了。」鄒爺爺的兒子這樣說。

到店的那天,老兩口一起去太湖邊參加婚宴,現在的店交給了60多歲的兒子和孫子、孫媳婦兒。

聽他說吳語,分不清zang和cang,不過普通話里應該讀cang。因為藏書二字來自朱買臣,他家裡太窮,到了四十仍然是個落魄書生。夫妻兩人每天上山砍柴賣柴為生,朱買臣在上山的路途中背誦詩文,被人笑話,為了不惹妻子難看,只好將書藏在山中。

過去的藏書鎮是真養羊,蘇州西郊是丘陵地帶,適合養山羊。早在明清時期,就有山麓農民從事殺羊、燒羊、賣羊的生意,清末的蘇州城裡開始有羊作坊,到了民國,羊作越來越多,「老源興」「新德和」成了有名氣的店堂,建國後,個體戶一個個開起來,每到秋冬之際,羊肉店便紛紛開張。鄒爺爺年輕的時候,天沒亮,就挑著做好的羊糕去蘇州城裡賣,來自藏書的羊肉總受市裡的人歡迎。

「現在的藏書鎮早就沒人養羊了,山羊來自各地,我們過去每天去羊廠挑羊,現在時間久了都知道我要什麼羊,直接殺好了送過來,也不會騙我的,我不要圈養的,要跑山的,要一歲多的公羊,要三十七斤左右的。夏天吃的人少,一隻左右,現在這個季節,就要兩隻了,蘇州老人家,總有這個觀念,羊肉要天冷了才能吃,夏天不能吃的,但其實,最好的羊肉是夏天的啊,夏天的羊吃青草,現在的羊吃乾草,改不過來的觀念,大家都是到了秋天再開張。」

藏書羊肉不是一道菜

「每家羊肉的做法都不一樣。」

外地人對藏書羊肉有著深深的誤解,總認為它是一道菜,北京的朋友去過一次就說:「就是給你一個鍋,咕嘟咕嘟煮著羊肉和白湯加一點蘿蔔啊。」

? dianping.com

不像其他地方的羊肉有具體的形式,新疆人吃羊肉串,內蒙人吃手抓羊肉、寧夏人吃羊肉湯、海南吃紅燜羊。蘇州人會變著花樣吃羊肉,藏書羊肉主要是羊肉湯、羊糕和紅燒羊肉,後來逐漸出現了「全羊宴」,冷盤、熱炒、點心,有30多個品種。

但每家做法都不同,沒有誰家的對,誰家的最正宗,只有誰家的更好吃,更鮮美。

- 羊 湯 要 加 鹽 -

「羊湯是應該加很多鹽的,勿加勿鮮的呀,但現在的人咯,總歸想吃得清淡一點。」

外面的羊湯雪白濃厚,鄒爺爺熬的羊湯不是那種唬人的白,「他們亂放東西,我沒有。」他的羊湯一口下去就鮮得讓人丟了魂,湯里有羊雜、羊血和羊肉,加了比家常湯要多的鹽,鹽粒太能調動鮮味了,一點都嘗不出多餘的膻味。

怎麼做的呢,木桶熬煮羊肉,簡單到只放了鹽。藏書鎮的人固守了這個幾百年傳下來的老方法烹制羊肉,用杉木製作的木桶有特殊的保溫性能,可以將羊肉的味道發揮到最佳。如果說,藏書羊肉真的有什麼秘訣,木桶算是唯一。

▲ 一個大鐵鑊,在口沿邊加接一圈高高的木板,由干透的杉木一塊塊拼接而成,木圈和鐵鑊的介面處要密封,確保不漏水,他們叫它為「盆堂」。

- 扎 肉 要 加 糖 -

「最好的肉做扎肉。」奶奶做起扎肉就變得興奮。

帶皮的肋排,一塊塊切成三兩左右,用新鮮稻草捆綁,燉煮出來散發著一股稻草清香的味道。放入老薑、茴香、辣椒、桂皮的大料,不能用煤爐,要用煤球的文火氣,慢慢煨。蘇州人少不了吃甜,最後加入冰糖,燉2小時,盛出來,放在碗里,澆上滷汁,撒上香蔥。

口味嘛,不膩不膻,拆開稻草,連著骨頭嗦進口裡,軟爛的肉入口就化,可以喝一點赤紅色的湯汁,恰到好處的甜,像極了兩個人相濡以沫的溫情。

- 羊 糕 要 時 間 -

「我性子急的,老頭子咯,耐心好得不得了。」

奶奶一邊拆羊肉,一邊把羊骨塞進爺爺嘴裡,這塊肉好吃的,爺爺用他僅存的牙齒啃著連骨肉,幸福得不得了,一不小心,就被餵了狗糧。

燉透的羊肉去骨,拆碎肉,先在鐵盤裡鋪上一層大肉,再鋪點小肉在上面。膏湯是用豬肉皮切碎加入羊湯燉三個鐘頭,膏湯黃了還不行,一定要舀起來看看湯汁是不是一條線,一條線的時間越長越好,然後把湯澆在鋪好的羊肉上。

他們一般從中午開始做羊糕,做好後放著凝固,這份羊糕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切開食用。切塊切片,蘸著醋吃,凝結的羊肉像水晶,Q彈。

