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霧霾的難點在哪裡?


怎麼沒有治理,我就是做電廠pm2.5排放控制的,現在跟霧霾沾邊的項目多的很,國家各種政策引導。不是沒有人重視,也不是沒有人研究,只是實際操作上非常困難。。我不知道你說的不難是怎麼得出的理論,霧霾的成因很複雜,來源五花八門。就京津冀來說,主要是散煤燃燒,工業鍋爐,汽車尾氣。要想短時間徹底解決是不可能的,為了APEC藍、閱兵藍這麼幾天的控制就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代價。你以為領導們都不想看天天看藍天白雲。。老百姓冬季要取暖燒一堆劣質煤,鋼廠水泥廠沒錢搞清潔空氣,汽車用著質量一般的油在路上跑。。我個人是很贊成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污染源都消滅掉的,企業上除塵,某些廠停產,居民集中供暖,汽車燃油質量提高等等。但是每一項都不好弄。。說實話,目前也就電廠這塊算是比較有成效的,超低排放的呼聲一波接一波,一年比一年標準嚴,各個地方爭相制定比國家標準更嚴的地方標準表忠心。但畢竟因為電廠效益不錯又有發電指標卡脖子能欺負,像京津冀,你指望那些虧成狗的鋼廠算是扯淡了,偏偏這些廠又垮不得。。總得來說,霧霾問題只能慢慢解決,紙上談兵講方案都簡單,落實最難。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就從個人做起吧,否則也別怪人說 no can no bb。


「人山人海中能撞到你,不是緣分,是因為霧霾」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霧霾年年有,今年特別多。不幸的是,元旦小長假也要浸泡在「霧霾」的陰影下。而根據這幾年內多次霧霾消散的經驗,大家不難發現,大風比抗霾政策要更有效,因此,智享君總結出了去除霧霾的終極方案,那就是「等風來」。

作為霧霾的搬運工,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都能把霧霾吹散,也有人好奇的問過智享君,那被吹走的霧霾去哪裡呢?

今天,智享君帶大家一起探究下霧霾最終去了哪。

霧霾形成以後,大氣層結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所以霧霾很難通過自身調節消散掉,而就目前我們的除霾能力而言,若想要消散大面積的霧霾,除了從根本上控制環境污染外,就只能依靠空氣對流。風是霧霾的搬運工,它可以讓空氣「動起來」,一般情況下霧霾會有三個方向移動:水平方向、垂直向上和垂直向下。

水平方向的移動就是冬季里常見的大風,其對霧霾顆粒的作用有兩種:一種是將霧霾「集體」移動,讓其移動到另一個區域,結果可想而知,就是造成另外一個區域的霧霾;另一種是逐漸擴散,分散到更廣闊的天空里,使顆粒物濃度逐漸變小。而垂直向上則是將霧霾顆粒通過氣流的升力轉移到更高層的空氣中,至於消散與否,還要看上升的動力是否足夠強勁。垂直向下則是通過氣流的作用或雨雪的沖刷,將霧霾顆粒降到大地上。

講到這裡,大家不難發現,不論霧霾以哪種方式移動,它都沒有從地球上消失,根據物質不滅定律,霧霾只是以其他方式存在而已。

因此,智享君在這裡呼籲大家,霧霾散去的藍天只是給我們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若要想真正去除霧霾,還需要我們提高環保意識,共同努力,治理污染。

話說北京的減排力度是一年比一年大,汽車限號、工廠外遷、鍋爐實施煤改氣等,可操作的減排空間已經是越來越小,可這PM2.5是有增無減,還愈演愈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PM2.5濃度的增加,除了PM2.5顆粒物本身數量的增加外,還與其擴散風速的連年降低有關。北京近些年來,人口密度逐漸增大,建築物也是越來越密,這都不利於空氣對流擴散,不利於降低空氣污染指數。另外,城市熱島效應與城市大氣環流的大幅增強,使得對外來季風的抵抗力增加,也就是說,當外來風力強度比城市大氣環流弱時,風刮到城市邊緣的時候,就會被城市大氣環流抵消,很難刮到城市中心地區。因此,瀰漫在城市上空的PM2.5很難被颳走。

