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從什麼時候拋棄天圓地方理論的?

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認識到地球是個圓的?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明白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


寫給第一次閱讀本文的人:評論和其他回答同樣精彩,請不要錯過

天圓地方一直並不是字面義,簡單說來是教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一種精鍊的說辭而已。
最最早先的祖先從來不認為地是方的。只不過天圓地方一開始就被理解錯了。

比如春秋時期曾參察覺到「天圓地方」說存在的矛盾,提出

「如誠天圓地方,則是四角之掩也」
——《曾子·天圓》

盧辯為之註解曰

「道曰方圓耳,非形也。」

這裡這個寫註解的人盧辯是西魏北周的人也就是隋朝之前的事情。

請注意,《曾子·天圓》是蓋天說中關於天圓地方的最早文字記述了。


事實上,從天文的角度來講。蓋天說一直不是一個主流的。主流的是混天說和宣夜說

自東漢張衡發明了渾天儀之後,混天說可謂正式誕生
混天說可以理解為和西方地心說等價,實際則更為先進一些,具體體現在對天文觀測的準確性上

《渾天儀注》中指出天是一個圓球,而不是蓋天說中的半圓,地球在天之中類似於雞蛋黃在雞蛋內部
——wikipedia

原文參見:

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則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繞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其兩端謂之南北極。北極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則北極上規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隱。南極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規七十二度常伏不見。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強半。天轉如車轂之運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故曰渾天。
——《渾天儀注》

類似的宣夜說則沒有天是一個球的論述,認為宇宙是無窮的(這裡措辭不嚴謹,因為張衡也認為宇宙是無窮的,只不過天體分布在一個離心率極小的球上),這個說法雖然更接近現在天文理論但是,並不具有觀測指導意義,所以也就沒有更大的發展,具體的文獻應該能在《晉書·天文志》裡面找到


————————————————————分割線——————————————————
說到這裡我就想多說兩句

1
如果仔細閱讀這個,你會發現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

實際上這裡說的是太陽在黃道上每天移動的角度。而不是地球繞太陽公轉。
科普:所謂黃道就是地球人看太陽在天上一年運行出來的軌跡
這個數據和近代觀測數據是幾乎沒有差距的·,這也奠定了農曆的基礎。

2

「日蝕者,月往蔽之」
——《開元占經·卷九引》

如果是一般的民眾看到這句應該很吃驚吧。
的確,先人們對於天文的認識還是很先進的。
這個開元占經是唐朝的書,但是這句話是引文,引的是哪裡我忘卻了,還希望有人能補充上。另一個論述是東漢王充補充的

「或說,日食者月掩之也。日在上,月在下,障於日之形也。」
——《論衡·說日篇》

3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張衡並沒有仔細論述日食發生原因,在他的主要著作《靈憲》中有

「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眾星被耀,因水轉光。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虛。在星星微,月過則食。」
——《靈憲》

這個應該是相當精當且先進描述了。體現在哪裡應該是讀者自明了吧。
當然這不是最早的論述,關於月球不發光的論述最早記述應該是在周朝

「日兆(按:通照)月,月光乃生,故成明月。」
——《周髀算經》

這些先進的論述為什麼能夠得出呢?大概可以歸功於早期的天文觀測需要解釋月相。
科普:月相,可以姑且理解為月球的陰晴圓缺。

4
當然,古人的理論終歸是有限的認識,這個混天說還是一種地心說

「天道者貴順也。近天則遲,遠天則速。行則屈,屈則留回,留回則逆,逆則遲,迫於天也」
——《靈憲》

如果知道日心說推廣的時候能夠解釋火星逆行的故事的人應該對這段話能有很好的理解。張衡把火星等行星逆行的現象歸結於天中的某種神力。

科普:火星逆行並不是表示火星真的倒退行進,而是由於火星和地球一樣是繞著太陽運行,當火星運行的軌道方向與地球不同時,在地球上觀看火星,就會產生火星在倒退行進的視覺效果