▲ 要吃多少羊糕,可以直接告訴老闆,按斤賣。

誰來,我都把方子給他

鄒記羊肉店裡一般坐著三種人,一種是像我這樣來欣賞愛情順便吃羊肉的年輕人,一種是每年入秋就來吃羊肉的老食客,一種是慕名來拜師學藝的中年人。

到了夜間,忙得差不多了,看著兒子輩的鄒爺爺坐在桌前,拿著筆寫字。問他寫什麼,他說,寫做羊肉的方子給他嘛。

▲ 送走最後的客人,鄒爺爺和拜師學藝的中年人坐在一起吃飯,一邊吃家常菜,一邊喝酒,一邊絮絮叨叨傳授經驗。

我問他:「你都教給他們哦。」

他說:「都教,誰來了我都把方子一步步寫出來給他,有人說加盟,太麻煩了,全國各地的人都跑來,我都寫給他,整個過程都讓他看,讓他拍照,讓他學,不保留的,總是要交點學費嘛,但是我都教了,他們做得好不好,這個東西是要用心的。」

他接著說:「他們倆嘛蠻好的,做什麼都一起,今天一起去太湖吃喜酒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多謝你們惦記,天涼了,多穿件衣服,你早點回去,家裡頭有人等伐。

羊肉店裡到處都瀰漫著綿軟的溫情,鄒爺爺寫著字抽著煙,一邊和身邊坐著的中年人說些什麼;來拜師的中年人若有若無地抽著煙,時不時應和幾句,抬頭思考;孫子忙裡忙外低聲不語,穿著情侶裝的孫媳婦兒坐在一邊包著羊肉餡餃子臉上都是笑意;老食客滿臉油光的出來結賬遞煙,拉著我說話聊蘇州美食,聊乾隆如何下江南被蘇州菜感動;遠在太湖的爺爺奶奶呢,坐在禮堂里看著孩子們結婚,誠心希望他們老了也能相互攙扶一直開心。

? 二更視頻

每個人都吃得溫暖飽足,餵飽了胃,也喂暖了心,擺一擺手說句「再會」,走進寒夜裡也不覺得涼。

天冷了,多穿件衣裳,等愛人下班,一起吃碗藏書羊肉吧。


洛陽

洛陽什麼最多?湯館最多。


大街小巷,羊肉湯、牛肉湯、驢肉湯、小碗湯、豆腐湯、丸子湯的招牌隨處可見,大大小小近千家。


洛陽人愛喝湯,遇上一處好湯館,通常會叫上一大幫親朋好友嘗湯。我們管結伴旅遊的叫驢友,京劇迷叫票友,洛陽人愛喝湯的這撥人叫老喝家、老弄家。由於現在古城內各類「老字號」奇多,所以外地人喝湯最好叫上一個當地的老喝家鑒別真偽。


洛陽人早上愛喝牛肉湯、羊肉湯、豆腐湯、雜肝湯等,泡上餅、饃、鍋盔,直吃得大汗淋漓;晚上,喝一碗酸辣可口的丸子湯、不翻湯,香噴噴的湯里,再放上外焦里嫩的豆面丸子或薄如蟬翼的豆麵餅,既養胃又舒坦。


在洛陽,喝牛肉湯、羊肉湯已經成為一種民間文化,特別是老城、瀍河的「老湯」,或濃或淡,風格各異,但都擁有大量的固定食客。

老城人喝湯的鹹淡程度,就像圍棋選手的段位一樣,能夠看出一個人喝湯的「道行」。往往年齡越大,喝湯時間越長,要求湯的味道越淡,而習慣喝「甜湯」(即不放鹽)的人,才是最正宗的「喝家」。

  • 歷史

洛陽人為什麼愛喝湯?

一、洛陽人喝湯的歷史久遠,十三朝古都洛陽在千年來一直迎接南來北往的商客和各地來京趕考的莘莘學子,路途遙遠,他們包裹里都有易於存放的乾糧,來到洛陽後,買一碗熱湯,把乾糧泡進去就著湯吃了,即好吃又不浪費。


二、洛陽氣候比較乾燥,人體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中原地區過去大都吃紅薯面、玉米面等粗面饃,這種饃如果放一晚上,又粗又硬像塊磚頭,實在難以下咽。但粗面饃用熱肉湯燜軟了,吃一口軟饃就一口熱湯,不但舒服,而且開胃。洛陽各種各樣、風格各異的湯食,正是地域氣候的產物。


無論是周庄、鳳凰古城,抑或是大理、麗江古城等,逛了一圈之後,通常我們最大的心得就是除了商業,除了街景,大約已找不到真正的傳統了。這其實也怪不得誰,想要經濟發展神速,民俗、民風等傳統文化上的東西大抵都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所謂世事兩難全。


既要保存歷史、文化,又要有條不紊地發展經濟,這看起來是永遠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洛陽似乎是一個另類。


早起喝牛肉湯、羊肉湯、驢肉湯,晚飯是豆腐丸子湯和不翻湯,這就是老洛陽人的「早葷晚素」。與其他古城人的飲食形態離傳統越來越遠、越來越和流行接軌的趨勢相比,洛陽古城人每天早起要喝湯的習慣依舊「固執」地堅守著,這種「固執」不僅無形中很好地保存了這座古城的風骨和文化,也為古城籠上了一層獨特的韻味和魅力。