提到治理污染,智享君想起了一則新聞,國家發改委、環保部明確提出,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削減,其中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

要到2020年吶,好遙遠的感覺,那這幾年該怎樣度過呢?智享君建議大家還是使用空氣凈化器。既然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內降低PM2.5的數值,那我們就退而求其次,在室內使用空氣凈化器,盡量讓自己遠離霧霾的毒害。


對於我沒有考上清華北大,我爸媽一致(堅定地)認為是我不努力讀書


治好了霧霾拿啥來防禦美軍的激光武器呢(??_??)?


1、曾記否:那些關於霧霾的奇葩說法

汽車沒有錯——2013年年底,中科院一份報告表示北京PM2.5中汽車尾氣所佔比例不到4%。

都是汽車惹的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表示2013年年初發生的北京霧霾,機動車尾氣排放所佔比例超過了50%,燃煤等氣體排放接近30%。

自行車才是罪魁禍首——東南大學交通學院院長王煒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國城市環境污染是由自行車造成的。自行車的污染比汽車更大」。

關於霧霾的奇葩討論還包括「局座」張召忠的「霧霾防導彈」,北京市政府外事辦主任趙會民的烹飪「對PM2.5的貢獻也還是不小」,以及「煙熏臘肉導致霧霾」、「三北防護林擋了風」、「內蒙古的風電場減小了進入華北地區的風速」 等等。

12月中旬的這次紅警,河北廊坊大廠縣還發布了「限飯」通知,「要求城區內各早點鋪、流動商販全部停業三天」。這些奇葩措施背後其實是「懶政」思維,是部分行政官員逃避責任的僥倖心理。

號稱「防霾神器」的「霧霾凈化塔」和「霧炮車」

2、看今朝:首都怎能成為霾都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北京成為霾都是全中國的恥辱。2015年,北京空氣中6項污染物有4項超標。其中, PM2.5超過國家標準1.30倍;二氧化氮超過國家標準0.25倍; PM10超過國家標準0.45倍。就個人感覺而言,2016年前十個月的空氣質量是優於去年的,之所以近期民眾對霧霾反應大,主要是因為進入冬季以來霧霾極端程度確實高於往年。

而根據北京市政府規劃,到2020年,北京市的PM2.5年均濃度要比2015年下降30%,降至每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左右,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要超56%。霧霾的治理還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

污染就是污染,有關部門和專家應當去討論如何治理,用各種各樣似是而非的數據和理論去粉飾是最壞的選擇,只會積累民眾的負面情緒。

1998-2015年北京市空氣中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濃度值變化趨勢圖

3、探源頭:霾的主要來源在華北各省的煤化工和居民採暖

(1)晉冀魯豫的產業結構決定了霧霾的產生

北京的工業僅佔19.6%,而晉冀魯豫工業的比例在41%-47%。

2015年晉冀魯豫的火電發電量佔全國的27%,焦炭產量佔全國的46%,粗鋼產量占的全國的40%,平板玻璃產量佔全國的31%,水泥產量佔全國的19%……晉冀魯豫的產業結構中大量的煤化工產業、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是霧霾產生的重要原因。

2015年北京及周邊地區NO2(主要來自於機動車和化石燃料燃燒排放)柱濃度分布圖

(2)燒煤採暖,冬季重污染頻發。

在冬季採暖期間,京津冀主要城市的SO2日排放量比年均水平增加近一倍,一次PM2.5增加50%左右,NOX和PM10增加20%,VOCs增加10%。2015年北京市PM2.5重污染天數共42天,11月至12 月北京市累計出現 8 次共 22 天重污染,佔兩個月總天數的 36%。可以看到,冬季取暖用煤是12月份霧霾高發的主因。

4、治根本:鐵腕治霾必須鐵腕治煤

北京市2016年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全市共完成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8400餘蒸噸,農村地區實施了463個村散煤改清潔能源;完成朝陽、海淀、丰台、石景山城四區居民散煤清潔能源替代7.5萬戶。預計2016年全市燃煤總量壓減到1000萬噸以內。