5
有趣的是,相對於天文,地理上基本上是另一個說辭
地球太大了,以至於你跟任何一個沒經過教育的人說地球是個球,他都會嗤之以鼻的。

「日影一寸,地差千里」
——所出均為引,最早記述不可考

這個是中國古代的地理觀,認為地球是個平面。在同一經線上的南北兩個地方,在夏至這一天的中午,測得的日影長度相差一寸,兩地就相距一千里遠。

6
認識到地球是個球這件事應該是唐朝的事情,主持這個工作的人是一行。因為歷史還沒讀到那個朝代,只能引百科了。

由於對唐尺數值的大小,人們目前的看法還不一致,故評價一行這次子午線測量的精度受到限制。初步的估計結果是,一行的測量值與現代值相比,相對誤差大約為11.8%。
——《百度百科·一行》

7
實際上對於5裡面的理論的質疑早在劉宋時期就有了

劉宋時期的天算家何承天根據當時在交州(今越南河內一帶)的測量數據,開始對此提出了懷疑,但長期未能得到證實。
——《百度百科·一行》

註:劉宋,南朝時期的一個朝代,隋朝之前

隋朝天算家劉焯則提出了用實測結果來否定這一錯誤說法的具體計劃,他說:「交愛之州,表北無影,計無萬里,南過戴日,是千里一寸,非其實差。」
——《百度百科·一行》

至於什麼時候認識到地球公轉自轉之類的問題。這個涉及近代歷史我就不甚熟悉了,還期待更好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p date 2013.12.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拋磚引玉的文章,之後又出現了@肖寅 ,@蘭陵 的答案。兩者甚至有點各成一派的感覺。對此我對自己的不負責任的文章感到略有羞愧。

的確,這篇文章所引述的都是有理有據的。但是他們只是代表了最先進的論派。並不具有代表性。

這簡直就是歷史教科書一般的洗腦,本來想接著往後翻閱一些偉人的文獻的(比如祖沖之)。看過肖先生的答案之後不得不說,這個答案並不能回答中國人從什麼時候拋棄了蓋天說這個說法。

這個說法是個沙堆悖論,應該找什麼樣的人來代表中國人?這個問題實則太難回答了。所以,總的來說,這篇文章在說的事情是中國人從什麼時候發現地球是個球形的這件事,至於這個客觀真理的推廣與普及。實在是沒有史料可考。
主觀來講,個人對這個事情的普及年代並不抱有過高期望,因為科學研究在中國古代一直不是主流。普及也就無從談起了。


另外,評論中的@夭夭茜 的引述也是非常值得閱讀的。

因為還沒爭得各位的同意,所引述論斷的內容就不在此複製粘貼了。

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續@吳易易的答案:

8:地球公轉,就是地球圍著太陽轉,實際上就是日心說,

哥白尼於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提出日心說,人們認為他是有效地打擊了基督教的天文觀,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實際上他是一位虔誠的教徒,也否認自己的理論和教義衝突。日心說提出後並沒有成為主流。1600年布魯諾支持日心說而被燒死。

在此稍早一些的1584年,在利瑪竇,徐光啟,李之藻等人的主持下,中國繪製繪製了一張世界地圖,《大明坤輿萬國全圖》:坤輿萬國全圖

精細程度讓人震驚,幾乎當時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在上面,包括北美南美各個殖民地的名字和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
詳見:大明坤輿萬國全圖(1584)_百度文庫
還有我兩年前寫的的帖子:【細節普及】南京博物院藏明代《坤輿萬國全圖》,摹本細節展示

有趣的是在地圖的右上角有一副圖,叫做九重天圖,如下:

這是一幅綜合了當時中西方天文觀的完備的地心說太陽系全圖。

利瑪竇帶來的是西方的最新成果,可見當時日心說還是沒有什麼影響力的。倒是地理學家李之藻等人吸收了西方的最新成果後製作了精細的地球儀。

1610年(萬曆三十八年),伽利略用望遠鏡證實了日心說,但是在教會的壓迫下不得不承認錯誤。
隨後的幾十年日心說才慢慢被人接受,以至於在明朝末年的西學東漸中都還沒被人接受。
1644年,明朝滅亡,滿清入關,禁絕科學書籍開啟了中國科技史最黑暗的三百年,諸位對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不良印象,其實全部來自於這個時期,參見天文學_百度百科下面的大事表,到1645年滿清入關以前,中國的天文學和西方不相上下,1645年之後,天文學發展大事表中再無中國的痕迹。