  • 特色

老洛陽人喝湯不用勺子。北方漢子的豪爽在洛陽人喝湯上彰顯的淋漓盡致,筷子撈完湯里的肉和餅,端起來大口喝湯。在洛陽,正宗的湯店都沒有勺子。冬天喝湯稍等一會兒面上就飄起了一層油,要先吹開上面的油才能喝上。所以當地人喝湯從來不用勺子,我每次去拿出自備勺子一眼就被看出來是外地人。


據老喝家介紹,喝湯是有講究的:喝湯的時候,先慢慢的品嘗,直到喝到少半碗為止(湯剩餘三分之一),這叫做「品味」,你可以品味那撲面而來的芫荽香,慢慢咀嚼那後勁十足的綠蔥香,或是辨別花椒、茴香……等等的佐料香,靜下心來,慢慢的品味,別有情趣;湯止少半碗的時候,放入自家烙制的發麵厚鏌,然後添滿鮮湯,再喝到少半碗的時候,連湯帶鏌,一起消滅,這叫「填肚」。填肚是為了填飽自己的肚皮,是為了一天的勞作,這時候,饃饃浸透了香湯,從裡到外,充滿著香味,吃起來也有別樣的味道。填肚之後,就是「碗歸」,這時候,再放入饃饃,不停的添湯,不停的品味,直到喝得大汗淋漓,碗底清空,才肯罷休。

老洛陽人喝湯喜歡蹲在地上。過去,洛陽湯館往往座位不夠,大部分人只能蹲著喝湯,時間長了,蹲著喝湯居然成為古都人的一種習慣。


早上,湯館的門口蹲著一大片人,好友邊吃邊聊,成為古都清晨獨特的風景。


洛陽人喜歡喝「頭鍋湯」。洛陽民俗學者董高生生動地說:「七點鐘喝湯(原味),八點鐘喝油(加水多了,靠油出味),九點鐘喝水。」很多老洛陽人往往雞叫就守候在湯館門口,為的就是能喝上「頭三碗」。

老洛陽人喝湯講究「三美」,即「瘦肉、薄餅、肥湯」,三者缺一不可。然而,現代人生活好了,肚子里不再需要那麼多的油水了,所以大部分人喝湯前,都要求店家盛「清湯」(不帶大片油花的湯)。


不少食客進門喝湯時,總要向店家喊一句「雙椒」,店家立刻會意。「雙椒」,是洛陽湯館的行話,就是喜歡吃辣椒的人,要求店家放雙份辣椒。

  • 厚道

洛陽湯便宜,2014年我在洛陽吃飯,一碗羊肉湯5塊錢起步,一碗羊雜湯4塊,便宜的3塊起步,而且湯里的肉和其他城市喝的十塊錢左右的肉量相仿。8-10塊錢在洛陽就能買到一碗分量十足的羊肉湯。


碗湯喝罷還嫌不夠?那就隨便添,免費的——只要你喝得下,幾碗都中,店家從來不會因此計較什麼,而且還會熱情地免費幫你撒上一些蔥花,放進一些調料,確保味道不減。所以,無論是飯量大還是飯量小的食客,都會在品味湯之美的同時,感受到洛陽人的古道熱腸。


此處需要註解的是:加湯免費這個不成文的厚道規矩,並不是洛陽某一家湯館的規矩,而是全洛陽城所有湯館從古至今留下的不成文的規矩。由於這個厚道規矩,在老洛陽城中的湯館中,過去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買一碗湯再喝上三四碗免費肉湯,直到徹底喝飽再走,完全不用考慮湯館隨時會攆人。不管是湯館老闆還是湯館跑堂的,也都習以為常。


開封的!!!

白色的湯裡面全是 肉 肉肉肉肉 !!!!

喝湯時一起吃的 是 這種 叫 鍋葵
原來是這樣的

我餓了 明天 回家 要去吃!!!!


19歲時四川威遠的一碗羊肉湯改變了我一生對羊肉的態度,從而完整了我的吃貨人生。


作為地道的西北人,小時候除了新疆烤羊肉串以外我不吃其他任何做法的羊肉,怕膻。羊雜碎,羊肉泡饃,羊肉餃子,甚至連牛肉麵都聞之掩鼻。

在四川讀大學時,同宿舍的姐妹邀請我們去她的家鄉四川威遠縣玩。那一路美食無數,但其他均已模糊,唯獨作為一餐早飯的羊肉湯深深的刻在記憶里,以至於十幾年後看到這個問題還是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立刻滾來推薦了。

蜀人重口,吃過的四川美食中只有威遠羊肉湯和豆花兩樣,講究原汁原味。因為不是本地人,無法從前世今生的角度對威遠羊肉湯其進行深度描述。在此轉貼一篇讓我邊看邊吞口水的天涯本地論壇的舌尖風格文章「威遠羊肉湯(轉載)」,http://bbs.tianya.cn/post-5141-9844-1.shtml
(新人處女答,不知是否違反關於轉載的規定。如有請指出。即刪。)


單縣羊肉湯!!!(更新了圖片~)
要談美食,首先要有圖!
這是一般單縣當地飯店裡的「白湯」羊肉湯:

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凈,鮮而不膻,香而不膩,爛而不黏」獨特風格。
接下來是單縣的「紅湯」羊肉湯:

紅而不辣,香嫩撲鼻!
第三種當屬普通百姓人家自己熬得單縣羊肉湯,至少作為一個單縣人感覺每家每戶都會燒羊肉湯,由於下料不同也各具滋味。比如我奶奶燒的會比較油大湯濃,我叔燒的大料的味比較重,我媽燒的比較淡但是肉多菜多!
這是我叔燒的:

這是我自己燒的,蒜苗放太多了~~

當然,單縣羊肉剛燉出來只蘸上醬油味道也是「美不勝收」!

