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北京下了雪就變成了北平?

如題


因為北平——明清兩代的名士象湯若士、謝在杭們所咒詛為最俗、最髒的北京——在戰事前幾年忽然被公認為全國最文雅、最美麗的城市。甚至無風三尺的北平塵土,也一變而為古色古香,似乎包含著元明清三朝帝國的劫灰,歐美新興小邦的歷史博物館都派人來裝了瓶子回去陳列。首都南遷以後,北平失掉它一向政治上的作用;同時,象一切無用過時的東西,它變為有歷史價值的陳設品。宛如一個七零八落的舊貨攤改稱為五光十色的古玩鋪,雖然實際上毫無差異,在主顧的心理上卻起了極大的變化。逛舊貨攤去買便宜東西,多少寒窘!但是要上古玩鋪你非有錢不可,還得有好古癖,還得有鑒別力。這樣,本來不屑撿舊貨的人現在都來買古玩了,本來不得已而光顧舊貨攤的人現在也添了身分,算是收藏古董的雅士了。那時候你只要在北平住家,就充得通品,就可以向南京或上海的朋友誇傲,彷彿是個頭銜和資格。說上海和南京會產生藝術和文化,正象說頭腦以外的手足或腰腹也會思想一樣的可笑。周口店"北京人"遺骸的發現,更證明了北平居住者的優秀。"北京人"是猴子里最進步的,有如北平人是中國人里最文明的。因此當時報紙上鬧什麼"京派",知識分子們上溯到"北京人"為開派祖師,所以北京雖然改名北平,他們不自稱"平派"。京派差不多全是南方人。那些南方人對於他們僑居北平的得意,彷彿猶太人愛他們入籍歸化的國家,不住地掛在口頭上。———《貓》


多圖預警,流量黨自重~

大家不要再贊了,真是受之有愧,一千贊不能再多了,再多的話我要睡不著了~~我只是喜歡這句話,作為一個非北京人非北漂比較喜歡北京尤其大雪掩映之後的燈紅酒綠花花世界而已,真的別再贊了。


「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我們去後海看雪,就回到明清」。
這是詩人,導演尹麗川說的,有一年雪後她去了後海,回來後在博客上開篇便是這句,平淡無奇的字句卻使很多人動容。
那年北京的雪下的很厚,放眼望去,馬路房頂平平蕩蕩 ,也掩蓋了許多現代的氣息。 尤其後海, 本來那裡現代的東西極少, 還有好些古老造型的房子 ,加之下雪之後, 便讓人感覺身臨明清時代。

圖有點多,流量黨自重~~~

圖片來源朋友圈,侵刪,吐槽下手機版的客戶端,有時點發布發不出去,而且圖片只能一張張點,就這幾張照片發了半個小時。。。

評論區里好多人說,北平只是民國的稱呼,明清時叫北京。第一,這句話是用分號隔開的,二者是並列關係,沒有遞進,非得把北平和明清聯繫起來也是夠了。第二,北平這個名字是1368年就有了,洪武元年取「北方和平」之意,1421年朱棣進京才改名北京,民國時期又改成北平,建國後又改成北京。第三,我們讀書看詩領會的意境,抓細節會破壞美感。「南朝四百八十寺」改成「南朝一百三十寺」,「飛流直下三千尺」改成「飛流直下二百米」這樣還美嗎?「下雪了,北京就成了大都,北京就成了涿郡」,麻麻呀,大都是啥玩玩啊,涿郡是哪兒啊,好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北平不一樣,一說大家也都知道,帶入感杠杠的。這裡用北平,正是說在雪的掩映下昔日的現代氣息變的模糊了,彷彿不是現在這個現代化都市了。燕京也好,北平也罷,都是指以前的北京,論熟悉度肯定選北平。


作家尹麗川在一個下雪天去後海喝酒,回來寫她的博客,第一句:「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 簡簡單單,卻內藏複雜。真是好句子。