坤輿萬國全圖中標明了當時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明朝已經具備的知識,在清朝居然成為了「荒渺莫考」的傳說。只能讓人呵呵了。所以認識到地球繞著太陽轉,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至少到明末還是沒有被接受的,之後西方慢慢接受了,東方接受這個當是清朝被揍醒之後的事。

以下這段可供參考,沒耐心者可以跳過:

而同時期明朝地理學家的一系列著作也說明, 當時明朝的知識分子已經看到了 《坤輿萬國全圖》 , 並且知道了西班牙、 葡萄牙、 荷蘭、義大利、 法國等西方國家的具體位置。與利瑪竇同時期的明末著名理學家章潢(1527-1608)編輯的《圖書編》收錄有《輿地山海全圖》和《輿地圖》 ;明末學者馮應京(1555-1606)編著的《月令廣義》收入了一幅 《山海輿地全圖》 ;明末學者潘光祖 (生平不詳) 編輯的 《彙輯輿圖備考》錄入兩幅《纏度圖》等等。 《輿地山海全圖》 、 《輿地圖》 、 《山海輿地全圖》 、 《纏度圖》這些明代「世界地圖」里包括五大洲在內的許多地理名稱有採用了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的痕迹,但卻在地理圖形和觀念上又和利瑪竇的世界地圖 《坤輿萬國全圖》 有所區別。由此可見,當時中西地理學家有曾過相互參考、相互參照的交流。

綜上所述, 無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早在明朝就知道全世界的地圖無疑,而且對西洋各國的地理位置是熟悉的。史學家在對《坤輿萬國全圖》的進一步研究發現,其許多地方比西方同時期地圖更為準確,其中阿拉斯加的地圖與現代地圖最為接近。 可見, 那時候利瑪竇在中國繪製《坤輿萬國全圖》時是用了許多中國的獨立發現。所以,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是「中西方」地理知識有機結合而成的,從而證明就「地理髮現」的成果——「世界地圖的繪製」而言,當時中國並不落後於西方,甚至還有許多獨到之處。但自清朝入關以後,就怪事連連,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張廷玉所編的 《明史》 中雖然錄有 「意大里亞」 、 「佛郎機」 、 「和蘭」和 「呂宋」 等四個與歐洲國家有關的名稱, 但也只知在 「大西洋」 中。後來經過禮部官員「查證」 , 「 《會典》止有『西洋瑣里國』無『大西洋』 」的記載,因而這個「大西洋」的信息最後變成 「荒渺莫考」 ,或「其真偽不可考」了。至於「佛郎機」一名,在清朝的史籍和各類著作中,竟然包含三個國家和一種武器四種含意。 由於清朝長期分辨不清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因而一律把它們通稱為「佛郎機」 。後來又添了葡萄牙人所使用的「大炮」一意。在法國來華後,由於「法蘭西」與「佛郎機」讀音相近,法國一度也被稱為「佛郎機」 。以至於來華幾百年的葡萄牙人也只好按照地名被稱為「澳門夷」了。所有來華的歐洲人因而有時也被籠統地稱為「西洋澳夷」 。 明朝已經具備的知識,在清朝居然成為了「荒渺莫考」的傳說,而真正貨真價實 「荒渺莫考的傳說」 卻變成了清朝時人們信奉的知識——荷蘭、佛蘭西、英圭黎、乾絲臘諸國,尚有國可考,但大西洋、小西洋,又是何國何處?《大清一統志》於乾隆八年(1743 年)成書,書中所論西洋,一塌糊塗,認定西洋國可在印度洋附近,也可在西南大海中,佛郎機、荷蘭與蘇門答臘、爪哇相鄰。四十五年後,即乾隆五十四年,和珅等奉旨編修的《欽定大清一統志》完成,外國都被列為朝貢國,西方國家就有荷蘭、西洋、俄羅斯、西洋鎖里、佛郎機等,地理方位、人文制度,一樣的混亂模糊。明朝時期,利瑪竇、艾儒略、徐光啟、楊廷筠的努力真可謂全白費了。 乾隆三十二年(1767 年) ,紀曉嵐等校訂《清朝文獻通考》 、 《四夷考》中還在批判《職方外記》 「所言未免誇張」 ,五洲之說「語涉誕誑」 。更有甚者,時人平步青忿忿不平,認為明人甘受利瑪竇之流奸佞小人的侮慢矇騙而不自覺,認為利瑪竇將歐洲譯為「歐羅巴」 ,用字就有誇大之嫌, 而將亞洲譯為 「亞細亞」 , 用心更為險惡, 「亞」 者,有「次」 、 「丑」 、 「細」 、 「微」等意,可見《爾雅》 、 《說文》等,這分明是在侮辱國人?? (真不知道電視上成天吹捧紀曉嵐是為了什麼?)鴉片戰爭失敗了的時候, 道光皇帝才想起讓人打聽清楚英國到底在什麼地方。可明朝時期的《坤輿萬國全圖》其中清楚地標明了英國的所在位置與遠來中國的航線。 受道光皇帝旨意去詢問鴉片戰爭中被俘的英國士兵有關中國與英國和俄羅斯距離遠近的姚瑩發現, 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已經將海陸諸國何者接壤、孰為東西、相距遠近等標示得已經非常清楚。道光時期都已經是如此這般的慘相了, 可到了清朝光緒年間卻還鬧了笑話??當時的權臣徐桐,歷任禮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上書房總師傅,以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體榮閣大學士,與軍機大臣會商一切事宜。此人將「算學」斥為「洋鬼子的學問」而不值一顧, 《周髀算經》 、 《九章算術》 、 《孫子算經》 、 《輯古算經》 、 《數書九章》 、 《測圓海鏡》 、 《日用演算法》 、 《楊輝演算法》 、 《數書九章》等等在這位權臣眼裡也許連垃圾都不如, 或許他根本就不知道。他決不相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存在」 ,是英、法胡諂出來的國名,目的是用虛假的國名在談判桌上來冒領更多的好處, 是英國和法國貪得無厭的表現??