還有剛出鍋的:

先說一下普通單縣人家的做法,這裡只談我自己家吧:
買上一隻羊腿,剁開,放在大鍋里燉,如果是農村一般還會有地鍋,用劈柴燉出來的更好。在燉的過程中一般有料包,用紗布啥的把各種大料包裹在一起,放在鍋里。至於下的料,一般都是我媽下,所以這一點暫時不知道。在燉湯的過程中,還要剁羊油,把羊油和干紅辣椒一起剁碎成泥,再放進鍋里繼續燉。(這也是紅湯的由來)做好了以後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冬天放在隔壁堂屋裡或者外面,一般夠喝好幾天。喝的時候根據需要可以放入白菜和粉條,當然啥也不放最好,原汁原味。只需要用小鍋溫熱後,加入芫荽(香菜)和蒜片或者蒜苗。喜歡的話,也可以放點醋。

還有店裡的做法,具體就不太知道了,因為要開店一般要找師傅學做羊湯。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搬運一下:

單縣羊肉湯選料和燒制工藝十分講究。選用三年齡青山羊為主要原料,尤以單縣黃河故道和大沙河兩岸的羊為佳,羊又有「蒙羊」(生育一、兩窩的母山羊)「捶羯」(被捶碎睾丸而失去交配能力的公山羊)的講究。主要製作過程是先將50斤水添入鍋內,燒響加入羊的全身骨架墊底,再放入25—30斤鮮羊肉和羊雜(羊雜下鍋前分別用開水氽一下),然後用大火燒開,用竹編勺撇去血沫,再加冷水10斤,開鍋後再用3斤羊油覆蓋在羊肉上面,爾後將白芷、桂皮、草果、良姜、陳皮、杏仁等佐料下鍋,再熬制40—60分鐘即可。盛碗時加少許香油、桂子、丁香面、香菜、蒜苗沫即可食用。

還有羊湯的小歷史科普哦:

單縣羊肉湯已有數千年歷史。原始社會末期,舜的老師單卷(亦寫作善卷、亶卷)及其部落就生活在單縣一帶,他們過著半耕半漁半牧的生活。當時飼養的家畜主要是青山羊,而羊的吃法,由燒烤演變為主要吃肉喝湯。 單縣羊肉湯經過幾千年的改進,製作工藝越來越完善。其正式掛牌面向市場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據當地《單縣風物》及新版單縣誌載:「1809年初,單縣人徐桂立、曹西勝、朱克勛三人開設「三義和湯館」,後三家分開。由於徐桂立製作精細,不斷改進提高,,一時間風靡全城,在競爭中佔了上風,遠近馳名,被公認為單縣羊肉湯的正宗。而徐家積蓄了大量資本後又開始轉營其他的生意,所以也就沒能創下正式的品牌。

1935年春,單縣羊肉湯的正宗傳人周永歧、呂運法、竇保德共同出資,在單縣劉隅開辦「三義春羊肉湯館」。因為其時在春天,《三國演義》中又有「桃園三結義」的典故,遂取字型大小為「三義春」。為使字型大小更加響亮,他們專門請當時曾留學日本,在單縣湖西一帶頗有名氣的文人陳布經先生在長三尺、寬六寸(意為「三人六六大順」)的花梨木牌匾上題寫了「三義春」三個隸書大字。三人還對招牌進行了淺雕、著漆、包銅角,以使其看上去更為醒目,易長期保存。遺憾的是,在「文革」中,牌匾被紅衛兵視為「四舊」砸毀。周永歧是徐家的徒弟,師承徐家羊肉湯第七代傳人徐東秀,他13歲就學制羊肉湯,不僅得到了徐家的真傳,後手藝不斷加以創新提高,逐漸創出自己的獨特風味,在食客中有著很好的口碑。其調料齊全,色澤光亮,湯汁味美、營養豐富,在單縣及周邊地區迅速打響。當時所經營的湯種類花樣繁多,著名的「天花(羊腦)湯」,有健腦明目之功;「口條湯」,有壯身補血之能;另外還有三孔橋湯、馬蜂窩湯等共72個品種。再加上服務周到熱情,生意日漸興隆,也以其技藝之精湛而聲名遠播。周永歧又培養了王德田、劉允魁、韓令臣、謝成禮、毛獻文等。為單縣羊肉湯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1936年,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來單縣品嘗了羊肉湯,臨走時特意裝了七罈子,每壇50斤,用汽車運到沈鴻烈處賞軍。1948年12月20日,劉伯承、陳毅來單縣。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胡耀邦、喬石、楊得志等相繼來單縣,都品嘗了單縣羊肉湯,均讚不絕口。1999年12月2日至3日,胡錦濤視察單縣,單縣人民以單縣羊肉湯熱誠招待。單縣羊肉湯由於受羊、水和熬制技術的限制,20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發展擴散較慢。近20年來,已發展到蘇魯豫皖和東北及北京等地。

最後是彩蛋,不要錯過:

單縣可不止有羊肉湯,還有其他小吃哦:
單縣的吊爐燒餅:

單縣的羊油餅

單縣的火燒(跟濟南油旋一樣)

單縣雞湯:

