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霧霾天是怎麼樣的?
生活中南方,北京的霧霾天氣真的是奇葩!?
收到了一個邀請但是看不清題
瀉藥
這是我們首席攝影師昨天跑去拍的照,借來一用。
霧霾又雙叒叕來了!北京應該向他學習......
12月1號的微博被一張「寂靜嶺」的圖刷屏了:
8天後,霧霾又雙叒叕來了!
據說,這是乘客在北京上空拍到的景象。
說首都於今日7時至12月10日12時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措施,這是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
或許許多人還坐在辦公室看著廣場舞大媽戴著口罩跳廣場舞,
或在微博上刷著霧霾段子截圖分享……
然而,看了一組英媒發布的一組反差巨大的北京霧霾晴天對比照,心情覺得很沉重。
什麼時候,北京的建築物說「不見」就「不見」了,藍天白雲成了最奢侈的慾望?一個朋友放棄了北京極好的發展機會來到廣州,她說了兩個理由:「不想在北京早早得肺癌,以及喜歡廣州的樹。」
這樣一組照片由英媒發布,可能是因為英國這個曾經被「毒霧」困擾的國家,對霧霾污染有著感同身受的深惡痛絕。
1952年12月5日早晨,有毒的煙霧籠罩了倫敦……在這場長達兩個月的煙霧事件中,直接或間接導致了12000人因空氣污染而喪生。煙霧事件直接推動了英國環境保護法的進程,而從發生污染時間到初步完成治理則歷經了長達二十餘年的努力。
一名倫敦警察戴著防霧面罩在大街上執勤。
英國倫敦,一對夫婦戴著防塵口罩在路堤上行走。
公共汽車開著車燈在濃霧中穿行。
人們走路都要低頭看路,一不留神就會絆倒。
1952年12月5日開始,倫敦市民開始感到呼吸困難,眼睛刺痛,流淚不止。倫敦醫院由於呼吸道疾病患者劇增而一時爆滿,倫敦城內到處都可以聽到咳嗽聲。
從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倫敦市死亡人數達4000人。1952年12月9日之後,由於天氣變化,毒霧逐漸消散,但在此之後兩個月內,又有近8000人因為煙霧事件而死於呼吸系統疾病。這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毒霧事件」,也成為了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20世紀50年代初的倫敦霧霾
如此慘烈的後果讓英國人痛定思痛,並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台。法律規定在倫敦城內的電廠都必須關閉,只能在大倫敦區重建。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污染物。還包括要求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用量,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冬季採取集中供暖。
1968年以後,英國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這些法案針對各種廢氣排放進行了嚴格約束,並制定了明確的處罰措施,有效減少了煙塵和顆粒物。
到1975年,倫敦的霧日已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1980年則進一步降到5天。
80年代後,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來抑制交通污染。包括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路、抑制私車發展,以及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整治交通擁堵等等。
1995年起,英國又制定了國家空氣質量戰略,規定各個城市都要進行空氣質量的評價與回顧,對達不到標準的地區,政府必須划出空氣質量管理區域,並強制在規定期限內達標。歐盟要求其成員國2012年空氣不達標的天數不能超過35天,不然將面臨4.5億美元的巨額罰款。為了符合標準,早在2003年,倫敦市政府開始對進入市中心的私家車徵收「擁堵費」,並將此筆收入用來改善公交系統發展。
英國首相卡梅倫經常騎自行車上班。
英國議員舉牌鼓勵騎自行車上班。