從明朝滅亡的前一年 1643 年來看,即便是處於科技革命前夜的西方,其科技發展還很不明朗,牛頓和萊布尼茲還沒有出生,波義耳和帕斯卡不過是毛孩子,伽利略被判終身監禁,笛卡爾因為躲避教會的勢力而移居荷蘭隱姓埋名 20 年。而當時明朝的科技代表人物徐光啟則出任東閣大學士和文淵閣大學士,位極人臣,是相當不錯的發展環境。明朝崇禎皇帝在時局十分艱危的年月里,不惜動用國家力量推動「西學東漸」 ,大力推崇吸收西學,提倡發展科技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明朝時期也是一個翻譯西方典籍的高潮,共有 7000 余冊西方典籍被引入中國, 這些書目里有: 古羅馬建築學家維特魯維的 《建築十書》 ; 荷蘭數學家軍事工程學家西蒙.史特芬的《 數學札記》 ; 德國礦冶學家喬治.鮑爾劃時代的巨著《 礦冶全書( 共 12 卷)》 ; 義大利工程技術專家拉梅里的 《各種精巧的機械裝置》 ; 1611 年科隆版的 《原本》(拉丁文本); 羅雅各的《測量全義》 ; 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 ; 開普勒的《哥白尼天文學概要》 ; 1601 年羅馬版的《地中海航海術》 ; 《比例規解》 ; 《地球表周與其直徑的關係》 ; 雅克.貝松著的《宇宙儀》 ; 《皮埃爾+勒孔特發明陸,海雙用幾何天文測輻儀製造與用法》 ; 紀堯姆.德諾噸涅 《磁石測量法》 ; 薩拉.安吉魯著的 《神功催吐葯》 ;克洛德.舉雷《大西洋,地中海等海洋鹽度,漲落潮海流流動因果實論》??七千餘冊。 可惜明朝已經是朝不保夕了,偉大的科學家,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創立者——科學巨人艾薩克.牛頓,於 1643 年1 月 4 日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的一個自耕農民家庭。他成年以後成為了物理學的偉人,創立了一個氣勢恢弘的物理王國,其影響至今仍然很深遠。 但此時, 明朝已經十分艱危了, 明朝於牛頓出生不久的1644年滅亡了。