2015年採暖季北京市SO2空間分布

根據央廣網報道,「按計劃,河北到2017年要實現全省90%以上的清潔型煤替代,但碰上了今年的高煤價,老百姓用腳投票,在邯鄲、邢台市郊以及國道沿線,小煤場始終不缺生意。」這恐怕說出了問題的根本,低熱值、高硫煤仍大量使用,仍然大行其道。

筆者住在京城南部,每逢晴霾轉換都可以親眼目睹南方厚厚的霾牆一步步籠罩北京上空。

北京市空氣中PM2.5來源解析圖

治霾的區域聯動機制的關鍵是打破地方保護,北京與晉冀魯豫各省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相差很遠。最大的霧霾元兇煤化工和火電企業往往在區域經濟具有舉足輕重地位,一旦停產或限產影響地方稅收不說,僅人員安置一項就是地方政府不可承受之重,各省居民取暖用煤改造亦是投入巨大。因此,落實霧霾治理其實是個成本問題。

5、算成本:健康和經濟雙重代價

根據2014年經合組織的評估報告,室外空氣污染導致每年在全球有350萬人死亡,由此造成的健康成本每年高達3.5萬億美元。其中,中國的年死亡人數為120多萬,接近總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二,經濟損失約為每年1.4萬億美元。 在2005年至2010年期間,經合組織國家的室外空氣污染死亡人數下降了大約4%,同期中國的室外空氣污染死亡人數增加了約5%。

另據亞洲開發銀行與清華大學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報告稱,中國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基於疾病成本估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2%,基於支付意願估算則高達3.8%。

很多人在討論,我們為什麼要居住在北京,支付最高昂的成本,過著質量如此低劣的生活。比起民眾的健康,任何成本的計算都是無病呻吟。

6、希望我們的管理者不再猶豫,鐵腕治煤。先禁止褐煤等高污染、低熱值煤的開採和使用,再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支持相關地區進行清潔能源改造。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承擔一點責任,選擇更環保的生活方式。

強烈呼籲中小學與幼兒園全面加裝新風系統,財力不及的可以發動社會力量和家長捐助。

為了孩子們自由呼吸的權利,我們做出怎樣的努力都不過分!


汽車使用成本太低,東京機動車保有量遠超中國大城市,但是人家市中心不堵車,因為停不起車……
百姓意識不到位,北歐國家富得流油,結果居然是自行車王國。
城市建設太過激進,摩天大樓只會讓廢氣更加聚集,而且大量的工地也會產生揚塵。
工業減排「成本」太高,當前中國很多社會問題都掩蓋在gdp快速增長上面,如果關閉大量工廠,大量工人失業,收入停滯,到時候出現的就不只是經濟問題了,而是社會問題。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治理霧霾是要花大錢,做大壞事的,會斷人財路,影響GDP,降低就業,製造一大堆的階級矛盾,會影響財政收入進而只能給公務員降工資,會眾叛親離。
而聖人是有任期的。與其冒這麼多風險,不如反反腐,蓋蓋樓,無為而治,保持經濟高速發展。
對內統一思想,對外強硬,犒賞三軍,如果能在位期間統一台灣那就是青史留名啊,同樣是花大錢,做這些不比做那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強。


聽一個大氣系的教授說過,華北霧霾治理基本靠吹。

幾億人住的地方,還是平原,西邊南邊北邊是山,還有一大堆工業。北京要想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除非華北平原整個去工業化。

去工業化也不夠,因為交通也會產生污染。

so,最理想的方案當然是整個華北平原人口大遷移,人口密度向加拿大、澳洲看齊。不過這可行嗎?

以及治理某種空氣污染物的辦法也有可能會增大另一種污染物。比如為了治理揚塵大量植樹,結果VOC飆升。

所以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治理基本靠吹。等哪天吹西北風了,北京就天晴了。

腦洞大一點,要不咱們在燕山上放一排大風扇,天天吹怎麼樣?