此外,上世紀80年代,倫敦市在城市外圍建有大型環形綠地面積達4434平方公里。政府決定嘗試在街道使用一種鈣基粘合劑治理空氣污染。這種粘合劑類似膠水,可吸附空氣中的塵埃。
毒霧污染,英國人栽了個大跟頭,所幸的是他們用了法律及各種努力來對付霧霾,並一直堅持下去。而我們呢,8天前北京那場嚴重霧霾,第二天就等到了風,於是大家又開始歡樂地曬重見光明的圖了。
今日看到了一個網友的評論甚為理性,分享共勉吧:
「自媒體的迅速發展的確帶來了很多好處,但它也造成了注意力的消解,使得人們對需要嚴肅對待的事情越來越缺乏耐心。這一場霧霾之中的『段子狂歡』就是如此。面對霧霾,幽默和樂觀是需要的,但有時調侃的幽默和盲目的樂觀也會瓦解我們思考和行動的能力。霧霾來了,幾個段子火了,人們笑了、轉了、贊了,然後霧霾退了,社會對於預警系統、應急措施的關注和質疑也隨之煙消雲散,那麼除了受霧霾所害的城市一個一個增加外,什麼都不會改變……」
希望我們對付霧霾的方式不再是等風來……
先放一張帝都藍天鎮樓。
然而現實經常是這樣的。
北京的霧霾天是一種什麼體驗呢,簡單的說,就像生活在天庭里,從宿舍走到教學樓都要開GPS導航,上幾張圖你們感受一下。
以上三張覺得像是夕陽西下進入夢鄉的節奏嗎?NO,NO,NO,這是早上八點的北京!還有以下瞬間變天的詭異時刻!前一刻還是晴天,後一刻就黃沙漫天,感覺陣陣妖風縈繞在上空。
我把北京的霧霾比喻成大魔術師,因為他擁有移動大樓或者山丘的能力!我以我的人格保證以下照片沒有ps過,這就是霧霾的神力!
相同的角度,相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每天都有新感覺!
所以,對於生活在北京的我們來說藍天是多麼的可貴,如果你看到附近有小夥伴舉著手機對著空蕩蕩的藍天拍個不停的時候,請不要詫異,他也許只是想發個朋友圈。當然北京也是有藍天的,比如APEC期間的天空,就是這樣的。
現在北京環境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口罩越做越高級,藍天對於生活在北京的居民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種奢侈。北京是我很喜歡的城市,在這裡我度過了美好的大學四年,它給了我很多新的人生體驗,我不想看到北京的空氣變得越來越渾濁,每個人出門都把自己的面孔藏在厚厚的口罩裡面,各種呼吸疾病的患病概率直線升高,我希望大家可以盡自己最大的的努力為我們生活環境的改善做出一點點貢獻,讓這個可愛的城市恢復它原來的面貌。
90年代北京污染就很嚴重,公交車排的都是黑煙,人們還不是照樣過?拿霧霾刷屏的小清新們噁心了我整整一天。我寧可被毒死,也離不開汽車和暖氣。
聞著都牙磣
謝邀。不就是彩色模式變成黑白模式嗎?
其實我家電視也經常這樣。
北京。12月。冬。霾。
「我終於找到你了。」
來者很神秘,面色或喜或怒或陰或晴,身形或高或矮或胖或瘦。
「你這人太狡猾。竟躲在這裡,我找你找得好苦。」
我環顧四周,像天安門像鼓樓也像三里屯還像國貿。
這都能發現我,他果然是高手。
「我來就是想問你一個問題,北京人有什麼牛逼的?」
「你確定要知道?」
「確定,說不服我就要你的命。」
我搖搖頭,人生如此美好,何必自尋短見。
「來,你學我,深吸一口氣。」
我深呼吸,緩緩吐出。
「這有何難?」
這是他在這世界上的最後一句話,我聽到了沉悶的倒地聲,卻無法辨認他倒在了何方。我戴上口罩,繼續摸索回家的路。
我是干混凝土的,平時霧霾啥的對我們這些攪拌站出來的孩子基本就是小意思,隨便哪個粉料罐吹灰吹冒了就一樣的效果,12月1號那天驚著了,曾經整天在滿屋子都是水泥粉煤灰礦粉粉塵的試配間做試驗都沒帶過口罩的哥兒幾個,那天實在扛不住了,翻箱倒櫃的找上次勞保發的口罩,真心是扛不住了,喘不過氣來,各位琢磨琢磨那天霧霾多嚴重吧。
~~~~~~~~~~~~~~~~~~~~~~~~~~~~
各位也甭噴我們這個行業,甭說污染源頭之類的話,別的企業不知道,當然也可能是這幾年查的嚴了啊,我們這裡的工作環境比一般商業區還好,室外就算刮大風也基本不見揚塵,進出車輛先洗個車再說,院兒草坪可比寫字樓樓下的大多了,辦公區種個葡萄南瓜小葫蘆什麼的,生產區一般都是月季棗樹什麼的,院兒里的鹿和小猴子活的也挺自在的,沒事兒就和老大的狗掐架,旁邊一群貓圍著觀戰。我覺得吧,霧霾這事兒還真不是單一的產業結構什麼的能解決的,將近一億人湊在這麼巴掌大點兒的地方,還要二胎還要居住證呢,自己作死誰也賴不著,戶籍和計劃生育也不是全不好,誰不想住舒坦點負擔少點是不是,您覺得這話在理不?