平日的北京,太忙了,太快了,也太累了。無時不刻不標榜著現代化城市這一稱號。如同一個巨大的棉花糖機,跨年與節日,熱鬧與夢想,一起裹挾在這個巨大的漩渦里,冬天居然也就帶上了熱氣 ,各有各的歡樂和喧囂,人群行色匆匆,無處安放自己的噪音,世界滾成一個巨大的毛線糰子。

而一場大雪,足以覆蓋住整個北京城,覆蓋了那些日漸醜陋的房屋街道,也覆蓋了世紀初愈演愈烈的殘酷現實。人們終於在自然的作用下放慢腳步,彷彿有人在耳邊輕聲低語:慢慢來,慢慢來,不著急。

可不就像那民國時的北平嗎。車馬都慢的日子裡,街頭巷尾的茶館裡,人們喝茶聊天,逗鳥調情。不談國事,只是眯著眼睛悠悠的看著這世事變遷。波瀾不驚之下卻是暗潮洶湧。

也許比那時的北平更適合叫做北平呢。
國泰民安。盛世太平。

昨天被一組故宮的雪圖美到。分享給你們。水印沒消,圖侵刪。

盛柳鵝雪,它就在那裡,與景山默默對視數百年,一城紫史燼,非古亦非今。


截圖於昨天,星期一中午。

因為下了雪之後,你們都不開車了。


北京的雪,落在國貿橋,就是一次氣象預告,就是一場泥濘的晚高峰。而落在衚衕里,才是一座村莊,才是一份鄉愁。


此語境下,「北平」=「以現實北京為基礎的烏托邦」,「下雪」=「一床錦被遮蓋」。
這一短語的流行,再次反映了中產階級「只在意文字能指的清新,不關心文字所指的真相」的劣根性。


其實這句話說得矯情,卻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深切的歸屬感。

下了雪的北京,喚作北平,也叫作故鄉。

這個故鄉讓你有那麼多溫柔的聯想,讓你想念起年幼時,西四的衚衕,後海的冰場, 街道上四溢飄香的糖炒栗子,老大爺吆喝聲中的甜滋滋的冰糖葫蘆。

日子過得安穩,歲月流逝的緩慢。我真愛那個可以被喚作故鄉的京城啊。

這個愛,像是老舍先生的那篇《想北平》中寫到的那樣

「可是,我真愛北平。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說不出。 在我想作一件討她老人家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我獨自微微的笑著;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時候,我欲落淚。言語是不夠表現我的心情。……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麼,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從雨後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裡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隻有說不出而已。」

即使身在北京,我也時常有種被抽離出來的疏離感。人流動的快,行走的匆忙,這份屬於這座城市的情懷,早已漸漸成為了旅遊宣傳單上的一個單調的標語。

老人們相繼離去,舊樓在不斷的拆遷,過往的人來來去去,新的血脈不停源源不斷的注入進來。

它是一個日新月異容納百川的都城,卻也是一個最缺乏認同感的故鄉。

而這雪天,大概也會讓人對那份往日的情懷有片刻的悵惘。只是,大浪淘沙。容不得有太多的思量。

雪日的北平,就讓它永遠活在回憶當中吧。


吐槽一句,南京政府時期,北平的範圍可比現在的北京小太多了。當某些青年在西三環某處轉發這條狀態的時候,殊不知,他現在已經在河北省昌平縣了
————17.01.26————
補充了1930s平津保一帶與1947年北平市地圖各一張,看來上面的說法是很有問題的,不過,很多現在理所當然的繁華區域,彼時的確已經在昌平 宛平 大興 通州的地界了。


這才真真叫一夜回到解放前


大雪紛紛墜地,
都是皇家瑞氣。
再下三年何妨,
放你娘的狗屁。


因為北京一有霧霾就直接沒了


這個說法依舊不夠準確。

「下雪」僅僅是將北京變回北平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缺少了屬於舊日冬季的北平標配的「路倒兒」,就無法完美體現雪中北平相比於今日北京的優越性。