還有一些單縣特色小吃,等有空回家再一一拍照補齊~~

有網友問單縣在哪兒:在山東的西南角,隸屬菏澤市下轄的縣,地處江蘇,山東,安徽,河南四省交界處。交通的話,當地沒有火車站,但離河南商丘和山東菏澤很近,坐火車到這兩個地方後,再換乘汽車就是。

說單縣很多人不知道,但是這兩年倒是有個單縣的名人:大衣哥就是單縣人士~~

至於店裡的價錢我說不好,可能十幾塊錢一碗?(我好久沒去店裡喝了,對了,白湯和紅湯味道有差別哦~),但其實想說如果你在單縣有認識人,喝一次普通人家做出來的,想必更有感覺。

我想,各地羊肉湯不應該一較高下,而是應該給我們更多時間去品味和交流,我希望我家鄉的美食能夠讓更多人品嘗,也希望品嘗更多其他地區的美食,一碗湯里即是遊子的心也是家的坐標。

備註:1.以上圖片處幾張是自己的以外,均來自網路,如有侵犯,會及時刪除!
2.禁止任何渠道轉載,謝謝!


說到喝羊肉湯湯怎麼能不提到我大開封!!!

說到大開封的羊肉湯怎麼能不提我大開封的東寺門!!!

東寺門是開封人都熟諳的喝羊肉湯的好去處,現在是這樣

裡邊的人都是回民,各種羊肉湯,四味菜,醬牛羊肉,免費添湯喲~

===分割線下見腦洞===
天已經十分暗了,家住汴梁城的小宋慢慢踱進一間屋子,屋子的左邊是一張巨大的檯子上邊躺著一隻無頭的羊,右邊是他最愛的媳婦小花,正在專註的擇菜。兩人才來汴梁城不久,以賣羊湯為生,因做出的湯白滑細膩,香而不膻,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加上有一個漂亮的老闆娘,小宋家的湯在短短兩月之間,已經小有名氣,汴梁城的人都願意來此喝一碗湯。

只見小宋在檯子前站定,深吸一口氣,小花也不摘菜了,抬頭看著自家漢子揮舞著一把拆骨刀,像一個行走江湖多年武藝超群的大俠一樣,行雲流水般的拆好了一副羊架,然後收起拆骨時的戾氣,柔情似水的看了小花一眼,扛走了那副骨架,小花嫣然輕笑,接管了案台,並起嫩如青蔥的手指,開始仔細的切肉。

被抗走的羊架經過拆解上邊已經不見一丁點肉星,小宋拿起大鎚,將最粗壯的羊骨腿取下敲碎,放入一口直徑兩米左右的黝黑大鍋中,再加入今日小花新買的党參黃芪和各種香料,再加水,大火煮開,小火慢燉,兩人這才回到卧房睡覺。小花做了個甜美的夢,夢裡小宋變成了將軍,在前線揮斥方遒指點百萬大軍衝鋒陷陣,而她隨軍出征,在溫暖的將軍帳里為小宋縫補一件青色的裡衣。兩個半時辰後天剛泛青,小宋就起床,將切好的肉塊放入鍋中燉煮,又去剛開市的早市上買來新鮮的芫荽和香蔥,細細切絲,碼好,然後點起煙,看著逐漸由青泛白的天空,等待羊肉熟爛也等待第一波來喝湯的客人。

之後過了好久,有退伍的士兵從前線回來,坐在羊湯攤上說起了軍中軼事,說曾經有一位救過將軍士兵想要退伍還鄉,將軍說只要他能停下戰爭便准他還鄉,之後再沒了音訊,不過那天之後,敵軍大營的糧草著火,大將突然抱病不起,還真的是許久不再有過戰事。

——「老闆,添湯!」
——「誒!」


傳說放圖會有贊,=_=我沒有圖。說到羊肉就不得不提家鄉寧夏的羊羊!寧夏的羊肉肥而不膩,油而不膻。絕對是我吃過羊肉中的一級食材。

在家鄉,買到好的羊肉非常容易,羊肉的口感很細膩,不會像其他的地方的羊肉吃起來感覺很柴,雖然會有肥油,但是燉起來吃一點都不膩,反而會有一種鮮美的感覺。入口即化( ′ ▽ ` )?。我們家做羊肉湯一般都會買綿羯羊,(就是那種還未長大的小羔羊,然後。。。把他給煽了)這樣的羊味道格外的鮮美,燉出的湯鮮透了。

選好了羊就要把它切塊,但是不要太小(吃起來不過癮),西北的妹子讓我們大口吃肉(T ^ T)。放在砂鍋里煮,最好使用柴火,這樣的肉燉起來特別香,燉一會要把肉的血沫撇出去,這樣的湯燉出來會很清。把蓋子蓋起來,直到肉爛,最好中間不要開蓋,我老媽總說開蓋肉不香(好想吃怕沒湯了有木有),多放點水的說。什麼調料不加就是原汁原味的羊肉湯,頓好後撒一點點鹽在碗里,在點一些蔥花,羊肉的美味全在湯里了。

但是因為羊肉具有滋補的功效,所以有時候燉湯我們家會在裡面放幾顆紅棗和党參配上寧夏的枸杞,這樣的湯喝起來有一點點回甜,還有進補的功效。當然也可以加入青蘿蔔和冬瓜,煮完連湯帶蘿蔔吃下,通氣活血。想想都流口水( ̄+ー ̄)