明朝滅亡以後,德國的數學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茲於1646 出生……當西方在明朝滅亡以後的數十年中,進入科技革命全盛時期,中國科技發展卻在明朝以後卻一蹶不振。

9,地球自轉,地球自轉是隨著哥白尼的日心說一起提出來的,地心說的晝夜是用太陽的運動來解釋的,因此沒有假設自轉的必要,日心說提出後,哥白尼假設了地球自轉來解釋晝夜,但同日心說一樣是不被接受的。

然而地球自轉被證明,是1851年的傅科擺實驗傅科擺_百度百科,這已經是很晚了,東西方已經重新開啟了交流,兩邊知道這個的時間應該不會差太多。

10,向甘德,石申,落下閎,賈逵,張衡,虞喜,姜岌,劉昭,祖沖之,張子信,王希明,傅仁均,南宮說,一行,梁令瓚,衛朴,蘇頌,沈括,黃裳,郭守敬,王恂,許衡,徐光啟,楊廷筠,李之藻等等等等中國古代天文學家以及西方古代所有天文學家為人類發展做出的貢獻致以最真摯的敬意。


在讀過以上幾位高人的答案後,學到了很多知識,確實大開眼界。之後根據各位提供的名詞和史料,我搜索到了如下關於中國天文學史的文章,與本問題十分貼合。供各位參考:
http://shc2000.sjtu.edu.cn/txws/no11.htm


請題主注意,是當代編歷史、地理教材的人,誤以為中國人一直相信「天圓地方」理論,整個兒誤導了當代中國人的常識啊……
中國古人,至少春秋時期,中國的天文記載、觀測、推理,就已經很發達了,否則也不會出現最終產物——曆法,難道你以為古代的天官都是吃閑飯的?
先秦時期陰陽家講「天圓地方」,並不是現代人理解的字面意思,「天圓地方」到底是什麼意思,眾說紛紜,就不梳理了,直接越過去回答第二部分就可以。

源流和理論也懶得扯了,直接看記載吧……

《素問》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就是說,地踩在人們腳底下,是太虛(或者叫渾天,可以認為是指宇宙)中間的東西而已。黃帝(註:這些書里黃帝、岐伯什麼的都是虛指,實際指代上古之先民)問啊,那這個地怎麼在太虛里飄著呢?「大氣舉之也」 ,就是有一種無形的氣舉著呢,現代科學將其解釋為引力的作用。

上面這一段兒 @韓玉江 引過了,其實還有一部分很重要,「觀五星之東轉,則地體左行之理昭然可知也。」參考五大行星往東竄,那麼地體往左轉就昭然若揭了啊!
另外見《春秋緯·元命苞》曰:「天左旋,地右動。」《春秋緯·運斗樞》曰:「地動則見於天象。」

古人已經知道如何根據天體的樣子,推理出自己所在的地體的樣子。太陽是圓的,月亮是圓的,星星是圓的,泥馬推理出來地球是方的?天官的腦子讓後母戊鼎擠了吧?

再看點好玩的東西吧
《尚書·考靈曜》曰:「地恆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牖而坐,舟行不自覺也。
《列子·天瑞》說的差不多:「運轉靡已,大地密移,疇覺之哉!
天官早就說了,地一直在轉啊,但是一般人兒感覺不出來啊…當然他們也沒說出來為什麼,現在叫…慣性

先這樣吧,等隨後讀書看到再補充吧,也許哪裡直接就談到「地球是圓的」。
古代中國的天文理論挺抽象的,怎麼解讀,是個很大的問題。


張衡、石申等人,一方面是他們自己天資聰穎,開掛放大招了,另一方面,前人數千年口口相傳的經驗積累也不是鬧著玩的,對他們影響是很深重的。
總之,可別把古人想的圖樣圖森破……