從前的冬日過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天只夠埋一個倒卧。

從前的義冢也好看
草席精美有樣子
你裹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 《從前慢》


一看這種題目又知道有人要在回答里黑北京

北京最近幾年被黑的最多的無外乎霧霾、沙塵暴。但是,就事實數據來說,北京論藍天的頻率和空氣好時好的程度,其實高於大部分中國城市包括上海廣州,尤其冬天,比武漢等城市多十倍不止,北風只要一起能見度就六十公里起步,只是相對少數的霧霾天比較嚴重拉高了均值,即使這樣,全國四百個城市污染排名北京也進不了前五十更別說前十,在華北更是幾乎最好,來過北京的應該有體會。那些認為北京看不到藍天的多半自家更看不到。沙塵暴就更不值得一說了,基本屬於以訛傳訛,基本上一年也見不到幾次揚沙,十年一次沙塵暴而已。而其實論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溫和程度,北京也高於大多數省份。
許多人聽風就是雨,哪用過數據說話:)

不回複評論,我猜評論肯定又有人高潮,反正噴子都那樣


大雪京城,寂寞北平

昨日是小雪節氣,

同樣的節氣,在南方依然是艷陽高照,彩裙飄飄;

而遙遠的北京城,大雪落了一地,北京也變成了北平。

北京下雪了!四爺和若曦還會雪中吟詩嗎?

說起北京,印象中總是熙熙攘攘的人來來往往,或是幾近讓人迷失的現代高樓,或是晝夜達旦的喧囂燈紅酒綠。

然而,雪花一層層地落下,這個城市放佛一下子安靜了。

走在雪白地上,只剩下細碎「嚓吱」的踩雪聲,這其實也是一個寂寞的古城。

北京下雪後 ,出現一奇人。自己很會玩……

如果喜歡歷史

推開一扇三千年的門

人說北方的狼族

會在寒風起站在城門外

穿著腐銹的鐵衣

呼喚城門開 眼中含著淚

嗚……我已等待了千年

為何城門還不開

嗚……我已等待了千年

為何良人不回來

——《北京一夜》

▼故宮- 逛故宮最好的時候是冬天

下雪了,如果我們不打傘,一直走下去,是不是就可以一路到白頭…

故宮冬天下雪的午後,遊人稀少,漫長的宮牆彷彿永無盡頭,奇禽異獸的雕塑默然無語,逝去的時光在此凝固,只有偶爾起落的鴿子帶來勃勃生機。

此時的故宮,應該叫紫禁城。

或者去趟雍和宮或法源寺,也會相當有意境,漫步在雪中,聽著佛音裊裊,梵音聲聲,彷彿一下子回到了古代...…

Tips:觀看雪景的幾個好角度一個是午門前廣場,一個是東華門之外的東南角樓,再是故宮後面景山公園的山上。

▼長城 - 雪霜凝結在長城的荒草上

彷彿古代文人雅士手中的卷畫(圖:長城論壇@諾兒爸)

漫長的歲月與時代的交匯(圖:京華時報)

北京雪景較好的長城有古北口和箭扣,這兩個地方的長城都是野長城,雪霜凝結在長城的荒草上,歷史駐足於冰雪間,在山尖尖上走著,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而昌平居庸關長城也是一個理想之地,雪後的山裡一片寂靜,長城化為一條「銀蛇」,當列車通過時,古今交匯在此刻。

Tips:箭扣的交通到了冬天不太方便,只有少數攝影發燒友可去。古北口就在京承公路上,所以如果你僅僅是為了賞雪,建議最好去古北口,在不是很困難的情況下去看看卧虎山和蟠龍山上雪與長城的融合。