寧夏的羊肉湯沒有多餘的調料但是足夠鮮美,其實我想說,我每次都會把羊肉湯留出來摻火鍋底料涮鍋,哇撒,那個火鍋才叫鮮美。。。說的人好想回去嘗嘗才是真的

哈哈,知乎新人終於有幾個贊了,我好容易滿足o(^▽^)o,所以再補充點啦

除了清燉羊肉湯,寧夏的羊雜碎湯和羊肉粉湯也超級贊。
先說羊雜碎湯吧。雜碎(有一種罵人的即視感)總被很多人嫌棄,不僅因為滿是槽點的名字,還有失戀三十三天里黃小仙的誤導=_=大早上我為什麼要吃羊下水啊!其實她不懂羊下水的寂寞^_^一碗羊雜碎會分為普燴和精燴,就是加不加面肺子的區別。面肺子在央視的一城一味的紀錄片里有詳細地介紹。吃起來口感很滑,介於肉和面之間(我吃羊雜碎其實就為了它我會亂說),口感很Q,吃起來彈牙。其他的雜碎各地各有不同大都包括心,肺,肚,腸,羊頭肉等。當然最妙的是湯。用羊骨和羊肉文火熬了很久的湯頭,放入辣椒面,配上炸過的辣椒油,加入花椒粉,姜等香料配合當地人自己做的西紅柿醬,有羊肉的鮮還有調料的香,最後要在湯中淋上醋和油潑蒜泥,灑點蔥花配上香菜熱熱的澆在處理好的羊雜碎上,熱湯起,吹開紅油喝一口,真是人生一大享受,配上剛烙好的白餅子,沾一口湯吃一口肉,口水直流啊。

贊的多,我就回來填粉湯的坑\(^o^)/
算是來知乎的最多贊了吧,我來繼續說說羊肉粉湯。
寧夏的羊肉粉湯也算是寧夏美食中的一絕,而且製作非常的簡單。先用羊骨和羊肉熬制一鍋羊肉湯,等到羊肉湯涼的時候,肉湯的表面就會形成白色的羊油塊,取一鍋,將帶有羊油的羊肉湯倒入,慢慢加熱,然後再倒入燒好的水,羊肉原湯和水的比例大概是2:1或是3:1,如果希望羊肉的味道比較濃郁可以加水少一些,然後放入鹽、雞精和白鬍椒粉,再放入一些羊肉小火慢煮,隨後放入青蘿蔔,豆腐,西紅柿,青菜和家中自製的涼粉,家裡一般都叫做粉面子,自製的口感很滑很彈和果凍的感覺差不多,當然還有的是放入粉條,但是個人感覺沒有涼粉好吃。涼粉要出鍋前放,這樣才不容易煮化。隨後,在上桌前放入蒜苗蔥段和香菜,快速舀出一碗,配上羊肉片,淋上自製的辣椒油,酸甜麻辣還帶有羊肉的香味,一口湯在加上湯中入口即化的粉,一下就美到心裡去了。真是美的很啊!


十年前的江蘇徐州。
當年的徐州羊肉湯真是不錯,白白的湯里飄著香辣的紅色羊油,碗里都是成塊的羊肉,綴著翠綠的香菜,好喝的不得了。再買一塊壯饃,揪了泡著湯吃,整頓飯吃的又暖又香又飽,簡直超級滿足!幸福感爆棚!!!

後來來北京畢業之後上班,公司附近有家羊肉湯店,沒忍住就去了-------誒?羊肉呢?誒??湯就真的是湯啊?。
我撈著零星的羊肉片兒,看著顏色有點渾濁的湯,木有一點食慾了。。。

幾年後回徐州,尼瑪,徐州的羊肉湯也都變成這個熊樣了!!!!喂!不會煮羊肉湯開毛飯館!!!!

後來那種香噴噴都是肉的羊肉湯只有媽媽才能燒出來了。。。。


我喝過最好喝的羊肉湯是在涼山。

大多數人喝羊肉湯喝的是味道,我喝過最好喝的羊肉湯是在涼山。並不是什麼出名的店子,而是師娘親手做的羊肉湯。現在的我很喜歡喝羊肉湯,不僅是因為味道,更是因為其中的那份記憶和情懷吧。

過去,我是不愛羊肉湯的,總是覺得很膻。不過一切都在支教時發生了改變。大二那年,我選擇了去涼山上馬窯支教。支教那段日子,路途的遙遠艱辛、山上的寒冷都不是大問題,伙食的單一都卻成了我們很大的困擾。

上馬窯在四川美麗的大涼山上,剛剛到上馬窯的時候,明明是最炎熱的夏季,我們卻冷得直哆嗦。一時的疏忽,沒有料想到山上和山下的溫差如此之大,再加上氣候和地理條件的限制,我們能吃到除了土豆、土豆就還是土豆,雖然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可是每天的土豆宴還是讓人很崩潰。 `

在我以為我以後再也不會吃土豆的時候,師娘做的羊肉湯拯救了我的胃以及我即將暴走的心。

師娘是上馬窯小學校長的妻子,是個勤勞能幹的女人,大家都這樣說。那天,她和校長殺了一頭羊來為改善我們的伙食。校長和當地的村民把羊分解剔骨,師娘把處理好的羊肉和敲破的羊骨用冷水泡起來去血水。