寫在前面的話:這個問題引起了一定的爭論,我覺得這的的確確是一件大好事。真理總歸是越辯越明的,如果沒有辯論,我們很多時候可能都忽略了一些細節的技術問題。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我們應該為祖先感到自豪。可是直到今天,大多數人只是知道四大發明的名字,卻並不知道它們是怎麼被發明的。倘若突然有個人跳出來說四大發明都是假的,中國人從未發明過,那麼一定就會出現某位學士出來有理有據地告訴他這些發明是怎麼出現的,發明者經歷了怎樣的過程,為何要發明,最後產生了什麼影響,從需求到結果一一辯明。這難道其實不是件好事么?經過這麼一折騰,大家都明白了原來四大發明是這樣來的。我們就從一個知其然的人變成了一個知其所以然的人。@吳易易先生和@蘭陵 先生都參與這場討論,我們也爭辯得挺激烈,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結論,實際上目前這個問題的具體時間史學界可能也存疑,也許還有待更加有說服力的資料發掘和考證。不過沒有關係,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我想我們至少知道了很多以前沒有注意的東西,我覺得這也算是一種很大的收穫吧!
這是一個很好問題,因為我是從事導航相關工作的,所以對於測繪科學的東西比較感興趣,看到了
吳易易 先生的回答,他的回答是基於史料的,也是有根有據的,但是依舊讓我產生了不少疑問。按照吳先生的答案所述,早在唐代一行就測量出了子午線的長度,那麼既然唐代就知道了子午線這個概念的話,那麼必然會知道地球是球形的,為何從唐代以後直到明朝,地圖都是基於平面繪製的?比例往往是失調的?我在評論中也問到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鄭和下西洋,那一次航海應該說是集中全國之力的壯舉,一定是代表了中國當時最高的科技水平,為何鄭和帶回來的航海圖沒有任何球形比例在其中?為此,我找到了1956年的發表在《科學通報》上的一篇舊聞,我覺得有必要澄清「一行測量子午線」這個問題,至少得說清楚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後來又產生了哪些影響。

以上是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楊志玖先生的文章《一行發起測量子午線長度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告諸各位,因為我們在以祖先的成就自豪的同時並不能誇大歷史事實,而應該本著科學的精神去理解當時的發現。應該說當時的發現並沒有給當時的人帶來大地是球形的概念,當時的測量者恐怕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至於說中國何時拋棄天圓地方的學說恐怕是要到清朝時期的事情了。最後一句話引起了蘭陵先生的反對,蘭先生找出了利瑪竇到中國後繪製和傳抄的各種版本來證明明朝末年中國已經拋棄了天圓地方的學說。至於天圓是不是拋棄了,我不了解,不好說,但是我依舊認為至少地圓說並沒有因為利瑪竇的到來而立刻被廣大知識分子接受。
下面一張圖是《乾坤萬國古今人物事迹圖》,是一張官修地圖,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由常州府無錫縣儒學訓導梁輔鐫刻,由南京吏部四司刊印。最初的印本已亡佚,其早期摹繪本也流失海外:在圖的序文中,作者對此圖的底本有所交待:「此圖舊無善版,雖有《廣輿圖》之刻,亦且掛一而漏萬。故近觀西泰子之圖說,歐羅巴氏之鏤版,白下諸公之翻刻有六幅者,始知乾坤所包最鉅。故合眾圖而考其成,統中外而歸於一」。它也吸收了利瑪竇等西洋人的世界地圖的元素。但從圖面上看,這種借鑒僅限於一些外國的地名和國名的標註,總體上仍然採用以中國為天下之中的傳統繪製法,外國仍被畫成圍繞中國的彈丸小國。

下面這張是《古今形勝之圖》。此圖為明代喻時繪製,原圖縱115厘米,橫100厘米,木刻墨印著色。根據中國古代地圖著色的傳統習慣,作者將黃河塗成黃色,長江塗成藍色。圖的左下角刻有「嘉靖乙卯孟冬金沙書院重刻」十三字,說明此圖是明中期的作品,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在福建省龍溪縣金沙書院重刻本。