小時候還沒撕逼打架的鹿哥和狗哥出個鏡先( ̄▽ ̄)
冷空氣來了,天氣晴朗了,溫度下降了,我也陣亡了
謝邀,已經逃離北京2年
13年霧霾最嚴重的時候,每天晚上嗓子疼的醒來好幾次
白天出門不戴口罩會覺得鼻子難受
至於能見度什麼的,連健康都沒有保證,誰還在乎這些東西。。。
由於無法想像自己的孩子未來十幾年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所以2014年逃離北京,以上。
我也生活在南方
謝邀!
「南方」的概念很廣,但是大部分南方地區迷霧天氣應該不罕見,尤其是幾條大河流域和沿海地區。
所以可以這麼想像北京的霧霾:帶有煤焦油味道的迷霧。--有多「迷」?我13年10月份在海淀五六環之間,碰到過能見度只有2~30米的情況。
不在北京!幸福
這是大褲衩,11月30的
這是我公司旁邊,12月1的
這是我公司
相比於魯霾的沉重,冀霾的激烈,滬霾的濕熱和粵霾的陰冷,我更喜歡京霾的醇厚,它是如此的真實,又是如此的具體。黃土的甜腥與秸稈焚燒的碳香充分混合,再加上尾氣的催化和低氣壓的襯托,最後再經熱源裊裊硫煙的勾兌,使得京霾口感干冽適口,吸入後掛肺持久綿長,讓品味者肺腑欲焚,欲罷不能。這是人類辛勞與自然的饋贈共同作用的結晶。霧是帝都重,霾是北京醇!不說了,辣眼睛……
能感受到嗎!!
感覺是驅趕外地人的手段。
霧霾最嚴重的地方明明不在北京,最起碼不僅在北京。
然而報導上北京好像比霧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感覺,而中國其他城市的市民似乎都在看笑話一樣,這和事實嚴重不符。別調侃了,霧霾不只是北京及周邊省份的特色,南方也有。
虧你們還不斷「傳頌」著那個段子:
相比於魯霾的沉重,冀霾的激烈,滬霾的濕熱和粵霾的陰冷,我更喜歡京霾的醇厚
13號線坐反方向,看不清
上海的霧霾終究跟北京有些區別,上海的口感雖然層次感強,但缺少北京那種撲面而來的氣勢,而且少了那麼點老灰的醇厚。上海的PM2.5雖然在氣場上小了一圈,卻多了些小資的味道,同樣是PM2.5,北京的更接近PM3,上海更接近PM2。硬要說的話,一個帶有銅鍋涮肉的酣暢感,一個帶有貓屎咖啡的細膩和情趣。廣州的霾濕潤靈秀,但要說量足味兒正,大抵是不如北京的。也聽說過河北的霾粗礪豪放,可惜又少了一點底蘊罷。我個人覺得霾還是講究個積澱,北京的老霾著實是比南方新霾厚重,吸起來入鼻綿柔,卻不失醇厚,仔細品味之下略有回甘,霧是故鄉厚,霾是北京純。
——來自朋友圈,侵刪~
北理工女怒答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北京下了雪就變成了北平?
※霧霾天,吃水果清肺是否有效?
※哪裡能查到歷史的AQI(就是空氣質量指數,如PM2.5之類)數據?
※都說北京 PM2.5 爆表,作為剛從南方過來的人,為什麼沒有感覺不適?
※為什麼這幾天北京的PM 2.5突然爆表而不是慢慢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