泡著的羊肉換了好幾次水,把血水去的差不多了之後,師娘把羊肉和羊骨放在加滿冷水的大鍋中,用大火燒開然後撈出來用清水衝掉了羊肉上的血沫。

我們幫師娘把鍋洗乾淨後,師娘將羊肉放入其中,一邊加水和香料開始慢慢熬煮,一邊跟我們講著如何燉羊肉又香又嫩。時間一點一點過去,慢慢的羊肉的香味開始散發出來,漸漸變得濃郁起來,吸引著每個人的味蕾。我們這群很久沒吃到肉的人當時眼睛都綠了。

煮的差不多了之後,師娘將羊肉撈起來,把煮熟的羊肉還有土豆切成塊,放進鍋里用小火慢慢燉著。羊肉湯的香味在整個學校里飄蕩著,引誘著我們的食慾。

大家把桌子擺在院子里,圍坐著,一邊聊天,一邊喝著暖暖的羊肉湯。師娘總是很照顧我,問我住得暖不暖,吃得好不好,還說上山不必城裡,有什麼不周到的地方多擔待,一邊說還一邊忘我碗里夾著羊肉。

寒冷的天氣,大家一起聊著天,吃著師娘燉的鮮嫩的羊肉,身上的寒冷也被羊肉湯的溫暖所驅散。

從那之後,我便愛上了羊肉湯,每次喝都好像會給我帶來溫暖,也會想起支教時和朋友們一起走過的那些艱辛道路,想起師娘在做羊肉湯時的情形,想起我們和孩子們喝到羊肉湯時的開心幸福的笑聲。

離開上馬窯很久了,我卻時常還會夢見記憶中,那難以忘記的一碗溫暖的羊肉湯的味道。現在每每喝起羊肉湯,我都還會記得那時的溫暖。

這大概就是我喝過最好喝的羊肉湯了吧。

你是不是也是一個吃貨,如果你們想要和我一起成為美食界的小能手 ,可以加我微信:weiboshi01 和我一起討論討論美食喲,讓我們一起做一個不會長胖的吃貨。。。


承德八溝羊湯


我喝過中國南北大約7,8地的羊肉湯,先說一切視羊肉膻味為香味的想法都是大錯特錯的!
羊肉湯各地做法不同,最好喝的真心覺得是新疆,原因是羊肉好無膻味,但又有羊肉充足獨特的鮮味。
羊肉湯出了新疆做法基本都以去膻為前提,加蔥加蒜苗加香料加辣椒油等等等等,能把羊肉膻中和又不完全遮蓋就算好喝。
而在新疆,羊肉湯取羊腿骨,胡蘿蔔切塊,洋蔥(我們新疆這叫皮芽子)切塊,扔到水裡燉著就不用管了。燉到香味四溢,湯呈奶白色,飄著金黃色的點點薄油再乘出。湯鮮甜,鮮的是羊肉,甜的是胡蘿蔔洋蔥,蔬菜的清香又消減了肉的油膩,簡直了!這時再把羊骨肉撥下,占著少許鹽直接吃,眉毛都香飛了。
可以現在在內地很少吃到羊肉湯了。(?′? ? ???)
當然這種做法僅適用於新疆羊肉,要是別的地方的羊肉如此做,估計會被膻死吧。這羊肉就算是我們天山腳下人們的福利吧~~(?′? ? ???)
順便提一下 窮學生窮游時喝過洛陽的,西安的,鄭州的,北京的,蘇州的,上海的,江西的,寧夏的,只能說還是我們新疆好吃啊~


簡陽羊肉湯 冬至的時候必須要喝 喝下去彷彿能獲得一個冬天的溫暖。


很多「xx最好喝」的答案真心醉人,不免讓我想起了沙縣和黃燜雞的風靡套路,不來答都不行了。

我是西北長大的,從小羊肉就沒怎麼停過,烤的、燉的、涮的、雜碎、手抓、臊子面,甚至小時候幫同學一塊放過羊。就我個人而言西北的羊肉整體而言是各有千秋的:

新疆的羊肉適合烤串兒(口水…),青海的羊肉適合做臊子(好餓…),蘭州的羊肉適合涮鍋上手抓(夠勁…),內蒙的羊肉適合整隻烤(漢子…),西安的羊肉適合泡饃(鄧紫棋跑西安就是為了「美麗的泡饃」)。

而寧夏的羊肉就比較綜合了(這是有權威論證的),鹽池羊肉質地就不多說了,清燉或起臊子不膻,手抓嫩,烤起來有嚼勁,做羊雜更是沒話說。至於做湯?不是逗你,來寧夏任意一條非火車站汽車站的小飯館的一碗羊雜碎和臊子面剩的湯,都會讓你回味無窮。


沒辦法,說穿了就是因為肉好。如果你喝的羊肉湯是用羊骨熬的,或者味道巨濃郁的,要小心是不是衝出來的湯了。像我今年過年買的羊肉都是熟人養的現宰,然後自己烹飪。有些朋友竟然說羊肉湯的關鍵在於湯而不在於羊肉本身,真的想呵呵了。你喝的就是羊肉燉出來的湯,你跟我說和肉沒太大關係,那敢情去喝「沖」出來的湯好咯,反正味道也有羊肉味,而且也很鮮,一般人也喝不出個所以然。

好的原材料與一般的原材料在烹飪之前就不是同個起跑線上的。而且我喝過的一些外地羊肉湯,大部分都是在配料上下功夫,甚至有些羊肉湯鮮的過頭(有刻意加料的嫌疑)。我就不說餐廳的羊肉湯了,想測試一碗羊肉湯地道不地道,好喝不好喝,你先裸一碗便知(不加料)。