看著兩張地圖,我個人覺得絲毫不能說在明朝中國廣為接受了地圓說。當然,至今仍有一些基督教徒不承認進化論,但是這並不說明進化論至今未被世界人民接受。但是我們應當看到官方的態度,在中國當時的體制下,擁有科技知識的知識分子基本是官員,是統治階級,他們如果接受了,那麼官修的書籍地圖就都應該按之修改。可是依舊有地圖的重刻本和繪製的新地圖都沒有按照地圓說的方式繪製,故而我不認為中國在明末就拋棄了天圓地方的學說。


別小看前人的智慧,人家可是從無到有的探索。

一個簡單例子,目前有多少人清楚月缺月圓的原因?(別高估這個比例)
能表達出來的又有幾位?
能在百字之內描述的還剩幾位?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虧可驗也。月本無光,猶銀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傍,故光側而所見才如鉤;日漸遠,則斜照,而光稍滿。如一彈丸,以粉塗其半,側視之,則粉處如鉤;對視之,則正圓,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猜猜此文時間:民初?清?明?元?宋?
…………
……
……
……
……
……
……
……
……
……
……

《夢溪筆談》卷七 象數一


古代對月食的解釋
"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食"
東漢 張衡–《靈憲》
既然張衡都能解釋月食是因為地球遮住了日光,那麼,近2000年前張衡知道地球是圓的有疑問嗎?


天圓地方這個問題知乎說很多次了,我一個人就回答過三次了吧。可以搜搜看,手機沒法弄。
什麼時候知道地球是圓的?這個容易,觀測月食時候很多是意識到了地球邊緣是曲線。這個基本上都會說靈憲的資料。
但是碟形也是曲線邊緣。
地球是球狀的最早記載應該是元代阿拉伯地區人誰誰誰丁給忽必烈一個木質地球儀。
但是沒人鳥的樣子?
然後就是利瑪竇了。地球這個詞可能就是他那個時代出現的。

至於說地球圍繞太陽轉。這個真的是清末才知道。明末到清代交流靠傳教士,基本上都是第谷體系。

但是有個問題:你是問大部分人知道,還是就一兩個人知道?
上世紀著名喜劇表演藝術家黃宏還把d地球是個球當包袱呢。


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

帝曰:馮乎?

岐伯曰:大氣舉之也。

——《黃帝內經·素問·第67章·五運行大論》


這裡的圓方和陰陽,剛柔的表述是一樣的,屬於象式,圓是圓而神,方是方以知,講的是天地的德行,不是外形。


最近讀黃帝內經,覺得那個時候的人應該是猜測到地球自轉了。


可以讀讀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氣象)》


天圓地方不是你理解的那個意思。它的本義是陰陽有關。

下面是本人學習八字命理時看到的:

關於陰陽的概念,我不得不提出一點素為科學家詬病的「天圓地方」之說。可能大多數人還記得,上學的時候,說我國古人不懂科學,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後來近代科學證明,地球是圓的,周圍包圍著的是外太空。其實,這樣的說法,正是體現了近代科學的無知。「天圓地方」是我國陰陽學說的核心內容之一,其根本意思是說,五行之氣於天道循環無常,是以為圓;五行之氣於地道散於四方,是以為方。而西方科學家,不懂我國國華精妙,以小人之學度君子之理,誠為可笑!

——來自百度貼吧


初中歷史課本里講過唐朝的僧一行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長度,也就是經線的長度。



看了這麼多大神的回復,突然覺著,咱們現在為了迎合西方的科學發展邏輯,故意閹割了中國先人們的智慧。


推薦閱讀:

有關南京大屠殺、731部隊、釣魚島等問題上利於中方的證據,有部分是來自日本學者的發現,大家對此有何感覺?
為什麼古時的中國人和西方人都把一年定為365天,是巧合還是什麼?
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想像中的」地方「概念,為什麼會出現?
是什麼歷史原因導致了中國古代選擇了月亮歷(陰曆)而西方國家選擇了太陽曆(陽曆)?
如果當年登月之後在月表發現了大量高價值礦物,歷史會有什麼改變嗎?

TAG:歷史 | 文化 | 天文學 | 中國 | 天文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