如果喜歡浪漫

老北京的浪漫情懷

如果天黑之前來得及

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窮極一生

做不完一場夢

大夢初醒荒唐了這一生

——《南山南》

▼衚衕- 一聽衚衕名就浮想聯翩

雪掩衚衕聲聲慢(圖:微圖@Johnnyx)

北京古巷衚衕舊時光

雪天的衚衕,你可以在某個拐角處聽到磨刀老頭的叫聲,或者迎面遇見一個小夥子推著一車紅彤彤的糖葫蘆走過……每條衚衕,都有很多的故事。

城市是有性格的。一般說起老北京,會讓人想起皇宮的威嚴以及衚衕的市井;而談到上海,十里洋場的感覺也塗抹不去。把老北京和浪漫聯繫在一起,似乎並不容易,但如果你能有機會走進衚衕,感受老北京人輕鬆洒脫的生活方式,那這種浪漫便會在我們心中產生巨大的漣漪,使得這座既古老又吸現代的大都市更加迷人。

Tips:逛衚衕最好騎自行車,或坐著舊式三輪車遊覽

▼什剎海- 一場紅樓雪夢

什剎海(圖:知乎)

(圖:新浪博客@英倫看圖說話)

據說這裡有著某些《紅樓夢》中所描繪的景物,因此有人說它是大觀園的藍本。什剎海岸邊無數的酒吧會讓你領略到另一種風情。坐在某個酒吧的窗前,可以想一些遠遠近近的事情,也可以什麼都不想。總之,在雪的撫慰里,時間已了無皺紋。

Tips:那些富有故事的建築,讓你真正的能夠認識北京:匯通祠、德勝門箭樓、宋慶齡故居、醇親王府、廣化寺、銀錠橋、鐘鼓樓、郭沫若故居等等,足夠讓你玩上一整天。這裡有很多美食,大到一個百年老店,小到一個街邊小攤,應有盡有。

如果喜歡學術氣息

老北京的浪漫情懷

燕園情,千千結

問少年心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

——《燕園情》

▼北京大學- 年少時那些夢啊

燕園雪景(圖:科學網@wanghw06)

燕園雪景(圖:科學網@wanghw06)

可能你並沒有在北京大學讀過書,但你也許會曾在某個瞬間幻想過它們,幻想過那些在古老中式建築里的景緻和生活。然而,一所真正優秀的大學並非只有歷史,它的每一分鐘也同樣屬於現在的無限輝煌。

Tips:若時間緊張,可以騎自行車遊覽北大,匆匆一瞥,也可看得大概;時間不緊張,建議還是步行遊覽,因為北大處處是風景,未名湖畔掩映的樹叢、湖心島上、一條條曲曲折折的小路旁……騎自行車,只怕不能得其便利,反而要平添無數的麻煩了。

▼清華大學- 腹有詩書氣自華

清華園雪景(圖:PhotoFans攝影網@青銅鏡)

清華園雪景(圖:PhotoFans攝影網@青銅鏡)

傳說中中國最美的幾個大學之一,除了武大的櫻花,廈大的校園,上海交大的學校,就是清華的美景,北大的風光。

清華校園周圍高等學府和名園古迹林立,園內林木俊秀,水清木華。清澈的萬泉河水從腹地蜿蜒流過,勾連成一處處湖泊和小溪,滋潤著一代代清華學子

Tips:清華的經典建築和風景都在從西門到東門沿線一帶,一般從這兩個門進或出,最好買張校內地圖,帶小孩參觀時可提前一天聯絡校園講解中心預約講解員,很多是校園學生,超有感染力,建議課餘時間來,比較好進校園,旺季的話乘地鐵早點去,以免排隊浪費時間。

實用信息

1、備齊防寒衣物:

應備羽絨衣(連帽子最好)、高領厚羊毛衣、羊毛褲、羽絨褲、手套等。

2、注意防滑:

路多有冰雪,路面較滑,穿皮鞋易滑倒,最好穿雪地防滑棉鞋或球鞋,切記不能穿皮鞋,否則行動不便。

3、給照相機保暖:

電子快門的照相機或攝像機,在-20℃以下時,電池易「放電」,相機「失靈」,快門不能按下。因此,在戶外拍攝完後,要及時將相機放進外衣裡面「保暖」,用時再拿出來。此外,一定要多備些電池。

4、備用藥品:

冬季寒冷易感冒,出門旅遊要備羚羊感冒片等治療傷風感冒的藥品;北方乾燥口乾,需備夏桑菊、黃老吉等清熱沖劑。

5、防雪盲:

冬季大多下雪積雪,雪的反光較大,出門需戴太陽鏡,以保護眼睛。


因為真的很美,古老的衚衕,院落,房子,樹木……尤其是故宮,鼓樓,頤和園等等的歷史悠久的建築,真的無法形容的美,大雪紛紛……真的有一股穿越的感覺。想起《步步驚心》


最讓我Get到這句話的是來自於@張衛 先生的一張攝影作品。
你們給的圖片,可以命名為北京的雪,故宮的雪,後海的雪。

而唯有這張照片,能讓我感受到這座城這座宮殿在經歷百年狂風暴雨般的歷史後的厚重。
北平名字的本意是:北方和平


我認為文藝青年沒有什麼說不出來的


雪化了就是昌平


「北平自從被封為故都,它的排場,手藝,吃食,言語,巡警……已慢慢的向四外流動,去找那與天子有同樣威嚴的人和財力的地方去助威。那洋化的青島也有了北平的涮羊肉;那熱鬧的天津在半夜裡也可以聽到低悲的「硬面——餑餑」;在上海,在漢口,在南京,也都有了說京話的巡警與差役,吃著芝麻醬燒餅;香片茶會由南而北,在北平經過雙熏再往南方去;連抬杠的杠夫也有時坐上火車到天津或南京去抬那高官貴人的棺材。

  北平本身可是漸漸的失去原有的排場,點心鋪中過了九月九還可以買到花糕,賣元宵的也許在秋天就下了市,那二三百年的老鋪戶也忽然想起作周年紀念,藉此好散出大減價的傳單……經濟的壓迫使排場去另找去路,體面當不了飯吃。

  不過,紅白事情在大體上還保存著舊有的儀式與氣派,婚喪嫁娶彷彿到底值得注意,而多少要些排場。婚喪事的執事,響器,喜轎與官罩,到底還不是任何都市所能趕上的。出殯用的松鶴松獅,紙紮的人物轎馬,娶親用的全份執事,與二十四個響器,依舊在街市上顯出官派大樣,使人想到那太平年代的繁華與氣度。」


嗯,最高票答案圖非常漂亮,但是北平在大明洪武年間命名,取 北方和平 的意思,這個有點往自己臉上貼近了

取名 北平,就是北方平定的意思,就是為了壓胡人的王氣

過年人少點兒,人多顯得亂,人少,去哪都方便,冬天一下雪景色也好,僅是如此

另外說一下,有人說北京出了二環就是出城了,可是

在國民政府時期城六區很大一部分還屬於北平院轄市,看圖

所以說在西三環是在昌平,這個有點兒別有用心地胡說了,但這個思路是對的

從下圖又可以發現,通州區成為首都副中心以後,很多人自稱老通州,其實以前很可能是三河縣的人士

再如下圖,老天津是不是很多人是天津縣或靜海縣的人呢


推薦閱讀:

霧霾天,吃水果清肺是否有效?
哪裡能查到歷史的AQI(就是空氣質量指數,如PM2.5之類)數據?
都說北京 PM2.5 爆表,作為剛從南方過來的人,為什麼沒有感覺不適?
為什麼這幾天北京的PM 2.5突然爆表而不是慢慢惡化?
為什麼北京不徹底禁摩?

TAG:北京 | 歷史 | 北京生活 | 天氣 | |