這些不是我無腦捧的,我每次去外地,都會故意點一道與羊肉有關的菜色,目的就是想和大西北的羊肉比一比,做法上、口味上有什麼差距。但五星的也吃過了,小攤飯館也喝過了,說真的,論地道和正宗,還是要來大西北。

關於羊肉湯,沒有寧夏枸杞的羊肉湯是差個味兒的。寧夏的枸杞與寧夏的羊肉是齊名的,如果你喝過正宗的羊肉湯,它的湯里是有寧夏枸杞的,湯好喝不膩不膻,用來干喝或泡飯都很給力。

《舌尖上的中國》曾經這樣描述過寧夏的羊肉:「幾乎所有中國的美食家都認為,寧夏的羊肉質地最佳。不加鹽是燉煮羊肉的關鍵。鹽作為強電解質,會破壞羊肉的細胞膜,使肉質中的水分滲出,失去彈性,口感變老。近2個小時的文火燉煮,肌肉纖維軟化,飽含水分。羊肉不膩不膻,豐盈鮮美。」

評價與羊肉有關的菜品,尤其是湯,希望那些自誇「XX的羊肉(湯)最好」的人,至少吃遍10個城市以上的羊肉,至少10個以上(這10個可不是你方圓500公里的10個城市…)。

最後,不迷戀品牌是個很盲目的行為,包括我自己的家鄉。比如沙坡頭很一般,我就不會跟外地朋友說有多麼多麼好玩。其次,我也希望被各位讚不絕口的羊肉湯不是人家幕後「沖」出來的美味。

只是連我一個寧夏人都不敢輕易說「寧夏的羊肉(湯)最好」,就拜託多踩點再評價,別上來就XX的最好,然後附加各種嘆號。說句不中聽的,沒吃過寧夏的羊肉,你都不好意思說吃過羊肉,喝過羊湯。

歡迎大家來西北正兒八經的吃羊,豐富下見識,說不定吃完就變奧特咩~


渭南的蒲城。
排這麼底下估計也沒人看咯


陝西的羊湯最好喝。只有幾片大蒜,沒有其他多餘的調料, 湯汁白白的,很鮮美。


洛陽孟津土著來答:
鐵謝羊肉湯挺好。我家樓下有一片羊肉湯店,想喝清湯必須早起,老闆掌勺在滾頭上取湯,湯色白不油膩,原湯基本是不加鹽的,根據自己的口味加調料,蔥花,羊肉,羊血,羊雜,店家自己做的辣椒油,加辣椒油會很好吃!!!加上餅絲泡在湯里吃*^O^*去的晚了餅絲就賣完了,會有火燒饃(燒餅)泡著吃。小時候空腹抽血體檢後老爸總愛帶我去喝一碗羊肉湯,邊喝邊嘆「這喝多少湯才能生出來恁多血」^_^洛陽人喝湯大多不用勺,我也不知道為啥~
此外,牛肉湯,驢肉湯,豆腐湯,丸子湯,不翻湯也很受歡迎,早餐喝湯的話大部分人會點,小碗兒湯也要提一下,個人認為小碗湯就是水席的縮影,我們這兒吃水席還有一種叫法「喝小碗兒湯」。還有,洛陽人習慣把各種粥類也叫做湯,早晚都會喝的。
歡迎來洛陽喝湯哦~


遵義羊肉湯,味道頂杠杠。


一次從在邯鄲辦完事準備坐高鐵去鄭州飛機回去,通行的老哥說他有個同學調到許昌當隊長請我們過去喝酒,因為新鄭機場離許昌也不遠,於是就去了。
當晚酒足飯飽過程就不表了。
次日隊長老兄來帶我們吃早飯,去了一家外觀不甚起眼的老舊小店。
一進店就是咕咚咕咚冒著熱氣的羊湯與忙碌的老闆與夥計,人滿為患,好容易一行四人(還有位開車的小兄弟)才找了個小方桌。
啊.........................
撒上大蔥的羊湯就饃吃,湯味兒渾厚充實,說是凌晨三點就起來熬了,在冬天的嚴寒中,吃飽喝足呵著熱氣。和著市井趕集似的此情此景,忽然心中空靈走神,眼裡像電影快進,恍惚中聽到幾聲腳踏車清脆的打鈴聲,歷史滄桑味兒滿溢。兩大碗羊湯飽滿了那一天回家的旅程。
這一帶的羊湯都不錯,唯有當地當時產生了那樣的心理環境。
至今還是印象深刻。


陝西西安、河南洛陽、山東菏澤,包括我的故鄉山東濟寧,這些地方的羊湯都挺好。
不過要我說我喝過最好的,還是我家裡自己做的,用的是寧夏河套平原的羊肉,羊脊骨加上腿骨加上羊肉用清水泡一夜,然後用清水煮,只放蔥姜,不放其它任何調料,煮好以後羊肉撈出來晾乾切片,羊油和辣椒炒在一起做成羊油辣椒。喝的時候清湯加點香菜,扔幾片羊肉進去,絕了。


我家鄉的隆昌羊肉湯。即使現在我在山東上學喝過這邊的各種羊肉湯還是覺得隆昌羊肉湯最好喝。那時候,重慶的各種老闆周末就駕車來隆昌喝羊肉湯。
放假回去和同學聚會時,早上就一起出來喝羊肉湯。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城市 | | 吃貨 | 羊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