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史上有沒有存在過失敗的案例?
我們看到的中國航天發射飛行器都是成功的案例,其實有沒有存在過失敗的時候而我們大眾是不知道的?
航天工程是一個系統複雜的工程,整個系統中任何一個小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整個工程的失敗。中國的航天工程中火箭和衛星失敗的記錄統計:
1969年11月,長征一號火箭首次試飛,由於第2級故障,未能入軌。
1974年11月,尖兵一號(FSW-0),長征2號第2級故障,未能入軌。這是長征二號首次發射任務,也是我國首次發射返回式衛星。
1975年11月,尖兵一號(FSW-0),再次發射成功,但回收部分失敗。
1984年1月,東方紅二號01星,長征3號第3級故障,未能入軌。
1988年8月,尖兵一號甲02星(FSW-1-02)號,減速傘失靈,硬著陸。
1988年9月,風雲一號A衛星(FY-1-01),發射升空,後出現了控制系統故障,只工作了39天。
1990年9月,風雲一號B衛星,發射升空,後出現了控制系統故障只工作了158天。
1991年12月,東方紅二號甲(中星4號),未能入軌。
1992年12月,奧普圖斯通信衛星B2星,發射失敗。
1993年10月,尖兵一號甲05星(FSW-1-05),未按計劃返回。
1994年4月,風雲二號01星,發射前最後一次廠房測試時爆炸起火,造成1位工作人員遇難。
1994年11月,東方紅三號01星,長征3甲的首次任務飛行成功,但衛星燃料泄漏,未能定點。
1995年1月,亞太2號通信衛星。火箭升空49秒時發生爆炸,星箭全部損失。
1996年2月,國際通信衛星708號,火箭姿態控制故障,星箭俱毀。
1996年8月,中星7號通信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2006年10月,鑫諾二號通信衛星,發射成功,太陽能帆板未能打開,衛星失效。
2007年02月,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成功,太陽帆板展開時發生故障,60天後故障排除,後衛星又失控。
2009年4月,北斗導航系統G2星(02),發射成功,衛星平台出現故障,導致不久衛星失控,搶救復生後又再次失控。
2011年8月,海洋二號星,發射升空,但姿態失控。
2011年9月,實踐十一號04星,火箭飛行過程中發生故障,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失敗的記錄很多,不過仔細看就會發現,大部分失敗的任務原因是「新」,就是該技術首次應用就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三號乙等,就是因為是該系列火箭首次發射,所以出了問題。而像尖兵、風雲、北斗系列衛星,也是因為初期衛星不成熟,後期同系列的衛星失敗就很少。
比較奇葩的一個失敗案例是給美國休斯公司進行的商業發射。第1次發射澳普圖斯模擬衛星發射成功,但衛星入軌後失蹤,不過這跟火箭沒關係。第2次發射澳普圖斯通信衛星時火箭點火時出了問題,不過實施了緊急關機,最後沒飛起來。第3次給休斯公司免費補射成功。第4次發射時整流罩過早分離,衛星被燒成了殘骸,不過火箭還是把殘骸送上了預定軌道,休斯公司認為火箭設計有問題,中方不承認,後來又補射了一顆。95年休斯公司又找中方發射亞太二號,結果衛星爆炸引發火箭爆炸,星箭俱毀,為這事當年太平洋保險賠了1.6億美元!當然後來又給人家補射了一顆。
1996年,長征三號乙首次任務飛行,箭上姿態控制故障,火箭倒栽地面。這次失敗連同前幾次給休斯公司的發射失敗事故,極大地影響了長征系列火箭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領域中的信譽。
不過從那以後,中國航天就加強了質量管理和風險控制,火箭發射成功率也顯著提升。1996年以前,中國共發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43枚,年均發射1.59枚,成功率83.72%;1997年至今共發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150枚,年均8.5枚,成功率達到了98%以上。作為對比,日本運載火箭總發射成功率為87.1%,發射次數最多的H-IIA型火箭成功率95.45%;歐洲火箭總發射成功率約92%;美國發射成功率最高的大力神系列運載火箭的成功率為94%;印度運載火箭總發射成功率69.23%。所以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的失敗,中國航天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小時候,有一年,CCTV掐了每天定期放的葫蘆娃,直播某火箭的發射,然後發射失敗……
史稱:「小學生之怒」有,很多,非常多,你不知道只是因為你沒去查而已
我記得小學時候有一部紀錄片講的是中國給國際友人發射衛星,失敗很多次,還有一次直播發射時失敗了,長城公司都要破產了,最後成功發射。
撼天記,紀錄片的名字。
96年那次比較嚴重.
可以去了解一下
推薦閱讀:
※2017中國航天發射計劃?
※發射塔附近這麼多樹沒事?左上角像一群鳥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從發射前直播時就一直出現,看著好像是在繞圈。?
※在神舟十一號的出征儀式上,航天員手裡提著的箱子是什麼?
※中國航天(會)能和SpaceX競爭嗎?
※如何評價此次長征六號成功首飛,送二十顆微小衛星入軌?
TAG:中國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