額,也不行。棒子和日本甚至美國早就開始抱怨亞洲霾了,得注意國際影響。


油價上不去啊(逃……


幹嘛要治理?西北風都快能填飽肚子了。。。。


治霾的社會成本很高。我想,政府一定對各種利弊做了權衡,因為他們自己也有孩子老人,沒有比在治理霧霾這件事上大家更一致的想法了。所以,相信政府在努力,環保法案出來之前要把所有可能關停的廠子,大量的工人安置或者轉業的解決方案一併出來,有可行性才能真正落地。否則就像對滴滴一樣,最終滿大街還都是外地車在跑滴滴。會有一個契機,能夠真正解決霧霾。既不激進,也儘可能的快速落地,未來的中國歷史上會在此時有一段治霾的寶貴歷程。人人做好環保工作,接納可能帶來的生活成本提升,儘可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對治霾就是在做貢獻。



人家問的是難「點」在哪?而不是有什麼難的,一群高尚的專業的道德衛士又出來了。


個人覺得難點是在於它太小吧

物理療法,在民間普遍是洒水降塵,控制揚塵源,可是這對小分子基本無用

在工地上會嚴格要求你開噴淋,蓋密目網,車輛沖洗,其實主要成效還是維護市容市貌,對治理霧霾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一般取得效果就是看天,一場大風,無影無蹤

只能從更準確的根源出發了,問題中國人口這麼多,投鼠忌器

希望更簡便有效的方法及時出現


我們治理霧霾的方法不對,知道的人不說,如果沒有霧霾,他們根本沒有動力產業升級,還有一些原因不能說。比如你說我能治理霧霾,但他們讓你實施嗎,你有″資質"嗎?自然環境的霧霾好治,社會環境的″霧霾"不好治,這是難點的難點。


治理霧霾的難點是讓沙特投入我們的懷抱。


純屬個人想法:
一 治理的重點應放在對於現有標準的執行上,先保證政策都落實,落實好再追求更高標準。
二 上層要下定決心:重污染企業就要淘汰。國企民企標準必須一樣。諾基亞倒了,芬蘭活了,戰略眼光的政治家應該能看清楚。
三 上面兩條定了,執行方面政策制定就容易了:刑事責任人,舉報監察制度,密集數據採集實時反饋,等等
對於淘汰企業可能產生的問題,可提前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既可以填補空間,也可有效吸收分流員工,增加經濟活力,打破惡性循環。。
總之要:腳踏實地,不破不立。


霧霾問題的確不容小覷,倫敦的前車之鑒讓我們充分看清了霧霾的可怖。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有各種各樣,因此要想一次性解決當然沒那麼容易。只能一點一點的切入,大家共同努力才行。


題主要是連這不那麼難的事情都解決不了,要不就提頭來見?


踢足球沒那麼難吧 中國足球怎麼還是沒進世界盃?


我如果說「別的國家可以治理的很好,為什麼我們國家不行」,肯定有人會說,「國外那麼你怎麼不去啊」
所以大概知乎有些問題不是拿來討論的,是用來抬杠的


就以中國來舉例吧。
首先是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排放出大量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其次是各種工廠排放的各種有害氣體,簡直有種工業革命的感覺。
最後就是氣候條件的原因,中國北部大多是是溫帶季風氣候,氣候乾燥,易產生霧霾;相反南方多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空氣濕潤,很少有霧霾。
而第三個因素是無法改變的,第一個只能靠所謂的限行,治標不治本。第二個也只能將工廠搬遷或者直接讓某些污染重的關門,例如發達國家就將工廠設在發展中國家。
反正就是很難。


推薦閱讀:

隱形口罩對現在北京的霧霾是否有效?與普通的口罩相比呢?
霧霾與肺癌的關係?
為什麼霧霾天氣看月亮好像紅色的呢?
如何為身處霧霾天的肌膚進行排毒?
為什麼說霧霾天氣待在屋裡會減少危害,室內室外空氣不是一樣的么?

TAG:霧霾 | 霧霾成因 | 霧霾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